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崔 崧(成都医学院 四川成都 610081)[摘 要]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途径。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打破英语教学中陈旧的思维定式,从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入手来开发创新思维。
其次要通过在课堂中巧设疑问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还通过“创造性复述”这一教学手段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最后我们还要对学生们表现出的创造力进行积极的评价以鼓励他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 英语教学;创新思维;能力[中国图书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9144(2006)05-0089-0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跃出课本框架,学活书本,已成为英语教育工作者当今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能力,亦即在人们的思维领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识独创的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创新思维只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传统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而且能清楚地勾画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在英语教学中也应当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开发创新思维古语云:“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习英语也是如此。
首先,必须把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好,奠定好知识基础。
其次,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来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用思维方法来指导知识的学习。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自学能力较差,我们应当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外语教学,无疑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下面结合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英语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学科,在新形势下的作用显得更加突出。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任务是“teach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而不是“teach students English”。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是向老师学习英语,而是和老师一起学习英语。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使学生的性质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主讲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习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在动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引入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前提下,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师生双边活动的需要,选择最佳的教学手段。
如:利用录音机播放单词和课文;利用投影分别对单词的用法作比较、归纳或进行难句分析;利用录像、实物、挂图等提供语言运用的情景。
这种课堂教学不仅能收到形象、直观、生动、多样化的效果,而且充实完善了课堂结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使其从听觉、视觉全方位、多层次地受到刺激,去全身心地体验语言材料,引发思维,从而化艰难为愉悦、化辛苦为享受、化枯燥为兴趣,使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寓教于乐。
三、多给机会,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必须多给学生自主表现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创造多种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创造性思维。
1、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要先隐藏结论,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想一想、猜一猜,寻找问题的根本所在,通过思考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2、多给学生讨论的机会。
创新教学也需要讨论,而且讨论是促成创新的重要形式。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崇文中学吴兆玉【内容摘要】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
因此如何才能在英语教学中,想办法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挖掘初中英语教材里的创新材料,科学、合理地运用创新手段帮助课堂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教育多元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多样化是未来社会的特点。
当前许多现象说明,目前学校奉行的“一元主义”与时代的发展多么不协调。
要改变这种现状,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十分关键的。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英语教学中心是教学,学生只是吸收知识,故创新力不足。
所以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用自身的创新精神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敢于挑战原有的教育学理论,打破原有的教学环节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板一眼,缺少生气和活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一句空话。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思想的飞跃,原有的教育学理论也在不断地适应时代变革、不断向前发展。
冲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大胆地创新,真正做到教学上的形散而神不散,就会产生新的教学“意识流”。
2.挖掘初中英语教材里的创新材料当前所使用的仁爱版的教材中里,有很多与创新有关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时,除了教授英语知识,还可以利用这些材料。
例如,课文里很多问题并未列出标准型的答案,教师可启发、引导学生自学、讨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找到最正确的那个答案,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创新。
二、在课堂教学里,培养学生创新力1.通过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求异”求异对于创造思维而言,是一项核心内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引导学生远离定式思维,敢于说“不”,让学生学会从其他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
在课堂活动里,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可利用课堂讨论方式鼓励学生来求异,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来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说出自己的意见并开展讨论。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关键词] 教育创造能力英语教学创新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方向。
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创新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过人们的学习和实践而不断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现今教师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能力美国人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师生之间深厚的感情是搞好教学的前提,一个不热爱学生的老师永远也不会成为优秀老师,一堂没有情感的课是一堂不成功的课。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一种团结进取、协调融洽的心理气氛,才能激起学生敢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Free talk的形式,与学生闲聊,如: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yesterday? What do you like doing? What animals do youlike best? Why? 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或者运用一个谜语、一个绕口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听听英文歌等方法。
再者,老师在课堂上哪怕是投给学生一个期待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都会使学生受到震撼。
