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可靠性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可靠性设计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
答:传统设计是将设计变量视为确定性单值变量,并通过确定性函数进行运算。
而可靠性设计则将设计变量视为随机变量,并运用随机方法对设计变量进行描述和运算。
1.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度: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是对产品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可靠度是对产品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2)可靠性工程领域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可靠性设计。
它包括了设计方案的分析、对比与评价,必要时也包括可靠性试验、生产制造中的质量控制设计及使用维修规程的设计等。
2.可靠性分析。
它主要是指失效分析,也包括必要的可靠性试验和故障分析。
这方面的工作为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也为重大事故提供科学的责任分析报告。
3.可靠性数学。
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开展可靠性工作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
可靠性设计具有以下特点:1.传统设计方法是将安全系数作为衡量安全与否的指标,但安全系数的大小并没有同可靠度直接挂钩,这就有很大盲目性。
可靠性设计与之不同,它强调在设计阶段就把可靠度直接引进到零件中去,即由设计直接决定固有的可靠度。
2.传统设计是把设计变量视为确定性的单值变量并通过确定性的函数进行运算,而可靠性设计则把设计变量视为随机变量并运用随机方法对设计变量进行描述和运算。
3.在可靠性设计中,由于应力S和强度R都是随机变量,所以判断一个零件是否安全可靠,就以强度R大于应力S的概率大小来表示,这就是可靠度指标。
4.传统设计与可靠性设计都是以零件的安全或失效作为研究内容,因此,两者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靠性设计是传统设计的延伸与发展。
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可靠性设计只是在传统设计的方法上把设计变量视为随机变量,并通过随机变量运算法则进行运算而已。
平均寿命(无故障工作时间):指一批产品从投入运行到发生失效(或故障)的平均工作时间。
对不可修复的产品而言,T是指从开始使用到发生失效的平均时间,用MTTF表示;对可修复的产品而言,是指产品相邻两次故障间工作时间的平均值,用MTBF表示;平均寿命的几何意义是:可靠度曲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
第四章系统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系统可靠性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和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在系统设计和评估过程中,需要使用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计算方法来预测和衡量系统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模型可靠性模型是描述系统故障和修复过程的数学模型,常用的可靠性模型包括故障时间模型、故障率模型和可用性模型。
1.故障时间模型故障时间模型用于描述系统的故障发生和修复过程。
常用的故障时间模型有三个:指数分布模型、韦伯分布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
-指数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在任何时间段内都是恒定的,并且没有记忆效应,即过去的故障不会影响未来的故障。
-韦伯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在不同时间段内是不同的,并且具有记忆效应。
-正态分布模型假设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服从正态分布。
2.故障率模型故障率模型是描述系统故障发生率的数学模型,常用的故障率模型有两个:负指数模型和韦伯模型。
-负指数模型假设系统故障率在任意时间点上是恒定的,即没有记忆效应。
-韦伯模型假设系统故障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一个指数增长或下降的趋势,并且具有记忆效应。
3.可用性模型可用性模型是描述系统在给定时间内是可用的概率的数学模型,通常用来衡量系统的可靠性。
常用的可用性模型有两个:可靠性模型和可靠度模型。
-可靠性模型衡量系统在指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概率。
-可靠度模型衡量系统在指定时间段内正常工作的恢复时间。
二、可靠度计算方法可靠度计算是通过收集系统的故障数据来计算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常用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包括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Markov模型和Monte Carlo模拟方法。
1.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是一种从系统级别上分析故障并评估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故障树是由事件和门组成的逻辑结构图,可以用于识别导致系统故障的所有可能性。
