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天然气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煤制天然气煤制天然气通常指采用已开采原煤,经过气化工艺来制造合成天然气(Synthetic Natural Gas, SNG)。
用褐煤等低品质煤种制取甲烷(即天然气主要成分)气体,可利用现有和未来建设的天然气管网进行输送。
煤制天然气的耗水量在煤化工行业中是相对较少,而转化效率又相对较高,因此,与耗水量较大的煤制油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煤制天然气过程中利用的水中不存在污染物质,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生产工艺煤制天然气的工艺可分为煤气化转化技术和直接合成天然气技术。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煤气化转化技术先将原料煤加压气化,由于气化得到的合成气达不到甲烷化的要求,因此需要经过气体转换单元提高H2/CO 比再进行甲烷化(有些工艺将气体转换单元和甲烷化单元合并为一个部分同时进行)。
直接合成天然气技术则可以直接制得可用的天然气。
煤气化转化技术可分为较为传统的两步法甲烷化工艺和将气体转换单元和甲烷化单元合并为一个部分同时进行的一步法甲烷化工艺。
直接合成天然气的技术主要有催化气化工艺和加氢气化工艺。
其中催化气化工艺是一种利用催化剂在加压流化气化炉中一步合成煤基天然气的技术。
加氢化工艺是将煤粉和氢气均匀混合后加热,直接生产富氢气体。
制作流程煤制天然气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可简述为:原料煤在煤气化装置中与空分装置来的高纯氧气和中压蒸汽进行反应制得粗煤气;粗煤气经耐硫耐油变换冷却和低温甲醇洗装置脱硫脱碳后,制成所需的净煤气;从净化装置产生富含硫化氢的酸性气体送至克劳斯硫回收和氨法脱硫装置进行处理,生产出硫磺;净化气进入甲烷化装置合成甲烷,生产出优质的天然气;煤气水中有害杂质通过酚氨回收装置处理、废水经物化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及部分膜处理后,废水得以回收利用;除主产品天然气外,在工艺装置中同时副产石脑油、焦油、粗酚、硫磺等副产品。
主工艺生产装置包括空分、碎煤加压气化炉;耐硫耐油变换;气体净化装置;甲烷化合成装置及废水处理装置。
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及技术分析1. 引言1.1 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煤制天然气产业是指利用煤炭资源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生产天然气的过程。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制天然气产业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和投资焦点。
目前,全球主要煤制天然气产业集中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在中国,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多家大型煤炭企业将煤制天然气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积极投入研发和生产。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煤制天然气产业的发展,包括优惠政策和技术扶持等。
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煤制天然气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成本逐渐降低,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一些研究机构已开始探索新的煤制天然气技术路线,努力提高产能和减少碳排放。
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现状呈现出技术逐步成熟、市场需求增长、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的趋势。
也面临着成本压力、环保问题和技术创新的挑战。
未来,煤制天然气产业仍将面临各种变数和挑战,需要不断适应产业发展的新要求,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推动产业向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2 煤制天然气技术趋势当前,煤制天然气技术正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制天然气生产技术也在不断更新,越来越高效、环保。
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涌现,使得煤制天然气产业更加具有竞争力。
煤制天然气技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煤制天然气生产过程将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煤制天然气技术还在不断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煤制天然气产业面临着严格的环保要求,因此相关技术在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方面也在不断创新,以保障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煤制天然气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高效、智能、环保,这将推动煤制天然气产业迈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2. 正文2.1 煤制天然气生产工艺分析煤制天然气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压缩煤炭来提取天然气的技术过程。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煤炭气化、合成气制备和甲烷合成三个主要步骤。
煤制天然气摘要:叙述煤制天然气的必要性、煤制天然气的发展历史、工艺原理和选用的煤气化技术、甲烷化技术和催化剂、美国大平原厂的工艺叙述,论述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经济问题。
煤制天然气要有序发展,建议建立全国甲烷管道网。
关键词:煤制天然气,煤化工产业,甲烷化被称为人工天然气的工艺,实际上是合成甲烷,最有发展前途的是煤制天然气。
1. 煤制天然气的必要性煤制天然气是目前煤化工的顶尖热门话题,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地上,一场声势浩大的合成甲烷的高潮正在形成,几个煤制天然气的大型工程正在破土动工,见表1。
