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财政收支政策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18.18 KB
- 文档页数:5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案例参考答案冯德连主编绪论案例参考答案 (2)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 (2)第二章案例参考答案 (3)第三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四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五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六章案例参考答案 (4)第七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八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九章案例参考答案 (5)第十章案例参考答案 (7)第十一章案例参考答案 (8)第十二章案例参考答案 (8)第十三章案例参考答案 (9)第十四章案例参考答案 (11)第十五章案例参考答案 (11)第十六章案例参考答案 (14)第十七章案例参考答案 (15)第十八章案例参考答案 (15)绪论案例参考答案1.答案:主要包括七大主题:贸易所得、贸易模式、贸易保护、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决定、国际间政策协调,以及国际资本市场。
该教材提出了其他作者没能系统论述的新观点: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方法;规模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政治学与贸易政策理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世界资本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要素流动。
2.答案: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历史表明政治力量可以超越技术进步的作用。
(参阅[美]克鲁格曼、奥伯斯法尔德著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版,第18-19页)。
引力模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 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公式为:ij j i ij D Y Y a T ⨯⨯= ij T 是i 国与j 国间的国际贸易额,i Y 是i 国的GDP ,j Y 是j 国的GDP ,ij D 是两国间的距离。
第一章案例参考答案1.答案:(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决定贸易的规模经济收益主要流向发达国家。
(2)市场经济体制和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的发展,对谋求贸易利益的政策实施空间造成约束。
(3)技术上的差异使得欠发达国家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下端。
2.答案:上世纪50年代初,普雷维什(Prebisch )和辛格(Singe )的研究形成了著名的普雷维什-辛格假说,即初级产品相对于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存在持续下降的趋势,国际贸易产生的贸易所得的分配因此是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发达国家倾斜的,而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不利的地位。
中国69座资源型城市患“荷兰病”亟待城市转型城市转型:挑战“荷兰病”在中国,有着很多有着因资源而兴起的城市,比如石油之城大庆、煤炭之城大同。
历史上,这些资源型城市虽然由小到大、走向繁荣,但由于过于依赖资源优势,造成经济构成单一,当资源由多变少,甚至枯竭时,危机也开始产生。
上世纪中国著名的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夜间生产的画面,火红的挖掘场景,曾经感动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人,作为著名的煤电之城,那高高扬起的挖煤的电镐,也被印上了1960年版的5元人民币。
但2005年,曾经日夜赶工生产的海州矿,在生产了24亿吨煤炭后,却停了下来,原因就是煤已经被采完了。
更为紧迫的是,2000年前后,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阜新市已经有几十对矿井相继关停。
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告诉我们,几大煤矿基本上,都已经破产,大量的产业工人,面临失业煤碳资源逐渐枯竭,让阜新这座煤电之城产生了不小的困惑。
据统计,当时阜新全市三分之一以上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15.6万产业工人相继下岗,这一数字占到了职工总数的36.7%;从全市来看,共有19.8万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此外阜新还面临着棚户区拥挤成片,采空区不断沉陷的尴尬处境。
阜新有市民告诉记者,好多人心里很不理解,老的下岗了,小的还在上学,学费交不起,没有一点办法,那时候是最艰难的。
事实上,这种资源型城市如今面临的困境并非阜新所独有。
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荷兰发现天然气,通过大规模天然气开采,荷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也打击了本该发展的其它工业,当荷兰的天然气逐渐枯竭时,荷兰陷入经济下滑的困局,荷兰的遭遇在国际上通称为“荷兰病”。
而在阜新患上“荷兰病”之前,英国、挪威、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曾出现过不同形式的“荷兰病”。
那么阜新又该怎么办呢?辽宁省阜新市副市长杨忠林告诉记者,城市的出路在哪里,这么多下岗职工待就业,社会保障不十分完善,工业结构又不合理,既单一又少,实力还不强,这个城市的出路在哪?阜新能否治愈“荷兰病”,对全国同类城市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本重点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喜勿喷)简答题1.什么是“荷兰病”,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荷兰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政府决定大力开采,使得短时期内大量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入到这些行业,经济一时繁荣。
人们财富积累的同时加大对进口品的需求,使得荷兰国内相关的工业受到发展限制,随后由于国际能源市场大幅波动,经济增长态势由此崩溃。
故称“荷兰病”,亦称“资源诅咒”。
现在所称“荷兰病”,一般是指一国经济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衰落的现象。
(2)产生的原因:“荷兰病”主要由政府错误政策引起1)初级产品出口收入激增,因外汇过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引起本币升值。
2)如果不相应降低汇率,本币升值抑制出口,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不振,收入和利润减少,失业激增。
3)初级产品出口的兴旺被其他部门生产萎缩抵消。
4)政府从出口天然气所得大量税收主要用于增加公务员工资而不是基础设施和其他出口部门。
5)一旦初级产品出口下降,经济增长徒然下降,甚至出现持续停滞和衰退。
2.罗斯托经济增长的6个阶段(1)传统社会阶段(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界定:指牛顿科学产生以前的社会。
旧中国的各个王朝,中世纪的欧洲、中东和地中海等。
现在非洲一些国家仍处于该阶段。
特征:1)没有现代科学技术;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生产方法原始;3)社会结构僵化而缺乏弹性,社会等级之间很少有纵向流动性;4)思想观念消极无为,与宿命论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质:1)产出增长缺乏持续性,2)虽然在特定时期也可能出现繁荣,但紧接着却是危机和衰落。
(2)起飞前提阶段(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界定:包括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所有社会。
