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斯霞教学实录
- 格式:docx
- 大小:23.73 KB
- 文档页数:20
斯霞教学设计——《小英雄雨来》斯霞教学设计——《小英雄雨来》斯霞教学要求一、引导学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高尚品质。
二、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三、练习给课文各段加小标题。
四、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一、抗日根据地地图。
二、生字新词卡片。
三、《小英雄雨来》教学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默读课文。
为什么说雨来是个小英雄?请大家默读课文。
二、检查初步默读课文的效果。
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这篇课文说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指导看抗日根据地地图。
)雨来的爸爸是干什么的?当时在芦花村发生了什么事?雨来有什么英雄事迹?三、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泥鳅(qiū)——你们看见过泥鳅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泥鳅是一种身上很光滑的鱼,灰黑色的。
)门槛——什么叫门槛?(旧式的房子都有门槛,就是门下的一根横木。
)晌(shǎnɡ)午——注意“晌”的读音。
什么叫晌午?你们查过字典吗?(晌午就是中午。
)枪栓(shuān)——枪的哪一部分叫枪栓?注意“栓”的读音。
(枪栓就是推子弹进膛的机件。
)劫难——“劫”字怎么样讲?劫难是什么意思?(“劫”是抢劫,抢夺。
劫难是遭受灾难的意思。
)趔趄(liè qiè)——什么叫“趔趄”?注意这两个字的读音。
(“趔趄”就是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的样子。
)漩涡(xuánwō)——注意“漩”字的读音。
你们在哪里看见过有漩涡?(“漩涡”就是水流时产生的螺旋形,在江、河里看到有漩涡。
)嘟(dū)嘟囔(nānɡ)囔——注意“囔”字,不要读成lāng,“嘟嘟囔囔”是什么意思?(“嘟嘟囔囔”就是心里不高兴,有气,嘟起嘴,叽叽咕咕自言自语地说。
)还有哪些是表示声音的词?(“唔里哇啦”。
)(“吧嗒吧嗒”。
)(“哐啷”。
)四、巩固字词。
(用生字卡片抽读。
)五、深入阅读课文第一至四段,理解主要内容。
2024年一年级下册s版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书写本册教材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背诵等活动,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自主预习、复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友爱同学、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朗读和背诵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识字教学中易混淆字词的辨析。
课文中抽象概念的理解和表达。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主动性的策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
问题导入:提出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
复习导入:回顾前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生字词教学: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词。
课文朗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互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文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互动小组合作:分组进行讨论、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课文中的人物,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丰富知识视野。
4. 课堂总结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情感交流:通过分享感受、提问答疑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5. 作业布置书写作业:布置生字词的书写练习,巩固学生的书写技能。
阅读作业: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表达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或进行简单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斯霞教学实录——《小壁虎借尾巴》引言《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斯霞凭借生动有趣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只小壁虎如何通过借尾巴逃脱困境的故事。
本文以 Markdown 文本格式记录了斯霞老师的教学实录,详细分析了《小壁虎借尾巴》这篇作品的情节、主题、角色塑造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个寓意深远的童话故事。
一、故事情节《小壁虎借尾巴》讲述了一只小壁虎因为不小心被捉住,为了逃脱陷阱,它借助一只猴子的尾巴,最终成功逃脱的故事。
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充满了惊险与幽默。
二、主题1.助人为乐:小壁虎遇到困境时没有气馁,而是积极寻找帮助,并勇敢地请求猴子帮忙。
这体现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2.智慧胜过力量:小壁虎并不是通过自己的力量逃脱困境,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告诉我们,智慧常常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合作共赢:小壁虎和猴子通过合作实现了共同的目标,两者互相帮助,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这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
三、角色塑造1.小壁虎:小壁虎勇敢、聪明,面对困境时能灵活应对。
它充满正能量,具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力,是一个值得孩子们学习的优秀形象。
2.猴子:猴子为小壁虎提供了帮助,它乐于助人,慷慨大方。
猴子的形象给人一种善良、乐于助人的感觉,是一个亲切友好的角色。
四、情感教育《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通过巧妙的情节设计和角色塑造,以幽默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
故事中的小壁虎和猴子都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品质,让孩子懂得困难并不可怕,只要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勇敢寻求帮助和运用智慧,就能够克服困难。
此外,《小壁虎借尾巴》也在情感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故事中小壁虎和猴子之间的合作为孩子们树立了合作共赢的观念,让孩子们明白互助合作的力量,懂得团结和分享的重要性。
