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2014新版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书法与篆刻艺术》教学大纲seal cutting art课程类别:课程名称:书法与篆刻艺术开课单位:艺术学院课程编号:总学时:32学分:适用专业:先修课程: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地位、作用《书法与篆刻艺术》书法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对书法碑帖的临习首要锻炼的就是学生细微的观察力。
古人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学生通过观察每个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从而心摹手追,训练既久,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帮助和提高。
其次是对想象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
”书法中关于笔画形态的描述,很多是来自于我们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像我们描述线条的质量高时,常以“屋漏痕(下雨时农家房檐滴的雨线)”作喻。
唐代草书大家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悟得笔法之理,也是关于书法艺术与想象力培养的例证。
再次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临摹古代书法中,有很多辩证统一的思想贯穿其中,如字形的向背、行笔中的提按、墨色的浓淡、行笔速度的疾涩、起笔时的顺锋与逆锋、笔画形态的方圆等等,都构成了书法学习中矛盾又统一的现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法艺术乃至艺术创作的规律,就是运用辩证法,在矛盾中求得统一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族艺术之魂第二节书法的本质第二章文房四宝第一节笔第二节纸第三节墨第四节砚第三章碑帖临摹第一节临摹的方法第二节选帖与读帖第四章笔法第一节写字的姿势第二节执笔法第三节运笔法第五章结构第一节笔顺第二节偏旁部首第三节汉字结构的形式和法则第六章楷书第一节楷书综述第二节小楷和魏碑第三节《千字文》与智永楷书第七章行书第一节行书综述第二节王羲之《兰亭序》第三节颜真卿《祭侄稿》第四节米芾《蜀素帖》第八章隶书第一节隶书综述第二节隶书的基本写法第三节《曹全碑》第四节《张迁碑》第九章篆书第一节篆书综述第二节小篆的基本写法第三节金文的基本写法篆刻器具篆法章法刀法临摹与创作印章的修饰与钤盖边款的刻拓。
书法与篆刻技巧教案一、引言书法与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教案旨在介绍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技巧,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入门并提高他们的书法与篆刻水平。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书法与篆刻技巧,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书法基础技巧教学1. 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材料- 书法笔:毛笔是最常用的书法工具,有软、硬两种笔毛,选择适合自己的毛笔是关键。
- 纸张:宣纸是书法常用的纸张,以其质地细腻、适合毛笔书写而受到青睐。
- 墨汁:墨汁是书法作品的主要颜料,需选择优质的墨汁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2. 学习基本笔画- 横、竖、撇、捺、点:这些是书法中最基本的笔画,学生需反复练习,以达到轻重有致、节奏感强的境地。
3. 入门书法字帖练习- 选择合适的字帖,依照字帖上的字形进行模仿书写。
- 注意书写的姿势、笔画的轻重以及整体的结构美。
4. 小楷书法的进阶练习- 学习书写小楷字,强调笔画的顺序、节奏与整体的均衡感。
- 研习名家作品,例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等,以提高审美和艺术表达能力。
三、篆刻基础技巧教学1. 材料准备- 篆刻刀:选择适合自己手感的刀具,清晰锋利。
- 印石:常见的有田黄印石、白垩石等,选择质地坚硬、无瑕疵的石材。
2. 学习基本刀法- 直刀、曲刀、斜刀等刀法是篆刻中常用的基本技巧,需掌握其正确用法。
3. 标准篆刻字体的学习- 学习篆刻字体的笔画结构和巧妙运用,尽量与书法相结合,体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篆刻作品创作- 基于所学技巧,学生可以创作个人化的篆刻作品,可以选择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创作。
四、教学方法与实践活动1. 教学方法- 示范教学:老师通过演示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法与篆刻的技巧。
- 实践演练:提供丰富的练习材料和时间,让学生利用所学技巧进行书法与篆刻的实践。
2. 实践活动- 书法与篆刻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书法和篆刻作品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篆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玺印、篆刻发展与流变的历史过程;了解不同时期的玺印特点及主要篆刻家的艺术观点与风格特征。
2.了解古代篆刻基本理论和篆刻基本技法;掌握篆刻的基本刀法技法,对汉铸印的渡稿临摹训练达到运刀稳定与准确,兼及凿印的表现能力;对方寸之间字形、章法的把握能力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程学习,提升篆刻分析、解读、鉴赏能力,拓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篆刻教程》
2.主要教参书:
(1)《篆刻学》
(2)《印学史》
(3)《历代印风系列》(4)《增订汉印文字征》。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一、引言书法和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和篆刻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和篆刻的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本大纲旨在规范书法与篆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书法和篆刻艺术的理解。
2. 掌握基本的书法和篆刻技巧,能够独立创作和欣赏作品。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书法教学(1) 篆书:介绍篆书的起源和发展,学习基本篆刻字形和书写技巧。
重点培养学生对小篆字的认识和写作能力。
(2) 楷书:学习楷书的历史地位和特点,掌握楷书的基本构造和笔画规律。
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笔法和字体美感。
(3) 行书:介绍行书的特点和流派,学习行书的基本构造和书写技巧。
通过临帖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行书水平。
(4) 草书:了解草书的演变和表现形式,学习草书的基本笔法和构图要点。
通过写作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草书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2. 篆刻教学(1) 篆刻基础知识:介绍篆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学习篆刻刀法和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敏感度和技术能力。
