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秸秆堆肥过程处理猪场废水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58.89 KB
- 文档页数:5
秸秆及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及利用技术摘要:在当前阶段,农牧业生产的附属品,就是秸秆、畜禽粪便,若不采取恰当的环保处理方式,就会很大程度的污染到生态环境。
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对秸秆及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及利用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村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养殖业,逐步朝着规模化养殖的方向发展,因此,废弃物排放量越来越多,若是无法适当的处理这些废弃物,就会加大有机氮和磷的流失,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此外,在农村生活中,由于能源利用方式逐步改变,导致人们会在田间焚烧大量秸秆,而这加重大气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的含量,刺激人们的眼睛和鼻子,因此,在现阶段的农村发展中,秸秆和畜禽粪便处于最为主要的污染源。
1.秸秆、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及利用面临的问题1.1.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现阶段,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整体的粮食产量也在逐年递增,相应的秸秆生物质产量也在逐步攀升,此种现象,为秸秆禁止焚烧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虽然各级政府,针对此种现象,已经加大了管理力度,将相关专业人员派到具体的乡村之中,对禁烧的意义进行大力宣传,并且禁止焚烧,但是实际的效果仍然不容乐观,而且还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的现状。
1.1.作业环节多,运输距离长,成本高在农村中,粮食作物在全部机收之后,需要将机车应用进来,将秸秆归拢成堆,然后再应用打包车,进行打包处理,如若不然,无法实现有效运输,然后将其运输到相关发酵点,堆放到发酵池之中,与畜禽粪便分层混合搅拌在一起,与此同时,将一些发酵剂洒进来,同步开展浇水和压实操作,还要进行不停的翻倒。
在经过了这么一系列的操作之后,不论是人工成本,还是机械费用,都非常多,导致原本并没有多高价值的秸秆,瞬间增加成分,导致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处理和利用的费用进一步增加。
1.1.畜禽粪便运输难,不易发酵对于农村中的畜禽粪便而言,具备异味大,污染性强的特点,而且在畜禽粪便之中,含有的水分还非常大,则更加发酵难度,此外,现阶段的规模化养殖,导致粪便量进一步增加,加大运输难度;此外,对于一部分的畜禽粪便而言,虽然实际的肥力相对较好,但是整体的臭味非常大,会严重影响到周边的环境。
秸秆过滤养猪废水UASB厌氧发酵及微生物群落分析关正军;王秋雁;贾兴江;束勇;熊丕荣;李伟【期刊名称】《农业工程学报》【年(卷),期】2024(40)7【摘要】养猪废水成分复杂,所含悬浮性固体对其生物发酵过程影响显著;利用经过粉碎压实后的玉米秸秆对养猪废水进行负压抽滤,吸附截留废水中的悬浮性固体。
再利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blanket)反应器对过滤后的养猪废水进厌氧发酵,探究发酵过程中随着有机负荷的增加,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pH值、产气量的变化规律,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最优负荷时厌氧消化污泥中的细菌与古菌群落组成。
过滤试验表明,在过滤压差为40 kPa、滤层厚度为15 cm、滤料压实度为1.6倍密度时有较好的过滤效果,此时总固体(TS,total solid)、挥发性固体(VS,volatile solid)、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3.08%、28.05%、23.01%。
厌氧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5±1)℃时反应器稳定运行的最高负荷为11.00 kg/(m^(3)·d);反应器处理效果最优的负荷为10 kg/(m^(3)·d),此时进水COD浓度为5000 mg/L、COD去除率为76.46%、容积产气率为1.51 m^(3)/(m^(3)·d)。
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厌氧发酵过程由多种微生物菌群协同作用,主要的细菌群类是Firmicutes、Bacteroidota,主要古菌群类为Halobacterota,且高效产甲烷菌分布丰富。
