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笔记全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2、秋天的怀念一、“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表现?对此应该怎样理解?“我”的暴怒无常,主要表现在不能以欣悦或者平常的心情接受本来美好的事物。
无论是春天的归雁,还是甜美的歌声,或者是外出赏花,都不能唤起“我”对生活的热情。
其本质是面对自己的不幸,缺乏理性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因而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自然也不能理解母亲的苦衷。
二、本文写母亲提议在春天和秋天去北海公园看花,有什么深刻的意蕴?母亲提议春天去看花,是希望“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驱散心中的阴云,重新唤起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敢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北海公园是“我”童年时经常去游玩的地方,母亲希望这样的重游,能唤起“我”美好的回忆,让“我”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三、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含义。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第1段)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第4段)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我”正是在这样的反思与醒悟中变得成熟了。
四、文章标题“秋天的怀念”有什么寓意?这是一个颇有诗意的标题,寓沉重于轻灵中。
母亲在秋天病逝,带走了未能陪儿子去看菊花的遗憾,留下了对儿女的无尽牵挂。
多年后的一个秋天,“我”在妹妹的陪同下,终于完成了母亲的遗愿,去北海看花,也以实际行动告慰母亲:她惦记的儿女都在按照她生前的愿望,坚强地生活着。
五、第1段中的叠用词语有何表达效果?两个“悄悄地”,描写母亲来去时小心谨慎的动作,其中包含了无限的宽容和忍耐。
“偷偷地”,表现了母亲不忍打扰“我”、不想激怒“我”,耐心等待“我”安静下来的心理和情态。
(眼边)“红红地”,含蓄地表明母亲刚刚哭过,面对“我”的不幸,她比“我”更为痛苦,又无可诉说。
“去走走”,极为口语化,看似不经意的话语,掩饰不住高度紧张的期待心情,因为对这样的提议,“我”是不容易响应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课堂笔记一、文章主题: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和母亲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塑造了一个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伟大母亲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懊悔,表现出了作者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结构内容: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叙述了母亲病重的情形,但“我”却不知道如何去安慰母亲。
第二部分(3—6):描述了母亲在病中仍关心、呵护着“我”,并拖着病体与“我”诀别前仍想为“我”做些事,给“我”以最大的关爱。
第三部分(7—8):写母亲去世后,“我”终于明白了母亲的苦心,懂得了母亲的好,并懂得了怎样生活。
三、词语积累:暴躁无常:脾气急躁,情绪不稳定。
高洁:高尚纯洁。
深沉:指声音低沉粗重。
多形容人的性格或感情。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央浼:央浼是指央求别人做事或让予。
央浼是一个词,用于表达央求的意思。
四、问题探究: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表达了什么主题?本文以“看花”为线索,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感激、愧疚之情。
2.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母亲是一个慈爱、坚韧、无私、乐观的人。
她病重时仍为儿子着想,给儿子以关爱和勇气。
她拖着病体与儿子诀别时仍想为儿子做些事,表现出她的伟大和无私。
我们应该向母亲学习,坚强乐观、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3.“看花”这一情节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看花”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母亲强忍疼痛,哄骗“我”去看花;第二次是母亲央求“我”去看花;第三次是母亲要求“我”一同去看花。
“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以此为主线有助于串联起对母亲的回忆;三次“看花”,前两次是实写,后一次是虚写,虚实结合,有助于表达出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这句话中的“菊花”有什么象征意义?“推着”一词表现了什么?“菊花”象征着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而“推着”一词则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呵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秋天的怀念满分读书笔记最新5篇这篇课文记叙生命垂危的母亲为了改变瘫痪多年的儿子暴怒无常的性格,决定推他到北海去看菊花,但还没等到第二天自己却离开了人间的动人故事。
下面给您带来秋天的怀念满分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1最近,我们学了一篇课文――《秋天的怀念》。
这篇课文讲了母亲不畏艰辛、关心儿子的生动事迹。
儿子腿瘫痪之后,脾气变得暴躁起来。
母亲总在儿子平静下来后奉劝儿子,并忍住哭声让孩子坚强地活下去,同时也激励自己要坚强地活下去,永远都不提与腿有关的事或话,不想给儿子增添任何痛苦和负担。
即使她病逝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还是不忘关心自己的儿女。
母亲的心永远都是伟大的!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我深深懂得,母亲对儿子的爱,是那么艰辛,那么不容易。
而文中的作者却不理解母亲的艰辛。
我呢?也一样。
这位母亲是多么了不起!作为儿女应该好好学习,用健壮的身体,以实际行动报答母亲对儿女的关心。
的确:天底下所有母亲永远都是伟大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学习好,各方面都好。
可我却不珍惜这宝贵的时间,不好好学习,上课爱做小动作,爱讲话。
学了这课,从今以后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上课不乱讲话,不做小动作,好好学习。
用自己优秀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对我的关心。
我要用实际行动实现父母的愿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用我的实际行动来实现母亲的愿望。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2“母爱真伟大!”《秋天的怀念》在我的赞叹声中读完了。
