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35
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步骤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是一种介入性心脏诊断技术,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以及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下面是冠状动脉造影的基本步骤:
1.麻醉和准备:患者通常会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医生
会清洁患者的皮肤,穿刺一个血管通道(通常是在手腕或
大腿处)。
2.引导导丝:通过穿刺的血管通道,医生会插入一根细且柔
软的导丝(guide wire),并将其引导到冠状动脉的入口处。
3.注入造影剂:通过导丝,医生会插入一个导管(catheter)
到冠状动脉的入口处。
随后,医生会缓慢注入一种造影剂
(contrast agent)进入冠状动脉,使血管内部显影,以便
观察血管的形态和病变。
4.逐渐检查冠状动脉:医生会在逐渐注入造影剂的同时,通
过摄影机监视血管内部的显影情况,以及血流的通畅程度。
医生会调整导管的位置和角度,同时进行摄影,以获取清
晰的图像。
5.分析和评估:医生会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评估,判
断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堵塞或其他异常病变,确定病
变的程度和位置。
6.结束和处理:完成造影后,导管和导丝会被移除。
穿刺部
位可能会进行压迫止血或使用缝合物封闭,以预防出血。
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过敏反应、血管损伤、血肿等。
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之前,医生会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进行该检查。
冠脉造影术
1、什么是冠脉造影术?
冠脉造影术是一种介入治疗,在放X射线下进行,是局麻的,从桡动脉处进入,用一根细微的导管插入您的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以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及血流情况,来判断有无冠状动脉形态及功能改变的一种左心导管技术。
现在已普遍应用临床,手术简单,创伤小,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2、什么人可以行冠脉造影术?
冠脉造影术的适用很广泛,对有不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症状的患者可以根据冠脉造影术以明确诊断。
对已确认为冠心病的人也可以通过冠脉造影术拟行冠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
3、冠脉造影术术前术后注意点:
(1)术前要防止感冒,如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女病员有月经来潮要告诉医生,必要时暂停手术。
(2)保持情绪稳定,术前睡好,训练床上大小便(一般经桡动脉手术的话是不需要的,但因为自身血管的因素,可能要行股动脉穿刺的话就要求术后卧床24小时。
(3)术前可进食,但少吃,干吃,早吃。
(4)入室前应排好大小便,更换手术衣。
(5)术后进易消化饮食,多喝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6)经桡动脉穿刺者,局部加压包扎,制动6小时,可以起床大小便,但要避免剧烈的活动,主要是防止手术穿刺处的出血。
经股动脉穿刺者,伤口处要压迫6-10小时,术侧肢体限制活动,24小时方可下床活动。
(7)有胸闷,胸痛或术侧肢体麻木,胀痛,或有血液流出,应及时报告医生护士。
(8)支架植入术后阿司匹林、波立维至少服一年,注意有无胃肠反应、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等。
冠状动脉造影术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简称,是指给心脏供血的冠脉出现了狭窄、闭塞、痉挛等病变,进而引起了心脏缺血。
冠状动脉造影术就是应用影像学的方法,将冠状动脉正常或异常的形态学直观地显示出来,为临床医师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直接可靠的证据。
尽管临床目前有多种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与功能的技术,但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方法简单,结果直观可靠,因此仍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概念冠状动脉造影术是手术医师将特殊的造影导管从周围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的根部,在X线的指导下插入左、右冠状动脉的开口。
随后手术医师在造影导管的尾端推注不透X线的造影剂,使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在X线下显影,同时,系统将冠状动脉显影的情况用电影、录像或数字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的根据。
冠状动脉造影术需要的设备心导管室:冠状动脉造影术需在心导管室完成,所谓的心导管室就是装备了心血管造影机及配套设施的专用检查室。
心血管造影机:主要功能部件为X线的球管,该球管固定在外形像英文字母C 的金属架上,因此,又称为C型臂,其可灵活地调节位置,从不同的摄影角度观察心脏及冠状动脉血管。
造影导管:分成左、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
造影剂:不透X线的含碘造影剂。
过去应用的离子型造影剂,如泛影葡胺目前已很少应用。
当今主要应用非离子型,如优维显、典必乐、欧乃派克等。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过程入路动脉:导管经周围动脉(双股动脉或桡动脉)插入,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进行造影。
应用动脉鞘建立造影导管进出动脉的通道:入路动脉选择后行动脉穿刺术,并植入有单向阀门的动脉鞘。
动脉导管到位:造影导管逆行送到主动脉根部后,在X线透视指引下,插入冠状动脉开口内,然后分别在不同的X线球管的投照体位,术者手推3-5ml造影剂,推注后,造影剂迅速分布在冠状动脉腔内显示冠状动脉的形态,推药的同时计算机记录造影的结果。
拔管及局部压迫:造影完毕,需拔除动脉鞘,由于穿刺的是压力较高的动脉,拔鞘后需局部压迫20-30min,然后加压包扎,病人平卧12—24h。
心胸外科—冠状动脉造影术心胸外科—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放射性造影剂来观察和评估冠状动脉的图像学检查方法。
它是心胸外科领域中常用的重要技术,可以用来检测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脏血管手术。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主要血管,一旦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阻塞,就会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导致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等疾病。
而冠状动脉造影术可以直接观察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帮助医生准确了解病变的程度和位置,从而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案。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需要将患者放置在手术台上,使其胸部暴露出来。
然后,医生会经过局部麻醉后,在股动脉处插入一根导管,并逐渐推进到冠状动脉。
随后,医生会通过导管注入一定剂量的放射性造影剂,使其进入到冠状动脉血管中。
当放射性造影剂达到心脏后,医生利用X射线装置即可观察到冠状动脉的血管情况,从而进行评估和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判断其是否适合进行该手术。
一般情况下,年龄较大、基础疾病严重和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需要格外注意,并在决策治疗方案时权衡利弊。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病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技术熟练,团队合作的结果,这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还需要有较强的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能力,尽可能减少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尤其对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的患者来说,冠状动脉造影术能够明确病变的程度和位置,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手术结束后,医生可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结果,选择适当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如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以解决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血流障碍问题。
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但也要注意到,冠状动脉造影术并非对所有心脏疾病都适用,尤其是那些有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与医生进行全面的沟通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