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学院+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92.30 KB
- 文档页数:47
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以我国水利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坚持“面向水利工程领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按照学生能力与发展志趣的不同将学生培养为适合社会需要的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卓越工程师。
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旨在培养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中高端的研发、设计和管理人才。
校内培养计划与方案
校内课程以知识传授与积累为主要目的,结合相应课内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按照培养标准要求,校内课程体系分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工程概论课程、人文素质与品德培养课程、经济管理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课程等类别,分别实现学生从事工程领域研究与实践所必须基础知识积累与相关综合素质养成。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工程相关基础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工程概论课程:按照学生对工程的认识深度逐年安排,低年级以校内为主,高年级结合企业实践进行。
实现学生工程启蒙,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人文素质与品德培养类课程:包括思政选修、工程
伦理、诚信课程、艺术等。
经济管理类课程:包括管理概论、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等。
专业基础课程:为实现工程设计与施工所需基础力学、材料、工程图学、地质勘探、测量学、水文学等相关基础理论与技能。
专业课程:包括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等设计与施工相关课程,结合企业项目设计开展教学。
水利工程领域生培养方案2024版1.培养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下列几方面的能力:(1)具备扎实的水利工程领域相关理论知识;(2)能够独立进行水利工程领域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3)具备较高的科研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5)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2.培养内容:本方案将学生的培养内容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基础理论知识: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等基础科学知识,以及力学、流体力学、土木工程、水力学等水利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
(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水利工程设计、水利工程施工、水工结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利工程地质、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
(3)实习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实验、工程实践等环节,通过参与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3.培养模式:本方案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1)理论学习: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实验和工程实践等环节,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4.培养方法:本方案采用多种培养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和工程实践等。
(1)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实习和工程实践:通过参与实际的水利工程项目,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实践工作,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施工管理能力。
5.培养评价:本方案将通过考试、论文、实践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并进行综合评价。
(1)考试:通过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备分析和设计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能力,能够进行方案的制定、设计和施工;3.具备运行、管理和维护水利水电工程的能力;4.具备团队协作、沟通和领导能力,能够适应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的需求;5.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素。
二、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数学基础课程,物理、力学、流体力学等物理学基础课程,以及冶金、材料学、土木工程材料等工程基础课程;2.专业课程: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概论、水力学、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利工程结构、水力发电工程、水文学、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验课程包括水力学实验、水力发电实验等,实习环节包括参与实际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方案设计或实施方案。
三、培养方法:2.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项目实训:与相关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提供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对能力;4.软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和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
四、培养评估:1.考试评估: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估和考核;2.实践评估:通过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等作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3.项目评估:对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进行评估,包括项目绩效和团队合作情况的考核;4.综合评估:通过评定学生的各项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
五、培养效果: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2.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3.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团队工作和项目管理的需求;4.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5.学生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考虑环境因素。
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编2014年9月目录水利水电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1. 水利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2.科学技术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1)3.流体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5)4.材料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0)5.系统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25)6.岩土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0)7.市政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35)8.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0)9.环境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45)水利工程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利工程学科领域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初步具有运用该门外语听、说、读、写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水文学及水资源(1)现代水文学:水文循环与水文过程机理,流域水文模型理论和方法,环境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分析与评价,水文预报理论和方法,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数字流域与“3S”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2)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评价、规划、开发利用、治理、管理、配置与保护,以及水量和水质的联合调度。
