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_产业关联
- 格式:ppt
- 大小:962.00 KB
- 文档页数:37
(分章)产业经济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二、单项选择题1、判断宏观经济结构均衡与否的主要观察对象是(B )A产业结构B产业关联C产业布局 D产业政策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是(D )A国民经济总量 B 企业 C家庭 D产业3、产业组织运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B )A定性分析B投入产出分析 C计量经济方法 D系统动力学方法4、把产业分为主导、先导产业的关联分类法是(B )A技术关联方式分类法 B战略关联分类法C原料关联分类法 D方向关联分类法5、中国封建时期最重要的产业政策是(A )A农本思想 B工商业思想 C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思想 D农工商思想三、多项选择题1、下面哪几个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涉及产业组织理论(A B C D )A张伯伦 B梅森 C贝恩 D谢勒2、产业政策的研究领域从横的方向看包括(A BC )A产业政策制定 B产业布局政策C产业技术政策 D产业政策效果分析3、产业经济学是一门融合(A BCD)基本理论的应用经济学A经济学 B管理学C文化学 D论理学4、四次产业分类法把所有的经济活动分为(ABC )A农业B工业 C服务业 D信息业5、产业应该具有以下某种同类属性或特征(ABCD )A同类产品或服务B相互密切竞争相关和替代相关的产品或服务C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的物质生产活动或类似经济性质的服务活动D产业活动包括是经济性质的政治、社会等活动四、辨析题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部门经济活动2、产业经技介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3、重点产业属于支柱产业4、根据产业本身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五、简答题1、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3、简述产业的分类方法4、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学习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一、名词解释:1、马歇尔冲突;2、配第—克拉克定理;3、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二、单项选择:1 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专门对工业结构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B A霍夫曼比例=消费品产值/资本品产值B霍夫曼比例=资本资料工业产值/消费资料工业产值C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产值/资本资料工业产值D霍夫曼比例=资本品产值/消费品产值2____A____提出了三次产业划分A费歇尔B瓦尔拉斯C马歇尔D霍夫曼3 SCP理论指的是BA 市场结构—市场主体—市场绩效B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C市场行为—市场结构—市场效果D 市场结构—消费主体—产品状况三、多项选择: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是指B DA 产品市场均衡B整个市场上所有的价格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同时达到均衡的。
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分析(仅供参考)目录(13题):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P93第四章我国纺织业退出援助政策P131第五章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P157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P175 第七章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P208第八章美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P233 第九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P261第十章日本产业政策P281第十一章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治理政策P317第十二章让人头疼的成品油价格P351第十三章英国广告行业与自律管理P363第十四章浏阳花炮产业集聚P387第十五章中国手机业的产业生命周期P407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P931、你认为我国公用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公用事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其本身特殊性,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套用一般行业或企业的改革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公用企业未来的改革应该是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在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价格收费监管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用企业垄断经营体制,加快公用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增强公用企业活力,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2、国外公用企业改革进程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发达国家公用企业改革在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方面有重大成就,为此,对我国公用企业改革来说:(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管理和监督作用;(2)在保证政府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能前提下,打破公用企业独家垄断经营局面,引入竞争机制;(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5)转变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的功能。
3、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根据我国国情,铁路运输业改革,可以采取多种目标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应该采取“网运分离+区域公司”的混合模式。
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多选1、产业的含义。
(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
(2)产业是某种同类属性的集合。
(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简答)2、由于费歇尔和克拉克子啊研究三次产业分类法中所作出的贡献,他们两人一起被公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创始人。
3、三大产业分类法更多地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为三大类,即将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一次产业,将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二次产业,将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4、博弈论的分析方法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研究方法,经常用于研究(寡头垄断)、(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价、(企业兼并)和(反垄断)规制等问题。
名词1、产业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分工形式的表现,是一个多层次的经济系统。
2、产业经济学是研究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组织集团的发展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学科。
3、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产业)。
4、马歇尔冲突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单选)填空1、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有关联方式分类法、三大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业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等。
(简答、选择)2、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3、第三次产业是指广义上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4、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组织)。
5、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贝恩、谢勒)等建立的。
6、(产业结构优化)是研究产业结构的目的。
7、静态分析主要考察研究对象在(某一时间点)上的现象和规律。
8、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认为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9、。
10、单选1、按照这种分类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衰退产业、夕阳产业、淘汰产业等。
