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芙与伦纳德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2
社会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全文)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以意识流小说创作的精湛技巧而闻名。
由于在生活和创作中总是徘徊在精神崩溃的边缘,沉溺在自我的意识世界之中,人们总是将伍尔夫归于她所定义的“精神主义者”一类,而忽略她社会性和批判性的一面。
但事实上,无论是伍尔夫的生活经历还是她的创作经历,都表现出她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在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同时,她又努力呈现将这些人物置于他们位置上的社会和文化力量,对当时的社会结构提出质疑和挑战。
社会关系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882年1月出生在伦敦肯辛顿区海德公园门22号的一个文学世家。
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一位传记作家和出版家,曾主编《国家名人传记大词典》和《康希尔》杂志,在政治上,他是一位自由主义者;在哲学上,他是一位不可知论者。
斯蒂芬爵士的原配妻子是小说大师萨克雷的女儿哈里特・玛丽安・萨克雷,玛丽安的姐姐也是一位小说家。
他的第二任妻子,即弗吉尼亚的母亲裘利亚・斯蒂芬具有法国贵族的血统,虽然她让自己的家庭保持了中上阶级的生活水准,但她本人却经常坐公共汽车到医院或到人家里去护理和照顾那些生病的和有需要的亲戚和朋友,对于母亲这种极其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天使形象”,伍尔夫在日后的创作中表现出极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她对她们充满眷恋和仰慕之情;另一方面,她却认为她们所具有的美德是现代妇女获取自由和独立的障碍,因此极力想去颠覆这一形象。
弗吉尼亚的教父詹姆斯・拉塞尔・洛厄尔是美国驻英大使,一位出生于文学世家的诗人。
斯蒂芬爵士经常在家中招待文艺界名流,或者邀请他们到康沃尔郡的海滨别墅避暑,因此,家中总有诸如托马斯・哈代、约翰・罗斯金、乔治・梅瑞狄斯、亨利・詹姆斯、埃德蒙・戈斯等这样的大人物来来往往,使弗吉尼亚从小便在文学方面受到耳濡目染。
除此之外,父亲的家庭图书馆也是孕育伟大作家伍尔夫的摇篮,在那里,弗吉尼亚的阅读不仅受到父亲的引导,而且随后又被给予了完全自由,从古至今,从高雅到通俗,她博览群书,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伍尔夫是什么样的人导语: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1882年,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奉献杰出,成为20世纪初期伦敦文学核心人物。
后投河自杀离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1882年,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奉献杰出,成为20世纪初期伦敦文学核心人物。
后投河自杀离世,享年59岁。
伍尔夫年幼悲惨,父母离世,被同父异母的哥哥性侵犯,留下了童年悲惨的回忆,造成经常精神崩溃,多次自杀未遂。
1895年无意在报刊发表一份书评,获得一致好评,在学校任教。
常为《时代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Supplement》)写书评。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体现于丰富多累,精致经典的作品:1907到1913年第一篇创作《远航》成功问世。
期间伍尔夫夫人也收获了伦纳德的爱情,两人结婚。
1917年,伦纳德夫妻两用一个二手的印刷机建立了霍加斯出版社。
出版过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等著名作家的作品。
1921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墙上的斑点》、《邱园记事》等作品。
次年10月,出版小说《雅各的房间》。
1925年5月出版小说《到灯塔去》。
连续获得了两届法国年度费米娜奖。
1931年10月,出版《海浪》后陆续出版了小说剧本散文多部经典作品。
两次拒绝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的荣誉学位。
《幕间》是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她把艺术看作高于一切,才有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
