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35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人体的司令部是()。
A. 心脏B. 大脑C. 手脚2.下列行为中可能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是()。
A. 大量吸烟B. 暴饮暴食C. 经常熬夜3.( )不是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
A.有充沛的精力B.眼睛明亮,反应敏锐C.经常猛吃猛喝4.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
A.饭后做剧烈运动,帮助消化B.多运动、增强体质,抵抗传染病C.不经常吃太甜的食物,保持牙齿清洁5.如果儿童每睡眠的时间不足7小时,那么他的学习效率将()。
A. 提高B. 降低C. 不变6.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在()。
A. 头部.四肢B. 头部.内脏C. 躯干.四肢D. 头部.躯干7.神经传递信息的特点是()。
A. 向一个方向,速度快B. 无固定方向,速度慢C. 方向不明,速度快D. 方向明确,速度慢8.吸烟有害健康,伤害最大的就是( )。
A. 心脏B. 肺C. 肝脏9.对我们的心脏和血管的健康不利的习惯是。
A. 均衡饮食B. 抽烟喝酒C. 锻炼身体10.运动不当会对身体造成损伤,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B. 运动前做好热身活动C. 运动前要吃饱喝足11.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次。
A. 80-120B. 60-90C. 60-10012.晚上刷牙的主要目的是()。
A. 牙龄变白B. 容易睡觉C. 保持口腔健康13.雾霾严重时,我们应该( )。
A. 清晨去公园跑步B. 多到室外锻炼身体C. 减少室外活动,尽量留在室内14.心脏收缩时,把血液压入( )A. 动脉血管B. 静脉血管C. 毛细血管15.下面做法不科学的是( )。
A. 长时间看书、写字B. 反复练习可以提高大脑反应能力C. 上完语文课后再安排一节音乐课二、判断题16.学校课程表把不同学科交替排列,能保证学生科学用脑。
()17.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对身体的管理是同侧关系。
()18.我们每天的体育运动应该项目多样,运动量适宜。
新教科版五上科学知识点最新整理共两套含思维导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
如:太阳、萤火虫、打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①正在发光;②自身发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因此我们站在幕前能听到幕后说话的人的声音。
3.光的传播实验现象: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一条直线上时,光能直接穿过小孔,在纸屏上出现1个光斑;稍微移动其中一张卡纸,使它和其他纸上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纸屏上的光斑消失。
4.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晚上舞台上的灯光;夜晚汽车前车灯的灯光;透过丛林、树梢的阳光看上去都是直的。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
2.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
3.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时,我们会看见一个小光点,借助烟雾让激光笔的光路可见,能清晰地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注意:激光笔的光一定不要照射人眼,以免造成危害。
4.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的去路被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就形成了影子。
5.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太阳被月球所遮挡,人们就会看到部分太阳或全部看不见,这就形成了日食。
6.月球自身不发光,需要太阳照射再反射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中时,来自太阳的光部分或者全部被地球遮挡,人们就会看到月食。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光的传播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一种介质垂直射进另一种介质时,则不会产生折射现象。
3.折射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4.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水池的水看起来比实际浅、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比实际高......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种线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二课: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当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改变的条件只有一个。
第三课: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空间、土壤提供的养料等。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1、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动物对环境有基本需要,如空气、水、空间、食物等。
3、动物在形态、结构、习性上都有它适应环境的本领。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单元复习教案第4单元健康生活【教材简析】本单元在四年级上册“呼吸与消化”单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建模等活动了解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各器官协调配合、共同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以及保护身体健康的意义。
单元教学内容从学生检测与评估自己的身体情况开始,到学生为自己制订健康生活计划终止,引导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建构“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认知,树立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意识,养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
本单元共7课,编排逻辑如下。
第1~5课指向“我们的身体”侧重于学习人体运动活习惯。
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相关知识,认识身体各系统器官及其功能,理解保护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健康的意义;第 6~7 课指向“管理自己”,侧重于引导学生提升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状态的意识和能力。
第1课“我们的身体”组织学生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 年修订)》为依据,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估,通过研讨交流进一步了解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健康生活的意识,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
第2课“身体的运动”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在移动哑铃的过程中上肢各部分的变化,认识骨、关节和肌肉,构建骨、关节和肌肉协同配合完成运动的肢体运动模型,了解保护运动器官的重要性,知道体育运动对促进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作用。
第3课“心脏和血液”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通过比较不同学生运动后恢复正常心跳需要的时间,感悟体育锻炼有益于心脏健康通过阅读资料、研讨交流,提升关注心脏健康的意识。
第4课“身体的“总指挥’”引导学生学习脑的结构特点,通过日常活动和游戏体验了解脑的功能,并在研讨交流中进一步增强科学用脑、爱护脑、保护脑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 5课“身体的“联络员,”在第 4 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扔、接乒乓球的体验活动感受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应,体会人脑与神经是怎样工作的,从而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神经系统对身体健康和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神经系统的意识和能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教科版科学《知识点归纳》五年级上册精简版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教科版科学五上知识整理第一单元《光》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3.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4.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5.夜空中的星星很多,大多是恒星,恒星能自己发光,所以是光源;有些是行星,行星能反射太阳光但自己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
