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演与口才期末复习题以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62.84 KB
- 文档页数:15
演讲与口才试题答案演讲与口才试题答案【篇一:2014电大《演讲与口才》期末试题及答案】lass=txt>一、不定项选择题1.即兴演讲的特点是 bc。
a.写好讲稿b.有感而发c.篇幅短小d.长篇大论2.“快开门啊”这句话中“啊”实际读为 b。
a.吧b.呵c.哪d.呀3.下列词语中,必读轻声的是c 。
a.棋子b.子弟c.闺女d.十里4.“西安”一词的正确注音是c 。
5.“陈、程、深、生”的韵母分别是c 。
a.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b.后鼻韵母、后鼻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c.前鼻韵母、前鼻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d.后鼻韵母、前鼻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6.即兴演讲的要求是 ac。
a.抓住由头b.做广告c.迅速组合d.辩论7.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cd 。
a.看书b.上课c.朗读d.多讲8.演讲者的修养: cd 。
a.电脑b.外语c.高尚的情操d.丰富的学识9.“一衣带水”正确的停顿是 b。
a.一衣/带水b.一衣带/水c.一/衣带水d.一/衣/带/水10.下列词语中的儿化词是 c 。
a.女儿b.儿童c.花儿d. 儿子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朗诵:朗诵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较为夸张的语音、语调形式,借助表情、手势等态势语,创造性地对书面作品进行加工。
2.口语表达:是以话语、音调、声频为媒介传递信息,说着与听者处于同一场合,直接面对面,以言来语去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活动。
3.语流音变:人们在说话或朗读的过程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发音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4.总分法:开头先提总观点,然后分条分类进行论述的方法。
5.议论型演讲稿:演讲者多以正面阐述事理或反驳某种谬论为主而写成的演讲稿。
三、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交谈中话题转移的时机与方法。
论述要点:交谈时应注意要不断更换新话题,把兴趣维持下去。
转移话题要灵活、自然,要看准时机,转移的新话题要有引发性。
电大《演讲与口才》期末复习题及答案㈠名词解释1抒情型演讲稿:演讲者大多是借助于对人、事、景、物的描述来抒发自己情怀而写成的演讲稿。
2.朗诵:朗诵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较为夸张的语音、语调形式,借助表情、手势等态势语,创造性地对书面作品进行加工。
3.叙事型演讲稿:通过叙述演讲者亲身经历的事实来说明某个哲理的演讲稿。
4.总分法:总分法是由总评到分评的方法,也叫分析法或演绎法。
即先着眼整体特点予以概括总评,指出其优缺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后逐点具体分析评价其闪亮处和不足,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5.语流音变:人们在说话或朗读的过程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发音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6.因果法一般由因循果、或由果求因地进行阐述的方法。
7.递进法:递进法就是各层意思由表及里,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地进行阐述的方法。
8.朗读: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和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㈡不定项选择题1.命题演讲有两种形式AB 。
A.全命题演讲B.半命题演讲C.内容命题D.针对命题2.演讲者的修养: CD 。
A.电脑B.外语C.高尚的情操D.丰富的学识3.下列语句中符合普通话说法的是A 。
A.你先走B.你走先C.先你走D.走你先4.“蝉树上藏”的声母分别是 C 。
A.平平翘翘B.翘翘平平C.翘翘翘平D.翘平平翘5.即兴演讲的要求是AC 。
A.抓住由头B.做广告C.迅速组合D.辩论6.即兴演讲的特点是BC 。
A.写好讲稿B.有感而发C.篇幅短小D.长篇大论4.舌尖前声母指的是D 。
A.b、p、mB.zh、ch、sh、rC.d、t、n、lD.z、c、s7.“快开门啊”这句话中“啊”实际读为 B 。
A.吧B.呵C.哪D.呀8.huɑ、zhuɑnɡ、li三个音节分别 C 音素构成。
A.3、5、2B.2、4、2C.3、4、2D.2、4、19.“陈、程、深、生”的韵母分别是 A 。
电大 《演讲与口才》期末复习题及答案㈠名词解释1 抒情型演讲稿:演讲者大多是借助于对人、事、景、物的描述来抒发自己情怀而写成 的演讲稿。
2.朗诵:朗诵是在朗读的基础上, 借助较为夸张的语音、 语调形式, 借助表情、 手势等态势语,创造性地对书面作品进行加工。
3.叙事型演讲稿:通过叙述演讲者亲身经历的事实来说明某个哲理的演讲稿。
4.总分法:总分法是由总评到分评的方法,也叫分析法或演绎法。
即先着眼整体 特点予以概括总评,指出其优缺点,提出建设性意见,后逐点具体分 析评价其闪亮处和不足,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5.语流音变:人们在说话或朗读的过程中, 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 需要, 有些音节的发音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6.因果法一般由因循果、或由果求因地进行阐述的方法。
7.递进法:递进法就是各层意思由表及里,层层推进逐步深入地进行阐述的方法。
8.朗读: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起点和基本功, 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
㈡不定项选择题1.命题演讲有两种形式 AB 。
A.全命题演讲B.半命题演讲C.内容命题D.针对 命题2.演讲者的修养: CD 。
A.电脑B.外语C.高尚的情操D.丰富的学识3.下列语句中符合普通话说法的是 A 。
A.你先走B.你走先C.先你走D.走你 先4.“蝉树上藏”的声母分别是 C 。
A.平平翘翘B.翘翘平平C.翘翘翘平D.翘平 平翘5.即兴演讲的要求是 AC 。
A.抓住由头B.做广告C.迅速组合D.辩论6.即兴演讲的特点是 BC 。
A.写好讲稿B.有感而发C.篇幅短小D.长篇 大论4.舌尖前声母指的是 D 。
A.b、p、mB.zh、ch、sh、rC.d、t、n、lD.z、c、s7.“快开门啊”这句话中“啊”实际读为 B 。
