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药剂
- 格式:docx
- 大小:86.81 KB
- 文档页数:49
经典中兽医处方及类方选编(下)26、穿心莲散出自《兽医验方新编》原无方名。
穿心莲90g鸡内金8g甘草2g 为细末,雏鸡、雏鸭每只每次0.5~0.8g;成鸡、成鸭每只每次1~1.5g,鹅每只每次2~3g。
灌服或混饲。
功能清热解毒,止泻。
主治禽巴氏杆菌病,泻痢。
27、禽康灵出自《黑龙江畜牧兽医》1986年第2期。
巴豆霜4g乌蛇2g雄黄1g为末,3月龄以内的鸡每20~50只用药1g,成鸡每5~10只用药1g,拌饲喂给,或掺少许面粉做成条状填喂。
功能解毒杀虫。
主治鸡霍乱,球虫病。
28、金蒲散出自《中兽医学杂志》1990年第6期。
蒲公英150g 野菊花黄芩紫花地丁板蓝根当归各100g为末。
混均,按1.5 9/6混入饲料内,分3次给药,每次1周,两次之间隔1周,从22日龄开始用药,直到56日龄。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痛。
用于预防雏鸡葡萄球菌病。
29、鸡乐出自《中兽医学杂志》1989年第10期。
金荞麦将不同入药部位(根、茎叶、花)分别制备成乙醇提取液,低温浓缩至无醇味,混合,加蒸馏水适量,使每毫升含生药1g。
预防量以0.1%比例拌料,连喂3天;治疗量以0.2%比例拌料,连喂3~5天。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鸡慢性葡萄球菌病。
本方原无方名,“鸡乐”是研制单位准备报批生产的商品名称。
金荞麦为蓼科多年生植物,其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双聚原矢车菊甙元。
本制剂对鸡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防治慢性型(关节炎、眼炎、皮炎)鸡葡萄球菌病,有效率为83%~94%。
)30、通鼻散出自《中兽医学杂志》1991年第1期。
原无方名。
白芷防风益母草乌梅猪苓诃子泽泻各100g辛夷桔梗黄芩半夏生姜葶苈子甘草各80g为细末,拌饲喂(以上为100只鸡3日量),连用9天。
功能散风,化痰,通窍。
主治鸡传染性鼻炎。
31、喉炎净散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00年版)。
板蓝根840g 蟾酥80g合成牛黄60g胆膏120g甘草40g 青黛24g 玄明粉40g 冰片28g 雄黄90g 为末,混饲喂,鸡0.05~0.15g。
临床金鉴20236259中兽药制剂在猪疾病防治中的应用高来春,刘 磊,张 鹏(济宁市兖州区农业农村局,山东济宁 272100)摘要:中草药的使用在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种类丰富,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随着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的全面禁止使用,中草药制剂的出现对猪生产中发生的疾病预防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用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保护作用,因为中草药制剂可以降解了各类有害物质。
这样中草药制剂作为新兴的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值得在养猪生产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主要阐述中草药制剂在猪疾病防治上的中的应用,为病猪临床诊断预防提供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中兽药制剂;猪生产;疾病预防;应用中图分类号:S85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23)06-0013-03中草药制剂不仅在动物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在人类疾病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药可应用于动物养殖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中药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还可以促进动物生长和发育,目前中草药相关制剂在饲料添加、营养干预等动物健康养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养殖过程中疾病发展多样化,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药物非常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畜产品中还可以产生药物残留,对人类或畜禽产生毒害作用,甚至危害人类的健康状况。
