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第五章-1黄酮类化合物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03
天然药化-黄酮类化合物(1)
天然药化——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天然化合物。
它们存在于许
多植物中,特别是花、果实、蔬菜、草药和中药材中。
黄酮类化合物
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天然药物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用来治疗许多疾病,如肝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炎症等等。
由于它们可以与人体内的许多酶结合,从而调节人
体的生理过程,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在食物中存在广泛
黄酮类化合物不仅存在于中草药中,也存在于许多粮食、水果、蔬菜、茶叶和红酒中。
正常人在日常饮食中的摄入量大多能够满足日常生理
需要,因此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通过黄酮类化合物的摄入减少慢性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
3.有丰富的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许多生物活性,如抗氧化作用、抗炎症作用、抗肿
瘤作用等。
因此日常饮食中的摄入量可以防治多种慢性疾病。
4.对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物,在治疗中,副作用很少。
人体
的生理过程相对比较复杂,仅仅通过摄入这些化合物,就很难产生毒副作用。
总之,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天然化合物,可以在日常饮食中摄入,或在中药中应用。
它们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已经被阐述和证实。
因此,及时消费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食物,不仅可以维护人体健康,还有重要的防治慢性疾病的作用。
天然药化-黄酮类化合物(一)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这些化合物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
在医学上,黄酮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药理学作用,成为重要
的药物研究和开发领域。
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目前已知有超过5000种。
这些化合物大多存
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中,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例如,大豆、红豆、花生、苦荞等植物中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在医学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
基和其他氧化剂的生成和活性,减少机体内部氧化应激引发的损伤。
2. 抗炎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引起的白细胞渗透和损伤,
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伤口愈合。
3. 抗过敏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延缓过敏反应发生,减轻对过敏原
的敏感度。
4. 免疫调节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细
胞的活性,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医学应用上,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抗癌、神经
疾病等方面。
例如,芦笋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调节神经兴奋性,具
有镇静、安神等效果;大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减
少心脏疾病的风险等作用。
总之,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药化合物,其生物活性和医学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未来,随着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其在医学和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OH1 2HO O OOHHOH OH3 4OHHO O HOOOHHO OHOH OH5 OH6HO OOOHOHOO7 8CH 3O OHOOOgleOH HOOOHOOH O9 10OHOOH OOCH 3O O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并指出属结构类别(按课堂所分小类)OCH 3COOHOrutinoseH5C 2 — O_ rha- glc_o C_ CH 2OOHOOH/V- OHrHO”V YLOglcO、名词解释1.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有一个带 _______ 性的氧原子,能与 ______ 形成yang 盐。
yang 盐极 不稳定, ______ 即可分解。
2. 黄酮类化合物就整个分子而言,由于具有多个 ________ 基,故呈 ____ 性,能溶于 _____ 性 水液中。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酮类化合物用柱层析分离时,用 为吸附剂效果最好,该吸附剂与黄酮类化合 物主要是通过 _____ 进行吸附的。
