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股“冯小刚”
- 格式:pdf
- 大小:59.32 KB
- 文档页数:1
华谊兄弟创业初期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是新中国最早进行商业化电影制作的民营电影公司之一,并且创造许多个票房奇迹。
你看到的许多电影都是华谊兄弟出品的。
华谊兄弟的创业初期经历了哪些困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华谊兄弟创业初期,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华谊兄弟的发展历程华谊兄弟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2000年8月,华谊广告与太合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太合公司)共同设立了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600万元,双方各出资1300万元,这为华谊兄弟在制片领域完成了初始扩张,奠定了其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
自2000年获得商业投资后,华谊兄弟开始了从广告公司向影视制作和传媒产业的转型。
2001年,成立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2004年,出资3000万收购战国音乐,成立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
从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进入电影行业,而且因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华谊兄弟在制片领域迅速完成了初始扩张。
到2004年,华谊兄弟已占了国内35%的票房,出品的影片数量占内地总量的13%。
在2003-2004年确立了两大可赢利经营业务:影视剧产品的制作与发行,艺人经纪代理。
直到今天,这两项业务依然是公司最基本的和业绩最有保证的核心事业。
同时,王忠军为公司设计了未来五年的蓝图。
2005-2009年,华谊兄弟的商业路线;在娱乐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冯小刚在第一个五年长约里要拍摄五部作品的时间和产量要求;公司谋求上市的计划;对涉足院线放映环节的尝试,等等,都是在2005年前的蓝图上已经规划过的。
截至到2011年上半年,共上映影片为5部,分别为:《非诚勿扰II》、《老夫子之小水虎传奇》、《新少林寺》、《建党伟业》及《雪花秘扇》;主要实现收入的电视剧分别为《远去的飞鹰》、《生死归途》、《大时代》、《大丽家的往事》;投入运营的影院为5家。
王中军畅谈人生和组建华谊兄弟传媒商业帝国过程近期媒体采访了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并就其人生经历,与组建华谊兄弟传媒商业帝国的过程,进行了深入畅谈。
王中军说,决定人生好与坏,交朋友是最重要的一条,“交朋友是第一生产力”。
交朋友有技巧吗?“没有!随心所欲的,喜欢就是喜欢,不要装。
”交朋友就是王中军组建华谊兄弟传媒商业帝国最有效的法宝。
这是一个近百平米的空间,如今是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画室和工作室,关上窗便可闹中取静。
长安街沿线某写字楼的高层,水气和霾气的窗外车水马龙,一张著名导演冯小刚的肖像油画摆在窗边,一旁是堆满了颜料和画笔的架子,再往里是一副尚未完工的作品。
这是一个近百平米的空间,如今是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画室和工作室,关上窗便可闹中取静。
办公桌上不是文件和会议材料,而是一摞摞的画册和书籍,最醒目的一本上写着俩大字——梵高,当然还有个大屏的苹果电脑,这幅尚未完工的画描绘的是威尼斯一座修道院内的四棵树,五光十色的灯制造出迷离的绚烂的颜色,映照在原本白净的建筑上,配以四棵标志的柏树,前一阵的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在这里举行了个PARTY,王中军用相机拍下了当时的场景,回北京后,把人物全部拿掉,只剩下建筑、树木和光影。
房间的墙上和地上放满了最近两年的画作,以风景居多,几张静物和人体。
当然也有老友冯小刚的几幅山水画,这也兼做他的画室,但冯小刚的感觉更国画些,描绘的多是冬天的峦山。
