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我的家乡
- 格式:docx
- 大小:21.22 KB
- 文档页数:3
客家祖地作文
《客家祖地》
嘿呀,咱今天来说说客家祖地。
你们知道吗,我呀,有一回就去了那客家祖地,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呢!
那是一个阳光特好的日子,我满心欢喜地来到了客家祖地。
一进那大门,哇塞,好大的一片地方啊,那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客家世界。
我沿着路慢慢走着,看着周围的建筑,那些古朴的风格,让我好像穿越了时空似的。
接着呀,我看到了一个超级大的广场,地面都是用那种古老的石头铺成的呢,走在上面,都能感觉到历史的沉淀。
我东瞅瞅西看看,哎哟,还发现了好多有趣的小玩意儿,就像那些精美的客家手工艺品,什么竹编啦、刺绣啦,真的太漂亮了。
然后呢,我来到了一个展示客家文化的展馆。
里面那真叫一个丰富啊,好多的老物件,啥都有!我看到了以前客家人用的农具、厨具啥的,就想着那时候的人们就是靠着这些东西生活呀,真不容易。
我还在一个展柜前停了好久呢,因为看到了一本超级旧的族谱,那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我就想,这些先辈们的故事一定很精彩呢!
逛完展馆,我又去了旁边的小亭子休息会儿。
坐在那里,吹着微风,看着周围的景色,心里别提多惬意了。
脑子里还在回味着刚刚看到的那些,感觉客家祖地真的是个充满故事和魅力的地方呀。
哎呀呀,从客家祖地回来后,我这心里呀,老是会想起在那里的点点滴滴,想着那古老的气息,想着那独特的文化。
客家祖地,真的就是一个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呢!以后呀,有机会我还得再去好好逛逛!。
客家独特非物质文化——被称为客家民俗文化“活化石”的傩(nuó)戏我的村庄——之客家独特非物质文化——被称为客家民俗文化“活化石”的傩(nuó)戏作为村里的一员,对自己的文化了解不透,惭愧!今年正十五,找了本村的知情人了解,才更多的知道。
以下是我的记述,大家可以点击文末的链接看网络报道,也可问我或给我留言!欢迎来我村作客!我的QQ1031897639我的家乡,俗名“石示〔zai〕头”,官方名称“中村村”,地处宁都县与瑞金市的交界处,是宁都的边缘之地。
这里我只讲我这客家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华民俗文化与戏曲起源研究“活化石”的傩戏。
传说,好几百年前,有一只怪鸟从瑞金市丁陂镇山潭村飞到我这的一棵古树(今这古树已不存在)上啼叫,三天三夜不止,弓箭射不到,枪打不跑。
我的祖太公尚存先生听说这事,便以香烛祷之,于是接入庙宇供奉此神灵,是为福主神——“小妹”(方言)。
据说她是一位夫人,是丁陂人秦朝人,她新婚不久,丈夫就被征去服役修万里长城,留下她与她很小的女儿,贫困潦倒,她痛不欲生,思念丈夫,日夜啼哭。
后化为这鸟,被奉为正神,隔年傩戏时抱小孩的就是,还有一个类似的是“牙婆”(方言,他是男的)。
从此,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对爱情的忠贞,也出于人们的同情与思念,至今傩戏中有她的节目,其意为保佑全宗祠或全村添丁发财,子孙满堂,家庭和睦,和和谐谐!又据说,那时供奉看守福主庙的庙主每逢出去演出时能以芒苇为垫,飘水而过,而鞋不湿…因为那时庙的正前面为一口很大的渔塘,出演时就抄近路所有人飘水而过,但不可出声,若出声则会掉入渔塘…这传说,家喻户晓…我们对这神灵都很膜拜与虔诚,很灵验,不容亵渎!!!小时候,我们热天的时候都到福主庙里的楼上乘凉,那里很凉爽,惠风和畅,很多人,大多为小孩,我们在那玩耍,有时玩牌,有时聊天…我们也会在楼下玩弹珠,捉迷藏…我们是在那玩着长大的,与那结下了深深地感情!在庙里供奉的是华光菩萨——福主神是组神,主要是商周以来历史上的将领(主要是修筑万里长而亡的将士)及民间流传的神灵和以前受我们这当地尊敬的真人为主。
我的家乡客家作文篇一《我爱客家的美食我的老家是客家地区,那里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那各式各样的美食啦。
一提到客家美食,我的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就拿酿豆腐来说吧。
这可是客家菜的招牌之一。
每次回老家,刚走到村子口就能闻到那浓浓的豆香混着肉香。
到了奶奶家,大老远就能看到她在厨房忙活着做酿豆腐。
做酿豆腐可有不少讲究呢。
首先豆腐得是当天新鲜的,白白嫩嫩的豆腐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
奶奶会小心地用筷子在豆腐中间挖个小坑,这时候我也想帮忙,可是我总是把豆腐弄破,惹得奶奶哈哈大笑。
接下来就是准备馅料了,把剁碎的猪肉加上一些葱花、胡椒粉、盐等调料搅拌均匀,这香味真是诱人。
然后把馅料填到豆腐块的小坑里,这就像给豆腐穿上了一件厚厚的衣服。
准备下锅煎的时候,锅里先放一点油,小火慢煎,煎到豆腐的两面都变得金黄酥脆。
这时候,整个厨房都弥漫着煎酿豆腐的香味。
咬上一口,外面的豆腐皮是焦香的,里面的豆腐又滑又嫩,肉馅香喷喷的还流着汁呢,那味道在味蕾上炸开,别提多美了。
除了酿豆腐,还有客家盐焗鸡。
用砂纸包着新鲜的鸡,在炒热的盐里慢慢焗熟。
那鸡肉吃起来皮滑肉嫩,咸香可口,每一口都充满了家乡的味道。
每一道客家美食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制作工序,每一口都蕴含着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这就是我家乡令人难以忘怀的美食风采。
篇二《客家的围屋》在我的客家家乡,有一些非常奇特又有趣的建筑,那就是围屋。
围屋就像一个个庞大的堡垒,守护着每一户人家。
小时候回到家乡,我第一眼看到围屋的时候,那感觉真是又惊讶又好奇。
围屋通常都是大大的圆形或者方形,外面是高高的墙,墙可厚了,就像一个强壮的巨人在守护大家。
进围屋的门也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就好像它故意要把自己隐藏起来似的。
