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考行测数字推理常见题型剖析
- 格式:doc
- 大小:279.50 KB
- 文档页数:3
2016国考行测备考:数字推理常见题型剖析在公务员考试中,一直是考生认为比较麻烦的一类题型。
题干信息简单,数列的数字幅度变化较大,考生在此极易失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数字推理部分题型,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提供了一些解题信息。
1.培养数字、数列敏感度。
2.熟练掌握各类基本数列(自然数列、质数列、和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等)及其变式。
3.掌握最新题型并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
例题1:4,6,10,18,34,66,( )A.82B.98C.114D.130中公解析:作差后可得:2,4,8,16,32,可以发现此题是二级等比数列的变式,即新的数列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因此:64+66=130,故答案选D。
2.和数列及其变式例题2:7,9,23,41,87,( )A.129B.137C.150D.169中公解析:两项作和后可得:16,32,64,128,可以发现此题是一个二级等比数列变式,即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因此,256-87=169,故答案选C。
例题3:3,4,4,8,24,( )A.154B.184C.178D.168中公解析:3×8-8=4(第三项),4×4-8=8(第四项),4×8-8=24(第五项)。
可以发现此题型是典型的两项积数列的变式,即前两项的积经过变化之后得到第三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常数或者是每两项的积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
故答案选B。
例题4:1.5,4,13,53,( )A.280B. 159C.266D.178中公解析:1.5×2+1=4(第二项),4×3+1=13(第三项),13×4+1=53(第四项)。
可以发现此题型是倍数数列的变式,即前一项乘以相同数或数列经过变化之后得到第二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常数或者是某一数列,故答案选C。
例题5:15/4,5/2,15/8,5/3,( )A.1/5B.1/4C.1/3D.3/2中公解析:将原式分子同时通分可得15/4,15/6,15/8,15/9,分子都是15,分母是4,6,8,9,是一个和数列,下一个数为10,所以原数列下一项为15/10即3/2。
数字推理数字推理是公务员录用考试数量关系部分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国考行测部分最大的变化之一。
无论未来的各级公职人员录用考试中会否再出现数字推理题型,不可否认的是,数字推理图形都是锻炼、测量人才思维速度和思维深度的重要题型之一。
数字推理题的题目形式为:每道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或几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最合适、最合理的一个数字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
【例题】1, 3, 5, 7, 9, ( )A.7B.8C.11D.13【解答】正确答案是11。
原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故应选C。
通过例题我们不难发现,数字推理部分重点测查的是报考者对数字关系的理解、计算和判断推理的能力。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推理类命题当中,数字推理及图形推理是不含有任何文字说明的两类题型,干扰因素相对较少,主要考察报考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报考者具有一定的思维速度及深度。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数字推理部分最常出现的错误便是“以偏盖全”,即将题干中给出数列的某一片段拿出,臆造出一个仅符合这一片段的数列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求得未知项。
下面我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3,5,7,(),13很多考生见到这个数列的前三项“3,5,7”往往会认为此数列为首项为3,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推理出所求项答案为9。
但将9代入括号中,“3,5,7,9,13”这一数列并不构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其原因是得出所求项的依据仅仅是由前三项得出的数字规律推出,并没有考虑到最后一项“13”。
统揽全题后,观察题干中给出的各项数字,可以发现,此数列其实为一基础质数列,所求项应为“11”,完整数列为“3,5,7,11,13”。
由上例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数列的规律不能仅仅依据其中几项的规律得出,要做到统揽全题,审题思考时不丢项不落项。
当题目中某几项有显而易见的规律时,要将依此规律得出的答案带回整个数列进行验证,以确保不出现“以偏盖全”的错误思维。
2016年公务员考试最全数字推理题库(含答案和分析)【1】7,9,-1,5,( )A、4;B、2;C、-1;D、-3分析:选D,7+9=16;9+〔-1〕=8;〔-1〕+5=4;5+〔-3〕=2 , 16,8,4,2等比【2】3,2,5/3,3/2,( )A、1/4;B、7/5;C、3/4;D、2/5分析:选B,可化为3/1,4/2,5/3,6/4,7/5,分子3,4,5,6,7,分母1,2,3,4,5【3】1,2,5,29,〔〕A、34;B、841;C、866;D、37分析:选C,5=12+22;29=52+22;( )=292+52=866【4】2,12,30,〔〕A、50;B、65;C、75;D、56;分析:选D,1×2=2;3×4=12;5×6=30;7×8=〔〕=56【5】2,1,2/3,1/2,〔〕A、3/4;B、1/4;C、2/5;D、5/6;分析:选C,数列可化为4/2,4/4,4/6,4/8,分母都是4,分子2,4,6,8等差,所以后项为4/10=2/5,【6】4,2,2,3,6,〔〕A、6;B、8;C、10;D、15;分析:选D,2/4=0.5;2/2=1;3/2=1.5;6/3=2;0.5,1,1.5, 2等比,所以后项为2.5×6=15【7】1,7,8,57,〔〕A、123;B、122;C、121;D、120;分析:选C,12+7=8;72+8=57;82+57=121;【8】4,12,8,10,〔〕A、6;B、8;C、9;D、24;分析:选C,(4+12)/2=8;(12+8)/2=10;(8+10)/2=9【9】1/2,1,1,〔〕,9/11,11/13A、2;B、3;C、1;D、7/9;分析:选C,化成1/2,3/3,5/5 ( ),9/11,11/13这下就看出来了只能是(7/7)注意分母是质数列,分子是奇数列。
