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184.00 KB
- 文档页数:11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921402总学时数:32学时总学分数: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作用规律和机制的一门学科。
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药理学教学是通过理论和实习两种方式进行的,理论教学以启发式为主,着重阐明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对其它部分适当联系或指导学生自学;对重要的、有实际意义的新科学成就应作适当介绍。
使学生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规律及其特点,掌握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也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在理论课方面,该大纲针对学生按教学三级要求(掌握、熟悉及了解)拟定。
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准确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意义,包括必要的记忆,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应用;要求熟悉的内容要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意义,熟悉其应用范围;了解内容是要求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
药理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医学机能学科,通过实验、病案讨论使学生掌握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实验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掌握药理学实验研究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实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亦可达到验证理论,巩固和加强药理知识、开发学生智能的目的。
为了适应21 世纪医药发展和走向世界的需要,大学生需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英语词汇,以逐步培养和提高阅读和书写英语文献的能力。
为此,本大纲后附有重要的专业英语词汇及常用药名,要求学生课外自学。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一)基本内容:药理学课程共为49 章,其基本内容如下1. 药理学总论(1) 绪言:掌握药理学、药物、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的概念;熟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了解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简史;新药开发与研究。
药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药理学是医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代谢过程和药效学等内容。
药理学教学大纲旨在系统规划药理学课程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合理用药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2. 学习各类药物的药理学原理,掌握常用药物的药效学特性;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药物临床应用的能力,提高合理用药意识;4.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跟上药理学领域的发展和变化。
三、教学内容1. 基础药理学(1)药理学概论(2)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药物的作用机制(4)药物的药效学2. 临床药理学(1)心血管系统药理学(2)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3)消化系统药理学(4)内分泌系统药理学(5)抗感染药理学(6)肿瘤化疗药理学(7)免疫调节药理学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强化概念和原理的理解;2. 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交流,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开展药效实验、药代动力学实验等,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4. 病例讨论:以临床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应用药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药理学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课程教材:由教师根据课程要求编写,供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和进行复习;2.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3. 实验室设备:提供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保障实验教学的进行。
七、总结药理学教学大纲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药理学知识,培养其临床用药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医学教育的发展。
希望通过全面实施教学大纲,学生能够掌握药理学理论和实践,为未来的医学实践做好充分准备。
药理学理论课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药理学总论第1章绪言(1学时)①熟悉药物的概念;药理学研究内容;新药的概念。
②了解药理学发展史。
第2章药物效应动力学(2.5学时)①掌握药效学作用的基本规律,机制。
②熟悉药物效应的分析的方法;量效关系和量效曲线的概念和意义;受体的概念及受体学说;药物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③了解药物构效关系和作用机制;用占领学说理解激动药和拮抗药。
第3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0.5学时)①了解药物和机体对药物效应的影响;药物效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第4章药物的体内过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6学时)①掌握药物转运的类型,基本规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规律及影响吸收的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特点,对临床的影响;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公式意义及临床应用指导价值。
运用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说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状态。
②了解常见药动学参数的意义。
第二部分: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第5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2学时)①掌握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基本原理。
②熟悉明确传出神经地址及受体分类③了解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分布和效应。
第6章拟胆碱药(1学时)①掌握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拟胆碱药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①熟悉乙酰胆碱的药理作用,氨甲酰胆碱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毛果芸香碱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