(2) 篆刻字形学习:学习篆刻字的结构和形式,掌握基本的点画和刀法技巧。
通过模仿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字形刻制能力。
(3) 篆刻创作实践:通过创作题材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篆刻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1. 理论讲授:通过讲座、课堂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书法和篆刻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和修养要求。
2.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书法和篆刻的实践训练,包括模仿写作、临帖和创作等活动。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品欣赏和评析,鼓励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4. 创作指导:提供个别或小组指导,针对学生的不足和问题进行矫正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书法和篆刻作品评价:针对学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进行集体评定和个别指导,注重评价标准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书法与篆刻艺术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以书法与篆刻艺术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表现方式。
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2. 掌握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式;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升审美意识;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能力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重点1. 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表现方式;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3. 引导学生审美欣赏,提升审美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 书法的基本概念与技法(课时:2)a) 介绍书法的概念、起源和历史发展;b) 讲解书法的基本技法,如笔画、结构、布局等;c) 示范与讲解楷书、行书或草书的写法;d) 练习基本笔画和书写简单字。
2. 篆刻的基本概念与技法(课时:2)a) 介绍篆刻的概念、起源和历史发展;b) 讲解篆刻的基本技法,如刀法、构图、字体等;c) 示范与讲解篆刻刀的使用方法;d) 练习简单篆刻作品,如印章、石刻等。
3.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课时:2)a) 引导学生欣赏经典的书法与篆刻作品;b) 分析和讨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c) 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d) 自由创作绘制或仿写书法与篆刻作品。
4. 书法与篆刻艺术实践活动(课时:4)a) 制定实践任务,如设计及书写新春贺卡、刻制个人印章等;b) 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c) 分享和展示实践成果,进行评议和交流。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2. 视觉辅助教具,如适当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法;3. 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交流;4. 实践活动的设计,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思考。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对学生书法与篆刻作品的评议,通过点评和展示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自我认知;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对教学效果的评价;3. 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提供参考。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2014新版(大全)第一篇:《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2014新版(大全)《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简介:《书法与篆刻》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
其中包括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篆刻的基础理论,作品欣赏以及工具运用等。
使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直观的了解。
能够把握书法与篆刻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特征,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技能与基础临摹训练。
2、课程编号:4520333、英文名称: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4、开课学期:第3学期5、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其中讲授10学时、技能训练22学时,6、课程性质:必修课7、考核方式:考试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及楷书的基本笔法、结字特点与章法特征等书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自行完成篆刻艺术的印稿设计并进行简单的篆刻作品创作;本课程针对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努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基础教育中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达到师范生“三笔字”中毛笔字训练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内容】1 什么是书法与篆刻 2 书法篆刻艺术的基本特征【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概念,理解书法篆刻艺术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质。
【阅读参考资料】(提供帮助学生理解、拓展知识的学习参考材料)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二)第二章、基础技法(4学时)【教学内容】 1文房用具 2执笔方法与姿势 3用笔 4临摹的方法【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技法,包括文房四宝、用笔与临摹的基本常识。