【10】95,88,71,61,50,〔〕A、40;B、39;C、38;D、37;分析:选A,思路一:它们的十位是一个递减数字9、8、7、6、5 只是少开始的4 所以选择A。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题规律详解(三)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数字推理题规律详解(三)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是否已经对数字推理的一般规律有了较好的掌握,也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呢?如果没有也没关系,这里我们分类列举了一些例子,考生可于此处加深巩固,检验成果。
一、奇、偶数列:1、全是奇数:【例1】1,5,3,7,( )A.2B.8C.9D.12【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析】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奇数,故答案为C。
2、全是偶数:【例2】2,6,4,8,( )A.1B.3C.5D.10【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析】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偶数,只有答案D是偶数。
3、奇、偶相间【例3】2,13,4,17,6,( )A.8B.10C.19D.12【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析】整个数列奇偶相间,偶数后面应该是奇数,答案是C。
二、排序数列:题目中的间隔的数字之间有排序规律【例4】34,21,35,20,36,( )A.19B.18C.17D.16【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析】数列中34,35,36为顺序,21,20为逆序,因此,答案为A。
三、加法规律:【例5】4,5,( ),14,23,37A.6B.7C.8D.9此题空缺项在中间,从两边找规律,可发现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4+5=9,5+9=14,9+14=23,14+23=37,因此,答案为D。
【例6】22,35,56,90,( )A.162B.156C.148D.145【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析】此题规律为前两数相加再加或者减一个常数等于第三数22+35-1=56 35+56-1=90 56+90-1=145,答案为D四、减法规律:1、前两个数的差等于第三个数:【例7】6,3,3,( ),3,-3A.0B.1C.2D.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析】6-3=3 3-3=0 3-0=3 0-3=-3答案是A2、等差数列:【例8】5,10,15,( )A. 16B.20C.25D.30【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析】相邻的数之间的差都是5,典型等差数列,答案是B.3、二级等差:【例9】115,110,106,103,( )A.102B.101C.100D.99【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解析】邻数之间的差值为5、4、3、(2),等差数列,差值为1,答案是B。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数字推理的答题技巧数字推理是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考察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
在数字推理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数字序列或图形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图形是什么。
下面是一些数字推理的答题技巧,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 观察数字序列的规律数字推理题目中最常见的是数字序列题目,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数字序列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是什么。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观察数字序列中的规律,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数字序列中是否存在递增或递减的趋势,是否存在重复的数字或数字组合,是否存在数字之间的乘法或加法关系等等。
只有找到了数字序列中的规律,才能准确地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是什么。
2. 注意数字序列中的异常数字在数字序列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数字,这些数字与其他数字不符合规律,容易让考生产生困惑。
因此,考生需要注意数字序列中的异常数字,并尝试找出它们的特点和规律。
有时,这些异常数字可能是为了干扰考生而故意设置的,因此考生需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这些数字所迷惑。
3. 观察图形的形状和颜色除了数字序列题目外,数字推理题目中还有一类是图形题目。
在这类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给定的图形规律,推断出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在解决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图形的形状和颜色,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和特点。
