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
- 格式:ppt
- 大小:5.76 MB
- 文档页数:29
雕塑《拉奥孔群像》部紧绷,显示了作者对人体解剖学的精通运用。
《拉奥孔群像》中人物与蛇的缠绕扭动,相互呼应组成一个多变的整体,充分显示了在构图上的纯熟与完整。
对人物形象准确生动地刻画,又突出地显示了希腊化时代雕塑的激情特征。
德国大文豪歌德认为《拉奥孔群像》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像力,同时在艺术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德国美学家莱辛曾从美学的高度专论过《拉奥孔群像》的美学价值。
莱辛认为:拉奥孔的面孔并没有人们所想像的那样痛苦的强度和激烈的程度,这说明雕刻家要在身体苦痛的情况下表现出最高度的美,只能淡化身体的苦痛,力求化苦痛中身体扭曲变形的丑为美,显示出“静穆的光辉”。
莱辛赞不绝口地评论《拉奥孔》:希腊艺术家将拉奥孔在剧烈的情感中塑造得高贵而单纯,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候,也保持恬淡、刚毅的神色,可以看到不可动摇的人的伟大,正是这些内心的宁静战胜了世界的磨难。
最后莱辛总结《拉奥孔群像》的审美价值说广静穆”艺术品的价值不在于情感的发作而在于情感的凝炼,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永恒的境界。
人们看到《拉奥孔群像》,无不会为它悲剧性的情节和悲剧性的人物刻画而感到震撼,它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性的典型代表作品。
但是,正如美学家莱辛所说,那万分痛苦的形象中所显示的情感的凝炼,会让我们感到那无与伦比的艺术的美。
《拉奥孔群像》大理石群雕,高1.78米。
被发现后为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购藏于梵蒂冈伯尔维多宫。
他是谁?他在想什么?——罗丹的雕塑《思想者》《思想者》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
1880年,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接到了一个订单,为巴黎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大门做装饰。
装饰运用的艺术形式是浅浮雕,浮雕主题来源于但丁的《神曲》。
罗丹是一个带有悲观色彩和性格内向的人,他只对《神曲》中最富悲剧色彩的部分感兴趣,于是他选择了地狱部分来表现,把作品的名称定为《地狱之门》。
《地狱之门》中一共雕刻了200个左右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被分布在艺术博物馆大门框的里里外外。
观日本的艺术收藏史,大藏家松方幸次郎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因为,除了收藏众多名家巨作,且拥有藏家的常规配置即有钱、有地位以外,他的藏品因战争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而散落在世界各地。
为了追回其散落于世界各地的藏品,日本为此建立了国家美术馆,并向卢浮宫等顶级大博物馆“追还”作品。
而如今,名扬海外的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的建立初衷就是为了收藏被法国政府归还的松方幸次郎藏品。
坎坷收藏路松方幸次郎:从日本船王到收藏大亨像松方幸次郎这样喜欢收藏世界顶级艺术品的日本著名企业家绝非个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日本“现代化”的一个途径——日本明治维新后一直崇尚西方科学、文化、艺术,通过收藏西方艺术品,似乎也让日本有机会能够进入“西方”、“现代”的游戏,获得平等的一席之地。
文、 图 | 纳坦2016年,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申遗成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美术馆本身变成了艺术品。
当时可谓盛况空前,上野公园方圆几百里都能看到庆祝申遗成功的海报,著名的NHK电视台还特邀天海佑希拍摄了探索国立西洋美术馆的节目。
国立西洋美术馆在外观上给笔者的感觉是非常的简单朴素,连一点涂料都没有,外墙只使用了简单的鹅卵石进行装饰。
美术馆内有三层,其中一层主要以雕塑为主,二层则主要是绘画作品,逛完整个展区至少需要2个年2月,凡·高离开喧闹的都市,独自来到阿尔勒,租住在“黄房子”旅馆里。
凡·高搬进黄房子之后,一共画了五幅《阿尔勒的卧室》,三幅油画和两幅草图,它们代表了凡·高不同的心境。
凡·高创作的三幅《阿尔勒的卧室》油画中的第一幅,现收藏于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里,被认为是三件作品中最好的一幅。
这是凡·高在等待他的好朋友——高更到来时画的,色调偏暖。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高更只待了两个月便不辞而别。
凡·高在这里割下自己的左耳,并因精神失常住进当地的医院。
在医院中,他靠记忆画下了后面两幅《卧室》,相比第一个版本,第二版《卧室》墙面变成了阴沉的蓝色(现藏芝加哥艺术学院),地板的阴影加重,家具的色调也变得灰暗,暗示出凡·高绝望的内心。
论徐祯卿《丑女赋》的美丑主题杨红【摘要】被称为"吴中诗冠"的徐祯卿留下了大约八百多篇文作,包括诗、赋、文、笔记、杂著、传记志文等.徐祯卿的大多作品中都表露了自己对于美丑的态度,其中《丑女赋》是对美丑主题阐述较为鲜明之作.《丑女赋》是一篇以丑女为主体的讽刺性作品,其中提出了美丑的指代性,美代表的是徒有其表之人,丑代表的是有才华却不被赏识的人.正因遭遇社会的不公,作者便以丑女自喻,通过美与丑的鲜明对比的艺术手法来传达"德重于貌"的主题.【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徐祯卿;《丑女赋》;美丑;主题【作者】杨红【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4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徐祯卿为“吴中诗人之冠”,吴中四大才子之一,参与文学复古运动,与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并称“前七子”。
