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数列复习(中职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339.84 KB
- 文档页数:4
数列知识点总结中职一、数列的概念和类型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一串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数列通常用通项公式来表示,通常形式为a_n,表示第n个项。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无限数列又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其他特殊类型的无限数列。
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等于一个常数d的数列。
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q的数列。
通项公式为a_n=a_1*q^(n-1),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4. 其他特殊类型数列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数列,如斐波那契数列、幂函数数列、几何数列等。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性质。
二、数列的性质和运算1. 数列的性质数列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有界性、单调性、递增和递减性等。
这些性质对于数列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数列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数列中常见的运算。
在进行数列的运算时,需要考虑数列的特点和性质,以确保运算的正确性。
三、数列的求和公式和运用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为S_n=n/2*(a_1+a_n),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a_1表示首项,a_n表示第n项。
全和公式为S_n=n/2*(2a_1+(n-1)d)。
通过这两个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和全和。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部分和公式为S_n=a_1*(1-q^n)/(1-q),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a_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全和公式为S_n=a_1/(1-q),在计算等比数列的和时,可以通过这两个公式来快速求解。
3. 数列的运用数列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数学分析、离散数学、代数、微积分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
通过数列可以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和求解,从而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职一、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其中每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是数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基本概念,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各样的数量的变化规律。
2. 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可以通过一般项的表示方式、递推式的表示方式以及图形表示等方式来表示。
(1)一般项的表示方式:通常用a1,a2,a3,...,an,...来表示数列的项,其中a1表示数列的第一个项,an表示数列的第n 项。
(2)递推式的表示方式:可以用一个数列的前几项来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常见的递推关系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3)图形表示: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表示数列的规律,如图表、曲线等。
二、常见数列1.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差都是一个常数d,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一般项通常表示为an = a1 + (n - 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2.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比都是一个常数q且q≠0,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一般项通常表示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列,其规律是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一般项表示为an = an-1 + an-2,其中a1 = 1, a2 = 1。
4.等差等比混合数列有时候数列既有等差又有等比的特点,这种数列就是等差等比混合数列。
这种数列的一般项可以表示为an = a + (n-1)d + bn,其中a为首项,d为公差,b为首项,n为项数。
5.递推数列递推数列是一种通过前几项来确定后面项的数列,常见的有数列的递推式,递推数列的一般项可以表示为an = f(an-1, an-2,...,an-k),其中f为递推式。
三、数列的性质1. 数列的有界性数列中如果存在一个数M,使得对于数列的每一项an都成立|an| ≤ M,那么称这个数列有界。
中职数学数列知识点归纳教案总结一、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2. 通项公式:数列中的每一项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这个公式即为通项公式。
3. 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前n项的和称为前n项和,通常用Sn表示。
二、等差数列1. 概念: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两个相邻项之间的差值是常数,称为公差。
2. 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3. 前n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共有n项,则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a1 + an)n/2。
三、等比数列1. 概念: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两个相邻项之间的比值是常数,称为公比。
2. 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第n项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
3. 前n项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共有n项,且公比不等于1,则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 a1 * (1 - q^n)/(1 - q)。
四、特殊数列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两项都为1,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即F1=1,F2=1,Fn=Fn-1+Fn-2。
2. 等差-等比混合数列:数列中既有等差数列的特点,又有等比数列的特点。