例如,图形中是否存在对称或旋转的关系,是否存在颜色的变化或重复,是否存在图形之间的大小或位置关系等等。
只有找到了图形中的规律,才能准确地推断出下一个图形是什么。
4. 利用排除法在数字推理题目中,有时候考生无法准确地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图形是什么。
这时,考生可以利用排除法来缩小答案的范围。
例如,在数字序列中,如果考生无法找到数字之间的规律,可以先排除一些不可能的答案,例如数字太大或太小,或者不符合数字序列中其他数字的规律。
这样可以缩小答案的范围,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5. 多做练习题最后,要想在数字推理题目中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多做练习题,熟练掌握数字推理的答题技巧。
2016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常见规律及解题思路数字推理是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的一部分,在考场上,很多考生会觉得这些看似容易的数字,很难得出正确结果,尤其感觉数字千变万化。
在此,文都网校公考老师以例题的形式简单介绍数字推理题的常见规律及解题思路。
1.等差数列在数字推理中,如果单调递增的数列,各项间的变化不大时,可能是等差数列。
1,5,9,( ),17,21A.12B.13C.14D.15该题的答案为B,逐差后,各项间隔为4,所以9+4=13,选择B。
2,3,6,15,( )A.25B.36C.42D.64该题的答案为C,逐差后为1,3,9是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所以后面应为27,15+27=42,选择C。
7,13,24,45,( )A.155B.136C.90D.817,13,24,45,( )做差6 11 21 →36做差5 10 →15该题答案为D,做2次差,应填45+36=81。
2.倍数列倍数列,顾名思义,相邻项之间存在倍数的关系,当然,前一项的几倍±小数字等于下一项也会考到。
3,5,11,21,43,( )A.60B.68C.75D.85该题答案为D,由前几项可知,3×2-1=5,5×2+1=11,11×2-1=21,21×2+1=43,所以43×2-1=85,选择D。
4,2,2,3,6,( )A.12B.15C.18D.22该题答案为B,依次后一项除以前一项得到,0.5,1,1.5,2,所以后面的商应为2.5,6×2.5=15。
3.和数列数字推理经常考查到和数列的关系。
和数列,顾名思义,数列存在加和的规律,其中包括两项和是下一项、两项和±小数字是下一项、相邻两、三项求和后的数字存在规律等。
6,11,17,( ),45A.30B.28C.25D.22该题的答案为B,通过前三项可知,规律为两项和是下一项6+11=17,所以11+17=28,选择B。
数字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八类数字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一、题型分析。
所谓数字推理,就是在每道试题中呈现一组按某种规律排列的数列,但这一数列中有意地空缺了一项,要求考生对这一数列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数列的排列规律,从而根据规律推导出空缺项应填的数字,然后在供选择的答案中找出应选的一项,在答题纸上将相应题号下的选项涂黑。
二、考点分析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测验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计算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抽象思维的发展水平。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数量关系测验主要是从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个角度来考查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和反应速度。
数量关系测验含有速度与难度的双重性质。
在速度方面,要求考生反应灵活活,思维敏捷;在难度方面,其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或原理都不超过小学与初中水平,甚至多数是小学水平。
如果时间充足,获得正确答案是不成问题的。
但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要求考生答题既快又准,这样,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就显现出来了。
可见,该测验难点并不在于数字与计算上,而在于对规律与方法的发现和把握上,它实际测查的是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解答数量关系测验题不仅要求考生具有数字的直觉能力,还需要具有判断、分析、推理、运算等能力。
三、解题技巧在作答这种数字推理的试题时,反应要快,既要利用直觉,还要掌握恰当的方法。
首先.找出两相邻数字(特别是第一、第二个)之间的关系,迅速将这种关系类推到下两个相邻数字中去,若还存在这种关系,就说明找到了规律,可以直接地推导出答案;假如被否定,应该马上改变思考方向和角度,提出另一种数量关系假设。
如此反复,直到找到规律为止。
有时也可以从后面往前面推,或“中间开发”往两边推,都是较为有效的。
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找出数字排列时所依据的某种规律,通过相邻两数字间关系的两两比较就会很快找到共同特征,即规律。
规律被找出来了,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在进行此项测验时,必然会涉及到许多计算,这时,要尽量多用心算,少用笔算或不用笔算。
数字推理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1.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例题:1,4,7,10,13,()答案为C。
我们很容易从中发现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是一个常数3,所以括号中的数字应为16。
等差数列是数字推理测验中排列数字的常见规律之一。
例题:3,4,6,9,(),18答案为C。
仔细观察,本题中的相邻两项之差构成一个等差数列1,2,3,4,5.……,因此很快可以推算出括号内的数字应为13,象这种相邻项之差虽不是一个常数,但有着明显的规律性,可以把它看作等差数列的变式。