试验结果可为利用作物秸秆过滤养猪废水进行以废治废的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总页数】9页(P251-259)【作者】关正军;王秋雁;贾兴江;束勇;熊丕荣;李伟【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13【相关文献】1.UASB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及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2.玉米秸秆厌氧发酵过程中添加氮素对微生物群落和沼气产量的影响3.过滤后养猪废水厌氧发酵与固氮技术研究4.电子供体对向日葵秸秆厌氧发酵产酸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5.UASB处理低磷啤酒废水的微生物群落特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第10期D O I :10.3969/J .I SSN.1671-6027.2023.10.011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和发展大国,尤其是畜牧养殖数量始终居于世界前列,受到养殖基数的影响,国内每天都会产出大量的畜禽粪便,2020年国内畜禽粪便的产出量达到40亿t ,虽然规模养殖场很多都会配置专业的粪污处理设施装备,但是从中国畜牧业生产的构架来看,以中小型养殖场和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养殖仍然占据绝大部分,这些养殖缺乏先进实用的粪便处理技术,由此也就无法对其有效处理和再利用。
在种植业方面,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大约为9亿t ,这些秸秆同样存在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且很多山区秸秆的主要处理方式为燃烧或丢弃。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探寻出一条畜禽粪便与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独特道路,实现畜禽粪便、秸秆的有效利用,使得我国的农业产业发展朝着现代化、生态化方向靠拢。
1余庆县秸秆资源利用现状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余庆县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开创出一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道路。
运用机械化秸杆加工技术,开办秸杆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示点;县内群众有长期养殖肉牛羊的优良传统,通过上门回收、集中收购及免费清砍等方式收集农作物秸秆,利用农业机械优势将秸秆经过切碎与添加助剂厌氧发酵等技术处理,变为青贮、微贮、氨化类秸杆转化为适口性较好的牛羊饲料;新建秸杆复合饲料加工厂,深度加工秸杆资源;仅此方面余庆县每年可利用农作物秸秆20000t左右,实现了秸秆的饲料化利用。
通过农业机械粉碎秸秆还田还土作为肥料化利用是最经济最直接的方式,也可用粉碎秸秆与畜禽粪便混合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油菜、水稻与玉米是余庆县的主要作物,在收割过程中通过收割粉碎一体型专业机械设备直接将秸杆打碎后还田还土,这既能节省秸秆处理阶段的劳动力开支,更能降低下季种植的肥料开支,2021年余庆县秸秆直接还田还土面积达到6万亩。
余庆县依托沼气工程(池)技术开发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对秸秆进行适当处理后直接投入到沼气池,产生沼气沼液沼渣为发电和液肥使用;同时与生物燃料公司合作,将秸秆作为燃料基质加工生产成为生物颗粒燃料,截至2021年,余庆县利用秸秆生产生物颗粒燃料总量为1.6万t ,其中秸秆用量为5000t。
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一、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方案1.1 生鲜废弃物通过合理的分类,将可回收的废弃物(如果皮、菜叶)进行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
将无法堆肥处理的生鲜废弃物进行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农业生产或能源利用。
1.2 动物粪便和废水将动物粪便进行堆肥或沼气发酵处理,生产肥料或能源。
废水经过处理,去除污染物,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秸秆资源的利用方案2.1 秸秆的堆肥利用将秸秆进行堆肥处理,与其他有机废弃物混合,经过一定的时间发酵后,产生有机肥料,用于农田的有机灌溉。
2.2 秸秆的生物质能利用利用秸秆进行生物质能生产,通过热能设备将秸秆进行燃烧,产生热能或电能,供给农田灌溉、农村生活用热等。
2.3 秸秆的生态建设利用利用秸秆进行土地修复,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秸秆进行农田覆盖,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抑制杂草的生长,维护农田的生态平衡。
三、行动方案的实施步骤3.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养殖废弃物和秸秆的处理方式。
3.2 加强宣传教育宣传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引导农民意识到资源化利用的益处,并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3.3 建设相应的处理设施建设垃圾处理场所、堆肥场所、沼气池等配套设施,保证废弃物和秸秆的处理和利用。
3.4 建立监管和检测机制建立监管和检测机制,对废弃物和秸秆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测,确保资源化利用的质量和安全。
3.5 加强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发和推广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以上行动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及秸秆资源的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行动方案的具体实施措施4.1 建设农田有机肥料生产基地建设农田有机肥料生产基地,采用现代化的堆肥技术,将生鲜废弃物、动物粪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堆肥处理,生产高质量的有机肥料。