A.吧B.呵C.哪D.呀8.huɑ、zhuɑnɡ、li 三个音节分别 C 音素构成。
A.3、5、2B.2、4、2C.3、4、2D.2、4、 19.“陈、程、深、生”的韵母分别是 A 。
演讲与口才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提高口才最有效的方法是( C )A.多读书B.多学习C.多练习、实践D.多写作2、以下不属于态势语种类的是(D )A.手势态势语B.动作态势语C.仪表态势语D.笑容态势语3、对语调描述正确的是(D )A.演讲中只要声音洪亮就可以。
B.演讲中声音并不重要,讲究抑扬顿挫最重要。
C.演讲中语调的轻重最重要。
D.演讲中要注意语调的轻重、停顿、升降变化及拖音的处理。
4、在拜访中,晤谈时哪项是错误的(A )A.为了表示自己拜访的真诚,做客的时间应尽量多一些。
B.节制内容,拜访目的明确C.节制音量D.注意体态语5、接电话时,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A.语调要亲切热情。
B.采取坐姿或站姿,也可以躺着接打电话。
C.说话时可以有慵懒的声调。
D.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吃东西;6、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 )A.结束交谈时迅速结束讨论的话题,避免在一个话题上占用过多时间。
B.结束交谈时不要勉强把话拖长。
C.结束交谈时要留意对方的暗示,适时地结束谈话。
D.结束交谈时要把时间掌握好。
7、以下关于赞美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符合实际,实事求是。
B.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C.自赞可婉转地引用别人的话,不要出自本人之口。
D.自赞要避免自吹自擂。
8、以下哪一项不是命题演讲的特点(D )A.针对性B.稳定性C.严谨性D.理论性9、以下哪一项不是论辩的技法(B )A.归谬法、证明法。
B.对比法。
C.诠释法。
D.反例法。
10、以下哪种做法会给招聘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B )A.树立岗位意识。
B. 积极、主动,面试时说的越多越好。
C.带好必备物品。
D.要机智,更要老练。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演讲是指人们在会议、集会或一定场合发表的讲话。
几个人小聚,说了几句祝福的话,不叫做演讲。
(错)2、克服畏怯心理的方法只要树立自信心就好了,事前做准备是多余的。
(错)3、在演讲的过程中,态势语运用的越多越好。
演讲与口才期末考试答案口才期末考试演讲答案演讲与口才章节答案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演讲与口才姚小玲答案篇一:演讲与口才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演讲与口才》期末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
11.人的道理,而这也正是朗诵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12.大段台词13.20现代意义上的辩论赛。
14.要想面试考官展示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求职者必须突出自己的优势时,不要用单15.面试官提出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求职者往往措手不及陷入尴尬,在这种情况下,采用16、面试中的随意性提问通常包括生活类、17. 们哪方面的素质能力。
18.便会弄巧成拙。
19.20.1二、选择题1.口才是人在说话中体现的( )A.个人才能B.集体意识C.合作能力D.沟通技巧2.与一般口语表达相比,演讲的主要特点是( )A.需要有表达者B.需要有听话者C.需要用有声语言D.需要针对特定问题3.口才是( AB )A.交际能力的体现B.人在说话中体现的个人才能C.个人综合才能D.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E.与生俱来的能力4.对口才的正确认识是( ABCDE )A.口才是现代人的成功要素B.口才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C.口才可以反映人的学识修养D.口才可以反映人的能力水平E.口才可以影响人的事业成功5.演讲活动的要素有( ABC )A.演讲者B.听众C.特定的时空环境D.善于倾听的能力E.较好的自然条件6.现代语言学家把现代汉语方言分为( )A.五大方言区B.六大方言区C.七大方言区D.八大方言区27.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调”的调值是( )A.214B.51C.35D.558.下列有关演讲与口才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是口才的集中体现B.口才是演讲的基础C.演讲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口才D.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口才就一定能取得演讲的成功9.下列选项,哪一项不属于态势语言,( )A.眼神B.手势C.表情D.口语10.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者总结概括演讲的主要观点,进一步强调、突出演讲的重点,帮助听众回顾演讲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演讲者的观点,给听众留下一个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
演讲与口才期末考试答案篇一:演讲与口才期末复习题演讲与口才期末复习题《演讲与口才》期末考试形式为开卷,时间为90分钟。
一、关于题型本次期末考试共设计四个大题。
第一大题: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
注意,有的小题设计了四个选项,有的设计了五个选项。
四个选项的是单选题,五个选项的是多选题。
内容涵盖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第二大题: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注意,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回答不需要拓展发挥,要求按教材内容填充,准确简洁即可得分。
第三大题:问答题。
共设计两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注意把握教材要点,回答时要正确完整周严,可以表述自己的观点,要求言之成理。
另外,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用例要恰当,语言要通畅。
第四大题:案例分析。
认真审题,按要求加以回答,弄清题目给出的条件,正确把握要点和篇幅。
下面四套复习题可在教材“综合练习题答案”部分找到正确答案。
期末复习题之一一、填空题1.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言语活动)。
