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权威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6.42 MB
- 文档页数:13
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布日期】2019.02.28•【文号】医保发〔2019〕18号•【施行日期】2019.02.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医保配套措施的意见医保发〔2019〕18号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医疗保障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2号)精神,做好医疗保障部门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规范相关配套措施,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落实医保基金预付政策试点地区医保部门根据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的采购价格、各医疗机构与企业约定的采购品种及采购数量测算带量采购药费金额。
在医保基金预算中明确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专项采购预算。
医保经办机构在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前,按照不低于专项采购预算的30%提前预付医疗机构,并要求医疗机构按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降低企业财务成本。
鼓励医保经办或采购机构与企业直接结算或预付药款。
二、做好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价的协同各试点地区要妥善做好集中采购药品医保支付标准与采购价的协同,并统一试点地区内统筹基金支付的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同一药品的支付标准。
对同一通用名下的原研药、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原则上以集中采购中选价作为该通用名药品的支付标准,医保基金按相同的支付标准进行结算。
患者使用价格高于支付标准的药品,超出支付标准的部分由患者自付,支付标准以内部分由患者和医保按比例分担。
对部分价格与中选药品价格差异较大的药品,试点地区可按照“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原则,渐进调整支付标准,在2—3年内调整到位,原则上按如下规则调整:(一)非中选药品2018年底价格为中选价格2倍以上的,2019年按原价格下调不低于30%为支付标准,并在2020年或2021年调整到以中选药品价格为支付标准。
“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解读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作出部署,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方案》明确,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集中采购范围内药品的生产企业,均可参加试点。
具体措施如下:本次“4+7带量采购”以结果执行日起12个月为一个。
若在采购周期内提前完成约定采购量的,超过部分仍按中选价进行采购,直至采购周期届满。
(1)带量采购,以量换价。
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形成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或其代表根据上述采购价格与生产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
(2)招采合一,保证使用。
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应优先使用中选药品,确保1年内完成合同用量。
(3)确保质量,保障供应。
要严格执行质量入围标准和供应入围标准,建立对入围企业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的调查、评估、考核、监测体系。
(4)保证回款,降低交易成本。
医疗机构作为药款结算第一责任人,应按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严查医疗机构不按时结算药款问题。
医保基金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按不低于采购金额的30%提前预付给医疗机构。
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点医保直接结算。
一直接影响1月17日上午,上海药事所召集未中标企业进行了通气会。
会议消息显示,未中标产品根据与中标产品之间的价差,决定降价比例,降价比例分为三档,分别为10%、20%、30%。
这个降价幅度被认为是较为温和的。
“4+7”城市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结束。
与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的25个品种药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96%,其中22个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权威解读《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是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一项重要政策文件,旨在通过集中采购和使用药品的方式,有效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解决药价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以下是该方案的权威解读。
一、背景和意义: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之一,药品价格高、品种多、市场失衡等问题长期存在,加剧了药品费用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推出了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
此举旨在通过强力集中采购、优化医药分配、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公众用药安全,保障人民健康。
二、试点城市和药品品种:根据方案,试点城市将从全国范围内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中选取,并逐步覆盖其他地级市。
药品品种包括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慢性病防治药、儿童用药、抗感染药、中成药等。
三、试点机构和模式:试点机构包括医院、药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零售企业等。
试点模式包括竞争性集中采购和定点配送、招标与竞价联合采购、价格谈判和定点配送等。
其中,竞争性集中采购模式根据市场情况和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同时保障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四、政策措施:集中采购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招一标”原则,即每个药品品种由一家企业中标;竞争性谈判和招标程序,保证企业有竞争力和合理利润;建立联合药品采购监管机构,加强对采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集采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机制,确保基本药品的供给。
五、试点效果和进一步推进:《方案》明确,试点结束后要进行相关经验总结,根据试点效果进一步优化政策和措施;对试点城市的药品集中采购进行全面复核,提高采购管理水平;逐步推进国家级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制度。
同时,还将加强对药品流通环节、药店等的监管,依法惩治药品价格垄断和串通投标等违法行为。
六、利益相关方:整个方案涉及到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医院、药企、患者和政府等。
医院在集中采购后可以获得更实惠的药品价格,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药企在集中采购中可以通过竞争获得更多的中标机会;患者可以获得质优价廉的药品;政府可以通过集中采购降低药品费用,解决医药分配不均等问题。
集采药品!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2019年12月底,四川省范围内公立医院执行“4+7”扩围政策,医院紧跟时代步伐,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由此,年底前25种“物美价廉”的中选药品在医院全面供应,减轻患者用药负担。
