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木香真伪鉴别
- 格式:pdf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5
木香与川木香的鉴别(有温度的中药宝典)木香与川木香的鉴别笔者在调剂工作中发现木香与川木香有互相混用的现象。
木香与川木香的鉴别笔者在调剂工作中发现木香与川木香有互相混用的现象。
两药虽为同科(菊科)植物,且同载于《中药学》术香项下,但其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化学成分和功能主治不完全相同,故不能混用。
1性状鉴别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I)ecne.的十燥根。
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 cm,直径O.5~5 cm。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
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剧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窄。
气香特异,味微苦。
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乔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1ing Var.cinerea Ling的干燥根…。
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稍弯曲,长10~30 cm,直径1~3cm。
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体较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有深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部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状。
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2显微鉴别木香:粉末黄绿色。
菊糖多见,表面观有放射状纹理。
木纤维多成束,长梭形,直径16~24μm,纹孔口横裂缝状、十字状或人字状。
网纹导管多见,也有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0-90μm。
油室碎片有时可见,内含黄色或棕色分泌物。
川木香:横切面可见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韧皮部射线较宽;筛管群与纤维束、木质部的导管群与纤维束均呈交互径向排列,呈整齐的放射状。
形成层环波状弯曲,纤维束黄色,木化,并伴有石细胞。
有髓部已破裂。
油室散在于射线及髓部薄壁组织中。
薄壁细胞可见菊糖。
3薄层色谱木香:取本品粉末0.5 g,加氯仿1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川木香ChuanmuxiangVLADIMIRIAE RADIX本品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Franch.)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Ling var. cinerea Ling的干燥根。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及根头上的胶状物,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稍弯曲,长10~30cm,直径1~3cm。
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习称“油头”。
体较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有深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部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状。
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
韧皮部射线较宽;筛管群与纤维束以及木质部的导管群与纤维束均呈交互径向排列,呈整齐的放射状。
形成层环波状弯曲,纤维束黄色,木化,并伴有石细胞。
髓完好或已破裂。
油室散在于射线或髓部薄壁组织中。
薄壁细胞可见菊糖。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川木香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不得过4.0%(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nm。
理论板数按木香烃内酯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木香烃内酯对照品、去氢木香内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1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中药木香鉴定及其标准
中药木香的鉴定主要涉及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面。
1.性状鉴别:木香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cm,直径0.5~5cm。
