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依赖进口的局面较难改变
- 格式:pdf
- 大小:346.21 KB
- 文档页数:1
边贸钾肥供需博弈作者:吴江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1年第12期面对多种矛盾汇集的中国市场,国际供应商和部分边贸企业都给出了自己的策略和治理“偏方”。
ICL中国代表处化肥事业部总监何明:ICL缓解了中国市场压力近几年,以色列化工集团(ICL)将中国需要的产品以合理的价格引进,缓解了中国市场的部分压力。
但是,中国市场还在犹豫,需要调整心态。
目前,由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较好,虽然不是用肥季节,但是巴西和印度踊跃要货,同时,局部地区价格已高出100多美元/吨。
如果中国市场价格离国际市场太远,存在一个国际供应商是否需要这个市场的问题。
钾肥是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商品,而中国农业是“体内循环”,没有与国际贸易挂钩和接轨,联动性较差,所以农民犹豫不决。
这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事情,不是贸易经营环节能够解决的。
联合谈判只解决了一部分短期问题,但是长期来看,应该从结构上、体制上接轨,让农民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支出,同时还要增加资源量。
BP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司元功:数量与价格不可兼得目前中国边贸钾肥供应的确出现了断货现象。
今年一月份,边贸方面无货供应,2、3月份也只有少量货,4月份也基本上无货发出。
国际其他市场的价格回升和需求旺盛是造成中国边贸缺货的主要原因。
同时上个月向边贸供货的价格是亏损,以这样的价格销售并不挣钱。
其实,国际市场由于价格造成的缺货现象经常发生,这取决于其他市场的价格水平。
今年年初,大贸易合同谈判价格使中国与国际市场存在60-80美元/吨的差异,但是,陆运边境贸易基本上是现货交易,随市场行情变动的可能性更大。
目前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取决于与国际接轨的程度,2008年以前,中国化肥市场只有钾肥与国际市场接轨。
中国市场跟随国际市场的速度较快,如今,国产钾肥自给率占50%以上,国产自足的情况决定了中国目前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水平。
这是一个要价格还是要市场的问题,要价格就必然牺牲数量。
绥芬河龙生经贸公司副总经理刘一兵:出口商更愿意将钾肥销售到国外从边贸钾肥价格来看,2011年初,60%粉状红钾到站价格在2750-2780美元/吨,60%白钾的价格2850-2880美元/吨,这样的到站价格水平再加上运费,已经与国内市场上钾肥的销售价格基本持平。
中国钾肥紧缺的原因,钾肥有哪些种类中国钾肥紧缺主要是因为用于钾肥生产的钾盐在我国属于紧缺矿产资源。
中国钾资源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1.63%,同时中国还是世界钾盐特别是钾肥消耗最大的国家之一,钾肥消耗量约占世界消耗总量的20%。
钾肥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磷酸钾(磷酸一钾、磷酸二氢钾、聚磷酸钾、多聚磷酸钾)、草木灰、钾石盐、钾镁盐、光卤石、硝酸钾等。
一、中国钾肥紧缺的原因1、中国钾肥紧缺主要是因为用于钾肥生产的钾盐在我国属于紧缺矿产资源。
全球钾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中国占世界资源总量的1.63%。
同时,我国还是世界钾盐特别是钾肥消耗最大的国家之一,钾肥消耗量约占世界消耗总量的20%。
2、中国钾肥工业发展滞后,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长期依赖进口,每年约50%的钾肥源自进口。
据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
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
二、钾肥有哪些种类根据钾肥的化学组成可分为含氯钾肥和不含氯钾肥,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磷酸钾(磷酸一钾、磷酸二氢钾、聚磷酸钾、多聚磷酸钾)、草木灰、钾石盐、钾镁盐、光卤石、硝酸钾等。
其中氯化钾、硫酸钾、磷酸二氢钾、硝酸钾被称为“钾肥四兄弟”。
1、氯化钾:高浓度的速效钾肥,外观呈白色或浅黄色结晶,含有铁盐呈红色,溶于水,有吸湿性,久贮易结块。
可做基肥、追肥使用,基肥亩用量8-10公斤,追肥亩用量5-7公斤,叶面喷肥0.5%-1%为宜。
2、硫酸钾:高浓度速效性钾肥,外观呈白色结晶或带颜色的结晶或颗粒,含钾理论上54%,一般是50%,是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具有很好的水溶性,特点是吸湿小,易溶于水,贮藏时不易结块。
4、磷酸二氢钾:含磷52%,含钾约34%,是化学中性、生理中性肥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能缓冲土壤酸碱变化,稳定土壤的pH 值。
5、硝酸钾:含硝态氮13.5%,含钾46%,是化学中性、生理中性肥料,具有良好的水溶性,长期施用,不会导致土壤酸化。
向钾肥“宣战”摆脱进口依赖近年来,我国化肥行业发展迅猛。
尤其在氮肥、磷肥方面的成绩更令人瞩目,进口逐渐转换为出口,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市场。
直到08 年开始磷肥外贸量的逐年猛增,政府开始以出口关税的形式加以限制。
中国可称为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国,而作为氮、磷、钾缺一不可的钾肥,却难以自给自足,国内钾矿资源的缺乏以及较低的产能,两方面因素使得农业生产用的钾肥量需要进口,无形中给我国粮食生产增加了不安全隐患。
假如按农业部门推荐的氮、磷、钾施肥10:4:3 的配比计算,化肥量会在6000 万吨以上,那么钾肥需求量也应该超过2000 万吨。
而由国内资源不足、产能过低,加之大需要进口,况且因国际市场价格使得国内整体需求受到明显抑制,年需求量仅需1000 万吨左右。
即便如此,产量也让只能达到400-500 万吨,而且还是在经过十一五计划扩产之后。
无机盐工业协会得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 年底,全国已探明的氯化钾仅占全球氯化钾总储量的2% 左右,且以液体矿为主。
