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采矿工程系侯旭江
- 格式:doc
- 大小:771.00 KB
- 文档页数:8
《煤化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煤化工生产技术学时数:86 (实训学时:34)适用专业:煤化工生产技术学分:4制定人:煤化工教研室制定日期:2014年4月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煤化工生产的基本概念,了解煤化工安全生产方面的知识,深化空气深冷液化分离、煤气化、煤液化、甲醇生产技术及煤化学产品加工工艺等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的煤化工生产操作方面的专业能力,如正确地确定生产的工艺条件的能力,在煤化工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下解决生产过程中一般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操作煤化工的重要设备等;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本课程是在学生完成化工原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煤化学等基础课的学习后开设的,并通过专业实训与仿真实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设计思路《煤化工生产技术》是以对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关于工作任务的调查分析为依据,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取证要求融通;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构建总体能力目标、具体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煤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具备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煤化工工艺基本理论和从事煤化工生产操作、工艺运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精工艺、懂设备、懂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按照工作岗位进行任务分解,形成6个学习情景:空气深冷液化分离;煤焦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合成气合成天然气与甲醇技术;甲醇合成其他化学产品技术。
对工作过程的实施以工学结合方式实现。
在教学安排上,按周数进行。
采用现场授课或下厂参观及及顶岗操作,便于原理讲授与操作训练相结合。
每个学习情境内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教师指导下采用6步法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企业生产与工作过程联系起来,使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让学生在生产任务实施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和氛围,构建知识。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模式探索作者:刘锋珍戴仁竹梁帅江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19期刘锋珍1 戴仁竹1 梁帅江2(1.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系山东泰安 271019; 2.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摘要:近年来,由于教育规模扩大,教学资源紧张,师资、设备和实验室空间不足,再加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等各种原因,致使毕业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
本文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目标分阶段实施,按指标完成的新模式,强调对任务的细化,分阶段实施,使设计任务更加具体。
再辅以指导教师值班,学生带任务考勤的考勤方式及优秀及不及格均进行二次答辩的答辩制度。
在严格控制设计质量的同时,也使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成绩的评定更加公正、合理。
关键词:目标分阶段过程管理指标控制中图分类号:TD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70-02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其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工程、科研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工程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一直是许多院校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教学资源紧张,师资、设备和实验室空间不足,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大等各种原因,致使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呈下滑趋势。
如何加强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使毕业设计工作真正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成为全面检验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达到对所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化与升华,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1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常规性内容,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改革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并制定出台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给毕业设计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产教深度融合下高职《煤炭气化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作者:谢修伟张伟李民君卢俊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29期摘要煤炭气化技术课程是煤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为了帮助学生较快适应后续的顶岗实习,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对既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究,就课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煤炭气化教学模式建议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煤炭气化是以煤为原料,以氧气、水蒸汽等作气化剂在气化炉内通过化学反应制得粗煤气的复杂过程。
气化炉种类繁多,性能各异,气化工艺路线冗长,气化生产控制系统里控制指标多,日常教学中,实训教学比重低,过程考核频次不科学,教师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偏重于理论输出,达不到教学目的,就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1遴选授课内容目前所用教材《煤气化生产技术》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居多,篇幅较少的实训项目也是以文字展示,学生可操作的项目严重缺乏,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装置操作、现场巡检和DCS控制工作中。
除此之外,教材内容老旧。
单说气化炉,很大篇幅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移动床气化、流化床气化,而现阶段,大型煤气化企业都在使用HT-L粉煤加压气化工艺。
针对煤炭气化工艺教学内容,建议剔除传统的已淘汰的气化工艺,重点介绍HT-L粉煤加压气化工艺,以HT-L粉煤加压气化工艺为重心,开展形式内容各异的项目化教学。
以我校煤化工技术专业为例,在讲授煤炭气化技术课程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移动床气化、流化床气化工艺,教师仅作简单的介绍,针对HT-L气化工艺,教师设计出磨煤及干燥单元、粉煤加压及输送单元、气化及原料气洗涤单元、渣及灰水处理单元这四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从企业获取的PID工艺流程图。
2创新教学方法煤炭气化技术课程教学离不开理论,更离不开实践,实践教学更需要创新。