3. 等差数列的平方: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该数列的平方数列为a1^2,(a1+d)^2,(a1+2d)^2,...五、常见问题1. 如何找到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观察数列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关系,寻找规律,并用公式表示。
2. 如何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根据数列的类型,使用相应的前n项和公式进行计算。
3. 如何利用数列求解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列模型,通过计算数列的特定项或前n项和来解决问题。
六、例题解析1. 已知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求前10项的和。
解: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得Sn = (2 + (2 + (10-1)3)) * 10 / 2 = 110。
中职数学的等比数列单元复习题一、知识点回顾等比数列是数列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考试中常考的重要知识点。
它具有确定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复习等比数列时,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点:1等比数列的定义:一个数列如果每一项(从第二项开始)都是前一项乘以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
这个常数称为公比。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在等比数列中,第n项可以表示为 a_n = a_1 * q^(n-1),其中a_1是首项,q是公比。
3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一个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S_n可以表示为 S_n = a_1 * (1 - q^n) / (1 - q)。
二、典型例题解析例1:求等比数列的公比和首项。
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3,且前n项和为S_n = 2 * (1 - (-3)^n) / (1 - (-3)),求该数列的公比和首项。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该数列的公比为-3,首项为2。
例2: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3,求该数列的前10项和S_10。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 S_10 = 2 * (1 - (-3)^10) /(1 - (-3))。
三、易错点提醒1、不要忘记公比的符号。
在等比数列的定义中,公比q是一个负数,因此要注意符号问题。
2、使用求和公式时需要注意公比的符号。
在求和公式中,分母中的括号内不能有负号,因此需要注意公比的符号。
3、注意使用正确的公式。
在解决等比数列问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求解。
四、练习题1、求等比数列的第n项。
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3,求该数列的第5项a_5。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 a_5 = 2 * (-3)^4 = 72。
2、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3,求该数列的前5项和S_5。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 S_5 = 2 * (1 - (-3)^5) / (1 - (-3)) = -94。
复习模块:数列
知识点
数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321 n a a a a 简记{}n a 。
1
1(1)(2)
n n n S n a S S n -=⎧=⎨
-≥⎩
按照位置依次叫做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3项,…,第n 项,…,其中1,2,3,…,n ,分别叫做对应的项的项数。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一般用字母d 表示.
递推公式:1n n a a d +-= 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推广公式:d m n a a
m n
)(-+=;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
等差中项: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称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
c
a b +=;c b a ,,成等差数列是c a b +=2的充要条件。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2
n n n a a S +=
; ()112
n n n S na d -=+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一般用字母q 来表示.
递推公式:则1a 与q 均不为零,有
1
n n
a q a +=,即1n n a a q +=⋅ 通项公式:.1
1-⋅=n n q
a a 推广公式:m n m n
q a a
-⋅=;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
等比中项:若三个数c b a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c a 与的等比中项,且为
ac b ac b =±=2,注:是成等比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等比数列和公式:1111-=≠-n n a q S q q
()(). 111-=≠-n n a a q
S q q (). )1(1
==q na s n
一、选择题
1.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三项93=S 和且11=a ,则2a 等于( ) A .3 B .4 C .5 D .6
2.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x S 若=则432,3,1S a a ==( )
A.12 B .10 C .8 D .6
3.一个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此数列( )
A.为常数数列
B.为非零的常数数列
C.存在且唯一
D.不存在
4.等差数列{}n a ,41=a 且1a ,5a ,13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通项公式为( )
A.13+=n a n
B.3+=n a n
C.13+=n a n 或4=n a
D.3+=n a n 或4=n a 5.在等比数列中,23
-=a ,87-=a ,则5a 的值为( )
A.4
B.-4
C.±4
D.不确定
6.在等比数列{}n a 中,若11a =,41
8
a =,则该数列的前10项和为( ) A.4122- B .2122- C .10122- D .111
22
-
7.{}n a 是等差数列,45741
=++a a a
,39852=++a a a ,则 =++963a a a ( )
A.24
B.27
C.30
D.33
8.等差数列{}n a 中,11
=a
,1453=+a a ,其前n 项和100=n s ,则n =( )
A .9
B .10
C .11
D .12 9.数列1,3,6,10,…的一个通项公式为( )
A. )1(2--=n n a n B .12
-=n a n C .2)1(+=
n n a n D .2
)
1(-=n n a n 10.已知数列{}n a 中21=a ),(*∈+=+N n a a n n 131,则4a 的值为( )
A .67
B .22
C .202
D .201 二、填空题
11.设{n a }为公比q>1的等比数列,若2004a 和2005a 是方程03842
=+-x x 的两根,则
=+20072006a a _____.
12.设数列{}n
a 中,22
=a
,且满足)2,(,2
11
≥∈=-n Z n a a n n ,则=5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