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2
混凝土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不同测试方法结果差异的分析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2250000摘要:介绍了用电位滴定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的结果差异,并总结出离子色谱法相较于电位滴定法灵敏度和精密度更高、分析速度更快并分析检测结果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电位滴定法;离子色谱法;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1.引言混凝土外加剂是指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性能而掺人的物质,在混凝土掺入外加剂后,由于外加剂中含有氯化物,氯化物中氯离子含量决定钢筋锈蚀与否和锈蚀程度,钢筋锈蚀问题影响混凝土安全使用,因此需要对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进行测定。
聚羧酸盐类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的一种,其检测按国家标准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进行,检测外加剂中氯离子的含量时,出现了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结果有差异的情况。
本文从氯离子测定方法出发,通过实验对比,解释某些聚羧酸盐类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采用不同测试方法结果差异的原因。
1.检验方法2.1检验方法GB 8076-2008 中规定氯离子含量按GB/T 8077— 2012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进行,该标准中氯离子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有离子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两种。
2.2检验方法原理1.电位滴定法原理:以氯电极(或银电极)为指示电极,以甘汞电极或双盐桥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电位计测定两电极在待测溶液中组成的原电池电势,根据电势的变化急变,指示出滴定终点[1]。
2.离子色谱法:一种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样品溶液经阴离子色谱柱,经适当的淋洗液洗脱,被测阴离子由于其在色谱柱上的保留特性不同而分离,溶液中的氟离子、氯离子、硝酸根、硫酸根等被分离,随后经电导池被检测,测定待测溶液中氯离子峰高或峰面积[1]。
3.两种方法同一样品检测结果对比3.1电位滴定法聚羧酸盐类减水剂中氯离子含量的电位滴定分析方法,按GB/T 8077-2012中11.1描述的实验步骤进行,分析结果及其他参数见表1。
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测定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超标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今结合实际例子的试验来确定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并依据国家关于《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第234条的规定,采用“近似换算法”来确定5种工况下氯离子含量的控制标准。
钢筋商品混凝土结构通常在暴露的环境中使用,因而受各种介质的侵蚀较多,其中氯化物是一种最危险的侵蚀介质。
一般硅酸盐水泥本身就含有少量的氯化物。
但在商品混凝土拌制中由于加入了含氯化物的减水剂和使用淡化海砂等,这就可能增加商品混凝土中的氯化物含量。
以下结合实例对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考察了盐桥溶液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1 试验1. 1 试验仪器和试剂1)试验仪器: pHS23C数字式pH计,测量精度: pH档为±0. 01;mV档为0. 1% (满量程) (2 mV精度)。
2)试剂:硝酸溶液(1 + 3)、酚酞指示剂(10 g/L)、淀粉溶液、已标定的硝酸银溶液和蒸馏水。
1. 2 试验方法依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 /T 5034422004) 》附录C中关于商品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在此方法中以改变盐桥溶液进行试验。
2 试验结果与讨论在本试验中采用银量法电位滴定,采用217型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
依据《化学试剂电位滴定法通则(GB 972521988) 》附录A电极选择参考表中指出:银量法滴定,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盐桥套管内装饱和硝酸铵或硝酸钾溶液。
但由于硝酸钾溶液装在套管内不易保存,易渗出。
故在试验中,当盐桥套内装入饱和硝酸钾溶液的同时再装入琼脂凝胶,分别进行同一溶液的标定试验。
试验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见,加入琼脂凝胶后,等电点基本不变,试验偏差不大。
且加入凝胶后电极易于保存,多次试验亦能方便使用。
3 试验结果评判3. 1 评判方法关于商品混凝土氯离子的评判方法,在《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 /T 5034422004 ) 》中并未给出。
混凝土氯离子自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来了解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氯离子侵蚀能力,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原理与方法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是评估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实验采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氯离子的测试,利用氯离子穿透电流通过混凝土的量来判断氯离子浓度的多少。
实验所需材料与设备:混凝土样品,电解池,钢筋,电源,电流计,电解电池,搅拌器,称量器等。
实验步骤:1.准备混凝土样品:将混凝土样品切割成小块,大小适中,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结构。
2.准备电解池:将电解池清洗干净,并使用柠檬酸溶液擦拭电解池内壁,以保证电解池的洁净度。
3.浸泡混凝土样品:将混凝土样品浸泡在饱和Ca(OH)2溶液中,浸泡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以保证混凝土中的氯离子达到平衡状态。
4.电化学测试:将钢筋作为阳极,混凝土作为阴极,分别连接到电源和电流计上。
设定一定的电流密度,记录在一定时间内的电流值。
5.测试结果分析:根据记录的电流值,通过化学计算方法得到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得到了不同混凝土样品中的氯离子浓度,进而得到了不同混凝土的耐久性情况。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样品对氯离子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
通常情况下,添加矿物掺合材料、减少水胶比以及正确使用外加剂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