(3)水环境科学与工程:水环境监测、评价、预测、规划与管理,水环境承载力,湖泊水库水污染规律与防治,流域面源污染模拟与控制,水污染处理技术。
(4)水安全与风险决策:旱涝灾害形成与分布规律,水资源承载力与宏观配置决策,水利水电工程与水资源系统灾害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决策。
水利水电工程(081504)学科门类:工学(08)一级学科:水利工程(0815)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科创建于1952年。
本学科于1984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水利部重点学科,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
水利水电工程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本学科领域已形成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并具有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
本学科以我国大型水电站、泵站、抽水蓄能电站及潮汐电站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和解决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对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学科培养的人才在水利建设等众多部门发挥了突出作用,大部分人成为我国大型水电部门的技术骨干和核心力量。
本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开放项目、“863”项目、“948”项目及部省级重大科技项目,荣获多项国家及部省级科技进步等奖。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培养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教学、科研、设计、规划、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
要求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基础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创新精神和实验技能;应能掌握学科发展方向及前沿动态,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方法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具有解决本学科工程实践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水利水电系统规划与工程经济2、水力机组控制及过渡控制与仿真3、水电站、泵站、抽水蓄能电站水力学/结构4、抽水蓄能及新能源技术5、长距离输水系统优化布置三、学制和学分攻读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最短不低于2年,最长不超过3.5年(非全日制学生可延长1年)。
硕士研究生课程由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研究环节组成。
硕士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研究环节5学分。
四、课程设置(适用于研究方向1)(适用于研究方向2、3、4、5)。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
作的基本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规定。
各学科、专业应根据本规定制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1年,逾期未通过答辩者将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我院不办理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手续。
三、学位课程
硕士生课程应重视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考虑合理的知识结构。
硕士生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并填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表》(附件1)交研究生院。
课程分为两类:必修课和选修课。
(一)必修课。
目录学术型学位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815Z1城市水务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0815Z2生态水利与景观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岩土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土保持与荒漠防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市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814Z1地下建筑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815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一、学科简介水利工程学科在全国水利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是我校最早设置的学科之一,自2008年以来连续被批准为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
该一级学科下设水工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建造新技术,水资源系统规划管理,农业水资源优化调配及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多沙河流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水电动力工程等5个研究方向。
学科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理论造诣深、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学科的科研平台包括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保障工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态建材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水工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水资源管理与政策软科学研究基地、水利水运及治河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等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2年(获批招生)以来,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省部级纵向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0余项。
二、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科技创新精神。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实验的基本技能;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工程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研究中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成为水利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
3.身心健康,有为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奉献的精神。
三、研究方向(一)水工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建造新技术主要开展水工结构新材料、水工结构三维非线性分析、水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技术、混凝土结构温控防裂技术、高坝泄流动力检测理论与技术、三维可视化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等研究,形成了水工结构高性能材料、水工预应力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大型工程结构仿真试验与建造关键技术、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加固关键技术、水工结构三维可视化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代表的研究特色。
水利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第一章1.1 专业简介水利工程是一门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环境的保护和水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学科。
水利工程的发展对于保障人类生存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利工程领域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水利工程硕士人才,我校特别设立了水利工程硕士专业,并制定了以下培养方案。
1.2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水利工程理论和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扎实的数理和工程水利知识。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掌握较强的技术和管理能力,能够胜任工程技术管理和实际工程设计工作。
