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家训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家风家训的经典
家风,是指家庭中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它是一个家庭的精神支柱,能够引导家人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家训,是指将家风凝练成简洁明了的口诀或格言,以便家人能够牢记和遵守。
家风家训的经典内容丰富多样,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家风家训:
1. 诚实守信:做人要讲诚信,言出必行,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
2.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尊重父母,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3. 勤俭节约:勤劳工作,节约用钱,不浪费资源,培养良好的金钱管理习惯。
4. 学习进取: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追求进步和成长。
5. 诚心待人:待人以诚心,不轻易嫉妒他人,善待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 团结友爱:家人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7.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不歧视和侮辱他人。
8.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垃圾分类,节约能源,建设美丽家园。
9. 诚心助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困难和需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10. 坚持原则: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盲从和妥协,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
这些家风家训是传统家庭价值观的体现,它们对于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起到了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通过遵守这些家风家训,家庭成员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道德修养、有责任心的人。
中华家训名篇
中华家训名篇是指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华家训文献作品。
以下列举几篇代表性的中华家训名篇:
1.《弟子规》:《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文学经典之一,是
对儿童行为规范的家训,强调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师重道等美德。
2.《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教材之一,从儿童
的身心特点出发,以三字一句的形式,概括了基本的道德规范和知识点,旨在培养刚正不阿、勤学好问的品格。
3.《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是我国古代家训文化的重
要代表之一。
它主要讲述了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尊敬、孝敬父母,同时也强调了礼节和道德规范等。
4.《家规》:《家规》是古代家族的规章制度,几乎每个家族
都有自己的家规,用以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和处事方式。
家规内容丰富,涵盖了敬老尊贤、爱亲友、教子等方面。
5.《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其中不少诗歌以家训为主题,反映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家训的内容。
这些中华家训名篇不仅在古代被广泛传抄,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现代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家风家训最经典十首诗句
1.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王阳明家书《示宪儿》
2. 莺花忧怕风光老,岂可教人在度春。
(《增广贤文》)
3.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增广贤文》)
4. 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福建龙岩客家家训
5. 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增广贤文》)
6. 贫莫断书香,贵莫贪贿赃。
——纪晓岚临终遗训
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8. 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安徽绩溪《章氏家训》
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
10. 百年容易过,青春不再来。
(《增广贤文》)
11.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颜氏家训》
12.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朱子家训》
13.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增广贤文》)
14. 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增广贤文》)。
最经典的家训锦集最经典的家训(1--18条)1、耕种要勤,言语要真,买卖要公,做人要诚。
2、不义之财勿取,合理之事则从。
3、做人讲道德,做事讲良心,种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
4、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5、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6、肩担道义,胸怀天下,诚实劳动,四海为家。
7、人生都有双重父母,双方父母一视同仁。
8、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9、正人先正己,治国先治家。
国泰民安乐,家和福自加。
10、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绛11、人生最大的秘密和财富是健康,快乐。
12、团结邻里,与人为善,明理处世,诚信为先。
13、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14、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5、一日“三省”好处多,来日不唱悔恨歌。
16、为人父母者,要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
17、处世以谦让为贵,为人以诚信为本。