我跟着爸爸在围屋的墙外面走了好一会儿,才到了那扇厚重的大门前。
走进围屋,看到里面一圈圈的房子,杂乱却又有序。
很多阿公阿婆坐在自家门口做着活,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摆弄一些干菜之类的。
他们看到我们这些外来的人,脸上就洋溢着憨厚的笑容。
客家祖地作文
《客家祖地》
嘿,你们知道吗?我去了一趟客家祖地,那可真是个特别的地方啊!
记得那次,我跟着家人一起去的。
一到那里,哇,我就被那独特的氛围吸引住了。
那里的建筑有着一种古老而独特的韵味,就好像在跟你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一样。
我们沿着小路往前走,两边的风景美不胜收。
不一会儿就看到了一座大大的祠堂,门口好多人呢。
我们进去后,我好奇地这儿看看,那儿摸摸。
那里面的布置真的好有感觉呀,一个个牌位整齐地排列着,好像在诉说着客家先辈们的辉煌。
我当时就想,这些先辈们可真了不起呀!
我们还遇到了一位特别热情的老爷爷,他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客家的习俗和故事。
他说客家的传统那可是流传了好久好久,从祖辈就一直传下来的。
听着他绘声绘色地讲着,我仿佛都能看到过去客家人们生活的场景。
在客家祖地的那一天,我感觉时间都过得特别快。
离开的时候,我还恋恋不舍的,不停地回头看。
这里真的让我对客家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呀。
这就是我在客家祖地的经历啦,真的很值得一去呢,你们有空也一定要去感受感受呀!哎呀,不说了,我又开始怀念那里啦!。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450字客家民风民俗作文450字(通用5篇)导语:客家人是汉民族中的一支优秀民系,自古以来以重礼、讲礼貌著称。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客家民风民俗作文45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450字篇1身为一个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大家会聚在一个庙堂里,由村里最最年长的老人手握“头香(最大的香)”在众人前面“念念叨叨”,也就是念一些祈求众人平安的话语。
在梅州过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时候了。
看着大家团聚在一起,就觉得很安心,大家在烟雾环绕的庙堂里,听着爷爷的声音(我的爷爷就是那个念平安的长者啦!),看着庙堂的昏暗光线,有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
可是最后有放鞭炮的节目,所以我赶紧撑起脑袋,上完香后,跟一群小孩跑出庙堂,准备看放鞭炮。
大人们把鞭炮铺好后,大伯拿起火机,往点火线上一点,不一会,漫天都是一片红红的颜色,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慧慧姐也拿起手机在录音,似乎是要录下这喜庆的时刻。
……鞭炮放完后,我们一些胆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烟散了,就在其中寻觅没有点完的.鞭炮,拿着香触碰了引线,也来不及看到底有没有点着就跳开背过去,听着后面一声爆响,真是爽哉啊。
过年时去别人家串门总是很让人高兴的,红包那个多呀,收的我那个心花怒放啊,还总结出来一些串门的经验咧。
过年的放烟花也总是让人兴奋的,看着眼花在空中绽放,有种美梦成真的感觉。
过年的饭菜丰盛得能让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谓是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呢,五彩缤纷,色香味俱全,在这里呆上几天,吃上几天就胖了好几圈……关于客家过年的习俗气屎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450字篇2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我的家乡在韶关,那里有别具一格的客家习俗,其中,春节最为热闹。
除夕的前一天,村名们都蜂拥而至的来到集市上,买鸡、鸭、鹅,买黄酒、白酒......留在家里的人则要将全部的物品更换,俗话说"干干净净迎新春。
客家的作文300字客家的作文300字10篇客家的作文300字篇1我的――客都梅州,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风味食品。
我就给大家其中一种风味食品――酿豆腐。
酿豆腐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
它的陷料以各人口味或家庭丰俭而定,一般从五花猪肉为好。
它的做法很简单,先将猪肉剁烂,备用浸软的香菇、鱿鱼、虾仁等,放进油锅炸香后捞起,和猪肉一起加入酱油、鸡精、胡椒、盐、少许生粉,搅均待用,接着把豆腐冲洗滴干,对角切开,用筷子在底边挖一个洞酿肉馅。
最后,将酿好的豆腐用锅煎再瓦锅煲,有人还喜欢在瓦锅底加些香麦、生菜或黄豆,这样豆腐不易烧焦,而且美味可口。
煲好的酿豆腐热腾腾、香喷喷,令人垂涎三尺,回味无穷。
酿豆腐还有一个传说呢!从前有两个好友为吃豆腐还是吃肉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正在饭店老板左右为难之际,他的女儿灵机一动,建议父亲将豆腐和肉合二为一,客家酿豆腐因此诞生。
客家酿豆腐是我的――客都文化梅州众多美食之一,如果你想更多的美食,就请到我的家乡来吧!客家的作文300字篇2按照客家过春家的老规矩。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大家都喜气洋洋的。
大家都要去准备过年用的、吃的、穿的、喝的东西。