1.3 培养要求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其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力学、流体力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2)熟悉水利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和前沿动态;(3)熟练掌握水利工程设计的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具备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4)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程设计能力;(5)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外文资料,了解国际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6)了解有关水利工程法规和标准,熟悉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1.4 课程设置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包括但不限于:水力学、水文学、水资源规划、水利工程建设、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等。
具体课程设置以学院教学计划为准。
第二章2.1 培养体系我校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学位课程教育为主,学位论文研究为辅的培养模式。
研究生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后,应选择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研究。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与水利工程领域相关,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2.2 导师队伍我校水利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庞大专业水平较高一大师为主侧重于科研研究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其余以实务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为主注重工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3 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具备一定的科研价值。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较强的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兼具初步科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学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实行学分制。
本专业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获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工程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教学,得到较全面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和语言综合能力;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工程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水工建筑物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3.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4.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计算、实验、测试等基本技能;5.熟悉国家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三、主干学科: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四、主要课程:工程测量、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土力学及地基基础、建筑材料、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工钢结构、水利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泵与水泵站。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综合实习、施工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级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编2012年9月目录水利水电学院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1.流体力学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3)2.系统工程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7)3.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11)4.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15)5.水工结构工程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19)6.水利水电工程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24)7.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29)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33)9.水信息学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37)10.水务工程及管理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41)流体力学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i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工程湍流研究工程湍流的特性和湍流理论的工程应用,为工程流动的模拟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门涵盖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建造、管理和维护等相关学科的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技术。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培养方案:
1. 基础课程:
- 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科学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 建筑工程概论、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等工程学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基本技能。
2. 专业课程:
- 水利工程概论、水资源调查与评价、水工勘测和水利工程测
量等课程,了解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和调查方法。
- 水工结构力学、水力学、泥沙动力学和水利工程数值模拟等
课程,学习水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 水电站设备与运行、电气与自动化控制、水力发电和水库调
度等课程,掌握水电站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3. 实践教学:
- 实习或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工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4. 选修课程:
-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一些专业方向的
选修课程,如水电站运维管理、水利经济与政策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和科研项目等活动,拓宽专业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技术和管理的综合性专业,培养方案需要结合学校和专业特点进行具体设计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地区的需求。
面向水利水电工程的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水利水电学科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发突出。
为培养符合水利行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特色,研究建立面向水利水电工程的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在缩短培养周期、保持连续性等前提下,探讨课程体系改革方法,以及相应导师制与考核制的实施要点。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本硕博连读模式;导师制;考核制:TV1;G643 文献标志码:A :10052909(2014)05002704培养高层次优秀专业人才是高等院校的重要责任和工作,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本硕博连读是涉及阶段多、目标高的培养模式,通常是在一所学校不间断地学完本科和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阶段的课程并完成学位论文,最终获得博士学位[1]。
本硕博连读具有缩短培养周期、各阶段统筹安排、连续性好的特点,是目前高校培养模式多样化探索的热点。