五、结语《小壁虎借尾巴》是一本寓意深远的童话故事,通过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情感教育,向孩子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课文(六单元)单元说明:在本单元的阅读中,孩子们的思维会随着语言文字在广阔的时空中穿梭:忽而坐在海滩上《看浪花》,忽而回到学校认识《三个小伙伴》,忽而走进童话世界里《拔萝卜》,忽而去古代陪《岳飞练字》,忽而又和李白一起《夜宿山寺》、吟诵《静夜思》……这些故事性、趣味性极强的课文,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和阅读的愿望。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与文本对话。
16 看浪花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课文内容,能仿照课文,想象说话。
教学准备:师准备大海、海岸、海滩图片;生预习课文,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大海。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照样子说话。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孩子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你能把你所知道的大海样子跟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吗?(生互相交流)2、(出示课件:大海)是呀,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有美丽的海鸥,大海边有美丽的贝壳。
大海呀,还有调皮的小浪花呢?(板书:浪花)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到海边,去同三个小朋友一起去看看浪花吧!(补全课题)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借助拼音读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汉字通道里的生字,小组合作读课文。
3、汇报交流:(1)拼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去音节认读,读词语。
1(3)分解朗读课文。
(注意指导读好表示浪花声音的‚哗——哗——‛这里破折号的用法,应该在朗读时体现出来。
)三、识字写字1、出示生字,让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生字。
2、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难记的字。
(总结识字方法)4、再读生字词。
5、认真观察,指导书写(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生认读。
(2)观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重点指导:孩、地、到。
(4)学生自己先描后写,作业展评。
(5)扩词练习。
四、安全教育一分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
2、分组读课文。
二、品词引路,感知课文1、指名读文,其余生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谁在干什么?2、生找出: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
课文:之阳早格格创做小壁虎正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遁走了.不尾巴多易瞅啊!小壁虎念去借一条尾巴.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他瞅睹小鱼正在河里摇着尾巴游去游去.小壁虎道:“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尔止吗?”小鱼道:“不可啊,尔要用尾巴拨火呢.”小壁虎告别了小鱼,又背前爬去.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他瞅睹老黄牛正在树下甩着尾巴吃草.小壁虎道:“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尔止吗?”老黄牛道:“不可啊,尔要用尾巴赶蝇子呢.”小壁虎告别了老黄牛,又背前爬去.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屋檐下.他瞅睹燕子正在空中晃着尾巴飞去飞去.小壁虎道:“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尔止吗?”燕子道:“不可啊,尔飞的时间,要用尾巴掌握目标呢.”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内心很易过.他爬呀爬,爬回家里找妈妈.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报告了妈妈.妈妈笑着道:“愚孩子,您转过身子瞅瞅.”小壁虎转身一瞅,下兴天喊起去:“尔少出一条新尾巴啦!”第一课时师:即日,咱们教习第三十五课《小壁虎借尾巴》.(掀穿课题,介绍壁虎.)您们瞅睹过壁虎吗?(拿壁虎的标本给教死瞅,正在课桌的止间去回巡视,让教死瞅浑壁虎的形状.玻璃瓶里的壁虎标本阻挡易瞅浑.搁映出壁虎的幻灯.)壁虎是什么格式的?死:壁虎是灰色的,有四条短短的腿,它的足爪像梅花,另有一条尾巴.死:壁虎能正在墙上爬.死:壁虎还能正在玻璃上爬,不会滑下去.师:对于!果为壁虎的足上有一轮一轮细糙的物品,喊足下趾,所以能正在墙上、玻璃上爬.当前把课题上的拼音读一遍.(指“壁虎”上的拼音.)死:bìhǔ.(曲呼音节.)师:注意瞅“壁虎”那二个字的写法.“壁”字左上角不是二个心(用白粉笔标明).那是“”字头,不要把“”上的一钩漏写了.(用白粉笔写“”.)瞅领会“壁虎”那二个字,再读一遍.死:壁虎、壁虎.师:再把“借”字的拼音读一读.死:(曲呼音节)jiè、jiè.师:谁能道道,怎么记着“借”字,借的意义懂吗?〔正在本册“比一比,认一认”里教过“错”字,正在第一册里教过“昔”字,故教死分解字形不易.〕死:单人旁一个“昔”字,便是借物品的“借”.师:小壁虎不是自己有尾巴吗?为什么要借尾巴呢?果为那课的死字多,当前先听教授读一遍课文.(范读课文.)(读后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背谁借尾巴?死:果为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所以要背小鱼、老黄牛、燕子去借尾巴.师:那课的死字多,咱们先去把死字新词汇教会,再教课文.(第一课时主假如教教底下的死字新词汇,课堂纪真从略.)(预先正在大乌板上写佳戴有拼音的死字新词汇,“壁虎”战“借”三个死字已分离课题举止教教了.底下是死字新词汇的阐明.)蛇shé——本是二类字,然而思量到“蛇”的意义教死明白,“虫”战“它”教死皆已教过,字形掌握不易,且下一课《农妇战蛇》又可得到坚韧,故那里动做一类字教.尾wěi巴——认识“尸”字头,沉面正音,果为北京心音“尾巴”念成“yi巴”.爬pá——形声字.认识“爪”字旁,“爪”的一捺要写佳,“巴”字要写正在一捺的上头.鱼yú——正在第一册《小猫钓鱼》里已掌握了.摇yáo——沉面分解左边一部分的字形.用白粉笔标明,并指名一个教死正在乌板上写“摇”字,以便指挥字的笔逆.游yóu——正在第一册《小公鸡战小鸭子》里已做二类字教过.那个字是左中左结构,注意左里上边的一撇一横不克不迭拾.那个字让教死书籍空.拨bō火——已正在本册里教过收芽的“收”,“收”字加“扌”旁便是拨火的“拨”.用动做演示.当一类字教.姐jiě姐——第一册“姐”字做二类字,教死已掌握.以上是一类字.蝇yīnɡ子——沉面正在正音,注意后鼻音.课文中的蝇子是指博门叮牛的牛蝇.屋wū檐yán——房屋顶背中伸出的边沿.指真物.掌zhǎnɡ握wò——掌控.愚shǎ孩子——注意“愚”是翘舌音.“愚”便是呆或者笨的意义.转zhuǎn——多音字,辨别“飞转”取“转身”的读音.用动做演示什么喊转身.啦lɑ——沉声,往日出现过频频,教死已掌握.要教死用“啦”谈话.坚韧死字新词汇:读死字新词汇;去拼音读;读单字;读沉面字(即教死阻挡易掌握的字词汇);课堂书籍写训练.师:(指央供掌握的字)每个字写二遍,央供写得精确、规则.(教死写字时,西席正在课桌止间巡视,指挥、纠正写字姿势.)(下课铃响.)不写完的字,回家继承写;回家读二遍课文.第二课时复习死字新词汇(略).师:壁虎的标本、幻灯咱们皆已瞅过了,它是有尾巴的.课文里的小壁虎,它为什么要借尾巴?背谁去借?当前咱们去教习课文.(指名读第一、二小节.)死:(读第一、二小节.)(读后提意睹,略.)师:有不陌死的场合,请提出去.死:小壁虎是动物,不是人,为什么用单人旁的“他”,不必宝盖头的“它”?师:问得很佳,谁能回问那个问题?死:写书籍的叔叔把小壁虎当人去写,所以用单人旁的“他”.师:对于!那是一篇什么故事?死:童话故事.师:童话故事中,时常把小动物当做人去写,所以用单人旁的“他”.另有什么问题?