伴随药品价格下降的,可能还有诸多的疑问:什么是“4+7”扩围?什么是集采药品?药品价格下降后质量有保障吗?哪些药品的价格下降?从哪种渠道能买到低价药品?使用中选药品医保如何支付?……等等今天就对这些疑问进行一一解答了解“4+7”扩围,首先应该知道的是该项政策的起源—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那么什么是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呢?国家药品集中采购2019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
明确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目的是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以联盟地区公立医院为集中采购主体,采取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的方式,与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谈判,进而达到降低药品价格,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的目的。
集中采购可以理解为政府主导的大型“团购”,扩围之后采购药品的数量更多,用药的人群更广。
01 什么是“4+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试点地区包括4个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7个较大城市: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简称“4+7”。
02 什么是“4+7”扩围?“4+7”带量采购试点经验正在向全国推广,即“4+7”扩围。
试点自2019年4月1日全面落地实施,执行效果超过预期,在进行试点评估并总结有关经验基础上,全面推开试点,扩围至全国多个省份。
03 涉及哪些药品?此次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涉及25个药品品种,多为慢性病患者用药,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等心血管用药10种,精神类疾病药物4种,抗肿瘤药物3种,肝炎药物2种,镇静、镇痛、癫痫、哮喘、消化、抗生素等用药各1种。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解读1.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解读在当前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备受瞩目。
这一政策旨在通过集中采购来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药品质量和保障用药安全,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实惠和便利。
然而,这一政策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复杂,不仅涉及到药品生产、流通、市场监管等多个领域,还对医疗行业的生态格局和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进行深度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相关政策的内涵和影响。
2.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出台和背景我们来看一下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出台和背景。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药品价格虚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出台了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旨在通过把大规模药品需求集中在一起,来降低药品价格、提高跟质量和保障用药安全。
这将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机制,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内容和目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其实,这一政策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具体措施,比如设立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评台、开展公开透明的药品谈判、建立集中采购目录、推进医保支付改革等。
这些具体措施旨在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药品价格的合理调控、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和维护患者的用药权益等目标。
4.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影响和挑战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将会产生哪些影响和带来哪些挑战?可以说,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将会对医疗卫生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一政策有利于压缩药品价格、降低医保支付、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等方面,但也可能对一些传统的医药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医院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也需要注意到,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实施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如何确保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如何保证医疗资源的公平配置等。
5. 个人观点和总结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出台,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一步。
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解读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选择了1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和西安。
根据方案,试点品种将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选出。
所有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且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集中采购范围内药品的生产企业均可参加试点。
具体措施包括:以量换价的带量采购、招采合一保证使用、严格执行质量入围标准和供应入围标准、保证回款降低交易成本等。
最近,“4+7”城市带量采购的拟中选结果已经公示结束。
与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的25个品种药价平均降幅达到了52%,最高降幅甚至达到了96%。
其中,22个品种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这次带量采购将会让哪些人受益?药企是否能够盈利?流标药企该如何应对?未来股价会有怎样的走势?对此,___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上述事件的影响导致A股医药板块整体市值在12月6日至10日的3个交易日蒸发了近3000亿元。
___、___、___等公司的股价出现了连续大幅下跌。
在“4+7”药品带量采购中,许多中选品种都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价。
例如,恩替卡韦降价90%,___厄贝沙坦降价60%。
华海药业成为中标最多的企业。
这种带量采购有许多好处,对于行业和患者都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带量采购可以给药品企业明确的销售承诺和预期,方便企业安排生产和销售,控制成本,从而可以给出更优惠的价格。
与不带量的集中采购相比,带量采购可以让患者获得更多的收益。
其次,带量采购可以减少药品购销过程中的灰色空间。
带量的同时意味着该批量药品供应企业的确定性,并且确保采购结果落实。
实施带量采购可以消除灰色空间,从而规范评标过程,促进采购流程的完善。
最后,带量采购可以降低药价,对患者来说具有直观的好处。
例如,在上海市实行的三批带量采购中,31个品种平均中标价格降幅最大的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降幅达到96.1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1.01•【文号】国办发〔2019〕2号•【施行日期】2019.01.0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试点城市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做好宣传引导和风险防范,确保落实试点各项任务。