伍尔芙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体系中,她终生致力于女权思想,倡导女性勇敢做自己,勇敢的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联系,做一名有价值观的女性。
此外,创建了意识流小说被世界文学界所公认。
生活常识分享。
透视《奥兰多》中换衣场景解读伍尔夫的性别取向作者:高慧敏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4期[摘要]《奥兰多》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极具奇幻传奇色彩的作品。
主人公奥兰多三十岁之前是男性,其后成为女性,其间衣服的变换表现了奥兰多矛盾、曲折的性别接受过程,反映了奥兰多多层次的性别取向。
同时通过这部作品,也清晰的折射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本人的性别取向。
奥兰多同吴尔夫都在追求一种柏拉图似的同性的精神恋爱,这是凝聚在内心的呼声,是任何力量都颠扑不破的。
[关键词]性别取向换衣矛盾同性恋爱一一部被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称为“写作者的假日”和“一个大玩笑”的奇幻小说《奥兰多》(Orlando)具有很强的折射性。
主人公的原型是与伍尔夫关系非同寻常,出身名门望族的维塔·萨克维尔-韦斯特。
小说叙述了主人公奥兰多一生的故事,始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终于1928年伍尔夫搁笔的现时,历时四百多年。
奥兰多先是一位英俊纯真的贵族少年,在君士坦丁堡一场大火之后,变为女子,随后混迹于吉普赛人之间。
再后她返回英国,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
这期间选择作男性还是女性,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是奥兰多面临的选择,不同的性取向带来不同的爱情观。
奥兰多性别的转换是充满了奇幻色彩的,让我们久久不能弄清楚掩映其中的奥秘。
伍尔夫认为我们在任何特定场合所显示出来的身份,可能并非“真实的自我”,它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起见”把“我们多样化的自我杂乱无章的各个平面”凑合到一起罢了。
多元性、多层次性的人性观念在小说《奥兰多》得到了最充分地体现。
她说,一个人可以有两千个自我,把人的心灵看作一个多层结构。
“人性的改变”,不再把人看作是单一的存在,而是看作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本体。
二众所周知,人的服饰可以一目了然的告知我们性别,服饰可以看作是人对自己性别的默认,是性别潜意识的外在表现。
而在《奥兰多》中,由于奥兰多性别的潜意识是多层次的甚至是充满矛盾及不确定的,所以对服装的穿着也极具变化性,换衣服的场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种衣服的变换可以看作是奥兰多内心性别取向的挣扎。
一个人的房间伍尔夫500字摘抄伍尔夫,你说,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间。
可是,当你是这种现状的时候,还会期待有自己的房间吗?比如,你所在的城市,举目无亲。
你和你的伦纳德有了你们的房子,有了共同的孩子。
当有一天,孩子离开家有了自己的空间,你对家的爱和坚守成为一种习惯,而伦纳德更喜欢外面的世界。
他驰骋商场、骁勇善战,纵情声色地拓展着更多的地盘,家对他来说远远不如一个客栈。
你重视亲情,喜欢家的温暖。
你从小缺乏安全感,所以格外珍惜家的感觉。
你害怕黑暗,尤其电闪雷鸣时,你在被窝里连大气都不敢出。
为了给自己壮胆,你晚上需要持续亮着的灯光陪伴。
当你从噩梦中惊醒,身边没有任何人,空荡荡的房间只有你自己。
你的房间很大,每一堵墙壁上都显露着伦纳德的成就;你房间的食物很多,每一样食物都有伦纳德打拼的辛苦。
然而,当你想让伦纳德回家,一起散散步,而伦纳德宁愿再添一间房,也不喜欢被家庭束缚。
他甚至说,给你的房间很大,又给你足够的食物,你不能要求无度。
你把房间收拾得很温馨,在意家的感觉;伦纳德却不在意,他更喜欢追求刺激。
他迷恋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常常夜不归宿,并把失踪玩到了极致,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你都有可能找不到他,哪怕是你卧病在床的时候。
他把所有的忙碌解释为,因为爱你爱你们的家才这样应酬。
你和他谈过,但无论怎样,他都我行我素。
你有了房间,确实可以在一个人的房间里自由地读书、写作。
然而,你的生活需要你读书、写作,但读书写作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当你想要和人交流说话的时候,却发不出声音。
因为,空荡荡的房间只有你自己,你发出的声音连个回声都没有,这种孤独刺得你经常浑身战栗,寂寞感也让你窒息得欲哭无泪。
伍尔夫的代表作是什么_伍尔夫写作特点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1882年,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奉献杰出,成为20世纪初期伦敦文学核心人物。
