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
- 格式:pdf
- 大小:162.67 KB
- 文档页数:4
论辩诉交易制度及其在中国的适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日趋健全,许多非法的商业行为逐渐被取缔。
而诉讼制度作为消费者维权的重要手段,一直受到关注。
然而,法律诉讼的成本高昂,耗时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辩论诉交易制度(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该制度可以有效地解决争议,并确保更快速的纠纷解决。
本文将探讨这个制度在中国的适用性,并提供三个企业的案例来说明这个制度对于商业争议解决的重要性。
辩论诉交易制度是一种程序化的私人解决纠纷的方法,适用于适用于中小企业。
该制度的优点在于解决争议的速度快、成本低。
这个制度尤其适用于因商业交易而引起的争议,因为法院处理商业纠纷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而且解决结果并不总是公正。
相反,辩论诉交易制度可以提供更快速、更经济和更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辩论诉交易制度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三个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说明,该制度在中国推广后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某电子商务公司与某制造商发生纠纷。
电子商务公司向制造商购买了大量商品,但商品在运输中损坏。
制造商拒绝按照合同中的条款赔偿。
电子商务公司起诉该制造商,但由于许多原因,诉讼程序非常漫长。
最后,该公司决定采用辩论诉交易制度,这项制度的结果是电商公司在五天内得到了补偿,这比法院纠纷解决的时间要快得多。
第二个案例是一家小型建筑公司的例子。
由于该公司的业务和合同数量不多,建立内部法律部门的成本太高了。
由于一些未能得到解决的协议,公司决定采用辩论诉交易制度来解决纠纷。
该制度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有意义,因为它可以避免那些耗时又昂贵的法院诉讼。
该公司的诉讼时间缩短了,解决了争议,降低了成本。
第三个案例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例子。
这家公司面临的纠纷是一个涉及很多消费者的案件。
由于这个制度具有审理成本低的特点,这家公司决定采用这个制度来解决纠纷。
这个制度对消费者非常有吸引力,因为他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而且不需要支付法院大量的诉讼费用。
辩诉交易在中国的适用摘要:关键词:一.辩诉交易制度的概念、沿革(一)辩诉交易制度概念辩诉交易〔plea bargaining〕,也称辩诉谈判、辩诉协商。
辩诉交易没有非常统一的定义,通俗的解释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刑事案件之前,处于控方的检察官与被告一方的律师进展会商与谈判,检察官以撤销指控、降低指控或者向法官提出减轻刑罚的建议等为条件,换取被告人做有罪辩论或者满足控方其他条件。
假设交易成功达成协议,经法官审查并得到法官的同意认可而直接对被告人定罪判刑,不在开庭审理的一种司法制度。
(二)辩诉交易制度的起源,开展关于辩诉交易制度的起源,一般认为该制度是19世纪后半期在美国形成的,在全美国围普遍适用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场的。
在纽约州,1839年的统计显示全部刑事案例的25%是获得被告人的有罪辩白后判决的,这一数字在1869年增长到了70%,而到20世纪20年代,则猛增到了90%,统计数字的变化大致显示出了辩诉交易在美国的开展速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犯罪率居高不下,为了以有限的司法资源解决日趋增多的案件,一些地区的检察官开场大围地使用协议和交易的方式,换取被告人的“有罪辩论〞。
由于这种结案方式灵活快速,节省人力财力资源,故此在联邦和各州得到了广泛采用。
然而直到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才正式成认了辩诉交易的合法性。
美国1974年修订实施的?联邦地区法院刑事诉讼规则?对辩诉交易的一般原则以及公布、承受、驳回等一系列程序作了明确的而详细的规定,从而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辩诉交易这一司法制度的法律地位。
由于辩诉交易制度在没有增加法官、检察官数量的情况下迅速解决了大量的刑事案件,节约了有限的司法资源,故此为司法部门乐于采用。
目前,在英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的立法或者实践中也存在不同形式的辩诉交易。
二、辩诉交易的分类(一)根据协商容对辩诉交易的分类根据协商容将辩诉交易分为控诉协商、罪状协商、量刑协商。
辩诉交易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研究摘要:辩诉交易制度以其高效率性而著称,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依照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而制定了本国的辩诉交易制度。
我国是否应该采用该制度必须要经过严密的分析,本文拟从域外辩诉交易运行情况进行考察,从中发现辩诉交易运动所需的背景,并比较中国现在的制度,对辩诉交易是否能在我国运行进行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辩诉交易,刑事诉讼司法公正根据布莱克法律词典中的解释,所谓辩诉交易,是指刑事被告人就较轻的罪名或者数项指控中的一项或几项作出有罪答辩,以换取检察官的某种让步,通常是获得较轻的判决或者撤消其它指控的情况,检察官和被告人之间经过协商达成的协议。
辩诉交易制度以其高效率性而著称,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都依照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而制定了本国的辩诉交易制度。
基于社会理念、法理与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方面的考虑,笔者认为我国目前不应采用辩诉交易。
主要原因在于:一、理念上的障碍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实用主义国家,讲究经济效益、法律效益。
因此,”面对高犯罪率的压力和刑事案件不断加剧的现实,基于检察官对败诉风险的担忧,针对正规审判繁琐且耗费巨大的弊端,考虑被害人希望尽快得到抚慰和被告人希望尽快结束追诉的心理,辩诉交易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产生便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国现在无论是理论界还是现实生活中承认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其他的哲学观点在我国并没有的到承认,而实用主义哲学与我国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存在着根本的分歧,20世纪50年代后出现的实用主义哲学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批判的面目出现的。
