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源污染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6
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措施面源污染是指在大面积范围内以弥散或大量小点源形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在自然环境(如大气、土壤、水体等)中混入危害人体、降低环境质量或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重金属、农村畜禽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所引起的污染,其特征为产生的区域广泛、受气候影响、污染发生的随机性和突发性时空变化大、无法准确确定源区,可以在地表任何位置发生。
一、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肥和农药、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秸秆、水产养殖及农膜等。
2005年中国化肥年施用量高达4700多万吨,约占世界总量35%,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用总量的25%。
2005年中国农药消耗145.99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60~70%散落于环境中,残留农药经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水体中,会导致土壤和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一些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等超标检出率达30%,残留农药还会破坏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
中国集约化畜禽业发展很快,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吨,粪便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含量近8000万吨,约为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5倍,在2003年1月1日《畜牧养殖废弃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时,有90%左右的大型畜禽养殖场达不到排放控制标准,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2006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近7亿吨,除少部分用来直接还田、工业原料和能源燃料外,大部分被焚烧,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破坏秸秆的所有有机物和营养物,降低土壤的肥力。
水产养殖在我国渔业生产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006年中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3595.0万吨,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已连续17年位居世界首位。
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和池底淤积的污泥,也对水体本身及地下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报告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其中之一就是农业面源污染。
本报告旨在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定义和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通过径流、渗漏等方式进入水体或土壤,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化肥、畜禽养殖废水和农田排水等。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水质恶化、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食品安全问题。
三、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分布1. 农药: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其过量使用和不当处理导致了农田和水域的污染。
2. 化肥:过量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超载,进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3. 畜禽养殖废水: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水排放,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对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4. 农田排水:农田排水中的农药残留、养分流失等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四、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为了全面了解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我们采用了多种调查方法,包括实地调研、样品采集和数据分析等。
通过对不同农业区域的水体和土壤样品进行测试,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数据。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农业面源污染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业类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五、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防治措施:1. 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2. 推广农业循环利用:加强农田排水和养殖废水的处理,将废水中的养分回收利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农民的环境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认识,鼓励他们采取环保措施。
六、结论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大环境问题,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因农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等原因导致的污染问题,主要包括农业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等,并且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面源污染的防控形势严峻。
本文将从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主要特点和影响,然后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一、农村面源污染现状1. 主要特点农村地区面源污染的主要特点包括:(1)化肥和农药过度施用。
由于农民缺乏科学的施肥和施药知识,往往存在过度施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导致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
(2)畜禽粪便排放。
农村地区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场污染物排放增加,畜禽粪便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3)生活污水无序排放。
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居民生活污水往往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中,造成水质污染。
2. 影响农村面源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
主要表现在:(1)土壤污染。