二、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的创造性源于问题的解决。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合理地创设问题情景,设置适当的设置悬念,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不断进行探索活动,学生再自我参与中产生心理体验,刺激学生在知识和情感两条主线的相互作用下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知识在情感的作用下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小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1.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氛围十分压抑,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鼓励与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创设教学情境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讲解“问路”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内的桌椅创设出街道的场景,将教室内的过道当成街道,将讲台当成建筑物等。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例如,在讲解圣诞节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圣诞歌曲,展示圣诞节的相关场景等。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丰富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通过故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
2019年17期┆93教法研究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李芳霞摘 要: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并不能创造什么,但是却可以启蒙学生的创新力,促使其可以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而创新能力就是其中的重点所在。
而小学阶段,正是启蒙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应将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小学英语也是如此。
从小学英语的角度来说,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教师就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思考,并结合适当的方法去激发他们的思维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创新能力;学生 一、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创新思维良好的氛围是学生创新思维成长的重要环境。
在平时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生,大多是在一个相对和谐、轻松的氛围之中的。
过于严肃或是过于沉闷的课堂氛围,学生也不会去主动的思考。
在实际构建这种氛围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形象。
课堂是否和谐、是否轻松,在很多时候都是与教师的实际教学行为有着关联。
在面对小学生的时候,教师应尽量展现自身和蔼的一面,虽然严肃的教师有利于课堂秩序,但是也会让师生关系产生隔阂,所以展现和蔼的一面会让学生感到放松,进而对教师产生好感,在教师面前会表现的更为积极与热情。
而这也成为他们创新思维发生的重要契机。
另一方面,教师在构建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导入。
比如说,在教学中涉及一些娱乐项目,如游戏活动、唱跳活动。
这种活动在很多时候都会成为课堂教学的调味剂,让学生真正得到有效的放松,而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乐于主动的进行思考。
二、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有了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还应当对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的方法有所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自觉纠正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
对于学困生,鼓励他们尝试读懂最基础的拓展材料。
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在基础的拓展材料之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怎样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性,和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然后就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去具体论述。
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原则,比如民主愉悦原则、成功激励原则等。
第二,如何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创造性的榜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思想。
第三,如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例如创设愉悦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兴趣;运用情景交际,角色扮演,合作互动等。
最后在归纳概括,教师要不断拓展学习,为创新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发展创新教学原则榜样教学模式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国教育正在经历着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创新教育。
它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目的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育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创新活动,也有赖于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努力。
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去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一、注重运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原则作为教师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原则。
比如:1.民主愉悦原则。
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为此,教师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又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刘敏(云南省罗平县罗雄一中邮编 655800 )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
“创新是灵魂”。
人才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指的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思维活动。
它是一种崭新的,超前的,科学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的智力活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着重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也应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高交际能力。
中学生学习英语缺少语言环境,思维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
这些正是创造思维的品质,也正是学习外语的优势。
根据这一特点和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联想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并把在英语教学中获得些许经验列于下文,与同行共勉: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明确指出:“每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天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这一句话说明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为之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
而课堂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则更需如此。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空间,认真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试想,如果教师在教学时,绷着脸孔,不苟言笑,教室的气氛必会趋向紧张严肃,而师生之间的压抑感也会油然而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相反,教师教学时态度和蔼可亲,幽默风趣,学生上课就会如沐春风、雨露,敢于表达,相互激荡,甚至撞出创新的火花。
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堂创新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不断通过自己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和行为习惯。
