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文本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睡觉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 (窥视,探看 ),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 就 )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 虚若无物;手裁( 同“才”)举,则又超忽( 形容跳得轻快而高 ) 而 跃 。 急 趁 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往。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 细察)之,短小,黑 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 衿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腿),意似良。喜而收之。将 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 暗中察看 )之。
关于《聊斋》
《聊斋志异》清代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 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时基本完成,此后不 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 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全书有短篇小说 约500篇(12卷)。
关于《聊斋》
《聊斋志异》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
帝(宣宗)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
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
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
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死。
选自《明朝
小史》
2.结合小说和补充材料,你认为哪一种结尾能够呈现更好 的舞台效果?
吕毖是以史学家的身份,用事实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间悲剧,极具震撼 力;而蒲松龄是以小说家的身份,通过艺术的手法,把悲剧改成喜剧,我 们在喜剧的背后可以看到作者更多的悲哀。普通百姓看到的是成名一家过 上了“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的生活,我们看到的则是成名一家、成名的 个人命运维系在一只小小促织上的悲哀,看到的是全天下的百姓将自己的 命运维系在“天子偶用一物”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