随着中兽药的研究技术越来越成熟,使用中兽药制剂可以提高动物机体体质和免疫力,增强对外界病原微生物的的抗病能力,并且毒副作用小,不容易形成药物残留,由此可见,未来中兽药制剂的应用将会更广泛,其发展成为必将成为一种趋势,能够推动整个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1 中兽药制剂的应用价值1.1 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危害在抗生素全面禁止使用之前,抗生素给动物机体、人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抗生素的药物残留动物体内,导致动物对各类治疗药物产生抗药性,且伴随着繁殖传给了下一代,随着抗药性表现的越来越明显,饲养过程中的很多疾病问题已经解决不了。
中药:在中(兽)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动物疾病的药物。
干燥: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晒干、烘干和阴干等。
贮存:在干燥、低温、避光处保存,并要求定期抽样检查和定期翻晒。
中药的炮制:概念:根据中兽医药理论,依照辨证用药的需要和药物的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包括对药材的一般修治整理和对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
目的:清除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保证药物的纯净清洁;减少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增强药物的疗效或转变药物的性能和作用;便于制剂、服用和贮藏;改变药物作用趋向,引药入经;矫味、矫臭。
方法:修治(纯净,粉碎,切制),水制(淋法,洗法,泡法,润法,漂法,浸法,水飞法),火制发(清炒法,拌炒法,炙法,烘焙法,煨法,煅法),水火共制(蒸发,煮法,抄法,炖法,淬法),其他制法(发芽法,发酵法,制霜法,复制法)。
水飞法:是利用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其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而分离获取细粉的方法。
淬:将药物煅烧至红透,趁热迅速投入冷水、醋或其他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使之松脆的方法。
制霜:药物经过去油支撑松散粉末或析出细小结晶的方法,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增强疗效。
配伍禁忌:一、配伍: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能,按照一定的规则,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起来使用,称为配伍。
“七情”:1.单行:用单味药治疗病情简单的疾病。
2.相须: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作用,增强疗效。
3.相使:性能功效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以一味药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可提高主药的疗效。
4.相畏: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
5.相杀: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6.相恶:两种药物合用,能相互牵制而使原有药效降低或丧失。
7.相反: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二、禁忌:在通常的情况下,某些药物不能配合使用或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使用某些药物,称为禁忌。
中兽医剂型剂型是指方剂制作成的形式。
它与方药的性质、病情的需要、制剂的使用方法和动物采食特性等有关。
关于方药的性质,《神农本草经》中说:“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渍者,宜膏煎者,亦有一物兼宜者,亦有不可人汤酒者,并随药性,不得违越。
”关于病情的需要,如病急者宜汤,病缓者宜丸:疮疡湿者宜贴,干枯者宜涂膏等。
关于使用方法,如灌服宜用散剂或汤剂,直肠给药宜用汤剂或栓剂等。
关于动物采食特性,如禽类可用药砂,鱼类多用药饵等。
现将常用剂型分述如下。
散剂动物最常用的一种剂型。
是一味或多味中药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有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之分。
内服散剂常用开水调成糊状,或加水稍煎,候温灌服;也可混在饲料中喂服。
内服散剂在胃肠中能较快地被吸收。
常用的内服散剂如消黄散、清肺散、平胃散、郁金散、千金散、桂心散等。
外用散剂一般应研成细末或极细末,多用于疮面或患部的掺撒、敷贴,或用于点眼、吹鼻等。
如桃花散、生肌散、雄黄散、拨云散、吹鼻散、青黛散、冰硼散等。
汤剂又称煎剂。
一味或多味药物的饮片加水煎煮后,去渣而得的液体制剂。
包括内服汤剂和外用汤剂。
内服汤剂容易被吸收,发挥药效快,适用于急病或重病。
如白虎汤、通肠芍药汤、补中益气汤、麻杏甘石汤等。
当经口灌服困难时,某些内服汤剂也可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投药。
外用汤剂可用于洗治疮疡、洗敷肿痛等,如防风汤等。
