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上册真假美猴王演示文稿1
- 格式:ppt
- 大小:13.57 MB
- 文档页数:19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真假美猴王》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参与歌曲演唱,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感受音乐的美妙;2.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使他们能够感受音乐并表现出来;3.提高幼儿的听力水平,让他们能够理解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和内容;4.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让他们能够在集体中参与表演。
教学内容歌曲介绍《真假美猴王》是一首融合了中国传统故事和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的歌曲,旋律轻快欢快,非常适合幼儿演唱和表演。
教学步骤第一步:欣赏播放《真假美猴王》的音乐,让幼儿们静静地听一遍,让他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第二步:学唱1.进入正式教学环节,让幼儿们跟随老师唱几句前奏。
2.老师唱一句,幼儿跟唱一句,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
3.整合前奏和歌词,让幼儿连续演唱一遍。
第三步:练习动作1.教师将歌词和动作联系起来,让幼儿跟着动作做;2.整体练习两遍,让学生掌握动作的细节;3.分角色演唱加上动作,安排角色分配,老师指导幼儿们完成“真猴王”和“假猴王”的角色转换。
第四步:练习整合1.整合歌词、旋律和动作;2.分角色演唱。
3.加上小伴舞的表演。
第五步:表演展示1.安排表演,选择几位学生担任主角,其他学生配合伴舞;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小创意和改动;3.进行展示演出。
教学难点1.把握歌曲情感,让学生表现出来;2.整合动作和歌词,让学生能够跟着动作做;3.角色转换的部分,需要学生快速进行转换。
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歌词和动作;2.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个人特长,自主进行表演创意;3.学生在集体中的表现。
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们学习到了唱歌和表演的基本技能,提高了他们的音乐鉴赏力和表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扩充教学内容,让幼儿能够多方面体验音乐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真假美猴王》教案幼儿园大班《真假美猴王》教案(精选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真假美猴王》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大班《真假美猴王》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细微的观察、分析、分辨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能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创造性的表演。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2.道具:耙子、行李、钵、禅杖;头饰(猴子;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唐僧)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播放课件)今天幼儿园里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是谁?(孙悟空)怎么会有两个悟空呢?我给小朋友讲个故事《真假美猴王》二、看课件边讲故事边提问,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播放课件)提问:1.师父为什么赶走悟空?2.师父渴了,悟空回来后是怎么做的?3.真假悟空都请了谁来分辨他们?4.假悟空是什么变成的?5.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三.欣赏故事、学说角色对话,并启发幼儿用表情、动作创造性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引导幼儿分辨真假悟空,并用动作、表情加以表现提问:是谁分辨出了假悟空?假悟空是什么变的?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情来表现它的狠毒?2.引导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1)悟空打死了强盗,师父会怎么批评他?(2)悟空端着水是怎么对师父说?师父是怎样回答?(3)师父不肯原谅悟空,悟空是怎么做的?(4)八戒和沙僧回来看到师父晕倒了是怎么问师父?师父会怎么回答的?(5)沙僧看到菩萨身旁的悟空,很生气,是怎么做的?菩萨又是怎么说的?(6)真悟空看到假悟空两人会怎样?(7)在如来佛祖面前假悟空怎么了,真悟空是怎么做的?四、引导幼儿用道具、语言、动作、表情表演故事。
分配角色,讲解表演规则五、结束活动老师戴上师傅的面具:徒儿们随师父继续去西天取经吧。
大班音乐公开课真假美猴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音乐王国》第五章节《真假美猴王》。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角色,通过歌曲、舞蹈等形式感受孙悟空的勇敢、聪明、机智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和了解《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舞蹈表演,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真假美猴王》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进行合唱和舞蹈表演。