2.口才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体现,是运用说话的方式达到交际目的的(个人综合才能)。
3.作为言语活动,口语通过口耳相传,转瞬即逝,具有(即时性)特征。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口才艺术发展的黄金期,人们思想十分活跃,出现了(晏子)使楚、(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后人传颂的口才故事。
5.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我国进入了(重写轻说)的时期,口才艺术基本停滞不前。
6.我国演讲理论的奠基之作是(《演讲学大纲》),作者是(杨炳乾)。
7.(五四时期)是我国演讲学的起步期。
8.演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演讲者)、(听众)、特定的时空环境以及(信息传达手段)。
9.交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替发言),互相承接,双向反馈,交流看法,达到(沟通信息)或愉悦心情为目的的(口语表达)活动。
10.赞美是主动诚恳地肯定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向对方表达(善意和友好)的言语活动。
演讲与口才期末考试答案 口才 期末考试 演讲 答案 演讲与口才章节答案 急救基本知识与技术 演讲与口才姚小玲答案 篇一:演讲与口才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演讲与口才》期末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 11.人的道理,而这也正是朗诵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12.大段台词 13.20现代意义上的辩论赛。 14.要想面试考官展示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求职者必须突出自己的优势时,不要用单 15.面试官提出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求职者往往措手不及陷入尴尬,在这种情况下,采用 16、面试中的随意性提问通常包括生活类 、 17. 们哪方面的素质能力。 18.便会弄巧成拙。 19. 20. 1 二、选择题 1.口才是人在说话中体现的( ) A.个人才能 B.集体意识 C.合作能力 D.沟通技巧 2.与一般口语表达相比,演讲的主要特点是( ) A.需要有表达者 B.需要有听话者 C.需要用有声语言 D.需要针对特定问题 3.口才是( AB ) A.交际能力的体现 B.人在说话中体现的个人才能 C.个人综合才能 D.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 E.与生俱来的能力 4.对口才的正确认识是( ABCDE ) A.口才是现代人的成功要素 B.口才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 C.口才可以反映人的学识修养 D.口才可以反映人的能力水平 E.口才可以影响人的事业成功 5.演讲活动的要素有( ABC ) A.演讲者B.听众C.特定的时空环境D.善于倾听的能力E.较好的自然条件 6.现代语言学家把现代汉语方言分为( ) A.五大方言区 B.六大方言区 C.七大方言区 D.八大方言区 2 7.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调”的调值是( ) A.214 B.51 C.35 D.55 8.下列有关演讲与口才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演讲是口才的集中体现 B.口才是演讲的基础 C.演讲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口才D.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口才就一定能取得演讲的成功 9.下列选项,哪一项不属于态势语言,( ) A.眼神 B.手势 C.表情 D.口语 10.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者总结概括演讲的主要观点,进一步强调、突出演讲的重点,帮助听众回顾演讲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演讲者的观点,给听众留下一个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这种结尾方式是( ) A.抒情式结尾 B.感召式结尾 C.总结式结尾 D.引申式结尾 11.演讲稿一般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在开头部分,演讲者一般是( ) A.分析问题 B.提出问题 C.解决问题 D.讨论问题 12.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的书面语+38%的音调+55%的( )” A.手势 B.姿态 C.面部表情 D.口语 13.下列有关演讲内涵的理解,正确的是( ABCDE) A.演讲活动在特定的现实情境中进行 B.演讲者是演讲活 3 动的唯一主体 C.演讲活动在特定主体之间展开 D.演讲的最终目的是强迫听众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E.演讲的主要信息传达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演讲者主体形象等 14.态势语言包括( ABCDE ) A.眼神 B.手势 C.表情 D.动作 E.体态 15.下列有关演讲与口才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BCDE ) A.演讲是口才的集中体现 B.口才是演讲的基础 C.演讲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口才D.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口才就一定能取得演讲的成功 E.演讲与口才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16.演讲者的主体形象是影响演讲成效的重要因素,主体形象包括演讲者的( ABCDE ) A.衣着打扮 B.气质修养 C.人格魅力 D.仪态仪表 E.长相面貌 17.态势语言主要包括( ABCDE )。 A.面部表情 B.体态 C.手势D.仪表 E.风度 18.( )是最适合朗诵的体裁。 A.诗歌 B.散文 C.小说 D.故事 19.即兴演讲的成功取决于演讲者平时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特别是( )的能力。 4 A.理解沟通 B.驾驭语言 C.表演 D.学习 20.( )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A.双关 B.岔断 C.曲解 D.夸张 21.在对话中故意地歪曲对方话语的本义,或故意装聋听不清而回答就是( ) A.双关 B.岔断 C.曲解 D.借题发挥 22.