丸剂中药粉末或其提取物,加适量辅料制成的球形制剂,有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等多。
蜜丸是以蜂蜜为辅料制成;水丸的辅料为水或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糊丸的辅料为米糊或面糊;浓缩丸是由中药提取物加适当辅料制成。
很多内服方剂都可做成丸剂,如马价丸、六味地黄丸、生子丸、枳术丸、四神丸等。
丸剂大多吸收缓慢,作用持久,且易于保存,常用于治疗慢性疾病。
但在兽医临床上,因动物不能主动吞咽丸药,故给药时需用投丸器,或用水化开灌服。
片剂一味或多味中药,经加工或提炼后,与辅料混合压制成的一种圆片状制剂,与丸剂近似。
执业兽医之【中兽医学】【第02部分】第九章温里药及方剂【01】温里药:①附子:温中散寒、回阳救逆、除湿止痛;②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③肉桂:暖肾壮阳、温祛寒、活血止痛;④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暖腰肾;⑤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止呕;⑥艾叶:理气血、逐寒湿、安胎。
【02】温中祛寒方:①理中汤: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主治脾胃虚寒症;②茴香散:主治风寒湿邪引起的腰胯疼痛;③桂心散:主治脾胃阴寒所致的吐涎不食、腹痛、肠鸣泄泻。
【03】回阳救逆风:回逆汤:熟附子、干姜、炙甘草;主治少阴病或太阳病误汗亡阳。
第十章祛湿药及方剂【01】祛风湿药:①羌活:发汗解表、祛风止痛;②独活:祛风胜湿、止痛;③秦九:祛风湿、退虚热;④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肿止痛;⑤木瓜:舒筋活络、和胃化湿;⑥五加皮:祛风湿、壮筋骨;⑦方己:利水退肿、祛风止痛。
【02】祛风湿方:①独活散:主治风湿痹痛;②独活寄生汤:主治风寒湿痹、肝肾两亏、气血不足。
【03】利湿尿:①茯苓:渗湿利水、健脾补中、宁心安神;②猪苓:利水通淋、除湿退肿;③茵陈:清湿热利黄疸;④泽泻:利水渗湿、泻肾火;⑤车前子:利水通淋、清肝明目;⑥金钱草:利水通淋、清热消肿。
【04】利水方:①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湿;②八正散:主治湿热下注引起的热淋、石淋,证见尿频、尿痛、口干舌红、苔黄、脉数。
【05】化湿药:①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痛、解表邪、除湿滞;②苍术:燥湿健脾、发汗解表、祛风湿;③佩兰:醒脾化湿、解暑生津;④白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和中,化痰消滞;⑤草豆蔻:温中燥湿、健脾和胃。
【06】化湿方:①平胃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主治胃寒食少、寒湿困脾;②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中暑。
十一章理气药及方剂【01】理气药:①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②青皮:疏肝止痛、破气消积;③厚朴:行气燥湿、降逆平喘;④枳实:破气消积、通便利膈;⑤香附:理气解郁、散结止痛;⑥木香:行气止痛、和胃止泻;⑦砂仁:行气和中、温脾止泻、安胎;⑧草果:温中燥湿、除痰祛寒;⑨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中兽医药概念
中兽医药是中国创立的应用自然疗法防治动物疾病和动物保健的综合性兽医药。
它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内容,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与动物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理论体系的传统兽医学。
中兽医学几千年来为保障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于1000多年前传到国外,对世界兽医学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在当今人类回归自然和化学合成药物的毒副残留等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之际,中兽医学更为世界瞩目,因而中兽医学成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科技文化宝库中的一颗夺目的明珠。
中兽医常用中草药方剂第一节通用添加方一、防病保健方黄连解毒散(千目)【处方】千目黄连6g, 千目黄芩12g, 千目黄柏12g, 千目栀子12g。
【制法】混匀。
【用法用量】在饲料中添加, 每次, 马、牛30~50g, 羊、猪6~10g, 兔、禽0.2~0.4g。
【功效】泻火解毒。
【用途】防治三焦实热, 疮黄肿毒。
【按语】方中黄连泻心火, 兼泻中焦之火, 黄芩泻上焦之火, 黄柏泻下焦之火, 栀子通邪三焦之火, 四药合用, 共奏泻火解毒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 该方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相当广泛, 对多种细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 还能增强白细胞及肝脏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并有抗炎、解热、利胆和抗肝损伤作用, 经常添加可获得良好的防病效果。