表1 部分在建与拟建的煤制天然气工程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居民饮食和生活燃料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随着我国西气东输的实施城市燃气管道化已经比较普及,天然气,液化气,煤气,沼气等燃气管道网络在我国发展迅猛,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方便居民生活、减轻百姓的家务劳动等方面都带来显著的好处。
无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保、生活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天然气肯定供不应求了。
让13亿人民的饮食和生活燃料都用上甲烷(约需1800亿Nm3/a),实行全国居民用燃料的管道化,前景是相当诱人的!要发展煤制天然气技术,就应该考虑在煤矿的坑口,选择合适的煤气化技术,集中设置多套大型化的煤气化装置,经过变换、脱硫脱碳、甲烷化等化工处理产生,同时经过克劳斯硫回收等工艺副产硫磺等。
这样的工艺称为煤制天然气、CH4坑口气化或煤制天然气,产品并入天然气管网中。
如果以西气东送国家天然气管道为基础,建立全国天然气管道网,将煤制天然气、煤层气、焦炉气制甲烷等人工合成甲烷,从分支管道线送到国家主管道上,作为主管道的气源,从而形成甲烷管道网,与电网相似。
沿线主要城镇可以从管道上取得甲烷作为人民生活用气,将对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改善大气质量起到巨大的作用。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伟大的利民工程。
天然气和合成甲烷---城市人民现代文明生活的伴侣!2. 煤制天然气的发展历史2.1 国外的发展60年代末,美国自然资源公司(ANR)的长期规划人员就认为煤气化是补充天然气供应的最合适方案,即开始大平原煤气化工程的规划工作。
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浅析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这个背景下人们对优质清洁能源天然气的需求也急剧攀升,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迅速增加。
中國天然气储量不足、产能有限的能源现状,导致天然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煤制天然气的特点,分析了煤制天然气的预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关键词:煤制天然气;工艺流程引言煤制气项目对工业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煤制天然气项目,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
从技术上说:煤制气技术中,SNU技术效率高而且环保,在煤制天然气技术上我国也有所突破。
随着市场油价的增长,煤制天然气发展空间很大,同时国家政策又给予有利的鞭策及支持,这使煤制气更“健康而茁壮成长”1.煤制天然气的特点煤制天然气工艺一般包括气化、净化、合成干燥等单元,配套空分、硫回收、冷冻、动力站和公用工程等。
SNU作为经化工工艺加工生产的天然气,其气质组成与管道天然气相比有着明显差异。
(1)SNU经过了严格的脱硫工序,基本不含硫。
在净化单元,粗合成气经过变换和低温甲醇洗,大部分含硫化合物、CO2等杂质被脱除,总硫含量可以降低到0. lmg/mj以下,CO2摩尔分数可以降低到1%以下。
由于甲醇洗在低温下进行,粗合成气中可能含有的微量轻烃也被液化或吸收。
考虑到甲烷化催化剂不耐硫,合成气在进行甲烷合成前,还要经过脱硫槽,将硫含量控制在30μg/mj以下。
因此,SNU中的总硫含量远低于管道天然气。
(2))SNU的CO2摩尔分数很低,通常在1%以下。
原因是大部分在净化单元己被脱除,剩余少量CO2和H:在甲烷合成单元可以反应产生CH4。
管道天然气因产地不同,CO2摩尔分数通常在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的范围,根据UB/T 37124-2018《进入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气体质量要求》,CO2摩尔分数在3. 0%以下即可进入管道。
(3)SNU的CH4体积分数一般高于管道天然气,而非甲烷烃类的很低,仅为10级,这与其采用合成气经甲烷化合成工艺有关。
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工艺技术应用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的工艺,指出企业在建设项目中,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目标,同时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可靠技术。
首先对焦炉煤气制液化天然气的工艺进行阐述分析,描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焦炉煤气;液化天然气,净化分离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各行各业对于清洁能源的使用也有了全新的研究。
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天然气占据了能源消费总量的23.8%。
而我国天然气运用量仅有4.6%,与世界运用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
经分析,我国天然气使用较少的原因主要为天然气能源供应较少。
近年来,国家开始大力推进天然气行业的发展,该类清洁能源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青睐,天然气使用市场也展开了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焦炉煤气依然是占据我国能源使用量之首,城市供暖供电,生产尿毒和甲醇都需要借助焦炉煤气。
但是以上方法都么有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近年来,资源转换收到了广泛关注,其中焦炉煤气制天然气是当下最受欢迎的新技术,通过此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简化能源运用工艺流程,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逐渐成为焦炉煤气最热门用途之一。
1.焦炉煤气制天然气工艺技术的介绍及特征焦炉煤气在制天然气时需要先经过气柜,并在整体缓冲并稳定压力之后,通过压缩和预处理手段脱出煤气中的焦油、有机硫和无机硫。
再通过加入氢气进行脱硫,直至焦炉煤气的总硫值低于0.1ppm。