相关省份要密切跟踪试点落实情况,积极创造条件,给予试点城市支持,并加强指导、监督和考核。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分工要求,进一步分解细化涉及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抓紧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进度安排,逐项推进落实。
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牵头部门要加强协调,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要增强全局观念,加强沟通协作,做到有布置、有督查、有结果。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小组办公室要会同相关部门做好监测分析、定期通报、督促检查、总结评估等工作,对进度缓慢、成效不明显的试点地区要开展重点督查,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2019年1月1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含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上市,简称一致性评价,下同)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1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个城市,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含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上市,简称一致性评价,下同)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二)总体思路。
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即国家拟定基本政策、范围和要求,组织试点地区形成联盟,以联盟地区公立医疗机构为集中采购主体,探索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
在总结评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集中采购的覆盖范围,引导社会形成长期稳定预期。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临床用药需求,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确保药品质量及供应。
二是坚持依法合规,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确保专项采购工作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全程接受各方监督。
三是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相结合,既尊重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又更好发挥政府搭平台、促对接、保供应、强监管作用。
四是坚持平稳过渡、妥当衔接,处理好试点工作与现有采购政策关系。
二、集中采购范围及形式(一)参加企业。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集中采购范围内药品的生产企业(进口药品全国总代理视为生产企业),均可参加。
(二)药品范围。
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
(三)入围标准。
包括质量入围标准和供应入围标准。
质量入围标准主要考虑药品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批次稳定性等,原则上以通过一致性评价为依据。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含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上市,简称一致性评价,下同)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二)总体思路。
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即国家拟定基本政策、范围和要求,组织试点地区形成联盟,以联盟地区公立医疗机构为集中采购主体,探索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
在总结评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集中采购的覆盖范围,引导社会形成长期稳定预期。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临床用药需求,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确保药品质量及供应。
二是坚持依法合规,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确保专项采购工作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全程接受各方监督。
三是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相结合,既尊重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又更好发挥政府搭平台、促对接、保供应、强监管作用。
四是坚持平稳过渡、妥当衔接,处理好试点工作与现有采购政策关系。
二、集中采购范围及形式(一)参加企业。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集中采购范围内药品的生产企业(进口药品全国总代理视为生产企业),均可参加。
(二)药品范围。
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
(三)入围标准。
包括质量入围标准和供应入围标准。
质量入围标准主要考虑药品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批次稳定性等,原则上以通过一致性评价为依据。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解读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解读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作出部署,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方案》明确,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集中采购范围内药品的生产企业,均可参加试点。
具体措施如下:本次“4+7带量采购”以结果执行日起12个月为一个。
若在采购周期内提前完成约定采购量的,超过部分仍按中选价进行采购,直至采购周期届满。
(1)带量采购,以量换价。
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形成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或其代表根据上述采购价格与生产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
(2)招采合一,保证使用。
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应优先使用中选药品,确保1年内完成合同用量。
(3)确保质量,保障供应。
要严格执行质量入围标准和供应入围标准,建立对入围企业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的调查、评估、考核、监测体系。
(4)保证回款,降低交易成本。
医疗机构作为药款结算第一责任人,应按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严查医疗机构不按时结算药款问题。
医保基金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按不低于采购金额的30%提前预付给医疗机构。
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点医保直接结算。
一直接影响1月17日上午,上海药事所召集未中标企业进行了通气会。
会议消息显示,未中标产品根据与中标产品之间的价差,决定降价比例,降价比例分为三档,分别为10%、20%、30%。
这个降价幅度被认为是较为温和的。
“4+7”城市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结束。
与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的25个品种药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96%,其中22个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解读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作出部署,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方案》明确,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集中采购范围内药品的生产企业,均可参加试点。
具体措施如下:期内提前完成约定采购量的,超过部分仍按中选价进行采购,直至采购周期届满。
(1)带量采购,以量换价。