2.“两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型例题:34,35,69,104,()答案为C。
观察数字的前三项,发现第一项与第二项相加等于第三项,3435=69,在把这假设在下一数字中检验,3569=104,得到验证,因此类推,得出答案为173。
前几项或后几项的和等于后一项是数字排列的又一重要规律。
3.等比数列及其变式例题:3,9,27,81,()答案为A。
这是最一种基本的排列方式,等比数列。
其特点为相邻两项数字之间的商是一个常数。
例题:8,8,12,24,60,()答案为C。
虽然此题中相邻项的商并不是一个常数,但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1,,2,,3,因此答案应为60×3=180,象这种题可视作等比数列的变式。
转自中国教育热线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测验题型及解题技巧—数字推理题(下)4.平方型及其变式例题:1,4,9,(),25,36答案为D。
这道试题考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项是1的平方,第二项是2的平方,依此类推,得出第四项为4的平方16。
对于这种题,考生应熟练掌握一些数字的平方得数。
如:10的平方=10011的平方=12112的平方=14413的平方=16914的平方=19615的平方=225例题:66,83,102,123,()答案为C。
这是一道平方型数列的变式,其规律是8,9,10,11的平方后再加2,因此空格内应为12的平方加2,得146。
这种在平方数列的基础上加减乘除一个常数或有规律的数列,可以被看作是平方型数列的变式,考生只要把握了平方规律,问题就可以化繁为简了。
数字推理题经典题型总结(行测)解决数学推理问题的技巧第一部分:解决数值推理问题的技巧行政能力倾向测验是公务员考试的必修科目,数字推理是行政考试中的固定题目。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数字推理并不难。
然而,由于行政试卷数量多、时间短,很少有人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
尤其是对文科读者来说,数字推理、数字计算(应用问题)和最终数据分析是阻碍他们获得高分的障碍。
此外,由于数字推理属于行政类甲的第一项和行政类乙的第二项,所以一开始就做得不好,这对以后的考试影响很大。
应广大读者,特别是MM读者的要求,甘凯结合孟洋80元书中的练习,总结了他解决数值推理问题的经验。
如果你能让准备考试的读者了解一些数字推理,我花了7元钱在网吧打这篇文章,这是值得的。
数字推理检查数字之间的关系,不需要高计算能力。
因此,文科朋友不必担心没有足够的数学知识或以前学得不好。
只要你有足够的练习,你可以在这一部分得到高分,至少它不会阻碍你。
抽根烟,开始聊天。
一、解决问题前的准备1.记住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例如各种数字的正方形和立方体以及它们的邻居,以便在看到某个数字时感觉到。
这是快速准确理解数字推理主题的前提。
需要记住的常见数字关系如下:(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中央国家机关XXXX考试中的原始问题(或数字已更改)五、日历问题示例:一天,小张发现他桌上的台历已经7天没翻了,他一次翻了7份。
这7天的总数是77天。
今天是几号?a、13B、14C、15D、17答:答案是c。
7天的总和是77天,11天的平均值正好在中间,因此可以推断出答案。
六、其他问题示例:(1)在300页的书中,数字“1”出现多少次?140B、160C、180D、120(2)如果体积为1立方米的立方体被分成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并且它们沿着一条直线一个接一个地连接,它们可以连接多长时间(米)?100B、10C、1000D、10000(3)有一段布,只有16套儿童服装或12套成人服装。
行测数字推理题技巧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包含数字序列、数字关系、数字分类等多种形式。
数字推理题不仅考察了考生的数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了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数字推理题的技巧和方法。
一、数字序列题数字序列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序列,要求考生根据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者缺失的数字。
数字序列题考察的是考生的数学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序列题的常见规律和解题方法。
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例如1、3、5、7、9……。
在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这个差值称为公差。
在数字序列题中,等差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求出公差,然后根据公差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相等的数列,例如1、2、4、8、16……。
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都相等,这个比值称为公比。
在数字序列题中,等比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求出公比,然后根据公比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指第一项和第二项都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的数列,例如1、1、2、3、5、8……。
在斐波那契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这个规律称为递推关系。
在数字序列题中,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律通常是给出前几项,要求考生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解题方法是根据递推关系推断出下一项或者缺失的项。
二、数字关系题数字关系题是指给出一组数字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根据这些关系推断出其他数字之间的关系。
