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等级划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7.95 KB
- 文档页数:1
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第三章汽车加油站第一节加油站的分级及站址选择第3.1.1条汽车加油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 加油站的等级划分注:①本表油罐总容量系指汽油储量。
当兼营柴油时,汽油、柴油的储量,可按1∶2的比例折算。
②城市市区内不宜建设一级加油站,且宜采用直埋地下卧式油罐。
第3.1.2条汽车加油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城市市区的汽车加油站,应靠近城市交通干道或设在出入方便的次要干道上。
郊区汽车加油站,应靠近公路或设在靠近市区的交通出入口附近。
企业附属汽车加油站由企业统一规划,宜靠近车库或车辆进出口。
第3.1.3条当汽车加油站选在城市市区的交叉路口附近时,不应影响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第3.1.4条汽车加油站的加油机、油罐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3.1.4的规定。
表3.1.4 汽车加油站的加油机、油罐与周围建筑物、构筑物、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m)注:①三级汽车加油站相邻的民用或其它建筑为一、二级耐火等级,且与加油站相邻一面无门窗时,其与加油站的安全距离可不限。
②设有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站,与周围建筑物、交通线的安全距离,可按本表减少50%。
第二节总平面布置第3.2.1条汽车加油站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加油站的进、出口,应分开设置。
二、加油站进、出口道路的坡度,不得大于6%。
三、当油泵房、消防器材间与站房合建时,应单独设门,且应向外开启。
第3.2.2条汽车加油站内的各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3.2.2的规定。
表3.2.2 汽车加油站内的各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m)注:①站房包括:营业室、值班休息室、卫生间、储藏间等。
②其它建筑物、构筑物系指根据需要设置的汽车洗车房、加润滑油间和零售油品间等。
③直埋地下卧式油罐与站房无门窗的实体墙一侧的安全距离,可不限。
④加油机或油泵房与非实体围墙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5m,与实体围墙的安全距离可不限。
加油站级别划分标准
加油站的级别划分标准通常会根据业务规模、服务设施、经营范围和服务品质等多个因素进行评定。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加油站级别划分标准:
1. 一级加油站:一般指规模较大,服务设施较全面、经营范围较宽广,同时服务质量较高的加油站。
通常具备完备的便利店、洗车服务、充气服务等辅助设施。
2. 二级加油站:规模较一级加油站要小,服务设施相对简单,服务范围也会相应较窄,辅助设施可能没有一级加油站齐备。
3. 三级加油站:一般指服务范围较窄,服务设施简单,通常只提供基本的加油、收银等服务,辅助设施可能不齐全。
这种级别划分标准在不同的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标准和管理规定进行评定。
此外,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会制定具体的加油站管理条例和标准以规范加油站的经营和服务质量。
如果需要详细的信息,建议咨询当地相关管理部门或者行业协会。
加油站、加气站、加油加气站的等级分类划分?
⑴加油站:
油罐容积/m3
级别
总容积单罐容积
一级150<V≤210≤50
二级90<V≤150≤50
汽油罐≤30,柴油罐三级V≤90
≤50
⑵LPG加气站:
LPG罐容积/m3
级别
总容积单罐容积
一级45<V≤60≤30
二级30<V≤45≤30
三级V≤30≤30
⑶CNG加气站: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储气设施的总容积应根据加气汽车数量、每辆汽车加气时间、母站服务的子站的个数、规模和服务半径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城市建成区内,CNG加气母站储气设备的总容积不应超过120m3;CNG常规加气站储气设备的总容积不应超过30m3;CNG加气子站停放的车载储气瓶组
拖车不应多于1辆,站内固定储气设施的总容积不应超过18m3。
若CNG加气子站内无固定储气设施,站内可停放两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⑷加油和LPG加气合建站:
合建站等级储罐容积/m3LPG储罐总容积/m3
LPG储罐总容积与油
品储罐总容积合计/m3
一级V≤45120<V≤180二级V≤3060<V≤120三级V≤20V≤60
⑸加油和CNG加气合建站:
级别
油品储罐总容积
/m3常规CNG加气
站储气设施总
容积/m3
加气子站储气设施/m3
一级90<V≤120
V≤24
固定储气设施总容积≤12可停放1辆车载储气瓶组拖车
二级V≤90
三级V≤60V≤12
可停放1辆车载储气瓶
组拖车。
XXX加油站风险评价准则编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XX加油站风险评价准则1危险等级划分JHA、PHA、SCL、LEC)1.1JHA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 X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如下1.1.1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判定准则,见表1表1后果的严重性(S)判定准则1.1.2评估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见表2表2可能性(L)判定准则1.1.3风险度判定准则,见表3表3 风险度判定准则1.1.4险度与风险控制措施实施要求,见表4表4风险度与风险控制措施期限表1.2LEC法判定准则1.2.1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见表551.2.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判断准则,见表7表7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别准则1.2.3事故后果(C)判断准则,见表8表8 事件后果(C)判别准则1.2.4风险值与风险等级的判断,见表8表8 风险值(D)及风险等级的确定20-70IV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一般风险2.1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的;2 对下列种情况,可直接定为不可容许风险。
2.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2.3曾发生过事故,现仍无有效控制措施的;2.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3评价依据的法规和文件1.1 国家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3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5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1.2 行政法规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3.3部门规章1.《关于加强化学危险品管理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交通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环发[1999]296号)2.《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发改投资[2003]1346号)3.《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4.《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5.《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号)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7.《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号)8.《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7号)9.《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10.《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1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13.《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4号)14.《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15.