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中工件尺寸精度测量的5大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2
工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
获得工件尺寸精度的方法通常取决于所使用的测量工具、设备和测量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件尺寸测量方法:
1. 卡规测量:使用卡规(卡钳)可以快速、相对简便地测量工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卡规通常有不同的测量精度,你可以选择适合你需要的卡规来进行测量。
2. 游标卡尺测量:游标卡尺是一种精密测量工具,适用于测量较小尺寸的工件。
它具有高度的分辨率,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精度。
3. 三坐标测量机:三坐标测量机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设备,适用于测量三维工件的形状和尺寸。
它通常配备了各种探头和传感器,可以实现对复杂工件的全方位测量。
4. 光学投影仪:光学投影仪可以用于测量平面尺寸,尤其是对于平面零件的轮廓和表面特征的检查。
5. 激光扫描仪:激光扫描仪可以生成工件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而提供详细的形状和尺寸信息。
6. X射线测量:对于一些密闭结构或内部特征的工件,X射线测量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可以提供对内部尺寸的准确测量。
7. 坐标测量机:坐标测量机是一种自动化测量设备,可以通过运动控制系统测量三维工件的尺寸。
8. 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于微小尺寸的工件,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并允许进行微米级别的测量。
在选择测量方法时,考虑工件的尺寸范围、形状复杂度、精度要求以及测量设备的可用性是很重要的。
同时,要确保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经过校准,并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测量,以确保得到准确可靠的尺寸数据。
简述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
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测量方法:- 线性尺寸测量:一般可用直尺测量;若孔径较小时,可用带测量深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有时遇到用直尺或游标卡尺都无法测量的壁厚,这时则需用卡钳来测量。
- 角度尺寸测量:有直角尺、角度尺和正弦尺等,用于角度测量。
- 直径尺寸测量:一般可用游标卡尺测量。
- 中心高尺寸测量:可用游标卡尺或深度游标卡尺测量。
- 孔中心距测量:可用游标卡尺测量。
- 螺纹螺距尺寸测量:可用螺纹规测量。
- 曲面轮廓测量:要求测量很准确时,必须用专门量仪进行测量。
要求不太准确时,常采用下面三种方法测量:用样板或轮廓平板比较测量;用圆弧靠模法测量;用三坐标测量机测量。
还可以通过机器视觉来检测产品的尺寸。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两个方面: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一)加工精度的概念加工精度就是指加工后的零件在形状、尺寸、表面相互边线等方面与理想零件的合乎程度。
它由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边线精度共同组成。
尺寸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或表面之间的实际尺寸与理想尺寸之间的符合程度。
形状精度:指加工后零件表面本身的实际形状与理想零件表面形状之间的符合程度。
边线精度:指加工后零件各表面之间的实际边线与理想零件各表面之间的边线的合乎程度。
(二)机械加工精度获得的方法1.尺寸精度的赢得方法1)试切法这是一种通过试切工件—测量—比较—调整刀具—再试切—……再调整,直至获得要求的尺寸的方法。
2)调整法就是按试切不好的工件尺寸、标准件或对刀块等调整确认刀具相对工件定位基准的精确边线,并在维持此精确边线维持不变的条件下,对一批工件展开加工的方法。
3)定尺寸刀具法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具有一定尺寸的刀具或组合刀具,以保证被加工零件尺寸精度的一种方法。
4)自动控制法通过由测量装置、切削装置和焊接机构以及控制系统共同组成的掌控加工系统,把加工过程中的尺寸测量、刀具调整和焊接加工等工作自动顺利完成,从而赢得所建议的尺寸精度的一种加工方法。
2.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机械加工中赢得一定形状表面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1)轨迹法此法利用刀具的运动轨迹形成要求的表面几何形状。
刀尖的运动轨迹取决于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即成形运动。
用这种方法赢得的形状精度依赖于机床的成形运动精度。
2)成形法此法利用成形刀具代替普通刀具来获得要求的几何形状的表面。
机床的某些成形运动被成形刀具的刀刃所取代,从而简化了机床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
用这种方法赢得的表面形状精度既依赖于刀刃的形状精度,又离不开机床成形运动的精度。
3)范成法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是在刀具与工件的啮合运动中,由刀刃的包络面形成的。
因而刀刃必须是被加工表面的共扼曲面,成形运动间必须保持确定的速比关系,加工齿轮常用此种方法。
机械加工中工件尺寸精度测量的5大方法1.比较测量法:比较测量法是一种常见且简单的尺寸测量方法,适用于工件的外径、内径等直径尺寸的测量。
该方法主要基于对比的原理,使用已知尺寸的模具或测量工具与待测工件进行对比测量。
常用的比较测量工具有卡尺、千分尺、游标卡尺等。