6.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8.我们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2)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有一个红苹果,无论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多久,都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
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3)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激光准直、纵队看齐、射击瞄准等。
3.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当所有卡纸上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形成了光斑。
(2)当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大约5厘米后,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
(3)实验中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4.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五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重点知识第一单元光一、光的传播。
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源可以根据来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像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不需要人类参与,依靠自身发光的光源称为自然光源;像灯泡、蜡烛、烟花等人为制造的光源称为人造光源。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被物体挡住,无法到达物体后面,在物体后面形成了与物体轮廓相似的黑暗区域,这就是物体的影子。
5.当月亮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当月亮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月食。
二、光的折射。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出现折射现象,所以铅笔好像断了;光由水垂直射入空气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垂直插入水中的铅笔没有断。
3.在两块玻璃的拼接处看到了两条金鱼,说明光可以在水中向四面八方传播,并在水面产生折射。
4.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白光进人三棱镜后,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一样。
经三棱镜射出后,再次经过折射,白光便分解成了七种颜色的光。
5.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这三种色光通过不同比例的组合可以得到其他色光。
三、光的反射。
1.光在传播途中如果碰到物体,就会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也叫反光。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照明灯上装灯罩,墙壁涂成白色等都利用了光的反射。
4.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5.当镜面与盒子底边成45°角,两块平面镜相互平行时,第一块平面镜的反射光全部射到另一块平面镜上,然后反射到观察者的眼睛里。
自制潜望镜让我们不用靠在窗边就可以清晰地看到窗外的景象。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知识点2021年秋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健康生活4.1.我们的身体1.我们的身体很奇妙,就像一部复杂而精妙的机器,能完成各种动作,而且十分协调。
不良的环境也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2.健康的含义除了身体上的健康之外,还有心理上的健康等等方面。
3.人必须要吃东西,吸入氧气,才能获得能量维持生命。
4.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惯非常重要。
5.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①遗传。
父母肥胖的,遗传给孩子的可能性比较大。
父母运动细胞比较活跃的,那么孩子运动方面的天赋可能比较高。
②饮食惯。
喜欢暴饮暴食的同学,肥胖的可能性大,肥胖又会导致人的运动能力下降,从而影响肺活量,影响50米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
③运动。
喜欢运动的同学,有运动惯的同学,肥胖的可能性比较小,并且肺活量比较高,50米跑、一分钟跳绳和一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也会比较好。
研讨6.刚刚我们讨论了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为了健康生长,我们需要做哪些努力呢?①积极参加劳动,加强体育锻炼。
劳动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我们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因此我们可以积极参加劳动和体育锻炼。
②饮食方面,不暴饮暴食,不吃或少吃垃圾食品,合理搭配膳食,健康饮食。
③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每天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④注意自己的精神、情绪等方面的因素,积极调整情绪,防止抑郁、惊骇、紧张等等,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7.影响发展发育的因素除了遗传、饮食惯、体育锻炼之外,不良的情况也有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8.哪些不良的环境,可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哪些伤害?垃圾。
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还会对我们的水质、空气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抽烟。
吸烟有害健康,烟草中还有大量的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因此为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我们要远离吸烟。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梳理
本文档旨在梳理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相关知识点。
以下是该学期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天空中的云彩
- 研究云的种类和形态
- 了解云对天气的影响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 探索云与水的循环关系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图
- 理解地球是一个球体,研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研究使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 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水域分布
第三单元: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 分类了解动物的特征和各类动物的生存环境
- 探索动物的生殖方式、生长发育及传染病的预防
第四单元:秋天里的一切
- 研究秋天的特点和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 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秋天农作物的收获
第五单元:让我们行动起来
- 探索力和运动的关系
- 研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器官
- 了解健康生活方式和运动对身体的益处
第六单元:水中的仙境
- 了解水的性质和水的来源
- 探索水的不同状态和净化方法
- 研究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以上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五上第四单元复习一、选择题1.小明在测肺活量时,需要深吸一口气,再用力吹出气体。