数字关系题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能力。
下面介绍一些数字关系题的常见关系和解题方法。
1.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是数字关系题中最为常见的关系,例如1+2=3,2-1=1,2×3=6,6÷2=3等。
在数字关系题中,加减乘除的规律通常是给出部分数字和运算符号,要求考生推断出其他数字和运算符号。
第一部分: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技巧行政能力倾向测试是公务员考试必考的一科,数字推理题又是行政测试中一直以来的固定题型。
如果给予足够的时间,数字推理并不难;但由于行政试卷整体量大,时间短,很少有人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做完,尤其是对于文科的版友们来说,数字推理、数字运算(应用题)以及最后的资料分析是阻碍他们行政拿高分的关卡。
并且,由于数字推理处于行政A类的第一项,B类的第二项,开头做不好,对以后的考试有着较大的影响。
数字推理考察的是数字之间的联系,对运算能力的要求并不高。
所以,文科的朋友不必担心数学知识不够用或是以前学的不好。
只要经过足够的练习,这部分是可以拿高分的,至少不会拖你的后腿。
一、解题前的准备1.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
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邻居,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
这是迅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材的前提。
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如下:(1)平方关系:2-4,3-9,4-16,5-25,6-36,7-49,8-64,9-81,10-100,11-121,12-14413-169,14-196,15-225,16-256,17-289,18-324,19-361,20-400(2)立方关系:2-8,3-27,4-64,5-125,6-216,7-343,8-512,9-729,10-1000(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4)开方关系:4-2,9-3,16-4......以上四种,特别是前两种关系,每次考试必有。
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邻居(如,64,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
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
如216 ,125,64()如果上述关系烂熟于胸,一眼就可看出答案但一般考试题不会如此弱智,实际可能会这样215,124,63,()或是217,124,65,()即是以它们的邻居(加减1),这也不难,一般这种题5秒内搞定。
公务员行测考试数字推理题指导(精选3篇)公务员行测考试数字推理题指导篇1一、熟记各种数字的运算关系如各种数字的平方、立方以及它们的相邻数字,做到看到某个数字就有感觉。
这是快速准确解好数字推理题目的前提。
那我们看看常见的需记住的数字关系都有:1.平方关系:22=4,32=9,42=16,52=25,62=36,72=49,82=64,92=81,102=100,112=121, 122=144,132=169,142=196,152=225,162=256,172=289,182=324,192=361,202=400。
2.立方关系:23=8,33=27,43=64,53=125,63=216,73=343,83=512,93=729,103=10003.质数关系:2,3,5,7,11,13,17,19,23,29...以上三种都是常考考点,特别是前两种关系。
所以,对这些平方、立方后的数字,及这些数字的相邻数字(如64相邻的63、65等)要有足够的敏感性。
当看到这些数字时,立刻就能想到平方、立方的可能性。
熟悉这些数字,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有时候,一个数字就能提供你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如216,125,64,()。
若对立方数敏感就能知道下一个空填数字27,因为216,125,64分别为6,5,4立方。
但题目通常不会这么简单,往往是215,126,63,()。
不难发现215=63-1,126=53+1,63=43-1,所以是立方数间隔减1加1。
一般会在10秒钟内就可以选答案。
二、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常见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等差关系。
这种题属于比较简单的,能在短时间内选出答案。
建议解这种题时,用口算即可。
如12,20,30,42,()。
发现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数列是偶数列,所以括号内填56。
2.加和关系。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这种题初次做稍有难度,做多了也就简单了。
如1,2,3,5,(),13。
数字推理——“读懂”数字,发现不一样的它!(共55题)【考点梳理模块:共24题】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016上·统考)3,5,10,18,29,()A.43B.47C.58D.65【答案】A。
解析:原数列后项减前项得到:2、5、8、11、(14),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29+14=43。
故本题选A。
(2014上·统考)214,149,116,99,90,85,()A.81B.82C.83D.84【答案】B。
解析:原数列前项减后项得到:65、33、17、9、5;继续前项减后项得到:32、16、8、4、(2),为等比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85-(5-2)=82。
故本题选B。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2016上·统考)-16,8,4,6,(),2105A.15B.30C.45D.60【答案】A。
解析:原数列后项除以前项得到:12 、21、23、(25)、(27),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25×6=15,验证后项:2105÷27=15,符合规律。
故本题选A。
(2013下·统考)3,3,6,18,72,()A.98B.181C.272D.360【答案】D。