其一生以弘治十八年中进士为界,分为吴中时期和仕宦时期两个阶段。
王世贞的《文先生传》:“吴中人诗述徐祯卿,书述祝允明,画则唐伯虎……文先生(徵明)盖兼之也。
”[1]文徵明《祭徐祯卿文》中提道:“呜呼昌谷,濯濯淑灵。
英英异姿,伊时之秀,维邦之奇。
昔在髫年,颖拔而出。
……著书满家,金铿玉温。
孰其非之,吾道攸存。
”[2]且在《徐昌国墓志》中提到徐祯卿死之后,“士大夫闻而哭之者皆曰:‘呜呼!是何促也?’”[3]李梦阳在《迪功集序》中说:“予观李唐人李杜坎坷、勃贺则夭,未始不怜才流涕也。
然犹异代足宽解。
孰谓亲遘见之如迪功者!”[4]845便知徐祯卿才华横溢且受士人敬仰。
徐祯卿受人敬仰不仅在于自身的才华,还在于他的独特的文学思想,徐祯卿的文学思想有过前后的变化,但其中始终不变的文学思想就是重情、贵实、尚异,最主要的是重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面小题。
张充仁:“我是第一名”李天纲素闻中国雕塑艺术界有“南张北刘”之称。
“南张”,即上海雕塑家张充仁。
张先生晚年留在巴黎的雕塑作品,如《密特朗》《德彪西》《丁丁》,以“罗丹再传”“中西兼融”的风格传世,口碑很牢靠。
据说,张充仁的手模和罗丹、毕加索的并列为三,放在法国国家艺术博物馆中。
当代中国画师们挤在“西方主流”艺术门口吵闹推搡之际,张充仁老早就蹲了里厢,确乎一位世界级艺术家了。
《塑人塑己塑春秋》中透露了一段故事。
1992年,85岁的张充仁从巴黎回上海,在母校汇师小学,对着师生讲故事,讲他四年级初小毕业,图画成绩考第一,奖品是一只画箱、一套画笔、一盒颜料。
他十分开心,翘首以盼,以为唾手可得。
不想却有一阵风吹来,把贴在奖品上的“张充仁”名字卡片刮走。
捡回来时,看管奖品的同学错把卡片放到第二名上,结果他只得了一本《中华图书故事》。
这件事他耿耿于怀,视为厄运。
“此事好像在冥冥中启示我,虽然我是第一名,但得到的只能是第二名!而这样的事,一直持续了我的一生。
”张充仁后半生逆来顺受,极其低调。
但是晚年一吐这心底的纠结,可见其艺术家的秉性。
陈耀王先生在巴黎探望张充仁时说,你在欧洲是大艺术家,国内同行关注得却是少之又少,真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呀!张充仁回答说:“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尽了力,我自己的责任尽了。
至于能否竖立起来,这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事。
我还是要做我力所能及的工作,继续从事我心爱的雕塑艺术行业。
”1949年初夏,上海刚刚解放,他就主动雕塑了一尊《解放》,一位青年男子用力挣脱绳索的样子,裸体中蕴含着罗丹式的力与美。
1952年,上海市政府筹备在苏州河口外滩建造人民英雄纪念塔,张充仁的作品《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被评为第一名,市长陈毅也很喜欢。
张充仁和他的助手正准备打样建造,不料有关方面查下来说,“受资产阶级影响严重的张充仁所设计的图样是不妥当的”。
张充仁的艺术生活不温不火地延续着,30年代创办的“充仁画室”,一直延续到1966年的“文革”时才收摊。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共2课时复习范围:中职语文第二册全册;选修部分。
复习目标:1、牢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2、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通过复习,逐步增强对语文的兴趣。
复习要求:1、认真看书,熟悉课文,每一篇课文都要知道其作者、出处,主要内容;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会读,会写,而且知道它的意思。
3、语法方面,要整理出每篇课文中用到的修辞,句式(文言文),会区分不同的修辞,并且会运用。
4、对于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要认真看书,活学活用,并且要熟悉考试题型及评分标准。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语音语法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我的母亲》《诗经》二首、《故乡的榕树》《论友谊》《就是那一只蟋蟀》第二单元:《师说》《拿来主义》《思考的威力》《读伊索寓言》《科学是美丽的》第三单元:《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五人墓碑记》《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改变人类命运的犹太三星》《觅渡觅渡渡何处》第四单元:《明湖居听书》《琵琶行》《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第五单元:《鸿门宴》《新闻二篇》《宋词二首》《落日》《都江堰》第六单元:《张衡传》《城市的文物与文化》《读数时代》《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不该遗忘的废墟》以上课文的复习,以自学为主,教师答疑。
第2课时二、阅读理解能力测试(一)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
但是,几百年之后呢?①几百年之后,②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③或上天堂,④或落了地狱,⑤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⑥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他占有,挑选。