除此之外.还要用米泡上一些米酒和泡上一些美味的酱汁.还有全家人一起做豆腐和制做一些牛筋糕.把盐摸在鸡上拿去晒等等很多数都数不清.然后就在门上贴上红色的对联.到天黑时大人们点上红红的爆竹孩子们欢喜,大人们也乱。
在年二十八时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爸妈都不上班等到初六才开张.除夕真热闹家家都做一些年菜。
全部都穿上新的衣服。
家家都灯火通宵。
孩子们就在门前玩一些烟花爆竹等等。
到了初一家门前还堆一堆红色的爆竹纸皮。
然后就去亲戚朋友家里拜年。
在家里招待亲戚和朋友。
然后去郊外走走玩玩看一下花市和灯市。
到了元宵节孩子们在外面拿着灯笼玩。
一条街都是红红火火的。
孩子都爱问爸妈灯迷。
一到九点钟都要和全家人一起吃汤圆。
一眨眼一个年就过去了,大家都回去上学工作了。
客家风俗作文(精选79篇)客家风俗作文(精选79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客家风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客家风俗作文篇1外公的老家在赣州,上次我们一家十六口人一起去赣南游玩的经历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车上,妈妈告诉我了一些客家的基本风俗:因为客家族是从中原汉族迁往广东、福建与赣南与当地土著杂居的,所以语言渐渐受到当地土著的影响,慢慢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方言,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客家习俗,如:大年三十要杀鹅,祭奠祖宗之后才能吃团圆饭;大年初一要吃素,不能沾荤腻,这些都与中原过年有很大区别。
到了赣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数赣州的美食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
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打黄元米馃,一般在每年腊月农闲时进行,其打制过程可以体现出客家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因为打黄元米馃,单家独户不行,一般都要几家人合伙一起打。
所以一般打黄元米馃的地方,往往也是小孩们喜欢聚集的场所。
外公指着盘里的黄元米馃说:“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
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成灰后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盆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十来个男人齐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
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
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年前年后,大家走亲访友,总不忘赠送几块色泽金黄的黄元米馃为礼,意寓吉祥富贵。
家中来了客人,从贮存缸中取出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独具风味。
河源客家文化散文河源是我国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深厚的客家文化内涵影响着整个粤东地区。
对于河源的客家文化,我深深地着迷,这也激发了我写这篇河源客家文化散文的灵感。
河源的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自古以来,客家人就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这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农业是他们最为重要的生产方式,因此客家文化中自然也反映了这一点。
在传统的客家村庄里,有着层层叠叠的梯田、盛产水稻、多肉香浓郁的培育田地,这都是客家文化里珍贵的自然遗产。
除了农业,客家文化还对其它方面的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建筑文化。
河源的客家建筑是深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建筑,它以建筑坚实、结构合理、美观大方而闻名。
在古代,客家建筑往往采用“三包四合院”的结构,这一结构可使建筑内部采光更好、通风更畅,内部空间布局也更加合理。
此外,河源客家建筑也经常会加入一些简约大方的装饰,这让建筑看起来更加美丽。
客家文化还对传统的习俗影响很大。
河源的客家人信奉道教和佛教两宗教,至今仍保留着很多的宗教习俗。
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客家文化中还有着许多喜庆的习俗,如结婚时的喜饼、丧葬时的祭品、节日时的庆祝仪式等等。
此外,河源的客家文化还有着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
开口腔、客家木偶、剪纸、客家刺绣等艺术形式,都是客家文化的代表作品。
其中,开口腔是一项独立于其他音乐门类的音乐形式,它以独特的音色和韵律感不断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总而言之,河源的客家文化是一种极具包容性和独特性质的文化。
无论是从历史、文化、习俗还是艺术角度来看,它都是值得我们去细品的精神文化遗产。
在庆祝国家文化遗产日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加倍保护和弘扬这份珍贵的内在财富。
