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奥数教程逆推法
- 格式:ppt
- 大小:60.54 KB
- 文档页数:19
逆推法同学们在玩“迷宫”游戏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常常找不到出口。
有些聪明的小朋友,反其道而行之,从出口倒回去找入口,然后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返回来。
由于从出口返回时,途径单一,很快就会找到入口,然后再由原路退回,走出“迷宫”自然就不难了。
解应用题也是这样,有些数学问题顺向思考很难解答,这时如果能从反向进行思考,有时能化难为易,很快找到解题途径。
其思考的方法是从问题或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这样,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
这种从条件或问题反过去想而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叫做逆推法。
用逆推法解应用题列算式时,经常要根据加减互逆,乘除互逆的关系,把原题中的加用减算,减用加算;把原题中的乘用除算,除用乘算。
例1. 一种细菌,1小时增长1倍,现在有一批这样的细菌,10小时可增长到400万个,问增长到100万个需要多少小时?思路分析:因为细菌每小时增长1倍。
10小时增长到400万个,那么9小时就增长到400万个的一半,即9小时增长到200万个,8小时增长到100万个。
算式:100118-+=()(小时)答:增长到100万个时需要8小时。
例2. 四个小朋友共有课外读物120本,甲给了乙3本,乙给了丙4本,丙给了丁5本,丁给了甲6本,这时他们四个人课外读物的本数相等。
他们原来各有课外书多少本?思路分析:四个人互相给,总本数仍然是120本,那么每人应有120430÷=(本),然后各自把给别人的本数拿回来,再把别人给自己的本数退回去,就得到原有的本数。
算式:120430÷=(本)丁原有的本数:306531+-=(本)丙原有的本数:305431+-=(本)乙原有的本数:304331+-=(本)甲原有的本数:303627+-=(本)答:甲、乙、丙、丁四人原来各有书27本、31本、31本、31本。
例3. 粮仓里存大米若干袋,第一天卖出的比存米的一半少8袋,第二天又卖出剩余米的一半,这时粮仓里还存米32袋,这个粮仓原存大米多少袋?思路分析:根据粮仓里最后还有32袋,一步一步地求出粮仓原存大米多少袋。
小学数学教案逆推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逆推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逆推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逆推法的思维逻辑。
教学准备:数学习题,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老师与学生互动,引入逆推法的概念,让学生猜测逆推法是什么意思。
二、讲解逆推法的概念及解题方法
1. 用简单的例子说明逆推法的定义和解题方法。
2. 讲解逆推法的思维逻辑,让学生明白逆推法的原理和运用。
三、逐步实践
1. 讲解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结果逆推回原因。
2. 让学生尝试用逆推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四、拓展训练
1. 给学生一些适量的逆推法练习题,让他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逆推法的运用。
五、总结
1. 总结逆推法的概念和解题方法,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作业
1. 布置逆推法相关的习题作业。
2. 提醒学生认真对待作业,及时复习与总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逆推法的思维逻辑和解题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解题思维方式。
通过示例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逆推法的应用,提高他们的数学解题能力。
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逆推法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小学数学解题方法解题技巧之逆推法小朋友在玩“迷宫”游戏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常常找不到出口。
有些聪明的小朋友,反其道而行之,从出口倒回去找入口,然后再沿着自己走过的路返回来。
由于从出口返回时,途径单一,很快就会找到入口,然后再由原路退回,走出“迷宫”自然就不难了。
解应用题也是这样,有些应用题用顺向推理的方法很难解答,如果从问题的结果出发,从后往前逐步推理,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了。
这种从条件或问题反过去想而寻求解题途径的方法,叫做逆推法。
用逆推法解应用题列算式时,经常要根据加减互逆,乘除互逆的关系,把原题中的加用减算,减用加算;把原题中的乘用除算,除用乘算。
(一)从结果出发逐步逆推例1一个数除以4,再乘以2,得16,求这个数。
(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由最后再乘以2得16,可看出,在没乘以2之前的数是:16÷2=8在没除以4之前的数是:8×4=32答:这个数是32。
*例2 粮库存有一批大米,第一天运走450千克,第二天运进720千克,第三天又运走610千克,粮库现有大米1500千克。
问粮库原来有大米多少千克(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由现有大米1500千克,第三天运走610千克,可以看出,在没运走610千克之前,粮库中有大米:1500+610=2110(千克)在没运进720千克之前,粮库里有大米:2110-720=1390(千克)在没运走450千克之前,粮库里有大米:1390+450=1840(千克)答:粮库里原来有大米1840千克。
*例3 某数加上9后,再乘以9,然后减去9,最后再除以9,得9。
问这个数原来是多少(适于四年级程度)解:由最后除以9,得9,看得出在除以9之前的数是:9×9=81在减去9之前的数是:81+9=90在乘以9之前的数是:90÷9=10在加上9之前,原来的数是:10-9=1答:这个数原来是1。
小学数学逆推法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有一种非常有趣且实用的解题方法,叫做逆推法。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许多看似复杂的数学难题的大门。