那伍尔夫代表作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伍尔夫的代表作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伍尔夫的代表作伍尔夫全名为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可以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名声也是很想响亮的,她还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也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那么伍尔夫作品有哪些呢?伍尔夫作品有很多,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等。
其中小说作品有《远航》,这是她所写的第一部小说,之后还有《夜与日》、《墙上的斑点》、《雅各的房间》、《奥兰多》、《海浪》、《岁月》、《幕间》。
之后她还写了一部短篇小说集《鬼屋及其他》,伍尔夫的随笔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普通读者一》、《普通读者二》、《三个畿尼》、《罗杰·弗莱传记》、《飞蛾之死及其它》、《瞬间及其它随笔》、《存在的瞬间》和《现代小说》。
伍尔夫其实患有精神病,在她的父母去世之后,由于打击太大,她的精神意识受到了波动,1913年时她的病症持续了九个月之久,1940年一战战争持续,他们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了解形势后,两人商量好加入英国战争失败了,他们两人便选择自尽,从而免遭法西斯统治的屈辱,1941年,她在完成《幕间》之后,就预感到自己有可能会再次复发,于是给自己的丈夫和姐姐留下了一些话之后,便用石头将自己的口袋填满,投河自尽了,此时她才59岁。
伍尔夫写作特点伍尔夫(佛吉尼亚伍尔夫芙),生于188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家境殷实,书香门第。
父母早逝,童年被哥哥长期进行性侵犯。
生活态度一度不乐观,经常精神崩溃,多次自杀未遂。
佛吉尼亚伍尔夫写作特点的早年背景,伍尔夫的写作文笔基础在于父亲就是英国著名的学者,家里经常有学者拜访,经常高朋满座,伍尔夫深处文化大家庭中,从小耳濡目染,受益匪浅。
伦纳德·伍尔夫先生 作文君: 钟立风,内陆最具文艺气质民谣歌手,Borges(博尔赫斯)乐队主唱,老狼《弄错的车站》、水木年华《再见了,最爱的人》词曲作者。无论是音乐还是文字,钟立风总给人诸多想象,他的歌曲极具诗性和画面感,他的文字充满了想象的流动的音律。这篇文章选自钟立风的第五本文字作品《书旅人》,他常说读书就是旅行,反之亦成立。
看完“企鹅人生”系列的《伍尔夫》,其悲喜交集的一生,活得极致也痛苦。她的爱人,气度超凡的伦纳德先生出場不多,但其光芒无处不在。是那种默默的、隐藏的魅力之光。总感觉他是一个低调而闪光的歌者,但他只为他妻子一个人唱歌。每一次弗吉尼亚情绪不稳、精神出现危机,伦纳德总是以全部的温暖爱护她,悲伤痛苦默默承受。弗吉尼亚·伍尔夫把一块巨大的石头硬塞进她的毛皮大衣口袋里,慢慢走去河里自沉前,留下遗书: “我想说的是,我生命中的全部幸福都要归功于你。你对我一直十分耐心而且难以置信地好。我要这样说——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如果还有什么人能拯救我,那就是你了。一切都已离我而去,只有你的心依然如故。我不能再继续毁掉你的生活了。我觉得没有哪两个人能比我们更幸福了。” 【素材运用】当一生饱受抑郁症侵袭,殚精竭虑的写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以自杀的方式结束此生时,她对世间唯一的留恋只有伦纳德·伍尔夫。在她死后,伦纳德将弗吉尼亚的文章整理出版 《伍尔夫文集》,让后世读者有幸通过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字走进她的人生。弗吉尼亚常隐身于文字之中,透过文字思索人生的意义,而伦纳德默默地陪伴、无微不至的关心,用行动诠释着情投意合的伟大。弗吉尼亚的精神光芒、伦纳德的人格光芒,像灯塔一般,终未泯灭,在人们的记忆中长存。 【适用话题】爱情;生死;陪伴 (特约教师 李宏)
Virginia Woolf和弗吉尼亚·伍尔芙是同义词,已合并。
弗吉尼亚·伍尔芙百科名片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或译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
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目录弗吉尼亚·伍尔芙生辰: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籍贯:英国身份:著名作家,女权主义家编辑本段个人生平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
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