《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55 号)1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危化[2007]225号)1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二[2010]203号)1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广应用阻隔防爆技术有关问题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函[2009]231号)1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2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2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22.《国务院安委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26号)23.《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0]25号)2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周边建筑安全管理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38号)2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26.《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27.《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28.《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交通部令[2005]第9号)29.关于印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6]478号)30.《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3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145号)3.4 地方法规及文件1.《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07年11月29日经云南省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通过,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云南省实施〈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意见》(云安监管7[2003]48号)3.《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和试生产(使用)方案备案工作意见》(云安监管[2008]96号)4.《云南省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暂行)》(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第8号)5.《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云南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云安监管[2008]185号)6.《关于在全省高危行业推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通知》(云安监管[2008]102号)7.《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成品油经营企业缴存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云安监管[2009]91号)8.《云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推广应用阻隔防爆技术有关问题的通知》(云安监[2010]118号)9.《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0]157号)10.《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1]112号)3.5 国家标准1.《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版)2.《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4.《化学品危险性评价通则》(GB/T22225-2008)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n-2010)9.《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1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11.《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15630-1995)12.《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1992)13.《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14.《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15.《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急性毒性》(GB20592-2006)16.《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 2008年版)17.《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 (SH3063-1999)1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9.《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20.《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2009)21.《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22.《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1999)23.《毒害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2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2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1997)2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27.《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2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9.《油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50351-2005)30.《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2009)3.6 行业标准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2.《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3.《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AQ3010-2007)4.《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AQ3009-2007)5.《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业安全通则》(AQ3018-2008)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7.《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导则》(AQ/T3012-2008)8.《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1995)9.《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10.《钢质管道及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SY0007-1999)11.《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JT618-2004)12.《油罐清洗安全技术规程》(Q/SH039-013-1988)13.《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14.《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HG/T20583-2011)15.《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HG/T20584-2011)16.《钢制焊接常压容器》(NB/T47003.1-2009)3.7 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加油站安全标准化手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控制指标:(1)死亡、重伤、轻伤事故为零;(2)火灾、爆炸和环境污染事故为零;(3)危化品泄漏事故为零;(4)职业病危害事故为零;(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100%;(6)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7)事故隐患整改率大于95%。
加油站级别划分标准
一、油罐容积和单罐容积
加油站的级别是根据油罐的总容积和单罐容积来划分的。
油罐的总容积是指所有油罐容积之和,而单罐容积是指单个油罐的容积。
