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记录单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监测监测指标,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剂监测。
利用耐热的非致病性细菌芽孢作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灭菌的效果。
菌种采用USP(美国药典)31版和ISO11138(国际标准组织)指定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 7953),本菌芽孢对热的抗力较强,其热死亡时间与病原微生物中抗力最强的肉毒杆菌芽孢相似。
目前生物指示剂已有自含式商品供应,上海福泽公司生产的爱斯牌自含式生物指示剂,芽孢数稳定,使用方便,无需无菌操作,大大减轻了生物监测的工作量,并且监测效果准确。
为了与国际灭菌的接轨,其标签不仅有化学指示监测的作用,而且其指示剂外壳使用可移性标签,标签可以轻松撕下贴至其他地方,便于监测的结果长期保存,以便存档备查,而不需保存指示管,既便捷又节约了保管成本。
进行生物检测时生物指示剂应放在灭菌柜室的5个点,即上、中层的中央各一个点,下层的前、中、后各一个点。
灭菌后,取出生物指示剂,待完全冷却后挤破内置玻璃管,使染上芽孢的菌片与培养液充分混合,同时再取一支同批号的未使用过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作为对照管,挤破内置玻璃管后立即置入56-58℃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至4天,观察最终结果。
若培养后颜色保持不变,说明芽孢已被杀灭,达到了灭菌要求。
若培养后颜色变为黄色,说明芽孢未被杀灭,灭菌不完全。
在确认菌的繁殖(呈黄色)后,请不要继续培养。
目前医院生物监测为最准确的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及频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卫通(2009)10号文件 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每周需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真正做到了灭菌的无菌保证,才能确保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更加严谨、精确。
第二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工艺监测,又称程序监测。
根据安装在灭菌器上的量器(压力表、温度表、计时表)、图表、指示针、报警器等,指示灭菌设备工作正常与否。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一、通用要求: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 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监测方法:(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C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 化学监测法:(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臵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臵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B-D试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18278的有关要求。
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一、通用要求: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 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监测方法:(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C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 化学监测法:(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臵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臵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B-D试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18278的有关要求。
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得监测一、通用要求:1、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与生物监测法进行。
2、物理监测不合格得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得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得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得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得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6、按照灭菌装载物品得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得PCD进行灭菌效果得监测。
二、监测方法:(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得监测1、物理监测法: 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得温度、压力与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C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得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得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得要求。
2、化学监测法:(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得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得颜色变化,则不必放臵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得变化,判定就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臵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B-D试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二) 灭菌器新安装、移位与大修后得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与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18278得有关要求。
