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2013版课件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31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A. 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工农联盟D小资产阶级2.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设中国社会主义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始终紧紧依靠群众3.()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A.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党的建设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群众路线4.()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党的建设B.依法治国C.群众路线D.以德治国5.为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把()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纪国法约束这两道防线。
A.严格执纪执法和加强思想教育B.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C.公平和效率D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6.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求我们必须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A.实事求是B.改革创新精神C.群众路线D.加强组织建设7.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 )。
A.密切联系群众B.统一党的领导C.服从党的领导D.坚持党的领导8.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A.放松思想工作B.脱离群众C.忽视民主D.组织涣散9.()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执政能力建设10.(),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粹清正的状态。
A.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B.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C.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加强党的抵御风险能力建设二、多项选择1.中国共产党是( )的先锋队A.中国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工农联盟D.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A.历史的选择B.人民的选择C.历史和人民的选择D.中国共产党自封的3.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利益观4.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哪几个问题( )A.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B.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C.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D.要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5.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包括()A.政治领导B.组织领导C.思想领导D.经济领导6.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A. 执政考验B.改革开放考验C.市场经济考验D.外部环境考验7.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四大考验的同时,一些()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库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15植保专升本1班彭昀15100558一、单项选择1.只有()才能代表人民和民族的利益。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知识分子D.共产党答案:B出处:p276第二段第二行。
2.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C.建设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答案:d。
出处:p277第三段第一行。
3.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的。
A.相辅相成B.一致C.辩证统一D.相互依赖答案:c。
出处:p280第四段第一行4.从人们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包括()。
A.问政于民B.问求于民C.问需于民D.问计于民答案:b。
出处:p282第二段第七行。
5.十八大提出了要把党建设成为()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学习型○2领导型○3服务型○4创新型○5民主型A.○2○3○4B.○1○3○4C.○1○3○4D.○3○4○5答案:c。
出处:p287第一段第七行。
二、多项选择1.中国共产党以()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马克思列宁主义B.毛泽东思想C.科学发展观D.实事求是答案:ABC。
出处p275第一段第五行。
2.实现共产主义是党的()。
A.最高理想B.最终目标C.前进方向D.发展要求答案:ABC。
出处:p275第一段第四行。
3.中国共产党是()的先锋队。
A.中国工人阶级B.中国人民C.中华民族D.中国先进生产力答案:ABC。
出处:p276第二段第一行。
4.“三座大山“指的是()。
A.帝国主义B.地方军阀C.封建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答案:ACD。
出处:p278第二段第四行。
5.有些党员经不住()的考验A.金钱B.美色C.名誉D.权利答案:ABD。
出处:p286第一段第二行。
三、填空1.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和。
答案:思想、政治、组织、作风。
出处:p288第三段第三行。
2.“三严三实”指的是、、、、、、。
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一:为什么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1: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2: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二: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1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2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3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三: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四: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1: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五: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当前如何改善党的领导?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三: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课后作业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P4科学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5-6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9-15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0第二章新民主主义理论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P41(2必然性,3条实现途径)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44-46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P48-49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统一战线:结成统一战线的2个必然性原因和3种可能性原因。
P49—50统一战线的内容(2个联盟)P50我党领导统一战线的经验P50武装斗争:武装斗争的必然性、依靠谁?谁领导?为了谁?怎样进行武装斗争?P51党的建设:P51-52三大法宝的相互关系:P5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57,第二段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P58,最后一段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P66-67,3条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P71—73,5条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P75-84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初步探索的其他成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关于所有制结构;关于经制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于科学和教育;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第一章1.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结合十八大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不断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系统回答。
这一理论体系有一个总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总的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共同的主题:发展;有一以贯之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同时,它在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问题上层层推进,一脉相承: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围绕这些重大问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
这些观点既保持着根本上的一致性,又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有新的进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比以往更全面更深刻,因而更科学,在很多方面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描绘了总体的宏伟蓝图。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面向未来,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