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影响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反应及处理在进行日常透析的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情况我们并不陌生,这种低血压的情况往往会对患者以及医护人员感到十分的头疼。
对于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我们应当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够真正的战胜它。
1.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当患者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症状时,出现明显的脉搏的加速,呕吐以及恶心的症状,当血压处于正常的情况时这种症状的感受会有明显的下降。
患者通常会主观诉说自己眼花以及冷汗的情况,随后这种情况会发展为患者面色苍白、脉搏细速,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昏厥以及意识障碍等等。
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早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例如腰酸背痛、便意、腹痛以及打哈欠等等,当患者出现这种症状的情况下应当及时的进行处理,很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1.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危害若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症状会使患者感受到明显的不适,甚至会造成患者的血管出现闭塞的情况;若患者的透析不够充分,那么患者的全身器官灌注不足的情况将会明显增加,诱发患者出现心肌梗死以及脑梗死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将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导致患者的死亡概率直线上升。
1.造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有效血容量不足: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体重的制定过低,并且患者的脱水量过大所导致的。
这是一种可能会比较常见的情况,例如在换季的时候,患者衣物的误差导致干体重的评估出现错误;在干体重增加的情况下,透析当次的干体重不准确等等情况。
其次就是因为患者的脱水量过多,导致其脱水速度过快,身体中的有效血容量出现明显的减少,患者毛细血管再充盈的速度慢于超滤的速度导致的透析中低血压。
长期使用低钠透析液:低钠透析液的浓度与血浆钠浓度相比明显的不足,患者经过透析之后自身的血钠情况会明显的降低,当这种特体进入细胞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的血容量明显减少,进而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个人的身体原因:若患者同时患有心脏病,并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例如心包积液、心律失常以及瓣膜病变等情况,都会出现泵衰竭的情况,进而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情况。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相关因素的分析发表时间:2012-12-10T09:38:29.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2期供稿作者:杨可王利平郭琳[导读] 症状性低血压是透析中主要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0%-40% [1]。
杨可王利平郭琳(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新疆昌吉州 831100)【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174-02【摘要】目的症状性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0%-40%,也是影响透析安全的高危因素,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定义:在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下降3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100mmHg。
方法导致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很多,现对导致低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为降低发生率提供依据。
结论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因素很多,所有的因素可联合或者单独出现对血压造成影响。
【关键词】血液透析症状性低血压危险因素症状性低血压是透析中主要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20%-40% [1]。
也是影响透析安全的高危因素,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定义:在透析过程中收缩压下降3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100mmHg。
导致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因素众多 ,本文对导致低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为临床预防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提供帮助。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对象为我院2010年7月- 2011年7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观察透析例数5568例。
男38例,女22例。
年龄14 -82岁。
原发疾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24例,高血压肾病4例,其他原因致肾功能衰竭的3例,透析过程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1170例次,发生率约21%。
1.2 透析方法:每次透析时间4小时,透析频率2-3次/周。
透析器为金宝聚砜膜低通量透析器,使用为金宝,日机装,费森尤斯三种透析机,透析用水为反渗水,标准碳酸氢钠盐透析液,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5.0-37.5°C,血流量180-26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钙浓度1.5mmol/L,K浓度2.0mmol/L。
血液透析低血压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目的:主要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56例正规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低血压以透析3 h后发生率最高,体液超滤过多过快、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是发生低血压的最常见原因,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高龄患者、透析过程中大量进食等都是易导致低血压发生的因素。
结论:透析间期避免体重增加过多,透析准确评估患者的体重,透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标签:血液透析;低血压;防治血液透析(HD)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伴或不伴有低血压症状发生率为25%~50%[1],如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透析的正常进行,降低透析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文对2007~2008年来我院H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分析,低血压原因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6例,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20~88岁,其中,≥65岁20例,<65岁36例;有多囊肾2例,糖尿病肾病12例。
总透析10 658例次,共发生低血压309例次。
1.2 透析方法透析机为德国费森尤斯1550机,透析器膜材料为聚砜膜,透析器复用使用过氧乙酸消毒液,全部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钠浓度136~145 mmol/L,透析液温度控制在35.5~37.5℃,患者均为规律透析,每周2~3次,每次4.0~4.5 h,血流量180~250 ml/min。
1.3临床表现血透过程中出现的收缩压≤9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平均动脉压下降≥30 mm Hg。
发生低血压前患者有打哈欠、恶心呕吐、头昏、胸闷不适、烦躁不安、便意等症状和特征。
继而出现冷汗、面色苍白、肢凉、视力模糊。
重者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抽搐、大小便失禁。