死: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断?死:给一条蛇咬住了.师:小壁虎不让蛇咬,用力一挣,尾巴便挣断了(用动做演示).小壁虎为了呵护自己,挣断尾巴遁走了.那是壁虎尾巴的服从.壁虎的尾巴少得不很结真,节取节贯串处骨头很坚,一用力便会挣断,那是壁虎尾巴的特性.死:“墙角”是什么意义?师:那个死词汇咱们已经教过了,果为您今天死病不去,所以不相识.谁去报告他?死:墙的角降.师:对于!便是那个场合(用脚指墙角).当前请大家所有读第一、二小节.死:(齐读一、二小节.)师:小壁虎断了尾巴又为什么要去借呢?死:他道,不尾巴多易瞅啊!师:那二小节主要道小壁虎认为不尾巴很易瞅,所以要借尾巴.(搁出小壁虎断尾巴的幻灯.)那么它到哪女去借?背谁借?读底下一小节.死:(读第三小节,读完提意睹.)师:那一节有什么问题?死:“告别”是什么意义?死:便是再睹的意义.师:尔提个问题,请您们念念,为什么写“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连用几个“爬”字,而不是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死:小壁虎爬啊爬,证明爬的路很近.死:小壁虎爬的时间很少.师:对于,往日教过哪些类似的句子?死:《燕子飞回去了》一课,燕子飞呀,飞呀.死:雪花飘呀飘.师:不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瞅到了什么?死:小壁虎瞅到小鱼正在河里摇着尾巴游去游去.师:(搁出小鱼正在河里游战小壁虎对于话的幻灯片.)小鱼为什么要摇着尾巴?死:小鱼摇着尾巴拨火.师:(板书籍:鱼摇着尾巴拨火)小壁虎何如背小鱼借尾巴的?它谈话的心气怎么样?把小壁虎的话道一道.死: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尔止吗?师:为什么要称“您”?死:表示对于小鱼的尊敬.死:表示对于小鱼尊沉、客气.师:它背小鱼借尾巴,该当用何如的心气道?死:不是不客气的,该当用很战睦,很尊敬的心气.师:那么,您们能读出那样的心气吗?死:(齐读)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尔止吗?师:读得很佳,当前把小鱼回问的话读一下.不妨瞅幻灯片上的句子读.死:(齐读)“不可啊,尔要用尾巴拨火呢.”师:“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尔止吗?”那里的“止吗”可不不妨换别的词汇而意义稳定呢?死:您的尾巴借给尔佳吗?死:您的尾巴借给尔不妨吗?死:您的尾巴借给尔佳短佳?死:您的尾巴借给尔止不可?死:您的尾巴能不克不迭借给尔?师:对于!那句话的意义您们皆懂了.那一节主要道什么?死:道小壁虎背小鱼借尾巴.师:小壁虎正在小鱼何处不借到尾巴,又到哪里去借呢?小声读底下一节.死:(小声读第四节.)师:小壁虎又爬到哪里?背谁借尾巴?它怎么道的?谁能把那些意义连起去道.〔那节的写法取上一节写法相共,所以让教死自己明白.〕死:小壁虎爬到大树上,瞅睹老黄牛正在吃草,小壁虎道:“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尔止吗?”老黄牛道:“不可啊,尔要用尾巴赶蝇子呢.”师:(搁出老黄牛战小壁虎对于话的幻灯.)老黄牛何如用尾巴赶蝇子?死:老黄牛甩着尾巴赶蝇子.(西席反复纠正“甩”字的读音.)师:蝇子是什么?死:便是苍蝇.师:是普遍的苍蝇吗?死:博门叮牛的蝇.师:博门叮牛的蝇喊蝇子.牛被蝇子叮得很痛,便甩着尾巴赶它.(板书籍:牛甩着尾巴赶蝇子)请一个共教读一下小壁虎战老黄牛的对于话.不妨瞅着幻灯片读.死:(读对于话.)师:老黄牛的话,该当用什么语气?死:用老人谈话的语气,果为是老黄牛,声调缓一些,声音细一些.师:对于.大家再读一遍.死:(齐读小壁虎战老黄牛的对于话.)师:读得很佳.那段主要道什么?死:道小壁虎背老黄牛借尾巴.师:朗读底下一节.死:(教死朗读.)师:(搁出小壁虎背燕子借尾巴的幻灯)您们瞅着幻灯,把他们的对于话读一读.死:“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尔止吗?”“不可啊,尔飞的时间,要用尾巴掌握目标呢.”师:什么喊掌握目标?死:掌握目标便是把住目标.师:对于!(用脚势演示燕子怎么样用尾巴掌握目标)船上的舵、飞机的尾巴也是掌握目标的.(板书籍:燕子晃着尾巴掌握目标)那一小节道的是……死:小壁虎背燕子借尾巴.师:(按板书籍提问)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死:拨火.师:何如拨火?死:摇着尾巴拨火.师:黄牛的尾巴有什么用?死:赶蝇子.师:怎么赶?死:甩着尾巴.师:燕子的尾巴呢?死:飞的时间掌握目标.师:那三种动物尾巴的用处皆相识了.课文里用“摇”、“甩”、“晃”三个字去表示动做,那三个词汇用得皆很妥当.小壁虎不借到尾巴,怎么办呢?死:(齐读末尾一小节.)师:有什么问题?死: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怎么又少出去了?死:果为小壁虎吃了些营养,尾巴便少出去了.(大家笑了.)师:那个问题大家再思索一下.死:小壁虎假如不少出尾巴去,下次遇到仇人,便遁不掉了.师:那是壁虎尾巴的用处,也是它的特性,断了又会少出去.(板书籍:壁虎挣断尾巴又少出去)然而是新少出去的尾巴,共本去的尾巴纷歧样,要比本去的短而细些.当前您们再去读读那几句话: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那几句话证明什么?死:证明小壁虎爬了较少的时间,尾巴不是断了坐时便少出去的.师:对于了,所以课文上写了“爬啊爬”,而不是写“爬到……”您们可去考察考察,另有什么动物的尾巴、腿、足,弄断了又会缓缓天少出去的.当前咱们再去瞅瞅书籍上,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报告妈妈,为什么只用一句话戴往日了?妈妈不是不相识它去借尾巴的通过吗?死:(纷纷举脚)假如写书籍的叔叔、阿姨再把壁虎背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事写一遍,便太噜苏了.死:那篇课文是写给咱们瞅的,咱们已经相识小壁虎背谁借尾巴了,所以不再写了.师:对于,您们皆道得对于.不写咱们也相识.小壁虎报告妈妈的时间天然是很小心的,然而是文章便不需要噜苏了.前里已经小心写过的真质,后里不必再写,那便是有详有略的写法.死:妈妈为什么道他“愚孩子”?师:您们念念瞅.死:果为他已经少出一条尾巴了,内心还易过,还要去借,所以妈妈道他“愚”.师:小壁虎一瞅,下兴天喊起去,“尔又少出一条新尾巴啦!”“下兴天喊起去”,那里为什么用“土”字旁的“天”?死:果为“天”后里的“喊”字是表示动做的.师:您们用下兴的心气,把末尾一句话读一读.死:(下兴天读了二遍.)师:对于,当前咱们去听录音,您们小声天跟着读.(听完录音,教死评论.)死:她读得有感情.死:她读得声声响明.死:她不漏一个字,也不加一个字.死:她不推腔,也不是结结巴巴的.死:她不是二个字一顿一顿天读.师:您们皆听得很小心.咱们也要像她那样读得佳.当前咱们去分角色读.死:(按指定的角色读一遍.)师:读得很佳.当前大家把齐文读一遍.死:(齐读齐文一遍.下课.)师:安插做业:1 把课文有感情天朗读二遍.2 把那个故事道给家里人听.3 回去相识相识哪些动物战壁虎好已几,断了尾巴、腿或者足能再少出去.板书籍:小壁虎借尾巴小鱼摇着尾巴拨火黄牛甩着尾巴赶蝇子燕子晃着尾巴掌握目标壁虎挣断尾巴又少出去。
《霞》教案(精选3篇)《霞》篇1一、课题《霞》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冰心。
2、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3、体会“形散神聚”的特点。
4、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2、学习象征手法运用。
五、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哲理内涵。
六、教学课型讲读课七、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讲解法、音乐欣赏法八、教具小黑板、图片、录音机、幻灯机九、教学过程(一)学习引导1. 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① 复习散文的文体知识。
② 了解作者的生平。
③ 查,读准音,为本文的生字生词正音、释义。
2. 导入新课古诗鉴赏乐游园李商隐向晚不适意,驱车登古园。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思考: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的感情基调怎样?在诗人李商隐的眼中,黄昏、晚霞是带着丝丝哀愁、感伤色彩的。
那在其他作家心中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冰心的《霞》,看看它们有没有不同!3. 检测练习(1)、冰心,原名,著有小说、;诗歌《繁星》、;散文、;儿童文学等。