加油站的级别通常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二、总容积与单罐容积
1.一级加油站:总容积大于等于150立方米,单罐容积大于等于50立方米。
这种级别的加油站可以提供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油品的服务。
2.二级加油站:总容积大于等于150立方米,但单罐容积不大于50立方米。
这种级别的加油站也可以提供汽油、柴油和润滑油等油品的服务。
3.三级加油站:总容积小于150立方米,单罐容积不大于50立方米。
这种级
别的加油站一般只提供柴油和润滑油等油品的服务,不提供汽油服务。
三、容量大小
根据不同的需求,每个级别的加油站还有容量大小的划分。
例如,一级加油站中,小容量、中容量和大容量的划分标准分别是:
1.小容量:总容积在150~250立方米之间,单罐容积在50~100立方米之
间。
2.中容量:总容积在250~500立方米之间,单罐容积在100~200立方米之
间。
3.大容量:总容积在500立方米以上,单罐容积在200立方米以上。
加油、加气站等级划分和安全距离一、加油站等级划分注: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在城市建成区不宜建一级加油站,在城市中心区不应建一级加油站、二、加油、加气站安全距离(一)、汽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m)(二)柴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m)(三)、加气站、L-CNG加气站、LNG和L-CNG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注:在城市建成区不宜建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
在城市中心区不应建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CNG加气母站。
(四)、 加油与CNG 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注:1 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2 当油罐总容积大于90 m 3时,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 m 3;当油罐总容积小于或等于90m 3时,汽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30m 3,柴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 3。
(五)、加油与LNG 加气、L-CNG 加气、LNG/L-CNG 加气合建站的等级划分注:1 柴油罐容积可折半计入油罐总容积。
2 当油罐总容积大于90 m 3时,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 m 3;当油罐总容积小于或等于90m 3时,汽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30m 3,柴油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0m 3。
3 LNG 储罐的单罐容积不应大于60m 3。
(六)、CNG 工艺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m )注:1室外变、配电站指电力系统电压为35 kV~500kV,且每台变压器容量在10MV•A以上的室外变、配电站,以及工业企业的变压器总油量大于5t的室外降压变电站。
其他规格的室外变、配电站或变压器按丙类物品生产厂房确定。
2表中道路系指机动车道路。
油罐、加油机和油罐通气管管口与郊区公路的安全间距按城市道路确定,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确定;三级和四级公路按城市次干路、支路确定。
3 与重要公共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包括铁路、地铁和二级及以上公路的隧道出入口)尚不应小于50m。
三级加油站标准三级加油站是指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建设的加油站,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能够满足周边地区的加油需求。
为了确保三级加油站的正常运营和安全性,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
下面将从场地选址、建设规范、设施配备、安全管理等方面对三级加油站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场地选址是建设三级加油站的首要考虑因素。
选址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远离居民区、易燃易爆场所、交通要道等危险区域,同时要保证周边道路畅通,方便客车进出。
选址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规划,以便在加油站运营后能够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
其次,建设规范是保证三级加油站质量的关键。
加油站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包括建筑结构、设施布局、消防设备等方面。
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的选用要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加油站的安全性和耐用性。
设施配备是三级加油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油站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油罐、加油枪、计量设备等设施,保证加油过程的安全和准确。
同时,加油站还需要配备完善的便利设施,如加油站便利店、洗车设施等,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安全管理是三级加油站运营的重中之重。
加油站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加油站还需要配备完善的消防设备,建立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置。
总之,三级加油站的建设和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从选址、建设、设施配备到安全管理,都需要做到规范、合规、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加油站的正常运营,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加油服务。
一、引言加油站作为能源供应的重要场所,承担着为社会提供燃油服务的重要任务。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易燃易爆特性,加油站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本预案对加油站风险等级进行划分,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响应。
二、风险等级划分依据1.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三、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根据加油站的风险程度和潜在危害,将其划分为以下四个等级:1. 重大风险(红色)重大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的风险。
具体包括:(1)加油站内储存、运输的油品发生火灾、爆炸事故;(2)加油站内发生重大泄漏,导致油品外溢,引发火灾、爆炸事故;(3)加油站内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造成人员中毒;(4)加油站内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 较大风险(橙色)较大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较严重后果的风险。
具体包括:(1)加油站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一定人员伤亡;(2)加油站内发生泄漏,导致油品外溢,引发火灾、爆炸事故;(3)加油站内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造成部分人员中毒;(4)加油站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3. 一般风险(黄色)一般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一般后果的风险。
具体包括:(1)加油站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轻微人员伤亡;(2)加油站内发生泄漏,导致油品外溢,引发火灾、爆炸事故;(3)加油站内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造成少量人员中毒;(4)加油站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轻微污染。
4. 低风险(蓝色)低风险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轻微后果的风险。
具体包括:(1)加油站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2)加油站内发生泄漏,导致油品外溢,引发火灾、爆炸事故;(3)加油站内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造成轻微人员不适;(4)加油站内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轻微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