18、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最经典的家训(19--36条)19、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20、沽虚誉于小人,不若听之于天。
遗货财于子孙,不若周人之急。
21、宽容乐观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勤劳自强才能创造完美生活。
22、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23、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24、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25、孝父母,友兄弟,爱儿女,友邻里。
26、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27、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28、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29、破除迷信,牌博禁尽,优生优育,争创五星。
30、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31、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32、恩义并用,相处合道,扶持并肩,相伴终身。
33、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人安家齐,子孙昌旺。
34、孝致祥,勤致详,恕致详。
家谱家训经典语录
家谱家训中的经典语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孝”字当头,事要先行,心要换心,树要根深。
2.积德行善,厚德载物;百年树人,教育为先。
3.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循循善诱,教育子女。
4.积谷防饥,积德防老;送子读书,儿行孝道。
5.勤俭持身,勤劳致富;艰苦奋斗,共同富裕。
6.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
7.勤学苦练,自强不息;学以致用,报效社会。
8.爱国爱家,报效社会;民族团结,国泰民安。
9.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尊老爱幼,家庭团结。
10.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敬亲尊贤,民心向善。
11.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艰苦奋斗,共同富裕。
12.为人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做事,以诚信为本。
13.不做亏心事,不赚昧心钱;心里有盏灯,肚里能撑船。
14.人胜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5.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读书,勤勤恳恳治家。
16.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
一日“三省”好处多,来日不唱悔恨歌。
17.少壮不努力,老大被人讥;少壮不立业,老大徒伤悲。
18.家有老千般好,好儿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长旺。
19.攒钱聚财,取之有道;男女老幼,处之有方。
20.自己事自己做今日事今日毕;不可马虎了事不可依赖父母不可无故拖延。
21.家庭就餐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礼貌待客不无视父母长辈和客人不边吃边玩不浪费粮食。
古代十大家训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家规,意味深长,读懂受用一生。
1.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
——彭玉麟贫穷并不是羞耻的事情,可羞的是贫穷却没有志向;低贱并不会让人觉得可恶,可恶的是低贱却又没有能力。
2. 古人仕学兼资,吾独驰驱军旅。
君恩既重,臣谊安辞?——卢象昇《居官日省录》古人为官时也兼及治学之道,从以不断充实自身,而我却只能整日忙碌奔波于军旅之中。
皇恩如此浩荡,作为臣子的又怎么能不誓死效命呢?3.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博士:战国时称博学的人,秦、汉为官职名,秦有博士七十人,汉武帝时置五经博士,后泛指儒生学士。
博士买驴,书契写了三张纸,还未写到驴字。
讥讽酸儒言语拉杂,不着边际。
也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绕了半天圈子不及正题。
4.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朱子家训》。
每天刚刚微亮的时候,就会起床。
用水洒湿台阶上有灰尘的地方,用扫帚扫地,使得房子里面和外面都要整洁。
黄昏的时候便休息,睡前将房门关好,一定要亲身检查。
5.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
——《贾昌朝家训》今天教诲你们,居家中要懂得孝顺长辈,在朝为官要懂得忠君为国,待人要和善谦恭,对待晚辈要慈爱。
6.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
——司马光《训俭示康》我出生在一个历代贫寒的家庭,清正、节俭的家风作为古训历代传承。
我的性格也崇尚简朴,不喜欢华丽奢侈。
7. 立志之始,在脱习气。
习气薰人,不醪而醉。
其始无端,其终无谓。
——王夫之《示侄孙生蕃》立志最开始要做的,首先就是要改正和革除自身不良的习气。
不良习气时刻影响着人生,就像不喝酒也会因为酒气而醉醺醺一般。
这种坏习气来去没有踪迹可寻,没有开始的预兆也没有最终结束的迹象。
8.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清·蒋伊《孝友堂家训》。
父亲慈祥,子女孝顺。
我国家训中的经典名篇名句1.立志者,不立言之誓。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志士事竟成,破釜沉舟。
5.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知其不可而为之,有朝一日必可也。
1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3.事无大小,欲速则不达。
14.德如水,深则静,动则浊。
1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7.宁可枝头抱香死,不低头羞且活。
18.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19.志当存高远,心若明镜台。
20.知足而不贪,发愤而不躁。
21.知行合一,方为良知。
2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23.茫茫沧海,神州岂无民?24.志不强者智不达。
2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6.道不远人,人无远心。
27.德以载道,心以为器。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责则有求,有求则有责。
29.曰:“性难改,吾无以教之。
”3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31.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3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3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4.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5.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6.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37.不能愤怒,不知勇也;不能自控,不知德也。
