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20
中国教育史试题1、鸿都门学2、六艺3、朱子读书法4、三舍法5、三纲领、八条目6、生活教育论二、简答题1、试述稷下学宫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简述韩愈的教育思想。
3、述评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
4、简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5、简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6、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特色。
三、论述题1、试比较中国古代私学和官学的不同。
2、试述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贡献。
(关于道德教育与教师的思想)。
3、试述科举制度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4、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鸿都门学:鸿都门学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
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由三公推荐入学,其设置、招生、任官均与太学不同,是宦官集团培植私人势力的场所,有政治斗争的背景,但从中国教育发展史尤其是专科教育史上看,它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打破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为后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2、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礼,后世称之为周礼,包括周代的典章制度和以孝、悌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以及各种礼仪。
乐包括歌咏、舞蹈和演奏乐器等。
礼和乐密切配合,礼是外在的政治原则、道德行为规范,是其思想行为准则,具有强制性。
乐则陶冶人的感情,使强制性的礼转化为人们内在的道德和精神的需求。
射即拉弓射箭的技术。
御即驾驭战车的技能。
书是读书、写字。
数是计数。
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4、三舍法: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变法期间(“熙宁兴学”)制定的太学生升级与出仕的制度。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为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
即在太学分立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制定系统的“三舍升补法”。
“升补法”的基本原则是德行与经艺并重,私试成绩与公试、舍试成绩并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太学的教学质量和太学的地位。
一、填空(每题1分,共30分)1、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2、“六艺”是指:()、()、()、()、()、().3、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是指:()、()、()、().4、《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5、北宋“理学三先生”是指:()、()、().6、西周小学学程是:()7、宋元的书院有:()、()、()、()、()、().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有教无类:2、壬寅学制:3、壬子癸丑学制:4、洋务学堂:5、东林书院: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1、试述1922年新学制的特点?2、如何评价“性相近、习相远”3、试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之关系?4、试述私学的历史特点?5、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3、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价值。
中国教育史试题答案111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1. 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军事训练2. 礼、乐、射、御、书、数3. 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4. 学、问、思、辩、行5. 胡瑗、孙复、石介6. 7 年7.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特点是:a、缩短了学制年限。
b、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
c、取消对保人的制度。
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4、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的“西文”与“西艺”为主。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影响最为深远?A. 春秋战国时期B. 唐代C. 宋代D. 清朝答案:C. 宋代2. 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A. 名教B. 官教C. 儒教D. 法教答案:C. 儒教3. 古代中国文人雅士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接受教育?A. 私塾B. 儒家学堂C. 宫廷教育D. 藏书阁答案:A. 私塾4. 《高等学校法》是哪年出台的?A. 1901年B. 1912年C. 1949年D. 1978年答案:C. 1949年5. 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下列哪所大学是第一所由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现代大学?A. 北京大学B. 清华大学C. 复旦大学D. 上海交通大学答案:C. 复旦大学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表示。
1. √ 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2. ×科举制度始于唐代,结束于明朝。
3. √ 清朝时期,官方对基础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4. √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5.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教育进入了停滞状态。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
答: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经过宋代的大力推行,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个阶段,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文学诗词和策论等。
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1905年废止。
2. 请简要阐述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答: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教育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发展。
首先,教育被列为国家的基本建设之一,大力推行义务教育和普及教育,实现了初等教育全面普及。
其次,在高等教育方面,逐步建立起以大学为核心的独立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此外,还进行了教育思想的解放,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素质教育。
3. 请探讨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答:中国教育史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六艺”中,属于文学教育的是:A. 礼B. 乐C. 射D. 书2. 孔子提倡的教育思想中,强调“教无类”的平等观念,这一思想体现在下列哪部著作中?A. 《论语》B. 《大学》C. 《中庸》D. 《孟子》3.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正式确立的时间是:A. 汉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4. 以下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家朱熹的教育贡献?A. 创立白鹿洞书院B. 注释《四书》C. 编写《资治通鉴》D. 提出“格物致知”的教育方法5.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实行新式教育,下列哪所学校是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A. 京师大学堂B. 南洋公学C. 复旦公学D. 交通大学6. 毛泽东提出的“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是在哪个时期?A. 抗日战争时期B.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C. 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D.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7. 1986年,中国颁布了哪部法律,标志着中国教育法制建设进入了新阶段?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8.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世纪末,中国要实现的教育目标是:A.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B. 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C. 普及高等教育D. 实现教育现代化9. 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其中哪一项成就最为显著?A. 高校数量的增加B.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C. 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D. 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加深10. 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A. 素质教育B. 应试教育C. 精英教育D. 职业教育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对后世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包括经义、诗赋、__________ 等。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授课地点——院内一、选择题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B.生产劳动C.生产关系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