【阅读参考资料】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三)第三章、篆书与篆刻(4学时)【教学内容】1篆书概论2篆书的流派与书家3篆书的临习4篆刻工具的使用5篆刻基础常识【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篆书书体的基本常识,包括字体的发展和书体的演变,并掌握篆刻的临习方法及基本常识。
《篆刻》教学大纲篆刻,作为一门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形式,源远流长。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眼球,而篆刻教学大纲则是指导学习者掌握这门技艺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篆刻教学大纲的编制和内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篆刻教学大纲的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
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
篆刻的技巧和理论知识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础,因此,教学大纲应该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此外,篆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了解篆刻的起源和发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门艺术形式。
其次,教学大纲应该明确学生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篆刻的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系统性和逐步推进,因此,教学大纲应该将学习者从基础知识的学习开始,逐渐引导他们掌握不同技巧和创作方法。
例如,教学大纲可以规定学生先学习基本的刀法和印材选择,然后逐渐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刻字练习,最后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和实践。
除了技巧和理论知识,篆刻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篆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要求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创作,因此,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大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感知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篆刻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篆刻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磨炼的技艺,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刻字和创作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艺术形式。
因此,教学大纲应该规定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刻字和创作作品,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指导。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如参观篆刻展览和与其他篆刻爱好者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
最后,篆刻教学大纲还应该注重评价和反馈。
教学大纲应该明确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对学习的进展和成果进行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品展示和口头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以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书法与篆刻课教案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技法与表现形式书法与篆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法与篆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书法的基本笔画和字体特点;2. 了解篆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 学习书法的书写技巧和篆刻的刻写技法;4. 进行书法与篆刻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技法1.1 毛笔握持姿势和用笔方法1.2 笔画的顺序和力度掌握1.3 字体特点和书写结构的认识1.4 书法的表现风格和意境的塑造2. 篆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1 篆刻的定义和功能2.2 商周篆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2.3 秦汉篆刻的演变和影响2.4 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3. 书法与篆刻的实践操作3.1 通过模仿经典名篆和字帖进行字体练习3.2 进行自由创作,体验书法和篆刻的艺术过程3.3 学习利用篆刻刀进行刻写,掌握刻刀的使用技巧3.4 探索书法与篆刻结合的创新表达方式四、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示范操作,让学生观摩和模仿;2.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书写和刻写,通过实践加深理解;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 概述介绍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并向学生展示一些作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书法的基本技法2.1 毛笔握持姿势和用笔方法教师示范正确的握笔和用笔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2.2 笔画的顺序和力度掌握通过示范字画的书写,让学生观摩和学习正确的笔画顺序和力度掌握。
2.3 字体特点和书写结构的认识介绍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字体的表现形式。
2.4 书法的表现风格和意境的塑造分析一些优秀作品的表现风格和意境,并进行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
3. 篆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3.1 篆刻的定义和功能介绍篆刻的定义和用途,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概念。
美术系《书法与篆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711010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数:36学时学分:2学分适合专业:美术学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史,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掌握、欣赏书法的基本要素,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通过书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法作为东方特有的艺术形式和独特审美情趣的构成要素,了解书法对民族文化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了解书法演变形式与汉字演变过程之关系,历代书法代表作家与代表作品,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色,了解书法运动的思潮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之关系。