然后,在完成甲烷类反应,分别进入主、副甲烷反应器,借助催化剂的作用,将煤气中的CO和CO均转化为甲烷,在2二者的总含量小于50ppm之后,进入干燥系统吸取水分。
最后经过深冷液化装置实现液化分离,得到较纯净的甲烷产品。
此项工艺具有以下几种特点:1.1一般的焦炉煤气制液化气的过程都只能在其中提取出甲烷进行液化,但是上述工艺中利用了CO、CO2、H2以及多种物质共同组成甲烷,相较于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甲烷产量。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研究
作者:朱瑞春, 公维恒, 范少锋, ZHU Rui-chun, GONG Wei-heng, FAN Shao-feng 作者单位: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公司,新疆伊宁,835000
刊名:
洁净煤技术
英文刊名:Clean Coal Technology
年,卷(期):2011,17(6)
1.钱卫;黄于益;张庆伟煤制天然气(SNG)技术现状[期刊论文]-洁净煤技术 2011(01)
2.刘志光;龚华俊;余黎明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的探讨[期刊论文]-煤化工 2009(02)
3.赵刚炜;肖云汉;王钰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和催化剂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期刊论文]-陶瓷 2009(11)
4.汪家铭煤制天然气发展概况与市场前景 2009(04)
5.张运东;赵东星国际煤制合成天然气技术的专利格局[期刊论文]-石油科技论坛 2009(04)
6.汪家铭;蔡洁煤制天然气技术发展概况与市场前景[期刊论文]-天然气化工 2010(01)
7.李大尚煤制合成天然气竞争力分析[期刊论文]-煤化工 2007(06)
8.冯亮杰;尹晓晖;郑明峰煤制天然气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期刊论文]-化学工程 2010(10)
9.熊志建;邓蜀平;蒋云峰煤制天然气产业风险评估及对策研究 2010(0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jmjs201106023.aspx。
煤制天然气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煤制天然气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寻找替代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能源途径显得愈发重要。
煤作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具有广泛储量和可开采性等优势,因此煤制天然气(Coal-to-Gas,简称CTG)技术在能源领域逐渐崭露头角。
一、煤制天然气技术的发展现状煤制气技术早在二战时期即有了实践,但由于技术限制以及其高成本等因素,一直未能大规模应用。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本的逐渐降低,煤制天然气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
目前,煤制天然气技术主要有煤炭气化、合成气制备、甲醇合成和甲烷化等环节。
通过煤的气化可以将固体煤转化为气态或液态的合成气,之后再通过合成气制备得到甲醇等化学品,最终经甲烷化反应将甲醇转化为天然气。
在这个煤制天然气的过程中,项目还可根据不同需求和技术可行性选择适合的工艺路线。
我国在煤制天然气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2010年,国家能源局启动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试点示范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探索和推广煤制气技术。
目前,我国已建成多个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天然气已达数千亿立方米。
二、煤制天然气技术的优势煤制天然气技术相较于传统天然气具有多重优势。
首先,煤作为丰富的能源资源,具有较高储量和分布广泛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保障能源安全。
其次,煤制天然气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煤炭是传统能源领域的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之一,而煤制天然气技术可以将煤中所含的硫、氮等有害物质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捕捉和处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减轻环境污染。
此外,煤制天然气技术还可以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通过煤炭气化和合成气制备过程,可以从煤炭中提取出各种化学品,促进煤炭深加工和高值利用。
三、煤制天然气技术的前景展望煤制天然气技术在未来的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煤制天然气技术可以为我国解决能源供应压力提供重要支撑。
煤制天然气是一种通过煤炭制造可替代天然气的工艺过程。
以下是一般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
1.煤炭破碎与煤气化:首先,将煤炭经过破碎设备碎化成合适的粒度,并将其送入煤气化炉。
煤气化炉中煤炭与空气或氧气流进行煤气化反应,生成一种称为合成气的气体。
合成气主要由一氧化碳、氢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氮气等成分组成。
2.温度调节与除尘:合成气进入后处理系统时,需要进行温度的调节和除尘处理。
一般采用换热器来调节合成气的温度,使其达到适宜的反应温度。
3. 焦炉气和蒸馏:经过温度调节后,合成气被送入蒸馏塔。
在蒸馏塔中,合成气进行馏分分离,分离出不同碳数的烃类气体,主要有甲烷、乙烯和苯等组分。
4.吸附分离:从蒸馏塔顶部蒸馏出来的气体中,进一步通过吸附剂进行分离处理。
吸附剂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如分子筛等,根据各成分的吸附性质来实现不同成分的分离。
5.气体制冷与液化:经过吸附分离后,可以对冷却后的气体进行制冷处理,使其冷却到低温。
低温下,一部分气体可通过压缩机进行液化,形成液态的天然气。
6.储存与输送:液化的天然气可以被储存和输送。
