聊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防治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2
《浅谈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与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1. 气象因素:气象条件是雾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静风、低温、高湿等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在空气中滞留,进而形成雾霾。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一些高污染行业如钢铁、化工等,其排放的污染物对雾霾天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3. 机动车尾气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成为城市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
这些污染物包括碳黑、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4. 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不合理、建筑密度过大、绿地率不足等,导致城市通风不畅,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此外,一些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产生的扬尘也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防治对策1. 政策法规: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高污染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减少工业排放。
同时,鼓励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等措施,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
2. 绿色能源: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污染物排放。
3. 城市规划与建设:优化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建筑密度和绿地率,提高城市通风能力。
加强建筑工地和道路施工管理,减少扬尘污染。
4. 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如植树造林、节约用电、减少浪费等行为,都能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5. 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推动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例如,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工业排放进行监测和处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研发高效低耗的汽车尾气处理技术等。
四、总结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雾霾天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对于保护环境、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1. 气象因素: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无法扩散,从而形成雾霾。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废气,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3. 汽车尾气: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也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对雾霾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4. 城市扬尘:建筑施工、道路清扫等活动中产生的扬尘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雾霾天气中的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 对环境的危害:雾霾天气会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交通出行;同时,还会对植物生长、水体质量等产生不良影响。
3. 对经济的危害:雾霾天气会导致能源消耗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等,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四、应对措施1. 政策法规层面: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同时,应加大对环保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政策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2. 科技创新层面: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利用先进的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率。
3. 公众参与层面: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环保理念。
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步行等环保出行方式,减少汽车使用。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雾霾天气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4. 城市规划层面:优化城市规划和布局,减少城市扬尘。
加强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和防治措施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那么,雾霾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以防治呢?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较为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排放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气,其中包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
尤其是一些化工、钢铁、电力等行业,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巨大。
这些废气未经有效处理就排放到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逐渐形成雾霾。
其次,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
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以及颗粒物等有害物质。
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车辆长时间处于怠速状态,尾气排放量更大,加重了雾霾的形成。
再者,能源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雾霾的一个关键原因。
我国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虽然近年来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然较高。
此外,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也是雾霾形成的原因之一。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筑工地众多,土方开挖、物料运输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扬尘。
同时,道路清扫不及时、不彻底,也会导致路面的尘土飞扬,进而加重雾霾。
再者,气象条件对雾霾的形成和扩散也有着重要影响。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对流较弱,污染物不易扩散,容易在局部地区积聚,从而形成雾霾。
面对雾霾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工业方面,应加强对工厂的监管,严格要求企业安装和使用污染治理设备,确保废气达标排放。
