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结构的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4
一常见结构的认识学习目标节次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试属性常见结构的认识①结构的概念必考a②结构的受力 b一、结构的定义1.(广义)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世界上任何事物(包括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2.合理的结构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二、结构与力1.从力学角度来说,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一个较复杂的结构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这些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
2.生产生活中,一个设计合理的结构应该能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作用力,抵抗各种变形。
根据构件的受力和变形的形式,我们可以将构件受力分为以下五种基本形式。
构件的受力形式构件受力图特点受拉构件承受拉拽力受压构件承受使之被挤压的力受扭转构件两端承受方向相反的均匀的力,使它发生扭转形变受弯曲构件承受使之产生弯曲的力受剪切构件承受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三、结构的类型结构的分类多种多样,从力学架构与形态方面考虑,通常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结构类型受力特点实体结构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框架结构既能承受竖向重力荷载,也能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壳体结构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例1如图1所示是一款全球最大飞机,以下不属于其构件的是()图1A.引擎B.机翼C.发动机D.滑道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结构及构件的概念。
滑道不属于飞机的组成部分。
例2(2017·浙江11月学考)如图2所示是一种手动压力机。
在力F的作用下,手柄通过连杆1、摇杆、连杆2带动压杆向下运动,将工件压紧。
连杆1、摇杆、连杆2的主要受力形式是()图2A.连杆1受拉、摇杆受弯曲、连杆2受压B.连杆1受压、摇杆受扭转、连杆2受拉C.连杆1受拉、摇杆受弯曲、连杆2受拉D.连杆1受压、摇杆受扭转、连杆2受压答案 A解析本题中,手柄受向下的力F,连杆1受拉,连杆2受压,摇杆受弯曲。
例3下列学习、教学用品中的结构类型,有别于其他三项的是()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结构的类型。
结构与设计常见结构的认识第⼀单元《结构与设计》第⼀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第⼀单元结构与设计第⼀节常见结构的认识⼀、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是《技术与设计2》第⼀单元“结构与设计”的第⼀节“常见结构的认识”的第⼀课时。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本课时要通过展⽰⾃然界中形形⾊⾊的结构图以及对这些结构分析和研究,使学⽣明⽩“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要让学⽣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结构与设计”,⾃然界中形形⾊⾊的结构给了⼈们⽆限的创造灵感和启⽰。
⼈们将其成果应⽤到技术领域, 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类。
本课时还要讲解构件的基本受⼒形式: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讲解应⼒概念。
当⼀个结构受到外⼒作⽤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会发⽣改变,产⽣⼀种抵抗的⼒,称为内⼒。
应⼒从认识常见的结构开始,通过学⽣熟悉的事例,展开技术视野中的⼒与结构讨论, 通过有趣的⼩试验, 强化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特点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对象分析:学⽣对结构虽有⼀定的了解。
对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也有⼀定的基础。
但较为零散,模糊。
另外,学⽣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分析有⽐较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在受⼒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模型演⽰形变的情况,分析说明拉⼒、压⼒、剪切⼒、扭转⼒和弯曲⼒等。
三、⽬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结构的含义。
(⼆)能从⼒学的⾓度理解结构的概念和⼀般分类。
(三)能结合1~2种简单的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的。
2.过程与⽅法:阅读理解、案例分析、交流讨论、多媒体展⽰、师⽣互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认识到⼒对结构会产⽣重要影响,合理的受⼒是结构存在的重要条件。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结构与⼒。
2.教学难点:理解应⼒与内⼒的概念,学会从技术的⾓度分析事物的受⼒。
五、教学概述: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结构,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常见结构的认识通用技术结构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概念,无论是建筑物、桥梁、机械设备还是电子产品,都离不开结构的存在。
结构是指由一个或多个部分组成的系统,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通用技术是指在不同领域中都可以应用的技术,它是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以及它们的通用技术。
1.桁架结构桁架结构是一种由直线段和节点组成的三角形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强度高、刚性好、重量轻。
它广泛应用于建筑物、桥梁、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建筑物中,桁架结构可以用于支撑屋顶或平面结构,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
在桥梁中,桁架结构可以通过梁和柱的组合来支撑桥面,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在航空航天领域,桁架结构可以用于制造飞机机身、翼梁等部件,以提高机身的强度和刚性。
2.悬索结构悬索结构是一种以悬挂索为主要承力构件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简洁、大跨度、透明度高。
它广泛应用于桥梁、大型体育场馆、展览馆等领域。
在桥梁中,悬索结构可以通过悬挂索和桥塔的组合来支撑桥面,具有较高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在大型体育场馆和展览馆中,悬索结构可以用于支撑屋顶,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并提供更好的视野。
3.空间网壳结构空间网壳结构是一种由三角形网格平面组成的空间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刚度大、自重轻、适应性好。
它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展览馆、空间舱等领域。
在体育场馆和展览馆中,空间网壳结构可以通过三角形网格平面的组合来构成屋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风能力和抗震能力。
在空间舱中,空间网壳结构可以用于制造舱体结构,提供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4.隧道结构隧道结构是一种用于地下交通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抗压能力强、安全性高、施工难度大。
它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地铁、铁路等领域。
在高速公路和铁路中,隧道结构可以通过挖掘地下通道或隧道的方式来实现交通流动。
在地铁中,隧道结构可以用于建造地下通道或隧道,以提供交通运输条件。
这些常见的结构都具有一定的通用技术。
常见结构的认识
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第一节常见结构的认识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性知识,对后面的章节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一小节“无处不在的结构”通过对自然界、技术领域和社会领域三个层面的分析,说明了结构无处不在,给出了结构的一般含义。