38.治大国如烹小鲜。
39.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0.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2.志当存高远,若纵横无忌。
4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4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4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7.青少年可育,成才可期,老年可安。
48.敬天法祖,和于民俗。
4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0.势在必行,惟勇者胜。
51.酒色之事,人皆有之。
52.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53.奈何把壳需筹论,堂堂世界过秤砣。
20则经典家训,跟古人学修身齐家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以孝敬父母为首要之事,孝道是家庭的根本。
3. 尊重长辈,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
4. 谦虚谨慎,不傲慢自大。
5. 勤俭节约,不奢侈浪费。
6.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
7. 有恒心和毅力,不轻易放弃。
8. 学习知识,不断进取。
9. 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
10. 公平公正,不偏袒不公。
11. 爱护家庭财产,不贪图不义之财。
12. 以和为贵,避免争吵和冲突。
1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整洁的环境。
14. 勤奋工作,不推卸责任。
15. 亲密关怀家人,关心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
16. 不纵容不良行为,正确引导家庭成员。
17. 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每一天。
18.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侵犯他人权益。
19. 热爱生活,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20. 倡导善良和友善,以和谐的心态与人相处。
10条优秀家规家训:1,不说谎,不任性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示宪儿》译:不要说谎,不要贪利;不要任情耍性,不要与人斗气;不要责备别人,但需管住自己。
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气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
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坏;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心地恶劣,是凶恶之人。
析:任情恣性,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任何拘束。
《增广贤文》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
这正是告诉我们,任情恣性的危害。
2,义理养心,精专为学勿谓隐微可欺而有放心,勿谓聪明可恃而有怠志;养心莫善于义理,为学莫要于精专;毋为习俗所移,毋为物诱所引;求古圣贤而师法之,切莫以斯言为迂阔也。
——《与徐仲仁》译:不要以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可以自欺欺人就放纵自己,不要以为可以依仗聪明而放松意志。
最好的养心之法就是研习经典中的义理,最重要的求学之道就是精专。
不要被流俗左右,不要被财物引诱。
师法古圣贤,不要以为这很迂阔不合实际。
析:经典中的义理不仅是千古大智慧,更是我们养心、养生最好的方便法门。
康熙在教育子女的时候,就曾说过:“养生之道,全在五经。
”3,做人先立志夫学,莫先于立志。
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源不濬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是以君子之学,无时无处而不以立志为事。
——《示弟立志说》译:学习,没有比先立下志向更重要的。
不确立志向,好比栽树不栽培它的根而徒劳地对树木培土浇灌,劳苦却不会成功。
志向,就如气的统帅,人的性命,树的根本,水的源头。
水源不疏通,那么川流就会停息,根本不予培植那么树木就会枯萎,性命不延续人就会死,人不立定志向就会气质昏浊。
所以君子做学问,无时无处不以立志作为要务。
析:志犹如三军主帅,没有主帅的军队,就是乌合之众。
古人20则经典家训孝亲敬长1、孝父母:春晖寸草,欲报良难。
然使能竭其力,不俭其亲,婉容愉色以承欢,砥行立名以养志,人子若此,或亦庶几。
——《义门陈家范十二则》对父母的恩情,即使有心报答,也是很难做到的。
然而使自己能够竭尽心力,厚养双亲,婉颜笑靥博得父母的欢心,磨砺德行树立美名实现自己的志向,人子如果能像这样,或许也就差不多了。
2、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罗仲素曰: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张谷英家训族戒》“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语出《礼记·檀弓》。
孔子曾说:尽管只有豆羹清水、粗茶淡饭,但是对父母尽心侍奉,让他们精神愉快、感觉幸福,这就是对长辈最大的孝敬。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语出《罗豫章先生集》。
罗仲素,名从彦,字仲素,号豫章先生,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有著作《中庸说》《豫章文集》。
此句引语中“底”字,相当于今天“的”、“之”。
罗从彦有云: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教诲、意见,都应当虚心接受和听取。
修身养德3、身者不可不修也。
身者父母所属望,而子孙所观型者也。
故必敬以持己,恕以接物。
视听言动,决去非礼;喜怒哀乐,务求中节,庶身可修,而家可齐矣。
《书》云:“慎厥身修,思永。
”子姓当各置一通于座右。
——《汉阴沈氏家训》己身不可不修。
己身是父母的惦记和期望,也是子孙后代们所观察效仿的榜样。
因此自己一定要按照古礼的标准,凡事坚持恭敬谨慎;对待外物,一定要宽恕和悦,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听言行一定要坚决去掉那些不符合礼法的部分,喜怒哀乐等情感一定要有所节制,使它们符合法度,这样才可以使自身修养得到提高,使家庭齐一和睦。
《尚书》说:“要谨慎地修养自身品德,对问题要考虑久远”,后辈们应当每一个人都写一遍,贴在座位右边当座右铭。
4、淡泊明志、内省修身,此先贤所以私愿知偿、私恩知报、私怒不逞、私忿不蓄也。
——《沧溪村朱氏家训》处事淡泊,经常反省内心,始终保持宁静自然的心态,古代圣贤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能够懂得偿还、报恩,而不会放纵个人愤怒酿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