2021猪粪、秸杆粉末发酵制肥处理猪粪试验范文 目前,我国生猪存栏量占全世界存栏量的40%以上,居世界首位,由此产生的大量猪粪便由于得不到有效处理而变成污染源。
将农村中大量富余秸秆加工成粉末作调理剂和猪粪便一起进行好氧高效生物序批发酵,有助于促进我国实现安全、优质和高效养殖,有助于解决大量富余秸秆,有助于循环农业。
猪粪、秸秆粉末发酵制肥,使猪粪稳定高效的降解并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将有机物转化为稳定、无害、品质良好、便于运输和贮存的有机肥料和土壤调节剂,是一种集猪粪便处理和秸杆资源利用于一体的生物处理方法。
本应用旨在实现新型的猪粪便稳定高效好氧生物序批发酵技术,既提高猪粪制肥处理效率,又降低臭气污染。
本应用一方面可治理粪便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另一方面制成的有机生态肥料亦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镇江希玛牧业有限公司猪场常年存栏4000 头,日产猪粪便 6000 公斤,选择人工干清粪工艺。
2014 年,选择有 7 幢猪舍的保育场,该场区存栏保育猪 1500 头,进行猪粪、秸杆粉末发酵制肥处理猪粪试验,现将主要工作介绍如下: 1猪粪堆积发酵 1.1保育场粪便堆积发酵场平面图 该保育场粪便堆积发酵场平面图如下图所示。
堆积发酵场建筑面积200 平方米,钢结构屋面,地面 5%坡度,最低处有水沟和化粪池相连接。
各养猪车间人工捡拾的猪粪便,运至猪粪堆积发酵场。
新鲜猪粪含水率高,和秸秆粉末、菌种搅拌,秸秆粉末可吸收部分水分。
猪粪、秸秆粉末混合物达到堆垛存放要求后,装载车运至发酵槽,由发酵槽 1 至发酵槽 3依序堆放,序批发酵。
发酵槽砖砌,水泥抹面,一端进料,一端1.2 发酵槽通风。
通风供氧是猪粪、秸秆粉末好氧发酵能够成功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条垛式人工翻堆或静态强制通风都可行。
考虑到养猪为主业,节省翻堆成本,我们选择底部送风管道实施静态强制通风,可将新鲜空气送入发酵槽,满足有氧发酵需求。
2工艺流程 3 菌种选用 夏季温度较高,可不加菌种直接发酵,春、秋、冬季节,我们选择EM 菌作为发酵菌剂,具有容易获得,除臭效果好,发酵快等优点。
中国动物保健2023.07摘要:我国幅员辽阔,是名副其实的种植大国与畜禽养殖大国,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和畜禽粪污,如果采取粗放的处理措施,不仅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还会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大气、水、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
通过秸秆发酵作为饲料,可以降低养殖业的饲料成本,而通过秸秆和畜禽粪污厌氧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可以解决有机肥料稀缺以及畜禽粪污的污染问题,是我国当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简单探讨了秸秆资源在畜禽养殖及粪污处理中的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秸秆资源;畜禽养殖;粪污处理;运用探讨秸秆资源在畜禽养殖及粪污处理中的运用吕江山1,闵智宇2,闻月红1,孔雪玉1(1.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211500;2.南京市六合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2115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7.057收稿日期:2022-11-24作者简介:吕江山(1974.4—),江苏南京人,本科,中级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秸秆主要是指小麦、玉米以及水稻等农作物成熟收获籽实以后剩余的杆状部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种类和数量繁多,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如果直接将这些秸秆焚烧处理,则会排放出大量的CO 2、SO 2以及烟雾等,对周边以及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还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同时我国又是一个畜牧养殖大国,对于饲料原料的需求量非常大,如果单纯依靠玉米、麦麸、大豆等作为饲料原料,则会造成畜禽与人类争夺粮食的问题,同时还不利于营养摄入的多样性与均衡性,而利用秸秆发酵后的混合饲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此外,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粪污对环境的污染也呈现日益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粪污对地下水资源的严重影响。
因此,粪污的科学处理成为重点关注的环节,使用沼气工程既能解决粪污问题,还能解决秸秆的浪费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1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据统计,我国的秸秆资源在理论上约有9.84亿t ,其中有8亿t左右的秸秆资源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1]。