2 原因分析2.1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差[2]部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膜、消毒剂发生反应,其产物可以导致透析中出现过敏反应、低血压危象。
《海南医学》2008年第19卷第9期(上接第55页)手术时应仔细探查胃肠道,对散在的小肠息肉应分别切开肠壁予以摘除。
此类病人应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吴孟超主编腹部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3吴咸中,黄耀权主编腹部外科实践第二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563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收稿日期)低血压是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伴或不伴低血压症状,发生率约为25%~50%[1]。
低血压诊断标准:与透析前血压相比平均动脉压下降30mmHg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2]。
本文对透析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性低血压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1原因1.1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超滤脱水过多过快是导致透析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常见原因。
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所能耐受的血容量下降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3]。
在很短的时间内过量的超滤,致心搏出量和输出量降低,这些情况的出现可能由于:(1)对超滤量错误的估计;(2)透析患者干体重增加;(3)透析前服用降压药和血管扩张剂及治疗。
1.2透析液钠浓度过低和透析液温度过高。
血浆钠的浓度是影响血浆晶体渗透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透析过程中其随透析液钠的浓度不同而发生变化。
使用钠浓度过低的透析液进行透析时,透析液钠浓度低于血浆,致使血钠降低,血浆渗透浓度下降,体液进入细胞内,使血容量减少。
过高的透析液温度(超过38℃)可使中心血温升高,静脉内瘀血,出现低血压。
1.3透析中进餐。
透析中进餐使迷走神经兴奋,分泌大量消化液,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产生低血压。
1.4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患者容量减少的应激反应差,透析中容量减少时,机体不能有效提高外周血管的阻力,容易产生低血压。
2预防低血压的护理措施2.1低血压观察方法。
每小时测血压1次,必要时每15min或30min测血压1次;观察患者出现头昏、出冷汗、打哈欠、抽筋、腹痛、嗜睡、肌肉痉挛等症状。
透析中低血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探讨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回顾性查看46例患者的505次血液透析的记录单,对所发生低血压的103次血液透析分别从患者年龄、原发疾病、超滤量、透析前是否服用降压药、低血压发生的时间5方面进行分析。
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超滤量呈明显正相关,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者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疾病,透析前服用降压药者易发生低血压,透析第3~4小时是低血压的高发时段。
结论:对老年(>65岁)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过多者、透前复用降压药者、透析的第3~4小时,应加强监测、观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低血压。
标签:透析中低血压;原因;护理对策透析中低血压是指透析前血压正常或高血压患者在透析中血压快速下降≥30 mm Hg,或透析前收缩压6.63,P<0.01),见表1。
表1年龄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次年龄未发生低血压发生低血压合计≥65岁159 58 2176.63,P<0.01),见表2。
表2原发病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次原发病未发生低血压发生低血压合计糖尿病肾病136 61 197非糖尿病肾病265 43 3082.3超滤量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对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的观察发现,超滤量占干体重≥6%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超滤量占干体重6.63,P<0.01),见表3。
表3超滤量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次超滤量占干体重百分数未发生低血压发生低血压合计≥6%92 51 1436.63,P<0.01),见表4。
表4透析前服用降压药对低血压发生率的影响次透析前是否服用降压药未发生低血压发生低血压合计服用137 47 184未服用 264 57 3212.5低血压发生时间对透析低中血压发生时间的观察发现,透析第3~4小时是低血压的高发时段,见表5。
表5低血压发生时间时间透析次数(次) 发生低血压(次) 低血压发生率(%)1~2 h 103 18 17.483~4 h 103 85 82.523讨论透析患者的年龄、原发病为不可改变因素,老年患者常常合并症较多。
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与预防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与任何医疗程序一样,血液透析也存在一些风险。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血液透析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的安全性。
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机器或特殊的滤器来清除体内废物和多余液体的治疗方法。
这项治疗通常用于那些肾脏功能逐渐衰竭的患者。
即使血液透析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患者也可能面临一些风险和并发症。
血液透析可能导致感染的风险。
在透析中心或医院内,大量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这增加了感染传播的风险。
透析管路、透析器等设备的不洁净也容易导致感染。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透析中心和医院应严格贯彻卫生措施,确保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并加强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卫生意识。
血液透析还存在出血的风险。
由于患者进行透析时需要穿刺血管,这可能导致血管破裂或者穿刺不当而引起出血。
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或者血液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来说,出血风险更大。
为了减少出血的发生,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确保操作准确和安全。
透析中心也应该配备充足的止血药物和应急措施,及时应对患者出现的出血情况。
血液透析在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导致低血压的风险。
透析过程中,患者体内的液体和电解质被清除,容易导致血容量不足和血压下降。
低血压不仅会影响透析的效果,还可能导致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为了预防低血压的发生,透析前要对患者的血容量和血压进行评估,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和速度,避免过快或过多地清除液体和电解质。
除了上述风险之外,血液透析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静脉狭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之前,患者应该接受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检查、心脏活动监测、血液检查等,以准确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风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血液透析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定的风险。
为了减少风险的发生,透析中心和医院应该加强管理,确保设备的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规范,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水平。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毕业论文一、背景血液透析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血透患者存在许多并发症及副作用,其中低血压是最常见和危害最大的一种,并且极易引起中风、心血管事件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时发现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低血压的原因分析1.高超滤量高超滤量是最常见的导致低血压的因素之一。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为了有效清除体内的废物和水分,通常需要设置较高的超滤量,但是如果超滤量过大,就会引起血容量减少,导致低血压。