我国现行的法律原则中重要的一项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实质上反映了我国现行哲学观点,即坚持实事求是,在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中必须要求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以此来还原实体真实。
因此,从哲学基础上来看,我国就不存在实行辩诉交易制度的哲学理念。
二、正义理念的障碍美国采用当事人主义的诉讼结构,并且设计了复杂的诉讼过程,用程序的方式来保障最后的结果公正,按照美国的正义理念来看,即是依靠正当的程序达成的结果无疑也是正当的。
论辩诉交易在中国的适用唐继红(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0031)关键词:辩诉交易;适用;诉讼摘要:辩诉交易制度是一项具有较高效率价值的刑事诉讼制度,它的重要作用使其得到广泛的运用。
中国有必要借鉴这项制度,但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从中国现实出发,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辩诉交易制度。
中图分类号:DF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05)增刊-0153-02社会科学家SOCIALSCIENTIST2005年5月增刊May,2005Supplement收稿日期:2005-04-18作者简介:唐继红,西南政法大学2003级法律硕士。
一、辩诉交易的产生及特点辩诉交易制度起源于美国,在19世纪早期,辩诉交易已经在美国司法实践中开始出现,并在19世纪后期成为美国许多州刑事法院处理案件的一种惯例。
从辩诉交易产生开始,在美国国内对其合法性和适当性就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被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布雷迪诉合众国”(Brandyv.UnitedStates,397,U.S.,742,90Sct,1463,25,Led,2d,747,1970)一案的判决中正式承认了辩诉交易的合法性,如今已成为一项广为普及的实践,在刑事司法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
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司法实践中有90%以上的刑事案件是通过辩诉交易结案的。
以纽约市为例,据统计1990年犯重罪而被逮捕的有118,000人次,其中64,000人在侦查阶段就作交易处理了,占54.24%;有54,000人按重罪起诉到法院,占45.76%,不足一半。
在起诉到法院的54,000人中,45,000人是按辩诉交易解决的,占83.33%;5000人因证据不足而撤销案件,占9.26%;仅4000人按正式程序开庭审判,占全部案件的7.41%。
毫无疑问,这些资料显示出了辩诉交易在美国的重要地位,它有效地解决了诉讼效率的问题,使大量的刑事案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结案。
中国辩诉交易制度的设置摘要当前,我国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辩诉交易制度的引入,对于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和价值,促进庭审方式的改革以及均衡国家、社会和个人利益具有积极作用。
而辩诉交易制度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在我国也已经基本具备。
因此,适用辩诉交易制度以探索新的纠纷解决机制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辩诉交易相对公正效率价值辩诉交易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美国《布莱克法律辞典》称,“辩诉交易是指在刑事被告人就较轻的罪名或数项指控中的一项或几项做出有罪答辩,以换取检察官的让步,通常是获得较轻的判决或者在撤销其他指控的情况下,检察官和被告人之间经过协商达成的协议”。
辩诉交易的事项或内容包括罪名交易、罪数交易和刑罚交易。
辩诉交易自产生之日至今,已经广泛运用于西方刑事诉讼的实践中。
当前我国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此,探索新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构建辩诉交易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我国构建辩诉交易制度的必要性1.辩诉交易制度有利于刑事诉讼目的与价值的实现。
一般认为刑事诉讼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效结合。
在此过程中,诉讼的公平与效率是其不可或缺的价值目标。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及利益格局调整等复杂原因,我国社会治安状况恶化、刑事案件持续增长,1978年全国法院审判刑事案件15万余件,2008年达76万余件,增长倍。
无疑,随着我国刑事案件数量的逐年上升,公安、司法机关负担将明显加大,在司法资源及其有限的条件下,案件久拖不决的现象十分普遍。
辩诉交易制度的引入有利于降低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的效率以实现诉讼目的。
辩诉交易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庭审方式的改革。
1996年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刑事庭审过程中的职权化倾向有所减轻,开始借鉴英美法系国家的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
但对我国现有刑事诉讼的真实状况考察可知,这种改革仍然是不彻底的。
辩诉交易引入后,允许公诉人与被告人及被告人的辩护人在开庭前在法院主持下就应判的罪行和刑罚讨论,在原来的审理程序基础上,通过赋予控辩双方尤其是被告人协商的权利,法院是进行程序性审查,即交易内容是否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做出的诉讼权利。
论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适用辩诉交易制度于20世纪30年代产生并形成于美国,于70年代在英美法系国家广泛实施。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第三次司法改革,在改革中借鉴有益经验,充分考虑中国国情,构建中国式刑事辩诉交易制度,将极大推进我国的刑事审判工作新发展。
标签:辩诉交易;制度构建;可行性;必要性1 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辩诉交易制度又称诉讼交易,协商制度。