大概有95%产自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北洼地。
而我国目前大规模开发的仅是品位较高钾资源,折纯后的氯化钾储量仅为0.8 亿吨。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短期你内极难解决。
国内钾肥产能供小于求,仅靠进口似乎有些限制于人。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与俄罗斯BPC 公司下半年钾肥大合同谈判中,大公司勉强将下半年进口到岸价确定在470 美元/吨(现金,提前吨,与上半年相同)合同总量为60 万吨。
而且我国未来与加拿大AP 合同也签订为470 美元/吨,此价较2011 年上半年得400 美元/吨到岸大幅上涨,而购买方却表示无能为力,毕竟俄罗斯与加拿大依靠其全球资源占有量,对钾肥具有话语权。
表1 中显示了我国历年进口的钾肥量。
假如2011 下半年按470 美元氯化钾,我国则至少需要支付。
进口钾肥遭遇“断供”危机,中国56%的耕地处于缺钾状态,怎么办美国取消对俄罗斯化肥的禁令后,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俄罗斯主动禁止他国购买其化肥产品。
这极其“热闹”的一幕,却伤及了作为无辜方的中国。
生产方面,俄罗斯化肥年产量超五千万吨,占全球化肥总产量的13%;出口方面,俄罗斯化肥的地位更为关键,其中包含钾肥,2021年,俄罗斯钾肥产量占全球出口市场的20%。
而中国是钾肥的净进口国,对钾肥的需求已经占到了全球的20%!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进口钾肥总金额约21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139亿元)。
最重要的是,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钾肥进口来源国,2021年,中国进口钾肥总额为757万吨,其中,来自俄罗斯的钾肥占总额的30%。
钾肥,作为是粮食的粮食,中国有56%的耕地处于缺钾状态,这相当于被人扼住了喉咙。
如今,俄罗斯禁购,再加上局势不稳,钾肥价格一度上涨。
这就意味着,钾肥,中国有可能被俄罗斯卡脖子!这么重要的钾肥,中国不能生产吗?答案当然是能。
可,中国钾肥储备量十分稀少,到什么程度?仅占全球9%。
再加上中国人口越来越多,所需粮食也越来越多,钾肥有多稀缺不言而喻。
早就意识问题的严重性,中国从1956年就开启对钾肥自研的道路。
可那时,我国70%的钾肥市场被西方国家垄断,中国成了“待宰的羔羊”,甚至被坐地起价。
在这种局面下,国内供应商直接从国外租或买矿山进行开采!亚钾国际,算是国内钾肥领域最大的供应商。
为了不被钾资源卡脖子,2020年,亚钾国际直接从东南亚地区购买了钾矿,据悉,这座钾矿的储量在1.5亿吨左右。
这座矿,虽不能百分百解决国内钾肥的供应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进口钾肥的依赖。
经过多年研发,2021年,中国钾肥产量600万吨,约占全球的13%,对海外进口钾肥的依赖程度由过去的90%降低到了近50%!但,自主研发产量还没进口产量多,中国依旧很难实现钾肥的自给自足。
可见,中国还是需要早做准备,避免被卡脖子。
中国钾肥进出口贸易形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一、钾肥进口贸易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钾肥为代表的农业化肥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而我国目前的钾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只能通过进口满足其需求。
因此,钾肥进口贸易形势对我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1、进口总量目前,我国钾肥进口总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于全球第一,占全球钾肥进口量的近30%。
据中国化肥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总进口钾肥数量为1665.1万吨,同比增长8.8%;其中,从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进口的钾肥数量最多,占总量的63%。
2、进口品种我国进口的钾肥品种主要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其中,氯化钾是目前进口量最大的品种,其主要来源国家包括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而硫酸钾则主要来自于德国、智利、美国等国家。
3、进口价格我国钾肥进口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
由于国外钾肥生产成本较低,且价格波动较小,因此进口价格相对较为稳定。
但由于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进口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二、钾肥出口贸易形势我国的钾肥出口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不断增长。
但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出口贸易形势相对较为复杂。
1、出口总量我国钾肥出口总量逐年增加,但距离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19年,我国出口钾肥总量为110.8万吨。
2、出口品种我国钾肥出口品种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其中,氯化钾是出口量最大的品种,逐年增长的趋势更为明显。
3、出口价格我国钾肥出口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
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出口价格也呈现出波动的趋势。
而由于我国的生产成本较高,出口价格相对较高,对出口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
三、影响钾肥进出口贸易的因素钾肥进出口贸易形势受多种因素影响。