( )这种幽默语言的表达形式,就是人的言行模式与思维模式的逆反性,是通过反逻辑的方式造成幽默的语言方法。 A.双关 B.岔断 C.曲解 D.夸张 23.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语词来表达本意,从而使语言具有幽默情趣,这种表达手法叫( ) A.寓庄于谐 B.反语 C.曲解 D.夸张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批评的“三明治法”, 就是像三明治一样“面包、火腿、再面包”的包裹法,具体做法是:先表扬、再委婉批评、再表扬,将批评夹在表扬中间,这样的批评方式,突出了表扬的效果,弱化了批评的目的,使人更容易接受。 2.能不能说,“道歉”等于“对不起”, “对不起”是一种最简单常用的道歉方式,用这三个道歉, 5 只可以针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你购物时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撞到了地上,或者在社交场合临时忘记了对方的名字等等。如果是比较严肃郑重的道歉,是对复杂问题的化解,需要让对方理解你的诚意,这三个字很难到目的,可能要经过多次、反复沟通才能奏效。 3. 简述普通话的标准。 普通话的标准有三个: 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词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4. 什么是“怯场”, 简单说,怯场指的是当众说话时害怕和不自然的状态。 怯场现象十分普遍,具体表现为担心恐惧、肌肉紧绷、心跳加快等等 5.演讲中使用辅助工具时应注意什么, 演讲中使用辅助工具的注意事项一是契合主题,即使用的道具要与演讲内容恰到好处的配套。二是适时出示,即辅助工具应先藏好,使用时再拿出来。使用完后,尽快收起来,不要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6. 演讲时激发听众参与热情的方式有哪些, 演讲中激发听众参与热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启发互动,二是引导关注,三是请观众参与。 6 7.论辩语言的特征有哪些, (1)论辩语言的征服性 (2)论辩语言的逻辑性 (3)论辩语言的目的性 (4)论辩语言的健康性 8. 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目标意识。设计的这段话要达到什么目标,采取的是什么讲话策略。 (2)吸引意识。怎样讲才能吸引学生,运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表情、手势,才能引发 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3)效率意识。讲得要简明、精要、恰到好处。克服开讲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不能讲得冗长、啰嗦、不得要领。 四、论述题答案 1. 举例谈谈你所在学校师生的口才水平状况。 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分析,有理有据。 2. 为什么提问时要多用开放式问题、少用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只需要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能提供的信息也很简单,如果一味用封闭式问题提问,会导致谈话枯燥,甚至出现令人尴尬的沉默。有人说过,如果不停地回答封闭式问题,就会觉得自己在接受警察讯问。所以要想让谈话继续下去,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就要提些开放式问题。开 7 放式问题就像问答题一样,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需要解释和说明,同时向对方表示你对他们说的话很感兴趣,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例略) 3. 谈谈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二,有利于经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 第三,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 8 的依托,因而是素质构成与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推广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语言文明是人的素质最直接的体现。努力提高人们的语言道德意识,进行语言行为的道德规范,加强语言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4. 为什么说“紧张也是积极因素”, 对于当众讲话来说,适度紧张会让我们重视听众,不敢懈怠。只要你在乎听众,想给听众留下好印象,就会重视自己的讲话,不会放任随意。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演讲家终身没有消除演讲的紧张也是这个道理,紧张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演说的表达效果。 适度紧张时,你也可能感到脉搏加快、呼吸急促,但这只是你身体对外来的刺激保持警觉的反应,这时,它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准备,你会因此而想得更快,说得更流畅,常常会比普通情况之下说得更为精辟有力。 5. 面试时,如何进行自我介绍, 掌握下列要点作答:1、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2、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3、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4、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9 五、案例分析答案 苏东坡在杭州时,佛印看他,并把自己的新诗拿出来,津津乐道地大声朗诵一遍。 佛印对苏东坡说:“你看我的这首诗能打几分,” “十分。” 苏东坡回答。 “凭什么打十分,”佛印高兴地追问。 苏东坡缓缓回答:“七分是读,三分是诗”,加起来不就是十分吗, 试分析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分析:就本质而言,批评是令对方不快,感到心理压力的事情。没有人喜欢受到批评,涵养再高的人在内心里也是讨厌被批评的。正因为如此,如果批评方式不
智慧树演讲与⼝才期末考试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档/双击可除智慧树演讲与⼝才期末考试篇⼀:20XX电⼤《演讲与⼝才》期末试题及答案20XX电⼤《演讲与⼝才》期末试题及答案⼀、不定项选择题1.即兴演讲的特点是bc。
A.写好讲稿b.有感⽽发c.篇幅短⼩D.长篇⼤论2.“快开门啊”这句话中“啊”实际读为b。
A.吧b.呵c.哪D.呀3.下列词语中,必读轻声的是c。
A.棋⼦b.⼦弟c.闺⼥D.⼗⾥4.“西安”⼀词的正确注⾳是c。
