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业社区宣传-生活安全常识

物业社区宣传-生活安全常识

物业社区宣传-生活安全常识
物业社区宣传-生活安全常识

物业社区宣传:生活安全常识第一节燃气使用安全

燃气是城乡家庭生活使用的主要燃料之一,气种主要有液化石油气、水媒气、天然气等,有罐装和管道输送等两种供应方式。

燃气使用不当会发生爆炸、火灾和中毒等事故。

燃气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认真阅读有关的使用说明书和燃气公司提供的《燃气安全使用常识》手册,使用时保持室内通风。

2、每次使用后,除关闭灶具自身的开关外,还必须关闭管路上的阀门,如长期不使用燃气,一定要关闭表前阀门。

3、使用中要注意检查连接软管的状况,严防出现挤压、烫坏、裂纹等缺陷。连接灶具的软管长度不要超过两米。

4、使用燃气时,务必看到灶具点燃后再从事炊事活动,并且不要远离,以防容器烧干、沸汤溢出将火浇灭或风将火焰吹灭,造成跑气。如遇突然停气,先关好燃气器具开关,再打电话报修或查询,以防恢复供气时出现跑气。

5、燃气管道绝对不同于水暖管道,用户不得私自拆、装、改造。安装、过户、移灶、停气、恢复用气等要燃气公司办理有关手续。

6、严禁在卧室安装使用燃气管道设施、灶具,以防泄漏时对人身造成伤害。不得在燃气灶具旁存放易燃物品,以防引起火灾。

7、严禁装修时对燃气管道、燃气表、热水器进行包裹,以免

漏气时不易发现,形成局部积累,遇明火发生危险。

8、如闻到燃气异味,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检查。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是用小毛刷蘸肥皂水涂抹燃气管道接口。如发现有气泡产生,即证明有漏气,应做如下处理:

(1)关闭所有的阀门,切断气源一般单元(总阀门在一楼用户厨房内)。

(2)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3)杜绝明火,严禁开启电器开关,如开灯、打电话等,防止出现电火花。禁止穿、脱化纤服装,以防静电火花。

(4)到室外拨打当地燃气抢修电话报修。

如发生燃气火灾,应首先考虑关闭燃气阀门,然后报警、灭火。煤气灶和煤气热水器是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两种常见的燃气用具,必须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点;在使用过程中,人不能离开,以免发生意外,引起火灾或爆炸。

第二第交通安全

人们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进行工作、社会活动,或者用交通工具,或行走,在此过程中,有时是个不经意的疏忽,有时是违章,即可能造成伤亡事故,给家庭带来不幸,因此,要遵守交通安全规则,把“安全”两字牢记心中。

1、行走安全

(1)行人行走时要看清道路交通标志。

(2)行人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应靠路边走。

(3)穿越道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要注意道路、指挥灯信号、人行横道灯信号、交通警手势信号。绿灯亮时,可以通行,

红灯亮时,停止通行。黄灯亮或绿灯闪烁时,不准进入人行横道,已进入横行道的,可通行。

(4)在道路上行走或穿起马路时,要注要来往车辆,不得在马路为嬉闹、玩耍。

(5)不准在道路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6)对学龄前的儿童要悉心照料好,不得让其独自在公路上行走。

(7)通过铁路道口时,要遵循“一停、二看、三通过”的原则,确认安全时,方可通过。

2、乘车安全

(1)乘公共汽车、电子或长途汽车,应在站台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等车停稳后才上、下车,不要争先恐后,乱挤乱撞。

(2)乘车时,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3)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要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更不准跳车。

(4)在汽车内站立时,应抓牢扶手杆,防止汽车在转弯或紧急刹车时摔倒。

(5)不要同司机攀谈,以免分散司机注意力。不要催司机开快车或以其他方式妨碍司机的正常驾驶。

(6)下车时,应首先看前后有无来车,从较为安全的右门下车。如确需从左门下车,应观察确认没有来车时再开门下车,并迅速从车后走上人行道,切不可从车前或车后突然猛跑横过马路。

3、骑车安全

(1)要保证刹车良好,车速不得过快。

(2)转弯时应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

(3)骑车时,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不准抚他人身体并行、互相追逐。

(4)在城市市区不准骑自行车带人。带小孩时要有安全措施,避免小孩跌落或将脚扎进自行车中。

(5)车上载物,物体的长、宽、高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6)停放车辆时,应停在准许停放车的地方,不要妨碍交通。