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应加强车辆尾气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吸引力,鼓励人们绿色出行。
优化能源结构也是至关重要的。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理解雾霾的成因并寻找有效的治理对策,本文将从雾霾的成因、影响因素、治理对策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雾霾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如温度、湿度、风速等。
在静稳天气条件下,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易在低空积累,形成雾霾。
(2)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如山区、河谷等地形,易形成雾霾的滞留和积累。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是雾霾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氮氧化物等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因。
(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秸秆焚烧等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质,加剧雾霾的形成。
三、雾霾影响因素分析1.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雾霾问题往往更为严重。
2.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会导致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加剧雾霾问题。
3. 气象条件:如气温、湿度、风速、降水等气象因素,对雾霾的形成和消散具有重要影响。
4. 区域性污染:区域性的污染传输和累积,也会加剧雾霾问题。
四、治理对策1. 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加大环保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减少工业排放和煤炭消费。
2. 控制交通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提高车辆排放标准。
3. 加强生活污染治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禁止秸秆焚烧等行为。
4. 植树造林与城市绿化: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5.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加强区域性污染治理,实施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应对雾霾问题。
6.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五、未来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雾霾治理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雾霾不仅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分析雾霾天气的成因并探讨有效的治理措施,已经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气象因素:静风、低气压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2.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烟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3. 交通污染:汽车尾气、道路粉尘等交通排放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4. 农业活动:农作物秸秆焚烧等农业活动也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2. 加强交通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行驶,加强道路清洁等措施,减少交通排放对雾霾天气的贡献。
3. 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4.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工业污染、农业活动等污染源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6. 科技治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如大气污染源监控、空气质量预测等,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四、综合治理策略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和治理措施,应采取综合治理策略。
首先,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
其次,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放行为。
同时,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此外,还应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大气污染源监控和空气质量预测的准确性,为治理雾霾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措施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途径。
五、结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
治理雾霾天气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治理策略。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对雾霾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雾霾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稳天气、逆温层等气象条件,导致空气流动性差,污染物难以扩散。
(2)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也会影响雾霾的形成。
例如,山区、谷地等地区容易形成雾霾。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废气等是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
(2)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等也是雾霾的重要来源。
(3)生活污染:烹饪、取暖等生活活动产生的烟尘、颗粒物等也会对雾霾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三、治理对策针对雾霾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治理对策:1. 强化政策引导(1)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对工业排放、交通排放等进行有效控制。
(2)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企业的环保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3)推广绿色发展模式: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提升科技水平(1)研发新型技术:加大对环保科技的研发力度,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2)推广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建立完善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公众参与(1)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鼓励绿色出行:鼓励公众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交通排放。
(3)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减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四、结论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对交通、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雾霾天气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气象条件、污染物排放以及大气化学反应等。
