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氏 家 训
- 格式:docx
- 大小:13.43 KB
- 文档页数:2
刘氏家训100个字
1.教子教孙须教义。
2.积善积德胜积钱。
3.和待乡曲邻居。
4.富莫易看后儿孙。
5.妻贤夫祸少。
6.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7.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8.俭为百幸之根。
9.夫妻和好土变金。
10.居身务期质朴。
11.莫贪意外之财。
12.忍耐是人生的良药。
13.善体亲心是孝子。
14.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
15.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16.夫妻互敬互爱,兄弟亲如一家。
17.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
18.严守廉洁行为,坚守道德底线。
19.不宜斜眼看人,不宜偏信轻听。
20.切勿贪意外之财,不可饮过量之酒。
21.宜用心机,但勿用于做人学坏。
22.宜勤俭,不宜好奢逸。
23.不宜轻易借人钱,更不能轻易向人借钱。
24.不宜多立债务,应避免不必要的借贷。
25.切勿狂妄自大,不要轻视任何人。
26.要宽容他人过失,不要过于计较他人的错处。
27.要记得报答他人的恩德,不要忘记对他人的帮助。
28.要尽心尽力帮助亲族乡邻,不要漠视他人的困难和疾苦。
《孙氏家训、家规、宗规》《孙氏家训、家规、宗规》《孙氏家训》明宗法;立宗长;修宗谱;重丧祭;谨坟墓;供子道;励臣职;笃友爱;宜家室;端蒙养;来教训;序尊卑;敬师长;择交友;定生理;重婚姻;别内外;明善恶;禁争讼;睦宗族;和乡邻;恤孤寒;严举行。
海宁《孙氏家训》【伊桥孙氏《家庭要事》摘录】一曰:早眠早起,不误事机。
节省衣食,使留有馀。
遇有大事,用之者舒。
二曰:毋好赌博。
赌博之害,为禍不浅。
习染日久,心志荡然。
大则伤身,小则伤财。
三曰:毋好争讼。
讼至危险,小能化大。
争财争产,得不偿失。
毋轻涉讼,致悔莫及。
四曰:屋宇器具,宜勤修葺。
公家之物,尤宜珍惜。
整理修治,视同一律。
五曰:定时饮食。
饮食迟早,尤贵得时。
若一失时,事事皆迟。
致令下人,饥饿难支。
六曰:分别礼节。
礼节往来,操之有则。
视家贫富,以定丰啬。
不可任意,不守法则。
七曰:宴饗宾客。
待人宴客,当视人数。
新旧亲疏,持之有别。
或丰或俭,须酌品物。
八曰:敬惜米谷。
布帛衣服,亦宜爱惜。
若不爱惜,暴殄天物。
勿谓有馀,可以轻忽。
九曰:谨关门户。
大小门户,以时启闭。
虽临大事,心力交瘁。
临睡之时,必亲检点。
十曰:洒扫庭除,务宜清洁。
拂拭桌椅,半在自己。
毋靠他人,致不饬理。
十一曰:完全器皿,毋令分离。
安藏杂物,贵得其宜。
不使动作,损害贻讥。
十二曰:富室子弟,挥霍最易。
一旦中落,追悔无已。
宁使躬耕,为衣食计。
毋令卑鄙,致讥失体。
十三曰:勤记账册。
往来银钱,全凭簿册。
宜勤笔记,以免忘却。
庶几远年,头头有著。
十四曰:时防火烛。
炉灶烟卤,随时洗拭。
燃灯过夜,勿可轻忽。
必置水盆,庶无一失。
十五曰:训诲婢仆,宜循法则。
毋过鞭撻,造此恶孽。
冬日衣衾,须令温热。
切勿过华,亦勿过惜。
此家庭要事,言之甚详,行之不易。
【来源】:富阳市龙门镇龙门《孙氏遗训》日暮研穷经史,春夏服力田畴;勿恤栉风沐雨,常怀刺股悬头;笃学方能入圣,深耕乃亦有秋。
寿州《孙氏家训》十条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二、丧葬必遵家礼,随家道之丰歉勿奢俭致敬致哀。
中华姓氏族训家规治生宜勤,居家宜俭宁朴勿华,宁俭勿奢不丰不菲,从俗从宜激励族人,教育子孙,规范人生,感召他人。
匡扶正义,自强不息,治学修身,兴家济世。
章氏族训一、孝悌以笃亲长人生天属,父母弟昆。
欲臧百行,宜先是敦。
孝惟爱尽,弟则友存。
温情冬夏,定省晨昏。
牵车服贾,酒醴鸡豚。
曾子养志,冀广亲恩。
周公代武,岂以君尊?推觞让豆,连理同根。
怡怡聚处,和气满门。
光前裕后,报在子孙。
操戈同室,没痛幽魂。
九重泉路,哭泣声吞。
乡闾凉薄,颜垂泪痕。
檐头滴水,亦复何论。
二、诚敬以崇祖宗水则有源,木则有本。
本植枝蕃,源疏流远。
祖孙一气,情相缱绻。
秋露春霜,自切忱悃。
栖神之祠,必洁且稳。
致祭之筵,毋陵且混。