写客家文化城的作文你知道客家文化城吗?那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地方,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盒子,每打开一层都有新的惊喜。
一走进客家文化城,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了古老的客家世界。
那建筑风格独特得很呢,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就像一个个穿着古装的巨人静静地站在那儿,诉说着客家的历史。
这些建筑可不像现在那些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它们每一处都有着精细的雕刻,花纹就像会说话一样,讲着客家人的故事。
我先到了客家宗祠,一进去,就感觉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
那里面供奉着祖先的牌位,牌位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就像一个个严肃的小老头在站岗。
周围的墙上挂着一些古老的画像,画中的人眼神深邃,仿佛在凝视着每一个进来的人,让人不禁对客家人的祖先充满了敬意。
在这里,我还看到一些老人带着小娃娃在虔诚地祭拜,小娃娃学着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的,那模样可爱极了。
再往前走,就到了展示客家民俗文化的地方。
哇,这里简直就是一个民俗大观园。
有各种各样的客家传统服饰,那些衣服的颜色鲜艳得很,红的像火,蓝的像天,上面绣着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神秘符号。
我在想,以前的客家人穿上这些衣服,肯定就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子和侠客。
旁边还陈列着一些客家的传统农具,像犁啊、耙啊,这些东西对于我这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就像外星来的物件。
我试着拿起一个小锄头,还挺沉的呢,真不知道以前的客家人是怎么熟练使用这些家伙事儿干活的。
说到客家美食,那文化城里也有不少展示。
一靠近美食区,那香味就像小钩子一样,把我的鼻子和脚都勾过去了。
有客家酿豆腐,那豆腐白白嫩嫩的,中间夹着肉馅,煎得金黄金黄的,就像一个个小荷包蛋。
咬一口,外焦里嫩,豆腐的清香和肉的鲜美在嘴里混合在一起,就像一场美味的小派对。
还有客家擂茶,一个大擂钵里放着茶叶、芝麻、花生等好多东西,用一个大木棒不停地擂啊擂,就像在进行一场美食魔法。
喝上一口擂茶,那浓郁的香味在喉咙里散开,感觉全身都充满了活力。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客家风俗绝大部分是从中原地区带过去的,所以形成了客家民俗与中原民俗相互碰撞与相互融合的现象。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篇1客家大都是唐宋时期中原地区移民来的。
客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融合和同化了一些土着少数民族,同时将其风俗也吸收、融合于自己的风俗之中,又在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吸收、融合了他们的良风美俗,加上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以,客家风俗在传承和变异中,显得特别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客家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生产、服饰、饮食、居住、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信仰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经常重复出的行为方式。
这种行为方式就是人们自觉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它流行于民间,为大众所自觉传承。
汉族文化历史悠久,风俗源远流长,已有上下5000年连绵不绝的历史。
这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历史优势,使得汉族的风俗,无论哪一种、哪一类,都格外丰富而迷人。
客家的风俗具有凝聚力。
客家作为汉族的一支民系,是如何凝聚而成的?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客家风俗具有凝聚力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尽管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是客家风俗的基本内涵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
例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汤圆,这无论是哪一个省、哪一个地区,也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港、澳、台的客家人,甚至到了海外,身处西方民族包围之中的客家人后裔,都无一例外。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篇21、客家农村的“打吊聚”客家农村的“打吊聚”,意思是农村人闲暇时间或晚上,三、五个好友相聚在一起,搞点什么东西吃。
客家农村有句俗话:“打吊聚都要有个牵头人。
”意思是说,在闲暇时间要聚在一起,弄点东西吃时,也要有一个人出来组织、计划安排。
具体来说,牵头人首先要确定好友有几个,打吊聚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地点(在谁的家里搞)、吃什么东西。