读过这篇文章后,我掩卷沉思。
文中当母亲央求作者去看花时,作者只是一句“什么时候?”就将作者的母亲高兴得一会站起,一会坐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什么?仅仅是儿子答应母亲看花母亲很高兴吗?不!是母亲看到儿子对生活有了一丁点儿希望时,心里感到高兴!然而当母亲回忆他小时候能够的事时,说到“跑”和“踩”这一类的字时,他悄悄地出去了,她知道自己提到让儿子最感到心疼的地方,母亲甚至比儿子还痛苦,作者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心疼的只有作者吗?很显然,不是。
秋天的怀念课文笔记《秋天的怀念》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一、生字注音瘫痪(tān huàn)暴怒无常(bào nù cháng wú)沉寂(chén jì)捶打(chuí dǎ)憔悴(qiáo cuì)央塞(yāng sāi)踩扁扁(cǎi kuǎn)金黄(jīn huáng)高洁(gāo jié)烂漫(làn màn)二、词语解释【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变动。
形容人的情绪状态不稳定。
【沉寂】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常用来形容气氛或情绪的沉静状态。
【捶打】用手或器具敲打。
这里指母亲用力的样子。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这里指母亲身体状况不佳,精神疲惫的状态。
【央塞】阻塞,这里指情绪低落、心情不畅的状态。
【踩扁扁】形容脚步不稳,一瘸一拐的样子。
这里指母亲走路困难的情况。
【金黄】形容颜色非常明亮、鲜艳。
这里指菊花色彩鲜艳。
【高洁】高尚纯洁。
这里指菊花开放得高雅、清丽。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的样子。
这里指菊花开得灿烂。
三、段落梳理这篇课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开篇点题,描述秋天家里的气氛和“我”的状态,交代了母亲病重的情况。
同时,通过描写菊花的高洁和美丽,暗示了母亲的美好品质。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描述母亲对“我”的无私关爱和照顾。
这部分刻画了母亲的慈爱形象,表现了她始终不渝地对“我”的关心和牵挂。
同时,通过描写“我”对母亲病情的担忧和无奈,表现了“我”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描述“我”和母亲一起去看花的过程。
这部分通过描写母亲对花的热爱和欣赏,表现了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通过描写“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强调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课堂笔记1. 作者:史铁生,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
2. 秋天印象秋,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收获的季节;秋,是萧瑟的季节,凉风瑟瑟,落叶飘零。
在有些人眼中,秋是喜悦的,丰收的;而在有些人眼中,秋是悲伤的,凄冷的。
那么,在史铁生的眼中,秋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散文《秋天的怀念》。
3. 概括1—6段的内容。
明确:第1、2段:母亲侍弄的花儿谢了,母亲时刻都在关注着我的情绪。
第3、4、5段: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还在处处关心、照顾我。
第6段:母亲央求我去北海看花,以重新燃起我生活的希望。
4. 体会感情:再读课文,思考:你从这些情节中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说出来。
明确:母亲对儿子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深沉的。
5. 听配乐范读,思考并回答:文章哪些内容写“秋天”?这些内容与写母亲有什么联系?明确:北海公园看花——母亲去世前带我去北海公园看花——表现了母亲的爱花、乐观的生活态度;花落花开——母亲去世后,我去北海公园看花——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怀念;插花——妹妹陪我去北海公园看花——表现了母亲对儿女们的爱是永恒的。
6. 体会感情:从这些内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说出来。
明确:这篇文章不仅写秋天怀念母亲,更是在秋天中怀念母亲对“我”的爱,赞美母爱的博大、圣洁、无私和深沉。
7. 文章主旨:文章通过回忆母亲的一些往事,表现了母亲的关爱是无私的、深沉的。
作者通过对已故母亲的怀念来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感激和无尽的思念。
8. 人物形象:本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乐观、慈爱、懂得孩子心理、坚强、无私的母亲。
作者通过刻画母亲的形象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精选1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 1秋天的怀恋,是课本上的一篇文章,这一篇文章里主要写了双腿残废的作者母亲伟大的爱。
作者在双腿残废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时不时的就变得暴躁起来,摔东西,发脾气等等。
他的母亲在角落偷偷为儿子落泪,伤心,想方设法的让他走出困境。
作者的母亲为了鼓起作者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即使重病缠身,整夜无眠,也坚持着推儿子去北海看菊花。
在他母亲生命的最后一息,即将离开人世时,心里还惦记着自己生病的儿子,未成年的女儿。
如此伟大的母爱,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母亲养育了我11年,把母爱一点一滴的注入我的感情里。
想起每当我生病时,坐在我身旁照顾我的总是母亲。
这11年里我给母亲添了不少麻烦、记得小时候,我一犯错误,母亲就会打我。
母亲打了我,我总会在心里痛恨母亲,为什么要打疼我。
可是但我长大了。
母亲向我述说了小时候的一切,我才知道。
在母亲打我的时候,母亲的心更痛。
母亲说了,心里再同也要教育我,不能让我惯犯。
这些年来,我有多少次陆教不改,母亲操心了一次又一次。
当时光飞逝的溜走了,母亲老了,我长大了。
母亲在也不为我操那么多心,不打我了,不唠叨我了。
我长大了,母亲认为我应该走自己的.路了。
应该走属于我自己人生的道路,谁也不能代替我走的路。
我爱你,我最亲爱的母亲。
谢谢你这些年来,给我的教育,关怀。
其实,你给了我最大的无形资产,就是,您小时候对我的教育。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 2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读完这篇课文我觉得非常感人!一位得了肝病的母亲,照顾一个双腿瘫痪的儿子。
明知道自己已病入膏肓了,还不忘让儿子接受现实。
他的母亲对他说咱娘俩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读到这句话,我就很钦佩他的母亲。