猪场废水生态集成处理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猪场废水生态集成处理技术的研究下达单位:项目类别:合同编号:下达经费:执行时间: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二、实施背景猪场废水有机物浓度很高,含有大量的氮、磷、悬浮物、致病菌等成分,如不进行适当处理,一旦进入天然水体、农田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可能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质的严重恶化。
养猪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氮、磷等养分,如能做到合理施用可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理化特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但如果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连续、过量的施用,则会给土壤和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如果露天存放则容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形成臭味;蚊蝇孳生,传播疾病,污染环境。
对养猪场产生的废水“多级转化,多次利用”生态集成处理,从生态环保、疾病防控和牧场自净是十分必要的宁海县已基本实现猪场粪尿的干湿分离和沼气转化。
沼液实施集中抽取,供农田施用。
但是集中抽取数量有限,存在偷排现象。
目前施用单一的沉淀池方法处理,许多牧场缺乏土地和技术,处理效率不高。
对养猪场产生的废水进行“多级转化,多次利用”生态集成处理,有人做过尝试,但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数据和体系,有待研究与完善。
本研究通过几个沉淀池的多层次逐级净化和利用,找到一个量的平衡点,创建一个猪场“多级转化,多次利用”猪场废水生态集成处理技术体系。
对于猪场废水处理,减少环境污染有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目标1、确定沉淀池的个数和净化级次;2、选择栽培和利用的水生生物品种及数量;3、确定逐级处理时长;4、控制天气变化时的废水转化;5、检测5-10种废水成分。
四、项目实施情况1、污水处理工艺流程2、污水处理设施(1)沼液沉淀池根据猪场沼液夏季日最大排放量50 m3/d,建设沼液蓄积沉淀池尺寸为:25 m、13 m、2.2 m,设计水深2 m,设计容积为650 m3。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夏季1.3 d,冬季4.3 d。
沉淀池采取挖深1.8m,筑堤0.4m,边壁采用直壁砖混结构,池底为混凝土结构。
畜禽养殖场粪污及废水处理工艺分析、对比、选择与设计实施方案1、污染控制1.1 堆肥;堆肥技术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作物秸秆与养殖场粪便一起堆沤发酵以供作物生长时利用。
堆肥作为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经过多年的改良,现正朝着机械化、商品化方向发展,设备效率也日益提高。
1.2 好氧处理;①曝气;采用好氧间歇曝气技术对养猪废水进行有效治理。
总体而言,养殖业污染控制领域中的好氧技术正朝着高效、实用、经济、操作简便的方向发展。
②接触氧化;接触氧化技术早已被用来处理各种不同浓度的有机污水,其本质是利用填料上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从而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采用接触氧化技术对猪粪浆进行处理,用结构和性能很好的新型填料,其对COD的去除率达90%以上,对BOD也有较高的去除效果。
③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是基于传统的Fill—Draw系统改进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工艺,现已被广泛用于城市污水、食品加工废水等的处理。
试验结果表明,猪粪水经过固液分离、厌氧消化两级处理后进入SBR好氧系统,其对COD的去除率可达70%,对BOD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出水可达标排放。
1.3 厌氧处理;目前用于处理养殖业粪污的厌氧工艺很多,其中较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①厌氧滤器(AF);其沼气产率可达3.4m3/(m3·d),甲烷含量可达65%。
②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其对有机污水COD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③污泥床滤器(UBF);是UASB和AF的结合,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产气率高、对COD 去除率高等优点。
④两段厌氧消化;把沼气发酵过程分为酸化和甲烷化两个阶段,并分别在两个消化器内进行。
其特点在于消化器内可滞留大量厌氧活性污泥(具有极好的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提高了消化器内的负荷和产气率。
⑤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SR);是厌氧消化器的一种,具有效率高、工艺简单等优点,目前已常被用于猪、鸡粪废水的处置,其装置产气率可达4m3/(m3·d),COD去除率达80%以上。