②了解胆碱酯酶活性及毒扁豆碱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新斯的明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第7章有机磷酸酯类抗胆碱酯酶药中毒及胆碱酯酶复活药(1学时)①掌握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原理及解救原理②熟悉胆碱酯酶复活剂作用机理③了解阿托品竞争性拮抗作用第8章胆碱受体阻断药(I)/M胆碱受体阻断药(1学时)①掌握阿托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②熟悉东莨菪碱及山莨菪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③了解后马托品和普鲁本辛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第9章胆碱受体阻断药(II)/N胆碱受体阻断药(1学时)①熟悉骨骼肌松弛药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药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药理学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合理使用药物,保障人民健康。
二、课程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
2、了解各类药物的的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3、掌握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
4、具备药物评价和合理用药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药理学总论: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等。
2、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
3、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调血脂药等。
4、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平喘药、祛痰药、镇咳药等。
5、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抗酸药、胃肠动力药、抗炎药等。
6、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利尿药、抗尿失禁药等。
7、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性激素类药物、抗早孕药等。
8、抗感染药物: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
9、抗肿瘤药物: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生物类抗肿瘤药等。
10、其他类药物:维生素类、激素类等。
四、教学要求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用途。
2、熟悉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具备药物评价和合理用药的能力。
3、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掌握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4、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药理学实验。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系统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介绍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2、案例分析:结合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分析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通过实验研究,让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自学辅导:安排一定的自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药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排泄等内容。
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学习目标1. 掌握药物的分类、性质及药理学基础知识;2. 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3. 了解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4. 培养学生的药理学实验技能及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单元一:药物分类与性质1. 药物分类及命名规则2. 药物性质与药物效应关系3. 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单元二: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动力学过程1.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 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与评价3. 药物动力学与药物剂量关系单元三:药物作用机制1.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2. 药物的作用方式及信号传导途径3. 药物对酶系统的影响单元四:临床药物应用1. 常见药物分类及典型代表2. 药物的药理学作用与临床应用3.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单元五:药理学实验技术与科研方法1. 常用药理学实验技术介绍2. 药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3. 科学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案例分析,并进行课堂互动;2. 评价方式: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30%,期末考试占70%。
五、课程参考教材1. 药理学.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 药理学导论.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 药理学与临床应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药理学实验所需仪器材料;2. 电子资源:药理学学习网站、电子书籍等;3. 班级课外活动:如药理学研讨会、学术讲座等。
七、教学团队介绍本课程由药理学教研团队承担,团队成员均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药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八、教学效果评估每年均进行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估,以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药理学理解能力。
第一章第二章绪论(1学时)1、掌握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对象和任务。
2、了解药理学发展概况,近代药理学的分支及长期以来我国药理学工作者在药理学方面的贡献。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2学时)1、掌握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和作用方式;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包括选择性、二重性、差异性、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等;受体与配体的概念。
2、熟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的概念;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定义。
3、了解受体学说及药物-受体的相互作用。
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2学时)1、掌握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定义及影响因素;首关效应、生物利用度、时量曲线、肠肝循环、血浆半衰期等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2、了解药物的跨膜转运形式;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血药浓度及不同给药方式、间隔、剂量对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和水平的影响。
第五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及合理用药(1学时)1、了解影响药物效应机体方面的因素、药物方面的因素第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1学时)1、掌握传出神经的受体分类及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方式;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分类。
2、熟悉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及其生物合成、储存、释放、再摄取、灭活及与受体结合等环节。