2.失去正常反应正常情况下,体内的一系列调节机制能够有效维持血压稳定,但是在患者进行长期透析治疗后,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机体失去了正常的调节反应,包括钠负荷、容量不足、酸碱平衡失调、感染等,这些都可能导致低血压。
3.药物作用透析患者通常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控制血压、血液成分、血容量等指标,但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剂量不当、使用不当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低血压,包括降压药、利尿剂、抗凝剂等。
4.患者基础疾病血液透析患者通常存在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影响机体的代谢和调节功能,加重低血压的发生。
三、护理干预针对以上的低血压发生原因,采取以下的护理干预措施:1.合理控制超滤:在透析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透析方案等因素,合理设置超滤量,以减少血容量的变化,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2.监测血容量: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容量变化情况,及时发现体内水分的过多或过少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3.控制钠负荷:采用控制钠摄入或采用低钠透析液等方法,减少血容量的变化,降低低血压的发生。
4.严密观察:在透析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5.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通常不良,为了避免营养不良加重低血压的发生,需要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分析
低温可调钠透析是一种新型的血液透析技术,通过调节透析液中的钠离子浓度和温度,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对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1. 降低血压波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常常会出现波动,特别是老年患者
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低温可调钠透析通过降低透析液的温度,可以减缓血管的扩张和收缩,从而降低患者血压的波动。
2. 控制低血压的发生:低温可调钠透析在降低透析液温度的还可以通过调节透析液
中的钠离子浓度,控制患者的血压。
透析过程中,由于血液中的毒素和废物被清除,会导
致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
低温可调钠透析通过调节透析液中钠的浓度,可以控制
血容量的变化,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4. 减轻透析后低血压的后果:透析后低血压是非常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老年血液透
析患者常面临的问题。
低温可调钠透析通过降低透析液的温度和调节钠的浓度,可以减轻
透析后低血压的程度和发生频率,减少透析患者的不适感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压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通过降低血压波动、控
制低血压的发生、改善血管功能和减轻透析后低血压的后果等方面,可以更好地控制老年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具体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
临床实践来验证。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摘要】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方法,但在透析过程中低血压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低血压会降低透析效果,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
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包括透析中的流量过大、过敏反应、血容量不足等。
为了预防低血压,应注意调整透析流量、保持血容量、避免过敏反应等。
在预见性护理干预方面,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提前采取措施,如监测血压、调整透析方案等。
也要掌握低血压的急救处理方法,包括调整透析参数、补液、使用升压药物等。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应该引起重视。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预防,预见性护理,危害,原因,措施,急救处理,重要性1. 引言1.1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但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常常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低血压不仅会导致患者症状加重,还可能引发心脏猝死等严重后果。
预防血液透析中的低血压以及预见性护理干预变得尤为重要。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抽搐、昏迷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低血压的常见原因包括透析过程中的超滤过多、透析液温度过低、透析时间不合理等因素。
为了预防低血压的发生,需要严格控制透析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包括超滤速度、温度、时间等。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也十分重要,包括提前进行血压监测、调整透析参数、合理补液等。
在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也至关重要。
包括调整透析速率、补液、给予血管收缩剂等措施,以保证患者血压的稳定。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预见性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可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低血压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
2. 正文2.1 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危害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但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
低血压是指血压过低,一般指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
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与预防【摘要】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但在透析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主要分析了透析液相关风险、感染风险、心血管风险、出血风险和低血压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结合风险预防策略、定期监测与评估以及患者教育的重要性,可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透析液相关风险主要包括电解质失衡和感染风险,可通过严格控制透析液成分和消毒操作来预防。
心血管风险则涉及透析过程中心脏负荷增加,应该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状况。
出血和低血压风险则需注意透析过程中血液流量和压力。
患者教育是降低风险的关键,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意识,同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血液透析、风险分析、风险预防、透析液、感染、心血管、出血、低血压、策略、监测、评估、患者教育。
1. 引言1.1 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与预防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常见方法,通过机器或人工方法清除体内的废物和过多的液体。
血液透析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透析液相关风险、感染风险、心血管风险、出血风险和低血压风险。
了解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透析液相关风险主要包括渗透压异常、中毒物质残留等,而感染风险则主要来自透析器不洁或透析针头感染。
心血管风险和出血风险则与透析过程中的血压控制和血液凝固有关。