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因素:1、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国际市场价格是钾肥进出口贸易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中国钾盐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消费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钾盐生产国。
钾盐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物质,因此钾盐产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中国钾盐产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钾盐产业的现状1. 产能持续提升目前,中国钾盐产能不断提升。
据国际钾盐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报告显示,中国钾盐生产量从2018年的982万吨增加到2019年的1050万吨。
尽管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的钾盐生产仍然低于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国家,但是却已经位居全球第三。
2. 进口比例高由于我国的钾盐资源严重不足,进口比例较高。
截至2019年,中国从俄罗斯、加拿大、白俄罗斯等国进口了大量的钾盐,占到总用量的80%以上。
同时,中国还从以色列、德国等国家进口了少量的高端钾盐产品,并在高端钾肥进口方面呈现出增长趋势。
3. 地区分布不均衡中国钾盐资源主要集中在新疆和甘肃等西部地区,占到国内总产量的95%以上。
虽然其他省份的钾盐资源也不少,但由于成本高、运输困难等原因,目前仍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和集群。
二、中国钾盐产业面临的挑战1. 资源不足目前中国的钾盐资源严重不足,主要依赖进口。
然而,全球钾盐供应面临着紧张局面,价格也居高不下,这给我国钾肥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 生产成本高由于我国的钾盐资源主要分布在偏远和落后地区,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加上人工成本、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钾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这也是导致我国钾肥价格高昂的原因之一。
3. 生产方式落后国内钾盐企业相对来说技术水平落后,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三、未来中国钾盐产业的发展方向1. 大力发展高端钾肥产品目前,全球钾盐产品市场已处于品种多样化、功能化、精细化的阶段。
我国应该大力发展高端钾肥产品,如磺钾、长效缓释钾肥、生物有机肥等,增加产品附加值。
2.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我国钾盐企业应该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国内钾肥需求及供应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民需求的增加,国内钾肥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
本文将从需求和供应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需求方面。
钾肥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主要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据统计,我国农业用钾肥占全球用肥总量的约30%。
随着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民对钾肥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特别是在玉米、水稻、棉花等作物的种植中,钾肥的需求量更为突出。
另外,随着农业的发展趋势愈加注重增加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钾肥的需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
其次,供应方面。
钾肥的供应主要取决于国内及国际市场的供应状况。
目前,我国钾肥的供应主要依赖进口,国内产能相对较少,约占全球总供应量的10%左右。
进口来自于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
近年来,随着国内农民对钾肥需求的增加,我国加大了钾肥的进口量。
同时,国内也有一些钾肥生产企业,但产能较低,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供应体系。
比如青海盐湖钾肥矿提取的钾肥产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国对于钾肥的依赖度较高,供应不足成为了制约钾肥市场发展的瓶颈。
在需求和供应的矛盾下,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钾肥的生产和供应。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钾肥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产能。
其次,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保持稳定的进口渠道,保障钾肥的供应。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于钾肥的认识和使用率,增强市场需求。
这些措施有助于解决供需矛盾,推动钾肥市场的平稳发展。
总结而言,我国钾肥需求不断增加,但供应仍然不足。
政府应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产能,并加强国际贸易合作,保证进口渠道的稳定。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对于钾肥的认识和使用率,促进钾肥市场的稳定发展。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对钾肥的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高,受制于人局面亟待改变发布时间:2011-11-24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累计进口矿物肥料及化肥(以下简称化肥)1.2万吨,比去年同期(下同)减少69.6%;价值876.4万美元,下降44.6%。