长期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得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超标,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2)水体污染。
畜禽粪便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使得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水质下降,威胁了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
(3)生态环境恶化。
农村地区的面源污染对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对植被和动物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二、防控措施为了有效防控农村面源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科技支撑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宣传教育和监管执法的加强。
1.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面源污染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于施肥施药、养殖排污、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施药,规范养殖排污和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2. 提升科技支撑加强对农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的支持和引导,研究开发高效低毒的农药和肥料,推广生物有机肥和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3. 建设基础设施农村地区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农村污水零排放。
文献一:邹城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1、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1.1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质的大量使用化肥:使用化肥对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山区丘陵总面积大,降雨又集中在夏季,雨水冲刷对土壤侵蚀严重, 造成水土流失化肥损失;氮磷钾比例不协调,且氮肥过量,造成肥料当季利用率不高,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品质下降;设施栽培田块超量施用化肥,加之频繁灌溉,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地下水污染。
农药:一是在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使用禁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夏、秋季发生率较高;二是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农药使用效率低,形成在土壤中农药残留;三是用后农药瓶、袋弃置于沟渠边、池塘旁或施药后雨水冲洗,部分农药污染水体。
因此在土壤和水体中偶尔有残留农药检出现象。
地膜:残存于农田土壤中地膜,造成耕地理化性状恶化、通透性变差,或随风吹雨冲四处飘溢,污染环境。
1.2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农作物秸秆:主要是夏、秋收时,极少部分农户在田间就地焚烧,污染空气;另外部分农户将秸秆长期弃置堆放或推入河沟,日晒、雨淋、沤泡引起腐烂,产生污水,污染水体。
畜禽粪便任意排放:规模养殖场水冲清粪,粪水外溢;另外粪肥露天堆放,雨水冲淋,污染环境;粪尿臭气也严重污染周围空气。
后果:成为目前水质恶化的一大威胁2、主要防治措施总结:2.1 小流域综合治理2.1.1把坡地改成梯田平地,用深耕犁耕翻土壤或者放炮轰动犁底层,加厚熟土层,增加土壤蓄水保肥能力;2.1.2陡坡地河滩地退耕还林,地堰栽植金银花或枣树,沟壕种植杨树柳树,提高土壤植被和森林覆盖率。
2.1.3在水沟河道上修建坝桥合一的小塘坝拦水坝,塘坝拦水坝既蓄水抗旱或养鱼,又方便农机操作运输。
2.2作物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2.3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效、减少化肥使用量和化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2.4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害虫: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农作物害虫较强的趋光性原理,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引诱成虫扑灯,灯外配以高压电网进行触杀,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2.5生态清洁养猪生态养猪法以活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发酵床为核心技术,猪在发酵好的由稻壳、锯末、秸秆组成的垫料上进行饲养,猪产生的粪尿被垫料中的微生物分解,免去了清粪、冲刷的程序,猪场实现“无异味”和“无污染物排放”,具有“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的特点和优势,即“省水、省力、省料”,“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 “增加养猪效益”,“实现粪污零排放、无污染”,是当前生猪饲养的一种新模式,猪产生的粪尿快速转化成无臭味的优质有机肥,实现了养殖与环保的统一。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环境污染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此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1. 生活污水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无序,处理设施不足,导致水体污染严重。
农村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 垃圾污染:农村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乱扔垃圾现象普遍,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农村垃圾中含有大量塑料、农药包装袋等难以降解的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危害。
3. 养殖污染:农村养殖业快速发展,但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不足,导致养殖废水、粪便等污染物排放,污染水体和土壤。
4. 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残留等问题导致土壤、水体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1. 环保意识淡薄: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不足,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导致污染行为普遍存在。
2. 治污能力不强:农村地区治污设施不完善,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形成有效的治污市场。
3. 基层管理力量薄弱:乡镇一级政府环保机构不健全,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导致环境污染监管不到位。
4. 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足,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难以得到有效治理。
四、应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1.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引导农民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2. 完善治污设施:加大农村治污设施建设投入,完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养殖废弃物处理等设施。
3. 强化基层管理:加强乡镇一级政府环保机构建设,提高监管机构和人员素质,加大执法力度。