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牛津7b unit 2 reading “my hometown”,提出了原句it’s about 40 minutes from the center of beijing by underground.能否用句型“it takes me about 40 minutes to go to the center of beijing from my hometown by underground.”表示,并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
有学生指出使用前句表达距离的意思清晰,更有学生大胆地使用it takes me about 40 minutes to go from my hometown to the center of beijing by underground.我及时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要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自己的个性我们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
因而,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爱、信任、尊重学生,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因此,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质量要求,需要教师用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去处理问题。
教师应该怎样面对新的局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里我想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坚持有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则1、教学民主性原则曾经有位美国专家说过:“中国学生课堂纪律很好。
”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地分行分组地坐着,面无表情地听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机械地、被动地吸收知识。
整个课堂中,除了老师的说话声及偶尔几个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外,没有其它的声调。
显然,这种课堂气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火花的迸发。
而在美国课堂上,学生随意围成一圈,相互讨论着老师布置的一个话题或某个相关的事件。
学生们各抒己见,据理力争,有的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而老师呢?则在一旁进行引导,给予适当的帮助,并在下课时做出归纳总结。
相比之下,自然是后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才能身心愉悦地、自由地、主动地去探索、去创造。
同时,也能感受到安全感和成就感。
2、激励性原则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回答。
对于有些学生不能回答时应耐心鼓励: “don’t worry!”. “take it easy!”、“try it again!”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
对有消极情绪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给予耐心的指导帮助。
3、主体参与性原则传统的教学目标死板,教学形式单一,教学过程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
2013-12观察思考创新能力指的是人们突破旧事物、旧认识,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
所以,对于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是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英语教学理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学生是我们进行创新教育的对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每一步成长中。
但是,目前仍有很多的英语教师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他们总是向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知识传授,无论是单词还是语法,都使用“一言堂”和“满堂灌”的课堂模式,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要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走,并在英语考试中取得高分就算是完成了学习任务。
这种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考试的机器,根本谈不上创新教育。
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一改过去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指挥者,应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让学生积极主动并创造性地获取英语知识,在这种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利用教材中的创新元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改后的英语教材更加趋于生活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教材的特点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比如,九年级上册The Developing World这一单元,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一开放性的话题展开激烈、积极的讨论,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外,英语课本中本身就具有很多的创新元素,在英语课堂上,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元素,不仅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高,还要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关键词:英语创新能力求异思维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say no”,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经常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积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用自己的独特见解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new concept english第一册第75课时,提出了“why does the shop assistant say women always wear uncomfortable shoes?”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
有学生大胆地指责shopassistant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我及时表扬了他,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
”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
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及时鼓励。
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用英语唠家常”的方式来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
例如有一次我在复习教材juntor english fbrchina初一第17单元could you help me,please?时,我抱了个看似十分沉重大纸板箱子走进教室,随口就说:“the box is heavy.who can help me?”许多学生都举手要来帮我拿,于是我把这个箱子交给了一位男同学并问他:“could you helpme?”他接过箱子便说:“certainly.”然后我又问他:“is it heavy?”他掂了掂箱子的份量说:“no,it isn’t heavy.it’slight.”(这些正是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
)随后我又借机问学生:“what is in the box,do you know?”学生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的东西来。
接着我如同变魔术般从这只大箱子里拿出了足球、小盒子、茶杯、娃娃、彩蛋、水果等东西,每样东西都要求学生描述它们的颜色和形状。
凡是猜中箱子中物品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东西作为奖品。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用英语描述事物,学生们也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无
穷乐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在这些“似教非教”的课堂活动中被激发了出来。
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语言
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而这正是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学习规
律的最佳切入点。
例如,在语法结构教学中,初中学生往往会对在汉语中表示“有”的结构“there be”和“have/has”颇感疑惑,教师可利用时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掌握语言规律。
教师可让学生搜集含有“there be”和“have/has”结构的例句。
将他们分类罗列,这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会发现“have/has”表示“拥有”而“there be”表示“在...有...”。
又如语音教学中,有的学生发现worse,word,world,work 这些词中的or都念[y+::],便好奇地问教师:“是不是所有的or 只要放在w后就发[y+::]的音”。
教师此时便可卖一下关子,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自己去寻找答案,找出单词的发音规律来,并启发学生对于其他的语言现象进行思考,自己总结出语言规律和英语学习的小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