A.《中庸》 B.《易》 C.《论语》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B.“性本恶”C.“性本善”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
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中体西用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B.1862年C.1864年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其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A. 因材施教B. 学而时习之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D. 温故而知新答案:A2.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多长时间?A. 1000年B. 1500年C. 1300年D. 1400年答案:C3. 清朝末年,哪项教育改革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洋务运动D. 百日维新答案:A二、填空题4. 我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5. 明朝时期,中国最早的官办学校是______。
答案:国子监6. 20世纪初,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是______。
答案:京师大学堂三、简答题7. 简述“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革新运动。
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
在教育领域,五四运动促进了新学制的建立,强调教育的普及和现代化,为后来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8. 阐述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的几次重大改革。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
1951年,实施了“新学制”,强调教育的普及和平等。
1958年,进行了“教育大革命”,推动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为高等教育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新机制。
1985年,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确保了基础教育的普及。
1999年,提出了“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教育史上的“科举制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隋唐,终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它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袭制,为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向上流动的机会。
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也推动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度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对后来的教育制度和考试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如现代的高考制度在某种程度上也继承了科举制度的一些特点。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明堂"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什么重要建筑?A. 文庙B. 太学C. 书院D. 寺庙答案:B. 太学2. 哪位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基人"?A. 严复B. 冯天瑜C. 陆费逵D. 蔡元培答案:C. 陆费逵3. 下列哪个时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明清时期?A. 南北朝B. 元明时期C. 唐宋时期D. 战国时期答案:B. 元明时期4. 儒家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核心价值观是什么?A. 仁爱B. 礼义C. 忠诚D. 克己奉公答案:B. 礼义5. 下列哪个时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现代教育时期?A. 民国时期B. 戊戌变法时期C. 清朝时期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A. 民国时期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四大名学是儒家、道家、墨家和________。
答案:法家2. 中国第一所完全按照西方教育模式兴办的大学是________大学。
答案:北京大学3. 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事件“五四运动”发生于西历的哪一年?答案:1919年4. 第一部在全国范围内制定的新中国教育法规是________。
答案:《教育法》5. 中国现行高等教育最高学位是什么?答案:博士学位三、问答题1.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及影响。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主要以太学为核心,培养统治阶级的子弟,强调儒家思想和礼仪道德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诚于封建王朝的官员和士人。
这一制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稳定运行,并对后来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介绍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案:中国现代教育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推行近代西方教育制度、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等。
在近现代,中国推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以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为培养新一代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育改革措施有哪些?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包括普及基础教育、教育免费化、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整合以及职业教育的加强等。
中国教育史复习资料中国教育史复习题(答案仅为参考用)一、填空、选择:30分1)商代开始有成熟的文字可作教育手段。
2)在文化教育上,西周是典型的“学术官守”。
3)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4)孔子的理想人格/教育目的:君子。
5)在人性论上,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观点。
6)墨子的理想人格:兼士,贤士。
7)孟子的理想人格:大丈夫。
8)太学的设立是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9)太学设立于公元前124年。
10)在人性论上,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而法家则主张绝对的性恶论。
11)《大学》里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
八条目则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2)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鸿都门学。
13)三纲五常中国封建社会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14)秦代设立“学室”作为教育机构以培养刀笔小吏。
15)汉代太学的正式教师是博士。
16)汉代太学的考试基本上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17)重视师法、家法是汉朝经学教育,特别是今文经学传授的特点之一。
18)我国古代在太学之外,另外设立了一所传授同样内容的中央官学:国子学。
这也是西晋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
19)曹魏时期,在教育制度上的新发展是律学的创办。
20)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颜氏家训》,作者是颜之推。
21)在隋朝,国子寺和国子祭酒的设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成为独立部门的时代了。
22)隋朝大业二年(606年),进士科的开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产生。
23)唐代时,在地方设置医学,这在教育史上是一大创新。
24)韩愈认为教师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
25)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文章。
26)王安石编注的《三经新义》颁于学校,作为太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太学的重要改革。