2.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是一种从系统的逻辑角度来分析和评估系统故障和事故的概率和后果的方法。
事件树是由事件和门组成的逻辑结构图,可以用于分析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行为和状态。
第四章 可靠性设计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机电产品的平均失效率λ(t),它表征了该产品工作到t 时刻后( ) A.单位时刻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B.单位时刻内发生失效的产品数C.累积失效数与受试产品总数之比D.的累积失效数与仍正常工作的产品数之比 2.现抽出60个产品进行可靠性试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则该产品的存活频率R (200)为( )A. 0.00125B. 0.8C. 0.001D. 0.23. 现有某种产品100件,工作五年失效4件,工作六年失效7件,则该产品的平均失效密度为( )/年。
A. 0.034B. 0.03C. 0.033D. 0.03124. 若知某产品的失效密度f(t),则其平均寿命T 可表为( ) A.f t dt t ()0⎰ B.f t dt t()∞⎰ C.f t f t dtt()()∞⎰ D.tf t dt t()∞⎰5. 任选N 0个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可靠性实验。
记录了对应时间间隔t ~t+△t 的产品失效数△N f (t);t 时刻的累积失效数N f (t);和仍正常工作的产品数N s (t)。
拟计算t 时刻的累计失效频率F (t),其计算式为A.N t N f ()0B. N t N s ()0C. ∆∆N t N t f ()0D. ∆∆N t N N t tf f ()[()]0-6. 在t ~t +Δt 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失效密度f (t)表示( ) A. 平均单位时间的失效频数 B. 平均单位时间的失效频率C. 产品工作到t 时刻,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D. 产品工作到t 时刻,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产品数与仍在正常工作的产品数之比7.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离差为( )A.μ=1,σ=0B.μ=1,σ=1C.μ=0,σ=0D.μ=0,σ=18. 如果两个随机变量A 和B 均服从正态分布,即A ~N (100,0.05),B ~N (200,0.02),则随机变量A 在±0.05之间分布的百分数与随机变量B 在±0.02之间分布的百分数( ) A .之比为2.5B .之差为0.5C .之比为0.4D .相等9.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形状的参数是( ) A .正态变量 B .均值和标准差 C .均值 D .标准差 10. 设一电力系统有100台相同的电机组成,每台电机的故障率为2%,如果系统中电机失效数符合泊凇分布,则系统恰好有4台电机失效的概率是( )。
可靠性工程技术手册可靠性工程技术手册是用来指导工程师设计、制造、测试和维护可靠产品的工具。
本手册集成了可靠性工程的方法和工具,以提高产品设计、制造和运营的可靠性,使得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够满足客户的期望。
第一章:概述本章节将介绍可靠性工程技术手册的背景以及其在现代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可靠性工程的定义和可靠性工程技术手册的概念也将在本章中讨论。
可靠性工程是指在产品设计的早期就考虑它们的可靠性,以确保它们在使用寿命内保持足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
可靠性工程是一种跨学科的工程领域,它的关注点包括了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以及物理学、统计学、管理学等领域。
可靠性工程技术手册是一种用于工程设计的指南,其中记录了可靠性工程的方法和工具。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在产品的设计、制造、测试和维护期间培养可靠性思维,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可用性。
第二章: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原理本章节将讨论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原理,其中包括可靠性和保障度的定义,稳定性的概念,以及可靠性分析的工具和技术。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一段指定时间内正常工作的概率。
习惯上,产品在其设计寿命期内的可靠性都以其失效率来标识。
失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产品出现故障的概率。
保障度是指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产品能够正常工作的概率。
保障度概念是在可靠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它考虑了在产品失效后所需的维修时间,以及所需的备件数量。
稳定性是指产品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一致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确保稳定性,需考虑对产品的环境、质量控制、性能测试和维护等因素。
可靠性工程技术手册中常用的可靠性分析工具包括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失效树(FT)以及可靠性数据分析。