3、了解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突触的结构及化学传递的概念。
第七章拟胆碱药(1学时)1.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新斯的明的作用、作用机理、主要用途和不良反应。
2.熟悉乙酰胆碱的作用。
第八章有机磷酸酯类及胆碱酯酶复活药(1学时)1.掌握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机制,中毒症状及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解救原则。
2.熟悉碘解磷定复活胆碱酯酶的作用机制、用药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
第九章抗胆碱药(2学时)1、掌握阿托品的作用、作用机理、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的症状及解救措施、禁忌症;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2、熟悉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N2受体阻断药去极化型和非去极化型特点。
3、了解N1受体的作用、不良反应。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医学科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药物的理论基础、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用途和副作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将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药理学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药物分类及其特点,包括化学药品、生物制剂和中草药等;2.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3. 掌握常用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4. 熟悉药物的治疗应用和常见的不良反应;5.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课程内容1. 药物分类学1.1 化学药品1.1.1 有机化合物药物1.1.2 无机化合物药物1.2 生物制剂1.3 中草药2. 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2.1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2 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时间和浓度变化3. 药物的作用机制3.1 靶点及作用方式3.2 受体理论3.3 药物的激动与抑制作用4. 常用药物的治疗应用4.1 抗生素4.2 降压药物4.3 解热镇痛药物4.4 抗肿瘤药物4.5 解痉药物5.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5.1 药物剂量的计算5.2 药物的口服、注射、局部应用等给药途径6.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6.1 药物过敏和毒性反应6.2 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授课和讲解,将药理学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2. 实践操作:开展实验、模拟临床操作和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3.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临床应用等问题。
五、课程评价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2. 期中考试:对学生掌握的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常用药物等知识进行考核;3. 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4. 实践操作成绩: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临床模拟能力进行评价。
六、参考教材1. 《药物学》(第三版),作者:XX2. 《药理学导论》(第五版),作者:XX七、其他要求1. 学生应自带药理学实验用具和相关材料;2. 课程结束后,学生需提交一份课程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对药理学学习的体会和反思,以及对今后学习和发展的规划。
广东医学院《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 药学开课单位: 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实验项目总数15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 5主讲教师: 吴铁、崔燎、鲁澄宇一、实验目的及要求(一)实验目的1. 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常规研究方法与技术, 以及实验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的应用, 使之具有从事新药开发、理论研究和临床药学服务等工作所必备的实验技能。
2. 与药理学基础理论课紧密结合, 使学生将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地结合, 将书本知识用于实验, 在实验中更深地理解基础理论,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
3.通过学生自选自设自做实验设计性实验, 提高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具体要求1.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及计算机辅助实验的应用; 掌握一般性药理学动物实验的给药方法,药物剂量的计算和实验样本的处理。
第一篇 2.学习和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思路,药物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通过自设性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熟悉药理学实验设计、数据统计、论文撰写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其科学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篇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章药理学实验须知了解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掌握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第二章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熟悉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药理实验设计中的预试问题; 掌握药理实验设计中的剂量问题。
第三章药理学实验的统计处理原则掌握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
熟悉药效和剂量依赖关系(相关性)的统计分析和两药药效的等效性分析。
第四章常用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捉拿固定和给药方法。
熟悉实验动物的编号、麻醉和取血。
第五章药理学实验常用仪器操作技术了解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
第六章药典、药物剂型与处方学了解药典;熟悉药物的制剂及剂型, 掌握处方的结构与书写。
第二篇药理学总论实验第七章药动学实验磺胺嘧啶在体内的分布掌握测定药物分布的步骤、方法和临床意义。
药理学教学大纲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于机体的作用规律和应用的学科。
它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理学教学大纲药理学教学大纲是指导药理学教学的依据。
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
药理学教学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化学:介绍药物的化学结构、命名、分类、物理性质等。
2.药理作用:介绍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作用途径等。
3.药代动力学: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
4.药效学:介绍药物对机体产生效应的过程和规律。
5.药物相互作用:介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类型、机制、影响因素等。
药理学教学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药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等基本知识。