低血压风险则是因为透析过程中容易导致血压下降。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预防策略,包括定期监测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透析效果,以及重视患者的教育,让他们了解透析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正确的预防和管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2. 正文2.1 透析液相关风险透析液是血液透析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同时它也带来一定的风险。
透析液相关风险是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关注和应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透析液成分不良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如果透析液中的荷糖、氯化钠等成分超出标准范围,患者可能会感到腹胀、恶心、头痛等不适症状。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透析中低血压的相关因素。
方法:14例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患者与非低血压患者比较,观察透析时间,年龄,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状况,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脱水量等。
结果:透析时间、年龄、脱水量越大,透析中出现低血压可能性大。
结论: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与透析时间,年龄,脱水量等有关;与营养状况及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无直接关系。
关键词:血液净化低血压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emodialysis-associateed hypotension
liu weiying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hemodialysis-associateed hypotension.methods:14 hemodialysis patients capturing hypotension to compare frequently with the non-hypotension
patient,observation:received hemodialysis
time,age,nutritional status,calcium phosphorus metabolism condition,dehydrated quantity and so on.results:received hemodialysis time,the age,the dehydrated quantity are bigger,hemodialysis-associateed hypotension is more possibility to occur.conclusion:hemodialysis-associateed hypotension is connect with received hemodialysis time the
age,dehydrated quantity and so on.nothing to connect with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the calcium phosphorus product. keywords:hemodialysis hypotension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1879(2010)12-0078-02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常见的并发症,最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更加影响终末期肾衰竭透析患者的预后。
本文将我院透析中心经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进行分析,找出与低血压相关原因,以便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8月—2010年6月对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4例,其中男10人,女4人,年龄36-85岁,平均(67.93+12.09)岁,血液透析时间为0.5-10年,平均(5.14+3.3)年;尽管调节了干体重和抗高血压药物,仍然频发低血压的患者,设为低血压组。
同期在我院透析的非低血压患者任意选取14人,设为对照组。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我院透析,透析机为日本toray透析机,透析器为b1-1.6h,膜材料为pmma或nipro,膜材料为三醋酸膜,方法为,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液ca2+1.25-1.5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时间,年龄,半月前患者检查的血红蛋白,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情况,并观察了两组患者2010-04-01~~2010-04-30
脱水量占体重百分比情况。
1.3 观察指标:透析过程中每小时观察血压,心率等,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诊断标准[1],血液净化过程,收缩压较透析前下降大于40mmhg,或舒张压下降大于20mmhg,收缩压小于100mmhg,或舒张压小于40mmhg,伴或不伴低血压症状,血压突然下降,没有达到上述标准,但伴有低血压症状者。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患者的年龄越大,平均脱水量越接近干体重的5%,发生低血压的可能性大,p值<0.05。
2.2 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上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
3 讨论
从文献资料上看,[2]透析中低血压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合并cvd(左室肥厚、舒张期功能异常伴/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等)营养不良和低清蛋白血症、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或自主神经病变,严重贫血,因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采用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透析前收缩压低于100mmhg、老年>65岁存在引起体重快速减少的脱水状态,无肾透析等。
在这里年龄大,透析时间延长,脱水量增加,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可能性大。
与文献资料吻合。
根据本文资料,血红蛋白,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等似乎与低血压无关,在这里对照组和低血压组的血红蛋白分别为86.86±17.7;97.43±18.89,两组患者的贫血均属于中度贫血。
并不属于严重贫血。
由此可见轻中度贫血并不影响血压。
钙磷乘积,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导致血管钙化,根据钙化血管部位不同,血管钙化可以分为内膜钙化和中膜钙化。
内膜钙化多见于大血管和冠状动脉,与内膜增生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钙化仅局限于斑块,发生在斑块形成的晚期。
可使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晚期血管堵塞,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另一种为中膜钙化,又称为monckeberg’s 钙化。
在糖尿病和肾脏疾病患者中极为突出。
其发生与粥样斑块无关,钙化发生在动脉中层,主要累及内弹力膜,整条动脉受累,后期在中膜的中心形成环形致密的钙盐结晶层沉积。
多见于股动脉、胫动脉、子宫动脉等中小动脉。
此型钙化一般不影响动脉管腔,但可导致血管僵硬、顺应性下降,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4]。
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大。
[3]
低血压的处理:正确估计干体重,调整降血压药物的使用,低温透析,指数衰减透析钠和超滤速度的透析模式可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降低透析风险,提高透析质量。
[4]
参考文献
[1]王铠.联合应用钠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血液透析病人的
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01,1(1):40-43
[2]俞海瑾,陈楠.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实用透析手册
[3]陈孟华.透析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与钙化性血管病中国血液净化2009 年10月第8 卷第10期 chinese journal of blood purification,october 12,2009,vol.8,no.10
[4]唐春苑.两种透析方式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研究现代临床护理20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