1. 气象条件气象条件是影响雾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气温逆层出现时,空气流动性差,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悬浮物不易扩散,为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长期的高温干旱气候以及寒潮等极端天气现象也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发生。
2. 污染物排放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不断累积,为雾霾天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大气化学反应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会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这些二次污染物会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
三、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针对雾霾天气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治理:1. 优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
如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
2. 强化污染源控制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实施严格的环保标准。
同时,加强城市扬尘污染的治理,如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
3. 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绿地面积。
绿植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减轻雾霾天气的严重程度。
同时,绿化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环境,提高空气质量。
4. 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由于雾霾天气往往具有跨区域的特点,因此需要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策略。
各地区应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治理,共同应对雾霾天气。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采取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方式,减少个人污染物的排放。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雾霾天气,是指大气中悬浮颗粒物质和有害物质增多,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它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一、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1. 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工业废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聚集并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形成细小悬浮颗粒物,进而导致雾霾天气的形成。
2. 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而燃煤过程中释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物质会污染空气。
此外,机动车尾气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之一。
车辆排放的废气中含有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这些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后,会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
3.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也会对雾霾天气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农作物的种植、养殖等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此外,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会释放出有害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后,会进一步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4.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也会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影响。
一些地理条件,如地势低洼、山脉环抱等,会导致大气污染物悬浮在空气中难以扩散和稀释,从而加剧了雾霾的形成。
二、应对措施1. 减少工业污染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推动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也可以鼓励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源头上减少空气污染。
2. 推广清洁能源将传统燃煤取暖和发电方式替换为清洁能源,如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
清洁能源具有低排放和高效能等优势,在减少大气污染和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促进机动车尾气治理政府应该加强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标准,并鼓励人们使用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和步行。
此外,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传统燃油车的使用。
4. 加强农业环境管理政府和农民可以合作,通过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控制养殖和种植规模,减少农业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浅谈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与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雾霾天气逐渐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和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1. 自然因素(1)气象条件:静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无法扩散,从而形成雾霾。
(2)地形地貌:山区、盆地等地形地貌容易形成局部的气候环境,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重要来源。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道路扬尘等交通排放也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
(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焚烧等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三、防治对策1. 源头控制(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产业,减少高污染行业的比重。
(2)加强工业排放控制:严格实施排放标准,提高工业污染治理水平,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
(3)绿色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减少交通排放。
2. 政策引导(1)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2)实施空气质量达标计划:制定空气质量达标计划,明确各地区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时间表。
(3)鼓励绿色生活方式: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能源等。