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
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
气香特异,味微苦。
饮片木香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黄棕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
切面棕黄色至棕褐色,中部有明显菊花心状的放射纹理,形成层环棕色,褐色油点(油室)散在。
气香特异,味微苦。
煨木香形如木香片,棕黄色,气微香,味微苦。
2.显微鉴别:木香的横切面可见栓皮细胞扁长圆形或类方形,壁稍厚,木化,有时可见纵裂纹。
皮层较宽广,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高3-16个细胞;韧皮部较窄;油室散在或排列成环,直径50-140μm,分泌细胞4-17个。
3.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与氨试液0.5ml,密塞振摇10分钟,滤过。
取滤液1ml,置蒸发皿中蒸干,加含盐酸10%的硝酸银溶液2滴,即显淡黄绿色浑浊;另取滤液1ml,置水浴上蒸干,加间苯二酚饱和水溶液1滴与硫酸1滴,显红色。
此外,木香的鉴别还可以通过外观特征、生长环境、采收加工等方面进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意见。
阔叶黄檀鉴别方法
阔叶黄檀,又称印度黄檀,是一种珍贵的木材,广泛应用于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由于其价值较高,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为了帮助消费者准确鉴别阔叶黄檀,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实用的鉴别方法。
一、观察木材纹理
1.阔叶黄檀的纹理呈直线,结构细腻、均匀,具有独特的花纹。
2.伪劣木材的纹理往往较为杂乱,花纹粗糙,手感较差。
二、闻气味
1.阔叶黄檀具有淡雅的木香,气味纯正、持久。
2.伪劣木材的气味较刺鼻,有的甚至有异味。
三、查看木材密度
1.阔叶黄檀的密度较大,质地坚硬,重量较重。
2.伪劣木材的密度较小,重量较轻,手感较飘。
四、检查木材颜色
1.阔叶黄檀的颜色呈黄褐色,色泽均匀,富有光泽。
2.伪劣木材的颜色较浅,有的甚至泛白,缺乏光泽。
五、观察木材油性
1.阔叶黄檀具有较好的油性,表面光滑,手感细腻。
2.伪劣木材的油性较差,表面粗糙,手感较差。
六、使用专业设备检测
1.如果以上方法仍无法确定木材的真伪,可以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检测,如
木材显微镜、木材密度计等。
2.专业设备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木材的品种、密度、纹理等特征,从而鉴别出阔叶黄檀的真伪。
总结:通过以上几种方法,消费者在购买阔叶黄檀时可以更加准确地鉴别真伪。
在实际操作中,建议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判断,以确保购买到正品阔叶黄檀。
四种木香的比较鉴别及功效异同【摘要】木香、川木香、土木香和青木香分别来源于菊科、马兜铃科的不同植物,通过鉴定比较,表明药效有别,不可混用。
【关键词】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性状特征;功能主治由于四种木香名字的相似,药材经营商、临床医师、药师们都难以区分,甚至在某些地方混用。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只收载了木香、川木香和土木香,未收载青木香。
作者就它们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性味功效等作比较,以方便大家参考学习。
1 来源和饮片性状特征1.1 木香为菊科植物其干燥根,习称广木香。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切面棕黄色至棕褐色,中部有明显菊花心状的放射纹理,形成层环棕色,褐色油点(油室)散在。
气香特异。
1.2 川木香为菊科植物川木香或灰毛川木香的干燥根(用“油头”描述川木香)。
呈类圆形厚片,切面黄棕色至黄白色,可见点状油室及径向裂隙,有的中心呈空洞状。
气微香,嚼之粘牙。
1.3 土木香为菊科植物土木香或总状土木香的干燥根,习称祁木香、藏木香。
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片。
切面有放射状纹理,散在褐色油点,中间有棕色环纹,气微香。
1.4 青木香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及北马兜铃的根。
①马兜铃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质坚脆,切面形成层环隐约可见,皮部淡黄色,木射线宽广,乳白色,木质部束谈黄色,呈放射状,导管孔明显。
香气特异。
②北马兜铃与马兜铃基本相似,唯片形较小。
2 药材横切显微特征2.1 木香:形成层成环;韧皮部、木质部中均有类圆形或椭圆形油室散在。
薄壁细胞中含菊糖和小形草酸钙方晶。
2.2 川木香:形成层环波状弯曲,纤维束木化,并伴有石细胞;油室散在于射线或髓部薄壁组织中;薄壁细胞可见菊糖。
2.3 土木香:形成层不明显;薄壁细胞含菊糖;油室分布于韧皮部与木质部。
2.4 青木香:①马兜铃根皮层散有油细胞,内含黄棕色油滴;韧皮部亦散有油细胞;形成层成环;薄壁细胞内含单粒类圆形淀粉拉,脐点呈点状或裂隙状。
②北马兜铃根栓内层石细胞2~15个成群,长圆形或圆形。