比较测量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准确度较低。
2.坐标测量法:坐标测量法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尺寸测量方法之一、它利用测量机床等设备,将工件放置于坐标系中,通过测量机床的坐标轴和传感器实现工件尺寸的测量。
坐标测量法适用于复杂工件尺寸的测量,具有高精度和高灵活性等优点。
3.光学测量法:光学测量法利用光学原理,通过光学传感器或测量仪器对工件尺寸进行测量。
光学测量法适用于形状复杂的工件,如曲面、曲线等。
常用的光学测量仪器有投影仪、显微镜、激光跟踪仪等。
光学测量法具有高精度、非接触、能够获取多个尺寸和形状参数等优点。
4.探触测量法:探触测量法是一种通过机械探针对工件进行接触式测量的方法。
常见的探触测量法包括测微仪、测针、激光测距仪等。
探触测量法适用于表面形状复杂或无法用其他测量方法测量的工件。
它具有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和能够获取多个尺寸参数等优点。
5.三坐标测量法:三坐标测量法是一种先进的工件尺寸测量方法,通过三坐标测量机对工件进行测量,能够快速地获取工件各个尺寸参数。
三坐标测量法适用于高精度工件尺寸测量,具有高精度、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总结来说,机械加工中的工件尺寸精度测量方法有比较测量法、坐标测量法、光学测量法、探触测量法和三坐标测量法。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保证工件的质量和精度。
生产过程中的尺寸精度控制方法尺寸精度控制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使用寿命具有直接的影响。
在制造过程中,如何有效控制尺寸精度,保证产品达到预期设计要求,是每个制造企业都需要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尺寸精度控制方法,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生产质量。
1. 设计合理的公差在产品设计阶段,制定合理的公差范围是尺寸精度控制的首要步骤。
合理的公差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功能需求、材料特性以及生产设备的精度等因素。
公差的设定应符合设计标准,既不能过于苛刻导致生产成本过高,也不能过于宽松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通过详细的尺寸公差设计,可明确制造过程中允许的尺寸变化范围,有利于生产过程的控制。
2. 选用合适的生产工艺不同的生产工艺对尺寸精度的控制能力有所差异。
在制造过程中,选择适合产品要求的生产工艺非常重要。
比如,在零件加工中,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相对于数控加工而言,可能存在较大的尺寸误差。
因此,对于对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更适合采用数控加工等精密加工方法,以提高尺寸精度的控制能力。
3. 有效的装夹技术在加工过程中,装夹技术对尺寸精度控制的影响不可忽视。
合理的装夹方法可以减小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从而提高尺寸控制的准确性。
因此,制造企业应注意选择适合的装夹工具和方法,确保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精度。
4. 引进先进的测量设备尺寸精度控制离不开准确的测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制造业已经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测量设备,如三坐标测量机、光学测量仪等。
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零件的尺寸。
通过引进这些先进的测量设备,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有助于提高尺寸精度的控制能力。
5. 定期检验与调整尺寸精度控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工作。
定期检验和调整是确保尺寸精度控制持续有效的关键。
制造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检验周期,对生产过程中的尺寸精度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和改善生产工艺。
机械精度设计与测量相学一、机械精度设计1.1 机械精度的定义机械精度是指机械零件的尺寸、形状、位置和表面质量等几何特征与设计要求之间的差异程度。
它是反映机械零件质量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
1.2 机械精度设计的意义机械精度设计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它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1.3 机械精度设计的方法(1)确定设计要求:根据产品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确定零件尺寸、形状、位置和表面质量等几何特征的设计要求。
(2)选择合适材料:根据零件使用环境和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考虑材料加工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3)制定加工工艺:根据零件几何特征和材料性能制定合适的加工工艺,包括加工方法、设备选择、刀具选择等。
(4)控制加工误差:通过采用合适的加工方法、设备和工艺控制加工误差,包括定位误差、形状误差、尺寸误差和表面质量误差等。
(5)检验零件精度:通过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设备检验零件精度,包括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等。