4. 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黄酮类成分时,用醇由稀到浓洗脱时,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 氢黄酮―被洗脱;苷元比其相应的苷 ____被洗脱;单糖苷比相应的三糖苷 —被洗脱。
5. 有一黄色针晶,FeCI 3反应为绿褐色,HCI-Mg 粉反应红色,Molish 反应阳性,氯氧化 锆试验呈黄色,加柠檬酸后,黄色 ________ ,此针晶为 _____ 类化合物。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来源于 ___ ,其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 。
7.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为 ___,其主要结构类型是依据—、___及—某特点而分类。
8.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 ______________ 及 __________ 有关。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单项选择题】1.构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 D )A. 6C-6C-6CB. 3C-6C-3CC. 6C-3CD. 6C-3C-6CE. 6C-3C-3C2.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D )A. 具有色原酮B. 具有色原酮和助色团C. 具有2-苯基色原酮D. 具有2-苯基色原酮和助色团E.结构中具有邻二酚羟基3.引入哪类基团可使黄酮类化合物脂溶性增加( A )A. -OCH3B. -CH2OHC. -OHD. 邻二羟基E. 单糖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加深,与助色团取代位置与数目有关,尤其在( B )位置上。
A. 6,7位引入助色团B. 7,4/-位引入助色团C. 3/,4/位引入助色团D. 5-位引入羟基E. 引入甲基5.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 C )A. 糖B. 羰基C. 酚羟基D. 氧原子E. 双键6.下列黄酮中酸性最强的是( D)A. 3-OH黄酮B. 5-OH黄酮C. 5,7-二OH黄酮D. 7,4/-二OH黄酮E. 3/,4/-二OH黄酮7.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性最大的是( E )A. 异黄酮B. 黄酮C. 二氢黄酮D. 查耳酮E. 花色素8.下列黄酮中水溶性最小的是( A )A. 黄酮B. 二氢黄酮C. 黄酮苷D. 异黄酮E. 花色素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B )(1)5,7-二OH黄酮(2)7,4/-二OH黄酮(3)6,4/-二OH 黄酮A.(1)>(2)>(3)B.(2)>(3)>(1)C.(3)>(2)>(1)D.(2)>(1)>(3)E.(1)>(3)>(2)10.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 B )A. 6-OH黄酮B. 5-OH黄酮C. 7-OH黄酮D. 4/-OH黄酮E.7-4/-二OH黄酮11.某中药提取液只加盐酸不加镁粉,即产生红色的是( E )A. 黄酮B. 黄酮醇C. 二氢黄酮D. 异黄酮E. 花色素12.可用于区别3-OH黄酮和5-OH黄酮的反应试剂是( D )A. 盐酸-镁粉试剂B. NaBH4试剂C.α-萘酚-浓硫酸试剂D. 锆-枸橼酸试剂 E .三氯化铝试剂13.四氢硼钠试剂反应用于鉴别( B )A. 黄酮醇B. 二氢黄酮C. 异黄酮D. 查耳酮E. 花色素14.不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的是( E )A .黄酮 B. 黄酮醇 C. 二氢黄酮 D. 二氢黄酮醇 E. 异黄酮15.具有旋光性的游离黄酮类型是( E )A. 黄酮B. 黄酮醇C. 异黄酮D. 查耳酮E. 二氢黄酮16.既有黄酮,又有苯丙素结构的成分是( D )A. 槲皮素B.大豆素C. 橙皮苷D.水飞蓟素E.黄芩素17.黄酮苷的提取,除了采用碱提取酸沉淀法外,还可采用( B )A. 冷水浸取法B. 乙醇回流法C. 乙醚提取法D. 酸水提取法E.石油醚冷浸法18.用碱溶解酸沉淀法提取芸香苷,用石灰乳调pH应调至( C )A. pH6~7B. pH7~8 C .pH8~9 D. pH9~10 E. pH10以上19.黄芩苷是( A )A. 黄酮B. 黄酮醇C. 二氢黄酮D. 查耳酮E. 异黄酮20.槲皮素是( B )A. 黄酮B. 黄酮醇C. 二氢黄酮D. 查耳酮E. 异黄酮21.为保护黄酮母核中的邻二-酚羟基,提取时可加入( B )A. 石灰乳B. 硼砂C. 氢氧化钠D. 盐酸E. 氨水22.芸香糖是由( E )组成的双糖A. 两分子鼠李糖B. 两分子葡萄糖C. 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D.一分子鼠李糖 , 一分子果糖E. 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鼠李糖23.查耳酮与( C )互为异构体A. 黄酮B. 黄酮醇C. 二氢黄酮D. 异黄酮E. 黄烷醇24.可区别黄芩素与槲皮素的反应是( B )A. 盐酸-镁粉反应B. 锆-枸橼酸反应C.四氢硼钠(钾)反应D. 三氯化铝反应25. 盐酸-镁粉反应鉴别黄酮类化合物,下列哪项错误( C )A. 黄酮显橙红色至紫红色B. 黄酮醇显紫红色C. 查耳酮显红色D. 异黄酮多为负反应E. 黄酮苷类与黄酮类基本相同2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 )A.酸提碱沉B.碱提酸沉C.沸水提取D.乙醇提取E.甲醇提取29.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 A )A.5-OH黄酮B.黄酮醇C.7-OH黄酮D.4′-OH黄酮醇E.7,4′-二OH黄酮31、聚酰胺对黄酮类化合物发生最强吸附作用时,应在(C)中.A、95%乙醇B、15%乙醇C、水D、酸水E、甲酰胺32、黄酮苷元糖苷化后,苷元的苷化位移规律是(B)A、a-C向低场位移B、a-C向高场位移C、邻位碳不发生位移33、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MeOH中加入NaOMe诊断试剂峰带I向红移动40—60nm,强度不变或增强说明(D).A、无4‘-OHB、有3-OHC、无4‘-OH,有3-OHD、有4‘-OH34、聚酰胺色谱的原理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