山东省中职语文教材目录(2015年版)第一册第一单元放歌如火的青春1. 我很重要毕淑敏2. 十八岁和其他杨子3. 永远的校园肖复兴4. 青春苏雪林5. 带上三句话上路李小刀第二单元编制多彩的梦想6.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7.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8.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9. 我的梦想史铁生10. 选对池塘钓大鱼雷恩•吉尔森第三单元弹奏生命的乐章11. 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12. 报任安书(节选)司马迁13. 我的四季张洁14. 给我三天视力海伦•凯勒15. 热爱生命食指第四单元品读多味人生16. 一碗清汤荞麦面栗良平17. 项链莫泊桑18.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19. 多年父子成兄弟汪曾祺20. 幼学纪事于是之第五单元扬起自信的风帆21. 过万重山漫想刘征22. 李白诗二首将进酒行路难23. 劝学荀况24. 民族自信力断想司空奇25. 古代发明三则李洪甫第六单元赏析自然的杰作26. 荷塘月色朱自清27. 台湾蝴蝶甲天下丛培香28. 石钟山记苏轼29. 雨中登泰山李健吾30. 忆青岛梁实秋第二册第一单元构筑情感的驿站1. 我的母亲老舍2.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3.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4. 论友谊培根5. 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第二单元擦拭理性的目光6. 师说韩愈7. 拿来主义鲁迅8. 思考的威力牛守贤9. 读《伊索寓言》钱钟书10. 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第三单元感知赤诚的心灵11.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恩格斯12. 五人墓碑记张溥13.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钟丽思14. 改变人类命运的犹太三星卞毓方15. 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第四单元漫步艺术的殿堂16. 明湖居听书刘鹗17.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18.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梁思成19.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柳鸣九20. 中国戏曲的虚实相生之美戴平第五单元透视历史的烟云21. 鸿门宴司马迁22. 新闻二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婷杨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23. 宋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24. 落日朱启平25. 都江堰(节选)余秋雨第六单元审视文明的进程26. 张衡传范晔27. 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冯骥才28. 读数时代南帆29. 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杨振宁30. 不该遗忘的废墟王英琦第三册第一单元面对职业的思考1.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马克思2. 学业•职业•事业朱光潜3. 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苏力4. 工作与人生王小波5. 我的信念居里夫人第二单元培养敬业的精神6.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斯蒂芬•茨威格7. 创造宣言陶行知8. 寻找时传祥孙德宏9. 一张诊断书张拓10. 列车上的偶然相遇阿历克斯•哈利第三单元恪守处世的准则11.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12.十首足矣刘心武13. 绝品谈歌14. 心灵品管杏林子15. 宽容之乐松下幸之助第四单元把握成功的机遇16. 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王选17. 成长拉索尔•贝克18. 功课很重要比尔•盖茨19. 许振超,新时代的中国工人李丽辉宋学春20. 人生成功三部曲李开复第五单元徜徉诗歌的海洋21. 再别康桥徐志摩22. 致橡树舒婷23. 外国诗二首致大海普希金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24. 短诗二首断章卞之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25. 回答北岛第六单元领悟散文的神韵26. 故都的秋郁达夫27. 赤壁赋苏轼28.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29. 假如我有九条命余光中30. 谈之美李国文第七单元走进小说的世界31. 阿Q正传(节选)鲁迅3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33. 老人与海(节选)海明威34. 小小说二篇公民证阿•马里纳特一个小偷和失主的通信奥托•纳尔毕35. 荷花淀孙犁第八单元拉开戏剧的帷幕36. 雷雨(节选)曹禺37. 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38. 窦娥冤(节选)关汉卿39. 茶馆(节选)老舍40. 穆桂英挂帅(节选)。