A.xīānb.xī’ānc.xīānD.xī’ān5.“陈、程、深、⽣”的韵母分别是c。
A.前⿐韵母、后⿐韵母、前⿐韵母、后⿐韵母b.后⿐韵母、后⿐韵母、前⿐韵母、后⿐韵母c.前⿐韵母、前⿐韵母、前⿐韵母、后⿐韵母D.后⿐韵母、前⿐韵母、前⿐韵母、后⿐韵母6.即兴演讲的要求是Ac。
A.抓住由头b.做⼴告c.迅速组合D.辩论7.提⾼⼝语表达能⼒的⽅法cD。
A.看书b.上课c.朗读D.多讲8.演讲者的修养:cD。
A.电脑b.外语c.⾼尚的情操D.丰富的学识9.“⼀⾐带⽔”正确的停顿是b。
A.⼀⾐/带⽔b.⼀⾐带/⽔c.⼀/⾐带⽔D.⼀/⾐/带/⽔10.下列词语中的⼉化词是c。
A.⼥⼉b.⼉童c.花⼉D.⼉⼦⼆、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朗诵:朗诵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较为夸张的语⾳、语调形式,借助表情、⼿势等态势语,创造性地对书⾯作品进⾏加⼯。
2.⼝语表达:是以话语、⾳调、声频为媒介传递信息,说着与听者处于同⼀场合,直接⾯对⾯,以⾔来语去的⽅式进⾏交流的活动。
3.语流⾳变:⼈们在说话或朗读的过程中,由于相连⾳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节的发⾳会发⽣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变。
4.总分法:开头先提总观点,然后分条分类进⾏论述的⽅法。
5.议论型演讲稿:演讲者多以正⾯阐述事理或反驳某种谬论为主⽽写成的演讲稿。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交谈中话题转移的时机与⽅法。
《演讲与口才》期末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
11.人的道理,而这也正是朗诵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12.大段台词13.20现代意义上的辩论赛。
14.要想面试考官展示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求职者必须突出自己的优势时,不要用单15.面试官提出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求职者往往措手不及陷入尴尬,在这种情况下,采用16、面试中的随意性提问通常包括生活类、17.们哪方面的素质能力。
18.便会弄巧成拙。
19.20.二、选择题1.口才是人在说话中体现的()A.个人才能B.集体意识C.合作能力D.沟通技巧2.与一般口语表达相比,演讲的主要特点是()A.需要有表达者B.需要有听话者C.需要用有声语言D.需要针对特定问题3.口才是(AB)A.交际能力的体现B.人在说话中体现的个人才能C.个人综合才能D.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E.与生俱来的能力4.对口才的正确认识是( ABCDE)A.口才是现代人的成功要素B.口才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C.口才可以反映人的学识修养D.口才可以反映人的能力水平E.口才可以影响人的事业成功5.演讲活动的要素有(ABC)A.演讲者B.听众C.特定的时空环境D.善于倾听的能力E.较好的自然条件6.现代语言学家把现代汉语方言分为()A.五大方言区B.六大方言区C.七大方言区D.八大方言区7.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调”的调值是()A.214B.51C.35D.558.下列有关演讲与口才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是口才的集中体现B.口才是演讲的基础C.演讲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口才D.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口才就一定能取得演讲的成功9.下列选项,哪一项不属于态势语言?()A.眼神B.手势C.表情D.口语10.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者总结概括演讲的主要观点,进一步强调、突出演讲的重点,帮助听众回顾演讲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演讲者的观点,给听众留下一个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
这种结尾方式是()A.抒情式结尾B.感召式结尾C.总结式结尾D.引申式结尾11.演讲稿一般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在开头部分,演讲者一般是()A.分析问题B.提出问题C.解决问题D.讨论问题12.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的书面语+38%的音调+55%的()”A.手势B.姿态C.面部表情D.口语13.下列有关演讲内涵的理解,正确的是(ABCDE)A.演讲活动在特定的现实情境中进行B.演讲者是演讲活动的唯一主体C.演讲活动在特定主体之间展开D.演讲的最终目的是强迫听众接受演讲者的观点E.演讲的主要信息传达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演讲者主体形象等14.态势语言包括(ABCDE)A.眼神B.手势C.表情D.动作E.体态15.下列有关演讲与口才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ABCDE)A.演讲是口才的集中体现B.口才是演讲的基础C.演讲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口才D.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口才就一定能取得演讲的成功E.演讲与口才是可以相互促进的16.演讲者的主体形象是影响演讲成效的重要因素,主体形象包括演讲者的( ABCDE)A.衣着打扮B.气质修养C.人格魅力D.仪态仪表E.长相面貌17.态势语言主要包括(ABCDE)。
演讲与口才期末综合复习题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演讲与口才课程平时作业(1)本作业在学完第一章之后完成。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 ______ 、交流思想感情的________ 。
2、____ 是我国口才艺术发展的黄金期,人们思想十分活跃,岀现了_____ 使楚、_____ 退秦师、_______ 讽齐王纳谏等后人传颂的口才故事。
3、我国演讲理论的奠基之作是 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 。
4、 ____ 是我国演讲学的起步期。
5、交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_____________ ,互相承接,双向反馈,交流看法,达到______________ 或愉悦心情为目的的活动。
6、拒绝也叫回绝,是 ______ 的一种语言行为。
如果想避免伤害对方,就一定要让对方了解:你拒绝的是_________ ,而不是_____ 。
7、倾听是口头及非语言信息、其含义和对此作出的过程。