据介绍, 夏秋季在畜禽的饲料中添加0.1%, 常喂。
可预防火热证。
银翘散(千目)【处方】千目金银花, 千目连翘, 千目荆芥, 千目薄荷, 千目桔梗等。
【制法】混匀。
【用法用量】在饲料中添加0.1%, 常喂。
【功效】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用途】防治风热感冒, 咽喉肿痛, 疮痈初起。
【按语】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 荆芥、薄荷、桔梗辛凉解表。
研究证明。
本方对某些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现代广泛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治疗, 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清热散(千目)【处方】千目地胆草, 千目大青木, 千目玉叶金花, 千目穿心莲, 千目救必应等。
【制法】混匀。
【用法用量】在饲料中添加0.2%(预防)~0.4%(治疗), 连用3天。
【功效】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
【用途】防治胃热食少, 暑热尿赤, 目赤耳肿, 热结便秘。
【按语】本方的解热作用较为显著, 并有一定的抗毒、抗炎等作用, 特别是对病毒性疾病具有防治的双重作用。
白头翁散(千目)【处方】千目白头翁12g, 千目黄连6g, 千目黄柏9g, 千目秦皮12g。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也就格外重视食品安全,抗生素的使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可我国的养殖环境复杂,又需要使用药物预防疾病。
中兽医中“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的观念正好和现在“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相一致,中兽药也就得到了越来越多养猪人的认可。
目前市场在售的中兽药主要有中兽药粉散剂和中兽药提取物两种,其中粉散剂有组方成熟、价格便宜的优势,提取物有治疗保证、可溶于水使用方便的优势。
中兽药粉散剂中兽药粉散剂指的是参照的是已有的经典组方(如:清瘟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扶正解毒散、银翘散等),将中兽药配合,然后粉碎分装即可生产完成。
该药参照的就是已有的组方,不需要重新投入研发成本,再加上一些中药被大量人工种植价格低廉,所以中兽药粉散剂的价格相对低廉。
但是就是因为它便宜,养猪人对他的期望就低,有些兽药厂家将被提取过的药物粉碎成药渣,再在其中加入安乃近等解热镇痛类药物,猪本来高烧不吃料,吃了这种药物后体温下降采食量稍微得到恢复,养猪人看到的就是猪群采食量恢复了这种药有效果,其实跟中兽药毫无关系就是安乃近起了作用。
套用某品牌六味地黄丸广告语“药材好,药才好”,中药讲究道地药材(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所产的药材),中兽药同样讲究道地产地。
比如养猪人都熟悉的黄芪,据实验室分析不同产地的黄芪其中的总固体物质含量不同,我国以甘肃所产黄芪中固体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内蒙古的黄芪,在这两个地方所产的黄芪又被称为“铁芪”,也说明甘肃和内蒙古是黄芪的最佳产地,即道地产地。
通常养猪人在给猪加药时多采用的是1公斤拌料1吨,可实际上这是非常不规范的加药方式。
比如清瘟败毒散猪混饲每天的用量为50-100g,而成年妊娠中期母猪一天的采食量为3公斤,也就是说3公斤料中要含有至少50g清瘟败毒散才能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那1吨饲料中就需要加入16.7~33.3公斤,所以养猪朋友在使用中兽药粉散剂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剂量,如使用清瘟败毒散治疗猪病时一吨饲料至少需要加入10公斤。
中兽医常用方剂介绍中兽医常用方剂介绍核心提示:药物组成方剂后,能相互协调,加强疗效,更好地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并能减少或缓和某些药物的毒理性和烈性,消除其不利作用。
构成方剂的药物组成一般包括君、臣、佐、使。
1、试述方剂的组方原则和加减变化。
(1)组方原则:药物组成方剂后,能相互协调,加强疗效,更好地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并能减少或缓和某些药物的毒理性和烈性,消除其不利作用。
构成方剂的药物组成一般包括君、臣、佐、使。
①君药:是针对病因或主症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
②臣药:是辅助君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