王中军会时不常的开车带着父亲回辽宁老家,虽然他只在那上过一年小学,秋天的花生地、春天的原野带给他灵感,摁下快门,回来后,他会把这份辽阔的感觉付诸在油画布上。
他喜欢印象派的画家和画作。
他的作品色块鲜明,看着看着或许你能感受到四五月间梨花的怒放、秋风的飘摇。
在这样一个毫无商业气息更多文艺范儿的房间里,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还愿意说说梦想这个事儿吗?“嗨,哪那么多梦想啊,都是一阵儿一阵而的,天天做的就不是梦了”。
两个小时的访谈结束的时候,我问他华谊的未来会什么样?“未来我也不知道什么样儿……但华谊兄弟四个字肯定在……继续拍电影……做中国最牛的传媒公司,但牛到什么样我不知道了。
被全民唾骂的冯小刚,与背后的中美贸易战一冯小刚输了,输得一塌糊涂。
我极少见全民这样唾骂一个人,上一次是马蓉。
他输在哪里了?输在狗屁逻辑上,输在文革般咆哮上。
一会儿耍无赖,一会儿讲道义,一会儿要撕烂别人嘴,一会儿又让别人拿起法律武器,最后还论上出身,批上斗了。
就是自己到底有没有偷税漏税的事一个字不提。
作为一个股民,最令我感到作呕这条:在我的记忆深处:冯小刚才是坑害股民的主力军。
冯小刚开一个小公司,叫东阳美拉,资产总共就1.36万元,最坑爹的是,这个破皮包公司还负债1.91万元。
也哪里来的底气,让华谊用10个亿现金收购这么一个垃圾空壳公司呢。
收了兄弟华谊钱还没有焐热,就把募资来的近三分之一资金,都用现金给了他自己。
10个亿现金啊,就买了一个万把块钱的小破公司。
冯小刚自己韭菜割的割得贼爽,今天还把崔永元倒打一耙,究竟是谁没人性,一目了然。
为了让更多人准确把握冯小刚的所谓逻辑,网友制作了《小学生作弊版》:1、人家没有全抄答案怎么算作弊2、你受委屈了怎么不告诉老师3、你以为校长是你谁呀,说处分就处分我?4、你就没抄过作业?5、大家作弊为学校升学率做了多大贡献,你要举报我们?6、我生气了!7、你还骂我兄弟?8、你不要脸了!9、你是流氓!10、我这次考试也抄了,你怎么着?这些逻辑谬误古人早就总结过,比如:移花接木,指鹿为马,胡搅蛮缠,指桑骂槐,拆东补西,心怀鬼胎,倒打一耙,众口铄金,掩耳盗铃,装傻充愣,答非所问。
冯小刚十条回应多次说崔有病,这也是很下作的说法,一码归一码,人家也没说他白癜风啊。
冯小刚这个岁数的人,还是深受那个时代特殊文风的熏染。
这样的影响,因为深入骨髓,浸透血脉。
他本性没有逻辑的,没有理性,只有斗争,一激动流露出来了。
二不知道是不是历史原因。
逻辑,一直是我们国家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人普遍“逻辑差”。
这现象在这次中美贸易战的慢慢暴露出来了。
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这次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文件,共有洋洋洒洒的205页,第1到10页是发起加征关税的背景介绍、美方态度、中方反应、后续程序等内容,从第11页开始,到第205页,共195页,是扎扎实实的清单内容。
行业·公司|公司深度Industry·Company2014年影视行业并购潮席卷资本市场,东财Choice数据显示,2014—2015年,影视行业并购重组分别发生67起和90起,并购金额分别达到119.42亿元和722.39亿元。
直到2016年5月,有消息传出证监会限制上市公司跨界定增,其中涉及影视行业,意在帮助一级市场挤出泡沫。
华谊兄弟作为曾经的影视一哥,自然也按奈不住,在浪潮中开启了“买买买”节奏,2013年9月,华谊兄弟宣布以2.52亿元收购张国立名下的浙江常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溢价36倍;2015年10月,华谊兄弟以7.56亿元收购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6位明星持有的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70%的股权;同年11月又宣布收购以冯小刚为主要股东的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70%的股权,交易对价10.5亿元。
但收购的这些公司除了是空壳公司,其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也不可小觑。
东阳浩瀚背后的“大佬”2015年10月22日,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7.56亿元收购浙江东阳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的股东艺人或艺人经纪管理人(艺人包括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郑恺、杜淳、陈赫,以下统称为“明星股东”)合计持有的70%的股权,此前,睿德星际(天津)文化信息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东阳浩瀚15%股权,明星股东共持有85%股权。