离开倾听,任何形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都无法正常进行,所以说,善于倾听,是的要诀。
二、选择题(四个选项的为单项选择,五个或以上选项的为多项选择。
每题1分,共10分)1、口才是人在说话中体现的()。
A.个人才能B.集体意识C.合作能力D.沟通技巧2、道歉本身(A.不能解决问题B.可以解决问题C.只能一定程度解决问题D.解决问题不明显3、我国现代口才水平状况(A.很高B.令人满意4、道歉的主要作用是(A.转化矛盾B.消除影响5、不适合跟初次见面的人谈(A.电影电视B.足球比赛6、所有的人都喜欢被人赞美,赞美他人时一定要做到(C.不要害怕夸大其词D. 一定要保持适时适度7、为了不伤害对方,你拒绝别人的请求时要()A.不能马上拒绝,一定要延后一段时间B.不直接拒绝,通过别人转达C.最好实话实说D.最好找个借口8、口才是()。
A.交际能力的体现B.人在说话中体现的个人才能C.个人综合才能D.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E.与生俱来的能力9、对口才的正确认识是()A. 口才是现代人的成功要素重要能力C. 口才可以反映人的学识修养平E. 口才可以影响人的事业成功10、“提问”的主要功能是A. 了解情况B.引导思路C.避免冷场 D.展示自己E.引起兴趣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什么是批评的“三明治法”?2、能不能说“道歉”等于“对不起”?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你所在学校师生的口才水平状况。
《演讲与口才》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演讲与口才》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口才是一门不可替代的艺术,是人们生存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和交际工具。
()2.写演讲稿最忌居高临下,目中无人,以教训人的口吻来指手划脚。
()3.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二字,是礼仪之本,也是待人接物的根基。
()4.巧妙运用副语言,把握节奏,控制快慢指的是语速。
()5.口才的训练,从根本上是自信心、心理素质的训练。
()6.敢说,能说,有话可说,言之有理,表达通顺流利就是口才。
()7.演讲者在台上的站姿,不能显示演讲者的风度。
()8.演讲者在台上应有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并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可以前后左右做些小范围的移动。
()9.演讲者手势的动作,两手从左右外方渐渐向里合拢,作抱物状——表示团结齐心。
()10.复述法就是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一遍。
这类练习有利于锤炼自己的记忆力、反映力、及语言的连贯性。
()二、单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口才是人在说话中体现的()A.个人才能B.集体意识C.合作能力D.沟通技巧2. 口才是()A.交际能力的体现B.人在说话中体现的个人才能C.个人综合才能D.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3. 下列有关演讲与口才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是口才的集中体现B.口才是演讲的基础C.演讲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口才D.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口才就一定能取得演讲的成功4. 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者总结概括演讲的主要观点,进一步强调、突出演讲的重点,帮助听众回顾演讲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演讲者的观点,给听众留下一个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
这种结尾方式是()A.抒情式结尾B.感召式结尾C.总结式结尾D.引申式结尾5.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研究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的书面语+38%的音调+55%的”()A.手势B.姿态C.面部表情D.口语三、多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社会越发展,口才艺术的运用所体现出的()会越来越大。
演讲与口才试题答案篇一:《演讲与口才》试卷及答案《演讲与口才》试卷A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 口才是人在说话中体现的DA.个人才能B.集体意识C.合作能力D.沟通技巧2. 口才是 AA. 交际能力的体现B. 人在说话中体现的个人才能C. 个人综合才能D. 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3. 下列有关演讲与口才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 演讲是口才的集中体现B. 口才是演讲的基础C. 演讲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口才D.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口才就一定能取得演讲的成功4. 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者总结概括演讲的主要观点,进一步强调、突出演讲的重点,帮助听众回顾演讲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演讲者的观点,给听众留下一个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
这种结尾方式是 CA.抒情式结尾B.感召式结尾C.总结式结尾D.引申式结尾5.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研究认为“信息的总效果=7%的书面语+38%的音调+55%的” BA.手势B.姿态C.面部表情D.口语6 A是最适合朗诵的体裁。
A.诗歌B.散文C.小说D.故事7 A 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A.双关B.岔断C.曲解D.夸张二、多项选择题1. 社会越发展,口才艺术的运用所体现出的 A B C D 会越来越大。
A、作用B、意义C、价值D、艺术2. 下列对于口才的描述正确的是AB C DA 、机会都是“争取”来的!B、业绩都是“谈出”来的!C 、人才都是“感召”来的!D 、投资都是“吸引”来的!3. 美国沟通大师保罗蓝金研究显示,领导人的沟通时间A B C DA 、有45%花在听,B、30%花在说,C 、16%花在读,D 、9%花在写。