罗丹的情人:是臣服,还是毁灭?她是卡米耶・克洛岱尔,人们调侃她和大师罗丹的情事,却忘了她是第一位在艺术史上留名的女雕塑家。
与罗丹在一起时,她活在罗丹的光环之下;离开罗丹后,她依然无法摆脱罗丹的阴影。
飞蛾扑火的爱情巴黎塞纳河南面的梵伦纳小路上,坐落着一座洛可可风格的宏伟建筑,那便是著名的罗丹博物馆。
展厅内,参观者聚集在“思想者”、“吻”的周围观赏、拍照。
一个眉清目秀的女性石膏头像,静静地呆在角落里――她是卡米耶・克洛岱尔,法国雕塑大师奥古斯特・罗丹的学生、模特、情人,也是罗丹的灵感源泉。
除此之外,她还是著名的被害妄想症患者,以及罗丹传记中的“C小姐”。
如果没有罗丹,或许世人不会认识卡米耶。
这位非凡的女性,为雕刻痴迷,为爱情癫狂。
法国作家兼外交家保罗・克洛岱尔如此形容他的姐姐卡米耶:“从来不曾见到一双这样美丽的眼睛。
”卡米耶是出类拔萃的,她有着宽阔的额头、蓝色的双眸和性感的嘴唇。
她具有野性的狂热,从小就像个男孩一样在泥里打滚,对着嶙峋怪石发呆。
成人后,卡米耶带着父亲的支持和一颗对雕塑狂热的心,来到巴黎,奔向自己灿烂的未来。
在巴黎那个唯一招收女学生的雕刻工作室里,卡米耶是如此专注地投身创作,甚至连自己的美丽都未及发现,直到1882年的一天,罗丹走进工作室。
当时,罗丹43岁,卡米耶19岁。
罗丹,声明显赫的雕塑家,身边美女如云,然而在见到卡米耶的时候却呆住了,以往的一切风花雪月皆为浮云。
一种只有天才相遇时才会迸发的火花,在雕塑大师和这个目光谦卑但坚定的少女之间燃起了熊熊大火。
卡米耶,这位雕塑史上的女性第一人,以一种飞蛾扑火的气势,投入到罗丹的生活中,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融进了大师手中的黏土。
她是罗丹的学生、模特、粗雕工,也是他最亲密的情人。
作为雕塑家,罗丹和卡米耶独具天资,却也不顾一切、独断专行。
两人在艺术上惺惺相惜,当罗丹的大型雕塑“巴尔扎克”饱受诟病时,只有卡米耶看出了作品中的传神。
不幸的是,罗丹太伟大了,他如同太阳,将卡米耶这颗闪耀的星辰隐没在自己的光辉中。
悠游巴黎巴黎罗丹博物馆参观巴黎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城市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的流连忘返。
而在这座浪漫之都中,罗丹博物馆是一处必不可错过的景点。
它位于巴黎市中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以其收藏和展示的罗丹作品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令人陶醉的场所里,游客们可以领略到罗丹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
进入罗丹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宏伟的建筑物,庄重而典雅。
这个博物馆由两座建筑物组成,一个是旧馆,一个是新馆。
旧馆建于1919年,由罗丹亲自参与设计,是一个富有历史气息的建筑。
而新馆则是在1991年修建并对公众开放的,拥有现代化的展示设施和美观的空间设计。
博物馆内以罗丹的作品为主,馆藏丰富多样。
罗丹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杰出的雕塑家之一,以其出色的技艺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力而闻名。
在博物馆中,游客们可以欣赏到众多经典之作,包括《思想者》、《吻》、《加尔各答的沉思者》等。
这些雕塑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人类内心情感的丰富与复杂。
每一件作品都仿佛有生命般的灵动,将观者带入一个思考和沉思的空间。
除了罗丹的作品,博物馆还展示了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视野。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作品,从古典到现代,从雕塑到绘画,无所不包。
这些作品的展示同样引人入胜,让人对艺术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参观罗丹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到艺术的杰作,还能感受到巴黎的文化气息。
博物馆周围环境优美,有着宁静的花园和景致迷人的庭院。
你可以在这里漫步,欣赏着花草树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此外,博物馆内还有一个咖啡馆,提供精致的法国咖啡和点心,让游客们可以在艺术之余享受美食的愉悦。
总之,参观巴黎罗丹博物馆是一次别具意义的体验。
在这个艺术殿堂中,你可以领略到罗丹作品的魅力,感受到艺术带来的思考和启发。
无论是对艺术有深入了解的人还是对艺术一无所知的游客,都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所以,当你来到巴黎时,不要错过罗丹博物馆,让自己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悠游巴黎的美妙之旅。
中外雕塑作品鉴赏班级:艺设服装工程09-1班姓名:栗沛学号:540905080107罗丹,思想者青铜制造198×129.5×134厘米,法国雕塑家奥古斯迪·罗丹创作于1880-1900年,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
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
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 倍。
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