解析:原数列后项除以前项得到:1、2、3、4、(5),为等差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72×5=360。
故本题选D。
三、幂指数数列及其变式(2013上·统考)0,5,26,17,124,37,()A.24B.92C.208D.342【答案】D。
解析:原数列可以写成:13-1、22+1、33-1、42+1、53-1、62+1。
底数:1、2、3、4、5、6、(7),为等差数列;指数:3、2、3、2、3、2、(3),为周期数列;修正项:-1、+1、-1、+1、-1、+1、(-1),为周期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73-1=342。
故本题选D。
(2016·温州)1,4,3,1,51,361,()A.921 B.1241 C.2621 D.3431【答案】D。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难题经典解析综合来看,数字推理目前主要考察三种题型,包括数列型、圆圈型和九宫格型。
在这三种题型中,以数列型为主,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它都是必考的的类型。
所以,重点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一类型,一是命题人的命题思路;二是针对命题人的命题思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一、命题人的命题原理第一,单数字转化原理。
这一原理是从数列的单个数字角度进行分析,将每一个数字进行转化。
如1,4,9,16,25,(36)。
分析这一数列,我们知道1=1的平方;4=2的平方;9=3的平方;16=4的平方;25=5的平方;36=6的平方。
一般命题人在进行单数字转化时,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转化成幂数列;(二)是对数字进行因式拆解;(三)前面两者的组合。
(一)幂数列转化。
上面所举的例子就是从幂数列的角度进行转化的,但是,真题是不会这么出题的,命题人虽然是按照这个原理进行命题,但是,命题人会加大难度。
如果要加大难度,命题人一般会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借用数列之外的数字,最常用到的是“0”和“1”、基本数列、质数列和合数列等。
二是借用数列本身的数字。
例题1:0,5,8,17,24,( 37)。
解析:0=1的平方减1;5=2的平方加1;8=3的平方减1;17=4的平方加1;24=5的平方减1;37=6的平方加1。
例题2:1,7,34,30,(155 )解析:1的立方加0;2的立方减去1;3的立方加7;4的立方减去34;5的立方加30。
(二)因式拆解。
这一类型的主要意思是将数列中的单个数字拆解成某两个数的乘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拆解的时候需要注意确定“主体和客体”。
主体一旦确定,客体就要跟着进行相应的变动。
例题3:2,12,36,80,(150 )解析一:2=1×2,12=2×6, 36=3×12,80=4×20,150=5×30。
解析二:2=2×1, 12=3×4, 36=4×9, 80=5×16,150=6×25在解析一中,主体就是1,2,3,4,5;客体是2,6,12,20,20,3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精析之——数字推理(吐血推荐)一、数字推理概述数字推理是由题干和选项组成。
题干是由一组具有某种规律的数字组成,其中缺少一个或者两个数字,选项一般为四个,要求应试者分析题干中数字的规律,根据这个规律推导出应填写的数字。
在解决数字推理题时,除了头脑的反应要快,更重要的是掌握适当的方法。
一般而言,首先考察相邻两个数字,特别是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字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假设它们之间存在某个规律,然后迅速将这个规律用于验证下面的数字,如果得到严整,则说明这个规律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的到验证,则应立刻转变思路,提出另外一种数字规律,再进行验证,如此反复,直到做出正确的答案为止。
这是解答数字关系题目的基本方法。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在考察数字之间的关系时,不仅要考察第一个数字和第二个数字,可能还要考察第三个数字,甚至第四个数字,才能发现规律。
另外,在某些特别的情况下,我们考察数字时,要从中间向两边推,或者从后面往前面推。
解答数量关系试题的一个基本方法就是利用自己在头脑中假设的规律去推导,如果正确,则能顺利做出答案;如果不正确,马上改变思路,尝试另外一种规律。
所以,我们只有在头脑中积累了足够的数量规律,解答时才会得心应手。
二、试题精析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然后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项。
1.2,6,12,20,30,()A.38 B.42 C.48 D.56分析:本题考察二级等差数列。
相邻两数的差分别是4、6、8,所以可以大胆猜测括号中的数字和30的差为12。
所以答案为B。
2.2,5,11,20,32,()A.43 B.45 C.47 D.49分析:本题考察等比数列的变式。
相邻两数的差分别是3,6,9,12,所以可以大胆猜测括号中的数字和32的差是15。
所以答案为C。
3.1,3,4,7,11,()A.14 B.16 C.18 D.20分析:本题考察加法规律。
仔细观察可知前两项的和等于第三项。
所以空格处的值应等于7加上11,所以答案为C。
分析行测考查内容可以发现数量关系依旧是考查的难点和重点,题干简单,数列数字幅度变化较大,考生在此极易失分,因此为了让考上在考试中能够对试题有更好的把握,我们分析了历年的行测试题,总结出数字推理的规律及解题技巧。
数字推理的题目通常状况下是给出一个数列,但整个数列中缺少一项(中间或两边),要求应试者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项之间的关系,判断其中的规律,然后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最合理的答案。
解题关键点1.培养数字、数列敏感度是应对数字推理的关键。
2.熟练掌握各类基本数列(自然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等)。
3.熟练掌握所列的八大数列,并深刻理解“变式”的概念。
4.掌握最新题型并进行大量的习题联系。