难点: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以及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投影仪、孙悟空卡通形象道具、音乐乐谱。
学具:幼儿舞蹈服装、头饰、孙悟空卡通形象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扮演孙悟空,为学生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孙悟空的兴趣。
2. 歌曲学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真假美猴王》歌曲,讲解歌词含义,让学生跟唱。
3. 舞蹈教学:教师示范孙悟空舞蹈动作,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练习。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舞蹈动作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集体表演:各组选出代表进行集体表演,其他学生伴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真假美猴王》歌曲歌词、舞蹈动作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演《真假美猴王》舞蹈,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将视频提交给教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其他章节,了解孙悟空的更多故事,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同时,开展孙悟空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音乐王国》第五章节《真假美猴王》。
这个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和了解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特点,通过歌曲和舞蹈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真假美猴王》一、教学目标1.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内容,感受孙悟空的聪明才智。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学会讲述故事。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表演。
三、教学准备1.故事课件:《真假美猴王》2.玩具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角色模型3.画纸、画笔、颜料4.音乐:《猴哥猴哥》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孙悟空玩具,引导幼儿说出孙悟空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背景。
二、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孙悟空与六耳猕猴的斗智斗勇。
2.讲述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三、角色扮演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角色(孙悟空、六耳猕猴、猪八戒、沙僧等)。
2.各小组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创意绘画1.教师出示画纸、画笔、颜料,引导幼儿绘制自己心中的孙悟空。
2.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孙悟空形象。
3.绘画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针对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鼓励。
3.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课后作业1.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孙悟空的绘画作品,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
七、教学反思1.在讲述故事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让幼儿更容易理解。
2.在角色扮演环节,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在课后作业环节,要提醒家长关注幼儿的表现,共同完成作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和幼儿共同度过了愉快的时光,相信幼儿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更加自信、勇敢地展示自己。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悟空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吗?”“对了,是他的聪明和勇敢。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是如何用智慧战胜假美猴王的。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真假美猴王》教案《真假美猴王》是一款适合幼儿园大班开展的韵律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和表达动物特征、培养幼儿音乐表演的能力。
下面是《真假美猴王》的教案:活动目标:1. 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幼儿感知和描述动物特征。
2. 培养幼儿音乐表演的能力,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和表演技巧。
教学准备:1. 腰鼓或鼓、收音机。
2. 舞台背景或装饰。
活动过程:一、热身(10分钟)1. 背景音乐放松整理身体: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摆动身体,放松筋骨。
2. 音乐游戏《咯咯叫》:教师模仿小鸡咯咯叫的声音,幼儿跟随一起模仿。