客家祖地的作文
《客家祖地》
哎呀呀,今天咱就来说说这客家祖地。
我记得有一次我专门去了客家祖地游玩。
那是个阳光超好的日子哩,我一路哼着小曲就到了那儿。
一走进那地方,哇,就感觉好像进入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周围的建筑有着独特的风格,那翘起的檐角,仿佛在给天空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就在那里面瞎转悠,看到好多关于客家文化的东西,什么蓑衣啦、扁担啦,还有各种我叫不出名字但感觉好有意思的玩意儿。
然后我碰到了一个卖客家小吃的摊位,那香味哟,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过去了。
我看着那些美食,口水都快流出来啦,最后买了一份艾粿,哎呀,咬一口,那清香的味道在嘴里散开,糯米的软糯加上艾草的独特香气,好吃得不得了嘞!
我边吃边逛,还看到了一些穿着客家传统服饰的人,他们的衣服花花绿绿的,可好看了。
我还跟一个老奶奶聊了会儿天,听她讲了一些客家的故事和习俗,特别有趣。
逛了一大圈下来,我对客家祖地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这里真的是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气息呀,就像一个藏着无数宝贝的宝库。
等我下次有机会呀,我还要再来,再去好好感受感受那独特的魅力。
客家祖地,真是个让人难忘的好地方呀!你要是还没去过,可得赶紧去瞅瞅哟!。
梅州我的家乡作文(17篇)梅州我的家乡作文1我的家乡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梅州市。
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金柚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
我的家乡虽然是山区,但山清水秀,空气好。
那里有很多出名的风景区,如雁南飞、雁鸣湖度假村、灵光寺、围龙屋等。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了雁鸣湖,里面种了很多茶叶和中草药,山坡上有五颜六色的花,中间有一个又大又清的湖,大家都叫它“雁鸣湖”。
游客可以在湖边的茶庄品茶,也可以练高尔春球,这个景区还有特别多的项目,如:坐缆车、滑草、探险等。
饿了可以品尝客家小吃,累了可以在湖边大树下的椅子上休息。
由于环境好,我家乡有特别丰富的特产,如:金柚、茶叶、蜂蜜、客家肉丸……大家都说客家特产好。
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更,以前的梅州特别贫困和落后。
所以许多人去了外国和香港、台湾等地谋生。
同时由于穷,梅州人特殊刻苦学习。
如今的梅州变了样,好多了。
梅州是个好地方,我爱我的家乡!梅州我的家乡作文2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照梅州人的老法规,春节差不多在年廿八就开头了。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
大家拿起工具,把家里扮的漂美丽亮的。
让家里一尘不染。
今年没有年三十,所以今年的年廿九就是除夕。
除夕在一年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家家都要贴对联,贴年画,还有买花。
把买来的都给摆放上,家里立刻就布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在这天,梅州人还要吃年夜饭。
有在家吃的,有在外面饭店或酒楼里点菜吃的,还有和亲朋好友一起吃的。
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起,餐桌上摆着鸡鸭鹅,鱼虾蟹,大家聊着生意、学习以及各项杂事,非常喧闹。
这天当然还要看春晚了,它的节目非常丰富,有:歌舞,相声,小品,杂技,魔术等,很是精彩。
大年初一的上午,大家都在家里休整。
下午,各家都要去亲同好友家拜年或在家里迎接客人。
在这天晚上,小孩子要玩花炮,大人们要放烟花。
正月初二基本和初一一样,上下午都要去拜年。
小孩子们还要向大讨要红包。
正月十五便是元宵节,过元宵当然要吃汤圆呐!一家人,一人一碗洁白的汤圆,便有了几分过年过节的气息。
赣州客家文化作文400字
我的家乡江西,可是一一个围屋之乡,听奶奶说,客家人是在一个战乱中逃到另-一个地方的,然后叫做客家人,其实关于客家人,我并不了解什么,但是却深深地迷恋着这个神秘的人家。
客家人自然有自己的语言,我从珠海那边搬过江西赣州龙南这边来的时候,这里的许多人说的许多话我都不知道,但是这里的人们都很热情,而且很友善,在这个小村子里面,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小偷小摸之类的事情,有的只是互相尊重。
而且客家人也很爱护坏境,在自家门口,没有一点儿垃圾,在校和边缘上面,看见的也只是清澈的河水。
每次客家人早上一一起床,在干好所有的事情之后,就是扫地,最先就是要扫自家门口看看脏不脏,因为客家人很爱干净,每天都要坚持扫地,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有为了别人,因为如果别人看到自家门口很脏的话,可能会让本来心情就不是很好的人更加烦闷,客家人不希望每-个人为了自己的什么事情他人而影响情绪。
这就是客家人,简朴的客家人,很爱干净的客家人,很友善的客家人!。
客家祖地的作文
《客家祖地》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说说那客家祖地呀!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家人专门去客家祖地游玩。
在那儿,那场面可真是热闹哇!一走进大门,就感觉好像穿越到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还有那些穿着传统服饰的人们走来走去,真有意思嘞!