是指在法院开庭前,检察官与被告人或其辩护律师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问题进行协商,讨价还价。
检察官通过降低指控或者向法官提出对被告人减轻量刑的良性建议,以换取被告人做有罪答辩的一种活动。
辩诉交易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作为美国刑事司法中最具特色的诉讼制度,几乎成为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
鉴于该制度可以提高诉讼效率,一些采用抗辩式诉讼程序的国家如英,意,德等都纷纷效仿。
而在我国200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铁路运输法院在审理孟广虎故意伤害案中则首开辩诉交易之先河。
此案在我国引起很大轰动,关于辩诉交易的引进问题,我国出现了三种观点。
肯定说认为我国引入辩诉交易有积极意义与必要性,我国本身就存在调解制度,与辩诉交易制度有相通之处,可以更好平衡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解决积压案件、提高效率以及节约司法资源。
否定说认为我国是个传统的职权主义国家,缺乏辩诉交易存在与运转的基本条件。
而且违背我国刑法中规定的“罪行法定”、“罪行相适应”和“无罪推定”原则。
我国更注重追求的是实体正义而不是程序正义,会对我国现有的制度造成冲击,引起司法腐败问题。
缓行说认为从司法改革的总体进程看,我国诉讼模式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变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但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与刑事诉讼制度尚不具备引入辩诉交易的基础,在我国建立辩诉交易制度为时过早。
2 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辩诉交易制度虽然可能会损害法律实体的公正性和社会正义,会助长检察官的懒惰和擅权。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随之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犯罪率上升,犯罪多样化。
辩诉交易的利与弊摘要:辩诉交易,亦译答辩交易。
它指的是在检察官签“控告书”之前,由处于控方的检察官和被告(通常是辩护律师)进行协商,以检察官撤销指控、降格指控或建议法官减轻刑罚为条件而换取被告人有罪答辩的一项司法制度。
辩诉交易作为一项刑事司法制度,有助于提高刑事诉讼效率、节约诉讼资源本文通过对辩诉交易制度利弊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我国目前引进该制度存在诸多障碍,但是我国可以吸收该制度的合理内核来提高我国的司法效率。
关键词:辩诉交易司法效率自由裁量权一、辩诉交易的利弊分析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对于是否引进辩诉交易制度存在三种观点:否定说,缓行说,赞同说。
否定说认为我国不具备辩诉交易所赖以生存的制度条件。
首先,刑事诉讼的被告不享有沉默权和处分权,因此被告的地位使得其不可能具有与公诉机关平等地讨价还价的能力和条件。
如果允许诉讼地位严重不平等的双方进行“交易”将有违司法公正。
另外,辩诉交易因未经正规审判可能会掩盖事实真相,放纵犯罪,也可能使无辜的人蒙受冤屈,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此外,辩诉交易是建立在控辩双方协商、讨价还价的基础上的,因此辩诉交易意味着同样的情况会因交易双方交易手段与技术的不同而可能受到不同的处理,容易导致量刑上的不平等。
试问此时正义何在?这些都不利于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
其次,我国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也不能容忍蕴含着平等主体之间相互妥协的辩诉交易。
因为,在官方看来,代表国家行使公权的控方决不能以国家之名,与被告进行交易。
再次,目前引进辩诉交易存在严重的法律障碍。
因为在辩诉交易中,法官仅从形式上确认控辩双方协议的内容,而对案件不做实质审查的做法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及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等原则的精神相抵触。
而且,辩诉交易的结果往往会损害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最后、目前引进辩诉交易还缺乏相关法律制度的支持。
辩诉交易要求法官扮演消极角色,而我国的法官却扮演着以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为己任、秉公断案的积极角色;辩诉交易要求控方有独立自由裁量权,而我国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十分有限;辩诉交易要求有发达的律师辩护制度为被告提供有效的辩护,而我国的律师辩护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在刑事辩护领城,律师的权利受到诸多限制。
岫I$vst em A nd Societ y。
f叁箜!圭塾金三!!竺兰!三望型:耋!l●—匿盛圜一我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的相关探讨王星摘要辩诉交易制度产生于美国,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由当初的秘密状态转变到由明丈法律加以确定,由最初的随意性较大发展到比较规范的成熟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司法制度,并在司法实践中获得了极大成功,具有极高的社会认可度,同时这一制度也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推广开来,为多数国家所采用。
当前,这一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法律制度已经渗透到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来,这一制度必将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立法以及民众切身利益产生极大的影响。
本文指出从检察机关来角度看,辩诉交易制度也必将对其自侦案件的侦查及起诉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有必要探讨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刑法司法实践中尤其是对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影响及其意义。
关键词辩诉交易司法实践自侦案件中图分类号:D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043.02一、辩诉交易制度的概念分析辩诉交易这一制度的具体含义是指:检察官和刑事辩护律师在法院开庭审判前对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问题进行协商和讨价还价,检察官通过降低指控或者向法官提出减轻量刑的建议来换取被告人作有罪的答辩。