2.混凝土中若氯离子浓度过高,容易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龟裂等问题,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氯离子浓度测试,以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并根据实验结果做出相应的工程设计与改进。
四、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电化学方法测试了不同混凝土样品中的氯离子浓度,得出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评估,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配比的混凝土具有不同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
2.混凝土中若氯离子浓度过高,可能导致混凝土的钢筋锈蚀和龟裂问题。
混凝土外加剂的氯离子含量指标要求1. 混凝土外加剂的基础知识说到混凝土外加剂,大家可能会觉得这是一门高深的科学,其实呢,它就像是给混凝土加了一点调味料,让它变得更加美味可口。
混凝土就像一块大蛋糕,而外加剂就是那个让蛋糕更加松软的泡打粉。
外加剂的种类可多了,有的能提高强度,有的能增强耐久性,甚至还有的能加速凝固。
不过,今天咱们要聊的,主要是氯离子含量这个事儿。
2. 氯离子是什么鬼?2.1 氯离子和混凝土的关系氯离子,听上去好像个小坏蛋,但其实它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发挥作用。
在混凝土中,氯离子主要是影响耐久性和抗腐蚀性的“小伙伴”。
想象一下,如果氯离子含量过高,就像是给混凝土下了个“黑手”,让钢筋锈蚀得更快,最后导致混凝土“千疮百孔”。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大家都知道,建筑物可得稳稳的,不能让它“岌岌可危”。
2.2 合理控制氯离子含量所以,国家对混凝土外加剂的氯离子含量是有严格要求的。
通常情况下,氯离子含量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比如,很多标准上规定,氯离子含量一般要低于0.1%——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这关乎到整个建筑的安全和耐用啊。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严肃?但这就是“宁可十防,不可一失”的道理。
3. 如何检测氯离子含量3.1 检测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怎么知道氯离子含量是否合格呢?这里面可有门道。
通常我们会用一些化学试剂来进行检测,比如银离子试剂。
这就好比在做菜,味道得调得刚刚好,太多了会腥,太少了又没味。
检测过程其实也不复杂,专业的实验室能很快给出结果。
3.2 注意事项不过,检测氯离子含量的时候,可得小心,千万别让“坏蛋”混进来。
比如,外加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潮或者受到污染,这些都可能导致氯离子含量增加。
因此,选择靠谱的供应商和妥善的存储方式,绝对是关键中的关键。
想想看,万一混凝土出了问题,那可就得不偿失了,真是“得不偿失”啊。
4. 结尾感想总之,混凝土外加剂的氯离子含量可不是个小事,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与耐用。
混凝土氯离子含量检测探究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重要的施工材料,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所以,要严格把控氯离子含量,确保材料质量符合标准。
为精准控制混凝土氯离子含量,要采取有效的检测措施。
目前,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有很多,相关规定和要求也在不断完善,这些方法基本相似,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各有优劣。
为保障检测的准确性,应该综合多项要素选择检测方法,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混凝土;氯离子;含量检测为精准检测氯离子含量,应该先确定该成分在混凝土中的主要来源。
混凝土由水泥、外加剂、砂石等材料构成,这些原材料本身带有少量氯离子。
要检测原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水泥中检测来说,可以依据《水泥化学分析法》GB/T176-2017中的规范要求进行检测。
如果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则会造成表面钝化膜被破坏,内部钢筋因此被腐蚀,所以应该深入分析氯离子检测方法,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性,然后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混凝土材料,确保建筑整体质量。
一、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对材料质量的影响混凝土由多种原材料构成,各类原材料中都或多或少含有氯离子,所以混凝土会附带该元素。
除此之外,建筑周边环境中也会存在该元素。
在生产混凝土过程中,该元素在原材料结构中混合,会影响整体质量。
通常,可以采用磷酸蒸馏-汞盐滴定法、电极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因为该元素对材料整体质量影响较大,且该元素半径比较小,穿透能力比较强,所以很容易在钢筋表面的钝化膜上附着,久而久之会破坏钝化膜,导致钢筋结构被腐蚀(如图1),影响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1]。
不仅如此,如果混凝土钢筋结构被锈蚀破坏,则混凝土质量也会下降,造成工程整体质量受影响,出现各类安全隐患。
根据规定要求,钢筋混凝土使用的砂原料中,氯离子含量应该控制在0.06%以下;如果是预应力混凝土中的砂原料,则氯离子含量应该控制在0.02%以下。
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在公路、桥梁等建筑工程中,如果混凝土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过高,则会导致结构裂缝问题,进而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同时也会带来安全威胁,容易引发经济损失,或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外加剂氯离子含量标准外加剂在混凝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性质。
然而,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高氯离子含量的外加剂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进行标准化管理。
首先,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应当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制定。
国家标准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都有相应的规定,以确保外加剂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不会对混凝土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制定标准也需要考虑到外加剂的使用环境和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外加剂生产和使用。
其次,外加剂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成品出厂,都需要对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进行检测和记录,确保外加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生产企业还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能够对外加剂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追溯,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进行溯源和处理。