木香真伪鉴别(1-30)由于木香类药材种类不同,功效主治有别,易引起临床使用混淆。
经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出木香类药材商品名的来源,产地,及药材鉴别要点。
木香药材因为其产地、来源不同,导致其功效主治有别。
由于药材性状,显微鉴别不同,功效主治各有侧重,望临床甄别使用。
木香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辛苦,性温,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临床上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等症,煨制后涩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为治疗腹痛、泻痢的常用药。
《名医别录》称之为蜜香、青木香。
李时珍谓:“昔人谓之青木香,后人因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乃呼此为南木香,广木香以别之。
”在配方过程中,医生处方中常见有云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及越西木香等带有“木香”之名出现,为了不致混淆,准确无误地付给处方中所需的正品,从而不影响疗效。
一、产地木香:主产于云南丽江、迪庆州等地,奉为地道的药材,可称“云木香”。
由印度等地经广州进口,通称“广木香”。
川木香:产于四川及西藏。
土木香:产于河北。
越西木香:产于四川的越西,西昌。
红木香:产于浙江,安徽等地。
青木香:产于四川、江苏等地。
二、药材性状,显微鉴别性状鉴别:(1)木香:略呈圆柱形,枯骨形为纵剖片,长约5~15cm,直径0.5~6cm,表面黄褐色,栓皮多除去,有显著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不规则菱形网纹。
质坚实,体重,不易折段。
断面略平坦,黄白色至棕黄色,有一棕色环及放射性纹理,并可见散在的褐色油点。
气强烈芳香,味苦。
(2)川木香:呈圆柱形(铁杆木香)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槽自木香),稍弯曲,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有较细的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可称“油头”、“糊头”体较轻,质脆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散在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部较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腐朽状。
鉴别中药的真假的水泡方法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患者可能对一些中药材不熟悉,在购买中药的时候难以辨别真伪,专家研究提醒,鉴别中药的真假水泡方法很好用的,患者不妨试一试,以下是详细说明。
水试鉴别法,是一种简单的、传统的经验鉴别方法。
有部分药商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择手段对中药掺假,甚至造假,而且手段高明,仅凭肉眼根本无法辨认其真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买到假劣药品。
在没有高科技设备和技术的情况下,采用水试法,可使部分掺假或造假的中药原形毕露。
水试法是根据某些中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后产生的特殊理化现象(如沉浮、膨胀、溶解、透甲、颜色等),以鉴别其品种真伪和质量优劣的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
现将一些中药材通过水试法实验观察,并将这些药物遇水后产生的特殊变化介绍如下(以下皆为真品所发生的性状变化)。
1.红花(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
2.胖大海:热水浸泡后,体积膨大至原来的数十倍且呈絮状团。
3.秦皮:加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4.熊胆:熊胆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即在表面旋转并呈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5.牛黄:取少许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并经久不褪,俗称“挂甲”;入口则芳香清凉,味先苦而后微甜,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
人工牛黄入口后无清凉感,气微清香而略腥。
6.白芷:取粉末0.5克,加水3毫升,振摇后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在日光下显蓝色荧光。
7.柴胡:取粉末0.25克放入试管内,加蒸馏水5毫升,冷浸20分钟后,滤过,取滤液强力振摇5分钟,有持久性泡沫产生,以此检查皂甙。
8.天麻:隔水蒸后有臊臭味(马尿味)者为真品,且野生者较家种品味浓。
9.阿胶、龟胶:取少许胶类药材用热开水溶化后,其溶液透明,有甜香味,无沉淀,无异味,无浮油星。
10.山药、茯苓:此类药材用粮食粉末伪造者较多,用热水浸泡后,粮食铸制者会溶化,正品不溶化。
中药煎前沸水泡,既缩短煎煮时间,又指望中药有效成分尽多溶出,这实际上是缺乏科学的认识误区。