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高压蒸汽灭菌及质量监测作者:韦力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4期摘要:消毒供应室负责全院无菌物品的制作和发放,灭菌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
灭菌的质量与灭菌器灭菌的效果及操作情况密切相关。
压力蒸汽灭菌技术历史悠久,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灭菌效果可靠性最好的灭菌技术之一,且经济实惠,是我院医疗用品灭菌的首选。
关键词:高压蒸汽灭菌;灭菌物品的监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山东新华脉动真空灭菌器型号XG1-DWB-1.2)321锅次,17201包。
经过层层把关,监测所有的灭菌包其工艺监测、化学指示监测、生物监测均合格,为我院医疗工作带来行之有效的成果。
现将本院使用高压蒸汽灭菌过程及灭菌效果监测介绍如下。
1.2方法1.2.1灭菌物品的准备我院耐高温、耐高湿的医疗器械和医疗物品。
待灭菌物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干燥、保养后方进行包装制作。
闭合式包装: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应用两层包装材料分两次包装,目前我院大多数使用纯棉布和无纺布作为器械的包装材料,布类选择纯棉且不易散落棉絮的材料。
手术器械摆放在篮筐或有孔的盘中进行配套包装;盘、盆、碗、杯等器皿需用纱布分隔,不宜直接重叠,开口统一朝向,预防高压灭菌时蒸汽积水,引起湿包;包装松紧适度,包裹太紧蒸汽难以透进进而影响灭菌效果,包裹太松则会造成灭菌后物品在传送和储存过程被再污染;剪刀和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不应完全锁扣,有盖的器皿应开盖,胶管类物品应盘绕放置,保持管腔通畅干燥;精细器械、锐器应采取保护措施。
灭菌包体积不宜超过30 cm×30 cm×50 cm,器械包重量不宜超过7 Kg,敷料包重量不宜超过5 Kg,因为过大过重的灭菌包会影响灭菌效果。
包内放置3M化学指示卡,包外使用3M化学指示胶带,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者姓名、灭菌日期、失效期等 ,专用胶带加固,胶带长度应与无菌包体积、重量相适宜,松紧适宜,封包应严密,保证闭合完好状态;密闭式包装是用纸塑袋等包装材料包装后经热封机封口后灭菌,适用于单个器械的包装。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一)一、通用要求: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 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监测方法:(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C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 化学监测法:(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臵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臵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BD试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18278的有关要求。
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一、通用要求:1. 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
2. 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3. 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
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4.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5. 灭菌植入性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6. 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二、监测方法:(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1. 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
温度波动范围在+3°C以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2. 化学监测法:(1)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
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臵包外化学指示物。
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臵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3)B-D试验: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二)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18278的有关要求。
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监测监测指标,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剂监测。
利用耐热的非致病性细菌芽孢作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灭菌的效果。
菌种采用USP(美国药典)31版和ISO11138(国际标准组织)指定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 7953),本菌芽孢对热的抗力较强,其热死亡时间与病原微生物中抗力最强的肉毒杆菌芽孢相似。
目前生物指示剂已有自含式商品供应,上海福泽公司生产的爱斯牌自含式生物指示剂,芽孢数稳定,使用方便,无需无菌操作,大大减轻了生物监测的工作量,并且监测效果准确。
为了与国际灭菌的接轨,其标签不仅有化学指示监测的作用,而且其指示剂外壳使用可移性标签,标签可以轻松撕下贴至其他地方,便于监测的结果长期保存,以便存档备查,而不需保存指示管,既便捷又节约了保管成本。
进行生物检测时生物指示剂应放在灭菌柜室的5个点,即上、中层的中央各一个点,下层的前、中、后各一个点。
灭菌后,取出生物指示剂,待完全冷却后挤破内置玻璃管,使染上芽孢的菌片与培养液充分混合,同时再取一支同批号的未使用过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作为对照管,挤破内置玻璃管后立即置入56-58℃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至4天,观察最终结果。
若培养后颜色保持不变,说明芽孢已被杀灭,达到了灭菌要求。
若培养后颜色变为黄色,说明芽孢未被杀灭,灭菌不完全。