偶入宗枋,整冠束琨。
长守墓茔,禁止开垦。
榆祀蒸尝,恭谨勤恳。
实非有加,何容有损。
实无能先,胡失于晚。
贫则豆笾,富则圭琬。
敬斯尊严,诚斯柔婉。
乡里推称,荣于华衮。
三、雍睦以聊同宗角弓翩反,必宜于张。
行苇践履,惟恶牛羊。
分自一体,宁若参商。
喜则同庆,忧则共伤。
维雍维睦,是辅是匡。
勤修家谱,费取公偿。
袱包箧贮,轮年掌藏。
岁时伏腊,各设豆觞。
杖履情见,负担义彰。
何贫与弱,何富与强。
外人訾议,代分短长。
自家骨肉,更何所妨。
薄俗宗族,竟分炎凉。
清夜自忆,能弗凄怆。
四、耕读自安本业农则惟耕,士则惟读。
二者本业,安之是福。
千仓万箱,于野得谷。
千驷万钟,于朝的禄。
肇牵车牛,远贾难服。
考工尤艰,金石若木。
灯火窗前,夜番篇读。
来耜田间,朝驱黄犊。
二者即兼,非甚仆仆。
秋稼如云,获多积蓄。
文史三冬,书声满屋。
自享优优,何至穷蹙。
二亲在堂,春洒献祝。
快绝胸怀,村前鼓腹。
五、节俭对裕资财一日节俭,数日不饥。
一岁节俭,数岁不衰。
去蔬而肉,食有几时。
去布而帛,服实难支。
中途乞丐,惜无余资。
世上财主,常锁愁眉。
黄昏有米,早起即炊。
落市钱少,局促忧危。
滥叨不得,待悔已迟。
虽所当用,亦复何辞。
有如浪费,仔细自思。
非言嫖赌,日用事宜。
一丝一粟,非易支持。
当夫缺乏,何处挪移。
孙氏族谱每个地方不一样的xx:某支字辈:云尔伯仲,文崇元宏。
国思正承,君恩显荣。
克修先业,振淑名望,奕叶济传。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重新续了三十二字):忠勤孝恭,敦厚仁慈。
守高曾训,宝若彝。
积荫丰隆,衍诸洪丕。
履安泰定,贞寿恒颐。
xx:1、孙氏广西南宁邕宁中和那贵村支族排班顺序自北宋湖南江西安抚使、北宋副枢密使、虎卫将军先祖孙沔排起为:肖、祖、籍、鲁、乐、安--兴、铭、挥、悦、城、朝能、积、志、世、永、克--若、文、成、朝、振、宗--基、广、家、兴、德、茂--才、超、学、博、行、端xx部分:1、福建惠安孙氏的,自本宗族第19世编录编排的字辈分是;侯伯子男永世显易书诗礼传家长文谟武烈成嘉会尊祖敬宗启泰元2、xx塔头xx自廿世起字辈为:士、嘉、肇、奕、钟、英、毓、秀、丕、振(晋)、文、明。
3、xxxx二十一世字辈为:平、清、端、文、真、正、希、和、懋、隆、福、宜、楚、国、彦、遵、起、云、德、温、赞4、xx昭穆原为:“宣、祥、致、裕、则、南、孟、靖、光、宝、尾、忠、茂、世、代、万、年、远”。
“远”宇辈为二十二世,亦即乐安孙氏七十五世.新编字行为“振、邦、威、武、汉、华、兴、耿、维、新”6、xxxxxx:玉殿傅金榜.君赐占鳌头.英雄兼百辈.随我步赢洲.文士右维承.正继志修德.待时诗礼立.名丕振家声.7、xx仙游字辈:天王xxxx。
全国各地孙氏字辈已收集逾70支(随时更新)xx、某支字辈:云尔伯仲,文崇元宏。
国思正承,君恩显荣。
克修先业,振淑名望,奕叶济传。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又重新续了三十二字):忠勤孝恭,敦厚仁慈。
守高曾训,宝若彝。
积荫丰隆,衍诸洪丕。
履安泰定,贞寿恒颐。
xx:1、孙氏广西南宁邕宁中和那贵村支族排班顺序自北宋湖南江西安抚使、北宋副枢密使、虎卫将军先祖孙沔排起为:肖、祖、籍、鲁、乐、安--兴、铭、挥、悦、城、朝能、积、志、世、永、克--若、文、成、朝、振、宗--基、广、家、兴、德、茂--才、超、学、博、行、端xx部分:1、福建惠安孙氏的,自本宗族第19世编录编排的字辈分是;侯伯子男永世显易书诗礼传家长文谟武烈成嘉会尊祖敬宗启泰元2、xx塔头xx自廿世起字辈为:士、嘉、肇、奕、钟、英、毓、秀、丕、振(晋)、文、明。
孙存周传授孙氏拳基本功练法孙存周强调练基本功练要练的准确、坚实、明白。
孙存周把基本功浓缩为无极式、三体式、劈拳、崩拳、单换掌、懒扎衣。
孙存周说:“练技击有三个台阶,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练通了,浑身都是拳。
但到了这一步也还是个拳匠。
还不能称师。
第二步是知拍,与人对打,感应确切,应对自如,如是才出得来节奏。
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这一步可以称师。
第三步是拳与性合,遇敌制胜,尽情尽性,喜怒哀乐因拳而出,皆能制敌,则可称家。
如今能至是者极少。
最终至木呐虚无,动静无兆,制敌于不觉中,如家严也。