中药材真伪鉴别基本知识历来鉴别中药材的正品、地区习惯、混淆品、伪品、劣品无统一明确的划分界限,《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以下简称图典)采用正品、非正品和伪制品三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将每个中药材品种分为三类,其分类的依据如下:正品:系指《中国药典》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进口药材部标准》和《药品标准》中药材第一册所收载的品种及虽未收入国家级标准,但已被广泛公认的品种。
凡属《中国药典》、部颁标准收载品,均在品名后加括号着重指明收载出处,其它则略去。
非正品:泛指中药材的劣品、地区习惯用品和各种原故造成的中药材混淆品种。
这些品种一律列入[非正品]项下,以示与正品区别。
伪制品:系指经过人为非法加工的某种中药材的仿制品。
此类实属无可争议的地地道道的伪品。
一、降香(图典①第73页)【正品】降香(药典、部颁品)药材为豆科植物降香檀Dalbergia odorifera 的树干和根部的干燥心材。
本品呈圆柱形,类圆柱形,长条形稍扭曲不规则碎块状,表面紫色,棕紫色或红褐色,有纵长线纹,有光泽。
断面粗糙,能沉于水。
气芳香,味稍苦。
烧之香气浓烈,有油流出,烧完留有白灰。
【非正品】紫檀为豆科植物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 Willd.的树干和根部的干燥心材。
本品呈条块状,长短不一,内外均呈鲜红色,久置者呈暗红色至带绿色光泽。
横断面具孔点,纵剖面呈线条状纹理,并有油滴状的红字树脂样物质。
质致密而重,以水煮之溶液不显赤色。
气微,味淡。
二、大黄(图典②第6页)【正品】1.掌叶大黄(正品)药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的干燥根和根茎。
本品多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或一面隆起一面平坦的纵剖面。
直径3-9 cm。
除去外皮者表面黄棕色,可见网状纹理。
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和纵沟。
根茎近顶端横切面“星点”为2环,其下1环或散在,根的横切面无星点。
新断面在紫外光灯(365nm)下显棕色荧光。
中药鉴别经验法摘要】中药真伪,掺假对临床使用药效有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以下中药伪品及掺假,要认真区分鉴别,方法简便准确,值得推广。
【关键词】伪品;掺假【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54-031.僵蚕虫体呈圆柱形,多弯曲而皱缩,表面灰白色或现浅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及分生孢子;头、足及各节均清晰可辨,头部较圆,黄棕色;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歧状;有短足8对,略呈突起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色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层白色,显粉性,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丝腺环4个;闻之气微腥,口尝味微咸。
伪品多为唇形科植物地蚕根茎,长条状,形似蚕体,顶端有的呈螺旋状,两头略尖,表面棕黄色或黄褐色,密被白棕色狭鳞片,多皱缩,具5~15个环节,节间可见点状芽痕及根痕;质坚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白色,闻之气微,口尝味微甘,用水浸泡后易膨胀,节结明显。
2.白及干燥的根茎略呈掌状扁平,有2~3个分支,表面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
以茎痕为中心,周围有棕褐色同心环纹,其上有细根残痕;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呈半透明角质状,有分散的维管束点;闻之气微,口尝味淡而微苦,嚼之有黏性。
姜科植物根茎水煮后常冒充白及,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状,表面类白色,能见较多根痕;质地柔韧,常见裂隙;易折断,断面可见纤维;闻之亦气微,但口尝味淡,嚼之无黏性。
3.重楼根茎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顶端及中部较膨大,末端渐细。
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具斜向环节;上侧有半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的茎痕,略交错排列;下侧有稀疏的须根及少数残留的须根;膨大顶端具凹陷的茎残基,有的环节可见鳞叶;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粉质,白色至黄白色;闻之气微,口尝味微苦辛。
伪品用万年青充当,根茎呈圆柱形,表面灰黄色,皱缩,具密集的波状环节,并散有圆点状根痕,有时留有长短不等的须根;顶端有时可见地上茎痕和叶痕;质带韧性,折断面不平坦,黄白色或浅棕至棕红色,略带海绵性,有黄色维管束小点散布;闻之亦气微,口尝味苦、辛。
木香真伪鉴别(1-30)由于木香类药材种类不同,功效主治有别,易引起临床使用混淆。
经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出木香类药材商品名的来源,产地,及药材鉴别要点。
木香药材因为其产地、来源不同,导致其功效主治有别。
由于药材性状,显微鉴别不同,功效主治各有侧重,望临床甄别使用。