《霞》选自,是冰心期的作品。
(2)给下列加点字音,并解释词语云翳、璀璨、惆怅、衬托4. 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幻灯片出示]冰心(19xx年10月5日-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
二十世纪杰出的文学大师,小说、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和翻译诸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
主要作品有:小说《小橘灯》诗歌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再寄小读者》(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是我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冰心早期的作品,多以“爱”为主题,抒写母爱、童真、自然等内容;因此早期的作品有“爱的哲学”之称。
晚期的作品多是抨击时弊的杂文以及充满哲理韵味的散文。
《霞》是她晚期哲理散文之一。
(二)研习课文1. 出示教学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散文,充满了哲理与智慧。
作者能够仔细观察生活,从普通的事物身上发现深刻的蕴义,融会个人的体验,深化为更高的哲理,实在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学习。
一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教案标题:一年级语文下册S版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一年级语文下册S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下册S版的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语法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教学准备:1. 下册S版教材和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黑板、粉笔、教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 通过提问或讲述,复习上册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学习课文(15分钟)- 分段教学,逐段解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和句意。
-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语速。
-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
3. 阅读理解(20分钟)- 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 布置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相互交流答案。
4. 语法学习(10分钟)- 针对课文中的语法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练习。
- 引导学生根据语法规则,完成相关练习题。
5. 写作训练(20分钟)- 提供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
-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感想。
- 批改学生的作文,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6. 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巩固和复习的知识点。
- 布置适当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在下节课上交。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语言和知识面。
2.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活动。
3. 引导学生进行课文改编或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教案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斯霞教学实录-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斯霞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十五课《小壁虎借尾巴》。
(揭示课题,介绍壁虎。
)你们看见过壁虎吗?(拿壁虎的标本给学生看,在课桌的行间来回巡视,让学生看清壁虎的外形。
玻璃瓶里的壁虎标本不易看清。
放映出壁虎的幻灯。
)壁虎是什么样子的?生:壁虎是灰色的,有四条短短的腿,它的脚爪像梅花,还有一条尾巴。
生:壁虎能在墙上爬。
生:壁虎还能在玻璃上爬,不会滑下来。
师:对!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轮一轮粗糙的东西,叫脚下趾,所以能在墙上、玻璃上爬。
现在把课题上的拼音读一遍。
(指壁虎”上的拼音。
)生:bì hǔ。
(直呼音节。
)师:注意看壁虎”这两个字的写法。
壁”字左上角不是两个口(用红粉笔标明)。
这是”字头,不要把”上的一钩漏写了。
(用红粉笔写”。
)看清楚壁虎”这两个字,再读一遍。
生:壁虎、壁虎。
师:再把借”字的拼音读一读。
生:(直呼音节)jiè、jiè。
师:谁能说说,怎么记住借”字,借的意思懂吗?〔在本册比一比,认一认”里学过错”字,在第一册里学过昔”字,故学生分析字形不难。
〕生:单人旁一个昔”字,就是借东西的借”。
师:小壁虎不是自己有尾巴吗?为什么要借尾巴呢?因为这课的生字多,现在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范读课文。
)(读后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生:因为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所以要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去借尾巴。
师:这课的生字多,我们先来把生字新词学会,再学课文。
(第一课时主要是教学下面的生字新词,课堂纪实从略。
)(事先在大黑板上写好带有拼音的生字新词,壁虎”和借”三个生字已结合课题进行教学了。
斯霞教学实录——《小壁虎借尾巴》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十五课《小壁虎借尾巴》。
(揭示课题,介绍壁虎。
)你们看见过壁虎吗?(拿壁虎的标本给学生看,在课桌的行间来回巡视,让学生看清壁虎的外形。
玻璃瓶里的壁虎标本不易看清。
放映出壁虎的幻灯。
)壁虎是什么样子的?生:壁虎是灰色的,有四条短短的腿,它的脚爪像梅花,还有一条尾巴。
生:壁虎能在墙上爬。
生:壁虎还能在玻璃上爬,不会滑下来。
师:对!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轮一轮粗糙的东西,叫脚下趾,所以能在墙上、玻璃上爬。
现在把课题上的拼音读一遍。
(指“壁虎”上的拼音。
)生:bì hǔ。
(直呼音节。
)师:注意看“壁虎”这两个字的写法。
“壁”字左上角不是两个口(用红粉笔标明)。
这是“”字头,不要把“”上的一钩漏写了。
(用红粉笔写“”。
)看清楚“壁虎”这两个字,再读一遍。
生:壁虎、壁虎。
师:再把“借”字的拼音读一读。
生:(直呼音节)jiè、jiè。
师:谁能说说,怎么记住“借”字,借的意思懂吗?〔在本册“比一比,认一认”里学过“错”字,在第一册里学过“昔”字,故学生分析字形不难。
〕生:单人旁一个“昔”字,就是借东西的“借”。
师:小壁虎不是自己有尾巴吗?为什么要借尾巴呢?因为这课的生字多,现在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范读课文。
)(读后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生:因为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所以要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去借尾巴。
