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配筋例题
- 格式:ppt
- 大小:473.50 KB
- 文档页数:13
钢筋计算例题详解:
某建筑物有3根现浇钢筋混凝土梁L1,配筋如下图,③、④号钢筋为45°弯起,⑤号箍筋按抗震结构要求,试计算各号钢筋下料长度及3根梁钢筋总重量,钢筋保护层厚度取25mm,。
注:各种钢筋单位长度的重量为:Φ6(0.222kg/m),Φ10(0.617kg/m),Φ20(2.47kg/m)
1号钢筋:
下部通长筋2根,单根长度=6+0.24-0.025*2=6.19m,2根重
6.19*2*2.49=30.83kg
2号钢筋:
上部通长筋2根,末端180°弯钩,单根长度
=6+0.24-0.025*2+6.25d*2=6.315m,2根重量6.315*2*0.617=7.79kg
3号和4号钢筋长度相同,
由图可知锚固长度为200,弯起钢筋增加长度=(500-25*2)*(1/sin45°-1)*2=373mm,
则3号和4号钢筋长度均为6+0.24+0.025*2+0.2*2+0.373=6.963m,重量均为6.963*2.47=17.20kg
5号箍筋末端135°弯钩,双肢箍,
根数=(6000-240-50*2)/200+1=30根,单根长度=【(0.5-0.025*2)+
(0.2-0.025*2)】*2+4.9d*2=1.2588m,总重量为1.2588*30*0.222=8.38kg 以上全部加起来乘以3为三根梁钢筋的重量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1,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设计方法(简称平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祥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平法的推广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2,平法自推广以来,先后推出96G101、00G101、03G101-1共三套图集,目前最新出版的是03G101-1,此图集从2003年2月15日起执行。
3,新版未来钢筋翻样软件在继承以往00G101计算规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03G101-1图集中的内容,该软件以图形标注录入钢筋数据的方式将梁、柱、剪力墙直观地表示出来,其中相关参数还可以进行修改以满足特殊要求。
本培训教材是依照03G101-1的计算规则,分别对梁、柱、剪力墙的配筋进行手工计算,使用户在了解03G101-1规则的同时,可以直接与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校对。
(一)平法梁配筋计算1,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
下面以一个实例具体介绍梁配筋的计算规则:2,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该项为选注)。
3,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该部位含通长筋在内所有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注、下面介绍手工计算方法:二(平法柱配筋计算)1,柱钢筋主要分为纵筋和箍筋。
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相邻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要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50%;柱纵筋连接方式包括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
2,柱箍筋按钢筋级别、直径、间距注写,当为抗震时用斜线“/”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内箍筋不同间距。
如柱全高为一种间距时则不用“/”;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L”(三)平法剪力墙配筋计算1,剪力墙身表达形式为Qxx(x排),括号内为墙身所配置的水平钢筋与竖向钢筋的排数(排数的规定见平法03G101-1第13页)。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钢筋算量基本方法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如下图所示)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本文将阐述一篇有关钢筋平法配筋计算实例的文档,它是一个关于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案例。
工程概况此工程的建筑物为一座五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楼板采用预制板,梁为预制梁。
设计标准和规范本工程的设计标准主要参照欧洲规范EN1991和EN1992,主要研究的是钢筋混凝土梁的规范,包括钢筋、混凝土的强度和尺寸等。
结构计算该钢筋混凝土梁的跨度为6m,计算使用荷载为上、下极限状态,具体的设计荷载参照EN1991-2规范中的规定。
梁截面设计梁的截面为矩形,布置两排钢筋,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37,钢筋的强度等级为B500B。
计算按尺度效应不加考虑,梁的截面尺寸定为400mm×800mm。
计算荷载在计算荷载时,考虑了该建筑物的主要承载荷载,包括自重荷载、活荷载以及其他荷载等。
其中自重荷载按建筑物的重量分成了楼板、墙体以及其他构件。
荷载计算结果在进行荷载计算后,得到了相应的荷载数据,分别为:自重荷载为26.4KN/m2;活荷载为12KN/m2;楼面板为1KN/m2。
根据计算结果,设计出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为:b=400mm,h=800mm,As1=5.15 cm2,As2=5.15 cm2。
计算应变和受力下一步,我们使用弹性力学理论计算了梁受力状态,得出了应变和受力的计算值。
其中受力状态可以分为初始状态和工作状态两种情况。
初级状态初级状态下梁断面应变满足公式:εc≤0.0035。
β = b/h = 0.5a = βfck/Es = 0.005b1 = 1 - a/3 = 0.998a1 = 4/3 * (b1 - 0.5) = 0.233εc = -α1/βfyk/γS = -0.002518612工作状态工作状态下梁断面应变满足公式:εc≤0.003。