木香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味辛苦,性温,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临床上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等症,煨制后涩肠止泻,用于泄泻腹痛,为治疗腹痛、泻痢的常用药。
《名医别录》称之为蜜香、青木香。
李时珍谓:“昔人谓之青木香,后人因呼马兜铃根为青木香,乃呼此为南木香,广木香以别之。
”在配方过程中,医生处方中常见有云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及越西木香等带有“木香”之名出现,为了不致混淆,准确无误地付给处方中所需的正品,从而不影响疗效。
一、产地 木香:主产于云南丽江、迪庆州等地,奉为地道的药材,可称“云木香”。
由印度等地经广州进口,通称“广木香”。
川木香:产于四川及西藏。
土木香:产于河北。
越西木香:产于四川的越西,西昌。
红木香:产于浙江,安徽等地。
青木香:产于四川、江苏等地。
二、药材性状,显微鉴别 性状鉴别:(1)木香:略呈圆柱形,枯骨形为纵剖片,长约5~15cm,直径0.5~6cm,表面黄褐色,栓皮多除去,有显著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不规则菱形网纹。
质坚实,体重,不易折段。
断面略平坦,黄白色至棕黄色,有一棕色环及放射性纹理,并可见散在的褐色油点。
气强烈芳香,味苦。
(2)川木香:呈圆柱形(铁杆木香)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槽自木香),稍弯曲,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有较细的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粘的胶状物,可称“油头”、“糊头”体较轻,质脆易折断。
断面,黄白色或黄色,散在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部较宽广,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腐朽状。
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3)土木香:多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稍弯曲或扭曲,少数为圆锥状的短段或不规则块状。
长10~20cm,直径0.5~2cm,表面深棕色,具纵皱纹及不明显的横向皮孔,顶端有稍凹陷的茎痕及棕红色叶柄残基,根头部稍膨大,多纵切开或斜切成截形,边缘稍向外反卷,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稍呈角质样,乳白色至浅黄棕色,形成层环状明显,木质部略显放射状纹理。
气微苦而灼辣。
(4)越西木香: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略似鸡骨,长5~25cm,直径0.5~2cm,表面黄褐色或灰褐色,有纵纹几纵裂沟,并有突起的须根痕,质坚硬。
断面棕黄色,多有偏心性放射性纹理及油室,皮部较薄,形成层颜色较深,油质较重。
气浊,味微甜而苦辣,嚼之粘牙。
(5)红木香:呈圆柱形,不规则扭曲,长10~50cm,直径1~2.5cm,表面灰棕色至棕紫色略粗糙,有细棕皱纹和多数深达木下的横裂状,扭曲处尚可有横深沟偶有枪皮脱落,露出棕色皮部,质坚难折断。
断面粗纤维性,皮部与木部易分离,皮部宽厚,棕色,木部浅棕色,密部浅棕色,密布小孔(导管)。
气微香而特异,味微甜,后苦而辛。
(6)青木香: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容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显微鉴别要点(1)木香:薄壁细胞中含有菊糖,网纹导管多见,也有具缘纹孔导管。
(2)川木香:纤维旁有石细胞,薄壁细胞含菊糖。
(3)土木香,薄壁细胞中含菊糖,网纹导管。
(4)、红木香:细胞含淀粉粒。
(5)越西木香:韧皮部及木射线中均有较大的油室散在,薄壁细胞充满菊糖。
(6)青木香: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木香如果看到过的话,在辨认起来会很容易,如果没有见过的话,在辨别出来就比较有难度了,由于它的形态特征很古怪,棕色而坚固的外表很想木干,也像坚硬的矿石,辨认起来会很麻烦,怎样才能够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出木香呢?首先我们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对木香的鉴别,除了在性状上鉴别以外,还要从显微上进行鉴别,也可以从它的粉末特征上来进行鉴别辨认,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种木香的鉴别方法吧。
木香的鉴别方法:【性状鉴别】:根圆柱形、平圆柱形,长5-15cm,直径0.5-5.5cm。
表面黄棕色、灰褐色或棕褐色,栓皮大多已除去,有明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网状纹理。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稍平坦,灰黄色、灰褐色或棕褐色,散有深褐色油室小点,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老根中央多枯朽。
气芳香浓烈而特异,味先甜后苦,稍刺舌。
以条匀、质坚实、没性足、香气浓郁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为2-6列木栓细胞,有时可见残存的落皮层。
