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2018修订版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5.24 MB
- 文档页数:74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解读》试题科室:姓名: 得分:单选题(每题10分,共100分)1. 关于目前流感的流行形势,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
B.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
C.流感确诊住院和死亡病例数也有所上升。
D.暴发疫情报告数远高于去年同期。
E.流感活动水平趋于平稳。
2. 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严重的流感大流行发生于( )A.1580年B.1658年C.1918年D.1957年E、2003年3. 2017年入冬以来感染人的主要流感病毒不包括( )A.H1N1B. H5N1C.H3N2D.乙型Victoria系E.乙型Yamagata系4. 有关流感传染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B.感染后12小时即可复制排出病毒。
C.发病第24-48小时是病毒排出的高峰。
D.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
5.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 )A.5-7天,可长至10天B.1-7天,多为2-4天C.3-5天D.10-14天6. 关于流感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A.以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B.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
C.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D.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
7. 下列不属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是()A.扎那米韦B.帕拉米韦C.奥司他韦D.阿昔洛韦8.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最佳使用时机是()A.发病48小时后B.发病48小时内C.发病24小时内D.发病72小时内9. 关于流感的抗病毒治疗,错误的是()A. 中医中药治疗有效。
B.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C.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不建议使用。
D.发病时间超过48 h 的重症患者依然不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国家卫健委官网近日更新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流行性感冒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
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鉴别诊断一、普通感冒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证据。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
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
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
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临床治疗一、抗病毒治疗。
1.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重症或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发病48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h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非重症且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发病48h内,在评价风险和收益后,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流行性感冒诊断方案(2018年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惹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得病,在世界范围内惹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固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量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况综合征(ARDS) 和 /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少儿、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 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涨较快,目前处于冬天流感流行顶峰水平。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着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体现上涨态势,本次冬天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早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增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 流感诊断方案(2009 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 年版)》的基础上,联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就及我国既往流感诊断经验,拟订本诊断方案。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 RNA 病毒。
依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假如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 、H3N2 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 和 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 56℃条件下 30 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
从潜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根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亲密接触可发生有限流传。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连续排毒3-6 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出 1 周,人感染 H5N1/H7N9 病例排毒可达 1~ 3 周。
(二)流传门路流感主要经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流传,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流传。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件也可惹起感染。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版)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
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流感确诊住院和死亡病例数也有所上升,暴发疫情报告数远高于去年同期,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以上结果均提示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
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如禽类、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
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循环并引起季节性流行,最近数据显示海豹也可被感染。
丙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和猪,但感染后症状轻微。
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是否导致人发病并不清楚。
由于流感病毒的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
根据其表面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将甲型流感病毒分成许多亚型。
到目前为止,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18个亚型血凝素(H1-18),11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1-11)。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