水利工程的任务是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达到除害兴利目的,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迅速,成为世界高坝建设重心,在建、待建的一批特大型水电工程具有规模巨大,工程地质及生态环境条件复杂等特点,随之也提出了一系列世界级的新课题。
我国对水利建设非常重视,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指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水利建设的发展使社会对水利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高等院校不断探索高层次水利人才的培养模式,输送大批高素质人才。
文章研究水利学科发展形势下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实施方法,重点探讨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特点的本硕博连读的课程体系设置、导师制以及考核分流制的建立要点。
水工结构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503 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本学科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工结构工程专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水工结构工程专业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养,在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的文献资料,且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高坝结构工程本方向主要从事高坝全寿命周期的结构分析、实验研究、设计优化和安全评价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包括新坝型、新结构以及高坝工程关键技术等。
2.水工岩石力学本方向围绕水利水电工程岩石力学问题,从事岩体多场多相耦合机理与力学效应、水利水电工程渗流分析与控制、高坝岩基与堆石坝体工程特性、高陡边坡稳定分析与变形控制、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与支护和岩体开挖爆破效应与安全控制等。
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本方向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工程、地下工程、爆破工程、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等)的施工技术,施工水力学基础理论与施工导流工程、工程建设管理与风险决策,施工动态仿真及其三维可视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4. 水电工程安全监控与健康诊断本方向主要从事水电工程安全监控、健康诊断、运行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包括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测与监控预警、健康诊断与结构性态分析、运行风险分析与寿命预测、工程检测、病害演变机理与除险加固技术等。
5.水工材料本方向围绕水工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及其在工程特性,主要从事新材料设计、性能提升、先进工艺、维护加固、固废与CO2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包括严酷环境下水工材料的设计理论与制备方法、高性能抗冲磨修补材料与灌浆材料、水工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与修复技术形成与演化、混凝土多尺度结构模型及计算机模拟与传输理论、水工混凝土碳捕获与碳测评技术等新材料研发、耐久性评价与修复系统研究。
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15 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一、培养目标培养目标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扎实的本学科领域工程理论与技术基础,了解本学科的工程技术发展趋势与动向,有针对性地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系统和水资源的规划、设计或开发、控制、运行、管理、优化、分析及评价的基本方法与关键技术,并经过系统的工程应用实践,具备从事本学科领域的工程分析与应用能力,能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工程应用问题,并有工程技术创新的基础与潜质。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和理解相关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文献。
能胜任本学科领域的教学、工程分析与应用之技术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方向1、水电能源系统优化调度与决策支持2、水电生产过程控制、仿真与故障诊断3、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与运行4、水力学、水工结构数值分析5、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修复6、水循环与生态系统7、水安全评估与风险分析8、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9、生态水利调度10、城市水资源与环境评价及决策11、信息化水电技术与信息系统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学制为2年,实际学习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总学分要求≥33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17学分,实践环节≥16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四、工程实践1、本学科专业硕士工程实践,应在在校内外工程企业或设计、规划、研究单位开展。
2、工程实践应体现工程实际能力系统训练意义。
其内容可为工程设计、规划、工程技术研究、产品或系统研发等;其形式可为参加或参入相关内容的工程项目或科研课题工作;其累计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0个月。
3、工程实践环节实施结束后,应撰写工程实践报告,并附工程实践开展单位对实践情况的鉴定(含证明、评价意见),由导师组织考核小组考核。
五、学位论文1、学位论文必须有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明确具体的工程分析或应用对象,原则上应基于实际工程应用项目或与工程技术研究相关的科研课题开展(有明确理论、技术或应用创新的,可不受此限制,但也应有具体工程应用对象或工程应用验证)。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目录水利水电学院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1.流体力学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3)2.系统工程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7)3.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11)4.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15)5.水工结构工程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19)6.水利水电工程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24)7.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29)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33)9.水信息学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37)10.水务工程及管理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41)流体力学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i流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工程湍流研究工程湍流的特性和湍流理论的工程应用,为工程流动的模拟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2.工程流体力学研究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电站过渡过程、瞬变气液两相流、水电站全流道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施工导截流、裂隙岩体渗流以及水工水力学等问题。
3.工程流动模拟研究工程中流体流动模拟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两相流理论及其数值模拟、高精度数值方法的理论研究等。
三、学习年限“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
如未在学制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延长学习年限者,由本人提前一学期提出申请,经导师和所在学院审查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
四、课程设置博士研究生必须修满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2学分。
所有课程成绩必须达到C及以上为合格。
选修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必修课程见附表。
五、关于中期考核“1+4”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初进行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目的在于进一步遴选有研究能力的博士生,淘汰一部分专业知识不扎实或学术水平低、学术潜力不大的学生。
考试方式也可以和某一个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结合。