我们沿着小路往前走,看到好多有趣的小店铺,有卖各种特色小吃的,那香味儿直往鼻子里钻呐!我这人就是馋嘴,忍不住买了几样尝尝,哎呀,那味道,真的是绝了,让我现在想起来还流口水呢!再往前走,就是那片祭祖的地方啦,看着那庄严的氛围,心里真的有种说不出的敬畏之感。
在客家祖地,还能听到好多有趣的故事和传说。
导游给我们讲的时候,我那是听得津津有味啊,感觉自己对客家文化又多了好多了解呢!我们在那里逛了好久好久,每一处都感觉充满了神奇和魅力。
到快离开的时候,我还真有点舍不得嘞。
哎呀呀,这客家祖地啊,真的是个特别的地方,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味儿和历史感。
以后有机会啊,我还想去,再去好好感受感受那里的一切!这就是我对客家祖地的印象啦,你们要是有机会也一定要去看看哟,保证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哈哈!。
客家古城作文400字四年级篇一:《老城新韵》记得上次跟爸妈去了一趟客家古城,那地方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刚到的时候,阳光正好洒在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上,就像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
走在石板路上,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小店,有的卖着传统手工艺品,有的飘出阵阵美食香味儿,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尝一尝。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家卖糖画的小摊。
老板手艺特别好,只见他拿起勺子,在铁板上来回几下,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兔子就出现了。
我看得入了迷,直到妈妈提醒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站了很久。
后来我还尝试着做了一个小猫咪呢,虽然不太像样,但还是挺开心的。
逛累了我们就找了个茶馆休息。
坐在竹椅上,喝着热腾腾的茶水,听着远处传来的客家山歌,感觉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
这里的生活节奏慢悠悠的,跟平时上学时完全不一样。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来这儿度假的原因吧——远离喧嚣,享受宁静。
离开那天还遇到了一群当地的孩子们在玩捉迷藏。
他们笑得那么灿烂,无忧无虑的样子真让人羡慕。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座古城不仅仅保留了历史的记忆,更守护了一份纯真的快乐。
下次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再来这里感受那份简单而美好的时光。
篇二:《古城里的秘密》有一次学校组织春游去了一个很有名的客家古城。
出发前老师说那里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
一路上大家都很兴奋,想象着会遇到什么样的惊喜。
到了目的地,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座座古老的城墙,上面爬满了青藤,显得格外有味道。
穿过城门,恍若穿越回了几百年前。
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小吃摊,香气扑鼻而来,勾起了我们的食欲。
同学们纷纷掏出零花钱买这买那,吃得津津有味。
走着走着,我发现了一条狭窄的小巷子。
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进去,没想到里面竟然隐藏着一个小花园!四周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喷泉,水流轻柔地流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在那里坐了一会儿,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故事里的主人公,正在探索未知的世界。
后来我们参观了一些历史悠久的老房子。
听导游姐姐讲,这些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每一块砖、每一扇窗背后都藏着一段段动人的往事。
客家文化写作文我的家乡在客家,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
说起家乡的美食那可是让人数不胜数啊,但一想起就让我流口水的还是这道菜——酿豆腐。
