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神经系统检查与反射检查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8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包括一般检查、脑神经检查、运动系统检查、感觉系统检查、反射检查和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等六个方面。
一、一般检查:一般检查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意识、精神状态、脑膜刺激征和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检查。
1、意识状态:评价患者意识是否清醒及意识障碍程度。
意识障碍通常分为:(1)嗜睡:是意识障碍早期表现,患者精神菱靡,动作减少,处于持续睡眠状态;虽能被唤醒、正确回答问题及配合身体检查,但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
(2)昏睡:意识水平低下,需高声喊叫或给予疼痛刺激方能唤醒,醒后表情茫然,能含混地回答简单问话,不能配合检查,刺激停止后立即进入熟睡。
(3)昏迷:患者意识丧失,表现双眼闭合、不能自行睁开、对言语刺激无反应、面部和肢体无目的性动作,疼痛刺激可能无反应或引发通过脊髓或脑干通路传递的无目的反射动作。
1)浅昏迷:患者意识丧失,高声喊叫不能唤醒,对强烈疼痛刺激如压眶可有反应,可有较少无意识动作;腹壁反射消失,但角膜反射、光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腱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2)中昏迷:疼痛反应消失,四肢完全处于瘫痪状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角膜反射、光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减弱,呼吸和循环功能尚稳定。
3)深昏迷:眼球固定,瞳孔散大,角膜反射、光反射、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消失;四肢迟缓性瘫,腱反射、病理反射消失,呼吸、循环和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特殊意识障碍包括:①谵妄状态:患者的觉醒水平、注意力、定向力、知觉、智能和情感等发生极大紊乱,常伴激惹、焦虑、恐怖、视幻觉和片断妄想等,可呈间歇性嗜睡,有时彻夜不眠;可伴发热,酒精或药物依赖者戒断性谵妄易伴癫病发作。
②模糊状态:起病较缓慢,定向力障碍多不严重,表现淡漠、嗜睡、注意力缺陷。
2、精神状态:是否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常,如错觉、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和情感淡漠等;并通过对患者的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等检查,判定是否有智能障碍。
小儿神经系统的检查,原则上与成人相同,但也存在重要差别。
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不成熟,婴幼儿更是神经系统发育的最快速时期。
有的表现如伸直性跖反射,在成人或年长儿属病理性,但在婴幼儿却是一种暂时的生理现象。
临床各种辅助检查中,年龄越小,不同年龄间正常差异也越大。
因此,对小儿神经系统的检查与评价,均不能脱离相应年龄期的正常生理学特征。
一般检查:1.意识和精神行为状态可根据小儿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来判断意识水平(即意识深、浅度)有无障碍,由轻而重分为嗜睡、昏睡、半昏迷和昏迷等。
少数主要表现为谵妄、定向力丧失和精神行为异常等意识内容的减少或异常。
智力低下者常表现为交流困难、脱离周围环境的异常情绪与行为等。
2.头颅头围可粗略反映颅内组织容量。
头围过大时要注意脑积水、硬膜下血肿、巨脑症等。
头围过小警惕脑发育停滞或脑萎缩,但大约2%~7%的小头围儿童,智力仍可能正常。
注意囟门和颅骨缝,过早闭合见于小头畸形。
囟门增大伴膨隆、张力增高、以及颅缝开裂等均提示颅压增高,颅骨叩诊时尚可得“破壶音”。
对疑有硬膜下积液、脑穿通畸形婴儿,可在暗室内用电筒紧贴颅骨做透照试验,前额部光圈>2cm,枕部>lcm,或两侧不对称时对诊断有提示作用。
3.皮肤某些神经疾病可伴有特征性皮肤损害,包括皮肤色素脱失斑、面部皮脂腺瘤、皮肤牛奶咖啡斑、或面部血管痣等。
颅神经检查:1.嗅神经反复观察对香水、薄荷、或某些不适气味的反应。
嗅神经损伤常见于先天性节细胞发育不良,或额叶、颅底病变者。
2.视神经主要检查视力、视野和眼底。
(1)视力:未成熟儿已能对强光表现皱眉或不安。
3个月婴儿开始用双眼注视并跟随移动中物体。
视力表测试下,2岁的视力约为6/12,3岁前达20/20的成人水平。
(2)视野:年长儿可直接用视野计。
对婴幼儿,检查者可站在婴儿背后,或与其面对面地将色彩鲜艳玩具(对婴儿)或白色视标,由侧面远端缓慢移人视野内,注意婴儿眼和头是否转向玩具或患儿见到视标的表情,并以检查者自己视野作比较,粗测有无视野异常。
精品文档
1.锥体束征
(1)巴彬斯基氏征:以竹签或叩诊锤柄沿足底外侧从后向前轻划,至小趾跟部再转向拇趾侧,正常反应为拇趾及其他四趾断屈,称为正常跖反射;如拇趾背屈,余四趾呈扇形展开则为巴彬斯基征阳性。
(2)奥本海姆氏征:检查者用拇指及食指沿病人的胫骨前侧用力由上向下推动,出现拇趾背屈,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3)戈登氏征:握挤腓肠肌,有拇趾背屈,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4)夏达克氏征:以竹签由后向前上方向轻划外踝关节下方皮肤,有拇趾背屈,余四趾扇形展开者为阳性。
(5)霍夫曼氏征:左手托住患者的腕部,以右手食指和中指夹住患者的中指,用拇指向下弹拨患者中指甲,如有拇指和其他手指掌屈,即为阳性反应,提示上肢锥体束损害。
(6)阵挛:①髌阵挛:嘱病人伸直下肢,医生用食指及拇指持髌骨上端,并用力向下快速推动数次,且保持一定的推力。
阳性反应为髌骨呈自发性的节律性上下运动。
②踝阵挛:检查者一手握住病人的小腿,另一手突然将病人足底推向背屈,并持续加压力,如踝关节部有自发的节律性伸屈性运动,为踝阵挛阳性。
阵挛均为肌张力增加的结果,见于锥体束损害。
2.脑膜刺激征
(1)颈强直:如无全身肌张力增高,颈部被动前屈时有明显抵抗者称为颈强直。
(2)克匿格氏征:患者仰卧,下肢髋关节向前屈曲呈直角,再用手抬高小腿,正常人可将膝关节伸达135度以上。
阳性表现为伸膝受限,并伴有疼痛与屈肌痉挛。
(3)布鲁津斯基氏征:病人仰卧,两下肢自然伸直,然后被动向前屈颈,两侧大腿及小腿出现自发性屈曲运动者为阳性。
.。
儿童神经系统反射检查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原始反射,随着中脑神经的发育,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矫正反应),神经系统逐渐完善出现大脑皮质水平的平衡反射原始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延髓、脑桥立直反射---反射中枢在中脑、间脑平衡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1原始反射原始反射是人类的先天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这些不受意识控制的反应是人类一生下来就具有的。
这些反射在应该出现是不出现或应该消失时不消失均属异常,有临床意义。
01吸吮反射 0-3月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唇与口角,或者将手指或母亲乳头插入口内。
反应:像得到食物一样主动闭口,有节律地吸吮、咽下。
意义:减弱或缺失多见于早产儿,生后窒息、外伤等脑干机能损伤,饱食后不出现,饥饿时呈亢进状态。
持续存在(6-8月后)或消失后重新出现,提示脑损伤。
02觅食反射0-3个月,一般1月左右消失。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角或上下唇。