4. 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违法行为。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
目前,随着农业的迅猛发展,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了影响农产品的安全和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源的污染问题需要引起严重重视,此问题对于生态农业建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就需要对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加强研究,了解导致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然后通过相应的对策,对面源污染予以防御和控制,减轻危害,为生态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优质保障。
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供参考。
辽阳市隶属于辽宁省,是辽宁省下辖地级市,常住人口超过180万,城镇人口达到114万。
辽阳市是国家、省商品粮基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辽阳市西部平原土质肥沃,盛产玉米。
根据数据统计,2018年辽阳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3.55万hm2,其中玉米8.67万hm2。
辽阳市农作物种植面积十分广泛,同时也面临着面源污染的问题。
为了推动农业生产的升级转型,建立生态型农业,这就需要对面源污染问题加强研究,找到合理的防控措施,从而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1、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特点农业的面源污染排放时间以及方式是不确定的,使得其很难展开监测与量化,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子相对较多,污染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绝大多数农田面源污染涉及随机的变量与影响。
举个简单的例子予以说明,农作物在生产的过程当中常常会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由于降雨量的情况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农药、化肥等对水体的污染程度。
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随机性势必会直接引起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呈现出不确定性的特点。
所以在处理农业面源污染的过程中,也就需要从各个角度展开着手,力求能够采取科学化的措施来应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而使得农业面源污染的工作处理水平得到根本性的保障。
2、滞后性以及不易监测性特点一般降雨的情况下,农药和化肥常常会对水环境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假如在实施农药以及花费的时候,遇到了降雨的天气,那么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势必会大大的加重。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摘要】农村面源污染是目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等方面。
这些污染物排放后会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对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控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政府、农民和企业的合作来共同治理。
针对农村面源污染,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并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
最终的结论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控工作需要加强,只有通过合作共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绿色、可持续发展,才能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关键词】农村面源污染、环境影响、防控措施、农民、企业、合作、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概述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由于农业、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粪污等因素导致的污染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大气污染三个方面,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控农村面源污染,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推动农村面源污染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农民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企业要加强自律,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排放,为农村面源污染防控贡献力量。
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有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活动、家庭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村工业废水排放等。
农业活动是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农作物残留物的处理不当等方面。
农药和化肥残留会随着雨水排入河流或地下水系统,造成水质污染。
农村家庭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废水中含有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在增加,对周围的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面源污染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面源污染情况进行汇报,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我国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三个方面。
工业废水的排放是主要的面源污染之一,大量的化工废水、矿业废水、冶金废水等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造成水质恶化。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和养殖业的废水排放,导致土壤和水体受到污染。
城市生活污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湖泊中,严重影响了水质。
其次,面源污染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水体受到污染不仅影响了生态平衡,也影响了人民的生活用水安全。
土壤受到污染导致农作物质量下降,甚至影响人民的健康。
空气中的工业废气和农业废气也给大气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加剧了雾霾的形成,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再次,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治理面源污染。
在工业方面,加强了工业废水的处理和排放标准,推动了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工业废水的排放。
在农业方面,加强了对化肥、农药的管理和监管,推广了有机农业,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
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提高了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率。
最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面源污染治理的力度。