这可是客家人人人皆知的一道名菜呢!大家都经常做,那味道可是赞不绝口的!我的材料是豆腐、猪肉、香菇。
如果是想让酿豆腐更加美味,放点大葱是最好的选择。
别看材料这么简单,它的营养价值可高呢!吃了酿豆腐能补身体较虚的人,还能养身和调理骨质疏松。
但它的口感有些咸,但有鲜味。
它的汤汁醇厚,鲜嫩润滑,口味十分鲜美。
这道菜据说源于北方饺子,因为南方缺少小麦,所以客家人就用酿豆腐寄托对北方的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
不管是节日的时候,还是平常的时候,它都是客家人的最爱。
酿豆腐虽然香气馥郁,但要注意不要吃与豆腐、猪肉相克的是食物。
与豆腐相克的食物有蜂蜜、茭白、竹笋和猪肝。
吃完猪肉后最好不要喝太多茶。
听完我对酿豆腐的一番介绍,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着美味佳肴了?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的美食在等着你来品尝!篇二客家文化: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引人注目,那就是客家文化。
它源自中原,却在迁徙与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客家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原地区。
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一部分中原人背井离乡,向南迁徙,最终定居在闽、粤、赣等地。
他们在新的土地上,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当地文化的特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客家文化的特点之一是重视家族观念。
客家人注重血缘关系,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他们往往以家族为单位,共同居住在一个村落或围屋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种家族观念在客家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庆活动,都以家族为单位进行,充满了浓厚的亲情和乡情。
客家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勤劳节俭。
客家人历经迁徙之苦,深知生活的不易,因此他们格外珍惜劳动成果,注重节俭持家。
在农业生产中,他们精耕细作,力求提高产量;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量入为出,不铺张浪费。
我的家乡—梅县水车村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水车镇水车村陈屋坝,老家附近村落也蛮多的,现在网上查到老家那边在册户数287户,人口1316人;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0亩。
在老家那边,水车村也不大,小小的,去年将大路整修了,回家过年的路也好走了些。
家里可能是因为植被多吧,在村里会比凉爽,晚上睡觉有时会觉得太冷,家乡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老家空气超赞的,怎么说呢,晚上能看到满天星,现在跟爸妈在城里住是很难看到有些许星光的。
主要农产品:绿豆芽、橘子、杏子、黄豆、通菜、透明包菜
村内资源:铝土矿、方铅石、脆硫锑铅矿、磁铁矿、芒硝、氟镁石
企事业单位:水车好运优质水果场
虽说我住在陈屋坝,但我姓黄,我一直好奇的是,那个地方陈姓的人家也不多,为什么就叫这个名儿呢?不过听老人说在老家,陈姓和朱姓是大姓(可能是因为在老家这两户人家人多一些吧)在我还读初中之前时,家乡那边有时过年这两家大姓会在吃完晚饭不久后,便慢慢的开始斗烟花,看谁能放的烟花时间久,一般他们都会放到凌晨两三点以上,总之前些年过年时是不可能早睡的(也没有人会早睡,喝醉酒的除外)。
除了因为放烟花吵睡不着外,我们家乡那边在凌晨的时候是要去接财神的(一种习俗),为下一年的生意祈福,因为每每接完财神都会煮宵夜,所以我那会儿我也很兴奋的(吃货的世界)。
家乡风俗
在我家乡,上文提到的接财神也是其中一个。
在我村里,年夜饭跟其他地方一样都是在在大年三十,不过我家自从奶奶信了当地的一个教堂后,每逢有九和十的日子都不吃肉,蛋也不例外,所以我家改成提前或者延后一天过。
过年那天,大清早便要起来贴对联,年货摆盘,杀鸡鸭鱼,准备祭祀用的三鲜,按传统那天大家都会穿新衣服,不过我并不在乎这些。
家乡的三鲜要摆上一整只鸡,焯过水的猪肉,腐竹以及水果摆盘,鸡头的摆法也有一些讲究,一般用凝固的鸡血来顶在鸡脖子下以便让鸡头保持上扬的姿态。