第三章:可靠性设计本章节将探讨可靠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介绍可靠性设计的目标和策略,包括在设计早期考虑可靠性、选择可靠的材料和部件、设计并建立可靠的测试计划、以及使用可靠性分析工具等。
可靠性设计是指将可靠性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并采取措施来确保产品在使用寿命期间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系统可靠性设计基础知识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各种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无论是电子产品、汽车、航空航天设备,还是工业生产线等,都需要经过系统可靠性设计的考量,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知识出发,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原理和实践应用。
可靠性设计的概念系统可靠性设计是指在系统设计和开发阶段,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技术手段,使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其功能完整和性能稳定的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可靠性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环境影响、材料选择、工艺技术、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使用寿命等。
可靠性设计的重要性系统的可靠性设计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一个可靠的系统能够避免因突发故障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同时也能够提高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
在某些领域,比如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可靠性设计更是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可靠性设计的原理在进行可靠性设计时,需要根据系统的特点和需求,采取相应的原则和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原理包括:多元化原则、冗余设计原则、安全性优先原则、环境适应原则等。
通过合理应用这些原则,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靠性工程的实践应用在实践中,可靠性工程通常包括可靠性分析、可靠性测试和可靠性改进等环节。
可靠性分析是指通过对系统的结构、功能、工作环境等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和影响因素,为可靠性设计提供依据。
可靠性测试则是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和条件,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验证,以确定其可靠性水平。
而可靠性改进则是指在系统出现故障或存在缺陷时,通过技术手段和工程手段,对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可靠性水平。
总结系统可靠性设计是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实践中,可靠性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原则,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于系统可靠性设计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同时也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这一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第四章 可靠性设计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机电产品的平均失效率λ(t),它表征了该产品工作到t 时刻后( ) A.单位时刻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B.单位时刻内发生失效的产品数
C.累积失效数与受试产品总数之比
D.的累积失效数与仍正常工作的产品数之比
则该产品的存活频率R (200)为( )
A. 0.00125
B. 0.8
C. 0.001
D. 0.2
3. 现有某种产品100件,工作五年失效4件,工作六年失效7件,则该产品的平均失效密度为( )/年。
A. 0.034
B. 0.03
C. 0.033
D. 0.0312
4. 若知某产品的失效密度f(t),则其平均寿命T 可表为( ) A.f t dt t
()0
⎰
B.f t dt t
()∞
⎰
C.
f t f t dt
t
()
()∞
⎰
D.
tf t dt t
()∞
⎰
5. 任选N 0个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可靠性实验。
记录了对应时间间隔t ~t+△t 的产品
失效数△N f (t);t 时刻的累积失效数N f (t);和仍正常工作的产品数N s (t)。
拟计算t 时刻的累计失效频率F (t),其计算式为
A.N t N f ()0
B. N t N s ()0
C. ∆∆N t N t f ()0
D. ∆∆N t N N t t f f ()
[()]0-
6. 在t ~t +Δt 的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失效密度f (t)表示( ) A.
平均单位时间的失效频数 B. 平均单位时间的失效频率