它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需要的地方,供人们使用;也可以通过储罐等设施进行储存,以备后续供应。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煤制天然气工艺流程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会受到工艺技术、煤炭种类和工厂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上述流程仅作为一般参考,以了解煤制天然气的基本工艺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艺设计和优化。
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及技术分析煤制天然气产业是指利用煤炭作为原料生产天然气的工业过程。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环保的要求,煤制天然气产业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产业发展的背景、技术原理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业发展背景1.1 能源需求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煤炭一直是中国主要的能源资源,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煤炭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传统的煤炭开采和利用方式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清洁和高效的能源替代方案。
1.2 环保需求提高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凸显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传统能源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煤炭燃烧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物等有害气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危害。
煤制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逐渐成为了替代传统煤炭的首选方案。
1.3 政府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将清洁能源列为重要战略方向,大力支持煤制天然气产业的发展。
2017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发展煤基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煤基天然气的产业化发展,积极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煤炭。
政府对技术研发、产业投资、税收减免等方面都给予了政策支持,为煤制天然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技术原理2.1 煤制天然气工艺流程煤制天然气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煤气化和合成甲烷两个部分。
煤气化是将煤炭在一定条件下变成一氧化碳、氢气和其他烃类气体的混合气体,而合成甲烷是将这些混合气体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合成成甲烷,即天然气。
2.2 煤制天然气技术路线煤制天然气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间接液化、直接液化、生产过程中气体的净化、合成甲烷和天然气的制备等环节。
目前,煤制天然气产业主要采用的是间接液化技术路线,即先将煤气化产生的合成气转化为甲醇或其他液态烃类,再经过一系列的催化反应制得甲烷和其他烃类,最终形成合成天然气。
2.3 技术创新为了提高煤制天然气的产量和降低成本,科研人员在煤气化、合成甲烷和天然气净化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创新。
煤制天然气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摘要:文章采用先进的煤气化和甲烷化技术建设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阐述了研究和开发煤气化技术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流煤气化技术的进展及应用,比较了各种煤气化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如何选择煤气化技术提出了详细的方案。
关键词:煤气化;气化炉;碎煤加压;应用我国煤炭资源较丰富,近年来煤化工行业发展迅速,在煤化工行业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通过洁净、高效的技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CO+H2),即煤的气化技术。
先进的煤气化技术不仅能减轻燃烧排放物对大气的污染,而且还能够很大地提高煤炭利用率,是煤炭化工、煤炭直接或间接液化、IGCC技术、燃料电池等高新洁净煤利用技术的先导性技术和核心技术。
1 煤制气技术的发展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
煤化工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传统煤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合成氨、甲醇、焦炭和电石等。
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明确了把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作为现代煤化工的代表。
1.1 煤炭气化煤炭气化是指煤在特定的设备内,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使煤中有机质与气化剂(如蒸汽/空气或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含有CO、H2、CH4等可燃气体和CO2、N2等非可燃气体的过程。
气化过程发生的反应包括煤的热解、气化和燃烧反应。
煤炭气化工艺可按压力、气化剂、气化过程供热方式等分类,常用的是按气化炉内煤料与气化剂的接触方式区分,主要有固定床气化、流化床气化和气流床气化。
虽然煤的气化是发展时间较长的一种技术,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未解决,如煤品种的适应性、转化率、装置稳定运行等。
1.2 煤制甲醇煤制甲醇即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
我国利用高硫、劣质煤生产甲醇的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且原料来源稳定可靠,已初步形成了4 000万t/a的生产能力。