三、理论与技能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各种书体与技法的学习,掌握汉字书写技巧,书写能力提高的途径。
通过对名著的理解,学习欣赏书法的技巧,提高审美情趣。
《书法与篆刻》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书法史,各种书体与技法,书法欣赏,篆刻等内容。
理论讲述与名帖临摹结合,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效果;讲授与实践练习结合,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创作启发和欣赏指导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与鉴赏水平。
四、教学学时分配数五、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中国书法简史(一)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了解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书家、作品及其艺术特征。
(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书法艺术产生和发展历史、历代著名书家及作品。
(三)教学内容1、自有汉字以来的所有书法代表作品2、有史以来的书论家和书论著作、文章3、书法运动思潮第一节书法的起源与初步发展书法的产生是劳动人民观察自然,同自然斗争的结果,其从无形到有形,从无迹到有迹,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结绳记事。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采取把绳絻结以记事的办法,王学仲先生认为这应该是中国文字的原始发端,绳子象征着笔画,挽起的疙瘩表示笔画的点和转折。
此说只是推测和假设,现无实物依据。
符号锲刻。
结绳记事的办法太麻烦,且不利于保存,于是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开始采用刻划符号以表达信息,记录言行。
书法与篆刻艺术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篆刻的发展历程,掌握篆刻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2、了解和基本掌握篆刻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掌握篆刻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篆刻艺术的含义:所谓“篆刻艺术”,不是简单地用“篆书”这一载体去刻印就是篆刻艺术。
历数历史上有建树的篆刻家,他们首先是有风格、有个性的篆书家,亦即“以我书入我印”,如:邓石如、吴攘之、赵之谦、黄士凌、吴昌硕、齐白石。
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
是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刀法展现的美及金石自然美为一体,以独立欣赏的表现性艺术。
篆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算起已有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
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实用艺术转化为纯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
依据史料所知,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大多属于战国时期。
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
古玺是由专门工匠制作,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
玺文分朱文和白文两种,其特征是:朱文玺边栏宽阔,白文玺有界格。
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
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各种异形。
古玺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反映了社会实用生活习俗和朴素的审美价值观。
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3枚类似的实物, 据此有人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
前三方只有图案记号,第四方为战国古陶文“甘司徒”。
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
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小篆相近,印文庄重秀丽。
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加“日”字格,是秦印显著的特点。
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这种表现形式是后世闲章印的先导。
《书法与篆刻艺术欣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书法和篆刻作品,了解重要的书法家和流派,了解中国文字的源流以及书法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描述、分析、比较与讨论等方式,认识书法和篆刻艺术的不同流派及表现形式;对书法作品的美术现象进行简短的评述,表达感受和见解。
3、情感目标:对书法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认同感,关注和尊重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欣赏中国书法艺术的独特形式、艺术语言和审美取向,了解中国文字形成的源流和发展的历史,领略文字书写的艺术美,认识书法艺术与一般文字书写的区别。
教学难点: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作品的艺术特征,理解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和造型美。
教学准备:教师用具:教材。
学生用具:课本。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2分钟)二、引入新课:(5分钟)1、直接板书课题:书法的艺术欣赏(板书)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通过阅读,粗略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
2、提问: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书法。
什么是书法?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书法:“书”中国文字;“法”是书写者内涵、性格、精神的一种体现,一种书写文字的方法,即书写方法。
(板书)为何称之为一门艺术?写字是艺术,可是,写字却不一定是书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这是人类艺术产生的极源。
同样人们在书写活动中,也有美的追求,希望把字写得漂亮,而这种对美的追求以前是处于本能,后上升到自觉的一种行为,所以产生了书法这门艺术。