数字推理题型一般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等差数列例题1: 0,1,3,7,() A.13 B.15 C.18 D.21解析:1-0=1,3-1=2,7-3=4,?-7=8 可以发现此题是二级等差数列的变式,即新的数列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因此:7+8=15 即:B二.等比数列例题2:1,6,30,(),360 A.80 B.90 C.120 D.140解析:6÷1=6,30÷6=5,()÷30=4,360÷3=()。
可以发现此题是一个二级等比数列变式,即后一项与前一项所得的比形成的心的数列是一个自然数列。
即:C三.和数列例题3:3,8,10,17,() A.22 B.26 C.29 D.50解析:3+8-1=10(第三项),8+10-1=17(第四项),10+17-1=26(第五项)。
可以发现此题型是典型的两项求和数列的变式, 即前两项的和经过变化之后得到第三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常数或者是每两项的和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
即:B.四.积数列例题4:2,5,11,56,() A.126 B.617 C.112 D.92解析:2×5+1=11(第三项),5×11+1=56(第四项),11×56+1=617(第五项)。
江西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看江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数字推理题型及技巧根据最新的江西公务员招考信息和考试大纲,《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江西中公教育整理了江西省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在数字推理的考察中,考试经常涉及到的考察题型有等差数列、和数列、倍数数列、分式数列以及组合数列。
无论哪种类型都会有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1、等差数列——数列单调变化,各项数字之间的变化幅度不大。
常见考点:1、基本等差数列,如2、5、8、11、(?)下一个就是14,这是一个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2、二级等差及变式,后项减前项等到一个等差数列。
例题1:2、8、18、32、()A. 48B.50C.64D.72【答案】B【中公解析】2 8 18 32 ( 50 )作差6 10 14 18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1、和数列常见考点:1、典型和数列:前两项和等于第三项2、变式:前两项和经变化后得第三项例2: 25、30、50、75()190A.100B.125C.110D.120江西公务员考试真题<<<点这里看【答案】D【中公解析】第一项+第二项-5=第三项,依此类推,50+75-5=120,75+120-5=190三、倍数数列——数列变化趋势明显,且数与数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倍数关系常见考点:1、等比数列:如1、2、4、8(?)下一个就是16,这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倍数数列变式:项余项之间的倍数呈现规律变化,或倍数变式后前项和后项有其他数量关联。
例3:4、11、27、61()A.106B.117C.131D.163【答案】C【中公解析】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等于前一项的2倍加上连续奇数,4×2+3=11,11×2+5=27,27×2+7=61,61×2+9=(131)1、分式数列——题干以分数为主常见考点:1、分子分母分别变化,各自成规律,分数改写为分母递增为主例4:1、1、4/3、2、16/5()A.32/7B.16/7C.32/3D.16/3【答案】D【中公解析】各项依次改写为1/1、2/2、4/3、8/4、16/5分子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分母是连续自然数,所填项为32/6=(16/3)。
数字推理——“读懂”数字,发现不一样的它!(共55题)【考点梳理模块:共24题】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2016上·统考)3,5,10,18,29,()A.43B.47C.58D.65【答案】A。
解析:原数列后项减前项得到:2、5、8、11、(14),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29+14=43。
故本题选A。
(2014上·统考)214,149,116,99,90,85,()A.81B.82C.83D.84【答案】B。
解析:原数列前项减后项得到:65、33、17、9、5;继续前项减后项得到:32、16、8、4、(2),为等比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85-(5-2)=82。
故本题选B。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2016上·统考)-16,8,4,6,(),2105A.15B.30C.45D.60【答案】A。
解析:原数列后项除以前项得到:12 、21、23、(25)、(27),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25×6=15,验证后项:2105÷27=15,符合规律。
故本题选A。
(2013下·统考)3,3,6,18,72,()A.98B.181C.272D.360【答案】D。
解析:原数列后项除以前项得到:1、2、3、4、(5),为等差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72×5=360。
故本题选D。
三、幂指数数列及其变式(2013上·统考)0,5,26,17,124,37,()A.24B.92C.208D.342【答案】D。
解析:原数列可以写成:13-1、22+1、33-1、42+1、53-1、62+1。
底数:1、2、3、4、5、6、(7),为等差数列;指数:3、2、3、2、3、2、(3),为周期数列;修正项:-1、+1、-1、+1、-1、+1、(-1),为周期数列。
因此原数列未知项为73-1=342。
故本题选D。
(2016·温州)1,4,3,1,51,361,()A.921 B.1241 C.2621 D.3431【答案】D。