为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建议采取立足于工作岗位的演示法、情境法等教学方式。
采煤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煤炭的形成、分布及开采过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煤炭资源现状、采煤技术的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
3. 帮助学生掌握煤炭质量评价标准,了解煤炭质量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采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传递煤炭开采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煤炭开采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开采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煤炭开采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对煤炭开采行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包括煤炭的形成过程、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储量情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2. 煤炭开采技术:介绍煤炭开采的基本方法、工艺流程及现代化采煤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煤炭开采技术3. 煤炭质量评价:讲解煤炭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其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煤炭质量评价4. 环境保护与煤炭开采:探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煤炭开采5. 煤矿安全:介绍煤矿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五章 煤矿安全6. 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重要作用,如矿山自动化、数字化矿山等。
基于微课程的《煤矿开采方法》课程混合式学习方式探究杨浩宇尚秀全马艳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传统课堂正在逐步被混合式学习方式所取代,应用互联网等高科技设备,可以让不同的学习者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合理的学习安排。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随时准备学习,但又不想总是被教导。
所以一个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应该是能够使学习者参与多个正式、非正式学习活动,建立在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训练到协作环境,一切围绕学员展开。
1 引言“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全国煤矿开采方法课程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PPT,板书为主,中国矿大曾经做过CAI课件,通过文字,音视频等详细的讲解了采煤方法,但没有应用信息技术将其形成网络课程实现微课教学,因此,煤矿开采方法“微课”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才能够很好的实现不同类型的学习者独自学习,降低摄取知识的门槛。
2 《煤矿开采方法》混合式学习方法的实施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首先要成立建设团队,为了编制好《煤矿开采方法》课程,先是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重难点划分和分类,这门课程具有概念多、规范多以及巷道空间位置赋存关系复杂等特点。
所以学生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理解巷道位置关系。
其次, 《煤矿开采方法》中的很多内容与实践是相关的, 比如机械设备的作业步骤,课堂讲解再多也不如学生实践操作一遍。
还有课程巷道的布置,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立体空间概念, 所以很多学生很难在脑中构建完整的立体图, 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所以在实施的过程中应该根据课程的知识点按章节、按单元编制微课动画,具体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构建知识树;由于微课时间比较短,必须将《煤矿开采方法》十四章内容根据重点将其划分,制作的过程要区别与传统授课,尤其动画的制作需要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必须将知识点精化。
《采掘机械》一体化教学的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是同煤集团旗下的高等职业学院,是企业的“一库两中心”即人才库,人才中心和技术中心,我院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煤炭高科技职教学院,努力建设煤炭国家一级、非煤国家二级的安全培训中心,努力打造全煤培训基地,努力抢占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要为发展煤炭装备制造业、煤炭开采与综合利用,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撑,更好的服务煤炭行业未来发展。
我们培养的是煤炭经济建设和煤炭企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
而通过课改我们培养的学生正是具备这种能力——设备的操作和维修能力。
山西省作为煤炭能源基地,使用着大量的机械设备,更需要具有设备的操作和维修方面的人才。
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和下厂矿调研,现场这方面的人才确实是比较匮乏。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采掘机械》这门课程进行改革。
采掘机械是煤炭行业的主体设备,《采掘机械》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采矿、机电类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是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和能力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门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所以有必要把这门课程做精、做细、做深,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根据调研,现在我国进行采掘机械课程改革与研究的高职院校只有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有限的几所。
山西省作为煤炭能源基地,更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是煤炭行业的龙头企业,各种新型采掘机械不断投入使用,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些新的设备,并对在岗职工进行培训,所以在教学中能更好的融入相关知识,使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二、课题的界定1、理论依据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作为机电系专业教师,有幸参加了2009天津自动化专业建设学习研讨班,听了中国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的报告后受益非浅。
他谈到:“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专业要以职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要以过程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学习要以行动为导向”。