据了解,东阳浩瀚成立于2015年10月21日,截至公告日,为一家空壳公司,但却给了10.8亿元的估值,华谊兄弟以7.49亿元溢价收购,基本属于拍脑袋就成的一笔交易。
东阳浩瀚在随后2016年6月内设立了全资子公司霍尔果斯华谊兄弟浩瀚星空影视娱乐有限公司和北京华谊兄弟浩瀚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均为300万,有意思的是,空壳公司在2017年9月迎来了两位新股东,分别是上海云锋新呈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和爱奇艺,而前者成立于2016年2月,股东包括华谊兄弟互娱(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新华联控股、华谊兄弟:收购的壳公司背后大佬都有谁?本刊记者邸凌月342018年第22期公司深度|行业·公司Industry·Company巨人投资、新希望投资集团、泛海控股、苏宁控股、苏州金螳螂一系列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而华谊兄弟也进一步将自己与东阳浩瀚绑定在了一起。
华谊兄弟投资现状分析的研究目录一、研究背景 (3)二、融资环境 (3)三、主要融资方式 (4)四、存在的问题 (6)五、相关建议 (7)一、研究背景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创始人:王中军、王中磊。
1998年,其投资冯小刚和姜文导演影片,至此进入电影行业,在文化传媒中如鱼得水,于2005年正式成立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后,短短三年间便并购经纪公司中乾龙德与传媒公司金泽太和,一步步扩大其势力范围。
华谊兄弟于2009年上市,股票代码为:300027。
其上市之初拟发行4200万股A股,总股本约16800万股;发行前的每股净资产为2.22元。
华谊兄弟在和华策影视、橙天娱乐、光线传媒这些文化传媒公司的竞争中不断成长。
时至今日,华谊兄弟的投资与运营已涵盖了电影和电视剧拍摄、广告、娱乐营销、建筑等板块,并且各自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二、融资环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得到提升,对于文化娱乐产品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加大,文化传媒产业也迎来了春天,文化传媒产业蓬勃发展,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增长迅猛,呈现喷井式增长。
但不可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文化传媒产业的发展并未能满足市场所需。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传媒产业存在着投资不均衡,加上单一的融资模式和传统的经营方式极大地制约了其发展,再加上创新力度和资金的不足,尤其是中小型文化传媒企业很难获得相应的融资,这些都加大了其发展的难度。
如今,我国文化传媒企业融资偏向于债权融资,而且银行贷款比重较大。
银行信贷作为文化传媒产业融资的核心融资来源,却因为文化传媒产业资产“轻”、规模“小”、支持“弱”等客观原因的存在,制约了信贷资源对其支持效果的进一步发挥,尚未构建起完善的资本体系。
其次,相关法律法规对文化传媒产业的支持也相对匮乏。
针对这个困扰,各大文化传媒业都不得不扩大融资视野,其中广播影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作为重要方案,不时在新闻报道中出现。
其他一些新兴融资方式也在渐渐植入行业发展的轨迹,如版权质押贷款融资、私募基金、股权融资等等。
警惕演艺明星股市造富作者:熊锦秋来源:《董事会》2016年第05期目前影视明星的片酬本来就高得离谱,动辄成百上千万元,远高于普通人的工作报酬,现在这些明星投资的公司资产又被上市公司动辄高价收购,其财富又将被股市泡沫效应再一次急剧放大,引发社会不公A股市场对影视业的疯狂并购仍在进行,发展到目前阶段,一些上市公司甚至通过高溢价绑定明星。
有关各方要清醒认识到资本市场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中所肩负的重任,A股市场发展方向不能走偏。