●能够分析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能够应用药理学知识进行临床诊疗。
药理学教学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讲授:教师讲授药理学的基本知识。
●讨论:学生围绕药理学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学生进行药理学实验,加深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
●课外阅读:学生阅读药理学相关书籍,拓宽知识面。
药理学教学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试:考核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业:考核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考核学生对药理学实验的掌握程度。
药理学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药理学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临床医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课程号sd02322440学时/学分48学时/ 3学分课程性质(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及年级护理专业二年级开课学期春季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教研室 )先修课程组织胚胎学、生理学 、生物化学、微生物 学、免疫学、病理生 理学课程负责人刘慧青大纲主撰人刘慧青、孙玉大纲审核人易凡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课程性质: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学科, 也是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学科。
它是研究药物 与机体(包括病原体、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学科,研究内容包 括药物如何对机体产生效应,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和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即药物1/9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最重要的学科任务是阐明药物的作用、 防治疾病、 代谢过程、 不良反应、配伍用药等方面的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
教学目标:(1) 掌握临床常用药物的药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
(2) 熟悉合理安全用药的有关知识。
(3) 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 为培养适应临床护理实际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奠定药理学基础。
[对应培养要求知识2.1:掌握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科学方法; 知识2.2: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涉及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知识2.6:熟悉影响健康与 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
能力培养:(1) 具有查阅药物相互作用、检索配伍禁忌,并能根据处方进行药物正确配伍、合理用药及准 确调配药物剂量的能力。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
(2) 具有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上报主管医生的能力。
(3) 具有临床常见药的用药咨询及慢性病合理用药的健康教育能力。
(4) 具有自主学习,获取用药知识的能力。
[对应培养要求知识2.1:掌握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与科学方法; 知识2.2: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涉及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知识2.6:熟悉影响健康与 疾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其评估和干预方法。
《药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药理学作为药物治疗学的理论基础,为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之间的桥梁课。
在药理学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
药物的研究和应用除了要尊重科学规律,还要依靠法律,法规和指导原则,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药理学与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有广泛联系,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及精神病学等护理学密切相关。
本课程为必修课,是临床专业学生所学重要课之一,为后继所修内、外、妇、儿等专业课奠定了基础。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1.阐明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2.药效学和药动学是新药研究、开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药理学的理论和研究进展为阐明生物机体的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现象提供重要的科学资料,是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要严格按照大纲的规定,即要注重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应当掌握具体药物的药理学内容,包括药物的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动学特点等。
在掌握“重点药”的基础上,了解或熟悉“非重点药”与“重点药”的异同及其主要特点。
(三)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突出重点和难点,理论联系实际。
反对填鸭式,采用启发式,选用灵活多样先进教学方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药理学总论4学时第一节绪论 1学时知识点:1.药理学的概述:药物的概念及特性, 研究药物的学科,药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2.药学基本知识药物分类,常用药物制剂,药品标示。
3.学习药理学的方法。
第二节药效学 1学时知识点:1.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作用与效应,药物效应的基本表现,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及其意义。
药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药理学(Pharmacology)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学科,必修课。
适合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预防、查验及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简介:药理学(Pharmacology)的要紧任务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彼此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课程。
教学内容偏重于基础理论及药物与临床的紧密联系,着重说明药物的作用、机理、应用及要紧不良反映。
便于学生把握必需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常使用的基础药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学生应把握临床经常使用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映,以更好地为病人效劳。
通过药理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握防治疾病及合理用药方面的大体理论和药物医治技术。
同时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理论性内容教学方式分为大课教学、PBL、讨论、自主学习等。
实践性内容的教学方式分实验、见习、示教等二、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学生应把握临床经常使用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映,以更好地为病人效劳。