这一制度的核心就是被告人自己认罪并作有罪答辩。
它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把被告人的个人意志引入了国家处于垄断地位的刑事诉讼之中;第二,把市场中的交易规则机制引入刑事诉讼之中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补充机制,进而使传统刑事诉讼制度富有弹性,适应了社会对刑事诉讼效率的需求。
二、我国引入辩诉交易的必要性首先,从国际范围来看,辩诉交易已经被两大法系所接受,并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项具有稳定性的制度,其在实践中显示出的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对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其次,从法的效率价值角度来看,有必要在我国引入辩诉交易制度。
辩诉交易发端于美国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快速结案,提高诉讼效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沃伦大法官曾说过“用于正式审判所需的人力,物力将会增J Ju一倍,如果辩诉交易的案件从目前的90%降到80%”+”。
2018年3月第31卷第2期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VocationalInstituteofEcologicalEngineeringMar.2018Vol.31No.2doi:10.3969/j.issn.1674 ̄6341.2018.02.025论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适用的可能性沈奥洲(安徽大学ꎬ安徽合肥230000)㊀㊀摘㊀要:辩诉交易制度起源于美国ꎬ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在美国的刑事诉讼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ꎮ对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产生原因㊁背景㊁制度特征和范围等方面进行分析ꎬ为辩诉交易制度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相关制度做比较论述奠定基础ꎮ针对当前我国理论界对辩诉交易制度能否在中国适用的争论ꎬ指出在合理吸收其制度内核的同时ꎬ应该看到我国与美国在诉讼模式㊁刑事司法制度以及思想理念上还存在诸多差异ꎬ应结合中国的实际ꎬ根据国情进行理性的判断ꎬ现阶段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尚不可行ꎮ关键词:辩诉交易ꎻ刑事诉讼ꎻ司法制度ꎻ差异中图分类号:DF7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 ̄6341(2018)02 ̄0065 ̄03OnAmericanPlea-bargainingSystemandItsApplicabilityinChinaSHENAo-zhou(AnhuiUniversityꎬHefei230000ꎬChina)Abstract:Theplea-bargainingsystemoriginatedintheUnitedStates.Sinceitsbirthꎬithasplayedanextremelyimpor ̄tantroleincriminalproceedingsintheUnitedStates.Makesasimpleanalysisofthereasonsꎬbackgroundꎬsystemcharac ̄teristicsandscopeoftheAmericanplea-bargainingsystemfirstlyꎬanditlaysthefoundationforthecomparisonofthesys ̄temofplea-bargainingwiththerelevantsystemsinourcountry scriminalprocedure.Inviewofthedebatesaboutwhethertheplea-bargainingsystemcanbeappliedinChinainthecurrenttheoreticalfieldꎬandproposethatwhenwereasonablyab ̄sorbthecoreofthesystemꎬweshouldseethattherearemanydifferencesbetweenChinaandtheUSinthelitigationmodeꎬcriminaljusticesystemandideology.WeshouldmakearationaljudgmentinaccordancewiththerealityofChinaandac ̄cordingtoourownnationalconditionsꎬgetconclusionthatthesystemofpleabargainingisnotfeasibleinourcountry.Keywords:Plea-bargainingꎻCriminalprocedureꎻJudiciarysystemꎻDifference㊀㊀收稿日期:2018 ̄01 ̄22作者简介:沈奥洲(1993 )ꎬ男ꎬ江苏沭阳人ꎬ法律硕士在读ꎮ研究方向:诉讼法ꎮ1㊀辩诉交易的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1.1㊀辩诉交易的基本概念辩诉交易ꎬ也叫做答辩交易ꎮ«布莱克法律辞典»称: 辩诉交易是指在刑事案件中ꎬ被告人就几项指控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作出有罪的答辩ꎬ以便于换取检察官在某种方面的一定的让步ꎮ 换句话说ꎬ就是刑事诉讼中检察官与被告人(主要通过辩护律师)进行协商ꎬ双方进行讨价还价ꎬ达到双方都可接受的满意程度即可ꎮ1.2㊀辩诉交易的产生背景辩诉交易自19世纪中叶在美国产生ꎬ经过不断探索发展ꎬ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判决中第一次正式地确立了辩诉交易制度的合法地位ꎬ1974年«联邦地区法院刑事诉讼规则»对辩诉交易问题作出了明确而又具体详细的规定ꎬ最终使辩诉交易制度以成文法的形式得以确立ꎮ这一制度的确立过程曲折而漫长ꎮ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辩诉交易制度产生并且促进其不断发展的呢?1.2.1㊀社会现实层面19世纪三四十年代ꎬ工业化的脚步不断加快ꎬ移民的数量不断增加ꎬ城市化突飞猛进ꎬ这些因素都造就了美国经济的快速繁荣ꎬ同时也使整个美国社会的犯罪率急速增长ꎮ这就促使诉讼效率这个问题变成了国家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无法回避的重大难题ꎮ为了实现能够在有限的司法资源前提下及时处理案件这一目标ꎬ减少和防止案件剧增所带来的压力ꎬ在一些工业化发展迅速的城市和地区ꎬ检察官们开始探索通过与被告人或者其辩护人进行谈判的方式进行结案ꎬ有的还会通过以撤销指控作为前提条件来换取被告人的主动认罪ꎬ而有的则是检察官主动提出从轻量刑建议ꎬ以促使被告人主动承认被指控的犯罪ꎬ以便案件能够得到迅速处理ꎮ这样ꎬ辩诉交易制度开始出现ꎮ由于这样方式的结案能够很大程度上有效地节约司法资源和成本ꎬ提高诉讼的效率ꎬ因此很快便在美国其他州得到推广与传播ꎮ1.2.2㊀诉讼