教材特别强调了结构的多种多样决定了事物存在的性质,这个观点作为结构思想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这一章的始终。
在这一节中,用“魁北克大桥的坍塌”为例说明合理结构的重要性,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引起他们对结构的重视,提醒学生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第二小节“结构与力”从力学的角度让学生学习结构,并给出了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由于受到学生的知识水平限制,教材只进行定性的分析,要求学生体验和学习力的分析方法。
力的分析方法是这一小节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通过系统的学习《技术与设计1》,学生对设计中的结构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结构的作用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零散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人类如何利用自然界中的结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技术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物理课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并可以画出一些简单物体的受力图,但对分析一些基本结构如何受力、构件内部产生的内力及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应力还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结构的含义,能举出不同领域的实例,知道结构无处不在。
了解结构与力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通过对简单案例,分析结构是如何承受力的。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激情和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结构的含义;结构决定事物存在的性质,结构受力的分析方法。
难点:结构受力的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策略
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体验法
策略设计:
(1)这两个小节的的教学要具备初中物理学科的基本力学知识,根据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建议在进行本节教学前先复习相关知识。
(2)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教师应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和实物素材,如案例、阅读材料、典型的结构设计实例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背景。
其形式可以是挂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视频等,以丰富和拓展本节单元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中先从世界上处处有结构讲起,自然界、社会领域、技术领域都有结构问题,并用具体案例来说明结构是如何决定事物性质的,接着再讲解人类是如何模拟自然结构来解决技术问题的,最后用“魁北克大桥的坍塌”来阐述进行结构设计要有强烈的责任感。
不能将过多的精力花在社会领域结构的理解上,应以技术领域的结构为主要学习对象。
(4)指导好“魁北克大桥的坍塌”的阅读过程,同时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的最近发生的例子,如地铁施工造成附近小区地面塌陷等。
(5) 在进行结构与力的教学时,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来讲解,例如,秋千的吊索主
要是受拉;桥梁的桥墩主要是受压等,对构件的五种基本受力和变形形式,通过概念解释、道具演示等方式进行,不要作深入分析。
重点是讲解受拉和受压,对受剪切、受扭转和受弯曲可降低要求。
(6)利用好纸板承受力试验,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团队精神。
六、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的教学实物、常见结构的图片,制作好教学课件PPT、准备废旧纸盒的纸板,加压的重物。
七、教学过程
1.通用技术必修2学习介绍:
(1)通用技术必修2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
我国载人航天成功, 实现了千年邀游太空梦; 长江三峡顺利截流发电,高峡出平湖;水稻育种结硕果,世界领先……
“技术与设计2”中的“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等四个主题都是具体的、通用的技术, 它们具有典型意义, 并与技术的发展密切关联。
因此我们将要学习的通用技术必修2,应用广泛,具有宽广的迁移价值。
学习这些技术与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将使我们终身受益。
同时也将使我们适应新世纪的科技发展、知识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成为有用的人才。
(2)学习通用技术必修2课程要注意的几点:
①围绕教材内容,以技术设计为主线索,认真钻研各主题的技术与设计要点。
充分调动自己的感知、思维、想像,进行调查研究、批判性思考、创新性想像,密切联系实际,挖掘技术实例,既动脑又动手,做好剖析、试验、实习、设计制作、交流、评价各环节,努力提高技术实践素养。
②发扬在老师引导下的团队合作精神, 把学习技术课程的过程, 变为一个创新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多种视角、多种思路、多种方法, 去探究一个个技术问题, 完成一项项设计任务, 努力造就我们的创造品质, 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④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我们要以坚强的意志力,鼓起战胜困难继续前进的勇气,努力磨炼我们的意志品质。
2.导入
【实物展示】学生制作的小板凳。
同学们在上个学期学习了《技术与设计1》,已经初步掌握了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基本方法,同时也制作了简单的结构模型,如便携式小板凳。
为什么同学们制作的小板凳稳固程度差别较大?如何使小板凳既轻便又稳固呢?让我们通过学习结构与设计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结构。
3.自然界中的结构
【投影展示】蜂窝、蜘蛛网、动物的身体与器官等结构图。
引导学生分析蜂窝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优点在哪里?
【师生互动】蜂巢是严格的六角柱形体。
它的一端是六角形开口,另一端则是封闭的六角棱锥体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
18世纪初,法国学者马拉尔奇曾经专门测量过大量蜂巢的尺寸,令他感到十分惊讶的是,这些蜂巢组成底盘的菱形的所有钝角都是109°28′,所有的锐角都是70°32′。
后来经过法国数学家克尼格和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洛林从理论上的计算,如果要消耗最少的材料,制成最大的菱形容器正是这个角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蜜蜂称得上是“天才的数学家兼设计师”。
【教师总结】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以上案例说明,结构无处不在,结构多种多样且决定着事物存在的性质。
【课堂活动】尼龙搭扣的结构和功能。
①分发若干尼龙搭扣。
这些结构的受力形式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在分析结构的构件受力过程中,其侧重点是
力引起结构的形变和破坏,而高中物理中力学分析的侧重点是
力会改变运动状态。
因此,在分析受力情况的过程中,不应只
注意静态受力与运动状态,而忽视了结构的形变和破坏。
8.探究
观察右图,说明石磨的推杆为什么要用一根绳子吊起来。
拓展:石磨在推动过程中,绳子在空间的轨迹是一个什么
图形?
9.课后作业:
教材第六页的马上行动。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素材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内容与物理学科联系紧密,所以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教学素材丰富的课堂,容易让老师成为课堂的主角,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打上折扣。
1. 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马上行动”、“探究”、“小试验”等内容,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余地和空间。
2. 对于“小试验”中“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有条件的话让学生动手参与体验,这样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3. 要进行阶段性的评价,突出教学的有效性,“结构与力”的教学中,教师最好能根据学生练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合理的评价学生,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