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10.23 MB
- 文档页数:28
中西方古园林建筑差异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有人称之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书。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建筑差异1,建造艺术理念的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主要是突出自然风景。
以山、水地貌为基础,植被做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浓缩的自然。
它既有“静观”又有“动观”,从总体到局部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如亭、榭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
大观园是以景区作为绿化单元来设置林木的。
通过对林木的合理选择和搭配,来渲染、烘托景区的主题。
例如:稻香村所要表现的是一座典型的农庄,故在村前安排了农村常见的桑,榆、槿、柘;在村后又安排了千百株杏树,把“清明时节雨纷纷”一诗中的诗情画意引入景区,强化了稻香村的乡土气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西方古典园林,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如维也纳美泉宫整个宫殿是巴洛克风格的,但是其中有44个房间是洛可可风格的。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下面由我为你提供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那么、实那么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那么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局部,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那么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那么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假设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东西方园林设计之差异一.西方园林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
到了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贵族的住宅有了庭园,周围环以柱廊,庭中有喷泉、雕塑,栽有蔷薇、百合等植物。
在一些公共场所,有大片绿地,其中有凉亭、小径。
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
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
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台地园林是意大利园林特征之一,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家马尔伯蒂在《论建筑》一书提出了造园思想和原则,他主张用直线划分小区,修直路,栽直行树。
直线几何图形成为意大利园林的又一个特征。
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园林影响,法国人在16世纪效仿意大利的台地园林。
到了17世纪,逐渐自成特色,形成古典主义园林。
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和秩序,突出雄伟、端庄、几何平面。
法国的凡尔赛宫园林是其代表作。
凡尔赛宫园林分为三部分,南边有湖,湖边有绣花式花坛,中间部分有水池,北边有密林。
园中有高大的乔木和笔直的道路,王家大道两旁有雕像,水池旁有阿波罗母亲雕像和阿波罗驾车雕像,表明这座宫廷园林的主题歌颂了太阳神,是积极进取的。
这时期的园林把主要建筑放在突出的位置,前面设林荫道,后面是花园,园林形成几何形格网。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集大成者是勒诺特尔,他开创了法国园林的特色和新时代。
法国园林是西方园林的一种风格和流派。
英国园林突出自然风景。
起初,英国园林先后受到意大利、法国影响。
从18世纪开始,英国人逐渐从城堡式园林中走出来,在大自然中建园,把园林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
早期造园家肯特和布良都力图把图画变成现实,把自然变成图画。
布良还改造自然,如修闸筑坝,蓄水成湖。
他创造的园林景观都很开阔、宏大。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园林思想出现浪漫主义倾向,在园中设置枯树、废物,渲染随意性、自由性。
东西方园林体系比较意大利传统园林一、主要特点意大利园林受古典主义思想的引导,其形式与文艺复兴的社会意识密不可分。
因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制约,意大利别墅、园林大都修筑在面海的高亢坡地上,恰当地依附于地形,形成了特殊的被称为“台地园”的结构形式。
将府邸等主要建筑安置在中层或最高层的台地上,并修建遮阴的拱廊,这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观赏户外景色的场地,这是意大利人热爱户外生活的性格在建筑园林上的体现。
意大利园林在整体布置上常采用整格局设计的原则,大量运用方与圆的结合,下层的绿从植物多修剪成规整的几何图案,以表现图案的美。
除此之外,意大利园林十分珍视对水的运用,既可增加凉爽又可使园景生动。
在理水的技巧上尽可能地把可以利用的水源全部汇集起来使水量充沛,然后结合地形来组织形成多样的理水形式。
而在容水物的结构物本身,在外形装饰安置上常是优美的艺术创作;作为池或泉的中心雕塑,常是优美的艺术作品。
运用水的光影和水的乐音更成为台地园的一个特色。
在植物的处理上,由于地理因素,阳光强烈,所以在台地园的布局中突出“处处绿荫”的要求,在园路的两旁常用丝衫或其他配树形成配置,这样不仅保证了风景视线的完整性,也达到了绿荫的目的。
但如果园中处处绿荫的话,单一的色调会使人产生乏味之感,因此在意大利园林中对明暗浓淡不同的绿色配置十分重视。
在特殊位置常设置灰白或棕褐色的建筑小品,与绿色的植物形成视觉上的对比从而便显出层次景深;不仅如此,浓暗的丝衫通过黄杨、冬青、女贞而逐步过渡到淡绿色的柠檬,形成了多样的色调变化,又产生了多样的层次效果。
二、经典案例:“百泉宫”埃斯特别墅埃斯特别墅建造之时恰逢意大利式园林的全盛时期,是典型的意大利台地园式建筑。
喷泉、水池和道路等在内的石作、经过修剪的植物和与石作结合的水组成了当时园林建造的基本要素,是意大利经典园林特色的代表之一。
在设计中,设计师着重强调出了光影与水纹的对比,以及巧妙的人工装置的设置,达到了理想的理水效果。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拟内容提要:1、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差异性;2、艺术风格的同一性〔以人为本的同一性、中西园林艺术物质、社会的同一性以及思想的差异性〕……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天成,西方园林那么追求秩序与控制,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者在造园思想和自然条件两方面的不同。
18世纪以来中西园林艺术开始了积极的相互交流,但局部风格的借鉴并未改变中西园林自成一体的整体艺术风格。
18世纪以前,西欧大陆占主导地位的是几何规那么式园林。
园林题材的配合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
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显示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巨大而深刻的理解力。
明代的造园大师计成?园冶?中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句,表达了中国园林以象征的方式展示的对自然的推崇,园林具有深邃幽远的意境。
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中西园林风格迥异的原因,并用近代中西方园林互相交流的史实来证明这种差异的不可趋同性。