制度层面(1)诉讼模式ꎮ美国所采用的诉讼模式是当事人主义ꎬ56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控辩双方的诉讼地位平等ꎮ在这样的模式之下ꎬ检察官和被告人都被看作是诉讼中的当事人ꎬ他们同时都处于诉讼主体的地位ꎬ这就为控辩双方平等交易奠定了基础ꎮ(2)起诉原则ꎮ美国与其他国家不同ꎬ实行的是完全的公诉主义ꎬ所有的刑事案件ꎬ无论轻重ꎬ提起诉讼的都是检察官ꎬ正因为如此ꎬ公诉人的起诉压力之大可想而知ꎮ为了能够使那么多的案件迅速地得到审判ꎬ美国在起诉方面也率先实行以起诉便宜原则为主㊁起诉法定原则为辅的起诉原则ꎮ在这种情况下ꎬ检察官可以发动公诉ꎬ有权终止所有的追诉ꎬ享有独立的自由裁量权ꎮ(3)司法体制与审判制度ꎮ在美国ꎬ法院是唯一的司法机关ꎬ它和检查机关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下ꎬ始终保持相互制约关系ꎮ在刑事诉讼中ꎬ法院面对控辩双方ꎬ会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ꎬ这也就为控辩双方在诉讼中的平等对抗或平等交易提供了前提保障ꎮ除此之外ꎬ在奉行当事人主义以及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美国ꎬ法官在案件的最终处理上ꎬ更注重控辩双方的意思表示ꎬ只要控辩双方就定罪与量刑达成处理协议ꎬ法官就不再对案件事实进行实质性审查ꎬ而只是按照双方的协议进行判决ꎮ2㊀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特征2.1㊀辩诉交易制度中的主体控方和辩方是辩诉交易制度中参与协议的两方主体ꎬ一般情况下是在检察官和被告人的辩护人之间进行ꎬ但是还有一种情况ꎬ就是如果被告人没有或是放弃聘请律师ꎬ那么他将得不到律师的帮助ꎬ这样的话参加协议的主体就只能是检察官和被告人本人了ꎮ另外ꎬ虽然在美国其他一些州的规定中ꎬ辩诉交易要想得以顺利进行ꎬ就必须要取得被害人的许可ꎮ然而在美国ꎬ参加辩诉交易并不是被害人的宪法性权利ꎬ因此ꎬ即使有时候经过了被害人的许可ꎬ但是最终进行协商交易的还是在代表被害人意愿的检察官与被告人之间来进行ꎬ因此ꎬ严格地说ꎬ被害人并非辩诉交易的主体ꎮ2.2㊀辩诉交易制度的范围辩诉交易制度的范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ꎬ如果范围过小的话可能会达不到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ꎬ也不可能让辩诉交易制度的价值得以充分彰显ꎻ但是如果范围过大的话则就有可能会使法治的权威受到影响ꎬ甚至还会影响到国家刑罚权的有效实现ꎮ无论从立法层面上还是从实践层面上讲ꎬ在美国适用辩诉交易的案件范围都很大ꎬ无论轻微的犯罪还是严重的犯罪ꎬ基本上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可以通过辩诉交易制度来解决ꎬ当然ꎬ这也是由该制度的产生背景和美国司法实践中的要求所决定的ꎮ2.3㊀辩诉交易制度的结果辩诉交易的结果是ꎬ不管是控方还是辩方都能获得各自的利益ꎬ即控方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自己对犯罪人的举证责任ꎬ从而有效地避免可能因证据不足㊁罪名不当等因素而发生的败诉风险ꎮ而辩方则可以由此获得撤销控方对其的指控或是在量刑方面的从轻处罚ꎮ其实质就是上文提到的控辩双方通过协议或是交易来处分自己的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从而获得各自的利益ꎮ3㊀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与我国刑事诉讼中类似制度的异同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法律中并没有明文的规定ꎬ但如果对我国的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方面与检控制度方面进行研究ꎬ我们就会发现ꎬ一些符合辩诉交易制度特征的做法始终存在于我国的司法实践当中ꎬ如刑事和解制度㊁ 坦白从宽 的刑事政策等ꎮ然而ꎬ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运作的 辩诉交易 同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还是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地方ꎬ以 刑事和解制度 与辩诉交易制度的比较为例:刑事和解制度也称恢复性司法ꎬ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ꎬ案件的犯罪嫌疑人㊁被告人与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双方在调停人的帮助下ꎬ促成犯罪嫌疑人㊁被告人真诚悔悟ꎬ就犯罪行为的损害赔偿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并实际履行ꎬ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对犯罪嫌疑人㊁被告人予以谅解ꎬ司法机关据此不再追究犯罪嫌疑人㊁被告人刑事责任或者对其从轻处罚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ꎮ首先ꎬ二者的意旨不同ꎮ诉讼经济是辩诉交易制度主要的考虑因素ꎬ而刑事和解则不同ꎬ其主要意旨在于使那些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得到修复ꎬ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ꎮ其次ꎬ二者的协商主体不同ꎮ控诉方即检察官ꎬ与被告方是辩诉交易的协议主体ꎬ而刑事和解的参与主体却有多个ꎬ除加害人和被害人之外ꎬ在某些情况下ꎬ还可能会存在调解者㊁加害人㊁被害人的亲属或是朋友等ꎮ最后ꎬ合意的内容不同ꎮ在辩诉交易中ꎬ被告人在作出有罪的答辩之后ꎬ检察官和被告方将会对如何减轻对被告方的指控或量刑达成协议ꎬ所以这就会关系到检察官对国家刑罚权的直接处分ꎮ而在我国的刑事和解中ꎬ在加害人和被害人达成谅解之后ꎬ和解协议的内容主要会涉及加害人将要对被害人履行的义务ꎬ如赔礼道歉㊁经济赔偿㊁公益劳动等ꎮ双方当事人对于能否对加害人进行刑罚上的宽待或豁免根本没有处分的权限ꎬ它是由具备相关权力的有关部门视刑事和解的情况ꎬ作出撤销案件㊁不起诉或量刑㊁执行上的宽缓处理ꎮ由此可以看出ꎬ由于辩诉交易和刑事和解各自价值取向上的差异ꎬ二者具有了不同的制度样态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ꎬ这两个制度都是对传统的刑事诉讼程序的变通适用ꎬ它们与严格的法条相对ꎬ都是以司法官员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为前提条件ꎬ并且协商与合意的形式都存在于两个制度之中ꎮ这些相似点ꎬ也正说明了当传统的刑事诉讼程序不能满足社会现实需要的时候ꎬ司法机关便会立足实践ꎬ探索司法制度上的变革ꎮ4㊀辩诉交易制度在中国适用的可行性分析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ꎬ并且对美国的诉讼程序影响深远ꎮ然而ꎬ在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ꎬ对于辩诉交易制度的争论一直存在ꎮ我国国内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对该制度有深入研究ꎬ但对其到底能否在我国适用还是存在争议ꎬ主要有两种观点:4.1㊀辩诉交易制度