3. 技术创新与研发(1)发展清洁能源: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研发环保技术: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投入,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3)智能监测与预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智能化的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为防治雾霾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论雾霾天气的形成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雾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提供参考。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气象因素雾霾天气的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在静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形成雾霾。
此外,湿度、温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雾霾的生成和消散。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排放的污染物日益增多,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3. 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高峰时段,大量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4. 城市扬尘城市建筑施工、道路清扫等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是雾霾天气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扬尘在大气中漂浮,容易形成雾霾。
三、雾霾天气的影响1. 身体健康问题雾霾天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这些污染物能够深入肺部,甚至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引发各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2. 交通问题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容易影响交通安全。
在严重雾霾天气下,道路交通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出现交通瘫痪的情况。
四、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比重,鼓励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产业。
同时,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提高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
2. 优化交通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优化交通结构。
同时,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3. 加强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种植能够吸收污染物的植物,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加强城市道路清扫,减少扬尘污染。
4. 强化政策监管政府应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对违法排放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雾霾问题,本文将从雾霾的成因、影响及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象条件:大气稳定、风速低、湿度大等气象条件容易形成雾霾。
这些气象条件使得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从而形成雾霾。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雾霾的形成也具有一定影响。
如山区、盆地等地形容易形成局部气流循环,使得污染物在局部地区积聚。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柴油机排放等也是雾霾的重要来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排放对雾霾的贡献越来越大。
(3)生活污染:建筑工地、道路扬尘、农田焚烧等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
此外,烹饪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燃煤排放等也会对雾霾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三、雾霾的影响雾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雾霾中的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其次,雾霾还会影响能见度,给交通带来不便,甚至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雾霾还会对植物生长、土壤质量等产生负面影响。
四、治理对策1. 控制工业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放监管,严格实施环保法规,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减少污染物排放。
2. 减少交通排放: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车辆尾气排放。
3. 治理生活污染: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污染源的管理,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排放。
此外,加强农田管理,防止农田焚烧等污染行为的发生。
4. 气象调控:利用气象手段进行雾霾治理。
例如,在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加大污染物的排放量,而在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减少排放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人工增雨等方式降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浅谈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与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频发的雾霾天气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还对交通、农业、能源等多个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
二、雾霾天气形成的前期原因1. 工业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积累,遇到适宜的气象条件时,便容易形成雾霾。
2. 交通排放: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也是雾霾的重要成因。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排放对雾霾天气的贡献日益显著。
3. 气象条件:静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容易导致大气污染物无法及时扩散,从而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4. 城市绿化不足:城市绿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部分城市由于缺乏足够的绿地和植被覆盖,无法有效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
三、防治对策1.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2. 优化交通结构: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使用,减少交通排放。
此外,加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高车辆尾气排放标准。
3. 改善气象条件:通过人工增雨、增加空气湿度等手段,改善不利气象条件,促进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
4. 加强城市绿化:增加城市绿地和植被覆盖,提高城市绿化率。
通过植树造林、建设公园、增加绿地面积等方式,提高城市对空气污染物的吸收和净化能力。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为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做出努力。