4. 对不同人的尊重体现的个人修养是不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A 、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B、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C 、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D 、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5. 巧妙运用副语言,可以使语言的表意效果更明确,更生动,副语言主要指 A B CA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B、把握节奏,控制快慢C 、非常停顿,语翻新意D、深笑浅吟,自然得体6. 口才不好的表现是在公众场合发言时,大脑一片空白 A B C DA 、紧张无措B、心跳加速 C 、表达不清D 、词不达意7. 演讲者手势的动作 A B C DA 、手心朝上——心际坦白真诚B、手心朝下——不愿意C 、握拳——情绪激烈,暗下决心D 、前伸手掌渐渐向上——表示进步,兴旺发达8. 口才日常训练的方法主要有 AB C DA 、复述法B、描述法 C 、模仿法D 、朗读法9. 复述法就是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概述一遍。
讲演与口才期末复习题以及参考答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讲演与口才》期末复习题以及参考答案重庆电大巫山分校余德保一一一、判断题(将答案填在下表)1、口才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尤其对于政治家、教育家、外交家、秘书、商务人士而言,在社会交往中是不可缺少的素质和能力。
2、口才展示应当体现真、善、美的行为目标与文化品格。
3、口才的特征是情真、切题、出镜。
4、进行语言交流时要真心实意。
5、有好的文才必然有好的口才。
6、与人交际时要注意给人以优越感,可以合理地夸大其优点。
7、在口语活动中,不能注意听众的反应,讲自己的就行。
8、口语活动中,应根据听众的反应,及时变换角度、侧重点以及语音、语调。
9、有人格的力量作为基础,口语交际和演讲活动才能具有口才的魅力。
10、口才是对自我综合素质的发挥,是自身知识积累的综合调动。
11、灵感不是思维能力。
12、演讲要务实,不要去调动听众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13、在语言交际中与论辩中要注重逻辑技巧。
14、在口语表达中,根据特定的内容和环境选用修辞格,将会加强表达效果。
15、态势语包括体态、表情、动作等,常在口语表达中起到好的效果。
16、口语交际要注意“说”,而不是“听”。
17、一个口才家在心理上不要有强烈的成功欲。
18、口才中的自卑感可以通过自我暗示与激励来淡化。
19、在公众面前发言是公众行为,是没有隐私的。
20、演讲者是在表演,过强的表现欲是很好的心理和行为。
二、简答题1.口才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口才具有哪些功能。
2.为什么阅读是说话的基础。
3.自卑感的调试方法有哪些。
4.简要说明训练口才的八大技巧指什么。
三、材料分析题1.分析下列材料中三位经理的口才,分析哪种是属于“得体“的。
一位经理沉着脸对一个迟到了一分钟的员工厉声说:“迟到啦――扣奖金!”把她说哭了。
另一位经理对一个因理发迟到的青年职工笑嘻嘻地说:“小伙子,这次改发型了,挺大方的。
但是今天迟到了,快去办公室,多加把劲把材料赶出来。
”再一位经理对一个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汉的员工慢声细语地安慰说:“别着急!看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准是家里有什么事耽误了时间吧!”2. 分析下列材料中的演讲者出现了什么样的心理问题,简要说明有哪些调适方法。
在一场晚上召开的会议上,一位女士开门进入一间屋子后,惊讶地看到当晚要在会上作关键性发言的演讲者正在屋子里发了疯似地来回踱步,她便问他为什么会这么紧张。
“你这是什么意思谁紧张了”他不解地问,“如果你不紧张的话,你在女士洗手间里走来走去干什么”二一、判断题(将答案填在下表)1、口才表达要流畅,不能停顿。
2、说话要平和,都是一个调子是一种很好的节奏。
3、这句话的破折号使用了颤音:“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出来了。
4、拖腔是把句中某些字、词读音有意拖长,多用于领悟、回忆、激动等。
5、朗诵之前要把握作者创作的“意图”,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朗诵特点。
6、朗诵诗歌一要充分发挥想象,二要具体分析诗作感情变化发展的脉络,三要体现出诗的特征。
7、政治抒情诗要体现出情感细腻的特点,声音宜柔美。
8、叙事诗要充满激情地将故事讲出来,音高、音强、音长方面丰富,节奏起伏大,用层层推进的方式宣泄内心激情。
9、散文的朗诵就象与朋友交心,表达宜轻柔化,语言舒缓,不应音高、语快、声强、语硬。
10、朗诵小说时,小说语言的个性化要重点把握,用声音刻画人物形象,读出人物个性,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效果。
11、大多数人可以以4倍的说话速度来听话理解,所以可提前对话语的进行揣测。
12、态势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眼神、身姿、空间距离、服饰装束等。
13、社交注视,是将目光停留在眼睛。
14、对话时,有时可以用图画、实物、手势来作辅助,控制对方的眼神。
15、手势语的高势,表示憎恶、反对、批判、失望等情绪。
16、手势向上表示赞同、手势向下表示反对。
17、标准的握手方式,其姿势应该是用手指稍稍用力,握住对方的手掌,对方也应用手指稍稍用力回握对方,时间约为1-2秒。
18、握手时,下级应先出手,男士比女士先出手。
19、服饰体现出人的地位、情趣、修养。
20、服饰着装在国际上有TPO的原则,即时间、地点、目的的原则。
二、简答题1.朗读的准备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什么是语感,怎样培养。
3.朗诵散文的要领是什么。
4.聆听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这次外贸谈判的顺利,是由于什么原因。
简要说明如何训练这一能力。
一次,某外商向我某公司购买香料油,出价每公斤40美元,我方开价48美元。
这时,对方急了:“不,不,你们怎么能指望我们出45美元以上的价呢”情急之下,对方露馅了,我方立即抓住他的话,巧妙地反问:“这么说,您是愿意以45美元成交的”外商露了底,只得说:“可以考虑。
”2. 根据以下材料,说明态势语言的作用。
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了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
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经以来的历史发展和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
他做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