师生互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导入活动(5分钟)1. 准备一只玩具猴子,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描述猴子的特征,如尾巴、长腿、长嘴等。
2. 讲述《美猴王》的故事,简要介绍猴子的形象和故事中的情节。
三、音乐表演(15分钟)1. 分发腰鼓或鼓给每位幼儿,教师示范用腰鼓伴奏节奏,让幼儿模仿。
2. 分组演练: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由一位幼儿扮演美猴王,其他幼儿扮演跳舞的猴子。
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幼儿学习如何表演猴子的动作和韵律。
a) 手模仿猴子爬树的动作:幼儿伸直两臂,手掌合在一起,并向上伸直。
b) 腿模仿猴子跳跃的动作:幼儿弯曲双腿,轻轻跳上几下。
c) 手脚模仿猴子走猫步的动作:幼儿手脚交替敲地,模仿猴子走动的声音。
3. 音乐表演:每组依次上台表演他们所学的猴子动作和韵律,并边演边打鼓。
其他幼儿可以在舞台边鼓掌助兴。
四、总结活动(5分钟)1. 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分享他们的表演心得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猴子的特征,例如长尾巴、灵活的动作等。
活动延伸:1. 制作猴子面具:幼儿可以使用彩纸、颜料等材料制作自己的猴子面具,然后再进行音乐表演。
2. 听音辨真假:播放不同动物的叫声,让幼儿辨认出真猴子的声音。
活动评估:1. 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模仿猴子的动作和韵律。
2. 评估幼儿对猴子特征的描述和表演的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真假美猴王》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故事《真假美猴王》,使学生了解生肖、了解猴子、了解“真假”概念;2.发展幼儿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3.让学生在参与中体味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1.故事《真假美猴王》的录音;2.PPT;3.每个学生一支铅笔和一本小练习本。
三、教学内容3.1 导入1.利用PPT播放生肖表,让学生读一读副标题“猴”的内容,并了解猴的相关知识;2.利用PPT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摆动身体,放松心情。
3.2 故事讲解1.播放故事《真假美猴王》的录音,让学生整体感受故事的情节和背景;2.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如“玉帝”、“神通广大”等;3.教师根据故事情节,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猴子的本领有哪些?”、“为什么猴子被封了?”、“美猴王最后怎么样了?”等。
3.3 情境演绎1.在小组内,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情节,演绎猴子和玉帝的对话;2.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编写自己的“美猴王”的故事。
3.4 语言练习和反思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整个故事的情节,让学生理解语法;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练习,练习单词和语法;3.让学生对这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收获、不足和改进方法。
四、教学要点1.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兴趣并能参与进去;2.教师要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感悟故事中的道理和内容;3.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4.教师要注意“启发性”的演绎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针对幼儿园大班,通过“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以及一系列的导入、讲解和练习,让学生了解生肖、了解猴子、了解“真假”概念,以发展幼儿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课程的互动性十分强,能够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教师应该在教学时重视学生的语感,尝试在情境中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
另外,由于幼儿记忆力有限,教师在讲解时应该注意生词的数量和难易度,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背景。
参考教案-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真假孙悟空-图文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1/5
大班的孩子很活跃,有自己的主见,在对我们班幼儿的观察过程中我吃惊地发现外来文化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
班里的每个男孩子最喜欢看的、谈论的都是“奥特曼”这一个主题。
此外,孩子们有意无意的暴力动作让我觉得很不安。
我想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于是我找到了一个同样强大,充满正义感,拥有神奇法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孙悟空。
要想让孩子们喜欢什么,首先要让孩子们了解、熟悉。
为此我特别在谈话的环节中反复提到西游记的故事,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在活动中我们讲故事,画故事。
通过一段时间开展有关《西游记》故事的活动后,孩子们对这部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有了浓厚的兴趣。
《西游记》中的很多故事小朋友们都非常熟悉。
如果是仅停留在讲故事这单一活动形式上显然吸引不了今天的孩子们了。