吸入的气体从肺进入血液,再由()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处。
A.胃B.气管C.心脏2.图甲是医生常用的听诊器,当医生想检查病人的心跳情况时,应该把“听头”放在图乙中人体的()。
甲乙A.①位置B.②位置C.③位置3.关于心脏的跳动,以下说法中最科学的是()。
A.心脏跳动是为了输送血液,因此跳动得越快越好B.心脏也需要更多休息,因此跳动得越慢越好C.心脏跳动应该在合理范围之内,太快或太慢都会影响健康4.如果小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小丽很少参加体育锻炼,他们在体育课上一起跑完200米后,心跳次数增加较多的是()。
A.小明B.小丽C.两个人一样多5.当小智听到上课铃声响起,迅速回到教室的过程中,下列传递过程正确的是()。
A.接收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做出反应B.接收信号-→神经中枢-→传人神经→传出神经→做出反应C.接收信号→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神经中枢→做出反应6.在模拟血液循环实验中,洗耳球(模拟心脏)收缩时,水(模拟血液)会()。
A.被吸入B.被挤出C.无变化7.门上都有合页,如图,它的作用类似于我们人体的()。
A.关节B.骨骼C.肌肉8.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A.减少B.平稳C.增加9.关于压力,下列说法比较科学的是()。
A.人就像弹簧,压力越大,动力越大B.压力会使人产生很多不适感,人要回避压力C.适度的压力,有利于人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正视压力并作出合理的应对10.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有()多块骨头。
A.200 B.300 C.60011.通过学习,佩佩知道了运动过后,心跳和呼吸变化的原因是()。
A.运动让人太累了B.运动需要更多的营养C.能够增强运动效果D.运动需要更多氧气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骨骼能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内脏器官B.可以用耳听、手捏等方法帮助我们了解身体的内部结构C.我们举重物时,胳膊上方的肌肉会变软13.把手指按压在手腕上,能感觉到脉搏的跳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高频考点期末专项复习卷(三)(含答案)第三、四单元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心脏的心肌收馆,血液__________(填“流出”或“流回”)心脏;心肌舒张,血液__________(填“流出”成“流回”)心脏。
2.课堂上,我们让每个小组做的摆在相同时间内自由摆动,其中有些组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这主要跟摆的__________有关。
3.人体共有__________多块肌肉,它们附着在__________上。
4.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__,古代人的计时工具有水钟、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影响水钟滴水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4分)1.跳绳、写字、唱歌等活动都需要我们身体的多个器官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了古人以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决定自己的作息时间。
()3.刻漏是我国古代一种利用流水来计时的工具。
()4.看书读报,只要感觉舒服就行,不必讲究姿势。
()5.在饮用水瓶的盖子上戳两个洞,让瓶内的水慢慢滴下来,直至滴完。
在这段时间里,水滴下来的速度是不变的。
()6.屈臂、伸臂时,骨、关节、肌肉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7.“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少年头”的道理是良好的情绪有益身心健康。
()8.实验课上,我们将一个摆放在转盘上,让摆摆动起来,再让转盘缓慢转动,发现在转盘转动的过程中,摆摆动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
()9.像滴漏实验一样能测量时间的装置,其变化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10.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波运输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人体组织,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大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11.我们可以看天空中太阳位置的变化来估计1分钟时间的长短。
()12.相同年龄的人,经常锻炼的人比不锻炼的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少,心脏更健康。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不良习惯的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各种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不同的植物生长的(环境不同),(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植物生长必备的条件。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6.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56)年。
18.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如果一种生物的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
(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课本第3页)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如:蔷薇蚜虫瓢虫小鸟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四单元运动与力教科版1.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能够用测力计来测量。
2、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水往低处流,人从滑梯上往下滑,向上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回地面……这些运动差不多上因为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
3、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复原原先形状的力。
当他们复原到原先的形状后,弹力就消逝了。
4、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那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火箭、鞭炮差不多上靠反冲力运动的。
5、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更多的力。
6、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7、人们生活中适应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
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该注意:A、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B、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C、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畴。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摩擦力的大小能够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我们把测量力的工具成为弹簧秤。
11、摩擦力是能够感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能够测量的: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那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确实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2、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重量、运动方式(滚动或是滑动):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物体运动采纳滑动时,摩擦力(大);物体运动采纳滚动时,摩擦力(小)。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知识汇总1、缆车是用钢丝绳拉动能够轻松地爬上陡坡。
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背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