是完全可以适用于中国ꎬ发展中国式的辩诉交易也是司法改革的必然趋势4.1.1㊀辩诉交易制度是中国现阶段的司法现状急切需要的辩诉交易制度产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会控制犯罪的刑事司法制度的迫切要求ꎬ中国现阶段的社会境况恰类似于当年该制度在美国产生时那样ꎮ第一ꎬ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不是特别成熟ꎬ并且正面临着转型ꎬ伴随66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ꎬ刑事案件的数量也在增加ꎮ第二ꎬ严重短缺的司法资源导致司法机关都在超负荷运转ꎬ在这样的情况下ꎬ司法机关办案效率不可能得到很好的保证ꎬ从而导致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下降ꎬ甚至出现有的办案人员急于破案ꎬ过分追求速度与效率ꎬ从而导致许多案件质量不高ꎬ甚至是错案ꎮ4.1.2㊀维护司法公正也有赖于辩诉交易制度公正和效率是法律的两个最高价值ꎬ如果一个案件长时间不能被解决ꎬ那么对于受害人来说ꎬ无疑是极不公正的ꎮ 迟来的正义并非正义ꎮ 因为法律公正没有在受害人最痛苦时及时地对其给予补偿和抚慰ꎮ而就整个社会层面来说ꎬ这一定会让人们心目中的崇高的司法公正的地位受到损害ꎬ而这样的伤害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着力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国家来说是不可容忍的ꎮ4.1.3㊀辩诉交易制度的运行有助于 坦白从宽 的刑事司法政策法定化以来ꎬ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一直是我国刑事诉讼所奉行的ꎬ其当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ꎬ然而其中不完善的地方在于它将 坦白 规定为酌定从轻情节ꎬ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那些被动归案的犯罪人存在一种侥幸的心理ꎮ而辩诉交易制度的特点就在于其给了那些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罪行的犯罪人一个法定的从轻㊁减轻处罚的机会ꎮ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落实 坦白从宽 这样的刑事政策ꎻ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犯罪人的内心深处促使他们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对社会的危害性ꎬ有利于其认罪悔罪ꎬ从而能主动接受法律的改造ꎮ这不仅有助于犯罪人主动承认自己的罪行和改过自新ꎬ更有利于其尽快回归社会ꎮ4.2㊀辩诉交易制度在中国缺乏赖以生存的制度前提4.2.1㊀辩诉交易制度是基于对抗式的刑诉制度而产生的ꎬ必然也要把对抗式诉讼作为前提条件虽然我国在诉讼模式方面也在朝着当事人主义方向进行改造ꎬ但就现阶段的司法体制来讲ꎬ我国刑事诉讼构造还没有真正改造成为当事人主义ꎬ其主要特征依然是职权主义ꎮ4.2.2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尚未得到彻底贯彻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可以说是刑事诉讼法中的黄金规则ꎬ该规则也是辩诉交易制度所必需的支撑ꎮ它的运用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限制和遏制指控方刑讯逼供㊁暗箱操作等公权的滥用ꎬ也为辩方与控方即检察机关在诉讼中能够公平对等抗衡提供了有力保障ꎬ从而保证了辩诉交易中的公正ꎮ具体而言ꎬ毒树之果理论在美国一直被奉行ꎬ对于非法证据予以绝对地排除ꎬ不仅不得使用非法证据本身ꎬ并且那些根据该非法证据而获得的其他证据也绝对不得使用ꎬ以免对被告人不利ꎮ5㊀结语马克思主义认为ꎬ世界万物都是普通联系的ꎬ任何事情的产生㊁发展都是有其自身以及相关的逻辑ꎮ辩诉交易制度能在美国产生发展正是如此ꎬ除其完善的法律制度的构建外ꎬ美国深厚的思想文化和理念更是对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ꎮ当代中国ꎬ与美国相比较ꎬ不管是在诉讼模式㊁法律制度上ꎬ还是在法律文化和思想理念上ꎬ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ꎬ这些差异使得中国目前根本没有前提条件引入和建立辩诉交易制度ꎮ不仅如此ꎬ笔者还认为ꎬ辩诉交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ꎮ如:辩诉交易制度违反了我国刑法一直所奉行的一条重要原则 罪刑相适应原则ꎮ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ꎬ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ꎬ要做到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ꎬ又要与犯罪情节相适应ꎬ还要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ꎮ而辩诉交易制度中确定刑罚轻重的标准是犯罪人是否主动认罪ꎬ这很显然与我国刑法里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是相违背的ꎮ综上所述ꎬ辩诉交易制度固然有其诸多优点ꎬ但是就现阶段而言ꎬ辩诉交易制度要想在中国产生发展ꎬ甚至法定化ꎬ还需要很长时间ꎮ近年来ꎬ我国不断加快司法体制改革的步伐ꎬ尤其在刑事诉讼方面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提高诉讼效率㊁简化诉讼程序且符合中国国情的刑事诉讼制度来解决司法资源欠缺的问题ꎬ这还需要我们法律人的共同努力ꎮ参考文献:[1]MirandaV.Arizonaꎬ384ꎬU.S.436ꎬ478-79(1966).[Z]. [2]BradyV.UnitedStatesꎬ379ꎬU.S.742ꎬ752-53(1970).[Z].[3]BLACK SLAWDICTIONARY7thEd[Z].WestGroupꎬ2000:1173.[4]郑丁足.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无奈[J].政治与法律ꎬ2002(5).[5]陈卫东ꎬ刘计划.从建立被告人有罪答辩制度到引入辩诉交易 论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借鉴意义[J].政治与法律ꎬ2002(6).[6]龙宗智ꎬ潘君贵.我国实行辩诉交易的依据和限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ꎬ2003(1).[7]冀祥德.域外辩诉交易的发展及其启示[J].当代法学ꎬ2007(5).[8]高珊琦.辩诉交易制度移植之障碍分析[J].西北政法大学学报ꎬ2008(9).[9]宋英辉.刑事和解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ꎬ2011.[10]郎婧.我国刑事和解程序的探析与完善[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ꎬ2016(3).[11]董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与美国辩诉交易制度比较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ꎬ2016(4).[12]范长波.辩诉交易制度的法理思考[J].法制博览ꎬ2017(1).[13]詹月.探讨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J].法制博览ꎬ2017(2). [14]赵佳宁.我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ꎬ2017(3).[15]朱庄义.浅谈辩诉交易在中国[J].法制博览ꎬ2017(4).责任编辑:卢宏业76。