比如,去年11月19日,华谊兄弟公告称,拟以人民币10.5亿元收购东阳美拉传媒的股东冯小刚和陆国强合计持有的70%的股权。
东阳美拉注册资本为500万元,目前资产总额只有1.36万元,负债总额为1.91万元,所有者权益为-0.55万元;冯小刚持有公司99%的股权,陆国强持有1%的股权。
根据转让协议,冯小刚将持有的东阳美拉69%的股权转让给华谊兄弟,陆国强转让所持有的1%股权。
又比如,唐德影视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无锡爱美神51%股份(注册资本300万元),其估值作价将不低于7.4亿元(有人称估值甚至在10亿元以上)。
此外还有大量上市公司收购影视资产,并购市盈率普遍超10倍,不少演艺明星不仅是演员也是被收购资产的股东,由此身家暴涨。
对高价收购东阳美拉传媒的缘由,华谊兄弟认为,影视剧中最值得投资的是“人”,有了人之后就有了IP的原产力。
但在笔者看来,诸多上市公司热衷于影视资产收购,关键原因是影视作品以及明星大腕具有巨大的潜在广告效应,这些成为A股市场热炒题材概念。
尽管这些收购资产会做出业绩承诺,未来是否能够达到、业绩补偿承诺是否落实、即使落实上市公司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等,这些都存在不小风险。
比如,冯小刚等老股东对东阳美拉未来五年的业绩做出承诺:2016年业绩目标为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自2017年度起,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5%;若某年未完成,冯小刚等以现金方式补足。
但冯小刚出让股权一次性就拿到10亿多元,即使这五年业绩均为零,其补偿的现金也6.74亿元,净赚3个多亿,冯小刚等于是空麻袋背米、毫无风险,所有的风险均由华谊兄弟股东承担。
往年春晚明星中的股东作者:来源:《东方企业家》2016年第03期除了赵薇、胡歌、孙楠、徐帆、蒋欣等2016年春晚明星之外,往年参加春晚的明星大腕演艺巨星之中,有上市公司股东的身份更多。
甚至有人开玩笑,当年冯小刚导演春晚的时候,上台表演的都是华谊的股东艺人。
张丰毅(2015年春晚):“唐德影视”股东2015年2月唐德影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这个电视剧制作大公司,其持股股东也是星光熠熠。
范冰冰、赵薇是在2011年4月唐德影视增资扩股时进入,每股成本2.3元。
其中,范冰冰持有129万股,当时占比 2.15%,赵薇 117万股,占比1.95%,张丰毅 57万股,占比0.95%,霍建起(导演) 45万股,占比 0.75%。
胡海泉(2015年春晚):新三板“艾洛维”股东2015年10月底,从事主营视觉显示系统生产的江苏艾洛维申请挂牌新三板,歌手组合“羽泉”成员之一胡海泉现身自然人股东中,持91万股,占比1.4%。
除本人持股外,胡海泉任董事长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的北京乾祥海泉甲号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还持有艾洛维495.2万股,持股比例为7.61%,为第四大股东。
张国立(2014年春晚):“华谊兄弟”股东华谊兄弟2013年以2.52亿元收购张国立旗下影视剧公司70%股权。
之后张国立控股的弘立星恒公司将华谊支付的股权转让款1.52亿元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华谊兄弟股票并锁定三年,占总股本比例为0.44%。
汪峰(2013年春晚)&那英(2015年春晚):“浙江金科”潜在股东2015年9月,浙江金科资产重组预案显示,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杭州哲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哲信公司”)100%股权,交易对价达29亿元,并向金科控股、王健、君煜投资、艾泽拉思、上虞硅谷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最高不超过21.06亿元。
其中艾泽拉思认购5亿元,定增完成后将持股6%。
艾泽拉思作为一个PE,汪峰和那英分别出资1200万元和800万元,占比6.00%和4.00%。
冯小刚:影视大佬资本学徒作者:刘美楠/文来源:《新财富》 2014年第11期影视大佬冯小刚,大银幕上洞悉人性深处,初入资本圈却略显青涩。
匆匆套现华谊股票的冯导错过2013 年的翻倍行情,少赚近3 亿元。
而这几乎抵得上其多年来执导12部影片的票房分成。