一、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差异的原因从老庄哲学开始,理想失落的士大夫阶层不是顺应外界的变化而积极地调整心理结构,而是无视外界变化,在内心里顽强地保持着感情与心理平衡的稳定状态。
与这种人生哲学相关的审美情趣,那么是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
不能时时遨游名山大川,藏身山林,便在市井中辟园林,理水叠石,作山林之想。
园林的创作原那么即山水画论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外师造化,即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那么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升华。
艺术处理上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进而到达情感、精神的超脱。
像西方那种“几何审美〞观在中国古代绘画和园林中几乎是全然不见的,与之恰成比照的那么是倾心于自然美的追求。
在西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就认为艺术美来源于数的协调,不管在什么种类的艺术中,只要调整好了数量比例,就能产生出美的效果。
中西方园林比较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
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伏尔泰说:“美往往是相对的。
在日本是文雅的,罗马就不文雅;在巴黎是时髦的,在北京就不时髦。
”其实,我们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提到造园,当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林所呈现的风貌。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
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便是人工美。
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
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法国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
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
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
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
这时园林的造园特点是,多以山池泉石为中心,饰以花草,环以建筑,其造园手法从此日趋精致。
2023年第22期现代园艺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对比分析朱森源(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127)摘要:园林艺术是人们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产物,中西方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人文思想的不同,造就了对自然、园林的不同态度。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精神内涵及园林设计要素等,总结出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性与同一性。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1.1中国古典园林中国造园艺术历经五千年发展,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是思想与技艺结合的直接表现。
中国地域辽阔,文化差异较大,古典园林主要分为以北方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以南方为代表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不尽相同。
皇家园林因占据统治地位,掌握最大限度的资源,园林建造富丽堂皇、规模宏大,彰显皇家风范,南方私家园林主要是文人士大夫的私宅,规模较小、秀丽精致、颇具情趣。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生成期,狩猎活动属于日常生活范畴,生产技艺水平得到提升,贵族开始兴建宫苑用作狩猎场所。
至唐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历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发展,社会环境趋于稳定,文化经济繁荣发展,此时园林建设将造园、文学、绘画相结合,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
到了明清时期,造园手法趋于成熟,手工技艺愈发精湛,皇家园林规模更加宏大,私家园林全面文人化,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
1.2西方古典园林18世纪之前,西方园林被统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以法国园林的规则式和英国园林的自然风景式为代表,造园手法大多体现自然与人工相结合,排斥自然的塑造,力求体现园林的理性与严谨,人工美在造园过程中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西方古典园林生成于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时期,此时园林营造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国家之间由于制度、文化等的差异,园林艺术略有不同。
总的来说,贵族园林私有制的局面被打破,公共园林开始出现。
西方古典园林转折时期受古罗马文明影响,宗教迅速发展,园林也就自然与宗教产生了密切联系,在造园手法中也体现出宗教意识。
2018年第9期现代园艺中西方园林艺术比较许冬宁(青岛市园林环卫技术学校,山东青岛266000)摘要:通过比较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差异与审美差异,分析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随着西方科技与传统文化等新思潮不断涌入我国,深刻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对优化生活环境和园林建设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比较园林艺术是一门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的综合艺术,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载体。
园林的艺术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以严谨巧妙的技术方式进行设计布局,运用精湛而高超的设计技巧,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让人流连忘返,深刻见证了我国园林艺术对大自然美的见解和欣赏。
1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上的差异1.1道路中国园林道路的主要承载者是游览者,它会引导游览者观赏各处不同的景象,有的道路有宽有窄,蜿蜒曲折,路面用青砖、瓦石及鹅卵石等铺砌成美观的图案,成为园林艺术重要的审美对象。
西方园林大多是笔直的大道,组成井井有条的网络道路,有主轴线道路和副轴线道路,组成许许多多巨大的放射形状,整体给人呈现出一幅严谨的几何图案,其目的是解决景点与建筑物之间的道路交通问题。
1.2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体所在,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强调自然天成,同时也强调花草树木的寓意,栽种植物花草重在取其意境,不在于数量的多少。
西方园林中的花草植物一般会整齐地排列在道路的两侧,树冠被修剪得整齐划一,花园大多呈方方正正的形状。
1.3建筑风格传统的中国园林以花草树木之类的自然物为主体,使建筑物更加园林化,使其与树木山水融为一体,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