”孙存周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认为,传统武术若得真传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击练习的。
也无需十年、八年才出门。
孙存周认为形意拳比拳击更精简实用。
孙存周自己的实践是仅随父亲苦练三年,便闯荡江湖,未遇敌手。
孙存周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对基本功的掌握,孙存周还认为,很多名家、老师所以练、用脱节,平时练的东西,对抗时大多用不上。
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练成杂技了,看起来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来,就全没了。
一是对基本功掌握的不准确。
二是实战练习少,距离感差,不知拍。
三是体力不足。
四是意不知毒。
五是志不能坚。
这些都与拳术练习的方法有关。
因此,从这时起孙存周已开始深入系统地研究拳术的教学教法问题。
提出“学习拳术,门派之见,实属万不可有。
然选择拳术,首戒标奇立异。
若二三其志,尤易误入歧途。
但既经选择之后,尤应继循正轨,所谓探骊得珠,贵得其窍。
坚持习练,持之以恒,不特真诠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孙家拳的劲是各派拳术中最锐利的,渗透力极强,当你还没有什么感觉时,里面已经受伤。
孙存周教的拳架子更低,其鹰熊合演几乎是贴着地皮练,鹞子翻身的束身几乎是团成了一个球,但不能有低头、猫腰、撅屁股之嫌。
八卦掌走转起来行如奔马,劲力也非常浑厚。
若说孙式拳有明师,刘树林老师无疑是一位。
刘树林是孙存周先生的弟子,因为现在练拳,孙式拳的要领依然无法做到,依然是事倍功半。
古代家训名篇《朱子治家格言》(孙文化六条屏)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它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
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在家谱中也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今天,WTT主要带大家来了解后者,先来看看《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吧!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家训,恰是先辈留与后人的为人处世宝典。
《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影响,因为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一般多悬于厅堂屋室,以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弟起警戒的作用。
一个人的品行人格往往就是从这些点滴生活小事中培养起来的,这就是《朱子家训》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作用。
所以《朱子家训》尤需家长和子弟一起读。
做家长的读了,知道怎样管理家庭、怎样教育子女、怎样在家庭生活小事中去教育;儿童读了,知道怎样做人、怎样在具体生活中要求自己,将来也更知道怎样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家庭。
大家细细去体会,就会感受到《朱子家训》的独特魅力和永恒价值。
孙文化,字文道,号翰怡斋,1950年生于河南省,自幼受家庭影响,初习欧柳,后习汉隶。
孙文化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和画圣吴道子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农民书法协会会员,作品编入《中国书画集》、《中国名家书画奖集》、《20世纪国际文化大系》等,被授予:画圣艺术家、20世纪百家作品名家称号。
1999年首届东方杯全国诗书画印大赛中获三等奖,同年应邀参加第二届画圣杯书画大赛并获画圣奖;20年首届中国书画名家大展中获奖,同年在跨越20---世纪龙年大赛获银奖,201年在新世纪杯全国书画大赛中获银奖,同年首届中国老年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环保世纪行,情系中华中国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获金奖。