2014 年,冯小刚电影公社开街,更曲线参与松辽汽车定增,冯导的财技似乎重上层楼?刘美楠/文2009年华谊兄弟(300027)登陆创业板市场,中国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冯小刚以其第十大发起人股东的身份亮相,从此开启与资本圈的亲密接触。
但是这个保守派的导演在华谊兄弟上市一年之后便卖掉了所持有的2.88%原始股,套现2亿元,堪称一夜暴富,资本市场的魔力冲击波式地展现。
然而,冯小刚财技似乎谈不上高明,如果冯导将华谊兄弟的股票持有至今,其市值已经近5亿元。
冯导一直戏拆人生,岂不知人生更如戏?一夜暴富套现华谊股票赚2亿2009 年10 月30 日,华谊兄弟作为首批创业板公司在深交所挂牌上市,首日收盘价70.81元/股,较发行价28.58元/股上涨147.8%,众股东身家翻倍。
作为股东之一的冯小刚,所持华谊兄弟288万股,当日账面价值达到2.04亿元,晋级亿万富豪行列。
这是中国内地第一次,有导演以此方式获取大笔财富。
自1998年华谊兄弟投资冯小刚的《没完没了》起,双方展开了长达16年的合作。
尽管期间冯小刚曾离开华谊自立门户,但一年后就回归,用冯小刚的话说是“拨乱反正”了。
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曾多次表示,如果不认识冯小刚,他就不会做电影。
而冯小刚也是华谊兄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招股书中显示,“冯小刚工作室在报告期内出品了《集结号》和《非诚勿扰》两部影片,累计实现票房分账收入18896万元,约占报告期内发行人电影收入的40%和总营业收入的18%,公司对冯小刚团队有一定依赖”。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的地位,2009年,华谊兄弟成立时,冯小刚以其历年分得的288 万股,位列发起人第十大股东,领先张纪中、李冰冰、任泉、罗海琼、黄晓明等一众导演和明星(表1)。
股票筹资案例分析一、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筹资分析1、公司简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忠军、王忠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开始时是由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华谊兄弟采用的多种融资手段(1)引进其他影业公司合拍影片;《功夫》和《可可西里》均与美国六大电影公司之一的索尼/哥伦比亚合拍,《大腕》也是与哥伦比亚(亚洲)共同投资2500多万元所拍,《情癫大圣》是与香港英皇合作,与香港寰亚合拍的《天下无贼》、《夜宴》投资分别为4000万元、1.28亿元,《墨攻》则采取了亚洲四个主要发行地区的公司联合投资并负责各自区域电影发行的方法。
(2)股权筹资,私募股权投资此举除了引入资金,更重要引入了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引入了资金方对资金使用的有力监管,从而保证了严格的成本控制。
(3)运用版权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收编冯小刚、张纪中对于华谊兄弟版权融资意义重大。
由于有大牌导演、大牌明星加盟作为票房保证,中国信保帮助《夜宴》从深圳发展银行拿到了5000万元的单片贷款,冯小刚的《集结号》争取到5000万元无抵押贷款,张纪中的《鹿鼎记》也得到银行资金支持。
(4)拓展电影后衍生品市场;长达50年的著作权保护期限,使得电影后衍生产品可以异常丰富,版权交易是个尚待开发的巨大金矿。
《手机》铃声出售给摩托罗拉、《天下无贼》短信满天飞等创新,则是华谊兄弟成功运作电影后衍生品的结果。
(5)通过贴片广告与植入式广告获得收入。
由于受众数量巨大,电影及相关场所天生是个广告载体。
在植入式广告的运用上,华谊兄弟的电影也远远超过其他片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都大量植入了摩托罗拉、淘宝网等广告,由此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盘点那些年上过春晚的明星股东作者:暂无来源:《东方企业家》 2016年第3期文吴梦迪娱乐明星与资本市场从来没有这么近过。
随着新三板的火速扩容,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出现在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之中。
比如2016年春晚上登台亮相的新老明星,如赵薇、孙楠、胡歌等,很多都是投资高手、上市公司的股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曾经登上春晚的明星股东。