fcd = fck/γc = 25 Mpaεc2 = (N.Ed-N.Td)/fcd/Ac - εcεy = fyk/Es = 0.002εcmax = 0.003k = εcmax/(0.0035-εc2) - 1εcu2 = (2.5 +1.5k)εc2MEdmax = MEd-k*MRdεcmax = εc2 + MRd/(EcI)k' =0.8εcu1 = k'εcmaxREd = N.Ed/Ac + εcmax*Ac*fcdk2 = 0.4M.Rd = k2As.fyk(d-As/2)各种固定长度钢筋应变位置及对应应变、应力、受力条件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截面名称成分未支持长度(mm) 钢筋位置(mm) 钢筋面积(㎡) 初始状态-fcu(N/㎡) 初级应变εc mMax(N.m) 工作状态-fcu(N/㎡) 工作状态-应变εc工作状态应力σ(?)mRd(N.m)B1 受压区a<≤60 200.00 As1 31.31633968-0.002518612 59824676.2 31.31633968 -0.00251861213308254.56B2 上翼缘60<≤200120.00 As210.02031311 -0.002518612 6056662.553 4.078418715-0.000179841 367217.7943B3 下翼缘60<≤200600.00As2 10.02031311 -0.002518612 21078384.1113.81368042 -0.0004713 724837.5102B4 受拉区≤60200.00 0 38.80803327 -0.002518612 93566501.6338.80803327 -0.002518612 8260763.841根据计算结果及钢筋受力状态,最终设计出的钢筋筋配图如下:0.012m(5层)0.012m(4层)0.016m(3层)0.02m(2层)0.02m(1层)————————————————————————————————————————————————————————————————————————————————————| || || || || || || || || || || || || || || || || || | ——————————————————————————————————————————————————————————————————————————————————设计结果分析通过以上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预制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需要仔细考虑硬度弹性等诸多因素,以保证设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钢筋计算例题详解(精选五篇)第一篇:钢筋计算例题详解钢筋计算例题详解:某建筑物有3根现浇钢筋混凝土梁L1,配筋如下图,③、④号钢筋为45°弯起,⑤号箍筋按抗震结构要求,试计算各号钢筋下料长度及3根梁钢筋总重量,钢筋保护层厚度取25mm,。
注:各种钢筋单位长度的重量为:Φ6(0.222kg/m),Φ10(0.617kg/m),Φ20(2.47kg/m)1号钢筋:下部通长筋2根,单根长度=6+0.24-0.025*2=6.19m,2根重6.19*2*2.49=30.83kg 2号钢筋:上部通长筋2根,末端180°弯钩,单根长度=6+0.24-0.025*2+6.25d*2=6.315m,2根重量6.315*2*0.617=7.79kg 3号和4号钢筋长度相同,由图可知锚固长度为200,弯起钢筋增加长度=(500-25*2)*(1/sin45°-1)*2=373mm,则3号和4号钢筋长度均为6+0.24+0.025*2+0.2*2+0.373=6.963m,重量均为6.963*2.47=17.20kg 5号箍筋末端135°弯钩,双肢箍,根数=(6000-240-50*2)/200+1=30根,单根长度=【(0.5-0.025*2)+(0.2-0.025*2)】*2+4.9d*2=1.2588m,总重量为1.2588*30*0.222=8.38kg 以上全部加起来乘以3为三根梁钢筋的重量第二篇:计算案例题1.风险与保险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收集大量的损失资料加已分析,运用概率和数理统计,估测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
损失概率:损失机会用分数或百分比来表示损失程度:发生一次风险事故平均损失额度预期损失:期望值损失变异性:损失幅度(方差或标准差)损失的期望值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损失的平均数=(10+20+30+40+50)/5=30方差=1000/5=200标准差=√200=14.142.技术说立足于保险的数理基础,认为保险是将处于同等可能发生机会的同类风险下的多数人和单位集中起来,测算事故发生率,根据概率计算保费,当偶发事件发生时,支付一定保险金额。
1、某宿舍的内廊为现浇简支在砖墙上的钢混凝土平板(例图4-1a),板上作用的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q k=2kN/m。
水磨石地面及细石混凝土垫层共30mm厚(重力密度为22kN/m3),板底粉刷白灰砂浆12mm厚(重力密度为17kN/m3)。
混凝土强度等级选用C15,纵向受拉钢筋采用HPB235热轧钢筋。
试确定板厚度和受拉钢筋截面面积。
例图4-1(a)、(b)、(c)[解]1.截面尺寸内廊虽然很长,但板的厚度和板上的荷载都相等,因此只需计算单位宽度板带的配筋,其余板带均按此板带配筋。
取出1m宽板带计算,取板厚h=80mm(例图4-1b),一般板的保护层厚15mm,取a s=20mm,则h0=h-a s=80-20=60mm.2.计算跨度单跨板的计算跨度等于板的净跨加板的厚度。
因此有l0=l n+h=2260+80=2340mm3.荷载设计值恒载标准值:水磨石地面0.03×22=0.66kN/m钢筋混凝土板自重(重力密度为25kN/m3)0.08×25=2.0kN/m白灰砂浆粉刷0.012×17=0.204kN/mg k=0.66+2.0+0.204=2.864kN/m活荷载标准值:q k=2.0kN/m恒载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4.弯矩设计值M(例图4-1c)5.钢筋、混凝土强度设计值由附表和表4-2查得:C15砼:HPB235钢筋:6.求x及A s值由式(4-9a)和式(4-8)得:7.验算适用条件8.选用钢筋及绘配筋图选用φ8@130mm(A s=387mm2),配筋见例图4-1d。
例图4-1d冷轧带肋钢筋是采用普通低碳钢筋或普通低合金钢筋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钢筋。
由于它强度高,可以节约许多钢材,加之其直径细、表面带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效果特别好,因此在国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自80年代中期将其引入后,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编制了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92和行业标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