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毕设主动性的措施作者:姜海军刘曙光匡永生来源:《科教导刊》2021年第22期摘要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培养高质量的新型专业人才对区域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面对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环节的主动性不高的问题现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采取包括学业导師制建立、毕业设计内容灵活性调整、毕业设计与前期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灵活指导方式等系列举措,激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责任感和信心,同时通过毕业设计的创新环节设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主动性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2021.22.016On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itiative of Mining Engineering Graduates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ion DesignJIANG Haijun, LIU Shuguang, KUANG Yongsheng(Mining Colleg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51)AbstractCoal is the main energy in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ining high-quality new professional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es.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initiative of graduates in graduation design is not very high,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we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organic combinationofgraduation design andearlystage learning, various forms offlexible guidanceandsoon,forstimulating students’ attention,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confidence in graduation design. Meanwhile, it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 t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ability through the innovation parts of graduation design.Keywordsmining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esign; initiative0前言煤炭仍然是我国的支撑能源,特别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对能源需求潜能仍然巨大。
理实一体化课程教案(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名称矿山测量课程名称地形测量授课教师齐素芳系部建筑工程系大同煤炭职业学院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名称地形测量授课项目水准测量授课班级14矿山测量理实一体化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熟悉水准测量的方法及其内业计算;2.技能目标:掌握水准仪的操作步骤及其使用方法;3.情感目标:在学生实际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沟通,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爱护仪器如同爱护自己的物品,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使学生懂得测量的严谨性。
理实一体化教学重点水准测量的观察方法与施测步骤理实一体化教学难点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理实一体化教学反思1.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理论,同时在基本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又掌握了仪器的使用;2.本节课同时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的教学原理,实现理论与实操的高度融合。
理实一体化主要教学活动设计第一部分:理论部分(20分钟)一、导入新课(4分钟,演示法、提问法)让学生回想上节课讲述了水准测量原理,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回答一下水准测量包括哪两种方法。
学生回答:高差法、仪高法(视线高法)。
在学生回答播放知识点回顾幻灯片,进行系统的回顾掌握。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在A,B上竖立标尺,用水准仪构筑一条水平视线,该视线在两尺上截得读数a 和 b 则B比A高出h AB=a-b注:高差hAB有正有负二、讲授新课(16分钟,演示法、讲授法) (一)水准点与水准路线 (二)连续水准测量两点间距离较长或高差较大时,在两点间设若干转点,分段测量高差,取各分段高差的总和。
h AB =h 1+ h 2+…+ hn =(a 1-b 1)+(a 2-b 2)+…+(a n -b n )=∑∑-b a(三)水准测量成果计算1.闭合差的计算: f h =∑∑理论测量-2.闭合差的分配: 原则:反符号,正比例3.水准点高程的计算:H 前=H 后+hhA B第二部分:实操部分(70分钟)讲述完理论后,给学生布置任务一、提出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从我校篮球场与1号教学楼的丁字路口处的一已知水准点BM A出发,沿着1号教学楼、澡堂、女生公寓再次回到BM A;任务二:从我校篮球场与1号教学楼的丁字路口处的一已知水准点BM A出发,测到办公楼与实验楼丁字路口的另一水准点BM B,并利用已知水准点BM A的高程求出水准点BM B的高程;任务三:从我校篮球场与1号教学楼的丁字路口处的一已知水准点BM A出发,沿着1号教学楼、办公楼、测到图书楼楼丁字路口的另一已知水准点BM C处。
煤矿智能开采课程设计实践与研究
赵旭峰
【期刊名称】《内蒙古煤炭经济》
【年(卷),期】2024()5
【摘要】煤矿智能化升级持续推进,对煤炭人才需求发生了新变化。
因此,煤炭安全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做出相应改革。
在此背景下,煤矿智能开采作为高职煤炭安全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本文旨在以煤矿智能开采课程建设为目标,对该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开展实践与探索。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赵旭峰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职业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TD82-4
【相关文献】
1.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人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虎龙沟煤矿工作面智能化开采的实践
3.黄陵一号煤矿智能开采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4.国家能源集团井工煤矿智能开采指南研究与实践
5.黄陵一号煤矿智能开采技术研发与实践——基于动态地质模型大数据融合迭代规划控制策略的智能开采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阳泉学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纪要根据阳泉学院的安排,2012年9月27日,在采矿工程系会议室,召开了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会议由阳泉学院教学分管院长王玉清同志主持,来自煤炭行业企业的专家阳泉市煤炭管理局总工武威同志、南煤集团总共张学民同志,采矿工程系主任蔡永乐同志,学院教务处处长邓庆阳同志、副处长赵金录同志,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主任王旭红同志,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卫红同志,采矿工程系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带头人以及长期工作在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科研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教学分管院长王玉清同志代表全校师生向各位专家致欢迎词,阐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性以及我院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王院长指出,参照职业工作过程逻辑,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递进规律,我院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平台两大平台组成,各平台又分别划分为通识教育模块与专识教育模块、课内实践教学模块与集中实践教学模块四个模块,突出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课程设计的学时数,每模块的课程再逐步分解为典型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施教学。