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 )、《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复杂的家庭背景,这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
而伍尔芙同母异父的两位兄长对她的伤害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
1895年母亲去世之后,她第一次精神崩溃。
后来她在自传《存在的瞬间》(Moments of Being)中道出她和姐姐瓦内萨·贝尔(Vanessa Bell)曾遭受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和杰瑞德·杜克沃斯弗吉尼亚·伍尔芙(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阅读感想《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重要作品,这本书主要是由伍尔芙两次在剑桥纽南姆女子学院所做的“妇女与小说”讲演稿整理而成的。
作为伍尔芙最重要的女性主义作品之一,文中提出的诸多观点,如女性必须有一年 500 镑的收入和一间门上有锁的房间和每个人头脑中都有两种力量的雌雄同体观都对后世的女性主义作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伍尔芙从妇女能否写出像莎士比亚那样高水平的话题说起,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构建女性主义话语,并运用了大量象征与隐喻手法以表现思想。
文章末尾章节提出的雌雄同体观点更是伍尔芙女性主义思想核心的体现。
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芙在她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虚构了一位女性作家,并以其创作《妇女与写作》的视角和遭遇作为行文的线索。
“因而这就是我(叫我玛丽·贝顿,玛丽·塞顿,玛丽·卡迈克尔,或者你们愿意叫的任何名字这无关紧要)”。
明显地,伍尔芙在勾勒这位女性时着重突出了“我”的第一人称身份,文章通篇也都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陈述的。
这种“我”的表述形式是伍尔芙对于女性话语权的构建。
在男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社会的话语权是由男性支配的,女性只能作为男性眼中的“他者”形象而存在。
传统的女性形象是由男性所构建、由男性作为其代言人的,女性基本没有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和权利,更不用说执笔写下纸质作品了。
“你们知不知道,在一年的过程中有多少本书写的是女人?你们知不知道,有多少本书是男人写出来的?你们是不是意识到,你们或许是天地万物中被讨论得最多的动物?”在伍尔芙生活的二十世纪初,关于女性的作品已可谓是落落大满,然而这些有关女性的书却都是由非女性写作的,女性无法帮自己代言。
这种女性话语权的丧失直接导致了女性在历史文本和文学创作中的缺席,也成为了伍尔芙呼吁女性应该有钱和有自己的一间房子的直接动因。
引入女性作为第一人称视角来叙事无疑是对传统男性话语权的挑战“我”要借自己之口传达我的思想,男性无法做“我”的代言人。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学案内容课题:一只“蜗牛”引发的意识流动——《墙上的斑点》解读授课人学习目标方法指津1.整体感知:熟读课文,梳理作者六次猜想的脉络,了解第一人称“我”的作用。
2.重点研讨:通过重点意象的分析,感知人物的意识流动过程、意识流的表现手法。
3.难点突破:引领学生从传统的阅读经验中走出,抛弃单纯的思想意义式的追求和“情节结构”式的层次分析,了解意识流小说特有的叙事特征和艺术美。
1、整体感知2、自主合作3、自由朗读4、创新写作【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作于1919年。
弗吉尼亚·伍尔芙说的代表作家之一。
伍尔夫1882年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文学世家。
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著名传记家和出版家。
父亲的熏陶,直接影响着她进行文学创作。
她从未上过学,却博览群书,知识1902年去世后,她在伦敦戈登广场的住所便成了文学社团“布鲁姆斯伯里”的活动中心。
1912年她与尔夫结婚,1917年共同创建了著名的霍加斯出版社。
伍尔芙自幼身体虚弱,并有精神病史。
1905的精神病经常发作,并逐渐加重,但她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顽强创作。
最后,由于病情恶化,反胜折磨,于1941年5 月在住家不远处投河自尽。
2、意识流“意识流”这个名称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1842—1910)提出来的。