反应:婴儿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4月后婴儿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会用哭声来表达需求,觅食反射就慢慢消失了。
意义:同吸吮反射。
生后3月仍然存在为不正常,会导致易张口,舌肌后缩,颈立直差,1岁以上存在提示摄食障碍。
03拥抱反射(Moro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
肌张力低下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迟,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拥抱型为0-3个月,伸展型为3-6个月。
检查方法:共五种①落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手放在小儿后头部,将头抬起离床面30度,然后将手下落10-15度(手不离开头部);②拉手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小儿两手上提,当小儿肩部离开床面是(头不离开床面)然后突然松开。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下倾斜15°;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⑤声法:小儿仰卧于床上,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反应:分两型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拇指、示指末节指间关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肩、前臂收拢呈拥抱状态,小儿有惊吓的表情或哭闹不安,亢进时下肢也出现与上肢相似的反应。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神经反射是一种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自发性反应,它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体现,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叩诊法和电生理检查法。
首先,观察法是最常用的一种神经反射检查方法。
通过观察患者在受到刺激后的反应来判断神经反射的状态。
比如,医生可以用针或者其他锐器在患者的皮肤上轻轻刺激,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相应的肌肉收缩或者其他反应。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在临床上快速判断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状态。
其次,叩诊法也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反射检查方法。
医生会用锤子或者其他工具轻轻敲击患者的肌腱,观察患者是否会出现相应的肌肉收缩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神经反射的状态,对于一些细微的异常反应也能够及时发现。
此外,电生理检查法是一种比较精密的神经反射检查方法。
通过在患者的神经或肌肉上放置电极,可以记录下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强度,从而判断神经反射的状态。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疑难病例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包括观察法、叩诊法和电生理检查法。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共同用于临床诊断。
在进行神经反射检查时,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生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儿神经反射姿势反射检查项目【目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可导致原始反射的重新出现,平衡及保护性伸展反射出现障碍或消失。
通过脊髓、脑干、大脑皮质不同水平姿势反射评价,有助分析定位诊断,判断障碍程度。
可利用各种反射进行功能训练,诱发主动运动。
【方法】一、脊髓水平反射:2个月阳性反射为正常,2个月后阳性反射为发育迟滞。
1、屈肌收缩反射:(1)体位:仰卧,头中立位,双下肢伸展。
(2)方法:刺激一侧足底。
(3)反应:出现屈髋、屈膝为阳性。
2、伸肌伸张反射:(1)体位:仰卧,头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曲。
(2)刺激屈曲侧足底。
(3)反应:被刺激下肢失去控制而伸展为阳性。
3、交叉性伸展反射:(1)体位:仰卧,头中立位,一侧下肢伸展,另一侧屈曲。
(2)方法:将伸展侧下肢被动屈曲。
(3)反应:屈曲的下肢立即伸展为阳性。
二、脑干水平反射:这组反射属于静相性的姿势反射,机体为适应头部、身体和空间位置变化的关系,出现全身肌张力分布变化。
6个月内阳性为正常,6个月后阳性为异常,多见于痉挛型、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或发育迟滞者。
1、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体位:仰卧,头中立位,上下肢伸展。
(2)方法:将头转向一侧约90°(3)反应:头转向侧的上下肢伸展,或伸肌紧张度增高;另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紧张度增高。
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体位:患者取膝手位,或趴在检查者腿上。
(2)方法:使头部尽量屈曲或伸展。
(3)反应:头屈曲时,双上肢屈曲或屈肌紧张性增强,双下肢伸展或伸肌紧张性增强;头后仰时,两上肢伸肌紧张或伸展,两下肢屈曲或屈肌紧张,均为阳性。
3、紧张性迷路反射:(1)体位:仰卧或俯卧位,头中立位,四肢伸张。
(2)方法:仰卧时被动屈曲上或下肢,俯卧时完成仰伸动作。
(3)反应:当仰卧被动屈曲上肢或下肢时,伸肌张力增高;俯卧时不能完成头后仰、肩后伸、躯干上下肢伸展等动作,均为阳性。
4个月内阳性为正常。
4、联合反应:(1)体位:仰卧位,四肢伸展。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病变情况。
通过观察和测试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疾病,确定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一、病史问询:在进行神经系统体征检查之前,医生会首先问询患者的病史。
包括患者的主诉、病程、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可能的原因,为后续的体征检查提供线索。
二、神经系统观察:1. 外貌和姿式: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外貌和姿式,包括面色、体态、行走姿式等。
异常的外貌和姿式可能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
2. 眼部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眼部,包括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
这些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视神经和动眼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3. 面部表情和口腔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和口腔情况,包括面部肌肉的对称性、口唇的抽动等。
这些观察可以初步判断面神经的功能是否正常。