大体要求:学生学习药理学应从大体药物,即代表性药物着手,深刻把握这些药物大体作用,并进一步熟悉其临床应用及用药注意事项。
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其他药物作用特点,以培育自己独立学习新药的能力。
本大纲将各章内容别离按了解、熟悉和把握进行分类,其中把握内容学生必需深刻明白得、经历,并能熟练运用。
熟悉内容也应进行必要的经历和明白得。
另外,学生除应认真阅读教材外,尚应阅读一些其他药理参考书,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培育自己自学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药理学总论-绪言【教学目标】一、了解药理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任务、研究对象,和药理学的进展和新药的开发研制进程。
二、把握药动学和药效学,为各论药物的学习提供基础。
【教学内容】一、绪言(1)药物的概念,药理学是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理论的医学基础科学,它主若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与作用原理(药效学)及机体对药物的阻碍(药动学)。
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学时72授课对象:农村医学专业已修相关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教材版本: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药理学》李淑媛主编第二版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绪论1.1药理学及研究任务和内容1.2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学习目的及方法要求:掌握药效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内容,熟悉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药物的定义。
【重点】药理学的定义;药理学的目的及作用【难点】药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2.1 药物效应和作用2.2 药物的作用机制2.3 药物的量效关系和购效关系要求: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受体理论、构效关系、量效关系。
熟悉激动剂、拮抗剂、亲和力、内在活性、药物作用机制、量反应、质反应及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的概念。
【重点】药物的选择性与作用的两重性;受体理论——受体的概念、类型和调节;作用于受体的药物;量反应曲线与质反应曲线;效价、效能。
【难点】受体理论及药物作用机制。
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3.1 药物的体内过程3.2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要求:掌握药物在机体内的过程;熟悉首过效应、肝肠循环、药酶诱导、药酶抑制等基本概念以及药动学重要参数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等;了解药物消除动力学规律、连续用药血药浓度变化的规律在指导用药的意义。
【重点】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跨膜转运;药——时曲线;生物利用度;首过效应,肝肠循环,肝药酶。
【难点】跨膜转运、生物利用度、肝药酶。
第四章:影响药效的因素4.1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4.2 合理用药要求:熟悉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和危害。
了解机体方面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5.1 传出神经的分类5.2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5.3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要求:掌握传出神经系统递质和受体的分类及药物的作用原理及药物分类;熟悉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了解ACh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储存,释放和作用消除等。
【重点】突触的超微结构;递质及分类;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与消除;传出NS的受体及生物效应;传出NS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
【难点】突触的超微结构、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方式。
第六章: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6.1拟胆碱药6.2抗胆碱药要求: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了解乙酰胆碱的M、N样作用;掌握新斯的明对骨骼肌、胃肠道和心血管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熟悉有机磷酸酯的中毒机制,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的解毒机制。
【重点】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机制及解毒机制。
【难点】毛果芸香碱、新斯的明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第七章: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7.1 拟肾上腺素药7.2 抗肾上腺素药要求:掌握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对受体的选择性、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熟悉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了解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与体内过程的关系及其分类。
【重点】去甲肾上腺、肾上腺素、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难点】去甲肾上腺、肾上腺素、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比较。
第八章:局部麻醉药和全身麻醉药8.1 局麻药8.2 全身麻醉药要求:掌握局麻醉的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常用全身麻醉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各种复合麻醉用药的概念。
了解常用局部麻醉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优缺点。
【重点】局麻醉的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难点】身麻醉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各种复合麻醉用药第九章: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9.1 镇静催眠药9.2 抗焦虑药要求:掌握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熟悉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药物的分类、药动学特点及其他药物特点。
【重点】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镇静催眠药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难点】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的作用比较。
第十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10.1 抗癫痫药10.2 抗惊厥药要求:掌握苯妥英钠作用及机制,熟悉苯巴比妥、乙琥胺、苯二氮卓类、卡马西平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主要的不良反应;了解不同类型癫痫的合理选药及抗惊厥药。
【重点】苯妥英钠作用及机制,苯巴比妥、乙琥胺、苯二氮卓类、卡马西平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
【难点】苯妥英钠作用及机制。
第十一章:抗帕金森病和药(自学)11.1抗帕金森病药11.2 治疗老年性痴呆药要求:掌握左旋多巴和苯海索治疗帕金森病作用机制、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熟悉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及抗帕金森病药物的作用方式;了解卡比多巴、金刚烷胺、溴隐亭、司来吉兰等的作用特点及治疗老年性痴呆药。
第十二章:抗精神失常药12.1 抗精神病药12.2 抗躁狂抑郁症药12.3 抗焦虑症药要求: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熟悉抗精神失常药的分类及作用与机制;了解抗抑郁症药物和抗躁狂症药物的作用特点及用途。