在确认菌的繁殖(呈黄色)后,请不要继续培养。
目前医院生物监测为最准确的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及频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卫通(2009)10号文件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每周需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真正做到了灭菌的无菌保证,才能确保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更加严谨、精确。
第二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工艺监测,又称程序监测。
根据安装在灭菌器上的量器(压力表、温度表、计时表)、图表、指示针、报警器等,指示灭菌设备工作正常与否。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完整版一、仪器和设备准备1.压力蒸汽灭菌器: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的蒸汽灭菌器,确保其性能和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2.灭菌指示物:选择合适的指示物,如生物指示物(例如孢子杆菌),化学指示物(例如化学反应标志物),物理指示物(例如温度和压力计)等。
3.温度和压力计:确保温度和压力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方法步骤1.准备样品:将需要灭菌的物品或器械准备好,确保其符合灭菌的要求。
2.设置灭菌参数:根据物品的特性和要求,设置灭菌器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
3.放置指示物:将灭菌指示物放置于灭菌器中,确保其能够全面接触到蒸汽,留出一部分用于灭菌后的比较。
4.进行灭菌过程:将准备好的物品或器械放置到灭菌器中,按照预设的参数开启灭菌器进行灭菌,确保整个过程符合要求。
5.监测温度和压力:在灭菌过程中,使用温度和压力计监测灭菌器内的温度和压力,确保其稳定在预设的范围内。
6.监测时间:根据设定的灭菌时间,使用时钟或计时器监测灭菌的持续时间,确保灭菌时间符合要求。
7.检查指示物:灭菌结束后,将指示物取出进行检查。
生物指示物可以进行孢子杆菌培养和观察,化学指示物可以根据化学反应结果判断,物理指示物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力等数值比对。
三、结果判断1.生物指示物:根据孢子杆菌培养结果和观察,确定灭菌效果是否达到要求。
如果没有孢子杆菌生长,说明灭菌有效。
2.化学指示物:根据化学反应结果判断,一般指示物会从一种颜色转变为另一种颜色或出现其他反应结果,根据指示物说明书判断灭菌效果。
3.物理指示物:根据温度和压力计的数值比对,判断灭菌器内的温度和压力是否稳定在设定的范围内,以确定灭菌效果。
四、记录和报告1.记录灭菌参数: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和监测结果等参数,以备查证。
2.制作灭菌报告:根据监测结果,制作灭菌报告,包含灭菌参数和监测结果等内容,并签名盖章。
3.保存记录和报告:将记录和报告进行分类整理,并保存在适当的地方,方便以后查阅和审查。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方法。
你说这压力蒸汽灭菌,那可是在好多领域都超级重要的呀!就好比咱家里做饭得知道饭熟没熟,这灭菌也得知道效果好不好不是?先来说说物理监测法。
这就像是给灭菌过程拍个“照片”,直观地看看各种参数对不对。
咱得时刻留意灭菌器上的仪表,温度啦、压力啦,是不是都在该在的范围内。
这就好比开车看仪表盘,速度、油量表啥的都得正常,车才能跑得稳当呀!要是这些参数有问题,那可就麻烦啦,灭菌效果能好吗?再讲讲化学监测法。
这就像是给灭菌过程贴个“标签”。
通过一些化学指示物的变化来判断灭菌效果。
比如说变色啦、出现某些标记啦。
这就好像你做个任务,完成了就打个勾,一目了然。
有了这些化学指示物,咱就能更清楚地知道灭菌有没有达到效果。
还有生物监测法呢!这可是个厉害的角色。
就好比是派了个“小侦探”去实地考察。
用一些专门的生物指示剂,看看它们在灭菌后还能不能活下来。
如果都死翘翘了,那说明灭菌效果很棒;要是还有活着的,哎呀,那可得重新审视一下整个灭菌过程啦!这就跟考试一样,只有都答对了才是真的厉害。
咱可别小瞧了这些监测方法,它们就像是灭菌的“守护神”。
没有它们,咱怎么能放心使用那些经过灭菌的东西呢?这要是没监测好,出了问题可不得了。
想象一下,要是在医院里,医疗器械灭菌没做好,那会给病人带来多大的风险呀!所以呀,一定要重视这些监测方法,把它们用好。
要像爱护自己的宝贝一样对待它们,让它们发挥最大的作用。
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压力蒸汽灭菌的效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健康。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咱可不能在这上面马虎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让灭菌效果杠杠的!这样大家才能放心使用经过灭菌的东西呀!。
高压蒸汽灭菌器灭菌监测监测指标,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第一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生物指示剂监测.利用耐热的非致病性细菌芽孢作指示菌,以测定热力灭菌的效果。
菌种采用USP(美国药典)31版和ISO11138(国际标准组织)指定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 7953),本菌芽孢对热的抗力较强,其热死亡时间与病原微生物中抗力最强的肉毒杆菌芽孢相似。
目前生物指示剂已有自含式商品供应,上海福泽公司生产的爱斯牌自含式生物指示剂,芽孢数稳定,使用方便,无需无菌操作,大大减轻了生物监测的工作量,并且监测效果准确。
为了与国际灭菌的接轨,其标签不仅有化学指示监测的作用,而且其指示剂外壳使用可移性标签,标签可以轻松撕下贴至其他地方,便于监测的结果长期保存,以便存档备查,而不需保存指示管,既便捷又节约了保管成本。
进行生物检测时生物指示剂应放在灭菌柜室的5个点,即上、中层的中央各一个点,下层的前、中、后各一个点。
灭菌后,取出生物指示剂,待完全冷却后挤破内置玻璃管,使染上芽孢的菌片与培养液充分混合,同时再取一支同批号的未使用过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作为对照管,挤破内置玻璃管后立即置入56-58℃恒温箱中培养48小时至4天,观察最终结果.若培养后颜色保持不变,说明芽孢已被杀灭,达到了灭菌要求。
若培养后颜色变为黄色,说明芽孢未被杀灭,灭菌不完全.在确认菌的繁殖(呈黄色)后,请不要继续培养.目前医院生物监测为最准确的灭菌效果监测方法及频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卫通(2009)10号文件 WS310。
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每周需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真正做到了灭菌的无菌保证,才能确保医院消毒灭菌工作更加严谨、精确。
第二种高压蒸汽灭菌效果的工艺监测,又称程序监测.根据安装在灭菌器上的量器(压力表、温度表、计时表)、图表、指示针、报警器等,指示灭菌设备工作正常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