三、神经系统测试:1. 感觉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感觉检查,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位置觉等。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感觉异常或者减退。
2. 运动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运动检查,包括肌力、肌张力、协调性等。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肌力减退、肌张力异常或者协调性障碍。
3. 腱反射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腱反射检查,包括肱二头肌腱反射、膝腱反射等。
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腱反射是否正常,是否存在亢进或者减退。
4. 神经系统评分:医生会使用神经系统评分工具,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国际脊髓损伤协会神经功能评分等,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进行定量评估。
四、其他辅助检查:根据需要,医生还可能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脑电图、神经肌肉电图、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神经系统信息,匡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总结: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通过观察和测试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可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病变情况。
儿童神经系统反射检查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出现的是原始反射,随着中脑神经的发育,原始反射逐渐消失,出现中脑水平的立直反射(矫正反应),神经系统逐渐完善出现大脑皮质水平的平衡反射原始反射---反射中枢在脊髓、延髓、脑桥立直反射---反射中枢在中脑、间脑平衡反射---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1原始反射原始反射是人类的先天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
这些不受意识控制的反应是人类一生下来就具有的。
这些反射在应该出现是不出现或应该消失时不消失均属异常,有临床意义。
01吸吮反射 0-3月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唇与口角,或者将手指或母亲乳头插入口内。
反应:像得到食物一样主动闭口,有节律地吸吮、咽下。
意义:减弱或缺失多见于早产儿,生后窒息、外伤等脑干机能损伤,饱食后不出现,饥饿时呈亢进状态。
持续存在(6-8月后)或消失后重新出现,提示脑损伤。
02觅食反射0-3个月,一般1月左右消失。
检查方法:用手指轻触婴儿口角或上下唇。
反应:婴儿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4月后婴儿会学习、认知到肚子饿时,会用哭声来表达需求,觅食反射就慢慢消失了。
意义:同吸吮反射。
生后3月仍然存在为不正常,会导致易张口,舌肌后缩,颈立直差,1岁以上存在提示摄食障碍。
03拥抱反射(Moro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
肌张力低下及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迟,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拥抱型为0-3个月,伸展型为3-6个月。
检查方法:共五种①落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手放在小儿后头部,将头抬起离床面30度,然后将手下落10-15度(手不离开头部);②拉手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拉小儿两手上提,当小儿肩部离开床面是(头不离开床面)然后突然松开。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下倾斜15°;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⑤声法:小儿仰卧于床上,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反应:分两型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拇指、示指末节指间关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肩、前臂收拢呈拥抱状态,小儿有惊吓的表情或哭闹不安,亢进时下肢也出现与上肢相似的反应。
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临床神经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通过检查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本文将介绍神经系统体征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视觉检查1.1 视力检查:通过让患者看远处和近处的物体,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视力是否正常。
1.2 瞳孔检查: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和对光反应,可以了解患者的瞳孔功能是否正常。
1.3 眼球运动检查:观察患者的眼球运动范围和协调性,可以判断患者的眼球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二、感觉检查2.1 皮肤感觉检查:通过触摸不同部位的皮肤,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触觉、温度和疼痛感觉是否正常。
2.2 运动感觉检查:通过让患者闭眼、伸展四肢等动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运动感觉是否正常。
2.3 深部感觉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位置觉、振动觉等深部感觉,可以了解患者的深部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三、运动检查3.1 肌力检查:通过让患者做不同的肌肉收缩动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3.2 肌张力检查:通过触摸患者的肌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肌张力是否正常。
3.3 运动协调性检查:通过让患者做一系列协调性动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运动协调性是否正常。
四、腱反射检查4.1 肱二头肌腱反射:通过敲击肘部的肱二头肌腱,可以了解患者的肱二头肌腱反射是否正常。
4.2 膝腱反射:通过敲击膝盖的膝腱,可以判断患者的膝腱反射是否正常。
4.3 踝腱反射:通过敲击踝部的踝腱,可以了解患者的踝腱反射是否正常。
五、神经系统特殊检查5.1 巴宾斯基征检查:通过刺激患者的脚底,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巴宾斯基征阳性。
5.2 勒伯特征检查:通过让患者做不同的动作,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勒伯特征阳性。
5.3 其他特殊检查:根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特殊的神经系统检查,以匡助诊断疾病。