6.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协作与联动,共同应对雾霾天气。
四、结论雾霾天气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
雾霾的成因与防治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雾霾问题也日益凸显。
雾霾是一种困扰着大多数城市居民的环境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雾霾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些有效的防治对策。
一、雾霾的成因1. 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是导致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交通、生活等领域排放出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当这些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就容易与空气中的水汽、氧化物等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细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进而导致雾霾天气。
2. 天气条件不利天气条件也是雾霾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例如,高压天气、逆温层形成等都会造成空气稳定不良,容易造成大气污染物无法扩散,从而促进雾霾的生成和积累。
3. 地理环境限制地理环境对雾霾的形成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像是山区、盆地等地形地势限制了空气流通,使得大气污染物在这些地区内长时间停留,容易形成雾霾。
二、雾霾防治对策1. 加强大气污染物减排首先要解决雾霾问题,就需要加强对大气污染排放源头的治理。
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企业和车辆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动工业升级改造,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减少燃煤和油炭类能源使用比例等,都是有效措施。
2. 科技创新推动防治借助科技手段,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和创新。
引入先进的净化技术设备,在工厂、交通要道等地方建设空气净化器等设施,提高大气污染物去除效率。
同时还应该研究应对雾霾天气的具体方法,如喷洒湿润剂、通过云雨增加沉降降水量等方式帮助净化空气。
3. 推动绿色出行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低碳出行方式。
在城市建设中增加绿地覆盖率,减少灰尘和有害气体排放,在生活中提倡节约资源、环保消费和生活方式。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教育活动、推广环保科普知识等途径,提高广大民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只有人人都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才能更好地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雾霾出现的可能性。
聊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防治对策作者:邓克寻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7年第09期摘要:日益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
该文以聊城市的严重雾霾天气为例,分析了雾霾的成因及危害,同时提出了针对雾霾天气的防治措施,希望对未来的雾霾防治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雾霾天气危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c)-0130-02近年每到秋冬季,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便令国人牵挂,不时出现雾霾天气,毗邻京津冀的山东省聊城市也一度出现重污染天气。
特别是2016年,聊城市击败来自河北和河南的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几乎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倒数第一,让聊城人瞬间崩溃:聊城作为有着“江北水城”之名的旅游城市,却多次成为“雾霾之都”,值得深思。
1 雾霾天气的危害雾霾是雾和霾的组成物。
在相对湿度较大时,如早晨或夜晚易形成雾;当白天温度升高、湿度降低时,则转化为霾。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硝酸、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能见度降低。
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霾粒子分布比较均匀,且尺寸较小,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为0.001~10.000μm,平均为1~2μm。
一般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浑浊,引起能见度降低,是由雾造成的;相对湿度小于60%时的大气浑浊,则是霾造成的,而多数情况下的相对湿度介于60%~90%之间,这时候出现的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造成的,但大部分成分是霾。
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首先,危害健康。
人们在雾霾天气中,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频发,出现咳嗽、气急、无力等不良症状,同时纳米级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引发病症。
雾霾天气还会引起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强度降低,容易导致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升高,引发传染病症。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雾霾天气频发,成为我国众多城市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雾霾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分析雾霾的成因并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本文将对雾霾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治理对策。
二、雾霾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容易导致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累,形成雾霾。
(2)大气湿度:适宜的湿度有利于雾霾的形成和持续。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重要来源。
(2)交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对雾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3)生活排放:农村地区生物质燃烧、城市供暖等生活排放的污染物也是雾霾的来源之一。
(4)区域性污染:某些地区的工业、交通等高强度人类活动导致区域性污染严重,容易形成区域性雾霾。
三、治理对策针对雾霾的成因,应采取以下治理对策:1. 源头控制(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绿色产业,减少高污染行业的比重。
(2)加强工业排放标准:制定严格的工业排放标准,并确保企业达标排放。
(3)绿色交通: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
(4)农村污染治理:加强农村地区生物质燃烧的管理和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
2. 过程控制(1)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大气污染治理工程,如空气质量监测站、排放控制设施等,实时监测和治理大气污染。
(2)区域协同治理:加强区域协同治理,形成跨区域的污染防治机制,共同应对区域性雾霾。