③佐药: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用于治疗兼证或次要症候;二是制约君药的毒性或烈性。
即“因主要之偏而为监制之用”的意思;三是反佐,用于因病势拒药须加以从治者,即“因病气之甚而为从治之用”。
④使药:指方中的引经药,或协调、缓和药性的药物。
(2)加减变化:①药味增减的变化②药物配伍的变化③药量增减的变化④数方合并⑤剂型的变化⑥药物的替代2、解表方常用方有哪几个?各有何特点和临床应用范围?答、1、麻黄汤:特点——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临床应用——用于风寒表实证,临床上常用以本方加减治疗感冒、流感和急性支气管炎等属于风寒表实证者。
2、荆防败毒散:特点——发汗解表,散寒除湿;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感冒的常用方,对于时疫、痢疾、疮疡而挟湿的的表寒证可酌情应用。
如无湿证,可去独活;若兼气虚,可加党参。
3、银翘散:特点——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临床应用——本方由清热解毒药与解表药组成,是辛凉解表的主要方剂,常用于治疗各种家畜的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也用于治疗流感、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初期而见有表热证者。
本方防治禽霍乱有效。
4、防风通圣散:特点——解表通里,疏风清热;临床应用——本方适用于外感风邪,内有蕴热的表里俱实之证。
3、试述“荆防败毒散”的组方原则和适用范围。
答、本方证系因外感风寒湿邪所致。
中兽医方剂总结汇报兽医方剂是指用于兽医领域的药物组合,用于治疗动物疾病。
在中兽医领域,研究和应用方剂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这篇报告旨在总结中兽医方剂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常用的方剂和其应用。
中兽医方剂研究的基础是中医药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经络学说等。
在方剂的组方中,要考虑动物的病因、病机以及症状等综合因素,以达到调节动物体内平衡的目的。
方剂的组成主要包括草药、矿物质、动物制剂等多种成分。
草药的选择要根据其性味、归经以及功效等方面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兽医方剂根据治疗的疾病类型可分为多个类别。
常见的方剂有解表剂、清热剂、疏风散寒剂、补虚剂、消积剂等。
解表剂主要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清热剂则主要用于治疗热毒引起的发热、口渴等症状。
疏风散寒剂用于治疗风寒引起的肢体酸痛等问题。
补虚剂主要是用于治疗虚弱引起的体力不足、食欲不振等症状。
消积剂则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其中,一些常用的方剂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临床应用。
如麻黄汤、桂枝汤、四逆汤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产后寒疝、休克等疾病。
这些方剂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有效性得到了验证。
此外,一些新的方剂也在不断研究和应用中,如合离歧汤、悬继两争汤等。
这些方剂针对特定的疾病和症状,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在方剂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剂量和疗程的控制。
方剂的组方中,每种成分的比例和剂量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根据疾病的轻重和动物的体质进行调整。
同时,方剂的使用需要疗程的控制,一般建议治疗一段时间后进行评估,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中兽医方剂是一门独特的药物研究领域,通过中医理论为基础,以草药为主要组分,研究和应用于动物疾病的治疗。
这些方剂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症状,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方剂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动物i i所 /2021.06治疗鸡痛风的中兽医方在运用中兽医技术治疗鸡痛风时,要秉持“健脾养肾、除湿通络、排石通 淋、清热导滞”的基本原则,打通病鸡 脉络,在消除病鸡体内湿气、去除病鸡 体内尿酸结石的同时,对病鸡的肾脏加 以温补,帮助病鸡尽快恢复肾脏功能。
下面介绍几种治疗鸡痛风的常用中兽医 治疗处方。
处方取篇蓄、鸡内金、木通、梔子、车前子、灯芯草各100克,海金 沙、大黄各150克,山楂、滑石各200 克,将上药混合均匀,研磨成粉。
按照 1公斤以上的鸡每羽1.5克药粉,1公斤以 下的鸡每羽1克药粉的比例拌入鸡词料 中,供病鸡琢食,连喂5天。
除此之外,也可将上述药剂加水煎煮,煮好后将药 汁混入鸡饮水中,供病鸡饮服,连服5 天,也可起到相同的治疗效果。