二、机械精度测量2.1 机械精度测量的意义机械精度测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检验零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加工误差并及时纠正,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2 机械精度测量的方法(1)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根据不同几何特征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光学测量法等。
(2)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根据不同几何特征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包括千分尺、游标卡尺、衡器等。
(3)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是保证机械精度测量准确性的关键,包括正确放置测量设备、正确读数、正确调整等。
(4)控制环境条件:机械精度测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应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5)分析和处理测量数据:通过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准确的结论和判断。
三、相学3.1 相学的定义相学是研究材料中不同晶体或非晶体间关系的科学,主要研究材料中不同相之间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
机械加工精度的测量与评估方法在现代工业中,机械加工精度的测量与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而为了确保产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测量和评估机械加工精度。
一、测量方法1.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通过使用测量工具对加工零件进行测量。
常见的测量工具有卡尺、游标卡尺、千分尺和衡器等。
通过对加工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进行测量,可以判断机械加工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2. 光学测量法:光学测量法是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光学测量仪器有显微镜、投影仪和激光测距仪等。
通过光学仪器可以实时观察加工件的形状和表面质量,并对其进行精度测量。
3. 影像测量法:影像测量法是利用计算机和影像处理技术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将加工件的影像传入计算机系统,利用算法对其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实现对加工件形状和精度的检测。
二、评估方法1. 尺寸精度评估:尺寸精度是评估机械加工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尺寸精度评估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四种:误差评估、可测量性评估、均匀性评估和可调整性评估。
通过这些评估方法,可以评判加工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几何精度评估:除了尺寸精度外,几何精度也是评估机械加工的关键指标之一。
几何精度指的是加工件的形状、位置和运动精度。
在几何精度评估中,常用的方法有测图法、比对法和曲面测量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评估加工件的几何精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表面质量评估:表面质量是评估机械加工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在表面质量评估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目测评估和表面测量。
通过对加工件表面的观察和测量,可以判断其表面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三、改善方法当测量和评估结果显示机械加工精度不符合要求时,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加工精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改善方法:1. 优化工艺参数:通过调整加工工艺参数,如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和进给速度等,来提高加工精度。
2. 优化刀具和夹具: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夹具,以确保加工件的稳定性和精度。
习题一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答: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2. 某机床厂生产CA6140卧式车床2000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
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若一年按12个月计算,试计算每月的生产批量。
N=Qn(1+α+β)N=2000(1+15%+5%)=2400(台)2400÷12=200(台)属成批生产类型。
3. 何谓生产纲领?如何划分生产类型?答:生产纲领是包括废品率和备品率在内的年产量。
应根据生产纲领的多少来划分生产类型。
4. 某厂年产4105型柴油机2000台,已知连杆的备品率为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1%,试计算连杆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其生产类型的工艺特点。
N=Qn(1+α+β)N=2000×4(1+5%+1%)=8480(台)属成批生产类型。