中国各大姓氏“祖训”,你家的“祖训”是什么?你知道吗?(二)所谓'祖训',即历代祖先对子孙的教诲。
不过载于家谱中的'祖训',多系族长代祖先立言,是他们藉祖先的名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全体族众。
'祖训'的作用在于从意识形态方面维系家族的统一和团结,除此,祖训闪耀着的一族文化光辉非常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一、范姓《范氏家训》十则一、耕读:田必力耕,书必勤读,不耕不读,不如犬畜。
二、教子:家有子弟,教之成人,若任游荡,必害终身。
三、安分:为人在世,各安本分,利己损人,终必无用。
四、贸易:公平交易,童叟莫欺,奸媒巧诈,害己损人。
五、交接:与人交接,务必正人,此须茶酒,切莫吝惜。
六、嫁娶:男婚女配,为理之常,慎择贤否,门户相当。
七、慎真:父母丧亡,早宜思量,不称有无,尽孝尽忠。
八、追元:祖宗虽然,祭祀必诚,清明冬至,不是闲临。
九、修身:严以待己,恕以待人,花街柳巷,谨步莫临。
十、谨训:家训至此,句句格言,子孙恪守,世代相传。
二、吴姓吴氏祖训忠君亲上以报国恩;孝亲敬长以笃人伦;尊祖敬宗以遡源本;教子训弟以守典型;兄友弟恭以重手足;夫义妇顺以正家道;敬老慈幼以睦宗族;尊师重道以培书香;崇正黜邪以端学术;持廉立节以敦品行;力耕勤织以趋本务;作工行商以正事业;致敬尽诚以奉祭祀;急公奉上以完钱粮;安分守己以保身家;忍忿思难以释怨仇;周贫恤乏以厚族谊;好义行善以绵世德。
积善馀庆,不善馀殃。
用期後嗣,俾炽而昌。
因垂家训,教以义方。
凡我子孙,不愆不忘。
三、孟姓孟氏祖训1、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弟弟妹妹。
2、忠信: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诚老实,诚实守信,讲信义,讲信用。
3、读书:读书能增长知识,明人伦、知理义,知书达理。
俗话说“养儿不读书,不如养活猪”。
读书是做人的终生职业。
4、务农:从事农业劳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民生活的保证。
我国已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列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政策。
家训家规内容(按姓氏笔画为序)1、卜氏堂号:西河堂世长势短,宜忘势而处世;人多仁少,须择仁以交人。
2、马氏堂号:铜柱堂一敬奉祖先;二孝顺父母;三友爱兄弟;四协和宗族;五敦睦邻里;六立身谨厚;七居家勤俭;八严教子孙;九读书明德;十忠厚戚朋;十一慎重言语;十二讲求公德。
3、方氏堂号:河南堂崇文尚武耕读传家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世上几百年旧家莫非积德。
4、王氏堂号:三槐堂经商则注重诚信,方能成大事;为官则忧国忧民,方为黎民所称颂。
作官理应体察民情,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务实进取,善待下属,抚慰百姓,方不失为好官。
人生在世,气节为先。
身处逆境,不能弃其志;人生得意,不能易其节。
端正思想:树立高尚情操,奋发进取,有所作为,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热爱祖国:奉公守法,履行义务,维护团结。
尊敬祖宗:了解祖宗懿范与艰苦创业之宝贵精神遗产,饮水思源,弘扬先祖光荣传统。
讲道德:讲礼貌、讲谦让、讲公正,乐善好施,尊老爱幼,敬贤尚士,和邻睦族。
重学习:立大志,明事理,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勤致富:俭持家,务正业,造福子孙。
宜宽让:凡事宽厚为怀,处事光明磊落,待人以仁不诡。
5、邓氏堂号:南阳堂正名节:尊卑长幼,人所当知。
恭顺和睦,不可逞凶斗殴,污伤大义。
正心术:人之心术,赋性本善。
凡人幼之时,须教以礼貌,训以义方,勿至心术变坏,以误终身。
正品行:人生于世,品行为先。
所以人贵志诚,不可欺诈,守信义,不可奸险。