【重点】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
【难点】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第十三章:镇痛药13.1 阿片生物碱类镇痛药13.2 人工合成镇痛药13.3 其他镇痛药13.4 镇痛药应用的基本原则要求:掌握吗啡等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及不良反应;熟悉人工合成镇痛药度冷丁、喷他佐辛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熟悉阿片受体拮抗药的临床意义;了解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
【重点】吗啡、呱替啶、纳洛酮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难点】中枢镇痛的机制。
第十四章:解热镇痛消炎药14.1 解热镇痛抗炎药14.2 抗痛风药要求:掌握解热镇痛药药理作用的共同特性(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作用机理(与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关系)及药物的分类。
【重点】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其机制;水杨酸类、苯胺类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难点】外周镇痛的机制、解热、抗炎机制。
第十五章:中枢兴奋药(自学)15.1 主要兴奋大脑皮质的药物15.2 促脑功能恢复药15.3 主要兴奋延脑呼吸中枢的药物要求:了解中枢兴奋药在临床抢救呼吸衰竭的地位及各类药物的作用第十六章:抗高血压药16.1 抗高血压的分类16.2 常用抗高血压药16.3 抗高血压药应用原则要求:掌握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各类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熟悉各类抗高血压药代表药的降压机制及作用特点;了解应用原则。
【重点】可乐定、利血平、普萘洛尔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血管扩张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
【难点】抗高血压药的作用比较。
第十七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17.1 强心苷17.2 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17.3 减负荷药要求:掌握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不良反应与防治;了解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病理生理改变及治疗药物分类。
【重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理学基础;强心甙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难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病理学基础。
第十八章:抗心律失常药18.1 正常心肌电生理18.2 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和分类18.3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18.4 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择要求: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了解药物选用。
【重点】正常心肌电生理;心律失常的心肌电生理;奎尼丁、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难点】心律失常的心肌电生理;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比较。
第十九章:抗心绞痛药19.1 抗心绞痛药19.2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要求:掌握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原理、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重点】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的抗心绞痛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
【难点】抗心绞痛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区别。
第二十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自学)20.1调血脂药20.2抗氧化及多烯脂肪酸类药要求:了解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及其主要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二十一章:利尿药及脱水药21.1 利尿药21.2 脱水药要求:了解尿液生成机制,利尿药、脱水药的作用部位,掌握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重点】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难点】尿液生成机制。
第二十二章: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自学)22.1 抗贫血药22.2 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22.3 纤维蛋白溶解药22.4 抗血小板药22.5 升高白细胞药物和造血生长因子22.6 血容量扩充药要求:熟悉抗凝血药及促凝血药、抗贫血药、升高白细胞药物等作用原理及血容量扩张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第二十三章:组胺受体阻断药(自学)23.1 H1受体阻断药23.2 H2受体阻断药要求:掌握组胺的生理作用,H1受体与H2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熟悉组胺受体的分类。
第二十四章:呼吸系统药24.1 平喘药24.2 祛痰药24.3 镇咳药要求:掌握各类平喘药的作用机制、平喘药茶碱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和肥大细胞膜稳定药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了解镇咳药、祛痰药的临床用途。
【重点】各类平喘药的作用机制【难点】肥大细胞膜稳定药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第二十五章: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25.1 助消化药25.2 抗酸药及抗消化性溃疡药25.3 泻药和止泻药25.4 止吐药及胃肠动力药25.5 胆石溶解药和利胆药25.6 治疗肝昏迷的药物要求:掌握抗胃酸药、胃粘膜保护药、抗函门螺杆菌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熟悉止吐药、胃肠推动药、泻药、止泻药和利胆药的应用。
【重点】抗胃酸药、胃粘膜保护药、抗函门螺杆菌药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第二十六章:子宫平滑肌兴奋药和子宫平滑肌松弛药(自学)26.1子宫平滑肌兴奋药26.2 子宫平滑肌松弛药要求:了解各种子宫兴奋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了解子宫平滑肌抑制药的临床用途。
第二十七章:性激素类药与避孕药(自学)27.1 性激素类药27.2 避孕药要求:熟悉避孕药的分类、抑制排卵避孕药、抗着床避孕药的药理作用和用法。
了解雌激素药、孕激素类和雄激素类药。
第二十八章:肾上腺皮质激素28.1 糖皮质激素28.2 盐皮质激素28.3 促皮质素要求:掌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了解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构效关系。
【重点】糖皮质激素的生理效应、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
【难点】药理作用的理解。
第二十九章: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29.1 甲状腺激素29.2 抗甲状腺素药要求:熟悉抗甲状腺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了解甲状腺素的作用、临床应用。
第三十章: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30.2 口服降糖药要求:掌握胰岛素的作用特点和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熟悉磺酰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降糖作用特点和临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