七年级上册语文秋天的怀念课堂笔记一、生字词1. 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机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2. 暴怒无常(bào nùwúcháng):脾气非常恶劣,时常突然发脾气。
3. 寂静(jìjìng):没有声音;安静。
4. 深沉(shēn chén):程度或数量超过一般标准的或总趋势,表示时间久远。
5. 絮絮叨叨(xùxùdāo dāo):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6. 摔破(shuāi pò):使摔碎。
7. 踩踏(cǎi tà):用脚踩。
8. 忍耐(rěn nài):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控制住不使表现出来。
9.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10. 央浼(yǎng měi):央浼是一个生僻字,原意指有所央浼而求见,旧指请托,恳求的意思。
11. 仿膳(fǎng shàn):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按照御膳房的规格制作野兽和飞禽的肉。
12. 豌豆(wān dòu):一年生攀援草本,高0.3-1米,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
13. 厌恶(yàn wù):指讨厌,憎恶的意思。
14. 沉着(chén zhuó):形容人从容镇定,不慌不忙。
二、文章概括:本文讲述了作家史铁生在秋天怀念母亲的伤感故事。
作者在母亲生病的时候陪着她散步,母亲去世后感到内疚和遗憾。
同时,他也怀念秋天带来的美好回忆和感受。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慨和对时光的珍惜。
三、问题探究:1. 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答:文章中描写了母亲为了安慰生病的孩子,忍受着病痛陪着孩子散步的细节;母亲临终前对孩子无尽的牵挂和担忧;以及母亲对孩子的爱贯穿始终。
《秋天的怀念》重点笔记
《秋天的怀念》是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下是关于这篇散文的重点笔记:
1. 主题:通过叙述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精心呵护双腿瘫痪的儿子的故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2. 写作手法: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菊花为线索,通过对菊花不同状态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
3. 人物形象:母亲是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女性,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母爱的力量;儿子起初对生活感到绝望,后来在母亲的关爱下,变得坚强,对生活充满希望。
4. 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母亲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愧疚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5. 语言特点:语言朴实、真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6. 生命的思考:文章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
可贵和母爱的伟大。
初一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笔记初一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笔记如下:一、文章概述《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史铁生通过回忆母亲在秋天里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文章也传达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以及珍惜生命、不辜负母亲期望的重要性。
二、主要内容1、回忆母亲在秋天的故事文章开头,作者回忆起母亲在秋天里的故事,描述了母亲为了照顾他而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以及母亲对他的关爱和呵护。
这些细节让作者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母亲的形象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坚强、无私、慈爱的母亲形象。
母亲的言行举止让作者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3、对生命的思考在文章中,作者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他通过描写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生命的脆弱和珍贵的认识。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认为母爱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4、对母亲的怀念在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他希望母亲在天堂过得幸福安康,也希望自己能够珍惜生命,不辜负母亲的期望。
三、重点词汇和短语1、秋天的怀念:指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2、母爱:指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关怀。
3、坚强:指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
4、无私:指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5、慈爱:指温柔、关爱、体贴的情感。
6、脆弱:指容易受到伤害、不坚强的状态。
7、珍贵:指非常有价值、值得珍惜的东西。
8、感激:指对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表达感谢的情感。
9、希望:指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愿景。
10、幸福安康:指幸福、安稳、健康的状态。
四、文章主题和意义五、写作技巧和特点1. 朴实无华的语言《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但却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
这种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得文章更加贴近生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 细节描写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母亲的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母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精选9篇)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