斯霞老师的教学法我国优秀的小学特级教师斯霞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是令人仰慕的。
正如诗人臧克家在斯霞的《我的教学生涯》题句中所说:“一个和孩子长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象清泉。
”斯霞在教改中的特点之一就是:善于捕捉儿童的思想,并不伤痕迹地纳入教学重点。
下面是她的几个教学小故事:斯霞老师十分重视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严格的训练。
开始要求说话声音响亮、语言完整、态度大方,进一步要求说得连贯、有条理等。
一次,她教《画鸡蛋》一课,要求学生复述其中的一段课文:“四百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
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斯老师不要求学生呆板地重复原文,而是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语言把原文说得清清楚楚。
有的说:“达芬奇是意大利人,他是四百多年以前的著名画家。
”有的说:“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
”还有的说:“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他是四百多年以前的人。
”“著名画家达芬奇,是四百多年以前的意大利人。
”……学生能控变换顺序,用不同的话来表达同一意思,这说明:思维活动要用语言来表达,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
斯霞教低年级《小公鸡和小鸭子》。
她的目的是学生读后能概括大意、分段,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师生在课堂里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师:你们知道这课主要讲了什么?生: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
生:先是小公鸡捉虫给小鸭子吃。
后来小鸭子下河去捉鱼,小公鸡也要去。
小公鸡不会游泳,喊救命,小鸭子把它救起来了。
师:对!大意是这样。
你们能不能说得再简单一些呢?生: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小鸭子又帮助小公鸡。
师:讲得好。
这就概括些了。
谁还能说得再简单扼要些?生: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
师:好极了,是互相帮助。
但是从哪里到哪里是小公鸡帮助小鸭子;从哪里到哪里是小鸭子帮助小公鸡?她让学生再读一下课文,段落就清清楚楚分出来了。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斯霞所严守的识字教学原则。
她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原则,善于捕捉儿童的思想,不露痕迹地把思维引向深入。
《霞》教案(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而《霞》这篇散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霞》这篇散文,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自然之美,领会自然的神秘和生命的可贵,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情感态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一、《霞》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自然之美的感受和领悟。
通过《霞》这篇散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巨大魅力和美好意义,加深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之心。
2.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通过《霞》这篇散文,引导学生把握自然风光的瞬息之美和昙花一现的永恒,深刻领悟生命的美好和可贵之处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霞》这篇散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探究文本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1.教学方法(1) 朗读、跟读法。
通过朗读、跟读,在慢慢品味中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情感和美感,加深学生对于生命和自然之美的认识和感受。
(2) 诗意化解析。
通过诗意化解析,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性体验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2.教学内容(1) 霞的特点及美感。
引导学生就《霞》这篇散文中所描绘的“瞬息之美”、“银白色的辉光”、“神秘的生命”的特点及所呈现出的美感进行分析和领悟,理解自然之美的神奇和引人入胜的魅力。
(2)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心中所感所想,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教材分析《霞》这篇散文,是一篇描写自然之美的散文。
散文以观察、描写、形象化的手法,展现出霞的神奇和魅力,深刻地阐述了自然风光之美。
2.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让学生看一段霞的图片,然后用一句话来形容这幅图片。
西师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本文为word格式,方便下载后编辑,模块丰富,可灵活组合西师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组◇春天来了教学要求.认识本课生字,会写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天万物的变化,积累描绘春天的词语,感受春天的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认识生字、写字。
2.学会观察,了解春天的变化,知道春天的脚步声。
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生字,会用巧妙的办法识记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春天万物的变化,感受春天的美。
3.正确、流利分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了解春天的变化,知道春天的脚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活氛围.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2.对,春天来了。
(板书课题)3.读课题,强调“春”是卷舌音。
4.春天来了,大地爷爷换了一件衣衫,你们看衣服都有什么呢?(出示课文挂图)二、指名反馈图中的事物,教师相机出示图片和含有拼音的生字。
2.结合生字表,从上面的字找出生字。
(教师用△标出)3.认读生字:桃、风、冰、燕、柳。
小组中自读生字。
指名读,并说说怎样记这些生字。
开火车赛读。
抽读词卡。
4.引导仔细观察,找出变化。
小组交流。
反馈,教师在上图中相机补字词。
5.认读生字:绿、发、芽、融、化。
聘请小老师教。
组词开花。
指名读,互相评一评。
齐读。
三、初读整体感知.自读,比较。
问:黑板上少了哪句话呀?2.认读:风、吹。
3.教师范读全文。
4.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5.个别朗读,众评议。
6.小组比赛。
7.拍节奏齐读。
四、创设情境,巩固生字的认读.师导入:春天可美了,风姑娘看到了这一切,可高兴了,她飞呀飞,飞到一片野地,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她说要送花给咱班的小朋友呢!有谁愿意帮她摘呢?2.出示挂图,(其中花可任意摘下)生摘花。