综上所述,神经系统体征检查是神经学诊断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子细的检查可以匡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为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系统查体8个病理征检查方法一、神经系统查体的重要性。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控制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包括运动、感觉、思维等。
因此,对神经系统的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一些神经系统疾病,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下面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查体的常用方法。
二、神经系统查体的常用方法。
1. 神经系统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肢体姿势等,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提示贫血或休克,面部表情呆滞可能提示帕金森病,肢体姿势不协调可能提示运动障碍等。
2. 神经系统感觉检查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触觉、疼痛、温度、位置感觉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可以用尖锐物或冰冷物轻轻触碰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的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3. 神经系统运动检查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肌张力、肌力、肌肉协调性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可以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肢体运动,观察其运动是否协调、肌力是否正常,以此来判断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4. 神经系统脑神经检查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脑神经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可以检查患者的视力、听力、嗅觉、味觉、面部肌肉活动等,以此来判断患者的脑神经功能是否正常。
5. 神经系统反射检查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腹壁反射、足底反射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反射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可以用橡皮榔头敲击患者的膝腱,观察其膝腱反射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的反射功能是否正常。
6. 神经系统步态检查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步态,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
例如,可以观察患者的步态是否稳健、是否对称、是否有异常摆动等,以此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状态。
7. 神经系统病理征检查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巴比特试验、震颤试验、共济失调试验等方面的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神经系统病理征。
例如,可以让患者做一些特殊的动作,观察其反应情况,以此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一些特殊的神经系统病理征。
神经反射检查的内容神经反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通过刺激特定的神经区域或肌肉,观察和记录其产生的反射动作和反应时间,可以了解患者的神经传导是否正常,从而诊断和监测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神经反射检查的内容。
一、神经反射检查的目的神经反射检查旨在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包括神经传导的速度和程度。
通过检查患者的反射动作和反应时间,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疾病。
这是一种简单、快速且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二、常用的神经反射检查方法1. 肌腱反射检查:通过敲击相应的肌腱,观察和记录肌肉的反射动作。
常见的肌腱反射包括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2. 皮肤反射检查: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观察和记录皮肤的反射动作。
常见的皮肤反射包括嗜酸性细胞反射和嗜碱性细胞反射。
3.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通过刺激特定的神经区域,观察和记录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常见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包括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尺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等。
三、神经反射检查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确保患者舒适放松,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2. 刺激部位的选择:根据需要检查的神经区域选择相应的刺激部位,如肌腱或皮肤。
3. 刺激方式的选择:根据需要检查的神经区域选择相应的刺激方式,如敲击或刺激。
4. 观察和记录:在刺激后,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反射动作和反应时间,如肌肉的收缩程度和时间。
5.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结果,分析患者的神经传导是否正常,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疾病。
四、神经反射检查的临床意义神经反射检查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如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反射动作和反应时间,可以判断神经传导是否正常,从而指导治疗和康复。
五、注意事项和风险提示在进行神经反射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患者安全:在进行检查时,需要确保患者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病变。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控制中枢,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
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任何异常或者病变。