化工产业的蓬勃发展拉动我国甲醇消费量快速增长。
随着甲醇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农药、醋酸、聚甲醛等新装置的建设,以及甲醇燃料的推广和应用,甲醇的需求市场进一步扩张。
煤制气技术现状及工艺探究摘要:目前熔融还原技术普遍存在高温煤气物理热浪费以及输出煤气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现行煤制气工艺又面临技术单一和水资源消费高等现状。
近年来,熔融还原炼铁结合煤制气的一体化工艺因恰好弥补两单一工艺的缺点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针对煤制气技术现状及工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煤制气;技术现状;工艺研究引言大力推进清洁煤的使用是国家对节能减排、低碳发展重视的必然结果,而且我国又是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因此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一项长远的基本国策。
除此之外,在非高炉炼铁领域,气基竖炉技术工艺成熟,操作简单,是非髙炉炼铁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气基竖炉的发展同样面临天然气资源短缺和煤制气技术设备投资以及运行成本等问题。
因此发展煤制气技术刻不容缓,并且要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能为发展方向。
采用煤制气不仅能够使煤炭能源利用率得到很大地提升还能缓解环境污染问题,适应目前国内天然气匮乏而煤资源丰富的发展现状。
1.煤制气技术现状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迅速,我国对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也逐渐提升,使得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大气质量变差的现状,国家开始积极推动煤炭清洁化,其中,煤制气技术就是我国煤炭利用的主要发展方向和发展途经之一,发展煤制气可以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为一些需要煤气需求量大的工艺提供便利。
目前,煤制气技术已相对成熟,并且其使用途径也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煤炭资源不仅能够满足煤制气技术发展对原料的需求,而且具备良好的经济优势,并且发展煤制气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这使得煤制气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但是现行的煤制气技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目前现有的煤制气技术各有优劣势,主要问题是气化工艺中能耗高,不符示范项目指标要求,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处理困难、污染环境、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
尤其对于单一煤制气技术来说,生产过程中难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及机理的研究进展煤制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可以利用富余的煤炭资源,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煤制天然气的制备过程中,甲烷的合成是关键步骤之一,催化剂在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其他合成气合成甲烷方法,煤制天然气甲烷化的反应条件温和,成本较低,因此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催化剂及机理的研究进展。
1. 催化剂种类(1)镍基催化剂镍基催化剂是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反应中常用的一种催化剂。
其中,加入了钾和铜等掺杂改性的镍基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其主要机理是镍与CO2在催化剂表面形成的活性中间体经过穿越吸附态烷基化开环后再脱附得到甲烷。
此外,钠基、铁基、钴基和镉基催化剂等也被广泛研究。
(3)贵金属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主要包括铑、铱和铂等。
研究表明,这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CO2的吸附能力有关,CO2的吸附能力越强,其反应活性就越高。
此外,添加硫和氯等掺杂改性剂也能够促进甲烷的合成。
2. 机理研究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反应机理主要包括五种途径:(1)CO2还原反应途径:CO2被还原为CO,随后与H2发生Fischer-Tropsch合成反应并生成甲烷。
(3)水煤气变换反应途径:CO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烷的同时,也会生成一部分CO2和H2O。
(4)气相氢甲酸反应途径:该反应是由低碳酸性离子催化的,碳酸盐型离子可通过CO2和H2O气相反应生成。
(5)单分子路途径:催化剂表面上的吸附态CH3产生甲烷。
总之,煤制天然气甲烷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不仅仅是作为反应物中心,还扮演着催化剂表面反应活性中心的角色。
催化剂的有效改性和研究对于提高甲烷的产率和选择性具有重要意义。
煤制天然气(SNG)技术1、煤制天然气技术路线传统的煤制天然气技术是以煤炭为原料,气化生产合成气,经净化和转化以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甲烷化反应,生产热值符合规定的替代天然气(Substitute Natural Gas),也被称为煤气化转化技术。
此技术需要的设备较多,投资较高,但技术非常成熟,甲烷转化率高,技术复杂度略低,因此应用更加广泛,是煤制天然气中的主流工艺。
煤制天然气与煤制其他能源产品相比,能量效率高,单位热值水耗低。
煤制能源产品的能量效率和水耗项目能量效率/% 单位热值水耗/(t〃GJ-1)煤制天然气50~52 0.18~0.23煤制油34.8 0.38煤制二甲醚37.9 0.77煤制甲醇41.8 0.782、煤气化转化技术制备天然气一般情况下,经煤气化得到的合成气的H2/CO比达不到甲烷化的要求,因此需要经过气体转换单元提高H2/CO比。
从工艺技术和加工过程可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两种。