3.认读花篮中所含的字,谁会认会组词,花就送给哪位小朋友。
4.拿到花的小朋友,还要教会全班的小朋友认读花中所含的生字。
一年级下册S版语文全册教案(表格式)一、第一单元1.1 课文内容:《春晓》、《小池》1.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能够认读生字词。
1.3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
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二、第二单元2.1 课文内容:《静夜思》、《悯农》2.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能够认读生字词。
2.3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
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三、第三单元3.1 课文内容:《江南》、《春晓》3.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能够认读生字词。
3.3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
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四、第四单元4.1 课文内容:《小池》、《悯农》4.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能够认读生字词。
4.3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
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五、第五单元5.1 课文内容:《春晓》、《静夜思》5.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能够认读生字词。
5.3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
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六、第六单元6.1 课文内容:《江南》、《小池》6.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能够理解课文大意。
6.3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简介课文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
学生齐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七、第七单元7.1 课文内容:《春晓》、《悯农》7.2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教学斯霞,一位小学语文老师,一位一辈子献身小学教育的语文老师,荣获了首批宋庆龄“热爱儿童奖”,被誉为我国基础教育界“杰出的教育实践家”“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今天,当我们重新走进斯霞老师的教育世界,她倡导的“童心母爱”教育思想,创造的“随课文分散识字”教学方法,依然契合当下的教育需要,对破解教育困境依然有着深刻启迪。
当前学生负担太重,教育存在短视化、功利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斯霞老师在1958年秋季承担了学制改革试验(简称五年制教改),到1963年7月,在不加班加点、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用5年时间圆满完成了小学6年的教学任务,达到了缩短学制、提高质量、减轻负担、全面发展的目的。
深入阐述斯霞老师以“童心母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所蕴含的价值观、前瞻性和创造性,对当前“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的改革,尤其是语文教育改革具有切实可行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价值。
一、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呼唤当下教育要更加彰显赤子之心斯霞老师认为,所谓“童心”,就是要懂孩子,老师要学会像儿童那样去想问题;所谓“母爱”,就是要爱学生,要像爱自己孩子那样去爱学生。
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彰显了斯霞老师纯一不杂、淳朴无伪的赤子之心。
这种赤子之心具有“至诚”“至刚”“至柔”的特点。
生于1910年12月7日的斯霞老师,自1927年于杭州女子师范毕业后,17岁便开始当老师。
斯霞老师对于教育的“至诚”表现在“我为一辈子做小学教师而自豪”的墓志铭上,表现在主动辞去教育局副局长职务,表现在近70年漫长的教育生涯中,始终以爱的甘泉滋润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中庸》)只有抵达最真诚境界的人,才会将自己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开创一个不凡的世界,斯霞老师|沿前斯霞斯霞(1910.12-2004.1),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
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升级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倡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索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这个过程中,《霞》这篇课成为了众多教师爱用的教材之一。
涉及到人性、感情、家庭、社会、时代等众多方面,课文不仅具有一定的深度,而且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材选择、教学实践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霞》这篇课文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教学设计在《霞》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流程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活动的设计过程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出适合他们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活动内容,以及具体的活动环节。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在思维层面的开发和创新。
具体的活动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倡学生合作,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角色,进而深入体会文本中主人公的情感,从而得到启示,提高自身的情感认识能力和表现力。
2.在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的方法,将教材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事物的真实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3.建构学生思维成分,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活动,给学生提出适合于他们思维成分的问题,让他们通过思维活动去探索问题背后的内涵,进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说视频辅助教学、课文朗读与赏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感性、理性多方面发展。
5.设计富于趣味性、变化性的教学活动,比如caption 音译活动,乱序活动,手工制作,在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的认识和表现。