韧横切面:木栓层为2-6列木本细胞,有时可见残存的落皮层。
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明显;韧皮纤维成束,稀疏散在或排成1-3环列。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导管单列径向排列;木纤维存在于近形成层处及中心导管旁;初生木质部四原型。
韧皮部、木质部中均有类圆形或椭圆形油室散在。
该品薄壁细胞中含菊糖。
【粉末特征】:黄色或黄棕色。
①菊糖碎块极多,用冷水合氯醛装置,呈房形、不规则团块状,有的表面现放射状线纹。
②木纤维多成束,黄色,长梭形,末端倾斜或细尖,直径16-24μm,壁厚4-5μm,非木化或微木化,纹孔横裂缝隙状或人字形、十字形。
③网纹、具缘纹孔及梯纹导管直径32-90μm,导管分子一般甚短,有的长仅64μ。
④油室碎片淡黄色,细胞中含挥发油滴。
⑤薄壁细胞淡黄棕色,有的含小形草酸钙方晶。
此外,有木栓细胞、韧皮纤维及不规则棕色块状特。
【理化鉴别】:取该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水浴加热约1min,滤过。
取滤液1ml置试管中,加浓硫酸0.5ml,显浓紫色。
(检查去氢木香内酯);经70%乙醇浸软后的切片,加15% α-萘酚溶液与硫酸各1滴,即显紫色。
木香的鉴别以上给出了多种的方案供大家参考,在对木香这种食材进行辨认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的鉴别方法来辨认此药物,用多种方法来鉴别会更准确更快速。
云木香性状鉴别 1、木香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cm,直径0.5-5cm;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质坚,不易折断,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周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油点;气香特异,味微苦。
2、木香片呈类圆形厚片,直径15-30cm;表面显灰褐色或棕黄色,中部"菊花心"明显,间有暗褐色或灰褐色环纹,褐色油点散在,周边外皮显黄棕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质坚。
3、煨木香形如木香片,棕黄色,气微香。
4、老木香呈不规则形,大小不等,长6-10cm,直径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有纵深沟纹。
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灰黄色或黄棕色,可见明显的暗棕色形成层环纹及多数油点,皮部较窄,木部宽广,木射线呈放射状。
有强烈香气,味苦辛。
5、新木香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6-15cm,直径1-4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浅纵沟及略突起的细根痕;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可见明显的形成层环纹及放射状纹理,分布多数棕色油点。
有香气,味苦、辛。
显微鉴别:粉末:黄色或黄绿色。
1菊糖多见,呈不规则团块或扇形,表面具放射状纹理,久置则渐溶解。
2木纤维多成束,黄色,长梭形,末端细尖、斜尖、长尖或短分叉,直径15-25μm,纹孔斜裂缝状或相交成人字形、十字形,非木化或微木化。
3薄壁细胞淡黄色,有的细胞中含有小形草酸钙方晶或挥发油滴。
理化鉴别:(1)取粗粉2g,加氯仿10ml冷浸8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醚2ml使溶,取乙醚液1ml,加7%盐酸羟胺溶液1ml,加饱和氢氧化钾甲醇溶液2滴,水浴上加热3min,放冷,加50%盐酸溶液酸化,再加3%三氯化铁溶液3滴,变成红色。
(2)取经70%乙醇浸软后的切片,加50%a- 萘酚溶液与硫酸各1滴,即显紫色。
地区习惯用药:过去曾有一种越西隽木香又称越隽木香在部分地区作木香使用,其植物来源有菊科植物越西木香Vladimiria denticulate Ling、厚叶木香V.berardioidea(Franch)Ling、膜缘木香V.forrestii(Diels)Ling、菜木香lis(Fr.)Ling等的干燥根。
现多已不用。
(1)越隽木香:分布于四川凉山州诸县。
根呈圆柱形,形似鸡骨,或纵切成两半,稍扭曲,长5-25cm,直径0.6-1.5cm。
表面灰黄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纵沟,并有突起的侧根痕。
质坚硬,较易折断,断面略平坦,可见棕色油点(树脂腔)散在,棕色环纹(形成层)明显,木质部淡黄色或深黄色,具放射状纹理,有的木质部偏向一侧,形成扇形。
气芳香特异,味先甜后微苦、辛、稍刺舌。
(2)厚叶木香:分布于云南丽江。
根与越隽木香相似,一边常有槽,长短不一,常加工成10cm左右的段,直径0.4-2.5cm,以1.5cm为多见。
表面土黄色、黄褐色或灰褐色,有残存的棕黑色和灰褐色外皮(落皮层),外皮脱落处有纵皱纹,支根痕较少。
质坚脆,较易折断,断面较平坦,可见棕色油点散在,常为不对称的偏心形结构,整个断面呈扇形放射状纹理。
形成层弧状,有的在木质部可见1至数条棕色带。
气芳香,味微甜,微辛。
(3)菜木香:分布于四川凉山州及云南大理、迪庆等地。
根呈圆柱形或具纵槽的半圆柱形,有的基部分枝,外皮常脱落,未脱落者质松脆,具纵皱纹及纵沟,有的一面枯朽,根头部可见二至多个分叉。
断面常呈偏心形或扇形,有棕色油点散在。
气芳香特异,味微甜、辛,稍刺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