最后王院长又指出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是我院的品牌专业,是国家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服务产业项目,期望煤炭行业企业的专家对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宝贵意见。
阳泉市煤管局总工武威同志首先充分肯定了我院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毕业生在阳泉各大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人数上能占到阳泉的半壁江山,并且许多毕业生都走上了领导管理岗位,是阳泉乃至全省煤矿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然后武威同志对当前煤炭行业的形势、煤炭开采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与新需求、煤矿员工的素质现状与需求做了介绍,重点指出,目前煤矿企业硬件设备虽然先进,但存在许多管理人员素质不达标、劳动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更加专业的劳动从业人员相当缺乏,希望我校能够结合煤炭行业的实际、煤矿开采的工程体系,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开展人才的培养。
88作者简介:徐青云,工学硕士,副教授,副院长;白文勇,工学硕士,助教;马广志,工学硕士,讲师;鲁杰,工学硕士,讲师。
基金项目:2018年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1331工程”研究专项课题《地方高校煤炭主体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编号:ZX-18055);2017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于‘五位一体’教学模式下校企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编号:J2017100);2015年山西大同大学“一院一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涉煤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改革”(编号:2015-YYYP15004)。
煤炭主体专业核心课程理论和实践学习内容主要为矿井生产系统、采煤方法、矿山机械电气设备等,由于矿井生产系统空间关系和防爆矿机电气设备结构复杂,讲解起来抽象难懂,且实践教学环节中部分也需要在矿井井下进行。
但企业考虑到影响正常生产和安全等因素,不接受学校下井教学实施的难度和安全性受到严重考验;而企业方面,随着煤炭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企业对员工职业技能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且为了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提高生产效益和实现安全生产,要求新员工上岗后能快速胜任岗位工作。
两者的脱节和矛盾,造成高校培养的学生专业水平与煤炭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需求不对等,满足不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为了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目标,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1,2]。
1 传统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以课堂教学为主。
其中,课堂教学大多停留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阶段,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满堂灌讲授方法为手段完成理论教学的任务[3,4]。
在理论知识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教学模式单调 专业课程教学难度大,教学效果差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知识以灌输为主,师生互动少,引不起共鸣,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兴趣底,造成课堂教学效果差。
煤炭类高校“非煤矿山地下开采新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作者:王旭锋张东升万志军杨振浩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5年第01期【摘要】针对煤炭类高校地下开采专业的特点,介绍了“非煤矿山地下开采新技术”课程的定位与目标,结合课程内容设置的相关原则,初步构建了以矿井开拓新理念、采掘新设备、采矿新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内容体系。
【关键词】课程改革非煤矿山煤炭开采通识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028-02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对于采矿工程专业来说,就是全面推进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采矿工程技术和研究的专业人员[1-2]。
新形势下,煤炭类高校对传统主体专业进行调整、改造、拓宽和转向,“从原来单纯的为煤炭行业服务转变成为社会服务的宽口径专业”已成为煤炭类高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煤炭类高校主体专业(以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为例)开设“非煤固体矿床地下开采”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非煤固体矿床地下开采理论和技术,为解决煤矿开采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同时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渠道[3-5]。
随着非煤矿山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新技术和新工艺,如高效掘进技术、坚硬矿石连续开采技术、深井充填开采技术与工艺等。
目前,由于课程性质、课时限制等原因,上述相关的技术与方法在非煤固体矿床地下开采课程当中还未能系统讲述。
因此,有必要系统吸纳非煤矿山开采新技术与新方法,结合地下采矿工程专业特点,形成煤炭类高校采矿工程专业“非煤矿山地下开采新技术”课程内容体系。
1 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1.1 课程定位与总体目标该课程为煤炭类高校主体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或全校的通识教育课程。
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了解非煤矿山地下开采过程中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比煤矿开采的特点,领会非煤矿山技术创新的理念,进一步拓展视野,拓宽专业知识口径,为切实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供基础。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理实一体化教学设计
采矿工程系:侯旭江
2015.06
项目名称:液压支架认识与基本操作授课班级13级才煤矿开采技术2班授课日期
授课地点及课时液压支架实训教室课时 1 液压支架操作车间课时 1
授课方法理论学习、模型演示、实际操作
学习目标及要求知识目标:了解液压支架的适用条件;熟悉液压支架的组成;液
压支架的主要技术参数。
技能目标:正确并熟练掌握操作液压支架,熟悉支架工的岗位职
责提高安全操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液压支架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分类及基本技术参数等知识的掌握;液压支架的基本操作过程。
教学保障多媒体教室、实训教室及液压支架等设备
教学基本内容● 1 液压支架类型区分及基本结构● 2 液压支架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性● 3 液压支架主要工作参数及意义● 4 液压支架工岗位职责
● 5 液压支架的支护方式及移架方式● 6 液压支架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任课教师侯旭江日期
通过观看综采液压支架模型,
液压支架是用来控制采煤工作面矿山压力的结构物,液压支架是综采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可靠而有效地支撑和控制工作面
图3 液压支架的组成
1 前立柱;
2 后立柱;
3 顶梁;4
图4掩护式液压支架
图7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