2007年6月第15卷第2期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XI ECONOM IC M ANAGEM ENT INST ITUT EJun.2007Vol.15No.2论辩诉交易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t侯玮(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辩诉交易(Plea Bargarning)是西方国家刑事特别程序设计和运作的结果,它与我国目前主张的简易程序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
有许多专家学者建议我国应把辩诉交易制度引入刑事诉讼法作为一项制度。
本文就辩诉交易制度是否适合我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辩诉交易;罪行相适应;实体真实=中图分类号>D9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01(2007)02-0085-031辩诉交易的概念辩诉交易,又译作答辩交易,是主要为美国法律所适用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根据美国较为权威的5布莱克法律辞典6的解释,/辩诉交易是指在刑事被告人就较轻的罪名或者数项指控中的一项或几项作出有罪答辩以换取检察官的某种让步,通常是获得较轻的判决或者撤销其他指控的情况下,检察官和被告人之间经过协商达成的协议。
0[1]辩诉交易制度的产生可以溯源于美国19世纪80年代的康涅狄格州,那时,该州的一些刑事案件中就已出现了这种交易。
但当时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这种交易还处于地下状态,且在实践中也不多见。
到20世纪30年代,随着刑事案件数量的急剧增多,导致司法资源相对紧缺,在个别案件中开始逐渐采用这种做法,由于其运作的随意性及有损于司法公正,许多人号召废止它,但没有成功,以后逐渐推广。
20世纪60年代,一些学者和官方组织得出结论说,取消辩诉交易在某种程度上是不可能的,故他们主张将辩诉交易规范化,使其摆脱隐蔽状态。
197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正式确认了辩诉交易的合法性。
美国1974年修订施行的5联邦刑事诉讼规则6明确将辩诉交易作为一项诉讼制度确认下来。
到20世纪中后期,辩诉交易在美国广泛发展起来,目前美国真正由陪审团审理的案件只有10% -15%左右[2],而刑事案件解决的主要形式是辩诉交易。
2辩诉交易制度在美国本土存在的弊端虽然辩诉交易在美国司法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其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和负面影响。
其最大弊端就在于牺牲司法正义换取诉讼效率,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是在公正与效率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但司法正义却是首要的,它是法律存在的基础和价值体现。
第一,辩诉交易制度可能掩盖事实真相。
真相历来是刑事诉讼追求的目标之一,但辩诉交易人为降低了认定被告人有罪的证明标准,使得定罪和量刑与案件具体事实的关系减弱,因而承认真相的相对性,会使重罪被告人逃避本应受到的严厉处罚,无罪的人遭受被定罪的真正危险。
而且辩诉交易在理论上违背了无合理疑点证明、保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等基本原则,破坏了诉讼的对抗性和民主性。
尽管美国刑事诉讼法要求法官在接受被告人做出有罪答辩时,必须审查被告人的选择是否是自愿的。
但是由于辩诉交易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被告的选择是不可能基于真实的自愿,因为被告人的承诺往往是在缺乏合理信息,缺乏正确评估交易中的风险的能力和判断力的情况下做出的。
审理后的刑罚与认罪后的刑罚间的差别如此之大,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强制性的环境,使置身其中的被告没有真正的选择而惟有表示认罪。
因此辩诉交易的判决也就可能建立在非收稿日期:2007-01-20作者简介:侯玮(1980-),男,山西太原人,学士,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法律。
85事实真相的基础之上,司法实践中,一个人代替另外一个人认罪服刑的现象也就完全有可能出现。
于是对被告的量刑惩罚也就往往与案件的具体事实、改造犯罪的需要或与社会期望对犯罪提出强有力的控诉的合法利益毫无关系了。
第二,辩诉交易在理论上违背了罪刑相适应这一刑法基本原则。
作有罪答辩的被告人获得一个较轻的处罚,选择陪审团审判的被告人经常会被判处较长的刑期,导致量刑不公正,使/相同情况相同对待0的公平、正义原则难以实现,有悖于刑事司法的宗旨。
辩诉交易通常会导致较低刑罚的判决,从而降低法律的威慑力,对职业犯罪人更为有利,对其他犯罪人则太不公平,使得通过限制司法量刑权而达到被告人回归社会的目标变得更加困难。
第三,辩诉交易虽在被告方和检察官之间进行,而实际在/辩诉交易0的操作过程中,谈判往往是在检察官和辩护律师之间进行的,他们可能考虑更多的是个人自身的利益,从而无视国家、社会、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利益。
虽然辩诉交易制度有以上的优点和难点,但辩诉交易制度能在美国迅速发展,确立在刑事案件中的地位,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事实上,辩诉交易在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在现实中得到广泛的发展,以至于任何否定它的主张都变得不可能。
3辩诉交易制度不适用我国的原因辩诉交易制度作为肇始于美国的司法产物,是以美国的法律文化传统为基础,以美国的司法制度为背景。
而作为与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法律文化传统和司法现实状况的中国,笔者认为,尚不具备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辩诉交易制度的相应条件。
3.1中国没有移植辩诉交易的土壤辩诉交易是在美国最先确立的,美国允许公民有沉默权,即被嫌疑人不能被迫自证其罪,法官对被告人的审判定罪的证明标准要排除合理性怀疑,美国的刑罚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是比较轻的,这一切表明美国在保护受害人权益的同时,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保护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保障。