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1988年,《思想者》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出,尺寸同《地狱之门》的相当(0.72m),名字叫做《诗人》。
1889年,这尊以《思想者--诗人》为名的石膏像,在莫奈--罗丹巴黎连展中展出。
从此以后,《思想者》成为唯一的名字,在世界各地无数的展览中出现。
1904年,放大的《思想者》石膏像在伦敦第一次展出。
同年铜雕像在巴黎的的全国美术展中展出,它被放在大宫殿中心穹顶下贵宾的位置。
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
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
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
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
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爱惜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
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增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
卡蜜儿·克洛岱尔——一个时代的悲剧作者:马红艳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10期摘 ; 要:卡蜜儿·克洛岱尔的的悲剧不但是简单的爱情悲剧,而是处于那一变革时代的女性艺术家的悲剧。
保罗曾经叹息:"她所拥有的天赋,只是给她带来了不愉快的一切",而本来,她才是最耀眼的。
人类由男女两性组成,然而,在浩瀚的历史文献中,女性的荣光却总被男性的阴影所遮盖。
关键词:女权主义;罗丹;19世纪;独立中图分类号:J905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0-0065-01爱情对于一个天才的女人意味着什么?爱情可以成就她,也可以毁灭她。
卡蜜儿·克洛岱尔是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天才雕塑家,年仅20岁的她在如日中天的大雕塑家罗丹的工作室学习、工作。
彼时已43岁的罗丹处于事业的巅峰期,他为卡蜜儿o克洛岱尔的美貌与才能所倾倒,两人迅速进入热恋期。
她默默无闻地牺牲自己,协助他开拓艺术事业,卡米尔给予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从而掀开罗丹艺术史上光辉灿烂的新篇章,美丽的卡蜜儿是他的助手,《加莱义民》《欧米哀尔》(又名《老娼妓》)等由二人共同完成。
卡蜜儿也是她的模特,《戴软帽的卡蜜儿·克洛岱尔》《永恒的春天》《永恒的偶像》《吻》《组合雕塑:卡蜜儿·克洛岱尔的面具以及皮埃尔·德·维桑的左手》便是例证。
然而,他们的感情面临重重困难,既没有得到卡蜜儿家人的祝福,又面临罗丹相伴二十年的伴侣的阻碍,最终罗丹的优柔寡断让卡蜜儿在痛苦中认清现实。
女人依靠有报酬的工作大大拉近了同男性的差距,但除此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保障地的实际自由。
只要她不再作为一个寄生者,建立在她的依附性之上的制度就将坍塌,男性作为她和这个世界的中介的状况也将一去不返。
她不想再被桎桔在依附性的地位上,她开始觉醒,意识到获得报酬将拉近她同罗丹的差距,虽然他们之间在艺术修养技巧等方面的差距并不大,可是可悲的是除此之外,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保障她的实际自由。
人教版职高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教案《文化之旅》一、导入在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四单元的课文,同学也在课外学习了《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明湖居听书》。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四单元。
二、单元提示本单元教学主题是文化之旅,通过对多种文化现象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文化的内涵、表现形式,了解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懂得文化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选编课文都是通过当地的物或人的特点来展示文化特点,领略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课文回顾《胡同文化》1、课文导析2、重点与难点(1)北京胡同的特点是怎样的呢明确:走向──正;名称──俗;数目──多;环境──静;生活──方便安静(2)胡同文化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北京人或者说是我们中国人保守封闭的思想意识。
胡同的衰落导致胡同文化的没落,高楼大厦代替了红墙碧瓦,一种新的文化、新的意识正在兴起,新北京正在崛起,北京在前进,中国也在前进!所以我们很高兴地和胡同再见吧。
《浪漫的灵魂》1、课文导析是一篇惟美的艺术散文。
展现的是异国的文化,作家冯骥才向我们描绘西方国家的浪漫情结。
文章通过奥地利人酷爱音乐,崇尚高贵,阐述了“音乐通过灵魂能够改变人生的一切”的道理。
本文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和对比、衬托、比喻等修辞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重点与难点灵魂浪漫(2)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是如何理解“行为的浪漫不过是表面的波澜,真正的浪漫是灵魂的浪漫。