3. 政策支持与引导(1)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环保产业和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2)宣传教育: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3)法律保障: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四、结论雾霾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聊城市治理雾霾的措施]聊城雾霾聊城雾霾篇(一):有关雾霾的作文:防治雾霾天气这个冬天雾霾天气备受大家的关注,雾霾危害较大,有好几个城市已经中了它的招,所以我们应该增强环境管理的力度,不再让雾霾天气横行。
雾霾的成因想必有不少人知道,雾霾吗,当然是由雾和霾组成的,雾的主要成因是大量悬浮在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凝结的产物。
雾主要会使能见度降低,会造成交通隐患,但对人的危害不大。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有害物质组成,它会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降低,并且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伤害。
这样一来雾和霾两个本不相干的兄弟聚到了一起,对大气造成空前的破坏,有些城市的空气质量已经到了中度污染的地步,更有些城市已经达到了重度污染,非常可怕。
雾霾的危害相当大,它会对公路、铁路、航空、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造成影响。
还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危害人的健康。
并且会导致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强有害物质的毒性,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毒雾发生。
并且会对人造成巨大伤害,特别是对呼吸系统影响很大。
有报道称,这个冬天呼吸系统发病的人比上个冬天增加了%30---%40。
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防治雾霾天气刻不容缓。
我们的防范措施应该到位,在雾霾天气时,我们应该停止晨练和户外运动。
只是这样还不够,我认为造成这种恶劣天气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和工业生产废气的排放,所以国家应该尽快下达政策来管理和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多植树种草,净化我们的环境。
我想,如果大家都动员起来,雾霾天气就应该灰溜溜的逃跑了吧。
总之,我希望大家可以行动起来,多种草种花,多保护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一个绿色,天然的环境聊城雾霾篇(二):雾霾科技小论文雾霾是雾中悬浮着大量的烟、灰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下面是雾霾科技小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看看近几天的报纸,我发现,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了,杭州的空气质量指数不断的下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都是雾霾搞的鬼。
《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
雾霾不仅降低了空气质量,还对交通、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二、雾霾天气的成因1. 自然因素(1)气候条件:静稳天气、逆温层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形成雾霾。
(2)地形地貌:山丘、盆地等地形地貌容易形成局部气流循环不畅,导致污染物积聚。
2. 人为因素(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气等污染物是雾霾形成的主要来源。
(2)交通排放:汽车尾气、柴油机排放等交通污染也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
(3)生活污染:如燃煤、生物质燃烧等产生的烟尘和颗粒物也是雾霾的组成部分。
三、雾霾天气的影响1. 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天气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升高,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2. 交通受阻: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导致交通受阻。
3. 健康危害: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4. 环境破坏:雾霾天气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动植物生长和生存。
四、治理雾霾天气的措施1. 源头控制(1)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减少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发展绿色产业。
(2)加强交通管理:推广新能源汽车,限制高排放车辆的行驶,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3)改善生活方式: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等污染物的排放。
2. 技术治理(1)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通过监测空气质量,及时掌握污染情况,为治理提供依据。
(2)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如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3)推广绿色建筑和生态修复技术:通过绿色建筑和生态修复技术,提高城市环境的自净能力。
3. 政策引导(1)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
(2)实施环保政策:如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环保税等政策,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
《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雾霾天气频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将就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应对措施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影响提供参考。
二、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雾霾天气的形成涉及气象因素、人为因素以及地理环境等多个方面。
1. 气象因素:逆温层、风力弱等因素,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形成雾霾。
具体来说,逆温层会阻止空气对流,使得污染物无法向上或向下扩散;风力弱则导致污染物无法迅速传输和稀释。
2. 人为因素: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这些活动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当这些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便会在大气中形成雾霾。
3. 地理环境:部分地区的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也会对雾霾天气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平原地区的地形相对平坦,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植被稀少的地方,则无法有效吸收和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
三、雾霾天气的危害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雾霾天气中的颗粒物等污染物会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在雾霾环境中,还可能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雾霾天气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出行;同时,还会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3.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雾霾天气会导致产业停工、交通受阻等问题,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治理雾霾天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经济成本。