最初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西欧开始的。
由来:1)在西欧,进入前提阶段是由其内部因素引起的,如先进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地理位置、社会政治结构等因素。
2)而在现代史中,大部分传统社会是由先进社会外部入侵而进入的。
“荷兰病”各国引以为戒一、案例介绍荷兰病的名称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那以前,荷兰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化国家。
后来,荷兰在北海开发出了新的天然气资源。
结果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石油冲击导致油价上升,都给荷兰带来了意外的收入。
但情况似乎对荷兰不利,因为荷兰越是增加天然气的生产,其生产出口产品制造业就越是萧条。
由于天然气生产的迅速发展,工资和利润大幅攀升,挤压了传统制造业的人力和资本,使得传统制造业的成本上升,传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就逐渐丧失了。
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叫做“荷兰病”。
指的是资源产业在繁荣时期的膨胀往往以其他行业发展为代价的现象——高素质的劳动力和资本被吸走,出口高额盈利使货币升值,从而削弱了出口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繁荣结束后,经济增长崩溃。
因此被有的人称为“资源诅咒”。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分享了石油价格暴涨带来的横财,以及后来新开发了自然资源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英国等都出现了类似的经济症状。
印度尼西亚也是分享石油意外收入的国家。
但是印尼政府在整个飞速发展时期,力争收支平衡,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同时,印尼政府采取了政策将石油收益用于经济发展。
首先,扩大了对农业的投资,包括资助灌溉系统,鼓励优良品种,改造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增加农业投入,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避免货币实际升值,维持其真实的水平,使非石油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在7%的增长率。
墨西哥是仅次于巴西的拉美第二大国,该国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过去,由于政策不当,墨西哥也曾走上片面强调发展石油工业的资源诅咒之路。
该国的石油收入虽然较高,但没有用于发展其他产业,而是把钱用在了弥补财政赤字上,结果墨西哥的石油工业虽然蓬勃发展,但其他产业却发展缓慢。
后来墨西哥接受了资源诅咒的教训,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走新兴发展的道路。
1994年墨西哥加入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共同缔结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后,借助于该自由贸易区的优势,把石油输入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是个石油进口国,把从美国获得的资金和技术,转而又在墨西哥和美国边界建立兴旺的出口加工业,也就是纺织行业,进而又把纺织产品打入美国市场。
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及问题浅析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享受到的经济发展成果跟经济的发展却是不成正比的,国家财政支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行政费用占财政总开支比例过大,财政支出中“缺位”、“越位”现象突出等,这些都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解决财政支出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字:财政支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最近网上广为流传一篇文章,题名为《不要再给灾区人民捐款捐水了》,署名是韩寒。
里面有一段话,记忆尤深:网易网友说,西南五省,拨了1.55亿元,看到都想笑了,五省人口都至少也是1.55亿人,理想情况平均每人一元钱,一瓶矿泉水都不够,沪杭磁悬浮上千亿,只为了节约10分钟,上海世博会,花了4000亿。
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我只知道这1.55亿在分成5份,贵州得到的就更少!政府可以拿出4000亿来办世博,上千亿来修磁悬浮,却拿来1.55亿来救旱。
你们能拿出多少钱来帮助西南救旱?有政府的能力强吗?政府既然能拿出那么多的钱砸在那些撑面子的事情上,这说明政府根本就不缺钱。
虽然后来在韩寒博客里面看到他说这一文章不是他写的,但是他也提到赞同里面的部分观点,关于中国政府财政开支的疑惑。
对于这篇文章,我认为虽然作者的观点比较偏激,但是也不无道理。
虽然我国自加入WTO以来,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GDP的增长、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国际影响力的增强等。
但是,中国财政的开支确实在很多方面存在值得改进的地方。
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按照财政职能的角度,财政支出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和其他支出。
我国财政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行政费用占财政总开支过大,大量挤占公共开支项目。
统计数据显示,在财政各类支出中,行政管理给支出的增长幅度最大,支出金额由1998年1600.27亿元增加到2006年7571.05亿元,膨胀了近4倍。
[案例2 —17 ] “荷兰病”: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导致经济停滞一何谓“荷兰病”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繁荣固然能改善国际收支地位和提高国民收入,但也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结构某些不利的变化。
二战后荷兰在各个经济淋浴都出现了令人注目的繁荣,通货膨胀率很少超过3% ,GDP增长绿极少低于5% ,事业率也只在1%左右波动,这一数字远低于同期美国的事业率。
60年代,荷兰发现了蕴藏量丰富的天然气,随着开采量和出口量的上升,天然气出口收入快速增长,1976年达20亿美元,经常项目从1967—1971年的年均1.3亿美元赤字变为1972—1976年的年均20亿美元顺差。
但是,天然气带来的不仅仅是源源不断的财富,而且还有一系列不利于国民经济结构正常运转的副作用;天然气出口收入的急剧增长提高了荷兰货币(盾)的外汇绿,70年代中期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而工业生产率的下降又导致失业率上升,从70年代初的1.1%提高到70年代后期的5%以上。
这种由初级产品出口收入的剧增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后来被称为“荷兰病”。
二“荷兰病”的病例出现“荷兰病”的不止荷兰这一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发展中国家。
1.尼日尼亚。
在第一次石油出口高峰到来以前,尼日尼亚是非洲经济最繁荣的国家之一。
尼日尼亚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该国在可可、棉花和橡胶方面出口实力强大,使得这样一个人口急剧增长的国家保持着农业收入的快速增长,其增长率仅次于巴西。
同时,制造业部门的增长也很迅速。
在整个60年代尼日尼亚国内通货膨胀绿都保持在3%的水平以下,政府开支的增加也牢牢地受到控制。
由于尼日尼亚是一个主要的石油出口国,石油工业是其经济支柱,因此这个国家在两次石油危机之间的石油生产繁荣时期获益颇丰。
石油出口收入从1974年的89亿美元上升到1980年的256亿美元。
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尼日尼亚实行固定汇率,但是由于增加的石油收入绝大部分用在不切实际的发展项目与政府开支上,过量的有效需求导致了通货膨胀,国内价格水平增长得比国际价格水平快,实际汇率明显高于官方的固定汇率。