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神经系统病史采集:医生会问询患者的症状、病史和家族病史,以了解患者
的神经系统状况和可能的风险因素。
2.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一系列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的姿式、
步态和协调性,检查患者的感觉、力量和反射等。
3.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影像学检查,如脑部MRI或者CT扫描,以获取更详细的神经系统结构信息。
4. 神经系统电生理检查: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电生理检查,如脑电图(EEG)、神经肌肉电图(EMG)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等,以评估神经系统的电活
动和传导功能。
5. 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医生可能会要求患者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和
脑脊液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代谢和炎症情况。
通过以上的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得出初步的诊断和评估结果,并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系统检查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或者神经科专家进行,以确保准确性和安全性。
总之,神经系统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匡助医生评估和诊断神
经系统的功能和病变。
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电生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您有任何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或者疑问,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诊断。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神经反射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自动、本能性的反应。
它是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表现,对于评估神经系统的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锤击法、神经束刺激法、柔毛刺激法、病理反射法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观察法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动作、姿势、面色、瞳孔大小、肢体活动范围、握力等,可以初步评估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例如,如果发现有肢体肌张力增高、手指颤动、步态异常等,可能提示存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
锤击法是检查神经反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测定肌腱反射。
这种方法适用于肌腱上的依赖于中枢制动性神经元的反射。
例如,通过用锤击小腿胫骨前缘的髌腱,可以引起跟腱反射,判断大脑皮层、脊髓和神经传导通路的正常性。
神经束刺激法适用于检测部分神经病变的方法。
通过直接刺激神经束,可以判断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可以用诊断电刺激器刺激肌肉神经束,观察患者的肌肉收缩反应来评估神经传导功能。
柔毛刺激法主要用于检查感觉神经传导功能。
它通过用柔毛轻轻刺激患者的皮肤,观察患者是否有感觉异常或出现异常反应,可以初步评估感觉神经的正常功能。
病理反射法是用于检测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它通过观察患者在特定刺激下是否出现异常反射来判断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伤。
例如,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在刺激面颊、喉头等部位时会出现异常反射,而正常人则不会出现。
除了上述常用的方法,还有一些特殊的神经反射检查方法,如滑膜反射法、寻直反射法、停鼻泪腺反射法等。
它们在特定的疾病检查或评估特定神经功能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结起来,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检查对象和特点。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还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以达到综合性的评估和诊断。
神经反射检查一、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角膜引起的反射)1、角膜反射嘱患者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和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前者成为直接角膜反射,后者成为间接角膜反射。
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2、腹壁反射检查时,患者平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髓7-8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的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皮肤,分别称为上、中、下腹壁反射。
正常反应是上、中或下部局部腹肌收缩。
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肥胖、老年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应予以注意。
3、提睾反射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上提。
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
一侧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也可影响提睾反射。
4、跖反射神经反射检查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近小指跖关节转向拇趾侧,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
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用大头针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二、深反射反射强度分级::反射消失1+:肌肉收缩存在,但五相应关节活动,为反射减弱2+:肌肉收缩并招致关节举动,为一般反射3+: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病理状况4+: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为病理状况1、肱二头肌反射患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