在接完财神之后的第三天,我们家乡人便把昨天的准备好的祭祀品带上山上祭祀自己的祖辈,那个大约要花上一上午的时间,待回来后便着手午饭以及明天要去自己姓氏的祖屋厅,也就是同姓氏共同祭拜的地方。
这天也是一些在外难得回来的乡人祭祀的日子,回来祈愿,内容大都是希望今年开门红,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学业进步之类的。
祖屋厅一般会放有姓氏的族谱,我家乡那边一般会有四本,我某亲戚那儿便保管了一本,祭拜完祖屋厅后也就差不多回城里了。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这几天,是最繁忙的时候,男女老少个个忙忙碌碌、紧紧张张,主要进行下面几项过年的后期准备工作:扫屋。
“入年界”的扫屋其实就是大扫除啦,全家动手。
经过彻底大扫除,室内室外,窗户桌子什么全都要擦干净,桌子一般会冲洗再拿出去晒。
习俗是这样说,但一般在老家的话都是能先放假修的人回老屋打扫卫生,就如像我这样的学生,会先回去将老屋卫生打扫好后,大家也差不多都回来了
磨豆腐,杀猪、鸡、鸭等。
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左右,家家户户开始磨豆腐。
农老家那边有三个鱼塘,到农历十二月二十七八日前后全部鱼塘放水捉鱼,用塘鱼制作菜肴。
与此同时,开始陆续杀猪。
一般人家过年都要用上三四十斤猪肉,有的人家过年一户杀一头大猪,主要用途是:一、馈赠亲戚、朋友,每一户亲戚要馈赠二至三斤猪肉,特别是岳父家馈赠的肉就更多,新结婚姻亲馈赠的猪肉数目更为可观,否则会被人耻笑为“孤寒鬼”。
在家乡里,倒是有个习俗和网传的习俗是一样的,那便是在大年初三,又叫“穷鬼日”。
那一早起床,昨晚没喝酒的人动手大扫除,俗称“扫穷鬼”,扫得越干净越好,地上有一点点纸屑之类东西没扫净就会视为“穷鬼”。
总之要把一切垃圾悉数扫地出门。
打扫时还要念“穷鬼出、富贵入”。
打扫的垃圾集中起来送至远离家门的野外河边、路边点火烧掉并放炮竹。
家乡风貌
老家那边在册户数287户,人口1316人;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0亩。
和小时候一样,现在仍是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养鸡鸭,不过有变化的是近些年来已经很少人养牛了,因为有了拖拉机,除了土地要翻的时候有时会用到牛,所以养牛的意义不大了村里有一所学校叫水车镇中心小学,当时在那儿读完了幼儿园,上一年级没上完就转到城里读书了,去年回去过年的时候发现学校已经翻新重新修建了,蛮漂亮的。
家乡的房子依旧没变,还是一样,一样的感觉。
老家有几口水井,圆形的,以前人们说在水井里养红鲤鱼能带来好运,在我小时候那会儿我家那口井里养过三两条红鲤鱼,后来怎样了我也不清楚了。
老家小小的,家乡风貌也没有多少好谈的,附近是一些矮矮的山丘,就如书上所说的,梅州是丘陵地貌,我家乡便是。
生产习俗
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村里一农耕为主,有些人家会承包鱼塘养鱼,稻田一年两次播种。
农具新增了拖拉机这一设施,其他的依旧是锄头,犁耙,手镰之类的,家乡那边不论男女都会下地干活,妇女回去山上割鲁萁,捆扎好后用扁担担回来,大家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时累了,搭脚头,讲细事,闲暇之余或路遇小憩,“搭脚头”(干活时偷闲聊天,脚头即锄头)是女人们的最爱,讲讲油盐柴米,老公家娘和孩子的家事,也说道东家长,西家短的闲事,还有“上村打老鼠,下村打考虑”的“飞事”,更有女人之间才能讲的“细事”,无论那一类,都是生活的乐事。
饮食
一日三餐,在老家的人们都很早起来吃早餐,早餐后便去干农活了,一般会5、6点就起来了,大多会起来熬粥,配上青菜豆角之类的,有时候会有菜脯(就是萝卜晾晒之后腌制的一种食物)和炒鸡蛋,几乎很少见会有瘦肉之类的荤。
午餐也蛮早吃,11点起就开饭了,晚饭也自然早吃。
在乡下,吃饭睡觉都比城里早,也比较少吃荤,炒鸡蛋和丝瓜鸡蛋汤是我最爱吃的,炒菜有时会配上一些瘦
肉。
虽说平时不怎么吃荤,但不代表不晓得怎么弄吃的,家乡人的手艺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奶奶虽说平时少吃荤,但她会的菜多的不得了,听奶奶说以前是开饭店的,所以我也比较知道老家有什么有名的菜式。
在家乡,有一样菜是很出名的,以前过年餐桌必有的菜——水晶肉。
水晶肉是用肥肉、花生、焦糖、和一些其他配料,用肥肉包裹起来,做成一片一片的,就如茄盒一样,在用特殊手艺加工而成,一口下去,肥而不腻,味道超赞。
不过近些年渐渐少了,因为健康观念开始深入家乡人的心里,这道菜毕竟按健康的角度要少吃油,这道菜也便成了少见的菜了。
除此之外,还有独具风味的梅菜扣肉,如今吃过那么多扣肉,最好吃的还是家乡人弄得好吃。
还有一些特色小食如炸味酵粄,仙人粄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