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1史铁生,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史铁生,21岁时不幸双腿瘫痪;史铁生,双腿瘫痪仍然坚持不懈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史铁生,我心目中的一个伟大的人!读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我有幸了解了史铁生,也了解了史铁生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感动了!史铁生获得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信心和努力。
在新闻报道材料里这样写道,他已经做了十多年透析了,每两周做5次,每次最少也要5个小时,常人很难想像那种躺在那时看着血液流进流出的折魔。
史铁生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生活,还坚持着生的希望!做出了成就,为自己的人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艰难的人生中,谁赐予了他信心?母亲!因为母亲的鼓励!母亲的宽容和理解让史铁生坚持了生的希望;母亲一次次恳求让史铁生打消了不活了的念头。
是她,让史铁生好好地活着;是她,在自己病到那步田地时,还时时刻刻关心着他,鼓励着他;是她,赐予了史铁生信心和力量。
我觉得,母亲的鼓励才是史铁生成功真正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有了不平凡的母亲,才有了不平凡的孩子;母亲的伟大成就了儿子的伟大。
这一刻,只有母亲,只有伟大的母爱,才让史铁生坚定了信念,走向了成功。
他,拥有超强的生命力,那是母亲的鼓励。
鼓励,这是我在读了《秋天的怀念》深切体会到的。
秋天的怀念读书笔记2今天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读完这篇课文我觉得非常感人!一位得了肝病的母亲,照顾一个双腿瘫痪的儿子。
明知道自己已病入膏肓了,还不忘让儿子接受现实。
他的母亲对他说咱娘俩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当读到这句话,我就很钦佩他的母亲。
因为母亲不但给儿子下了决心,也给自己下了决心,因为她明明知道自己能活在世上的日子不多了。
《秋天的怀念》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概述本课是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散文,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秋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夜晚和清晨。
二、生字词1.怀念:想念,思念。
2.金黄:形容黄色像金子一样。
3.萧瑟: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4.凋零:形容花草树木枯萎凋谢。
5.丰收:农作物收成好,产量高。
6.成熟:事物发展到完善的阶段。
7.稻谷:水稻的果实。
8.高粱:一种农作物,果实呈红色。
9.麦子:一种农作物,果实呈黄色。
10.棉花:一种农作物,果实呈白色。
三、重点句子1.秋天的早晨是金黄色的,阳光洒在田野上,一片金黄。
2.秋天的中午是萧瑟的,风吹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声音。
3.秋天的傍晚是凋零的,落叶纷纷飘落,地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叶子。
4.秋天的夜晚是宁静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片银白。
5.秋天的清晨是清新的,露珠挂在草叶上,晶莹剔透。
四、课堂笔记1.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2.秋天的早晨是金黄色的,阳光洒在田野上,一片金黄。
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阳光比作金色,形象地描绘出秋天早晨的美丽景色。
3.秋天的中午是萧瑟的,风吹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声音。
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风声比作人的叹息声,表现出秋天中午的萧瑟气氛。
4.秋天的傍晚是凋零的,落叶纷纷飘落,地上铺满了一层厚厚的叶子。
这里运用了排比手法,通过描述落叶的景象,表现出秋天傍晚的凋零气氛。
5.秋天的夜晚是宁静的,月光洒在大地上,一片银白。
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月光比作银色的光芒,形象地描绘出秋天夜晚的美丽景色。
6.秋天的清晨是清新的,露珠挂在草叶上,晶莹剔透。
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露珠比作晶莹剔透的宝石,表现出秋天清晨的清新气息。
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笔记
《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史铁生通过回忆母亲在秋天病重期间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感激。
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的笔记:
一、背景介绍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81年。
史铁生是一位著名的残疾作家,他的作品多涉及生死、亲情、宗教等主题。
这篇文章是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而写的。
二、梳理文章结构
文章开头,作者描述了自己在秋天病重期间的心情和状况。
接着,作者回忆了母亲在病床前照顾自己的情景,以及母亲在病重期间的一些生活细节。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三、分析人物形象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描述母亲的行为和语言,塑造了一个坚强、无私、慈爱的母亲形象。
母亲在病重期间,一直关心着作者的生活和心情,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鼓励作者坚强面对困难。
四、总结文章主题
《秋天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感激。
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在病重期间的生活细节,强调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呼吁人们珍惜亲情,关爱家人。
五、个人感悟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母亲在病重期间,仍然关心着作者的生活和心情,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语给予作者力量和勇气。
我们应该珍惜亲情,关爱家人,用自己的行动回报家人的爱和付出。
初一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笔记摘要:一、课文概述1.初一第五课《秋天的怀念》基本信息2.作者简介3.课文背景及主题二、课文内容详解1.课文结构2.主要情节和人物3.主题思想三、课文中的秋天意象1.秋天的特点2.秋天与怀念的关系3.秋天意象在课文中的体现四、作品的艺术特色1.文字描绘2.情感表达3.艺术手法五、作品的教育意义1.情感教育2.审美教育3.价值观引导正文:初一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作者是中国著名作家张抗抗。