谨言词:嘲语伤人,痛如刀割,大则倾家丧身,小则坏名节义。
其害非轻,不可不慎。
6、丘氏堂号:河南堂做事总要想前想后,顾看局面,毫无败着,方可做去。
凡事未计其成,先计其败,必将败局反复周祥。
算到成固幸事,败亦不至无可收拾乃佳,推之行政用兵皆然。
凡人正派,则无论做何等事都好;如不正派,则无论做何等事都不好。
七十二行,皆可成家立业,只要人品行端,心术正耳。
凡人做事,务要先求其自家本分,所谓厚道也。
凡人家必须有忠孝节义,为贤为圣的人,方为大发。
《孙氏祠堂书目》提要《孙氏祠堂书目》,清孙星衍撰。
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薇隐、芳茂山人,室名岱南阁、平津馆、五松园、廉石居等,江苏阳湖人。
乾隆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刑部主事,再升刑部郎中,后任道台、署理按察使等职,为官清廉有政声。
先生一生博及群书、乐于育人、勤于著述,于目录、版本、校勘卓有建树。
《孙氏祠堂书目》内编4卷,外编3卷,共收书2300多种、46000余卷,所收图书分成12大类,各大类之下设若干小类,计44小类。
每书先列书名、卷数,下或记撰、著者,或录版本,均无解题,颇为简单,是账簿式私家藏书目录之代表。
收录多为《天禄琳琅书目》和《四库全书总目》未收之书籍以及包括孙氏本人著作在内的大量清人当代作品。
是书约成于嘉庆五年,此即金陵孙忠愍祠堂刊本,十年后收入孙氏《岱南阁丛书》。
因刻本不多,少见流传,直到光绪九年,藏书家李盛铎得见初刻本,请陶浚宣详校并作跋后,刻于李氏《木樨园丛书》,是书得以广泛流布。
书前有序,自言其编写目的:“教课宗族子弟,俾循序诵习。
”此盖其简明有序之故也。
十二分法乃是书最大特色,亦其学术价值之所在。
其时四部分类法已成圭臬,官私书目皆奉行之,且《四库全书总目》业已问世,当此风行草偃之际,孙氏不囿传统,不惧权威,独创十二分法,此举正是陈寅恪所谓“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孙氏自言“分部十二,以应岁周之数”,此乃古人天人合一思维之反映。
然合于十二,实属巧合,绝非为合而合。
先生从藏书数量及当时学术情况出发,以便于检索和实用为原则,以学术分类为指导思想,将藏书分为此十二大类:经学第一,小学第二,诸子第三,天文第四,地理第五,医律第六,史学第七,金石第八,类书第九,词赋第十,书画第十一,小说第十二。
此分法,上与乾嘉学术体系相契,下与孙氏所授估经精舍内容相合,乃孙氏个人学术思想及有清一代学术风貌之反映。
孙氏主张“人才出于经术,通经由于训诂”,清代乾嘉朴学亦以经学为中坚,经学又以小学为根基,所谓“学必以通经为要”“通经必以识字为要”是也。
孙氏家训
承先祖贤德修身励志,
传后世诚信持家治学;
建丰功伟绩敬业报国,
创家族辉煌耀族光宗。
据赣榆天锡堂孙氏首次谱载:“始祖世代已远,无可考稽,相传发脉乐安,分支巴山,来派山阳。
然无徵不信,不敢忘序,故谱牒自山阳公始”,并在此次修谱时,自立堂号为“天锡”,尊德祖为开代公。
1992年夏,有阜宁县乐安堂孙氏族人受本族耆老委托,来赣榆沙河镇联宗,并面邀沙河孙姓族人回访。
赣榆天锡堂孙氏族人于1992年12月、2009年4月两次赴阜宁县考察发现,阜宁乐安堂孙氏清咸丰元年家谱明确记载:“一世祖引公由大明定鼎之初洪武七年七月十二日自姑苏阊门外刘家墩避乱北游,遂入淮安府山阳县(今阜宁县)羊寨乡黄浦地方,居射湖北岸郭墅,创立庄屯、课耕河曲,学业惟勤,自此瓜瓞绵绵,遂成望族。
三世德祖,自郭墅北游海州赣榆县居沙河镇处。
”上述记载与赣榆天锡堂孙氏家谱历次记载:开代公德祖来自阜宁县羊寨乡郭墅村相吻合。
由此可以证实赣榆天锡堂德祖系阜宁乐安堂引祖季孙,天锡堂孙氏为乐安堂孙氏
支系或曰分支。
2011年10月,海内外1500多名孙氏宗亲云集厦门,出席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世界孙氏宗亲联谊总会成立大会。
会议期间,赣榆县天锡堂孙氏族谱编委会负责人向总会汇报了他们正在修编族谱的情况,恳请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博士赐予墨宝。
孙穗芳博士欣然应允,回到美国后,挥毫写下“天锡堂孙氏族谱”七个大字,从美国寄到厦门总会再转寄到赣榆县。
题字采用金黄色的高级宣纸,横幅长120厘米、宽40厘米,下方署名孙穗芳并加盖鲜红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