”这句话的《西安这座城》1、课文导析2、写作思路:写作特色:3、重点与难点明确并板书:古都历史(理解为古都本身演变历史)、古建筑群、文化习俗、西安人(2)“整个西安城,充溢着中国历史的古意,表现的是一种东方的神秘,囫囵囵是一个旧的文物,有鲜活活是一个新的象征。
”为什么说是旧的文物为什么说是新的象征明确:旧的文物是指西安城到处透出古意,蕴积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的积淀。
具体来说古城墙、方正有序的大街小巷、秦兵马俑等等。
新的象征是指科学家、各类奇人异士的不断涌现,西安人创新开拓以及西安人的关心国事。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全文阅读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奥古斯特·罗丹先生,并没有艺术家们常有的那种罗曼蒂克派头,倒像是一位拘谨的绅士,严肃的学者。
他头戴老式的礼帽,身穿黑色的服装,须发皆白。
飘拂在胸前的稀疏的银丝,看去像是闪闪发亮的轻雾。
他没有瞧我,侧着头,眼光仰视着上前方,似乎在追踪一个遥远的目标。
我随着他走出他的博物馆大厅,来到巨大的院落里。
我看了看手表,才发觉自己已经在这幢漂亮的浅黄色的楼房里,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五个多小时。
楼上楼下的展览室大小不过十六间,然而,当我走出最后一个展览室的时候,我觉得似乎在广漠无垠的奇景里,走过了漫长漫长的路。
那路上千姿百态的景象,尽入我的脑海,在其中不断闪现,不断流动,不断变幻,不断重叠,使我感到过于纷繁,就像浓郁的花香、醇厚的美酒,使人有些醉意。
我想从这过于兴奋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到那巨大的院落里略微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
院落里空气清凉。
早晨我来的时候,还有像蒲公英一样纤细轻柔的雪花在飘落,现在已经停了。
但昨夜降的雪,仍像一层白色的轻纱,笼罩着院落里的草坪、花圃和台阶。
沿着楼房右侧的那条路走几步,紧邻有一块周围布满了树木的草地,中央站着巨大的巴尔扎克塑像。
他昂着头,披着睡袍,仿佛在展望美丽的晨曦;又似乎对他所揭露和鞭挞的人欲横流的资产阶级社会,表示着一种藐视;要不然,就是他自信将留下传世的杰作──“非人工的纪念碑”,因而怀着拉斯蒂涅〔拉斯蒂涅〕巴尔扎克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中的一个人物。
那种“咱们俩来拼一拼吧”的情绪。
他那像雄狮一样硕大的头、粗壮的脖子、鬣毛般的长发、略带棱角的头型以及健壮的身躯,显示了无限充沛的精力与宏伟的气势。
巴尔扎克早已去世,但是,有谁能像我身边这位学者般的绅士这样,把他那巨人的身躯、他奇迹般的创造力和他刚毅顽强的劳作精神,用物质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凝炼出来,让他在地面上永世长存?如果说,巴尔扎克本身是一个奇迹的话,那么,立在这片草地中央的巴尔扎克塑像,不也同样是一个奇迹吗?再继续向右前方走去,上了几层台阶,又是一片树木与沙径。
语文课堂导语设计的艺术作者:王福伟鞠连友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第13期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
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特别差,对各科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导语正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学好语文的重要措施。
让语文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各自专业的铺路石,成为其职业人生发展的沃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导语正好有酝酿情绪、带人入境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先声夺人,在上课伊始就迅速地捕获学生的“芳心”,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在上课后较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让语文课堂成为一块巨大的情感磁场,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首先,灵活设计导语,引起兴趣。
课堂导语的设计方法很多,比如诗歌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对联导入、实物导入、插图导入、影视导入、情景导入等。
目的是从外部影响学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一则好的导语设计恰能起到这桥梁的作用。
比如在教授《故都的秋》一课时,由学生熟悉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入手,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作者将游子的思乡之情寓于萧瑟的景物描写之中。
这首小令从外部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帮助学生提取旧知识,建立有利于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到《故都的秋》一文其显著特色就在于“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同时,由于这首小令的运用,使一节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就限定在“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这一写作特色上,从而有效分解了语文学习任务,确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切入点。
