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第四章
- 格式:ppt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33
《传播学概论》各章要点归纳第四章第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总体要求:理解传播学为何是一门科学以及经验学派的研究理论基础;记忆并理解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析、控制实验法的概念以及基本操作方式。
重点掌握抽样与内容分析,以及控制实验的原理。
第一节传播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一、概念1.归纳、演绎的区别归纳:以数据为基础,把数据反映的实际关系组织为理论原则。
演绎:从理论解释出发,寻求数据以检验理论的预测。
2.机率的观点与机械决定论的区别机率的观点,主张用传播现象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窨来说明传播现象的复杂性。
机械决定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都是按照某种规律精确地发生的。
未来的一切都是由过去的一切严格决定的。
传播现象的一切都由过去预先决定了的。
②解释。
即对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及特点作出解释。
③预测与控制。
根据描述与解释的结果,预测在采取某种措施或创高一定条件以后,对象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者根据现有的测量指标,预测一定时间间隔以后对象的发展。
(3)综合化与定量化综合化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尽可能采多重设计和研究手段。
定量化指在传播学研究中对传播活动和传播现象采用数量化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手段。
2.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观点①历史的观点,从该时代人们的传播活动的全部现实条件出发。
②机率的观点,主张用传播现象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窨来说明传播现象的复杂性。
③系统的观点,把一组相互作用并且相关程度较强的因素作为一个系统。
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解决办法:将批判学派与经验学派的长处恰当地综合起来,必能使传播有一个飞跃的进步。
第二节抽样调查法一、概念: 1.抽样调查法: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
2.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的区别随机抽样:使总体中所有个体具有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的抽样形式。
非随机抽样:调查目的仅是对问题做初步探索,获得研究的线索和提出假设,而不是由样本推论总体,采用的抽样方式。
第四章信息、符号与讯息传播本质上就是信息的流动。
信息是构成传播的基本材料。
信息普遍存在,但又是无形的,必须借助一定载体才能进行传播。
载体就是符号。
信息及其载体—符号,构成传播的最基本的材料和要素。
第一节信息对于传播学来说,信息概念的引入,不仅在认识论上形成了深刻的切入点,且在本体论上为传播学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坚实根基。
一、信息的定义及其本质信息:第一,用最准确的话来说,信息所处的位置,介于原始事实(可指数据)和知识之间。
数据一旦被置于情境脉络之中,与某个特定问题和决定结合起来,便成了信息。
在此基础上,信息可以被界定为“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的事实”。
这种意义只能被人类所赋予,只能被一种认知的意识所赋予。
即,信息是不能转送他人的,只能自我接收,因为在被以如此认知和接收前,信息从未产生。
第二,有信息学家认为,信息从它本身来说,可被看作一种客观存在。
所有有组织的结构都包含信息,且可能传递信息。
第三,“信息”被广泛用于“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领域,指包括所有在电脑系统中反映事实、时间和概念的不同方式。
它的这个含义比上面两种的应用要普遍得多。
此处,它的形式包括数据(如,数字和结构文本)、文本(如,文件)、图片和影像。
日常生活中,信息通常指消息、指令、密码、数据、知识等。
(信息论等信息科学形成之前,人们较少使用“信息”这个概念,即使用,一般也当做消息、知识、情报等的同义词,是指人们关于某种事物的认识,没有赋予它科学的定义。
)直到当代信息通信科学诞生之后,信息才从模糊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企鹅信息词典》较完整的概括:第一,用最准确的话来说,信息所处的位置,介于原始事实(可指数据)和知识之间。
数据一旦被置于情境脉络之中,与某个特定问题和决定结合起来,便成了信息。
在此基础上,信息可以被界定为“被赋予了某种意义的事实”。
这种意义只能被人类所赋予,只能被一种认知的意识所赋予。
即,信息是不能转送他人的,只能自我接收,因为在被以如此认知和接收前,信息从未产生。
传播学课件04传播的过程模式教学内容批注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一个初级的传播过程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信源:也是传播主体,又称传播者2、信道:是传播的媒介,又称渠道3、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4、信宿:是传播的对象,又称受传者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一)直线模式1、拉斯韦尔的“5W”模式(1)拉斯韦尔生平:1902年生于伊利诺伊州一个叫唐奈森的小镇,少年时参加“肖托夸夏季教育集会”,聆听一些像布赖恩、福利特这样的政治演说家的扣人心弦的讲演,激发了小拉斯韦尔对政治学的浓厚兴趣。
直到现在,我们与其把拉斯韦尔看作是一个传播学者,倒不如把他看作是一个政治学者,他是以政治学的视角开始了对传播学术领域的一系列研究,并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09年,小拉斯韦尔的叔叔送给他一本弗洛伊德在克拉克大学的演讲集,因此开始了拉斯韦尔长达一生的对于精神分析理论的理智兴趣,更确切地说是研究个性在政治中的作用。
而此时,拉斯韦尔才刚刚7岁。
没错,哈罗德·拉斯韦尔是个早熟的孩子,1918年,16岁的拉斯韦成为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的一名大学生,四年之后,二十岁的他开始了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的课程的学习,1926年,年轻的拉斯韦尔博士毕业。
而他的完成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是较早以内容分析的研究范式来研究“政治宣传”的成果。
这里介绍一下,传播学上的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 :以确定与计算内容的关键单元(key unit)及其方法论基础而讯息中显性内容的出现频率所做的分析。
它注重其方法的客观性与可重复性,让观察实验法的资料本身来解释自己,从而同更具阐述性的内容研究方法形成对照。
它针对的是统计学上的构成样本。
1927年,他被聘为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助理教授。
1930年,他发表了《精神病理学与政治学》标志着将精神分析理论首次主要用于分析政治领袖,创建了政治心理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