本课主要从文字的书写形式美的角度去欣赏、分析、评述一件书法作品,让学生认识汉字的源流,字体的演变,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运用笔墨、结构、章法、气韵等手段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的书写法字艺术样式。
步骤:欣赏、分析、评述。
三要素:笔法、结构(结体、章法)、墨色。
3、识字游戏,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字游戏,老师分别请两位男生,女生上黑板书写出老师出的文字,猜猜看是什么字,没有请到的同学可以在下面自己书写,比比看谁猜得多。
《书法与篆刻》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简介:《书法与篆刻》是美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主要讲授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
其中包括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篆刻的基础理论,作品欣赏以及工具运用等。
使学生对书法与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直观的了解。
能够把握书法与篆刻的艺术特征与文化特征,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技能与基础临摹训练。
2、课程编号:452033
3、英文名称:Calligraphy and seal carving
4、开课学期:第3学期
5、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其中讲授10学时、技能训练22学时,
6、课程性质:必修课
7、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书法与篆刻艺术的基本理论及楷书的基本笔法、结字特点与章法特征等书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自行完成篆刻艺术的印稿设计并进行简单的篆刻作品创作;本课程针对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努力使学生能够胜任基础教育中书法与篆刻课程的基本教学任务,达到师范生“三笔字”中毛笔字训练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技能训练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第一章、绪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书法与篆刻
2 书法篆刻艺术的基本特征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概念,理解书法篆刻艺术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质。
【阅读参考资料】(提供帮助学生理解、拓展知识的学习参考材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二)第二章、基础技法(4学时)
【教学内容】
1文房用具
2执笔方法与姿势
3用笔
4临摹的方法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书法的基础技法,包括文房四宝、用笔与临摹的基本常识。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三)第三章、篆书与篆刻(4学时)
【教学内容】
1篆书概论2篆书的流派与书家3篆书的临习4篆刻工具的使用5篆刻基础常识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篆书书体的基本常识,包括字体的发展和书体的演变,并掌握篆刻的临习方法及基本常识。
【阅读参考资料】
1、《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2、《明清篆刻》系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6月
(四)第四章、隶书(4学时)
【教学内容】1隶书概论2隶书的风格与流派3隶书经典作品举要4楷书勤礼碑临习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隶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了解临习方法,熟悉隶书经典作品,了解《勤礼碑》的用笔特点,掌握基本笔画的笔法特征。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五)第五章、楷书(4学时)
【教学内容】1楷书概论2楷书的格式与风格3楷书的临习4楷书经典作品举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楷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掌握临习方法,熟悉楷书经典作品。
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临习。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六)第六章、行书(4学时)
【教学内容】1行书概论2行书的源流与风格范畴3行书经典作品举要4楷书的临习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行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掌握临习方法,熟悉行书经典作品。
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临习。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七)第七章、草书(4学时)
【教学内容】1草书概论2草书的发展与流派3草书经典作品举要4楷书的临习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草书书体的风格特点并掌握临习方法,熟悉草书经典作品。
掌握楷书的基本笔画临习。
【阅读参考资料】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八)结课考试(4学时)
四、实施建议
1、针对《书法与篆刻》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以基本书法篆刻常识与基础技法训练为主,草书、行书教学内容安排不宜过多。
2、教学方法以理论讲解与临摹示范结合为主,并针对经典作品进行投影分析,赏评。
3、学生学习方式以临摹书法篆刻经典作品为主,通过教师讲授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
五、考核要求
1 考核形式:采取综合评定成绩,由教师组成的成绩评定小组对每学生的作业打分,再加上平时的出缺勤表现得出总成绩。
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比例为30%和70%。
2 考核标准:①对书法艺术的基本常识能够熟练掌握。
②基本能够掌握楷书的临习方法。
③对经典书法作品的掌握是不是很熟练。
④是否按时完成篆刻临摹作业。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书法教程》王登科,辽海出版社,2007年4月
2、《颜勤礼碑》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3、《篆刻学》邓散木编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4、《麻姑仙坛记》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8月
5、《书法艺术讲义——永字八法》周汝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6、《明清篆刻》系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6月
执笔人:宋斌
审核人:周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