小朋友们想到如果能表演出自己耳熟能详的故事来,那一定很有趣。
初次的尝试孩子们简单表演了《i借芭蕉扇》的故事,他们很兴奋觉得不过瘾。
有了第一次的简单尝试,在第二次的规划中小朋友们做了更详细的计划,开展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表演活动,能自然大方的表演,体验表演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喜悦。
2、“值日生拓展”从学期初的活动设计、活动实践、活动的整理都是三位教师一起完成的,体现了保教结合、团队合作、共生共长。
2/5。
大班语言活动:真假美猴王活动目标:1、了解唐僧;孙悟空等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细微的观察、分析、分辨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能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创造性的表演。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2.道具:耙子、行李、钵、禅杖;头饰(猴子;观音菩萨;如来佛祖;唐僧)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播放课件)今天幼儿园里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是谁?(孙悟空)怎么会有两个悟空呢?我给小朋友讲个故事《真假美猴王》二、看课件边讲故事边提问,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播放课件)提问:1.师父为什么赶走悟空?2.师父渴了,悟空回来后是怎么做的?3.真假悟空都请了谁来分辨他们?4.假悟空是什么变成的?5.故事里都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二.欣赏故事、学说角色对话,并启发幼儿用表情、动作创造性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引导幼儿分辨真假悟空,并用动作、表情加以表现提问:是谁分辨出了假悟空?假悟空是什么变的?可以用什么动作、表情来表现它的狠毒?2.引导幼儿学说角色对话。
(1)悟空打死了强盗,师父会怎么批评他?(2)悟空端着水是怎么对师父说?师父是怎样回答?(3)师父不肯原谅悟空,悟空是怎么做的?八戒和沙僧回来看到师父晕倒了是怎么问师父?师父会怎么回答的?(5)沙僧看到菩萨身旁的悟空,很生气,是怎么做的?菩萨又是怎么说的?(6)真悟空看到假悟空两人会怎样?(7)在如来佛祖面前假悟空怎么了,真悟空是怎么做的?三、引导幼儿用道具、语言、动作、表情表演故事。
分配角色,讲解表演规则三、结束活动老师戴上师傅的面具:徒儿们随师父继续去西天取经吧。
在音乐伴奏走出活动室。
大班语言活动:真假美猴王(二)真假美猴王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大班语言活动。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和听力技巧,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准备一些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真假信息和相应的图片。
这些信息可以涵盖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其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以及他的一些传奇故事。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真假美猴王》教案动作建议:第2-4小节:双手握成大拇指状做神气摆动的动作:第5小节:做眺望状的造型第6-8小节同第2-4小节;第9小节同第5小节。
)第11-12小节:双手向外划一个圈:第13-16小节:双手高举作尖尖山顶状的动作:第17-18小节:双手从上向外划圈:第19-20小节:双手做神气地拿武器状的动作:第21-22小节:有力的抖动双手:第23小节:双手握拳做打斗状准备动作第24-26小节:作打斗动作:第27-28小节:边打斗嘴里边喊:“加油、吼嘿!”:第29小节:双手握拳做躲闪状准备动作第30-32小节:作躲闪动作:第33-34小节:边躲闪嘴里边喊:“加油、吼嘿!”:第35小节:两人双手对拍准备动作:第36-38小节:两人双手对拍:第39-42小节:两人边拍手边说:“我是真的美猴王”第43小节:自由创编美猴王变出不同造型的动作:第44-45Ax节:原地跑假装追赶状的动作:第46-47小节:真猴王高高举起金箍棒把假猴王打晕在地。
游戏玩法:先商议好谁是“真猴王”,谁是“假猴王”,真假猴王打斗、变造型,在音乐结柬“金箍棒”后,真猴王高举金箍棒打假猴王,假猴王快速倒地做装死的动作造型。
活动目标: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对方舒服的力度。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2、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活动过程:1、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l)美猴王家住哪里7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7(2)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7金箍棒怎么拿7(3)美猴王有哪些本领7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72、完整跟着教师边做动作边感知音乐。
3、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真假美猴王》带反思大班《真假美猴王》课对大型班级以语言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进行了反思,使儿童能够观察,分析和区分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并利用语言,表情和动作等创造性表演来理解唐Tang;孙悟空等角色。
人物的性格,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孩子讲图片内容,来看看带有反思计划的幼儿园班级《真假美猴王》。
活动目标:1.了解唐Yan和孙悟空的性格。
2.它可以观察,分析和区分字符之间的细微差别,并可以使用创造性的表演,如语言,表情和动作。
3.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图片来分辨图片内容。