这篇文章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情感,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课文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描述了秋天的景象,如金黄的稻田、丰收的季节等。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时在乡村度过的秋天,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第三部分,作者回到现实,感慨生活中的美好时光总是短暂,要学会珍惜。
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自己,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自己的心情。
主题思想是珍惜时光、怀念过去,以及在生活中学会感悟美好。
在课文中,秋天是一个充满温暖、丰收和美好回忆的季节。
作者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这种怀念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象的回忆,还体现在对亲情、友情和乡村生活的怀念。
作品的艺术特色表现在文字描绘、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方面。
作者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将秋天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情感表达真挚,让人产生共鸣。
此外,作品还运用了对比、象征等艺术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从教育意义上来看,《秋天的怀念》不仅具有情感教育功能,还具有审美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功能。
《秋天的怀念》学霸笔记一、文学常识1. 作者2. 体裁- 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这篇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在秋天里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看似写了很多生活中的琐事,但都围绕着对母亲的怀念这一主题。
二、生字词1. 正音- 瘫痪(tān huàn):身体任何部位运动的或感觉的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注意“瘫”字的写法,左半部分是“疒”,里面是“难”。
- 暴怒(bào nù):形容人十分愤怒。
- 沉寂(chén jì):十分寂静。
- 侍弄(shì nòng):经营照管(庄稼、家禽、家畜等)。
“侍”字不要写成“待”。
- 捶打(chuí dǎ):用拳头或器物撞击物体。
-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 央求(yāng qiú):恳求。
- 絮叨(xù dāo):形容说话啰嗦。
- 诀别(jué bié):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 淡雅(dàn yǎ):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 高洁(gāo jié):高尚纯洁。
- 烂漫(làn màn):颜色鲜明而美丽;也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文中形容菊花的颜色鲜艳。
- 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形容一次又一次。
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2. 多音字- 宿:- sù(宿舍、住宿),如“他住在学校宿舍里”。
- xiǔ(一宿),表示一夜,如“他在这儿住了一宿”。
- xiù(星宿),如“天上的星宿闪烁”。
- 悄:- qiāo(悄悄、悄声),如“他悄悄地走进房间”。
- qiǎo(悄然、悄怆),如“他悄然落泪”。
三、文章结构1. 第一部分(1 - 2段):双腿瘫痪后我的暴怒无常及母亲的默默忍受- 第1段开篇直接点明自己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通过这两个典型的事例,生动地表现出“我”当时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初一《秋天的怀念》笔记上初一的时候,学了史铁生的,这篇文章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内心深处的一扇门,让我看到了那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深情。
还记得老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读着课文,我坐在下面,思绪渐渐地被带进了那个充满秋意的世界。
文章里的母亲,那小心翼翼呵护着儿子脆弱心灵的模样,让我感动不已。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史铁生这样描述着自己当时的状态,那种绝望和痛苦仿佛能穿透纸张,直直地戳进我的心里。
我不禁想到自己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情绪失控的时候。
那是一次考试失利,我满心期待能在成绩上有所突破,可现实却给了我沉重的一击。
看着试卷上那些刺眼的红叉,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变得灰暗无光。
回到家,我把书包狠狠地扔在地上,鞋子也胡乱一甩,冲进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
妈妈在门外轻轻敲门,小心翼翼地问我怎么了,我却冲着门大喊:“别管我!”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不懂事,完全没有考虑到妈妈的感受。
而文中的母亲,面对儿子的暴怒无常,选择了默默忍受,用无尽的耐心和爱去包容。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 她的“悄悄”,她的“偷偷”,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里都饱含着对儿子的心疼和担忧。
我的妈妈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那次我在房间里发泄完情绪后,过了一会儿,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妈妈端着一盘切好的水果走了进来。
她的眼睛里满是关切,轻轻地说:“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没关系,咱们找找原因,下次努力就行。
”我别过头去,不想理她。
妈妈也不生气,只是把水果放在桌子上,坐在我旁边,静静地陪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母亲一心想带儿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让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可儿子却总是拒绝,甚至还大发脾气。
但母亲依然不放弃,想尽办法让儿子能开心一点。