(1) “一步法”煤制天然气技术“一步法”煤制天然气技术就是以煤为原料直接合成甲烷,从而得到煤制天然气的方法,又称“蓝气技术”。
该技术是将煤粉和催化剂充分混合后送人反应器,与水蒸气在一个反应器中同时发生气化和甲烷化反应,气化反应所需的热量刚好由甲烷化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提供。
反应生成的CH4和CH2混合气从顶部离开反应器进入一个旋风分离器,分离出混合气中夹带的同体颗粒,然后进入一个气体净化器,脱除其中的硫,最后分离出CO2得到煤制合成天然气(SNG)。
煤灰由反应器下部流出,在一个专门设备巾和催化剂进行分离,分离的催化剂返回煤仓继续循环使用。
蓝气技术的特点是在一个反应器中催化3种反映:气化反应、水煤气变换反应、甲烷化反应,难点是催化剂的分离。
(2)“两步法”煤制天然气技术“二步法”是先将煤转化成合成气(H2和CO),然后再进行甲烷化得到SNG的方法。
从煤转化为SNG需要经历几个步骤:(1)气化:在一定压力(3~4 MPa)和温度(1000~1300℃)下,煤与氧气和过热水蒸气的混合物发生气化反应生成富含H2和CO的煤气。
煤制天然气联产甲醇、乙二醇工艺路线及经济性探索与分析摘要: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战略物资,用于制造聚酯(可进一步生产涤纶、饮料瓶、薄膜)、炸药、乙二醛,并可作防冻剂、增塑剂、水力流体和溶剂等。
煤制乙二醇就是以煤炭替代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
专家指出,这个生产乙二醇的方法适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多的国家。
煤制乙二醇也就是合成气制乙二醇,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少量副产物,通过精馏将甲醇、乙醇、水、1,2-丁醇等轻组分进行分离,从而得到聚酯级乙二醇。
关键词:煤制天然气;多联产;甲醇;乙二醇;经济分析引言焦炉煤气富含大量的氢气和甲烷,可以作为理想的化工生产原料,若采用燃烧、排放等传统处理方法,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因此,高效、合理地利用焦炉煤气是焦化行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2010—2020年我国乙二醇的需求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对进口乙二醇有着较高的依赖,这也从侧面反映我国乙二醇工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根据原料的不同,乙二醇生产工艺大致可分为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
考虑到前者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较为严重,所以非石油路线在我国逐步引起重视并得到大力推广,其中发展较为成熟的工艺有草酸酯法和甲醛羰化法。
草酸酯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原子利用率高和环保清洁等特点,已成为我国“C1化工”中重要的研究课题。
因此,本文采用草酸酯法作为焦炉煤气制乙二醇体系的核心工艺。
1煤制乙二醇工艺概述近几年由于煤炭的开采量多和对煤炭的不断研究,合成气生成乙二醇的产量也在增加,我国是拥有大量煤炭的国家,所以合成气制乙二醇的工艺多应用在中国。
草酸二甲酯是将煤炭分解后,经过气化、变换、净化及分离几个工段后提纯出纯净的CO和H2,将CO、O2和CH3OH混合后经催化剂催化反应后生成草酸二甲酯,再经过蒸馏、分离后得到浓度较高的草酸二甲酯,生成的草酸二甲酯再与H2进行催化加氢反应后又经过有效的提纯后最终获得聚酯级乙二醇。
2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煤制天然气技术是以煤为原料,经过煤气化、低温甲醇洗制取合成气,再经过甲烷化合成天然气。
2019年8月马立莉等.煤制天然气技术研究进展23煤制天然气技术研究进展马立莉,牟玉强,张志翔,张忠涛,李玉龙,徐显明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摘要煤制天然气是以煤为原料,经气化、变换、净化、甲烷化生产天然气的过程,煤制天然气的核心技术在于气化技术和甲烷化技术。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气化技术和甲烷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煤制天然气气化甲烷化德士古鲁奇煤制天然气通常指采用已开采的原煤,经过气化工艺来制造合成天然气。
具体而言,是以煤为原料,经气化、变换、净化工序,使合成气达到合成甲烷的氢碳比,再经甲烷化生产天然气的过程,如图1所示。
|空分|硫回收副产蒸汽I煤气化酸脱T甲烷化L sng图1典型煤制天然气工艺流程示意图1984年,世界上第一个煤制天然气大型商业化工厂一美国大平原煤制天然气工厂建成,年产天然气14亿m3[1]o2006年,美国宣布分别在南印第安纳州、肯塔基州和伊利诺伊州建立年产11亿m?、14亿~19亿m3和14亿m3的煤制天然气项目。
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均进行过煤制天然气研究,但都没有商业化⑵。
总体来说,除了几个试验性的项目外,国外煤制天然气没有大规模发展。
近年来,国内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迅猛。
目前,已投产、在建、做前期准备和计划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共计产能2410亿亦/a。
其中,已经核准和拿到批文的项目,总产能达851亿m^/a,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山西等地区⑶,见表1。
表1国内具有代表性的煤制天然气项目项目设计规模(一期规模)/(亿恋••a-1)气化技术甲烷化技术运行情况大唐克旗一期工程40(13.35)赛鼎碎煤固定床加压气化美国戴维技术已运行庆华伊犁一期工程55(13.75)赛鼎碎煤固定床加压气化丹麦托普索技术已运行内蒙古汇能16(4)西北院多元料浆加压气化丹麦托普索技术已运行浙能新天20(20)赛鼎碎煤固定床加压气化美国戴维技术已运行苏新能源和丰40碎煤加压气化+粉煤加压气化⑷大连化物所技术十三五规划北控鄂尔多斯40新型高温固定床气化自主甲烷化技术十三五规划中海油山西大同40固定床与气流床组合工艺自主甲烷化技术十三五规划新疆伊犁40碎煤固定床高压气化自主甲烷化技术十三五规划安徽能源淮南22适用于淮南高灰熔点煤的东方炉气化大连化物所技术十三五规划1煤制天然气气化技术1.1国外气化技术气化技术和甲烷化技术是煤制天然气的关键技术。
现代煤制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分析第一章:绪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安全的重视,煤制气技术逐渐受到关注。
煤制气技术就是利用煤炭等矿物质资源生产气体燃料的一种先进工艺,属于煤化工领域。