5. 工件的装夹方式有哪几种?试述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1.夹具中装夹;2.直接找正装夹;3.划线找正装夹。
直接找正装夹的定位精度与所用量具的精度和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有关,找正所需的时间长,结果也不稳定,只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划线找正装夹受到划线精度的限制,定位精度比较低,多用于批量较小、毛坯精度较低以及大型零件的粗加工中。
使用夹具装夹时,工件在夹具中迅速而正确地定位与夹紧,不需找正就能保证工件与机床、刀具间的正确位置。
这种方式生产率高、定位精度好,广泛用于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的关键工序中。
6. “工件夹紧后,位置不动了,其所有自由度就都能被限制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及方法机械加工是现代工业制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在制造出最终产品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工作,以保证制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预期要求。
机械加工检验是指通过形、位、公差、表面质量、硬度、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等各项指标检测,从而判断加工件是否合格的过程。
本文将从机械加工检验标准、检验方法、常用仪器设备等方面对机械加工检验进行详细介绍。
一、机械加工检验标准机械加工检验标准是制定机械加工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的统称,包括对各项检验标准的规定和实施要求。
常见的机械加工检验标准有国内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等。
其中,国内标准是国家标准化机构制定的标准,包括行业标准等;行业标准是各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制定的标准,如机床行业标准、汽车行业标准等;企业标准是企业自行制定的标准,通常适用于特殊的加工件要求。
机械加工检验标准是机械加工的重要基础,是机械加工的质量保证,是制品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保证。
对于具体的机械加工检验工作,应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实施,以实现最佳的检验效果。
二、机械加工检验方法机械加工检验方法是机械加工检验实施的方式和手段,包括物理性能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硬度检验、外观检验等多个方面。
1.物理性能检验:通过测量机械加工件的强度、刚度、韧性等物理性能参数,来判断其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特性。
2.化学成分检验: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加工件的成分构成,来验证原材料是否达到质量合格标准。
3.硬度检验:通过硬度计等设备测量加工件表面的硬度,来判断其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等方面的性质。
4.外观检验:通过目观和显微观等方法对加工件表面的形状、位置、间隙、疵点、划痕、气泡、坑痕等缺陷进行检测和判断,确保加工件表面不出现质量问题。
5.公差检验:通过量具等设备对加工件的尺寸、精度、直线度、平整度、圆度等精度参数进行测量和判断,从而保证加工件的精度符合标准要求。
三、机械加工检验仪器设备1. 硬度计:硬度计是一种用来检测金属硬度的仪器。
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1.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
2.加工经济精度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
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细心调整,并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这样会降低生产率,增加加工成本。
加工误差δ与加工成本C成反比关系。
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3. 原始误差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
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主要有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定位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以及原理误差、调整误差、测量误差等。
4.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
a)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分析计算法和统计分析法。
b) 采用滑动轴承时主轴的径向圆跳动。
5.各种不同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比较。
机械加工中尺寸精度的测量方法试切法试切法是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的操作流程,反复开展,直到到达要求的尺寸精度为止。
先从加工表面上试切出一个很小的部分,对这部分的尺寸开展测量。
接下来,根据测量结果和加工要求,对刀具的切削刃与工件相对的位置开展适当地调整。
然后再试切,再测量。
经过如此往复的两三次试切和测量之后,当被加工工件的尺寸到达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表面。
例如,箱体孔系的试镜加工就应用了试切法测量尺寸精度。
采用试切法测量尺寸精度不需要复杂的装置,而且可以到达一个很高的精度值。