《财政学》教学参考文献目录(供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用)财政教研室一、中文著作:1.《财政本质问题论文选》财政部科研所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4年版 2.《改革财政学》王绍飞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1989年版3.《理论财政学》何振一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1987年版4.《中国财政理论前沿》(?)刘溶沧赵志耘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5.《中国财政理论前沿》(?)刘溶沧赵志耘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版6.《财政学》储敏伟杨君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7.《财政学》邓子基邱华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8.《当代财政学若干论点比较研究》姜维壮编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1987年版9.《当代财政学主要论点》(上)姜维壮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 1987年版 10.《当代财政学主要论点》(下)姜维壮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5年版 11.《比较财政学教程》张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12.《税收经济学》袁振宇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13.《税收学》曾国祥主编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0年版14.《税收经济学导轮》候梦蟾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0年版15.《税收学原理》马国强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1年版16.《社会主义税收理论若干问题》刘志城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2年版17.《公共财政论纲》张馨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18.《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高培勇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19.《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平新乔著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20.《现代西方财政学》邓子基等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4年版 21.《现代西方财政学》薛天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 22.《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王传伦等著商务印书馆 1995年版 23.《财政学》蒋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当代西方税收学》郭庆旺等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25.《西方税收——理论与政策》高培勇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3年版 26.《现代公共财政学》胡庆康杜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27.《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张馨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28.《税制优化原理》王雍君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5年版129.《西方财政学说概论》刘永祯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0年版 30.《西方税收思想》李九龙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2年版 31.《公债经济学》邓子基等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0年版 32.《新中国财政税收史论纲》赵梦涵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3.《中国财政改革20年》何盛明著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年版 34.《当代西方财政学》刘宇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年第二版 35.《外国财政》付伯颖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36.《中国的财政政策-税制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关系》罗伊.鲍尔著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37.《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何菊芳著上海三联书店 2005年版 38.《公共经济学》马胜杰、夏杰长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3年版 39.《政府采购理论与实践》孟春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40.《地方财政学》孙开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2年版41.《政府经济学》乔林碧王耀才编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0年版42.《民主机制与民主财政》刘云龙著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1年版 4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论》钟晓敏著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8年版 44.《中国公共品市场与自愿供给分析》樊丽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45.《公共商品供给制度研究》卢洪友著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3年版 46.《政府干预的理论与政策选择》卫志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7.《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方福前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48.《公共选择理论》许云霄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49.《公共经济学》杨志勇张馨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50.《公共经济学》谢赤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51.《国债运行机制研究》高培勇著商务印书馆 1995年版 52.《公共债务与经济增长》袁东著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0年版 53.《国债的理论分析》类承曜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54.《中国政府功能的经济分析》毛寿龙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6年版 55.《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高培勇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6.《公共财政研究文集》吴俊培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57.《分权体制下的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张晏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 58.