初一秋天的怀念笔记(通用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初一秋天的怀念笔记(通用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秋天的怀念》课后题
一、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题目的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意义是,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二、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悄悄”和“偷偷”的细节,看出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
“悄悄”和“偷偷”的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揪心。
2.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她多么想立刻扑灭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的自暴自弃!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她以怎样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悲情,努力地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啊!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母亲“挡在窗前”,唯恐飘落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
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显示着绝症晚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三、(1)“好好儿活”,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
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她是在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2)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地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四 1.可我却一直
..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
..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五、课文第1段和第3段“我”与母亲对话的心情和语气
第一段对话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二段对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补充问题:
1、本文的艺术手法有两个突出特点:
第一,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人。
第二,全文的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文章第1段先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段的情绪陡然落;第3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4段作为独句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不
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段则是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悠长。
2、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位怎样的母亲?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她的慈爱,体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夹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
她的细心,体现在几次“悄悄”地出去和进来,以及“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等细节描写中。
她自己身患绝症,“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从未向儿子提及,她承受着儿子终生截瘫的残酷现实,承受着儿子痛苦绝望的心情,却从来没有对儿子说过“你为我想想”,这些体现了她的无私和坚忍。
她的睿智,体现在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不是仅仅活着,而是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要找到一条走向自已幸福的路。
3、课文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你认为有什么深意?
课文第3段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又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
课文结尾,描写北海的各色菊花,无论“淡雅”“高洁”,还是“热烈而深沉”,都是“泼泼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这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恬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 中考对接](2016东营中考题)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3分)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求“我”看菊花。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看花”为本文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
三次“看花”反映了“我”的生活态度从绝望而暴怒无常到产生希望而在面对现实,再到热爱生活,渴望创造美好人生的变化过程。
2、结合选文和课文插图,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2分)
①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3、史铁生的作品语言质朴而含蕴深厚,试从选文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3分)
示例一:“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其中“比我还敏感”,反映母亲怕勾起“我”的烦恼,也说明其内心比“我”更沉重。
或“悄悄地表现母亲为自己的大意而后悔,也反映了她内心的痛苦。
示例二:“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挡”字写出母亲对儿子看到落叶会感到凄凉、悲怆和绝望的担心,表现了对儿呵护的无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