与传统的直接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相比,煤制气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篇文章将探讨现代煤制气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发展情况,分别从技术路线、应用场景、环保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章:技术路线现代煤制气技术主要有两条分支路线:煤基气化和煤基液化。
煤基气化技术是指将煤炭和水蒸气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进行热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燃料,主要包括干式气化、湿式气化、氧气膨胀气化和采用固定流化床气化等工艺。
其中,干式气化被认为是最成熟、技术最稳定的一种方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反应率低、设备维护难度大等。
煤基液化技术是指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使煤在液态烃的存在下发生热力学反应,使其转化为液体燃料,包括合成油、合成甲醇等。
这种技术的特点是对煤种的选择不够严格,可以利用各种低质煤,包括褐煤等。
但煤基液化工艺还存在着高压、高温等方面的风险和设备花费等问题。
第三章:应用场景现代煤制气技术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首先,在无管道天然气的地区,煤制气可以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替代燃料供应方式。
其次,在工业领域,煤制气可以用于化工、热力发电、城市燃气等领域。
此外,在交通领域,如采用煤制合成甲醇技术,可以生产出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清洁燃料,用于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煤制气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煤制气与管道天然气等传统燃料比较,价格相对较高;煤制气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研发、政策引导等手段来加以解决。
第四章:环保性在煤制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对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煤制气在环保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代煤制气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环保措施不断加强。
煤制天然气工艺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钟小军薛龙
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7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先进煤气化和甲烷化技术建设大型煤制天然气项目,充分体现了对煤气化技术进行开发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目前国内外煤气化主流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将各个不同煤气化技术进行了对比,制定出了煤气化技术的选择方案。
关键词:煤气化;重要意义;主流技术
我国具有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煤化工行业的高速发展,煤的气化技术即通过洁净、高效的技术将煤炭转化为合成气(CO+H2)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煤炭的使用效率,大大减轻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其已经成为煤炭直接或者间接液化、燃料电池、IGCC技术等高新洁净煤利用技术的核心和关键。
1 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的基本类型
煤化工将煤作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使其转变为液体、气体、固体燃料的过程。
煤化工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传统的煤化工产品主要有焦炭、甲醇、电石等等。
现代煤化工主要包括了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等。
1.1 煤炭气化
煤炭气化指的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在特定的设备当中使得煤中的有机质和气化剂发生化学反应,把固体煤转变为含有CO2、N2等的非可燃气体或者是含有CO、H2、CH4等等的可燃气体的过程。
在气化的过程中会发生气化、燃烧和热解等反应。
我们可以将煤炭气化工业根据气化剂、气化过程供热方式、压力等条件进行分类,通常采用的是按照气化炉中煤料和气化剂接触的方法来分类,主要包含了流化床气化、气流床气化、固定床气化等等。
虽然煤的气化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尚未解决,比如品种的适应程度、转化效率、装置运行稳定性等,都一直阻碍着煤炭气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2 煤制甲醇
将煤作为原料生产出来的甲醇就是煤制甲醇。
我国在利用高硫、劣质煤生产甲醇这一技术上处于世界先进的水平,并且,原料的来源稳定可靠,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另外,化工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刺激了我国甲醇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甲醇下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农药、聚甲醛、甲基叔丁基醚(MTBE)等新装置的建立,甲醇的市场进一步扩大,需求量与日俱增。
我国的煤炭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调整产品结构、拓展产业链,更加重视上下游的全面协调发展,大大促进了大型煤制甲醇装置的建设和完善。
1.3 煤制烯烃
煤制烯烃主要分为煤气化、合成气净化、甲醇制烯烃和甲醇合成四个种类。
煤制烯烃就是煤基甲醇制烯烃,是指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后再通过甲醇制取乙烯、丙烯等烯烃的技术。