畜牧业养殖场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在畜牧业养殖场中的应用农业废弃物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法直接利用的废弃物。
在畜牧业养殖场中,大量的农业废弃物会产生,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和浪费。
因此,开发和应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并探讨其在畜牧业养殖场中的应用。
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之沼气发酵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是将农业废弃物通过发酵产生沼气,并将沼气用作能源的一种技术。
在畜牧业养殖场中,大量的动物粪便、饲料残渣以及废弃饲料等废弃物可以通过沼气发酵技术得到有效利用。
首先,将这些废弃物收集起来,然后投入到沼气池中进行发酵,最后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发电、烧煤灶,以及加热锅炉等。
通过沼气发酵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还能够提供清洁能源,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之有机肥料制备技术有机肥料制备技术是将农业废弃物经过处理和转化,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土壤改良和植物生长的一种技术。
在畜牧业养殖场中,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动物粪便和废料可以通过分解、发酵等工艺制成有机肥料。
这种有机肥料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还具有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
通过有机肥料制备技术的应用,可以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同时也减少了对化肥的需求,达到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之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是将农业废弃物通过热解、气化等方式转化成生物质能源,用于代替传统能源的一种技术。
在畜牧业养殖场中,农业废弃物中的秸秆、饲草等可以通过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进行处理。
通过热解或气化,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燃气、生物柴油等能源形式,用作加热、照明以及驱动机械设备等用途。
通过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还能够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之食用菌培养技术食用菌培养技术是将农业废弃物作为基质,用于培养食用菌的一种技术。
养猪场猪粪及污水处理和利用猪粪及污水处理方法是与其利用和饲养新工艺工艺直接相关的。
一般采用干清尖萼方式的,污水比较少,容易处理;采用手动清粪方式的,污水量大,先要处置经过固液分离后再再说处理,进行利用。
猪粪及污水常用作肥料和能源(沼气),还有用于养鱼、养藻等。
(1)用作肥料猪粪还田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粮—猪一肥一粮”型传统的农业生产,即猪多肥多、肥多粮多很是比较典型的生态农业,猪粪还田在改良水体、提高农业产量方面起着作用重要的积极作用。
猪粪便污水还田的方式,与清粪工艺直接相关。
亚洲上有些国家国家养猪采用水冲清粪,将粪水发酵后采用罐车随播种或专用机具破土埋在耕地里施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有足够的发酵水池或发酵罐。
采用干清粪方式牛羊肉,粪便可以蚯蚓通过有机质的自净作用处理,土壤获得肥料的同时美化粪污,节省了处理费用。
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有限,施用过多容易造成污染物,鲜粪在土壤里发酵产热及其物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所以施用量受到限制,每公顷耕地鲜粪化肥7.5-9吨。
对鲜粪成功进行腐熟堆肥后施用,可以彻底解决上述矛盾,又能提高肥力。
在猪粪腐熟的过程中,温度可达到50-70℃,杀灭粪中绝大部分杀灭的生物、寄生虫卵和杂草蜂王,处理后的肥料含水量低、无臭味,属于迟效性肥料,使用安全方便。
腐熟堆肥的条件是:保持好氧环境;水分含量40%-60%;堆肥物料的碳氮比为26-35:1,鲜猪粪为8-13:1即可,铼的比例不足可加野草、秸秆补充。
腐熟堆肥纯粹的方法是:在水泥地垂直或铺有塑料膜的地面上,或在水泥槽中,将拌好的物料堆成长条状,米、宽1.5-3.0米,长度根据场地决定。
为了保持好氧环境,粪堆中间可插入通气管或草把,用塑料膜或泥密封,15天或1-2个月就可以使用。
在中国经济发达的国家,采用堆肥舍、堆肥槽、堆肥塔、堆肥盘等设备进行堆肥,大大提高了腐熟的速度,散发的臭味少,可连续生产。
还有把猪粪加工成复合肥(颗粒肥料),将液粪在贮粪罐里经过搅拌暴气,通过微生物作用,变成阴之木的液状肥料等加工方法。
秸秆对水污染的调研报告秸秆对水污染的调研报告摘要:本篇调研报告主要研究秸秆对水污染的影响。
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秸秆堆肥、秸秆还田和秸秆燃烧是三种主要处理秸秆的方式,但它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水污染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秸秆对水环境的污染。