大多数建筑是由轻灵小巧的木结构建筑,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经过精心选择赏景地点,使人赏心悦目。
西方园林以建筑物为主体,周边的花草树木也被加以建筑化,目的在于使花园与建筑物融为一体,产生和谐统一的效果,西方园林的建筑物同我国园林设计的建筑物有明显的差别。
这决定于西方人的思想空间观念,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筑材料的选择,西方的建筑多砖石结构,中国古典园林则为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的建筑质量较实较笨重,木质结构的建筑趋于轻巧空灵。
论述中西方园林并加以剖析对比以中西方古典园林为例摘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园林景观艺术和园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文明的精华,体现着社会的发展,反应着朝代的兴衰。
可以说,集艺术、技术。
文化于一身的园林景观与园林文化,集中反应着人类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精神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以及对于理想家园的畅想。
因此,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造园,其园林景观都寄托着当时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与理想,其物质内容与精神需求合二为一,是当时人们追求的理想家园。
前言:纵观东西方的园林构景要素。
总的归纳起来,不外乎山、水、植物、建筑四个基本要素,这些都是物质要素,但其内容和组合方式都是由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及文化审美思想所制约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景观的构景呢荣和组成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朴而趋精致,各地区与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园林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总体来讲,大致分为规整式和风景式两类。
规整式园林往往具有明确的轴线与几何对位关系,重在体现园林景观的人工图案之美,表现出一种由人力所控制的、有序的景观。
而风景式园林景观的造景特点与规整式相反,自由灵动,呈现着一种自然美的风韵,特别是一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以对大自然风景的描摹和提炼,形成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景观。
这两种不同的园林景观邢台,有着各自深厚的文化背景,其园林景观的构成形式可以说是各自文化背景的具体体现,在其各自的园林造景过程中,更加集中地反应了东西方文化的哲学、美学、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上的根本差异。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园林西方园林古典园林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景观的发展历程:自古以来,人们对眼前的世界总不大满足,因而有所向往,向往一个理想的地方,这地方最完美的,就生化成为宗教里的天堂。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
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
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这是“先藏后露”“先扬后抑”的“抑景”手法。
比如扬州何园,苏州挫政园,无锡寄畅园无不选择了这一空间布局。
1 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特点1.1 东西方园林艺术之共性作为区别于其他门类艺术的园林艺术系统,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是有其共性的,这就是两者都是产生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同,都是文化的反射、宇宙的观象、人们向往的仙境乐园;都是供人游乐赏玩的艺术空间,都是对理想生活场所向往的物质实体表现,都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的王国”从物质性建构要素来看#无论是东方园林还是西方园林都是由建筑山水) 或泉石植物三要素综合而成#再由园路来贯穿始终1.2 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各自主要特点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为几何式园林#特点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创造#强调人工美。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典园林是自然式园林#特点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追求’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自然美与建筑美有机结合#重视意境美$ 庭园中一切物质性建构物均尽可能采用曲线或模仿自然物之形象#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更强调自然美。
2 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2.1 基于美学角度的探讨和其他艺术一样#造园技术也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西方美学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一直贯穿着唯物和唯心两大派别尖锐复杂的斗争#但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在这种社会意识的支配下#自然会把美学建立在’唯理( 的基础上$例如#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就给美下过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 15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宗教神权#寻求精神解放#提出’人文主义(的口号$所谓’人文主义( #就是把人看作是宇宙万物的主体$当时的领袖人物米开朗基罗就提出!’艺术的真正对象就是人体(的主张$当时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都醉心于人体比例的研究#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形与比例#并且试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这种美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并一直顽强地统治着欧洲达数千年之久$如强调规整%秩序%平衡对称#推崇术的是法国的园子[3]& #它是自然的建筑化"欧洲几何形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 唯理& 美学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1 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特点1.1 东西方园林艺术之共性作为区别于其他门类艺术的园林艺术系统,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是有其共性的,这就是两者都是产生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同,都是文化的反射、宇宙的观象、人们向往的仙境乐园;都是供人游乐赏玩的艺术空间,都是对理想生活场所向往的物质实体表现,都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的王国”从物质性建构要素来看#无论是东方园林还是西方园林都是由建筑山水) 或泉石植物三要素综合而成#再由园路来贯穿始终1.2 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各自主要特点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为几何式园林#特点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创造#强调人工美。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古典园林是自然式园林#特点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追求’ 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自然美与建筑美有机结合#重视意境美$ 庭园中一切物质性建构物均尽可能采用曲线或模仿自然物之形象#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更强调自然美。