文献综述的选题应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应有助于研究生在此基础上确定博士论文选题。
凡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者,正式进入博士研究阶段,未能通过资格考试者,退出硕博连读程序,按硕士研究生培养。
六、论文工作1.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选定研究课题,提出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以便开始阅读文献,有目的地选修课程,并逐步开始研究工作。
2.论文选题应在生产实际或理论探讨方面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理论上具有开拓性。
3.选题报告经系审定后,研究生应及时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按计划开始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
必要时可外出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等。
4.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按学院有关规定提供相关的文章(见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有关规定)。
5.学位论文应立论正确,推导严谨,文字简洁,说明透彻,论文正文一般为5—6万字。
七、其他学习项目安排1.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
2.参加1-2次全国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3.协助指导硕士学位研究生。
4.主持研究小组的工作会议。
八、培养方式1.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博士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入学三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
2.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全面培养博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4.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以自学为主,教师应着重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教育。
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政治理论课和时事政策的学习,并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流体力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类别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英文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必修课公共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361自然辩证法概论1 18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 36 2硕士英语GraduateEnglish2 721博士英语Doctor English 2 36 2学科通开课数值分析NumericalAnalysis3 541任选二门数理统计MathematicalStatistics3 541数学物理方程及应用Practice &equation ofmathematicalphysics3 542数学专题讲座(选四)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ation 0.5 9 1必修分岔与混沌理论与应用Bifurcation andChaos Theory andApplication0.5 9 1分形几何Fractal Geometry 0.5 9 1小波分析与应用Wavelet and ItsApplications 0.5 9 1演化计算EvolutionaryComputation 0.5 9 1专业外语SpecialtyEnglish2 362研究方向必修课流体力学Fluid mechanics 3 54 1必修计算水动力学ComputationalFluid Dynamics3 542湍流turbulence 2 36 2 任选二工程流体力Engineering 2 36 2学FluidMechanics门流动模拟Simulation offluid motion 2 36 2选修课水环境数学模型与模拟MathematicalModeling andSimulation ofWaterEnvironment2 362任选三门河流数值模拟Fluvialnumericalsimulations2 362水环境与生态工程学Waterenvironment andecologyengineering2 362河流泥沙工程Fluvialsedimenttransport2 362近海水流模拟Modeling on thenear-shorecurrent2 362河口海岸动力学Estuary andcoast dynamics2 362港口规划与管理Port and harborplaning andmanagement2 362矩阵轮Matrix theory 2 361学术活动环节学术报告(博导论坛)(不少于20次),必修,2学分论文开题报告环节第二年的下半年论文预答辩环节答辩前一个月论文答辩环节第三年上半年5月30日前,下半年11月30日前系统工程专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领域中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教学等高层次人才. 具体目标是: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具有坚实宽厚的控制理论和系统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系统工程和决策分析的专门知识,具有宽广的相关学科包括应用数学、计算机应用、管理科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
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决策分析与投资决策管理研究决策理论和对策论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探讨决策理论和对策论在投资决策管理中的组合投资决策问题。
2.水资源系统科学与水、电市场管理用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探讨水资源系统的系统结构、系统演化和系统建模技术;用系统科学理论和决对策理论探讨水、电市场管理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3.集群智能优化与复杂系统建模研究复杂系统的集群智能优化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探讨复杂系统的建模技术、演化与自组织理论和系统分析集成技术。
4.系统复杂性理论与工程风险管理研究系统复杂性理论与工程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在水文水资源、节水灌溉、控制排水、防洪规划与调度等问题的建模分析与决策支持技术。
三、学习年限“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1+4”硕博连读研究生必须修满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30学分。
所有课程成绩必须达到C及以上为合格。
选修课程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必修课程见附表。
五、中期考核“1+4”硕博连读研究生在第三学期初进行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
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采用本学科某一个研究领域文献综述报告形式,在系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方式进行,文献综述的选题应具有前沿性和综合性,应有助于研究生在此基础上确定博士论文选题。
凡通过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者,正式进入博士研究阶段,未能通过资格考试者,退出硕博连读程序,按硕士研究生培养。
六、学位论文正式进入博士研究阶段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在修完学位课程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写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系学术会议上宣读,吸取意见,确定研究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从而进入论文的正式研究阶段。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详细研究计划,主要参考文献等。
博士学位论文应对所研究课题领域内的前人工作进行综述,对理论和应用的创造性成果作出详细阐述,反映自己在本学科内所掌握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先进性,要能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或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在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按学院有关规定提供相关的文章(见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关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的有关规定),才能获得申请学位的资格。
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经导师认真审阅,反复提出修改意见,博士生认真反复修改,再征得导师同意之后,才能交付答辩。
答辩两个月前应将印好的论文并评阅书寄送校内外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审,其中校外评阅专家3人。
评阅人须对论文写出详细的学术评语,供答辩委员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