引言秸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农作物残体,由于它的废弃物量大,导致其处理成为一项困扰农民和环保部门的问题。
秸秆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水污染情况。
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的方式进行。
我们综合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期刊、政府报告和专家研究等,对秸秆对水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结果1. 秸秆堆肥秸秆堆肥是目前处理秸秆的常见方式,但其过程中释放的有机物和养分会通过降雨和灌溉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此外,堆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其中含有氮、磷等营养成分和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水体会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2. 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将秸秆直接还到田地中,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土壤湿度。
然而,由于秸秆的降解速度较慢,特别是在水稻田和花生田等水田中,秸秆会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和养分,并通过积水进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3. 秸秆燃烧秸秆燃烧是常见的秸秆处理方式之一,但燃烧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
这些污染物会随着大气降水进入水体,导致水体酸化、富营养化和有毒物质的累积。
讨论由于秸秆处理方式的局限性和不当操作,秸秆对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为了减轻秸秆对水体的污染,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秸秆堆肥过程中应加强对渗滤液的处理,防止其直接进入水体。
可以采用合适的处理方法,如厌氧发酵、生物滞留池和湿地等技术,去除其中的污染物。
2. 秸秆还田前应充分降解,采取适当的还田措施,以减少有机物和养分的释放。
在水稻田和花生田等水田中,可以采用置于水中进行分解的方法,以减缓水体富营养化。
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加大对作物秸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等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有效地改善农村脏、乱、差现状和建设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按照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原理,将秸秆作为肥料、饲料、燃料等,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有效利用。
这里重点介绍利用秸秆和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秸秆气化和沼气生态能源技术。
1.秸秆和粪便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采用先进的堆肥发酵技术,接种高速高效发酵菌剂,使得秸秆纤维素迅速分解转化,各种病原菌、杂草种子和蛔虫卵等均得到杀死,生产稳定性较强、养分种类齐全的生物有机肥。
秸秆与粪便生产的生物有机肥含有作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又含有硫、钙、镁、锌、硼、钼、铜和铁等中微量元素,而且大多以有机形态存在。
既可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还可提高作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
与化肥相比,有机肥具有不偏肥、不缺素,稳供、长效等特点;既使秸秆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又可以通过生物有机肥增产增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一般情况下,施用这种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5%~20%。
由于有机肥肥料利用率较高,氮素可以达到70%~80%,磷素可以达到80%~90%。
因此与化肥相比,在保证同样产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肥料施用量达3成到4成,也就是减少投入20~50元/亩。
技术要点:(1)秸秆处理。
首先应将秸秆粉碎到一定的细度,然后还必须向其中添加适量的家畜粪尿或污泥等原料调整堆肥物料的碳氮比和水分,或者添加菌种和酶。
(2)发酵。
分两个阶段:一是前发酵,可在露天或发酵装置内进行,通过翻堆式强制通风为堆积层或发酵装置内供给氧气,以秸秆为主体、添加畜禽粪便的好氧堆肥的主发酵期约为3~10天。
二是后发酵。
经过主发酵的半成品被送到后发酵工序,将主发酵工序尚未分解的易分解有机物和较难分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分解,使之变成腐殖酸、氨基酸等稳定的有机物,得到完全成熟的有机肥制品,后发酵时间通常在20~30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