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简述论述第一章产业: 产业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第三章1.企业在产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地位:企业是产业分析和研究的出发点,所谓的产业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企业行为本身就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对象.作用: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人类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是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 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主题和突破口;企业是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第四章*市场结构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根本上说是指市场竞争和垄断的关系.(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市场集中度: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卖方或买者具有怎样的相对的规模结构的指标.产品差异化:是指企业在其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的区别开来,从而达到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进入壁垒(判断,简述):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这些优势是通过现有企业可以持续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企业的进入反映出来的.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绝对成本优势,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阻止进入策略行为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企业在退出某个行业时所遇到的阻碍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雇用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研究表明,构成进入壁垒的因素往往同构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进入壁垒低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低,这种行业的竞争性就较强;反之,进入壁垒高的行业,退出壁垒也可能较高,这种行业的垄断性就很强.*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市场竞争行为:定价行为,广告行为,兼并行为定价行为:1.寡头垄断市场的模型P116 2.掠夺性定价:企业为了把对手挤出市场和吓退试图进入市场的潜在对手,而采取的降低价格甚至低于成本的策略.主要有三个特征—在掠夺性定价中出现的价格下降是暂时性的;企业发动暂时性降价是指目的是缩减供给量,因为只有在有效控制供给量的前提下,发起企业在驱逐对手后才能提高价格;一般情况下采用掠夺性定价策略的都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 3.限制性定价(阻止进入定价):短期限制性定价;动态限制性定价.市场主导企业通常先订立一个高价,然后随着新企业的进入而逐渐降低价格,这样做最符合企业追求长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影响因素---市场进入壁垒的高低;经济规模;兼并行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企业兼并是资本集中的一中基本形式. 特点:伴有产权关系的转移;通过兼并,原有企业的业务讲集中到合并后的新企业中去;多家企业的财产将变成一个企业的财产,多个法人变成一个法人.兼并三种类型横向兼并:是指进行兼并的企业属于统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或处于同一加工工艺阶段。
1.公开合谋的常见实施机制有哪些?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
:前者保证价格基准的同一性,后者可以给不同型号的产品定价2交货定价:指支付的价格等于指定位置的价格加上该位置到客户位置的运费3零售价格维持:是指销售商给零售商规定的销售产品价格的下线。
4最惠国待遇条款:销售商不会以更低的价格销售给其他人5.竞争一致条款:厂商承诺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致。
6分割市场与固定市场份额:分配给每一个厂商一定的购买者或地区。
2.形成及维持合谋的因素有哪些?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越高越容易形成合谋,企业成本:企业成本之间的差异增大了合谋的难度。
多市场接触:多市场竞争容易维持合谋。
信息的非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是达成合谋困难。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小有利于合谋。
产品同质:产品同质时达成合谋容易。
行业协会:提供了信息交换平台。
订单性质:大额订单有很强的背叛激励。
5.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结构变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集中度:1.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市场集中度市场规模扩大加速企业扩张,导致市场集中度提高2.经济全球化降低了市场集中度。
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分工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市场集中度降低。
二:1.提高了进入壁垒,市场规模与企业规模扩张,必然提高行业的进入壁垒。
2.降低了进入壁垒。
专业化分工深化,柔性生产方式,技术革新,金融市场全球化降低了进入壁垒。
三。
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经济全球化导致竞争加剧,提高了产品差异化。
1.简述价格歧视的条件和类型。
条件:1.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市场势力2.企业必须了解或者能够推断消费者的购买意愿3.企业必须能够阻止或限制转卖行为。
类型:一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企业向每个消费者索取其愿意为单位产品支付的最高价格,从而获取了全部消费者剩余。
二级价格歧视:也称为非线性定价。
企业通过诱导消费者在企业提供的不同消费组合之间选择来实行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收取不同的价格,或者对不同的人收取不同的价格。
第七章旅行社的客户与产业关系管理学习目的:直接影响旅行社竞争力的外部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旅游者、旅游产品供应厂商、旅行社的合作厂商和竞争厂商,他们分别从不同方面对旅行社的经营产生影响,并决定旅行社在本区域内的竞争地位。
通过学习,认识到旅行社经营必须放弃短期的交易导向目标,把企业营销的重点放在对外部不可控因素的反应方面,学会处理与各方面的关系,以保证旅行社形成长期的竞争优势。
学习重点:重点客户的培育方法、旅游投诉的产生与处理、旅游供应厂商的类型与合作方法、组团社与地接社合作的作业流程、选择地接社的标准、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方法、旅行社的竞争策略。
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图片资料、多媒体教学安排:共四节,安排4课时主要参考文献和指导读物:[1] 戴斌、杜江编著:《旅行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杜江编著:《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国家旅游局人教司编著:《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4] 丁力编著:《旅行社经营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5] 田里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6] 李天元编著:《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旅行社的客户和产业关系是指旅行社的产品购买者、产品生产的关联厂商和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如旅游者、旅游产品供应商、具有合作或竞争关系的其他旅行社。
第一节旅行社客户关系管理一、旅行社的客户结构1、按照旅游购买决策单位划分(1)单个旅游者:以个人名义购买旅游产品。
目的单纯是旅游,数量小,变数大。
(2)集体旅游者:以组织的名义购买旅游产品,如企业、政府机构和军事机构、行业协会、各种专业协会、社交性俱乐部和会议机构等。
目的是为了自身消费,批量大、价格高、变数小。
但决策所需信息多,决策时间长,需要签订购买合同。
应注意集体组织中不同成员的作用,尤其是做好决策者的工作。
2、按照购买的频度划分(1)初次购买者:接受旅行社促销或别人推荐,首次购买本旅行社产品。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产业链和现代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产业链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发展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业链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内涵1. 产业链产业链是指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加工组装到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的产业组织。
产业链具有以下特点:(1)纵向关联性: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纵向的关联关系,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下游企业为上游企业提供市场需求。
(2)横向关联性: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存在着横向的关联关系,如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产业链延伸等。
(3)动态性:产业链处于不断演变和升级的过程中,受到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2. 现代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指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具有高度分工、高度融合、高度协同的产业体系。
现代产业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增长潜力的产业为主导,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2)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
(3)创新驱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产业链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1. 产业链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产业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产业链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2)产业链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部分产业链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 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状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我国在高铁、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