此外,对于外加剂的使用单位来说,也需要加强对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的检测和管理。
在使用外加剂时,应当要求外加剂生产企业提供氯离子含量的检测报告,并对外加剂进行抽样检测,以确保外加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使用单位还应当建立外加剂使用档案,对外加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日后查询和追溯。
总之,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的标准化管理对于保障混凝土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严格的标准和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控制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确保外加剂的质量稳定可靠,为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和使用提供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的管理工作,共同维护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混凝土外加剂氯离子含量试验报告一、引言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工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
然而,有些外加剂中可能包含一定数量的氯离子,这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会有一定影响。
因此,了解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对于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本次试验旨在测定一种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
二、试验方法1.试验样品的制备:从混凝土外加剂中取样3份,每份约50g,称量准确并标记。
2. 氯离子的提取:将试验样品放入锥形瓷缸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后用摇床摇动30分钟,待样品完全溶解后,倒入塑料瓶中备用。
3.氯离子的检测: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氯离子含量。
首先将电极插入盐桥中,待电极平稳后接通电源,进行零点调整。
然后将样品倒入电极中,稳定一段时间后进行测量,记录准确的氯离子含量。
三、试验结果经过上述的试验方法,我们得到了混凝土外加剂中氯离子的含量结果为xxxx mg/L(单位可根据实际试验结果而定)。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三次重复实验,并计算出了平均值和标准偏差,结果如下:样品1:xxxx mg/L样品2:xxxx mg/L样品3:xxxx mg/L平均值:xxxx mg/L标准偏差:xxxx mg/L四、分析讨论根据试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混凝土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为xxxx mg/L,说明该外加剂中氯离子的含量较低,不会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尽管含量较低,仍需在混凝土配比和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氯离子的含量,以确保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混凝土中过多的氯离子会引发钢筋锈蚀问题,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减少氯离子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1.选择低氯离子含量的混凝土外加剂,避免使用高氯离子含量的外加剂。
2.在配制混凝土时,合理控制和管理原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
特别是水泥、骨料等原材料中的氯离子含量要符合相应的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案-电位滴定法1 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中氯离子含量检测。
2 试验目的防止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超标对钢筋腐蚀过重3 试验依据《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4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均为持证上岗人员。
5 氯离子含量(电位滴定法)5. 1 原理:用电位滴定法,以银电极或氯电极为指示电极,其电势随Ag+浓度而变化。
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电位计测定两电极的电势,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溶解度很小的氯化银沉淀。
在等当点前两电极间电势变化缓慢,等当点时氯离子全部生成氯化银沉淀,这时滴入少量硝酸银而引起电势急剧变化,指示出滴定终点。
5. 2 试剂要求如下:5.2.1硝酸(1+1);5.2.2硝酸银溶液(17g/L),准确称取约17 &硝酸银(AgNO3,),用水溶解,放入1L棕色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1000mo1/L氯化钠标准溶液对硝酸银溶液进行标定。
5.2.3氯化钠标准溶液(0. 1000 mo1/L),称取约 10g氯化钠(基准试剂),盛在称量瓶中,于130 ℃~150℃烘干2h,在干燥器内冷却后精确称取5.8443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L.摇匀。
5.2.4标定硝酸银溶液(17 g/L):用移液管吸取10 ml.0. 100 0 mo1/L 的氯化钠标准溶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至200 ml,加4 ml硝酸(1+1),在电磁搅拌下,用硝酸银溶液以电位滴定法测定终,点,过等当点后,在同一溶液中再加人0.1000 mo1/L氯化钠标准溶液10 ml,继续用硝酸银溶液滴定至第二个终点,用二次微商法计算出硝酸银溶液消耗的体积V01,V02,见GB/T 8077-2012附录A.体积V0,按式(9)计算:V0=V02-V01 (9)式中:V0-——10 mL0.1000 mo1/L氯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确酸银溶液的体积,(ml), V01 ——空白试验中200 ml水,加4 ml硝酸(1+1)加10 ml 0.100 0 mo1/L 氯化钠标准溶液所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V02——空白试验中200mL水,加4ml硝酸((1+1)加20 ml0.1000 mo1/L 氯化钠标准溶液所消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ml).硝酸银溶液的浓度c按式(10)计算10)式中:c——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c′——氯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V′——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