中国教育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学校教育形式是什么?A. 私塾B. 学宫C. 书院D. 国子监2.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A. 因材施教B. 学而优则仕C. 仁者爱人D. 礼治天下3.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多长时间?A. 1000年B. 1300年C. 1500年D. 1800年4. 以下哪位教育家提倡“知行合一”?A. 王阳明B. 朱熹C. 荀子D. 韩愈5. 清朝末期,哪项教育改革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A. 废除科举B. 建立新学C. 推行洋务运动D. 创立京师大学堂6. 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A. 教育内容的更新B. 教育制度的改革C. 教育思想的转变D. 所有以上选项7. 新中国成立后,哪项政策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A. 普及义务教育B. 推行素质教育C. 实行双轨制D. 推广职业教育8. 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六艺”?A. 礼B. 乐C. 射D. 算9. 现代中国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C. 培养应试教育的高分学生D. 培养国际化人才10. 以下哪个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标志性事件?A. 清华大学的建立B. 北京大学的建立C. 复旦大学的建立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建立答案:1-5 B A B A A 6 D 7 A 8 D 9 A 10 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被后世尊为______。
2.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______朝。
3.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其中______是最早的西式学校之一。
4.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其中______是改革的重点。
5. 现代中国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美育。
中国教育史一、填空1.1985年在巫山县(现属重庆市)发现人类的附有牙齿的下颌骨的化石,经科学测定距今200万年前,称为“_____”。
依此算起,中国的教育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2.“巫山人”的遗迹说明,原始的教育活动就起源于使社会成员适应_______和_____的需要。
3.原始时期的教育经历了原始人群阶段、_______和氏族公社末期等阶段,而原始社会的教育以_______的教育为代表。
4.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_______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又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5.古史传说,在黄帝时代,由记事史官______创造了最早的文字。
6.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____和____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古代学校的萌芽。
7.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8.商代的_____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9.商代正式出现学校教育制度,已有了序、庠、____、_____四种学校,其高等学校称之为____。
10.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奴隶制官学体系,其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___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_____。
1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____和____。
1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____”,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其中,礼、乐、射、御为“___”,主要在大学学习,书、数是“____”,主要安排在小学学习。
13.“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私学兴起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____”的传统局面。
14.“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子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____”。
15.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
一、填空题
1.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其学校系统包括()和()。
2.西周的教育系统包括()、()和()。
3.西周的国学分成()和()。
4.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小学或大学,都以()为基本学科。
5.起源于夏代的六艺教育分别是()、()、()、()、()、()。
6.孔子编撰册定的六种教材分别是(《》)、(《》)、(《》)、(《》)、(《》)、(《》)。
7.孔子把人性分为()、()、()三等。
8.私学始于()而盛于()。
9.战国时期的诸多学派在教育方面颇有造诣的是()、()、()、()诸家。
10.()是()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历时约()年。
11.战国时代齐国的()是一所由()举办()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历时约()年。
12.墨翟提出了(),以()和()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
13.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
14.孟子教育理论的人性论基础是(),他认为教育是扩充()的过程。
15.孟轲对他所追求的()的理想人格的描述是“()、()、()”
16.()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批评孟子的人性论,主张()的人性观。
17.《大学》提出的()、()、()被称之为“三纲领”。
18.《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八个步骤:()、()、()、()、()、()、()、(),即“八条目”。
19.被朱熹合称为“四书”的著作是(《》)、(《》)、(《》)、(《》)。
20.《中庸》中的“()、()、()、()、()”把学习过程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21.《学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的学生()。
22.秦朝在文化教育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3.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和()两类。
24.董仲舒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中的所谓“王道三纲”是指“()、()、()。
”
24“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
25.王充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
26.西晋除继续兴办传统的太学外,还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
27.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置了(),内设(),总管教育事业。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
28.韩愈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出发,提出了()的主张,又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29.北宋的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分别是()、()、()。
30.北宋的第一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1. 北宋的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2.北宋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3.书院的名称始出现于()朝。
当时有两种场所称为书院。
一种是()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另一种是由()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34.书院萌芽于()末,但作为一种制度形成和兴盛则在()朝。
35.王安石的系统人才理论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36.()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编撰的多种教材中影响最深广的是(《》)。
37.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和()。
38. 朱熹读书法包括()、()、()、()、()、()六条。
39.王守仁反对()的传统教育方法和粗暴的()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施教,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倾向。
40.清朝著名教育家()主张(),这是他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芒。
41.颜元在教育内容上提出了()、()的主张,在教学方法上强调()。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位古代教育家是()。
()A.墨子B.孔子C.董仲舒 D.朱熹
2.在西周教育制度中,王侯太子入小学的年龄是()。
()A. 6岁 B. 7岁 C. 8岁 D. 10岁
3.()按照相关规定,西周时期王侯太子入大学的年龄是()。
A. 12岁
B. 13岁
C. 14岁
D.15岁
4.“六艺”教育最终定型于()。
()A.夏朝 B. 商朝 C.西周 D.春秋
5.西周的国学按照入学年龄和程度高下分为()。
()A.大学和小学 B.大学和中学 C.小学和中学 D.官学和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