赵薇:“唐德影视”、“阿里影业”股东猴年春晚赵薇演唱了安徽民歌《六尺巷》,该曲以流传已久的“六尺巷”故事为题材,讲述了谦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纪委王岐山书记也曾探访六尺巷。
赵薇早年入股唐德影视,经多次增资扩股之后,赵薇的哥哥赵健现持有唐德影视8.01%的股份,为唐德影视第二大股东,赵薇为唐德影视第11大股东,此外,范冰冰也持股1.61%,为第10大股东。
目前唐德影视市值100亿元左右。
同时,作为马云的好友,赵薇和丈夫黄有龙一度持有阿里旗下的香港上市公司——阿里影业9.18%的股权,是仅次于阿里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据港交所信息显示,赵薇夫妇是按每股平均价1.6港元购入的,总共买了逾19.3亿股。
2015年4月底,股市牛市时,赵薇夫妇以每股3.9港元减持2.56亿股阿里影业,套现约10亿港元,持股比例由9.18%减至7.96%。
目前阿里影业市值400亿港元左右。
徐帆:“股神”冯小刚背后的女人2016年春晚,徐帆与冯巩等人携手表演了一个小品。
虽然徐帆不是明星股东,但他的丈夫冯小刚,既是著名导演,又是影帝,而且还是“股神”,当然,冯小刚的持股理论上应该有一半是徐帆的。
2009年,华谊兄弟成为内地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制作公司,当时公布的招股书就显示,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任泉等50多位明星大腕“集体”持有华谊兄弟股份,其中持股最多的就是冯小刚,持股288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2.29%,为第12位大股东。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又宣布,拟以10.5亿元的价格收购冯小刚持股99%的东阳美拉传媒公司70%股份。
股权投资成功案例成功的案例1:近日,中国股市疯狂了,创业板首批上市,好象是一次空前的造富运动,一夜之间竟然打造了106个亿万富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股市的一个奇迹!我们就以关注度最高的华谊兄弟为例,看看那些明星的身价。
华谊兄弟公司股东共75名自然人,实际控制人为王忠军和王忠磊兄弟,两人合计持有45.88%的股权。
其中,董事长王忠军持有4390.8万股,按28.58元发行价计算,这些股票市价12.55亿元,总经理王忠磊持股1389.6万股,市值为3.97亿元。
第三股东马云持股1382.4万股,市值3.95亿元,第四股东江南春持股590.4万股,市值1.69亿元;鲁伟鼎、虞锋等人的账面价值也超过了亿元。
那些明星导演和演员虽然持股数没有公司老板多,但身价也不低。
比如,著名导演冯小刚持有288万股,按发行价计算的市值为8231万元;另一位著名导演张纪中持股216万股,身价将达到6173万元。
演员中黄晓明持有180万股,市值为5144.4万元,李冰冰和张涵予等均持有36万股,身价达到1028万元。
假设下周上市后股价到50元,那么,两位导演身价过亿,冯小刚持股市值将达到1.44亿元,张纪中持股市值为1.08亿元。
演员中,黄晓明持股市值可以达到9000万元,李冰冰和张涵予的持股市值1800万元。
资本市场的造富功能的确了得。
面对这么多的富翁,人们不免质疑这些人的钱哪里来的。
其实,从招股书上的公司演变过程看,很多公司刚创业的时候,规模并不大,注册资金相当少。
就是说,这些创业股东一开始的投入不见得很大。
比如,金亚科技300028是1999年成立的,当时公司注册资本仅220万元,由周旭忠等3名自然人出资设立,其中只有22万元是货币资金,其余均是以原材料及设备作价出资。
随后,周旭忠通过受让、未分配利润转增等,拥有2415万元股权。
到2021年,周旭忠以2415万元将这些股权转让给周旭辉,周旭辉由此成为第一大股东和董事长、总经理。
华谊兄弟公司管理思想一、关于华谊兄弟公司华谊兄弟是中国内地最著名的娱乐公司,集经济、电影、电视、唱片等于一体。
华谊兄弟的创始人是王中军和王中磊。
王中军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广告人,依靠自己在国内外赚得的钱成立了华谊。
王中军认准了电影、电视行业是一个能带来巨大回报的行业,王中军非凡的商业头脑也成就了今天的华谊兄弟.最初,华谊兄弟投资冯小刚的导演的电影,接连获得了票房的成功。
2000年左右,冯小刚、张纪中等导演的电影、电视作品接连走红。
华谊公司也牢牢吸引住了这批优秀导演。
华谊也借此拥有了大量资本,以进一步投资电影、电视作品.华谊的鼎盛时期麾下许多中国电影业领军人物,如周迅、李冰冰、范冰冰、黄晓明。
