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8.2.3酸、碱中和滴定考点课件新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5
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高考真题实践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2014·高考海南卷)NaOH溶液滴定盐酸的实验中,不必用到的是( )A.酚酞B.圆底烧瓶C.锥形瓶D.碱式滴定管解析:选B.滴定终点需要依据指示剂颜色变化来确定,可以选择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A不符合题意;整个实验中用不到圆底烧瓶,所以圆底烧瓶为非必需仪器,B符合题意;在滴定过程中,盐酸需要盛放在锥形瓶中,C不符合题意;氢氧化钠溶液滴定盐酸,所以需要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氢氧化钠溶液,D不符合题意。
2.(2016·高考全国卷Ⅰ,12,6分)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 -1氨水中滴入0。
10 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
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
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解析:选D。
当恰好完全中和时,生成NH4Cl,而NH4Cl溶液呈酸性,酚酞的变色范围为pH=8.2~10.0,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pH=3.1~4.4,故应选甲基橙作指示剂,A项错误;当V(盐酸)=20.0 mL时,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酸性,B项错误;M点时由溶液中电荷守恒知c(NH错误!)+c(H+)=c(Cl-)+c(OH-),而溶液呈中性,即c(H+)=c(OH-),则c(NH+,4)=c(Cl-),但c(NH错误!)=c(Cl-)≫c(H+)=c(OH-),C项错误;该温度下,0。
课时2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选择题1.(2016·绵阳诊断)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向水中通入氨气,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c(H+)增大,K w不变C.将水加热平衡正向移动,K w变大D.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pH不变解析向水中通入NH3,c(OH-)增大,平衡左移,A正确;向水中加入少量稀H2SO4,c(H+)增大,但温度不变,KK w变大,Cw不变,B正确;将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正确;升高温度,能促进水的电离,c(H+)增大,pH减小,D错误。
答案 D2.100 ℃时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此时水的离子积K w=1.0×10-12B.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0×10-10mol·L-1C.水的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c(H+)<c(SO2-4)解析D项,由于NaHSO4电离出的c(H+)与c(SO2-4)相同,而水电离出少量H+,所以c(H+)略大于c(SO2-4)。
答案 D3.在一定条件下,相同pH的硫酸和硫酸铁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分别是 1.0×10-a mol·L-1和1.0×10-b mol·L-1,在此温度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B.a=bC.水的离子积为1.0×10-(7+a)D.水的离子积为1.0×10-(b+a)解析加酸抑制水的电离,加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则a>b,A和B选项错误;由题意可知,两种溶液的pH=b,即硫酸溶液中c(H+)是1.0×10-b mol·L-1,而水电离产生的c(H+)等于水电离产生的c(OH-),所以硫酸溶液中c(OH-)是1.0×10-a mol·L-1,K w=1.0×10-(b+a),D选项正确。
8-1-2 考点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1.运用电离常数判断可以发生的反应是( )233②2HBrO+Na2CO3===2NaBrO+H2O+CO2↑③HBrO+NaHCO3===NaBrO+H2O+CO2↑④NaBrO+CO2+H2O===NaHCO3+HBrO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中较强酸制备较弱酸的原理,①中次溴酸K i=2.4×10-9>碳酸K i2=5.6×10-11,能发生;次溴酸K i=2.4×10-9<K i1=4.3×10-7,可知④能发生,②和③都不能发生。
答案:C2.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A.2CN-+H2O+CO2===2HCN+CO2-3B.2HCOOH+CO2-3===2HCOO-+H2O+CO2↑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大于后者解析:因K i1(H2CO3)>K i(HCN)>K i2(H2CO3),故HCN可与CO2-3发生反应生成CN-和HCO-3,因此向含CN-的溶液中通入CO2发生的反应为CN-+H2O+CO2===HCN+HCO-3,A项错误;利用甲酸与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HCOOH>H2CO3,则HCOOH可与碳酸盐反应生成甲酸盐、CO2和H2O,B项正确;酸性:HCOOH>HCN,故等pH的HCOOH和HCN相比,HCN的物质的量浓度大,所以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C项正确;在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均存在:c(Na+)+c(H+)=c(R-)+c(OH-)(R-=HCOO-或CN-),因CN-水解程度大,则在NaCN溶液中c(H+)较小,而两溶液中c(Na+)相等,故两溶液中所含离子数目前者大于后者,D项正确。
8-1-2 考点二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一、电离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1.下列关于电离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离常数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越弱 B .电离常数与温度无关C .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不同D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相互关系为K 1<K 2<K 3解析:电离常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该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强弱,A 正确;电离常数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因为弱电解质电离都吸热,温度升高,电离常数增大,除温度外,电离常数与其他因素无关,B 、C 错误;对于多元弱酸,第一步电离产生的H +对第二步电离起抑制作用,故K 1≫K 2≫K 3,D 错误。
答案:A2.液态化合物AB 会发生微弱的自身电离,电离方程式为++B -,在不同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25 ℃)=1.0×10-14,K (35 ℃)=2.1×10-14。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 (A +)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B .35 ℃时,c (A +)>c (B -)C .AB 的电离程度:α(25 ℃)>α(35 ℃)D .AB 的电离是吸热过程解析:由于K (25 ℃)<K (35 ℃),故c (A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 错;由电离方程式可知,在任何温度下,都存在c (A +)=c (B -),B 错;由25 ℃和35 ℃时的平衡常数可知,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C 错;由于K (25 ℃)<K (35 ℃),因此AB 的电离是吸热过程,D 正确。
答案:D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离常数受溶液浓度的影响B .电离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C .电离常数大的酸溶液中的c (H +)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的c (H +)大D .H 2CO 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a =c H +·c COo\al(2-,3)cH 2CO 3解析:电离常数是温度的函数,与溶液浓度无关,A 错误;电离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B 正确;酸中c (H +)既与酸的电离常数有关,又与酸的浓度有关,C 错误;碳酸是分步电离的,第一步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 a1=c H+·c HCOo\al(-,3),第二步电离常数表达式为K a2=cc H+·c COo\al(2-,3),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