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形成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或其代表根据上述采购价格与生产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
(2)招采合一,保证使用。
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应优先使用中选药品,确保1年内完成合同用量。
(3)确保质量,保障供应。
要严格执行质量入围标准和供应入围标准,建立对入围企业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的调查、评估、考核、监测体系。
(4)保证回款,降低交易成本。
医疗机构作为药款结算第一责任人,应按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严查医疗机构不按时结算药款问题。
医保基金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按不低于采购金额的30%提前预付给医疗机构。
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点医保直接结算。
一直接影响1月17日上午,上海药事所召集未中标企业进行了通气会。
会议消息显示,未中标产品根据与中标产品之间的价差,决定降价比例,降价比例分为三档,分别为10%、20%、30%。
这个降价幅度被认为是较为温和的。
“4+7”城市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结束。
与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的25个品种药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96%,其中22个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此次“4+7”城市带量采购受益人群有哪些、药企能否赚钱、流标药企如何应对以及未来股价走势等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解读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作出部署,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方案》明确,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集中采购范围内药品的生产企业,均可参加试点。
具体措施如下:期内提前完成约定采购量的,超过部分仍按中选价进行采购,直至采购周期届满。
(1)带量采购,以量换价。
按照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形成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试点城市公立医疗机构或其代表根据上述采购价格与生产企业签订带量购销合同。
(2)招采合一,保证使用。
试点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应优先使用中选药品,确保1年内完成合同用量。
(3)确保质量,保障供应。
要严格执行质量入围标准和供应入围标准,建立对入围企业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的调查、评估、考核、监测体系。
(4)保证回款,降低交易成本。
医疗机构作为药款结算第一责任人,应按合同规定与企业及时结算,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严查医疗机构不按时结算药款问题。
医保基金在总额预算的基础上,按不低于采购金额的30%提前预付给医疗机构。
有条件的城市可试点医保直接结算。
一直接影响1月17日上午,上海药事所召集未中标企业进行了通气会。
会议消息显示,未中标产品根据与中标产品之间的价差,决定降价比例,降价比例分为三档,分别为10%、20%、30%。
这个降价幅度被认为是较为温和的。
“4+7”城市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结束。
与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拟中选的25个品种药价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96%,其中22个为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
此次“4+7”城市带量采购受益人群有哪些、药企能否赚钱、流标药企如何应对以及未来股价走势等问题,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发布
上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通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 个城市进行带量采购试点。
机构分析认为,带量采购挤压药价水分,减少流通中寻租、交易成本、占款等费用,长期看利好仿制药企业产品梯队建设和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生产能力,医药行业可重点关注医药大消费、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领域等。
估值修复可期
1 月17 日下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
作为4+7 城市带量采购的正式版,标志着带量采购的真正落地。
带量采购的核心还是通过降低药价和进口替代来从长期层面保障医保资金支付的安全性。
认为医保支付价的限定,首先符合给医保基金减负的核心目的。
对于中标厂商的品种,保证了患者层面使用的积极性。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目的是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为此,文件明确了国家对于集采推进的坚决性,从国家层面督促和保证集采的进度和长期稳定预期;从政策角度给予药品采购流程、药品使用量、药品供应、药品质量等方面的保证;完善配套措施,包括对医院及药厂的监督和激励、医保支付、联合采购办公室的成立等。
平安证券表示,第一批带量采购试点结果出炉后,由于降价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医药板块经历了一轮深度的估值下探。
经过前期调整,市场已经基本。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开展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目标任务。
选择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个城市,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含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上市,简称一致性评价,下同)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实现药价明显降低,减轻患者药费负担;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净化流通环境,改善行业生态;引导医疗机构规范用药,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二)总体思路。
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即国家拟定基本政策、范围和要求,组织试点地区形成联盟,以联盟地区公立医疗机构为集中采购主体,探索跨区域联盟集中带量采购。
在总结评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集中采购的覆盖范围,引导社会形成长期稳定预期。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临床用药需求,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确保药品质量及供应。
二是坚持依法合规,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确保专项采购工作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全程接受各方监督。
三是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相结合,既尊重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又更好发挥政府搭平台、促对接、保供应、强监管作用。
四是坚持平稳过渡、妥当衔接,处理好试点工作与现有采购政策关系。
二、集中采购范围及形式(一)参加企业。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在中国大陆地区上市的集中采购范围内药品的生产企业(进口药品全国总代理视为生产企业),均可参加。
(二)药品范围。
从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对应的通用名药品中遴选试点品种。
(三)入围标准。
包括质量入围标准和供应入围标准。
质量入围标准主要考虑药品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批次稳定性等,原则上以通过一致性评价为依据。
供应入围标准主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供应稳定性等,能够确保供应试点地区采购量的企业可以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