一、今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化肥进口的主要特点(一)7月份当月进口量同比自去年12月底以来首次由减转增。
今年以来,上海关区化肥单月进口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前6个月当月进口均未超过2000吨,同比连续呈现减少。
7月份当月,化肥进口量有所反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首次突破5000吨,达到5250吨,同比增长1.5倍,自去年12月以来同比首次由减转增。
(二)几乎全部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
今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化肥1.2万吨,几乎占同期关区化肥进口量的全部。
(三)逾9成自欧盟进口。
今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自欧盟进口化肥1.1万吨,减少5.4%,较同期关区化肥进口整体减幅低64.2个百分点,占同期关区化肥进口总量的92.3%。
此外,自去年同期第1大进口来源地的俄罗斯进口萎缩至零。
(四)集体企业进口大幅减少。
今年前7个月,国有企业通过上海关区进口化肥6352吨,激增1.2倍,占同期关区化肥进口总量的54.6%;集体企业进口5204吨,减少85.1%,占关区化肥进口总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91.3%下滑至44.7%。
(五)主要类别复合肥进口量减价扬。
今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进口复合肥1.1万吨,减少69.6%,占同期关区化肥进口总量的97.9%,进口平均价格为每吨717.2美元,大幅上涨77.2%。
此外,尿素进口198.6吨,减少32.2%;氯化钾进口23.5吨,增加1.2倍。
二、今年前7个月上海关区化肥进口量减价扬的主要原因(一)原材料价格上扬和国际粮食产能预增助推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上涨。
一方面,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原料成本上升,进而推动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上涨。
原油作为化肥的上游产品,是影响化肥价格的主要因素。
中国钾肥行业产业链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一、产业链分析钾肥产业链主要包括钾矿资源开发、矿石提纯、肥料生产、销售等环节。
1.钾矿资源开发:中国钾肥产业主要依赖外国进口,如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钾矿资源。
钾肥生产企业通过与海外矿山合作或自行开采资源获得原材料。
2.矿石提纯:将钾矿石进行浮选、盐湖化学提取等工艺,提取出高纯度的钾盐。
3.肥料生产:将提纯后的钾盐与其他肥料原料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生产出不同类型的钾肥产品,如氯化钾、硫酸钾等。
4.销售与推广:将生产的钾肥产品销售给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生产者,同时进行钾肥的推广和技术支持。
二、行业发展现状1.市场规模扩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消费国和进口国,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国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耕地面积的增加,对钾肥需求量逐年增加。
2.产能提升:中国钾肥企业通过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提高产能和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
3.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对高品质、高效能的钾肥需求增加,钾肥产业结构将向高端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
4.环保压力增大:钾肥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尾矿渣和废水,对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
未来,钾肥企业将面临严格的环保监管要求和技术升级压力。
三、发展趋势分析1.资源安全:中国钾肥行业将加强与钾矿资源国家的合作,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同时推进国内钾肥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绿色发展:钾肥企业将加大环保投入,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
3.技术创新:钾肥企业将积极引进和创新高效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产业升级:钾肥企业将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推动钾肥产业向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钾肥行业在产业链、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方面呈现出资源依赖、市场规模扩大、技术创新、环保压力增大等特点。
未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环保意识的增强,钾肥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加强创新、提高环保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行业向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全球钾肥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企业积极海外找矿