他优雅的举止、直率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
他从来不提高讲话的调子,不敲桌子,也不以中止谈判相威胁来迫使对方让步。
他在手里有“牌”时,说话的声音反面更加柔和了在谈话中,他有四个特点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精力充沛,准备充分,谈判中显示出高超的技巧,在压力下表现得泰然自若。
《讲演与口才》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重庆电大巫山分校余德保一一、判断题(将答案填在下表)二、简答题1.口才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口才具有哪些功能。
口语表达的才能,具体地说是在交谈、演讲、论辩等口语交际活动中,表达者根据特定的交际任务,切合特定的语境,运用恰当、得体、有效的言辞策略,准确、得体、确切、生动地运用连贯、标准的有声语言,并辅之以适当的体态语言表情达意,达到特定交际的目的,取得圆满交际效果的口头表达能力。
口才具有表白、认识、交际、信息交流、指令、情感、美感等多项功能。
2.为什么阅读是说话的基础。
一个人的知识丰富、信息量大、具有真知灼见,说出话来有内容、有见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有学识的人,理论修养高,对事物的认识和分析深刻、透彻,对生活有独到的见解,使人听后受益匪浅。
有学识的人,善于阐明事理,论证严谨,逻辑性强,讲话很有说服力。
有学识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强,说起话来,语言流畅,运用自如,妙趣横生,形象生动而且幽默诙谐。
有学识的人,文化修养高,眼界宽广,心胸开阔,豪爽热情,开朗大方。
谈吐中充满了感染力和感召力。
有学识的人,看问题既能由此及彼,又能由过去看到未来,说话能引导人向前看,激发人上进。
3.自卑感的调试方法有哪些。
包括三个:一是培养自我意识,增强主体能动意识,有利于更好地认识自身。
二是自我强化。
通过自己的行为结果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三是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
4.简要说明训练口才的八大技巧指什么。
逻辑技巧,语言表达必须符合逻辑。
语言技巧,要求语音标准、规范、清晰、悦耳;语意鲜明晰;语气轻重相宜;语调变化有致;速度快慢合适;节奏和谐;停顿恰当;情感鲜明适度。
修辞技巧。
态势技巧。
态势语包括体态、表情、动作等,它是一种无声语言,它对于思想感情的表达、交际者自我形象的塑造起到很大的作用。
声调技巧。
声调是指语句中声音高低降的变化。
幽默技巧。
运用轻快而诙谐的方式,通过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等手法批评和揭示生活中的乖缪和不通情理的现象的技法。
策略技巧。
说话者的言语是否进行,表达的时间选择,内容的选择,都是策略。
倾听技巧。
交谈中,要学会听,了解对手。
三、材料分析题1.分析下列材料中三位经理的口才,分析哪种是属于“得体“的。
一位经理沉着脸对一个迟到了一分钟的员工厉声说:“迟到啦――扣奖金!”把她说哭了。
另一位经理对一个因理发迟到的青年职工笑嘻嘻地说:“小伙子,这次改发型了,挺大方的。
但是今天迟到了,快去办公室,多加把劲把材料赶出来。
”再一位经理对一个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汉的员工慢声细语地安慰说:“别着急!看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准是家里有什么事耽误了时间吧!”三位经理抓出勤、抓纪律,目的一致,做得也有道理,但效果不同。
第一位经理并没有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不对,让人感到的只是委屈;第二位经理使对方不仅接受了批评,还立即落实在行动上“将功补过”;第三位经理言辞情真意切,这位员工必是尽心尽力地去工作以报答以理的知遇之恩。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说法,效果大不一样,所以要做到言语表达上的恰如其分,关键要做到以下二点:一是叙说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过分客气谦虚,踏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二是要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
2. 分析下列材料中的演讲者出现了什么样的心理问题,简要说明有哪些调适方法。
在一场晚上召开的会议上,一位女士开门进入一间屋子后,惊讶地看到当晚要在会上作关键性发言的演讲者正在屋子里发了疯似地来回踱步,她便问他为什么会这么紧张。
“你这是什么意思谁紧张了”他不解地问,“如果你不紧张的话,你在女士洗手间里走来走去干什么”表现不佳是口才活动中觉的赞美。
事实上,许多具有丰富舞台经验的老手也具有这样的赞美,最富实践经验的语言高手也要和紧张的情绪作战。
这段材料是的演讲者就出现了强烈的恐惧心理。
调节的方法有:保持内心隐秘的力量、情境预设、巧用肢体语言、练习5个“P”、建立“信息卡片”。
二一、判断题(每空1分,共20分,将答案填在下表)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朗读的准备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包括:朗读的准备。
1.深入理解。
首先要掌握文段的中文,其次要分析文章的结构,再次是要抓住关键的字、词、句。
2.找出难点。
3.放声朗读。
教材31页对此知识点进行了说明与举例,在做简答题时,把举例去掉就行了。
2.什么是语感,怎样培养。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包括:语感的培养。
语感,指的是人对语言的感知和反应能力。
当一连串的线形结构的语流,通过听觉或视觉传入大脑的时候,具有良好语感力的人就能迅速而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情味;当某种事物呈现在眼前,或某种意念产生于脑海,具有良好语感力的人就能迅速地找到适当而生动的词语,并将其连贯有序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一种语言的感应能力,或叫语言的触发功夫,这就是一种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
培养的方法有:积累语言材料多多益善。
善于辨析词的特点。
注意词序、虚词,熟练编码。
选择有代表性的、经典的优美韵文进行经常性朗读和朗诵练习。
教材44页对此知识点进行了说明。
对语感的理解,我可以举个例子。
举例来说,会读古诗的人,一见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立即会在眼前浮现出粉墙上挑着红花的杏枝、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爱春惜春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除此之外,更开能由“红杏出墙”生发“幽香浮动”、“临风摇曳”等等诸多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