四、应对措施针对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和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其影响:1.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2. 控制机动车排放:鼓励发展公共交通,提高燃油品质,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措施,以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
3.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建立健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及时掌握空气质量状况,为公众提供准确的雾霾预报信息。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及治理对策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近年来,雾霾天气愈发频繁,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困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来应对雾霾天气呢?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
雾霾天气是指大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细小颗粒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形成可见的雾霾状况。
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大气污染是导致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
现代工业、交通运输和生活中大量产生的废气和尾气中含有大量的颗粒物质和有毒有害气体。
这些气体和颗粒物质在空气中悬浮并随着风吹到远处,形成了浓郁的雾霾。
第二,气候条件对于雾霾天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气温低、湿度高的天气条件有利于水汽在空气中凝结成为雾霾。
尤其是秋冬季节,气温低、湿度高,能够使得雾霾形成更加严重。
第三,地理特征也是导致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
一些地理条件会导致雾霾聚集并难以散去。
例如,山脉环绕的山谷地形会形成烟囱效应,使得雾霾难以扩散,进一步加大了空气污染程度。
针对雾霾天气给人们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困扰,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是当务之急。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这需要从源头上控制排放的废气和尾气。
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部署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加强对高污染行业的整治。
同时,也需要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我们应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人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遵守环保法规,减少机动车的使用,推行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燃煤取暖,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等。
只有通过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雾霾治理的长远目标。
此外,科技的进步也为雾霾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
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及时预警和发布雾霾天气预警信息,使公众做好防护措施。
另外,利用生物技术和植物吸附等技术也能够有效地净化空气中的污染物质。
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30近年每到秋冬季,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便令国人牵挂,不时出现雾霾天气,毗邻京津冀的山东省聊城市也一度出现重污染天气。
特别是2016年,聊城市击败来自河北和河南的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几乎在全国城市排名中倒数第一,让聊城人瞬间崩溃:聊城作为有着“江北水城”之名的旅游城市,却多次成为“雾霾之都”,值得深思。
1 雾霾天气的危害雾霾是雾和霾的组成物。
在相对湿度较大时,如早晨或夜晚易形成雾;当白天温度升高、湿度降低时,则转化为霾。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硝酸、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能见度降低。
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 m,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
霾粒子分布比较均匀,且尺寸较小,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直径一般为0.001~10.000μm,平均为1~2μm。
一般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浑浊,引起能见度降低,是由雾造成的;相对湿度小于60%时的大气浑浊,则是霾造成的,而多数情况下的相对湿度介于60%~90%之间,这时候出现的大气浑浊,能见度降低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造成的,但大部分成分是霾。
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首先,危害健康。
人们在雾霾天气中,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频发,出现咳嗽、气急、无力等不良症状,同时纳米级颗粒物能直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引发病症。
雾霾天气还会引起近地层紫外线辐射强度降低,容易导致空气中传染性病菌活性升高,引发传染病症。
其次,形成酸雨。
据分析,霾粒子大部分来源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气体污染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细颗粒污染物”。
雾霾成分中含水量较低,占大部分比例的是可溶和不可溶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酸等废气,易引发酸雨。
第三,农业减产。
雾霾天气对农业同样有危害作用,调查显示,雾霾天气严重时,可减少太阳辐射,影响农作物吸收太阳光,引起减产高达25%。
第四,引发事故。
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质量较差,视野模糊,极易造成视觉障碍,更有甚之引起交通事故。
2 雾霾天气的成因根据济南、德州等附近城市开展源头剖析工作的结论,并综合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日常工作状况进行分析,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受到外部因素(地理气象条件等自然原因和外来污染)和内部因素(聊城市污染物排放)的双重影响。
第一,静稳天气增多,扩散条件不利。
由气象条件可知,秋冬季节静稳天气渐多,大气层结构趋于稳定,平均风速降低,空气流动性较差,导致污染物在大气底层聚拢,易引发雾霾。
随着降水日数的减少,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湿清除,导致雾霾难以扩散。
由季节因素可知,秋冬季渐入供暖季,燃煤量加大,引起低空大气污染加重。
数据显示,2016年聊城市散煤使用量达100万吨,进行登记备案的煤炭经营企业共有104家,燃煤企业储煤场地共有46处。
农村散烧燃煤非常普遍,民用散煤直燃直排、低空排放,污染物排放量接近电煤的10倍,且散煤质量难以保障,大部分是高硫、高灰、低热值的劣质煤炭,对环境质量危害严重,而且散煤使用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监管难度高,因此是聊城冬季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第二,特殊地理位置,引发大气污染物聚拢。
聊城市地处燕山山脉以南、太行山脉以东的地区,这一地区易形成涡流,引起污染物在此聚拢,且难以扩散,这也是京津冀及聊城市周边地区总是出现雾霾天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聊城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静稳天气居多。
在有风时,扬沙多,在无风时,大气扩散能力降低,易引起雾霾。
聊城市相邻的河北地区燃煤量为每年2.86亿吨,排名全国第一,是大气污染重灾区,输入性污染不易控制。
第三,污染物排放量大,是造成雾霾的根源。