再如,《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可以直接用插图或石膏像导入,这就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可感的实物,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高中人教版语文读本目录高中语文读本是语文教材改革的重要创获,我国在2000年发行了高中语文新教材,它包括语文教科书和与其相应的语文读本。
看看人教版语文目录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吧。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人教版语文读本目录,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人教版语文读本目录第一册天地情怀1 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2 太阳吟闻一多3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4 现代旧体诗词五首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孤愤柳亚子自嘲鲁迅乱离杂诗(之十一) 郁达夫入狱田汉叩问人生5 现代诗四首生命的流宗白华什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冯至寻梦者戴望舒烙印臧克家6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梁小斌7 当代诗三首相信未来食指停电之后穆旦这也是一切舒婷异域诗抄8 西风颂雪莱9 欢乐颂席勒10 青春颂密茨凯维支11 诗六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回旋舞保尔·福尔严重的时刻里尔克雾卡尔·桑德堡缪斯阿赫玛托娃你的微笑聂鲁达水之韵12 清塘荷韵季羡林13 在海边斯妤14 垂钓余秋雨美的沉思15 温州的踪迹(节选) 朱自清16 牡丹的拒绝张抗抗17 短文两篇一片树叶东山魁夷玫瑰树根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 域外风情散文两篇密西西比河风光夏多布里昂塞纳河岸的早晨法朗士雅致的居所19 雅舍梁实秋20 沙田山居余光中21 书房的窗子杨振声22 红房子黑塞演说家的风采23 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孙中山24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蔡元培25 未有天才之前鲁迅26 “少年中国”的“少年运动” 李大钊27 奥林匹克精神顾拜旦28 婴儿马克·吐温29 自由、幸福和荣誉西蒙·玻利瓦尔永远的马丁·路德·金30 根(节选) 阿历克斯·哈利31 林肯演讲词两篇解放黑奴宣言林肯连任就职演说林肯32 假如我是“黑人”(节选) 约翰,格里芬33 为什么我们不能等待马丁·路德·金34 诺贝尔和平奖授奖辞贡纳·贾恩旧城遗梦35 西安这座城贾平凹36 上海的弄堂王安忆37 底层(节选) 蔡翔38 罗马的旗帜拉博精神觅归39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鲁迅40 最后一百年房龙41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42 《我的精神家园》自序王小波群星闪耀43 贝多芬百年祭萧伯纳44 列夫·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茨威格45 弥盖朗琪罗罗曼·罗兰历史画卷46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47 重耳之亡《左传》48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49 齐桓公求管仲《国语》人物春秋50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51 晏子故事两则晏子使楚《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晏予春秋》附:浅易文言文界说柳士镇孔孟之道52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53 鱼我所欲也《孟子》百家争鸣54 非攻《墨子》55 庖丁解牛《庄子》56 谋攻《孙子兵法》57 五蠹《韩非子》58 学记三则《礼记》附:先秦诸子散文雅韵幽香59 诗五首野有蔓草《诗经》登池上楼诗谢灵运梅花落鲍照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北陂杏花王安石60 词三首菩萨蛮李白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61元曲七首[双调]骤雨打新荷(绿叶阴浓) 元好问[双调]沉醉东风关汉卿[双调]落梅风·远浦归帆马致远[双调]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中吕]卖花声·怀古张可久[双调]蟾宫曲·梦中曲郑光祖[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名著导读62 《论语》63 《呐喊》64 《普希金抒情诗选》语言运用65 语言运用和语境66 规范67 简明68 连贯69 得体读书与写作70 怎样过语文关张志公71 我的国文启蒙余光中72 谈谈写作朱德熙73 写作的“双重转化”性刘锡庆74 闲说作文方方高中人教版语文读本目录第二册幽微情思1 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2 梅雨之夕施蛰存3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时代碰撞4 断魂枪老舍5 哦,香雪铁凝6 围墙陆文夫悲欢离合7 啼笑因缘(节选) 