第三节公共场所安全

一、出现混乱时如何脱险

1、在拥挤的人群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当发现有人情绪不对,或人群开始骚动时,就要做好准备保护自己和他人。

2、此时脚下要敏感些,千万不能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3、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县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4、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5、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专家提示,如果在参加大型活动时遭遇意外的话,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逃生的最重要原因,因此若遇到意外情况,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盲目逃生,否则越挤越乱,场面会变得难以控制。只有保持冷静的情绪,理智应对,才能有序撤离危险现场。

二、遭遇意外时如何逃生

1、参加大规模公众活动时,入场前就要看清楚出口所在和各种逃生标识。切记:进入场地时的通道未必是最安全的。

2、如果是在足球场、舞厅、大型商场等从多的地方,除了出入通道,还应该事先观察是否有其他逃生途径。

3、体育场内最安全的地方是球场草地,因此如果发生意外的话,没有必要一定从进出通道挤出去。留在人群后面至少15分钟,让大部分人散去才离开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4、如果观看的是一场激烈的比赛,双方球迷情绪又比较激动的话,看完球赛后一定不要忘记除去身上表示所拥戴球队的任何标识,以免遭到另一球队的球迷视为报复目标。据统计,大部分伤亡事件都是发生在比赛后。

5、观看大型演唱会时,一

定要注意看台的踏板是否牢固,不要和狂热的歌迷们一起站在踏板上,以防踏板不够牢固,造成摔伤事故。

6、如果大型文体活动现场发生意外事故,不要盲目跟随人群拥挤逃窜,稳定住惶恐心理后,仔细观察周围场地,寻找逃生机会。

7、大型商场在打折时同样会聚集很多人,此时在上下扶梯时一定要注意站在右侧,抓牢扶手,尤其要注意脚下,不要踏空,以防摔伤。

8、如果自己被推倒在地,失去平衡的话,要设法靠近墙壁,身体蜷成球状,面向墙壁,双手紧扣置于颈后,这样手指、背部和双腿可能受伤,但保护了最脆弱的部位。

第四节用电安全

一、家庭用电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电视机、电冰箱、电饭锅、电吹风、电熨斗、电热毯等“电”字打头的电器和空调机、计算机、录像机、洗衣机等“机”字收尾的家用电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家庭。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应特别注意家庭安全用电问题:

1、不超负荷用电。使用的各种电器总电流不能超过电度表和电源线的最大额定电流,以免过载烧毁,特别是从事装修等临时用电更应注意。

2、安装保护器。一定要在自家电度表的出线侧安装一只漏电流过电压双功能保护器,以使在家电设备漏电、人身触电、供电电压太高或太低时自动跳闸切断电源,保护人身和家用电器的安全。

3、家用电器的外壳要可靠接地。最好要配三孔子插座,并接好地线,以防外壳带电发生触电危险。

4、严禁使用代用品。不能用铜丝、铝丝、铁丝代替保险丝;不能用信号传输线代表电源线;不能用医用白胶布代表绝缘黑胶布。

5、防止电器元件过流。电饭锅、电水壶、电暖气等大功率电热器不要随便接在小功率照明插座上,防止过流烧毁。意外停电时要拔下所有插头,各类电热器插头尤应注意。

6、维修电器要采用正确的方法。不要用湿手、湿布触摸和操作电气用具。不要用金属丝捆扎电线,不要把电线缠在铁钉或其他金属物上。

7、要养成好习惯。做到人走断电,停电关开关,触摸壳体用手背,维护检查要断电,在插电源插头时,手应拨在绝缘部分,不要用手接触插头上的金属片,更不可把手指伸入插孔中。

8、发现异常,立即断电。发现电压异常升高,或有异常的响声、气味、温度、冒烟、火光,要立即断开电源,再进行检查或灭火抢救。如遇有人触电,应首先切断电源,或用木棍等绝缘物体使触电者脱离带电体,切不可直接用手去拉救。然后进行急救和拨打120电话。

二、预防雷电

雷电是自然界的放电现象。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的架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

1、雷击易发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设施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

(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

(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木等;

(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

(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天线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2、预防雷电的方法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

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校、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金属杆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5)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6)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7)雷雨天,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入被其伤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