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工序比较复杂,需要开展多次的调整、试切、测量和计算,这样做效率较低,而且费时费力。
再有,这种方法对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计量器具的精度有严重的依赖,质量不够稳定,所以往往只适用于较小批量的生产。
试切法中有一种特殊的类型,称为配作。
配作是以已经加工好的工件尺寸为基准,对另一个或者多个相配的工件组合在一起开展加工。
对被加工工件的尺寸须要到达的要求,是以与已加工工件的配合要求为准的。
调整法调整法是利用样件或标准件,如机床上的定程装置、对刀装置或是预先调整好的刀架,修正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之间的准确相对位置,使之到达需要的尺寸精度,然后再以此标准对一批工件开展加工的方法。
因为尺寸已经在加工之前调整到位,所以加工时不再需要开展试切,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
例如,采用铳床夹具时,刀具的位置靠对刀块确定。
相比于试切法,调整法拥有更加稳定的加工精度和更高的生产率。
这种方法对机床操作员工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对机床调整员工的要求比较高,因此,调整法常用于零件的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在机床上按照已经事先确定的刻度盘刻度进刀,然后再开展切削,这也是调整法的一种类型。
这种方法需要在大批量生产之前,先采用试切法,确定刻度盘上的刻度。
定尺寸法定尺寸法是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尺寸精度的方法。
它开展加工所使用的刀具,如较刀、扩孔钻、钻头等,都具有非常标准的尺寸精度,利用该刀具的尺寸来决定加工面的尺寸,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可以得到较高的精度。
机械加工中工件尺寸精度测量的5大方
法
(1)试切法
即先试切出很小部分加工表面,测量试切所得的尺寸,按照加工要求适当调刀具切削刃相对工件的位置,再试切,再测量,如此经过两三次试切和测量,当被加工尺寸达到要求后,再切削整个待加工表面。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调整-再试切”,反复进行直到达到要求的尺寸精度为止。
例如,箱体孔系的试镗加工。
试切法达到的精度可能很高,它不需要复杂的装置,但这种方法费时(需作多次调整、试切、测量、计算),效率低,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计量器具的精度,质量不稳定,所以只用于单件小批生产。
作为试切法的一种类型——配作,它是以已加工件为基准,加工与其相配的另—工件,或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工件组合在一起进行加工的方法。
配作中最终被加工尺寸达到的要求是以与已加工件的配合要求为准的。
(2)调整法
预先用样件或标准件调整好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的准确相对位置,用以保证工件的尺寸精度。
因为尺寸事先调整到位,所以加工时,不用再试切,尺寸自动获得,并在一批零件加工过程中保持不变,这就是调整法。
例如,采用铣床夹具时,刀具的位置靠对刀块确定。
调整法的实质是利用机床上的定程装置或对刀装置或预先整好的刀架,使刀具相对于机床或夹具达到一定的位置精度,然后加工一批工件。
在机床上按照刻度盘进刀然后切削,也是调整法的一种。
这种方法需要先按试切法决定刻度盘上的刻度。
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定程挡块、样件、样板等对刀装置进行调整。
调整法比试切法的加工精度稳定性好,有较高的生产率,对机床操作工的要求不高,但对机床调整工的要求高,常用于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
(3)定尺寸法
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尺寸的方法称为定尺寸法。
它是利用标准尺寸的刀具加工,加工面的尺寸由刀具尺寸决定。
即用具有一定的尺寸精度的刀具(如铰刀、扩孔钻、钻头等)来保证工件被加工部位(如孔)的精度。
定尺寸法操作方便,生产率较高,加工精度比较稳定,几乎与工人的技术水平无关,生产率较高,在各种类型的生产中广泛应用。
例如钻孔、铰孔等。
(4)主动测量法
在加工过程中,边加工边测量加工尺寸,并将所测结果与设计要求的尺寸比较后,或使机床继续工作,或使机床停止工作,这就是主动测量法。
目前,主动测量中的数值已可用数字显示。
主动测量法把测量装置加入工艺系统(即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统一体)中,成为其第五个因素。
主动测量法质量稳定、生产率高,是发展方向。
(5)自动控制法
这种方法是由测量装置、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它是把测量、进给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一个自动加工系统,加工过程依靠系统自动完成。
尺寸测量、刀具补偿调整和切削加工以及机床停车等一系列工作自动完成,自动达到所要求的尺寸精度。
例如在数控机床上加工时,零件就是通过程序的各种指令控制加工顺序和加工精度。
自动控制的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自动测量即机床上有自动测量工件尺寸的装置,在工件达到要求的尺寸时,测量装置即发出指令使机床自动退刀并停止工作。
②数字控制即机床中有控制刀架或工作台精确移动的伺服电动机、滚动丝杠螺母副及整套数字控制装置,尺寸的获得(刀架的移动或工作台的移动)由预先编制好的程序通过计算机数字控制装置自动控制。
初期的自动控制法是利用主动测量和机械或液压等控制系统完成的。
目前已广泛采用按加工要求预先编排的程序,由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进行工作的程序控制机床或由控制系统发出数字信息指令进行工作的数字控制机床,以及能适应加工过程中加工条件的变化,自动调整加工用量,按规定条件实现加工过程最佳化的适应控制机床进行自动控制加工。
自动控制法加工的质量稳定、生产率高、加工柔性好、能适应多品种生产,是目前机械制造的发展方向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