而我国的现行立法状况不承认被告人的沉默权;实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0的审讯原则,因此,也不存在排除被告人自证其罪的情况;相较于美国对被告人权利保障的过于强大而言,中国更注重被害人权利的保障。
3.2从权力分工角度来看,辩诉交易违背了我国刑事诉讼司法独立原则国家权力是有明确分工的,国家机关只能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
按照5宪法6和5刑事诉讼法6的规定:检察机关拥有的是检察权,审判权是由法院独占的。
而从辩诉交易的三种类型来看:第一类/减轻指控0属于检察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务,检察机关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犯罪后的综合表现来决定指控的程度;第二、三类是/撤销非直接有关的指控0和/量刑交易0,检察机关是代表国家指控犯罪的,无罪就不能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指控,否则就是失职。
而撤销非直接有关的指控就是一种失职表现,因为其撤销指控就使得法院对犯罪嫌疑人不能行使审判权,违反了刑诉法规定的检察机关与法院分工制约配合的原则。
同时如果撤销非直接有关的指控,那么检察机关行使的就不仅是一种程序上的权利而且是一种实体上的处分权利,从程序上看他终止了诉讼进程,从实体上看他撤销非直接有关的指控实质上等于行使了法院的审判权,宣告犯罪嫌疑人无罪。
而定罪量刑是法院才有的权利,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必须由法院说了算,检察机关撤销非直接有关的指控和量刑交易,无疑是侵犯了法院的审判权。
3.3思想观念与辩诉交易不合我国刑事诉讼的传统基本理念是/实体真实0,要求在诉讼中尽可能地查明案件的事实真相,以便按照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对有罪被告人判处适当的刑罚,而对于无辜者则给予其清白的宣告。
对于有着/重实体,轻程序0传统理念的中国人来说,对事实真相的追求无疑是最具意义的。
这被认为是还原公正本来的面目,给予无辜者一个公平的交代;而对于有罪人来说,则是让其认罪伏法最有力的武器。
有着儒教文化底蕴的中国人,其在思想上很难接受以人格向罪恶妥协的方式来换取自由的早日到来。
有时,人们会为了这种不可交易的尊严,不惜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如,被告人不顾一切的上诉、申诉,辩护律师和家属的四处奔走,不知要耗费多少时间、金钱,甚至受尽精神折磨,也只为了真相大白于天下。
可见,对于尚未完全确立/程序正义0理念的中国而言,/实体真实0无疑以其绝对地位否定了/有罪妥协0的可能性。
3.4诉讼模式不允许辩诉交易的存在辩诉交易制度是和对抗制的诉讼模式联系在一起的。
美国实行对抗制的诉讼模式,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控辩双方力量均衡,两者拥有平等的诉讼地位和对抗权利,他们通过相互作用来推动整个刑事诉讼的进程。
法官在刑事诉讼中的消极中立为控辩双方的积极对抗及为辩诉交易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广阔86的空间。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在1996年的改革中引入了一些对抗制的因素,但就总体而言,仍是审问式的诉讼模式。
法官在庭审中扮演了积极主导者的角色,他控制着庭审进程。
控辩双方虽然具有刑事诉讼主体的资格,但两者的对抗并不能约束法庭的裁判,所以,我国并不能确立辩诉交易制度,这和我国的诉讼模式不符,也和我国法官在刑事诉讼中扮演的角色不符。
3.5检察机关的裁量权限制了辩诉交易我国刑事诉讼实行以起诉法定主义为主,起诉便宜主义为辅的起诉原则[3]。
检察机关没有英美法系国家的检察官那么大的裁量权。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141、142条的规定:/只要犯罪嫌疑人存在足够的犯罪嫌疑,只要对犯罪嫌疑人的指控具备充分的理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检察机关则必须提起公诉0。
/若依据法律不应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或因其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检察机关则可做出不起诉的决定0。
可见,我国检察机关拥有的起诉裁量权很小,而对于被告人究竟该定何罪,只能由法官做出判决。
并且检察官在量刑建议上的权力也受到很大限制,一般仅表明对被告人可从轻、减轻处罚而不会对具体刑罚做出建议。
在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下,法官具有的权威和权力使其不可能消极地接受控辩双方的交易而不做任何异议。
此外,辩诉交易制度的引入不利于我们对检察权的控制。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横跨行政、司法两大领域,集侦查、批捕、起诉、监督等多种权力于一身,其权力存在失控的危险。
辩诉交易制度的引入会膨胀检察权,弱化法院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作用,这显然和我国目前的刑事司法改革方向是大相径庭的。
而且在我国,检察权被视为是国家行政权力,应当依法行使,所以,检察机关也不具备将罪状进行交易的权力。
3.6辩诉交易制度忽视了被害人人权的保障在传统的刑事司法中,被害人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帮助国家追诉犯罪。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不依附于国家的独立利益,忽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而辩诉交易制度实际上只是由检察官和被告人双方操纵完成的,被害人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局外人,他无法参与这一交易过程,也无法有效地影响交易结果,这对于被害人而言极不公平。
3.7刑事证据制度与辩诉交易相去甚远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上的我国证据制度,明确规定了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以事实为根据0,必须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0,即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必须达到客观真实。
其具体标准就是案件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为此,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6条明确规定/对一切案件的判处,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得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