当前全球钾肥行业格局正发生重大调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为避
免对外依存度已经很高的国内钾肥未来失控,中国钾肥企业正在海外积极寻
找钾矿资产的收购机会。
去年年底,俄罗斯两家钾肥企业乌拉尔钾肥与西利维尼特宣布合并,
钾肥行业寡头垄断的高行业集中度由此进一步提升。
而行业新进入者EUROCHEM 项目最早也要到2013 年末才建成并在2015 年达产,阿根廷新建钾肥项目则一拖再拖。
另据
上述现象都使得钾肥行业的寡头垄断局面短期内难以撼动。
至少近两
年内,钾肥价格将在垄断格局下维持高位。
甚至有国外供应商预计,到今年
年底时国际氯化钾价格可能上升至600 美元/吨。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找矿就显得更为迫切。
就在上个月,盐湖股份公告称,其与中川国际矿业控股公司已签署战
略合作协议,拟合作开发加拿大300 万吨钾肥基地,项目总投资约32 亿美元。
后者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钾盐生产基地之一。
此前,中国中化集团还提出收购加拿大钾肥Potash Corp 股权,不过却被加拿大方面叫停。
到海外开发钾肥资源将成为十二五期间行业的一个重要变化,并受到
政府的鼓励。
一位业内人士说。
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日前发布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
展指南》(下称《指南》)中就明确提出:鼓励境外钾资源开发,满足长远发
展的需要。
中国钾肥供需及进出口现状内容概况:国内钾肥销售收入在2021-2022年明显增长,但实际2022年的市场规模大增主要由进口均价明显提升带动进口规模导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钾肥市场规模约521.94亿元,较2021年增长54.6%左右。
供需而言,2022年我国钾肥(折纯氯化钾)产量和需求量分别为952.11万吨和1695.09万吨,皆较2021年小幅度提升,主要受上半年价格大增,企业开工率提升。
关键词:钾肥产量钾肥市场规模钾肥均价钾肥进出口一、钾肥产业分类及概述化学肥料,简称化肥,是指用化学和(或)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
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
钾肥是指包含主要以补充钾元素为主的化学肥料,主要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等,目前主要以氯化钾为主。
钾肥资源来看,我国的主要钾肥资源包含水溶性钾、境外钾及难溶性钾,主要钾盐的资源所在地主要在青海、云南、四川、甘肃及山东等区域。
二、钾肥发展背景钾肥等化肥作为粮食生产的基本原料,其稳定供给直接影响粮食供给和安全,前几年我国化肥政策多以补贴、去产能为主,近年来随着全球粮食供给波动,宏观经济下行、地缘冲突加剧等因素导致,化肥供给稳定性开始出现偏差,对此国内持续出台相关政策保证国内市场供给,避免供给对于行业的进一步压力。
如在国际化肥价格快速上涨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粮食生产所需化肥供应,国家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化肥稳价保供的政策,优先保障重点化肥厂的用能指标。
而《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等补贴政策也主要用于保证钾肥供给。
三、钾肥产业链钾肥产业链情况而言,其上游原材料主要有钾石盐、光卤石等矿石钾和盐湖钾等,可生产出的钾肥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以及硫酸钾镁,可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选择施用相应种类的钾肥。
其中氯化钾由于其溶解度和钾含量较高,价格相对较低,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钾肥行业应开启“低”进“高”出时代作者:暂无来源:《营销界·农资与市场》 2015年第3期文/杨益军袁黎我国钾肥市场需求旺盛从我国钾肥产能、产量、进出口以及表观消费来看,2014年我国产能已经达到9235万吨,产量方面,2014年我国钾肥总产量610 4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3 55%,进口数量为803万吨,进口增幅为33.17%,出口31万吨,和上年的30万吨,基本持平,2014年中国钾肥市场需求旺盛,表观消费达到1380万吨,增幅为16.65%。
可是,我国钾肥外贸依存度一直高居不下,2014年外贸依存度58.J9%,预计未来我国钾肥外贸依存度会有缓解,主要看我国境内、外钾肥项目建设情况和生产顺利程度。
目前钾肥价格处于低位,这对刺激需求也有一定的好处。
另外相关研究发现,土壤中养分的缺乏越来越严重,肥料价格低的时候,农民更愿意花较少的钱为农作物投资。
不仅是在中国,北美的一些地区土壤养分也在下降,增加钾肥使用量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施行。
受钾资源所限,截至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资源型钾肥企业仅3家,分别为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及格尔木藏格钾肥有限公司。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境外钾肥项目已这26个,分布在加拿大、老挝、刚果(布)等9个国家,装置总产能197万吨,计划产能I010万吨。
目前境外已投产的4个项目均在老挝,今年或能反哺国内市场。
同时国内应多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钾肥产品,使得在世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开启“低”进“高”出时代。
钾肥市场寡头垄断格局没有改变目前,中国进口钾肥的代理权主要集中在中农、中化等少数经销商手中。
由于国内需求缺口量较大,进口钾肥在国内市场仍呈现出垄断的局面。
纵观全球钾肥市场,三大钾肥进口国中国、巴西、印度所在的东亚、南亚、拉美地区都是钾盐稀缺地区,这三个区域每年的钾肥进口总量已经接近全世界贸易量的70%。
国际市场上,国际钾肥卖方已形成了两大垄断集团,即北美地区的几家钾肥公司组成的合资销售公司CANPOTEX和前苏联地区几家公司组成的BPC销售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