4.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幼儿能大胆地说出完整的单词。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2.道具:蝎子,行李,蝎子,权杖;头饰(猴子;观音菩萨;汝来佛;唐Yan)活动程序:一,进口活动(播放课件)今天有两位客人来到幼儿园。
你是谁?(孙悟空)为什么会有两个悟空?给孩子讲故事《真假美猴王》其次,在讲故事和提问的同时看课件,并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
(播放课件)问题:1.师父为何开车赶走悟空?2.主人渴了。
悟空回来后是怎么做的?3.谁能区分真假悟空?4.假悟空变成了什么?5.故事中有哪些角色,您最喜欢谁?为什么?3.欣赏故事,学习角色对话,并通过表达和动作创造力激发孩子表达角色的性格。
1.引导孩子们辨别真假悟空,并用动作和表情表达他们。
问题:谁能辨别假悟空?假悟空改变了什么?可以使用什么动作和表达来表达其恶性?2.引导孩子学习角色对话。
(1)悟空杀死了强盗,师父怎么批评他?(2)悟空如何与师父讲话?师父如何回答?(3)师父拒绝原谅悟空,悟空是怎么做的?(4)巴杰和沙英回来看师父昏倒了。
你是怎么问师父的师父将如何回答?(5)沙影看见悟空在菩萨旁边,非常生气,怎么办?佛陀怎么说?(6)真正的悟空看到假的悟空会看到什么?(7)在佛陀面前真正的悟空发生了什么?真正的悟空是怎么做的?第四,引导儿童使用道具,语言,动作,表情表演故事。
分配角色并解释绩效规则V.结束活动老师戴上了大师的面具:门徒们继续与大师一起去了西方天堂。
真假美猴王三分钟演讲稿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真假美猴王》。
在这个主题下,我将为大家揭示美猴王的真相,并探讨真假美猴王之间的区别。
我们来谈谈美猴王的真相。
美猴王,也就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形象之一。
作为一个具有神通广大的猴子,他身怀绝技,智勇双全,为人正直善良,是一个正义的化身。
他与师傅唐僧一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保护了正法。
美猴王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广受喜爱。
然而,与真正的美猴王相对应的是众多的假冒者。
这些假冒者试图以美猴王的名义谋取私利,却背离了美猴王的正直善良。
他们可能是以美猴王的名义行骗,或者是制造混乱,破坏社会秩序。
这些假冒者给美猴王的形象抹上了浓重的阴影,也让人们对于美猴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那么,如何区分真假美猴王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了解美猴王的故事来辨别。
美猴王在《西游记》中的形象是正直善良、勇敢无畏的,他的目标是保护唐僧取得真经,修正佛法。
而假冒者往往以自私自利为动机,他们往往追求权力、财富或者是别有用心。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来判断。
真正的美猴王会为正义事业奋斗,为他人着想,而假冒者则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来分辨。
真正的美猴王会保持高尚的品德,言行一致,而假冒者则往往言行不一,言而无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有些人以虚假的形象出现,试图欺骗我们,带给我们困扰和伤害。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学会辨别真假,保持警惕。
我们应该学会从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用心去观察,用理性去判断。
尊敬的评委和各位观众,美猴王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形象,他给我们传递了正直善良、勇敢无畏的价值观。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美猴王的假冒者,保护美猴王的形象不被玷污。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分辨真假,保持理性思考,才能在社会中建立起真实、公正、善良的价值观,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大班真假美猴王教案
教案:大班真假美猴王教案
I. 目标:
-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故事《西游记》中的角色美猴王。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II. 准备:
- 一本《西游记》故事书
- 一幅美猴王的图片或雕塑
III.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 引入话题: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西游记》这个故事?
- 让学生自由发表关于《西游记》的意见和了解。
2. 故事讲解:(10分钟)
- 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讲解《西游记》中的主要角色美猴王的故事。
- 通过图片或雕塑给学生展示美猴王的形象。
3. 真假鉴别:(20分钟)
- 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有关美猴王的图片,其中一张图片是真正的美猴王,其他图片是其他猴子的图片。
- 让学生观察图片,判断哪张是真正的美猴王图片。
4. 分组活动:(15分钟)
- 将学生分成小组,再次给每组发一组美猴王图片,其中一张是真正的美猴王,其他图片是其他猴子的图片。
- 让小组讨论并找出真正的美猴王图片。
5. 活动总结:(5分钟)
- 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找到的美猴王图片,并解释他们的判断依据。
-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活动中学到的内容,如观察图片细节、判断真假等。
IV. 教学拓展:
- 让学生根据刚才学习的内容,用纸和颜色自己绘制一个美猴王的画像,并和其他同学分享。
注意事项:
- 确保活动中使用的图片清晰可辨,方便学生观察。
- 需要提醒学生以友好和尊重的方式进行讨论和合作。
(根据不同教学环境和学生年龄,活动时间可以适当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