一是结构性污染,聊城市年消费煤炭数量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一,煤炭燃烧和部分燃煤电厂超标排放,造成了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二是城市扬尘污染。
聊城各种施工工地近年来面积增多,管理粗疏,绿化、硬化、环卫、保洁水平较低;秸秆树叶焚烧、露天烧烤屡禁不绝,引发大气污染严重。
三是机动车保有量增大。
机动车保有年均增长量大于20%,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渐高,加快了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的转化。
四是季节性污染明显。
PM 10、PM 2.5在10月份至次年2月份浓度较高,其中2月份最高;在5月份和8、9月份浓度较低,其中9月份最低。
研究表明,每年10月份,聊城农村秸秆、城区树叶焚烧现象较为常见,使本不该超标的月份成为污染严重的时节。
春节鞭炮燃放较为密集,使2月份成为空气质量最差的月份。
S O 2、NO 2、PM 10、PM 2.5在采暖期浓度值较高,一季度空气污染最重,其他空气污染程度由高至低分别为:四季度,二季度,三季度。
①作者简介:邓克寻(2001,2—),男,汉,山东聊城人,高中在读,研究方向:科技创新。
DOI:10.16660/ k i.1674-098X.2017.09.130聊城市雾霾天气成因及防治对策①邓克寻(聊城市外国语学校 山东聊城 252000)摘 要:日益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制约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危害。
该文以聊城市的严重雾霾天气为例,分析了雾霾的成因及危害,同时提出了针对雾霾天气的防治措施,希望对未来的雾霾防治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雾霾天气 危害 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c)-0130-02环境科学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31第四,其他社会因素制约。
从一个角度来讲,聊城市人口密度大,山东省人口密度少于600人/k m 2,而聊城市人口密度高至700人/k m 2。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化工能源消费加大,引起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多。
山东省环保厅官方微信平台日前曝光了2016年10月份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日均值超标天(次)前十名企业。
在全省10月份氮氧化物日均值超标天(次)前十名企业中,聊城企业占有4席,为全省之最。
由于聊城市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环境长期无法改善,人为污染的治理终归需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来达到,这些客观原因是聊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相当薄弱的决定性因素,使大气环境质量得以改观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 雾霾的防治措施首先,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城市规划。
我国“以化石资源为主”的传统能源消耗结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急需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
而从源头上防治污染,避免燃煤污染,就必须使用清洁能源。
另外,在城市规划时,减少城市主导风向上游的污染源,加大城市绿地面积,确保在配套措施有保障的情况下循序渐进推进小城镇建设。
其次,企业节能减排。
依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企业要推进绿色生产,靠科技的投入转变生产方式,加大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实现节能减排。
再次,积极开展散煤治理。
从2016年年初开始,聊城市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进行散煤治理和推广洁净型煤,“推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控燃煤质量标准,取缔燃煤小锅炉,推广新型采暖模式……”市经信、环保、交通、工商等部门迅速响应,推进散煤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坚决阻止“供暖性雾霾”的出现,大打一场阻击雾霾的“呼吸保卫战”。
最后,提倡低碳生活。
节能减排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增强减排意识。
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实行单双号限行,从自我做起,努力做到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自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 结语当今雾霾的防控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外现有治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完善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及体系,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这些措施当前并不能彻底解决雾霾的污染问题。
聊城市雾霾天气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地形分布决定了雾霾的空间分布特征。
随着各种措施不断深入,聊城的上空重现了久违的蓝色,说明治理已初见成效。
参考文献[1] 吴兑.霾与雾的识别和资料分析处理[J].环境化学,2008,27(3):327-330.[2] 王润清.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44.(上接129页)壮苗、耐旱适生树种选择造林成活率。
应当以立地和气候为基础,选择抗逆性强和耐旱树种,增加的造林资金的利用率。
3.2 荒山苗木栽植苗木栽植应尽量避阳栽植,选择深栽、不窝根、栽后踏实。
水分是荒山苗木栽植的主要影响因素,深植苗木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实现苗木深植的防风保墒。
我们应合理运用抗旱造林材料和集成技术:合理使用抗旱造林粉、生根粉、根宝、泥浆等进行均匀搅拌,进行造林苗木浸根,能够增强苗木的保税抗旱能力,增加苗木水分,提升苗木生长量和造林成活率。
苗木造林如山杏、刺槐和紫穗槐等可以采取截杆,尽量减少苗木水分的蒸腾散失。
保水剂能够有效的保存水分,确保苗木根部水分的充足,降低干旱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保水剂能够吸收超过其自身重量成百上千倍的水分,且不会存在倒吸植物根部水分的问题。
保水剂使用十分简单,只要将其与苗木根部土壤搅拌均匀即可。
保水剂使用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首先,进行根部修剪,避免种植时窝根现象的发生,修剪强度适宜即可,以免过度修剪造成的不亮影响;苗木枝叶修剪是为了平衡苗木栽植上下部位水分均势,提升苗木的抗旱能力,同时修枝时还可将病枝、伤枝、生长不良的枝干去掉。
而阔叶乔木的苗木也可适当剪除侧枝,或者是根据实际情况剪除部分或全部侧枝。
蘸泥浆处理,这样能够有效保持根系水分,但泥浆不能过稀、过粘,造成后期根表硬壳,影响根部正常的吸水、呼吸,过稀不能够达到根系保湿作用,为了加快根系发展,可适当掺加磷肥,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4 加强育林管理荒山造林的育林管护工作极为重要,荒山造林整地栽植仅仅是完成初期工作,仍需要进行后期的保护措施,加强松土除草处理,并以此改善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抗旱保墒能力,减少杂草对水肥等,以利于苗木生长。
锄草松土后要及时对树盘进行覆盖,以便保墒。
在苗木栽植以后成林之前,要严禁放牧,在整个生长期要将管护、防火、防病、防鼠危害等费用纳入造林成本。
因此,抗旱造林技术应始终围绕节水、保水和蓄水等几个环节,开展全方位抗旱技术,提升造林保存率推动林业造林工程的发展。
5 结语通过长期的分析研究,荒山植树造林应当合理利用新技术,不断提升苗木的成活率,营造良好的苗木生长环境,苗木栽植过程中要做好抗旱技术的全方位应用,全面提升植树造林的整体保存率,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1] 周淼.保水剂在林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1(11):96.[2] 郑国良.保水剂与苗木生长质量关系的研究[A].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研讨会(西安)论文集[C].2011.[3] 宋帅杰.抗蒸腾剂和保水剂对雷竹林抗高温干旱生理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