经此药 方治疗,病鸡在第六日起病情会明显好 转,粪便开始成形,出现黄白分明的现 象;第九日起,病鸡精神开始振作,食 量开始增加,但是由于肾脏恢复是一个 渐进的过程,病鸡仍然无法产蛋。
为帮 助病鸡尽快产蛋,可采用下述药方对病 鸡的肾脏进行滋补。
选取丹皮、茯苓、泽泻各30克,山药、山萸肉各40克,熟 地黄80克,将上药混合均匀,研磨成 粉,放入沸水中浸泡30分钟,待药渣沉 淀后,取出药液加人鸡饮水中,药渣拌 入鸡饲料中,供病鸡采食,1天1剂,连 用5天。
在用该药后的第六日起,病鸡开 始逐渐恢复产蛋。
处方二:取小茴香30克,甘草35克,海金沙、枳实各40克,茯苓、车前草各60克,黄芩、滑石各80克,加水 煎,上、下午各煎一次,煎好后用滤网过滤,在药液中加入30克红糖搅拌均匀 后,加入鸡饮水中,供病鸡服用。
次日可以将前一日煎后的药渣拌入鸡词料 中,供病鸡采食,1天1剂,连用6天。
处方三:取甘草、海金沙各20克,金银花、槐花、连翘、地榆各30克,猪 苓、诃子、苍术、泽泻、乌梅各50克,将上药混合均匀,研磨成粉。
按照每羽鸡1克药粉的比例混入鸡饲料中供鸡采 食。
1天3次,连用3天。
中兽医药剂学第一章中药总论几个相关概念3.中草药:①中药与草药的总称(Chinese Herbal Medicine),按其来源分为植物药,动物药(乌骨)和矿物药(自然铜、朱砂)等,以植物药具多。
②与中药含义相同。
4.本草:①专指古代的医学专著。
②指中草药。
内容第一节中药的采集、加工与贮藏第二节中药的炮制第三节中药的性能第四节配伍禁忌第五节中药煎煮法第一节采集、加工及贮藏本节以自学为主,主要了解以下几点:1.采集:①了解中草药的生长特性。
②掌握各种中草药的采集季节和方法:“三月茵陈五月蒿,六月拔来当柴烧”2.干燥:不同类型的中草药要采用不同的干燥方法:①晒干:适宜于根、根茎、皮类类药物,对叶、花,全草类药物以及含有挥发油成分的芳性药物如:蜘蛛香不宜此法。
第一节采集、加工及贮藏②阴干:适宜于芳香性的花,叶及全草类药物。
③烘干:此法适宜于各类药,但要依据药物的特点,选取不同程度的火力。
3.贮藏:①干燥②凉爽通风③避光④有些药还应防氧化。
第二节炮制一、概念二、目的三、方法一、炮制的概念生药在入药前要据药性的不同和临床用药要求所进行的各种加工处理方法的总称。
二、炮制的目的1.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以确保准确的药量和药效。
如,去泥,刮皮等。
杏仁去皮,蝉蜕去头翅等。
2.清除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①乌头生用有剧毒,用甘草,黑豆与之共煮后可去毒②续随子是一种剧烈的泻药,必须去油取霜用③常山是一种很好的驱虫药,但有吐的副作用,洒沙后可去其副作用。
二、炮制的目的3.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加符合临床用药的需要。
二、炮制的目的4.增强药物疗效:元胡(即延胡索,可活血止痛)醋元胡,止痛作用增强。
5. 便于制剂和贮藏:6.可引药归经:如盐制入肾,醋制入肝,蜜制入脾经,姜制入肺经等。
7.矫味、除臭:酒制胎盘,麸炒椿根皮等。
三、炮制的方法分为五大类:(一)修制:(二)水制:(三)火制:(四)水火合制:(五)其他制法:(一)修制即挑拣、修治1.纯净:采用拣、筛、簸、刷、刮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eg:刷掉石韦,枇杷叶上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筛去川椒的内核等。
经典中兽医处方及类方1.避蝇袋出自《活兽慈舟》,原无方名。
将菖蒲、黄荆切碎或为末。
布袋盛装,常吊带于犬颈上,可驱臭避蝇。
主治犬生蝇营。
蝇营指常在犬毛内生活的蝇,多为黄色,类似虻,吸食犬血为生。
2、烫伤膏出自《活兽慈舟》。
石灰水(石灰调水澄清后取上清液) 蚯蚓(焙干为末)加入麻油搅匀,涂敷患处。
功能清热止痛,消肿生肌。
主治犬烫伤。
3、慈姑银黄煎福州军区验方,原无方名。
见于《中兽医方剂大全》。
山慈姑9g金银花12g黄连6g黄柏9g白芷6g甘草梢3g煎汤去渣,候温灌服。
功能清热解毒,主治犬毒蛇咬伤。
4、除臭煎出自《活兽慈舟》,原无方名。
密陀僧1g苍术5g甘松5g皂角3g细辛3g白芷5g煎汤去渣,混粥内饲喂。
功能除湿通窍,避秽除臭。
主治犬周身臭不可闻。
5、避疫药垫出自《活兽慈舟》,原无方名。
桃树叶黄荆叶菖蒲叶贯众叶土细辛垫于犬窝。
功能避瘟解疫。
用于避犬瘟疫。
6、止叫方出自《蓄艾录》。
陈皮末涂犬鼻上,功能理气燥湿。
主治猫叫不止。
7、艾叶散出自《饲料研究》1988年第6期。
艾叶为末,在饲料中添加2%~2.5%,功能温中散寒,行气健胃。
用于促进肉鸡增重和蛋鸡产蛋。
试验表明,按上述剂量喂白洛克雏鸡7l天,增重提高22.69%。
另有人在饲料中用0.5%的艾粉代替等量麸皮喂星布罗和艾维茵商品代混合雏,结果饲料利用率和增重均显着提高。
据报道,在饲料中用O.5%的艾叶粉代替等量麸皮饲喂尼克蛋鸡,年平均产蛋率提高4.87%,降低死亡率50%。
另有报道,在蛋鸡的基础日粮中添加1.5%~2%的艾粉,产蛋率可提高4%~5%。
研究表明,少量艾叶内服,能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据报道,可用于促进肉鸡增重的单味药物还有大蒜粉(在饲料中添加50mg/kg)、蜂花粉(在饲料中添0.1%~0.29/6)、钩吻(在饲料中添加0.2%)、沸石(在饲料中添加3%~5%)、麦饭石(添加1%~2%)、松针粉(添加0.3%~0.49/6)等。
另据资料介绍:罗马尼亚在蛋鸡饲料中加玉米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