随着华谊公司成功上市,这些明星成为了大股东,更加与华谊密不可分,同时身价大涨。
之后,这些明星纷纷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只是挂靠在华谊名下。
现在的华谊兄弟仍签约了许多知名艺人和潜力股,如苏有朋、冯绍峰、杨颖、井柏然、安以轩、张涵予等.二、企业理念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的公司口号是引领亚太传媒,企业使命是阶段性使命,企业愿景是逐渐地成为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传媒企业,企业目标作中国首屈一指的影视娱乐传媒集团。
三、外部环境分析1.一般环境分析(1)政治法律环境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应当自觉遵守相关的产业政策.广播电影电视行业作为具有意识形态特殊属性的重要行业,受到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严格监督、管理。
国家给予国产电影适度的市场保护,营造一个有利的发展环境,有助于缩短与国际同行间的差距。
文化企业享有的税收优惠与政府补助政策有,所得税优惠政策、营业税优惠政策和政府补助政策。
(2)经济环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明显增加。
人民对文化娱乐产品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快速提升。
融资模式多元化,商业银行能够提供质押贷款。
经济的持续繁荣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经济环境对电影业影响作用的特例被归纳概括为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指经济萧条时,人们预算紧张,而口红价格并比高,而且会给人们以安慰.因此口红在经济萧条时销量仍然很高.电影也是同样的道理。
华谊兄弟股权结构曝光招股书三大关键词解读最近创业板企业的轮番上会,让一大批提前潜伏其中的大佬浮出水面。
一向被认为最赚钱的影视制作公司,也迫不及待地启动了上市融资计划。
前天晚上,证监会发布公告,将于后天(9月27日)审核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华谊兄弟”)的首发申请。
一旦上会申请顺利通过,华谊兄弟将成为首个在境内上市的内地娱乐公司,它的明星股东们的钱包也将大大扩容。
一笔明白账大佬们的钱要翻好几番华谊兄弟这次计划发行4200万股,募资6.2亿元,发行后总股本为16800万股。
财报显示,华谊兄弟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163.44万元,2008年全年净利润为6806.45万元。
如果按照2008年的净利润算,每股收益0.55元。
以目前已询价的准创业板挂牌公司发行市盈率50多倍计算,华谊兄弟的发行价格可能接近30元,而在上市后,一旦受到追捧,市值将迅速飙升。
董事长王忠军拥有公司34.85%的股份,总裁王忠磊持有11.03%的股份,两人合计持股5780.4万股,市值保守估计也远超10亿元;列在股东名单第三位的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持股比例10.97%,持股1382.4万股,马云当初不足1亿元的投资,可以让他净赚数亿。
值得一提的是,华谊兄弟的股东还集合了冯小刚、张纪中、黄晓明、李冰冰等多位演艺界明星。
一旦华谊兄弟上市,这些明星股东将获利丰厚。
以持有股份最多的黄晓明为例,他在2008年入股时的转让价是按6.4倍市盈率计算的,仅为3元/股,一旦上市,他的180万股股票将在瞬间飙升为约5000万元。
一个新动向募资6.2亿元投向商业大片招股书显示,华谊兄弟暂定发行4200万股股票,预计募集资金数额为6.2亿元,将用于补充影视剧业务营运资金。
超额部分将按照轻重缓急,依次投入影院投资项目和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其中影院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3亿元,拟在国内建6家现代化电影院。
华谊兄弟称,此次募资完成后,将达到电影年产量6部,电视剧年产量600集的影视作品制作规模。
华谊集团并购整合案例曾几何时,华谊兄弟一系列的“明星大腕”收购案,轰动一时。