张恨水8 安娜之死列夫·托尔斯泰走近鲁迅9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10 隔膜鲁迅11 一点比喻鲁迅12 捣鬼心传鲁迅另一类杂文13 论蒋干黄裳14 鼓上蚤另有重用牧惠15 二诸葛状告赵树理刘金青年教育问题16 哀“八旗子弟” 秦牧17 郑板桥的两封家书廖沫沙18 哲学家皇帝陈之藩话说皇帝19 切不可巴望“好皇帝” 邵燕祥20 被民主遗忘的角落虞丹生命的旋律21 螳螂猎食法布尔22 天鹅布封23 葵与向日葵贾祖璋24 马铃薯汪曾祺达尔文和进化论25 支持“物种起源”的学说赫胥黎26 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赵连玉27 达尔文的错误许靖华大自然的智慧28 大自然的智慧严春友29 作为生物的社会刘易斯·托马斯30 为地球呼吁卡尔·萨根31 对动物的恻隐之心劳伦兹文艺品评32 散文的声音节奏朱光潜33 蒙娜丽莎之美傅雷34 在罗丹艺术博物馆里柳鸣九35 唐诗过后是宋词葛兆光36 泪珠与珍珠琦君文化论衡37 漫话清高金开诚38 美国的“中国城” 李欧梵39 东西方幸福观罗素幽默趣味40 谈吃夏丐尊41 谈金钱徐讦42 一个偏见钱钟书43 哀哉肉体颜元叔44 论帽子哲学加德纳秦汉文章45 谏逐客书李斯46 过秦论(下) 贾谊47 论贵粟疏晁错48 订鬼王充魏晋风度49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王子猷雪夜访戴刘义庆宾主无愧色刘义庆阮籍不拘礼法《晋书》王羲之爱鹅《晋书》50 与子俨等疏陶渊明活着的过去51 荆轲刺秦王《战国策》52 乌江自刎司马迁53 苏武牧羊《汉书》54 华佗陈寿55 赤壁之战司马光抒情写怀56 与博昌父老书骆宾王57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58 送宗判官归滑台序任华59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60 与元微之书白居易刺世箴言61 谏以妖人郑普思为秘书监书李邕62 蝜蝂传柳宗元63 越妇言罗隐64 原谤皮日休65 蠹化陆龟蒙名著导读66 世说新语67 家68 巴黎圣母院语言运用69 词语的理解70 词语的积累71 词语的选用(一)72 词语的选用(二)73 词语的搭配74 词语的顺序读书与写作75 谈读书朱光潜76 读是写的基础张志公77 文脉朱自清78 再见萤火虫池莉79 一些闲话格非高中人教版语文读本目录第三册诗骚风韵1.《诗经》三首黍离溱洧子衿2.山鬼屈原3.橘颂屈原汉魏诗歌4.行行重行行5曹氏父子诗三首蒿里行曹操燕歌行(其一) 曹丕白马篇曹植6.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7.乐府民歌四首饮马长城窟行十五从军行平陵东子夜四时歌(其一)唐宋诗词8.唐诗四首春江花月夜张若虚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古从军行李颀梦天李贺9.宋词四首 (注:课本实际上只有三首) 望海潮柳永念奴娇张孝祥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10.宋诗二首寄黄几复黄庭坚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历史见证11.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12.执政府大屠杀记朱自清13.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林语堂故都深情14.北平的四季郁达夫15.想北平老舍16.五月的北平张恨水17.话故都吴伯箫异域采风18.我所知道的康桥徐志摩19.威尼斯朱自清20.异国秋思庐隐21.红海上的一幕孙福熙天涯屐履22.莫高窟余秋雨23.武夷山九曲溪小记林非24.初访福建汪曾祺25.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冯君莉林木寄怀26.故乡的榕树黄河浪27.林中速写张守仁28.杠椽树刘成章雨的情思29.春雨梁遇春30.听听那冷雨余光中31.雨的四季刘湛秋关于散文32.论散文梁实秋33.“散”与“不散” 韩少华34.散文鉴赏方法谈魏饴批判的力量35.灯下漫笔(节选) 鲁迅36.春末闲谈鲁迅37.鲁迅序文两篇题辞白莽作《孩儿塔》序38.鲁迅警世名言先觉者与群众关于奴隶与奴才国民性批判巴尔扎克之魂39.永远的巴尔扎克李国文40.巴尔扎克之死雨果41.巴尔扎克斯特里奇名家随笔42.渐丰子恺43.捉不住的鼬鼠周涛44.论老之将至罗素45.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卢梭46.外国名家随笔三则记住我泰斯特社会的不公正拉布吕耶尔蜉蝣富兰克林苦难人生47.茉莉香片(节选) 张爱玲48.绿化树(节选) 张贤亮49.枯河莫言情感世界50.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51.少年维特的烦恼(节选) 歌德52.麦琪的礼物欧·亨利山水清音5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王禹偁54.黄州快哉亭记苏辙55.入蜀记(节选) 陆游56.任光禄竹溪记唐顺之57.西湖七月半张岱书简一束58.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59.小简两篇黄庭坚60.祭妹文袁枚61.与妻书林觉民凛然正气62.左忠毅公逸事方苞63.谭嗣同梁启超64.《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文名著导读65.《诗经》66.《围城》67.《堂吉诃德》语言运用68.句子的理解69.长句的理解与运用70.句式的选用71.句子的衔接连贯72.修辞格的理解73.修辞格的运用读书与写作74.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叶圣陶75.仔细理会周振甫76.论“入迷” 茅盾77.漫谈说理文朱光潜78.说“达” 吕叔湘79.朗诵与逆向思维迟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