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严厉打击,形成震慑。
其次,需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治理效率。
再次,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局面。
综上所述,面源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治理。
我们相信,在政府的领导下,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我国面源污染治理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生活环境。
感谢各位对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分析扎兰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
农业在扎兰屯市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存在着面源污染的问题。
面源污染是指来自农田、养殖场、果园、渔场等农业生产区域通过径流、流动的污染物以及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氮、磷、农药等非点源污染物,经过雨水或灌溉等途径进入水体的污染现象。
本文将针对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治措施。
一、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1. 氮、磷污染扎兰屯市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施肥、农药使用等农业生产活动造成了大量的氮、磷污染。
氮、磷源于农田和养殖场的排放,当降雨或灌溉时,这些养分会随着水流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会影响水质,导致水生生物死亡,水产养殖业受到损失。
2. 农药残留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为了保护农作物免受害虫和病害的侵害。
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农药残留在土壤表面,一旦发生雨水冲刷或灌溉,这些农药会随着水体流入河流、湖泊等水域,对水体造成污染,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养殖业排泄物污染扎兰屯市以畜牧养殖为主,养殖场的粪便污染也是一大问题。
养殖污染会影响周边的土壤和水体,造成土壤酸化和水质污染。
以上即是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现状,这些污染问题给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对于扎兰屯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势在必行。
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扎兰屯市应加强农田、养殖场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增加湿地和植被的覆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农田养分流失的可能性。
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对减轻面源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2. 推广绿色农业绿色农业是指利用生物技术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减少对农产品使用化肥、农药的程度,降低面源污染的可能性。
扎兰屯市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鼓励农民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排放。
3. 加强污水处理养殖场的粪便污染是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扎兰屯市应加强养殖场的污水处理工作,采用科学的处理方式,将养殖场产生的污水处理干净后排放,减少对周边水质的影响。
面源污染1、论面源污染控制在城市水污染治理中的重要性——上海面源污染现状及思考——洪克险(1)面源污染的现状:①汽车停车场:停车场的地表雨水径流直接进入雨水管网,并最终排入天然水体。
其污染物见表1此外,雨水中还可能含有大肠杆菌、石油烃类物质:油脂和油、“BTEX”合成物、联苯胺、甲苯、乙苯和二甲苯,以及多环芳香烃。
②道路:其潜在污染源是:餐饮摊、马路菜场、路边的小型洗车修车点、宠物的排泄物等;它们通过直接产生污水或者通过雨水冲刷随地表水体径流进入,最终造成接纳水体水质污染。
上述污染源对于受纳水体的TSS(总悬浮固体)、TP、TKN(凯氏氮,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NH3-N、BOD、COD、可致癌菌数、石油烃类、重金属离子、PH值、水温等都有负面影响。
③城市绿化:包括公共绿化和建筑绿化(含建筑外场区域绿化和屋顶绿化);由于涉及、管理上的不合理,绿化会造成面源污染。
④人们不当的行为:a习惯把阳台排水管、屋面雨水管作为生活废水管使用;污染传输途径及去处:阳台排水管最终进入城市雨水管渠,危害:造成了生活中使用的大量人工合成化学品(各类洗涤剂、荧光剂、表面活性剂、溶剂、甚至杀虫剂等)进入雨水系统,进而造成受纳水体化学污染;b不文明的行为举止:随地乱扔果皮、垃圾、当街乱倒脏水、随地大小便、直接向景观河道、湖泊中扔杂物、燃放纸质烟花爆竹等;危害:这些行为将给水体带来磷、氨氮、脂肪、油脂、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使水体的TSS、BOD、COD、TN、NH3-N等指标值下降,或使城市初期地表径流对水体形成污染负荷冲击,使水体受到污染。
污染传输途径及去处:通常是通过雨水径流或街道冲洗水进入雨水管渠或自然水体,造成水体污染。
(2)处理措施:①汽车停车场:在停车场四周是指拦截雨水沟;采用硬质绿化②道路:从管理者和使用者两方面入手:分别是加大道路清扫频度,加强管理、取缔无法达到排放标准的商业经营店;加强环保知识学习,提高使用者环保意识。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概念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危害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主要工作三峡水库淹没区范围面源污染概念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
农业面源污染,也叫农业自身污染,它主要指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农膜、畜禽粪便等造成的污染,由于这类农用生产资料长期大剂量或单一使用,污染具有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危害规模大,监测、管理控制非常困难,其治理难度远远超过点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引起高度重视,在我国,由于太湖、滇池的水质污染,也开始关注。
2003年,三峡工程蓄水发电,随着水位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三峡库区水环境构成威胁。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大,利用率低,流失量大。
2004年全市化肥施用总量按纯量计算为79.80万t,化肥单位施用量为411.7kg/hm2;农药折纯用量16369.2t,单位施用水平8.44kg/hm2;农膜使用量为23483.7t,平均使用水平为48.76kg/ hm2,平均残留量为25.93kg/hm2。
化学投入品利用率低,大量的N、P通过农田径流流入江河,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二、畜禽养殖量大,粪便处理率低,直接排放量大。
2004年全市39个区县(市)畜禽养殖总量为32616.1万头(只、羽),产粪总量为15650.7万吨,粪便利用率为75.5%,尿液利用率为66.3%。
规模化的养殖场除少部分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外,大部分养殖场的粪便采用水冲洗圈舍直接排放或长期堆放,形成农业面源污染。
三、作物秸杆产生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低。
2004年,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为1677.90万吨,但是被利用的比例却不高,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烧或丢弃,是造成农田秸秆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四、水产养殖面积大,投饵量高。