《公共财政学》刘玲玲编著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年版59.《财政学》郭庆旺赵志耘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60.《中国公共经济体制改革与公共经济学论纲》齐守印著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261.《政府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张志超李平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62.《中国国债市场机制及效率研究》李新著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63.《农村财政理论研究》周文军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64.《政府学概论》谢庆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65.《农业税收研究与农村税费改革》财政部税政司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年版 66.《财政资源配置学论纲》段国旭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年版二、译著:1.《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穆斯格雷夫著邓子基等译中国财经出版社 1987年版2.《财政学》罗森著平新乔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3.《公共经济学》阿特金森等著蔡江南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4.《民主财政论》布坎南著穆怀朋译商务印书馆 1993年版5.《比较财政分析》穆斯格雷夫著董勤发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6.《公共财政》布坎南著赵锡军等译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5年版7.《欧美财政思想史》坂入长太郎著张淳译中国财经出版社 1987年版8.《日本现代财政学》井手文雄著陈秉良译中国财经出版社 1990年版9.《税收经济学》詹姆斯等著罗晓林等译中国财经出版社 1988年版 10.《州和地方财政学》费雪著吴俊培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11.《公共部门经济学》鲍德威威迪逊著邓力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12.《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詹姆斯?M?布坎南著陈光金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13.《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迈克尔?麦金尼斯主编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 2000年版14.《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道格拉斯?C?诺思著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15.《有限政府的经济分析》毛寿龙李梅著上海三联书店 2000年版三、学术期刊:1.《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2.《中国财政》财政部3.《税务研究》中国税务学会4.《中国税务》国家税务总局5.《财贸经济》中国社科院财贸所36.《经济学家》西南财经大学7.《经济研究》中国社科院经济所8.《涉外税务》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9.《财经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 10.《财经科学》西南财经大学 11.《中南财经大学学报》中南财经大学 12.《当代财经》江西财经大学 13.《中央财经大学学报》中央财经大学 14.《当代财经科学》西安交通大学 15.《财经理论与实践》湖南大学 16.《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17.《经济经纬》河南财经学院 18.《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山西财经大学 19.《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 20.《四川财政》四川省财政学会 21.《湖北财政研究》湖北省财政学会 22.《上海财税》上海市财政学会 23.《财金贸易》山西省24.《财政与税务》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25.《中国财经信息资料》财政部科研所 26.《经济研究参考》经济科学出版社四、报纸:1.《经济日报》2.《光明日报》理论版3.《中国财经报》4.《中国税务报》5.《中国经济时报》6.《中国经济导报》7.《经济学消息报》4。
荷兰病:实证研究及最新进展赵伟伟;白永秀【摘要】经典荷兰病指的是资源繁荣引起生产要素从其他部门(特别是制造业)转移到资源部门,由此产生的逆工业化现象。
本文在回顾荷兰病理论基础上,具体描述了经典荷兰病模型、作用机制及其经济结构调整效应,按照假设演进的线索系统梳理了荷兰病数理模型及适用范围,从方法论和检验思路上评述了荷兰病经验检验的线索和进展。
本文扩展了荷兰病的内涵,综述了其他生产要素(土地资源、旅游资源、财政资源、金融资源、劳动力资源)新型荷兰病效应的表现和特征,论述了经典荷兰病、新型荷兰病和比较优势陷阱的关系。
%Natural resource booms requires the economy to move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out of the non-resource tradable sector especially the manufacturing into natural resource sector,which leads to a contraction in manufacturing.This is the Dutch disease that was originally used to describ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natural gas discoveries on Dutch in the 1960s.After a review of the theoretic background and the basic theoretic model of Dutch disease,the paper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its theoretic extensions and empirical research,then describes the classic Dutch disease model and its working mechanism.In accordance with development of model assumption and methodology,the different mathematic models and testing econometrics methods are introduced andcompared.Furthermore,the paper expands the meaning of the Dutch disease,describes the performance and features of the new Dutch disease effects from other factors of production,such as land resource,tourismresource,financial capital and labor force,then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Dutch disease,new Dutch diseas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raps.【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10页(P3-12)【关键词】荷兰病;制造业;逆工业化;新型荷兰病;比较优势陷阱【作者】赵伟伟;白永秀【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市,710127;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市,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2.1内容提要:经典荷兰病指的是资源繁荣引起生产要素从其他部门(特别是制造业)转移到资源部门,由此产生的逆工业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