甲醇制烯烃技术已日趋成熟,具备工业化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在工艺上,而在催化剂上。
目前,催化剂的长周期运转的数据并没有出来,催化剂的单程转化率、收率、副产物的组成,催化剂、原材料和公用工程的消耗定额、催化剂衰减的特性曲线、废催化剂的毒性和处理、催化剂制备的污水组成和数量、整个装置单程和年连续运行的时间、废液废气的排放等多项重要数据目前没有公布。
因此,大规模工业化尚需时日。
2 煤制天然气工艺的消耗能量
天然气是埋在地下的古生物经过亿万年的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可燃气体。
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也是有机物中最简单的稳定化合物。
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可燃气体、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
微溶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天然气按其形成可分为:油田气、煤层气、生物气和水合物气四种。
油田气是石油烃类天然气,煤层气是成煤过程中有机质产生的甲烷气,生物气是有机质在70℃以下遭厌氧微生物分解产生的甲烷气,水合物气是在低温高压下,甲烷等气体分子渗入水分子晶隙中缔合的气体。
我国天然气生产量从1995年的179.5亿m3到2011年1130亿m3增长了6倍,天然气的生产量满足不了消费量。
可见要用先进的工艺技术来满足工业以及生活需求天然气。
天然气按用途分类,可分成燃料和化工两大类,其中燃料包括燃气发电、民用燃料、工业燃料、车用燃料等,随着我国天然气利用政策的出台,以及能源价格改革方案的推进,天然气利用结构正在由化工、发电为主逐渐转向城市燃气用气比例的提高。
3 煤气天然气工艺技术的详细介绍
煤气化被誉为煤化工产业的龙头技术,目前可作为大型工业化运行的煤气化技术,可分为固定床气化技术、流化床气化技术、气流床气化技术以及熔融床气化技术当实际没应用开发。
煤气化炉又称煤气发生炉(gas producer)典型的工业化煤气化炉型有:UGI炉、鲁奇炉、温克勒炉(Winkler)、德士克炉(Texaco)和道化学煤气化炉(Dow Chemical)。
固定床气化炉是最早开发出的气化炉,炉子下部为炉排,用以支撑上面的煤层。
通常,煤从气化炉的顶部加入,而气化剂(氧或空气和水蒸气)则从炉子的下部供入,因而气固间是逆向流动的。
特点是炉内煤处理量小,大规模化困难。
在分散板上给予粉煤,在分散板下送入气化剂(氧气和水蒸气),将粉煤在悬浮状下气化。
缺点是流化床气化炉不能用灰分融点低的煤,副产焦油少,碳利用率低。
流床气化炉将粉煤与气化剂(氧气和水蒸气)一起从喷嘴高速吹入炉内迅速气化。
特点是不副产焦油,生成气中甲烷含量少。
气流床气化是目前煤气化技术的主流,代表着今后煤气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气流床按照进料方式又可分为湿法进料(水煤浆)气流床和干法进料(煤粉)气流床。
4 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的具体应用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87%以上的天然气用于化工、城市燃气和发电等工业部门,其中化肥生产就占38.3%。
居民用气在天然气消费总量中所占1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继续增加,城市燃气、工业用气和发电等消费需求都将快速增长。
我国城镇的发展导致了天然气需求的增长。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随着广东珠江三角洲、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城市的发展已率先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也率先进入了城市天然气时代。
中国大城市人口的聚集和小城市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增长日益敦促人们重视环境保护。
在这些城市及周边地区,煤炭的使用和机动车的迅速增加产生了污染问题,这个问题日趋明显而且正在影响着中国大部分的人口。
由于这是政府优先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制定了很多降低污染的政策,其中就包括增加利用清洁燃料的政策。
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燃料的普及应用,将减少由于工业废气对不堪负重的大气污染,其需求将十分强劲,天然气市场前景广阔。
到2011年,中国国内管道天然气需求量约1200亿Nm3,而国内生产能提供的只有1000亿Nm3,天然气供应缺口将达200亿Nm3;20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将达1700亿Nm3,而国内生产能提供的只有1200亿Nm3,天然气供应缺口将达500亿Nm3;到2020年将达到2000亿Nm3以上,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从2.5%~2.6%上升为7%~10%,而缺口至少达1000亿Nm3。
我国正在加快引进国际天然气资源,是21世纪中国发展外向型能源经济的重点之一,是中国21世纪重大的能源战略。
现已经计划从俄罗斯、中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口天然气,中亚天然气管道预计2009年底实现第一期工程单线通气,将从中亚向中国输送约300亿Nm3的天然气,2010年第二期实现双线通气,新增300亿Nm3。
从2011年开始,俄罗斯每年也将向中国出口600亿至800亿Nm3。
此外云南省从缅甸进口天然气100亿Nm3/a的管道项目已正式实施,将于2010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燃气十分紧缺,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液化气、液化天然气及管道天然气。
从国外购进燃气不仅价格贵,而且还受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
如何保证能源安全供应是在引进国外气源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煤制天然气立足国内,可以减轻对国外的依赖,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逵,池琴,李蕊,王艳国,郝占虎.我国煤制天然气行业热点透视及未来展望[J].现代化工,2017(02):11-16.
[2]赵钢炜,肖云汉,王钰.煤制天然气工艺技术和催化剂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J].陶瓷,2009(1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