2 东西方古典园林艺术比较研究2.1 基于美学角度的探讨和其他艺术一样#造园技术也受到美学思想的影响$从西方美学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一直贯穿着唯物和唯心两大派别尖锐复杂的斗争#但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在这种社会意识的支配下#自然会把美学建立在’唯理( 的基础上$例如#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就给美下过这样的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 15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宗教神权#寻求精神解放#提出’ 人文主义(的口号$所谓’人文主义( #就是把人看作是宇宙万物的主体$当时的领袖人物米开朗基罗就提出!’ 艺术的真正对象就是人体(的主张$当时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等都醉心于人体比例的研究#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形与比例#并且试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这种美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并一直顽强地统治着欧洲达数千年之久$如强调规整%秩序%平衡对称#推崇术的是法国的园子[3]& #它是自然的建筑化"欧洲几何形园林风格正是在这种% 唯理& 美学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张文洁B110301230世界上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大致分为中国古典园林跟西方古典园林两大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哲学追求纯粹的自然之美,融入诗画之美,感悟深厚意境。
西方古典园林造园哲学则强调“秩序和控制”,注重人工改造,追求几何规则之美。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共性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中西方不仅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表现形式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虽然中西园林属于不同的园林体系,但它们同属于与建筑和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艺术门类,因此,在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中西方古典园林都是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
因而,中西方园林都具有世界园林文化之共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
将人类的哲学思想、精神情趣、情感意识融入园林的各个方面。
2.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从园林的构成来看,中西园林艺术均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来表现。
3.中西方园林文化都是与功能相结合的科学文化。
中西方园林在考虑文化艺术性的同时,均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是实用价值等多方面的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到文化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
4.中西方园林文化都具有综合性。
一方面体现在具有空间的多维性,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具有极强的兼容性。
各门艺术彼此渗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能够统辖全局的综合艺术。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比较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中西方亦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风格。
中国园林是再现自然的“山水式”园林,崇尚自然、追求意境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是一种既摹绘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园林文化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东西方古典园林景观艺术的比较研究王淑媛(山东淄博淄博职业学院 255314)摘要:文章概括了中国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比较了东西方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差异。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inese landscape art development, comparison of the East -West landscape art design differences.关键词: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比较研究Key w ordslandscape art design comparative study【中图分类号】[J5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9-0188-01一、中国古代园林景观艺术的发展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其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此时的园林景观设计已经不仅是圈养、栽培、通神之处,也是略具园林雏型格局的观游、娱乐场所。
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在魏晋南北朝时代发展到“寄情山水,人造自然”阶段。
魏晋南北朝以崇尚“自然”为宗旨的儒玄、玄佛义理流行于世,人们追求返朴归真,山水审美之风全面兴盛,成为这一时期造园艺术发展的推动力。
特别是文人、画家巧匠逐步涉入,使得园林不再是一种自然风光的再现: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诉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结合理论的探讨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
有关自然山水的艺术领域大力开拓,对自然美的鉴赏遂取代了过去所持的神秘和功利的态度,成为此后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的核心。
这一时期的古典园林,开始进入成熟期,造园时对山水等自然景观有意识的加以改造、调整、加工、提炼,精练概括的表现了自然从总体到局部都隐约透露着诗情画意,强调了山水园林重视和谐的美学思想。
中国的园林景观设计在唐朝以后进入了成熟阶段。
在讲究园林本身形式上,以园言志、以景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