二、教材选择教材的选择是教学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选择一个富有意义、内容丰富、完整可信的材料是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对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同样至关重要。
本篇教案选取的是《霞》,是因为在信息社会的当下,学生观念和教学的角度也随之逐步的发生了转变。
经典重现斯霞:《我们爱老师》课堂实录永远的斯霞阎勤斯霞,是中国基础教育届泰斗级的专家,是南师附小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从 1927年到2004年,从青春到耄耋,斯霞将毕生的精力都倾心奉献给了她挚爱的事业。
教育生涯给予了斯霞丰硕的财富,也必将蓬勃我们无限的激情,引领我们走上教育的坦途。
斯霞,是一面永远的旗帜。
朴实、真实的教学理念,扎实、务实的治学精神,成就了斯老师独辟蹊径的教学方法、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
随课文识字,教学效率得到提高;自编教材,教学内容更为广博;五年学制实验,教学整合大获成功。
斯霞改革的旗帜,飘扬在小学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界,启示我们不仅要有超越自我的精神,还要有披荆斩棘的勇气,更要有遥望未来的视野!斯霞,是一份永远的情结。
斯霞的教育人生崎岖坎坷,无论是解放前颠沛流离,还是“文革”中横遭批判,都泯灭不了她对儿童真诚而热烈的爱。
课堂上她与孩子们幸福成长,操场上她与孩子们欢乐共舞……哪怕病魔缠身,仍嘱托家人推着轮椅送她走进菁菁校园,听听琅琅的书声、看看雀跃的孩童。
这就是一份永远的爱的情结:用爱的华章谱写校园,用情的旋律演奏课堂!斯霞,更是一种永远的守望。
“水惟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
”斯霞家中的小床,曾温暖了多少孩子的梦乡?斯霞微薄的工资,曾资助了多少困难的同事?谦逊、淡泊、温和、宽容的心灵世界,成就了斯霞的道德的圆满和人格的伟大。
附小校园里永远能感受到斯霞深情的守望,那是一种人格的熏染和精神的滋养。
守望着这样的“守望”,我们更加“乐学、善思、力行”,更加质朴深沉、勤奋坚韧!斯人已逝,唯霞满天。
斯霞的世界里一字一精神,一语一天地,一行一境界。
所以,品读斯霞,怀念斯霞,感悟斯霞是一种幸福。
今天的附小人就这样幸福地践履着斯霞爱的宣言:爱的课堂自由生长,爱的教育润物无声,爱的课程薪火相传……我们在交流中探寻学问,在尝试中问鼎新高,更在探索中且行且思!斯霞,童心不老,大爱永恒!在斯老师100周年诞辰的日子里,我们豁然明晰:斯老师永远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和心里,或提醒、或引领、或勉励……对此,我们倍感幸福,也弥足珍贵。
“合在一起成新字”教课方案及设计企图教课内容: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第2课第一课时教材与学情剖析:1、教材:《合在一起成新字》是一篇富裕小孩兴趣,简洁易读的儿歌,教材初步向学生浸透透汉字的造字规律和表意功能,指引学生利用这些规律识字,启迪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培育小孩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学情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有主动识字的梦想,享遇到了学习中字词带给自己的快乐,他们能够累积识字的方法,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学习,但他们对文字的奇妙演变及造字规律不熟习,可是,孩子们喜爱读儿歌,乐于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综合素质在逐渐提高。
教课目的:(1)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认识13 个生字,会写 3 个生字,“从、舌、甘”。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儿歌。
(3)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梦想,累积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培育小孩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课准备:识字卡片,教课课件。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传说汉字是一个名叫仓颉的人造出来的。
他依据事物的样子创建了许多字,比方说:“日、月、田 ,, ”但是此后,他发现这样还不够,好多东西画不出来。
怎么办呢,有一天,他发现外面特别光亮他就想:太阳和月亮是最光亮的了,就把日和月合起来叫“明”吧。
他看见一片尖尖的草叶,又想,上边小,下边大,就是“尖”字吧。
用这样的方法,他又创建了许多的汉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文字。
板书课题: 2、合在一起成新字请同学们举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比一比谁最认真。
【设计企图】孩子们喜爱听取故事,生动的故事情境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进而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很自然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评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上教师栩栩如生的描述,必定能使学生初步感觉到汉字是那么鲜活风趣,进而以饱满的热忱投入到本课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朗诵儿歌,学习生字1、范读,听老师是如何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斯霞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十五课《小壁虎借尾巴》。
(揭示课题,介绍壁虎。
)你们看见过壁虎吗?(拿壁虎的标本给学生看,在课桌的行间来回巡视,让学生看清壁虎的外形。
玻璃瓶里的壁虎标本不易看清。
放映出壁虎的幻灯。
)壁虎是什么样子的?生:壁虎是灰色的,有四条短短的腿,它的脚爪像梅花,还有一条尾巴。
生:壁虎能在墙上爬。
生:壁虎还能在玻璃上爬,不会滑下来。
师:对!因为壁虎的脚上有一轮一轮粗糙的东西,叫脚下趾,所以能在墙上、玻璃上爬。
现在把课题上的拼音读一遍。
(指“壁虎”上的拼音。
)生:bì hǔ。
(直呼音节。
)师:注意看“壁虎”这两个字的写法。
“壁”字左上角不是两个口(用红粉笔标明)。
这是“”字头,不要把“”上的一钩漏写了。
(用红粉笔写“”。
)看清楚“壁虎”这两个字,再读一遍。
生:壁虎、壁虎。
师:再把“借”字的拼音读一读。
生:(直呼音节)jiè、jiè。
师:谁能说说,怎么记住“借”字,借的意思懂吗?〔在本册“比一比,认一认”里学过“错”字,在第一册里学过“昔”字,故学生分析字形不难。
〕生:单人旁一个“昔”字,就是借东西的“借”。
师:小壁虎不是自己有尾巴吗?为什么要借尾巴呢?因为这课的生字多,现在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范读课文。
)(读后提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尾巴?生:因为小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了,所以要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去借尾巴。
师:这课的生字多,我们先来把生字新词学会,再学课文。
(第一课时主要是教学下面的生字新词,课堂纪实从略。
)(事先在大黑板上写好带有拼音的生字新词,“壁虎”和“借”三个生字已结合课题进行教学了。
下面是生字新词的解释。
)蛇shé——原是二类字,但考虑到“蛇”的意义学生懂得,“虫”和“它”学生都已学过,字形掌握不难,且下一课《农夫和蛇》又可得到巩固,故这里作为一类字教。
尾wěi巴——认识“尸”字头,重点正音,因为南京口音“尾巴”念成“yi巴”。
爬pá——形声字。
认识“爪”字旁,“爪”的一捺要写好,“巴”字要写在一捺的上面。
鱼yú——在第一册《小猫钓鱼》里已掌握了。
摇yáo——重点分析右边一部分的字形。
用红粉笔标明,并指名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摇”字,以便指导字的笔顺。