公务员数字推理题解析技巧与答题思路数字推理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数字序列或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者填入适当的数字。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析技巧和答题思路,帮助考生在这类题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观察规律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首先需要观察数字序列中的规律或者模式。
这些规律可能涉及数字间的运算、排列顺序、数字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观察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例如,给定数字序列:2, 4, 6, 8, 10,问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观察可知,该序列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2。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2。
二、数学运算数学运算在数字推理题中经常出现,包括四则运算、平方、开方、乘方等。
对于这类题目,考生需要善用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各种运算法则。
例如,给定数字序列:1, 3, 6, 10, 15,问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观察可知,该序列是一个递增的自然数序列。
进一步观察可知,每一项是前一项加上一个自然数。
这表明每一项与自然数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即前一项加上当前自然数等于当前项。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5加上下一个自然数,即20。
三、几何图形有些数字推理题中给出的数字序列可能是几何图形中的数字。
考生需要观察图形的形状、结构以及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规律。
例如,给定数字序列:1, 4, 9, 16, 25,问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观察可知,该序列是平方数的序列,每一项都是前一项的平方。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36。
四、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数字推理题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
通过观察数字序列中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出下一个数字的值。
例如,给定数字序列:1, 3, 6, 10, 15,问下一个数字是多少?观察可知,该序列中的每一项可以通过将前一项加上一定的数字得到。
进一步观察可知,每一项与与它的位置数相等的数之和等于当前项。
因此,下一个数字应该是15加上下一个位置数,即21。
五、试错法在解答数字推理题时,有时候需要进行试错。
2016国考行测数字推理常见题型剖析
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字推理一直是考生认为比较麻烦的一类题型。
题干信息简单,数列的数字幅度变化较大,考生在此极易失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数字推理部分题型,在这里,中公教育专家给大家提供了一些解题信息。
一、解题关键
1.培养数字、数列敏感度。
2.熟练掌握各类基本数列(自然数列、质数列、和数列、平方数列、立方数列等)及其变式。
3.掌握最新题型并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
二、六种常考类型
1.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1:4,6,10,18,34,66,( )
A.82
B.98
C.114
D.130
中公解析:作差后可得:2,4,8,16,32,可以发现此题是二级等比数列的变式,即新的数列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因此:64+66=130,故答案选D。
2.和数列及其变式
例题2:7,9,23,41,87,( )
A.129
B.137
C.150
D.169
中公解析:两项作和后可得:16,32,64,128,可以发现此题是一个二级等比数列变式,即是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因此,256-87=169,故答案选C。
3.积数列
例题3:3,4,4,8,24,( )
A.154
B.184
C.178
D.168
中公解析:3×8-8=4(第三项),4×4-8=8(第四项),4×8-8=24(第五项)。
可以发现此题型是典型的两项积数列的变式,即前两项的积经过变化之后得到第三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常数或者是每两项的积与项数之间具有某种关系。
故答案选B。
例题4:1.5,4,134.倍数数列,53,( )
A.280
B. 159
C.266
D.178
中公解析:1.5×2+1=4(第二项),4×3+1=13(第三项),13×4+1=53(第四项)。
可以发现此题型是倍数数列的变式,即前一项乘以相同数或数列经过变化之后得到第二项,这种变化可能是加、减、乘、除某一常数或者是某一数列,故答案选C。
5.分式数列
例题5:15/4,5/2,15/8,5/3,( )
A.1/5
B.1/4
C.1/3
D.3/2
中公解析:将原式分子同时通分可得15/4,15/6,15/8,15/9,分子都是15,分母是4,6,8,9,是一个和数列,下一个数为10,所以原数列下一项为15/10即3/2。
碰到分式数列,分子分母容易通分的先通分后再观察。
故答案选D。
6.组合数列
例题6:12,12,14,24,17,48,( )
A.38
B.29
C.21
D.17
中公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12,14,17,(21)和等比数列12,24,48,(96)的间隔组合。
此种数列是两个数列(七种基本数列的任何一种或两种)进行分隔组合。
故答案选C。
例题7:6,12,16,32,54,( )
A.66
B.80
C.81
D.108
中公解析:两两并列组合后发现:6,12;16,32;分别是两倍关系,所以下一项是54的两倍即108。
此种数列是将相邻的两个或三个数组合,进行加、减、乘、除后看之间的关系。
故答案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