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中国的土地资源
- 格式:ppt
- 大小:722.00 KB
- 文档页数:11
八年级上册地理《土地资源》知识点+练习第二节土地资源1、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
(草地所占比例最大)5、“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6、6月25日为“全国土地日”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后备土地资源充足B.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C. 我国林地分布广,分布均匀D. 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丘陵2、土地资源的利用必须因地制宜,下列土地资源与其利用类型搭配不正确的是:A. 平原——耕地B. 高原——草地C. 山地——耕地D. 丘陵——林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资源的丰富。
读右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4、对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描述错误的是:A.总量大,人均少B.平地多,山地少C.后备耕地资源匮乏D.人多地少矛盾突出5、下列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搭配正确的是A. 东北平原—草地B. 内蒙古高原—林地C. 西南山区—旱地D.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田6、我国的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A. 青藏地区B. 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C. 西北内陆D. 北部的高原山地读“我国人均土地面积与部分国家的比较”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8—9题7、图中所示的国家中,人均土地面积最多的是:A. 加拿大B. 俄罗斯C. 美国D. 印度8、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A. 领土面积大B. 经济发展快C. 人口总数多D. 山地面积广二、综合题9、读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八年级上册地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等。
1.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总量大,但人均水资源量较少,且分布不均。
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短缺。
2. 土地资源:中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荒地等。
但其中,耕地面积相对较小,且分布不均。
3. 矿产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但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应合理开采和利用。
4. 气候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气候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5. 生物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等。
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海洋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污染等。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提到的自然资源,中国还拥有一些其他的资源,例如:7. 森林资源:中国的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
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地带,其次是西南地区。
这些森林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还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水源具有重要作用。
8. 旅游资源:中国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古老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城市景观,这些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9. 能源资源:中国的能源资源也十分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及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之一,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其他清洁能源。
10. 水产资源:中国的水产资源丰富,包括淡水和海水养殖以及海洋捕捞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生产国之一,提供了大量的水产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以及土地资源的保护。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学会分析土地资源的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表、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2.难点:理解土地资源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展示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分布,便于学生理解。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土地资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及相关资料。
2.图表、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3.教学视频或动画。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和分布的动画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
呈现(10分钟)1.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通过图表展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引导学生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一些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并提出解决办法。
巩固(5分钟)用PPT展示一些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如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地等,让学生了解这些措施的意义和效果。
第三章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的作用: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土地总量居世界第三,人均不到世界的1/3。
)3.类型齐全(草地、耕地、林地),构成不合理:即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耕地、林地比重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4. 区域差异明显,分布特点:耕地:90%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我国耕地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我国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草地: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难以利用的土地: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
5.我国有哪些土地资源构成类型?草地、耕地、林地、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等。
6.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滥伐森林、乱占耕地7.我国“土地日”的日期是()6月25日经典习题1.现在,某地有10 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如何处理,有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①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②全部砍掉,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③把10 000公顷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一片,即1 000顷。
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以便森林能有更新的机会。
(1)你赞成哪一种办法?为什么?(2)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把你的主意写出来。
(1)赞成第三种办法。
因为第~种虽然使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但没有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第二种属于过度砍伐,会破坏生态环境,是最不可取的,只有第三种既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能够使森林得到更新,保护了森林资源,所以是比较恰当的。
(2)略点拨:此题设置了三个情景来提出问题,然后我们辩证地分析,③是比较合理的。
(2)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回答合理即可。
2.由于我国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还不到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
【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土地资源
6月25日世界土地日,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有利于因地制宜。
中国草原面积广阔,居世界前列,为畜牧业
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中国是一个少林国家。
中国的可耕地不足1亿公顷。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
我国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
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
东部与南部。
南部地区
以水田为主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富
西北内陆地区以草原和沙漠为主,光照充足,热量充足,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区土地生产力较低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土地类型存在问题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
耕地面积减少,人均耕地面积小,可开垦土地资源少。
工业、交通和城市的发展占用
了部分耕地。
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现象严重。
一方面,耕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荒地得到了适当的开垦。
林地滥伐森林,面积减少管理与利用不尽合理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三分之一的草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生产力显著下降,过度放牧或放弃放牧,破坏草地和开辟荒地,加上管理不善、分区和轮牧
以上就是地理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土地资源,大家还
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2024秋季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听课记录: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地理空间认知: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其特点。
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地理实践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提出改进建议。
4.人地协调观:增强学生的土地资源保护意识,理解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二、导入教师行为:1.1 展示一组对比鲜明的土地资源图片,如肥沃的农田、荒漠化的土地、城市扩张中的耕地减少等,引起学生注意。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土地资源的不同状态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学生活动:•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分享初步观察和思考结果。
过程点评:•图片对比鲜明,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提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变化原因,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过程3.1 土地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教师行为:•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图,讲解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主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地图进行自主学习,标注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分布区域。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并在地图上标注土地资源的分布。
•小组内交流各自标注的结果,讨论土地资源的分布规律。
过程点评:•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分布更加直观易懂。
•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2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教师行为:•展示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数据和图表,如耕地面积变化、土地退化情况等。
•分析当前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如耕地减少、土地污染、荒漠化等。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数据和图表,记录关键信息。
•小组讨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理解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高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土地资源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具体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用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2.使学生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
3.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
2.教学难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土地资源的知识。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3.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土地资源案例资料。
2.制作PPT,展示土地资源的知识点。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我国土地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土地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状况,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
3.操练(10分钟)分析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土地资源保护的认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土地资源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深入调查身边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并提出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