游yóu——在第一册《小公鸡和小鸭子》里已作二类字学过。
这个字是左中右结构,注意右面上边的一撇一横不能丢。
这个字让学生书空。
拨bō水——已在本册里学过发芽的“发”,“发”字加“扌”旁就是拨水的“拨”。
用动作演示。
当一类字教。
姐jiě姐——第一册“姐”字作二类字,学生已掌握。
以上是一类字。
蝇yīnɡ子——重点在正音,注意后鼻音。
课文中的蝇子是指专门叮牛的牛蝇。
屋wū檐yán——房屋顶向外伸出的边沿。
指实物。
掌zhǎnɡ握wò——把握。
傻shǎ孩子——注意“傻”是翘舌音。
“傻”就是呆或蠢的意思。
转zhuǎn——多音字,区别“飞转”与“转身”的读音。
用动作演示什么叫转身。
啦lɑ——轻声,以前出现过几次,学生已掌握。
要学生用“啦”说话。
巩固生字新词:读生字新词;去拼音读;读单字;读重点字(即学生不易掌握的字词);课堂书写练习。
师:(指要求掌握的字)每个字写两遍,要求写得正确、端正。
(学生写字时,教师在课桌行间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下课铃响。
)没有写完的字,回家继续写;回家读两遍课文。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新词(略)。
师:壁虎的标本、幻灯我们都已看过了,它是有尾巴的。
课文里的小壁虎,它为什么要借尾巴?向谁去借?现在我们来学习课文。
(指名读第一、二小节。
)生:(读第一、二小节。
)(读后提意见,略。
)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生:小壁虎是动物,不是人,为什么用单人旁的“他”,不用宝盖头的“它”?师:问得很好,谁能回答这个问题?生:写书的叔叔把小壁虎当人来写,所以用单人旁的“他”。
师:对!这是一篇什么故事?生:童话故事。
师:童话故事中,常常把小动物当作人来写,所以用单人旁的“他”。
还有什么问题?生: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会断?生:给一条蛇咬住了。
师:小壁虎不让蛇咬,用力一挣,尾巴就挣断了(用动作演示)。
小壁虎为了保护自己,挣断尾巴逃走了。
这是壁虎尾巴的功用。
壁虎的尾巴长得不很结实,节与节相连处骨头很脆,一用力就会挣断,这是壁虎尾巴的特点。
生:“墙角”是什么意思?师:这个生词我们已经学过了,因为你昨天生病没有来,所以不知道。
谁来告诉他?生:墙的角落。
师:对!就是这个地方(用手指墙角)。
现在请大家一起读第一、二小节。
生:(齐读一、二小节。
)师:小壁虎断了尾巴又为什么要去借呢?生:他说,没有尾巴多难看啊!师:这两小节主要讲小壁虎认为没有尾巴很难看,所以要借尾巴。
(放出小壁虎断尾巴的幻灯。
)那么它到哪儿去借?向谁借?读下面一小节。
生:(读第三小节,读完提意见。
)师:这一节有什么问题?生:“告别”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再见的意思。
师:我提个问题,请你们想想,为什么写“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连用几个“爬”字,而不是写“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生:小壁虎爬啊爬,说明爬的路很远。
生:小壁虎爬的时间很长。
师:对,过去学过哪些类似的句子?生:《燕子飞回来了》一课,燕子飞呀,飞呀。
生:雪花飘呀飘。
师:不错。
小壁虎爬到小河边看到了什么?生:小壁虎看到小鱼在河里摇着尾巴游来游去。
师:(放出小鱼在河里游和小壁虎对话的幻灯片。
)小鱼为什么要摇着尾巴?生:小鱼摇着尾巴拨水。
师:(板书:鱼摇着尾巴拨水)小壁虎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它说话的口气怎么样?把小壁虎的话说一说。
生: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师:为什么要称“您”?生:表示对小鱼的尊敬。
生:表示对小鱼尊重、客气。
师:它向小鱼借尾巴,应该用怎样的口气说?生:不是不客气的,应该用很和气,很尊敬的口气。
师:那么,你们能读出这样的口气吗?生:(齐读)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师:读得很好,现在把小鱼回答的话读一下。
可以看幻灯片上的句子读。
生:(齐读)“不行啊,我要用尾巴拨水呢。
”师:“小鱼姐姐,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这里的“行吗”可不可以换别的词而意思不变呢?生:您的尾巴借给我好吗?生:您的尾巴借给我可以吗?生:您的尾巴借给我好不好?生:您的尾巴借给我行不行?生:您的尾巴能不能借给我?师:对!这句话的意思你们都懂了。
这一节主要讲什么?生:讲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
师:小壁虎在小鱼那里没有借到尾巴,又到哪里去借呢?小声读下面一节。
生:(小声读第四节。
)师:小壁虎又爬到哪里?向谁借尾巴?它怎么说的?谁能把这些意思连起来说。
〔这节的写法与上一节写法相同,所以让学生自己理解。
〕生:小壁虎爬到大树上,看见老黄牛在吃草,小壁虎说:“黄牛伯伯,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老黄牛说:“不行啊,我要用尾巴赶蝇子呢。
”师:(放出老黄牛和小壁虎对话的幻灯。
)老黄牛怎样用尾巴赶蝇子?生:老黄牛甩着尾巴赶蝇子。
(教师反复纠正“甩”字的读音。
)师:蝇子是什么?生:就是苍蝇。
师:是一般的苍蝇吗?生:专门叮牛的蝇。
师:专门叮牛的蝇叫蝇子。
牛被蝇子叮得很痛,就甩着尾巴赶它。
(板书:牛甩着尾巴赶蝇子)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小壁虎和老黄牛的对话。
可以看着幻灯片读。
生:(读对话。
)师:老黄牛的话,应该用什么语气?生:用老人说话的语气,因为是老黄牛,声调慢一些,声音粗一些。
师:对。
大家再读一遍。
生:(齐读小壁虎和老黄牛的对话。
)师:读得很好。
这段主要讲什么?生:讲小壁虎向老黄牛借尾巴。
师:默读下面一节。
生:(学生默读。
)师:(放出小壁虎向燕子借尾巴的幻灯)你们看着幻灯,把他们的对话读一读。
生:“燕子阿姨,您的尾巴借给我行吗?”“不行啊,我飞的时候,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呢。
”师:什么叫掌握方向?生:掌握方向就是把住方向。
师:对!(用手势演示燕子如何用尾巴掌握方向)船上的舵、飞机的尾巴也是掌握方向的。
(板书:燕子摆着尾巴掌握方向)这一小节讲的是……生:小壁虎向燕子借尾巴。
师:(按板书提问)鱼的尾巴有什么用处?生:拨水。
师:怎样拨水?生:摇着尾巴拨水。
师:黄牛的尾巴有什么用?生:赶蝇子。
师:怎么赶?生:甩着尾巴。
师:燕子的尾巴呢?生:飞的时候掌握方向。
师:这三种动物尾巴的用处都知道了。
课文里用“摇”、“甩”、“摆”三个字来表示动作,这三个词用得都很恰当。
小壁虎没有借到尾巴,怎么办呢?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有什么问题?生:小壁虎的尾巴断了,怎么又长出来了?生:因为小壁虎吃了些营养,尾巴就长出来了。
(大家笑了。
)师:这个问题大家再思考一下。
生:小壁虎要是不长出尾巴来,下次碰到敌人,就逃不掉了。
师:这是壁虎尾巴的用处,也是它的特点,断了又会长出来。
(板书:壁虎挣断尾巴又长出来)但是新长出来的尾巴,同原来的尾巴不一样,要比原来的短而粗些。
现在你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啊爬,爬到大树上……这几句话说明什么?生:说明小壁虎爬了较长的时间,尾巴不是断了立即就长出来的。
师:对了,所以课文上写了“爬啊爬”,而不是写“爬到……”你们可去调查调查,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腿、脚,弄断了又会慢慢地长出来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书上,小壁虎把借尾巴的事告诉妈妈,为什么只用一句话带过去了?妈妈不是不知道它去借尾巴的经过吗?生:(纷纷举手)要是写书的叔叔、阿姨再把壁虎向小鱼、黄牛、燕子借尾巴的事写一遍,就太噜苏了。
生:这篇课文是写给我们看的,我们已经知道小壁虎向谁借尾巴了,所以不再写了。
师:对,你们都讲得对。
不写我们也知道。
小壁虎告诉妈妈的时候当然是很详细的,但是文章就不需要噜苏了。
前面已经详细写过的内容,后面不必再写,这就是有详有略的写法。
生:妈妈为什么说他“傻孩子”?师:你们想想看。
生:因为他已经长出一条尾巴了,心里还难过,还要去借,所以妈妈说他“傻”。
师:小壁虎一看,高兴地叫起来,“我又长出一条新尾巴啦!”“高兴地叫起来”,这里为什么用“土”字旁的“地”?生:因为“地”后面的“叫”字是表示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