其中包括10个多亿收购冯小刚的“美啦”,包括收购李晨、Angelababy、冯绍峰、杜淳等人的东阳浩瀚,包括收购张国立的浙江常升……华谊兄弟大举推动“明星IP”战略,事后看来,说白了就是高溢价收购明星持股的空壳公司。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华谊兄弟的部分收购案中的“神操作”历史:1、2013年,华谊斥资2.5亿元买下了张国立的浙江常升70%的股权,溢价36倍。
2、2015年,华谊兄弟以7.5亿收购了成立仅1天的东阳浩瀚70%股权,这家公司的股东是李晨、冯绍峰、Angelababy、杜淳、郑恺等。
溢价75倍。
3、2015年,华谊兄弟以10.5亿元的天价收购冯小刚的东阳美拉股权。
当时,这家公司的净资产是为负值,但估值却高达15亿。
收购溢价是“天文数字”!当时,这些高价收购都是有业绩对赌的。
其对赌形式,就类似于昆仑万维(15.87,0.42,2.72%)13.95亿溢价收购负1.45亿的资产收购案中的“业绩承诺”,完不成“任务”需要“补偿”上市公司。
除了深度绑定明星导演,大搞IP化,华谊兄弟还激进开展多元化布局,干起了投资平台的活儿。
先是花了55亿在投资冯小刚的电影公社,搞实景娱乐。
接着豪掷19个亿,成为英雄互娱的第二大股东。
那个时候,在一系列资本运作的催生下,华谊兄弟的市值达到了历史最高的900亿元。
同时,也还埋下了几十个亿元的商誉这把“双刃剑”。
以收购张国立的浙江常升为例,我们理顺一下这些收购案的“神操作”和“风险”:2.52亿元收购张国立公司70%股权,同时张国立以1.52亿元购买王忠军、王忠磊的股票。
经过“资本运作”,此次收购,张国立拿到1亿元现金+市价1.52亿元的股票;王氏兄弟拿到1.52亿元的现金。
可谓是“一箭双雕”的资本外流兼大股东拿上市公司的钱实施了高位套现。
当时,华谊兄弟的股价50元左右。
当年华谊兄弟在眼花缭乱的收购的时候,散户朋友们的预期普遍乐观,股吧里一片欢腾,个个都像是中了头彩,“长期持有”一定会过上“歌舞升平”的日子。
案例:华谊兄弟传媒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中国最知名的综合性娱乐公司之一,由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创立于1994年,1998年投资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影片《没完没了》、姜文导演的影片《鬼子来了》,正式进入电影行业,随后华谊兄弟全面投入传媒领域,投资及运营领域涉及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骄人成绩。
时至今日,华谊兄弟传媒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涵盖广告、影视、音乐、发行、艺术设计、建筑、汽车梢售、文化经纪、投资等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
本案例主要围绕华谊兄弟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华谊兄弟”)在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成就展开。
一、业务概况目前,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公司、华谊兄弟文化经纪公司、华谊兄弟音乐公司、西影华谊兄弟电影发行公司、华谊兄弟电影国际发行公司。
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作了如下概括:“我们的业务实际是两大板块,电影电视及其衍生产品放在一起是一个板块,娱乐营销、音乐公司和经纪人公司划分到第二大板块。
相互补充的强势产业链,形成了华谊兄弟的核心竞争力。
”(一)电影业务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影视部,从1998年投资冯小刚电影《没完没了》以来,华谊兄弟电影形成了电影策划、投资制作、营销、发行的完整电影运营阵容,是少有的全面型电影投资企业。
华谊兄弟电影从2007年起开始涉及电影院投资运营。
华谊兄弟是国内最成功的民营影视公司之一。
(二)电视业务华谊兄弟电视主要致力于国产电视剧的投资、制作和发行。
旗下现有张纪中工作室、李波工作室、周冰冰工作室、王芳工作室和吴毅、康红雷领导的浙江天意影视有限公司。
公司每年以高达500集的生产量占据中国电视剧市场的领军位置,近年来推出了《士兵突击》、《鹿鼎记》、《我的团长我的团》、《我在天堂等你》、《大院子女》、《远东第一监狱》、《艰难爱情》等老百姓喜爱的作品。
(三)经纪业务华谊兄弟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文化经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