C. 产品工作到t 时刻,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D.
产品工作到t 时刻,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的产品数与仍在正常工作的产品数之比
7.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离差为( )
A.μ=1,σ=0
B.μ=1,σ=1
C.μ=0,σ=0
D.μ=0,σ=1
8. 如果两个随机变量A 和B 均服从正态分布,即A ~N (100,0.05),B ~N (200,0.02),则随机变量A 在±0.05之间分布的百分数与随机变量B 在±0.02之间分布的百分数( ) A .之比为2.5 B .之差为0.5 C .之比为0.4 D .相等 9. 决定正态分布曲线形状的参数是( ) A .正态变量 B .均值和标准差 C .均值 D .标准差 10. 设一电力系统有100台相同的电机组成,每台电机的故障率为2%,如果系统中电机失效数符合泊凇分布,则系统恰好有4台电机失效的概率是( )。
A.0.090 B.0.182 C.0.091 D.0.008
11. 某产品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若知其失效率λ=0.002,则该产品的平均寿命为( ) A.200 B.1000 C.500 D.2000
12. 下列应力与强度均属正态分布,可靠度最低的是( )。
A.μs =300,σs =100,μr =700,σr =100
B.μs =300,σs =100,μr =700,σr =50
C.μs =300,σs =100,μr =800,σr =50
D.μs =300,σs =100,μr =800,σr =100 13. 若强度r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 r (r)=λr e r r -λ,则知其分布为( )
A 正态分布
B 对数正态分布
C 指数分布
D 威布尔分布
14. 零件的强度和应力均服从正态分布,即N(μr ,σr );N(μs ,σs ),且知μr >μs ,当σr 增大时,零件的可靠度( )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定
15. 根据强度—应力干涉理论,可以判定,当强度均值μr 大于应力均值μs 时,则零件可靠度R 的值( ) A .小于0.5 B .等于0.5 C .大于0.5 D .等于1 16. 由甲、乙组成的工作冗余系统,要使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须有( )。
A.甲、乙均不能正常工作 B.甲均不能正常工作
C.乙均不能正常工作
D.甲、乙有一个均不能正常工作 17.若组成系统的诸零件的失效相互独立,但只有某一个零件处于工作状态,当它出现故障后,其它处于待命状态的零件立即转入工作状态。
这种系统称为( ) A.串联系统 B.工作冗余系统 C.非工作冗余系统 D.r/n 表决系统 18.如图所示的2/3表决系统,下列情况中,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是( ) A .a 、b 失效,c 正常 B .a 失效,b 、c 正常
C.a、b、c正常D.a、b正常,c失效
19.为说明可靠度的可信程度引入下式P(R≥R c)=1-α,式中代表置信度的是( )。
A.R
B.R c
C.α
D.1-α
20.2/3表决系统中,各子系统的寿命服均从指数分布,且失效率均为λ,则该表决系统的平均寿命为()
A. 5/6λ
B. 2/3λ
C. 3/2λ
D.6/5λ
二、多选题
1.机电设备(系统)的早期失效期,其( )
A.失效率很高,且随时间而下降
B.失效率最低,且稳定
C.失效密度服从指数分布
D.失效密度服从威布尔分布
E.表征了设备的有效寿命
2.要提高可靠的置信度,应()
A.增加强度的样本容量
B.加大强度的标准差
C.减小应力的均值
D.增加应力的样本容量
E.提高可靠性系数
3.当另件强度r和应力S均为正态分布时,提高零件可靠度的措施有( )。
A.提高强度的标准差σr
B.降低强度的标准差σr
C.提高应力的标准差σs
D.降低应力的标准差σs
E.增加强度的均值μr
4.正态分布中的均值()
A表征随机变量分布的离散程度B表征随机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
C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位置D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形状
E影响正态分布曲线的对称性
三、填空题(没空1分,共)
1.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 传统设计和可靠性设计都是以零件的作为研究依据。
3. 200只灯泡工作100小时以后,由20只损坏,此时的灯泡存活率为。
4. 一批产品从投入运行到发生失效的平均时间称为。
5. 组成并联系统的零件的可靠度与并联系统的可靠度相比较,的可靠度高。
6. 由5个相同元件组成的串联系统,要求系统的可靠度在0.99以上,则每个元件的可靠度至少应为。
四、图解题
若应力与强度服从正态分布,当应力均值μs与强度均值μr相等时,试作图表示两者的干涉情况,并在图上示意失效概率F
四、简答题
1.可靠性与可靠度二者在概念上有何区别与联系?
2.什么是串联模型系统?若已知组成系统的n个零件中每个零件的可靠度为R i(t),如何计算串联系统的可靠度?
3.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
五、计算题
1.某产品的寿命服从γ=0的威布尔分布,且知m=4,η=m
1
α=2000小时,求该产品1500小时后的失效率和可靠度。
(5分)
2. 某零件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且已知该零件的失效率为λ=0.0025,试求该零件的平均寿命T,工作250小时的可靠度R(250)和失效密度f(250)。
3. 已知某零件的强度r和应力S服从对数正态分布,且知:μ1nr=
4.6MPa, σ1nr=0.09974Mpa;μ1ns=4.08MPa, σ1ns=0.1655MPa
试求零件的破坏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