2004年重庆市水产养殖总面积221.0万亩,投饵量最多的草鱼高达2000-3000kg/亩,鲢鱼投饵量最少。
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面源污染是指产生于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畜禽养殖等农村活动中的污染物,通过大气、水、土壤等媒介进入环境,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污染形式。
缺乏污染防治措施、集约化养殖、厕所缺乏处理设施等因素导致了农村面源污染的严重情况。
1.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厕所数量不断增加,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逐年增长。
目前,尚有许多农村地区存在污水直接排放的现象,厕所缺乏处理设施,使得污水在地表水、地下水等层面受到重大威胁。
2.农村养殖业污染由于养殖业经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环境的污染增加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在农村养殖场中,废弃物、动物粪便和饮用水等物质都很容易成为污染源。
这些污染物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将通过水、空气等途径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农村化肥农药污染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依赖大量的化肥和农药。
然而,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和农药是农村最主要的面源污染物之一。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仅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也会对周边水源产生威胁,导致水源污染。
1.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及收集工程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污染问题,政府需要尽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及收集工程。
消除农村生活污水存在的隐患,是保护农民健康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加大农村养殖场治理力度加强农村养殖场的治理和监管,是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手段。
养殖场应强化细节管理,包括废水处理、垃圾处理、消毒以及养殖场周边环境的清洁等措施。
政府应建立健全养殖场企业环保责任制,相关部门应该对养殖场进行现场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加强化肥农药的管理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是农村污染防治中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强农村化肥农药管理的检查和监管,控制化肥和农药的销售,推广有机农业等生产方式,通过科技手段降低农业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
农村面源污染成为破解中国污染治理的难点之一。
—1—
—2—
一、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需求分析
1.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围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组织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解决行业科技发展问题的必要性分析)。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本项目属于环境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
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分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
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污染;二是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
—3—
我国目前正处在污染构成快速转变时期,面源污染的负荷在逐步上升,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面源污染比例已超过点源污染,所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问题已日显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2010年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大,农业源也是总氮、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排放总量的57.2%和67.4%。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必须把农业源污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的重要议程。
因此,从政策、法规、管理和技术4个层面尽快制定出符合国情、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控制措施,构建农业面源污染复合控制系统,对于有效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引导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和恢复农村自然生态功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分析说明项目实施能够产生的重大经济、社会效益。
—4—
项目的实施可有效的指导化肥、农药的使用,避免无效的损耗浪费,减小土地退化速率,缓解水土流失,从源头消减污染物积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资源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规范指导,引导农村区域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将从污染源头和迁移途径上对面源污染进行有效阻控,从而遏制和改善流域、湖泊水质污染状况,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研究与开发任务与内容(主要包括研究重点与开发内容,以及相应的考核指标。
其内容应与项目目标有直接对应关系,为实现项目目标所应进行的重点研究内容不应有遗漏,也不应包括与项目目标关系度不大的内容。
)
主要任务与内容包括: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调查、分析、评估;从政策、法规、管理和技术4个层面形成系统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体系;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的复合控制系统。
(1)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对策调查、分析、评估
—5—
①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污水和废弃物控制技术与对策调查、分析、评估;
②化肥污染的控制技术与对策调查、分析、评估;
③农药污染的控制技术与对策调查、分析、评估;
④畜禽养殖污染的控制技术与对策调查、分析、评估。
(2)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体系
①政策制定:从循环经济的要求出发,建立农业安全环境评估体系;加强农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示范;
②环境立法:建立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制定农村有机废弃物排放及综合利用技术规程;
③科学管理:系统制定耕作管理、养分管理、农药管理、灌溉管理、畜禽养殖管理的技术措施;
④技术手段:在政策、法规及管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工程措施保障污染物源头阻控、迁移途径阻断和末端处理的综合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