他认为维活动是一种斩不断的“流”,而不是片段的衔接,因此称之为“意识流”;客观的、不以人的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每个人所谓的事物只是他自己从“意识流”中任意划分出来的片段。
这一观进行意识流小说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由于意识流小说家注重探索人的内心世界,因而常常采和自由联想来发掘人物内心深层的奥秘。
3、惠特克年鉴该年鉴是由英国出版家约瑟夫·惠特克(Joseph Whitaker,1820-1895)于1868年创刊,被誉的年鉴和一部微型百科全书。
伍尔芙与伦纳德
一
伍尔芙的爱情生活十分坎坷,少女时代
兄长的骚扰让她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伤
口,而她的第一个丈夫斯特雷奇是一个同性
恋,两个人结婚不久就宣布离婚,相互承诺
作一生的朋友,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
斯特雷奇在离开伍尔芙以后,一直惦记她的
状况,觉得她身边应该有一个可以照顾她一
生的人。
于是经过他的大力活动,介绍伍尔芙认识了另外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就是伦纳德。
伦纳德是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当时在锡兰殖民地工作,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
为了伍尔芙,他辞去了在殖民地的工作,起身返回英国。
他给伍尔芙写了一封情书,堪称情书中的经典之作——
我自私,嫉妒,残酷,好色,爱说谎而且或许更为糟糕。
因此,我曾告诫自己永远不要结婚。
这主要是因为,我想,我觉得和一个不如我的女人在一起,我无法控制我的这些恶习,而且他的自卑和驯服会逐渐地使我更加变本加厉……正因为你不是那种女性,就把这种危险无限的减少了。
也许你就象你自己说的那样,有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不忠实,然而,它们和你的其他品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你是多么聪明,及至,美丽,坦率。
此外,我们毕竟都喜欢对方,我们喜欢同样的东西和同样的人物,我们都很有才气,最重要的还有我们所共同理解的那种真实,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二
这一对夫妻共同生活了29年,期间没有发生过争吵,可以说是相敬如宾。
在此期间伍尔芙写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可以说这一段时期是他创作上的丰收时节。
但是这并没有减轻伍尔芙的病情,他的精神分裂症状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空军轰炸英国的那一段时间。
伍尔芙一手创建的印刷厂被炸毁,紧接着自己在伦敦所住的别墅也被炸毁。
这两次事件在伍尔夫的心上留下了不可排解的阴影,缩短了她拥抱死亡的路程。
1941年3月28日,伍尔芙来到乌斯河畔,在衣服口袋里面放满了石块,一步一步向河中心走去,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她在给丈夫的遗书中写道:
最亲爱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发狂了。
我觉得我们无法再一次经受那
种可怕的时刻。
而且这一次我也不会再痊愈。
我开始听见种种
幻声,我的心神无法集中。
因此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算是最恰当的行动。
你已给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
你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
我相信,在这种可怕的疾病来临之前,没有哪两个人能像我们这样幸福。
我无力再奋斗下去了。
我知道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没有我,你才能工作。
我知道,事情就是如此。
你看,我连这张字条也写不好。
我也不能看书。
我要说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归功于你。
你对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难以置信地善良。
这一点,我要说----人人也都知道。
假如还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
现在,一切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确信你的善良。
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没有哪两个人像我们在一起时这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