逆推法,简单来说,就是从问题的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推理,直到找到问题的初始条件。
这与我们平时习惯的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到结果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
但正是这种逆向思维,常常能让我们在解题时“柳暗花明又一村”。
比如说,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数加上 5 之后乘以 3,结果是 27,求这个数是多少?如果我们按照常规的思维,从已知条件开始推导,可能会觉得有些无从下手。
但如果运用逆推法,就会变得清晰许多。
因为最后的结果是 27,是这个数乘以 3 得到的,那么在乘以 3 之前,这个数就是 27÷3 = 9。
而 9 又是这个数加上 5 得到的,所以这个数就是9 5 = 4。
通过这样一步一步倒推,我们很容易就求出了答案。
再来看一个例子。
小明有一些零花钱,他用这些零花钱买了一本 10 元的书,然后剩下的钱又买了一支 5 元的笔,最后还剩下 3 元。
问小明一开始有多少零花钱?这道题如果从一开始小明有多少钱去思考,可能会比较混乱。
但用逆推法,我们先从最后的 3 元开始,因为买笔花了 5 元,所以买笔之前有 3 + 5 = 8 元。
又因为买书花了 10 元,所以一开始小明就有 8 + 10 = 18 元。
逆推法在解决一些应用题时也非常有用。
比如行程问题,一辆汽车从 A 地开往 B 地,先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行驶了 3 小时,然后又以每小时 80 千米的速度行驶了 2 小时到达 B 地,问 A、B 两地相距多远?我们可以先算出以 80 千米每小时行驶的 2 小时的路程为 80×2 =160 千米,再算出以 60 千米每小时行驶的 3 小时的路程为 60×3 = 180 千米,最后将两段路程相加 160 + 180 = 340 千米,就是 A、B 两地的距离。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4.4逆推(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的课程,主题为“逆推”。
学生将在本节课中学习如何利用逆推法解决数学问题,即从问题的结果出发,逆向推理出问题的条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逆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逆推的概念,掌握逆推的方法,并能够运用逆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难点逆推法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学生需要克服传统的正向思维习惯,学会从结果出发,逆向推理出问题的条件。
此外,如何引导学生将逆推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用于展示逆推法的概念、方法和案例。
2. 学具:练习册,用于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逆推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新课导入:介绍逆推的概念,讲解逆推的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逆推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逆推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逆推的思路和方法。
4. 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总结:总结逆推法的要点,强调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逆推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1. 逆推2. 内容:逆推的概念、方法、案例、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设计一些简单的逆推问题,帮助学生巩固逆推的基本方法。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逆推问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3. 拓展题: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逆推问题,引导学生将逆推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逆推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逆推与图示引入:张老师说;“把我的年龄数减去8,除以5,加上8,再乘6,正好是72.”同学们,你能推算出张老师今年多大吗?【知识要点】1、必要知识储备。
运用“逆推法”解决问题要以四则运算中加减乘除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知识基础。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2、对“逆推法”的理解。
“逆推法”思考问题,不仅是解题思路的“逆向”,而且计算方法也是恰恰相反。
从后往前推,原来是加法,推回去是减法,原来是减法,推回去是加法;原来是乘法,推回去是除法,原来是除法,推回去是乘法;总之,总是逆着往回想、往回算,因而,这种解题思路,又称“还原”。
3、需要用“逆推法”解决的问题,常常要满足三个条件:⑴、已知最后结果;⑵、已知在达到最终结果时每一步具体过程;⑶、最初结果为未知数。
把握这三个条件,准确运用画图来帮助分析题意,“逆推法”一定会运用得好的。
〔典型例题〕〔例1〕、一根钢管,第一次截去3米,第二次截去剩下的一半后,还剩 5米。
这根钢管原来长多少米?〔例2〕、工人们铺一段公路,第一天铺了全长的一半还多2千米,第二天铺了余下的一半少1千米,此时还剩18千米。
公路全长多少千米?〔例3〕、小马虎抄了一道整数加法题,因为字迹潦草,算题时,把个位上的6看做了0,把十位上的5看做了8,结果所得的和是123,那么,正确答案是多少?注:同学们,虽然“逆推法”帮助小马虎解决了问题,可是我真心希望你们要认真审题,仔细书写,不要再犯“小马虎式”的错误了!〔例4〕、小华在郊外采了一大把野花,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哭鼻子的小妹妹,她把花束的一半送给了小妹妹;后来,她有碰见了爱花的小哥哥,她又把此时手中的花束的一半给了小哥哥;最后又遇见了好朋友妞妞,她又把此时手中花束的一半分给了妞妞,这样一来,小华手里只剩下3枝花了,可她一样很高兴。
四年级创新思维春季班讲义:第五讲逆推法姓名:【例1】一种细菌,1小时增长1倍,现在有一批这样的细菌,10小时可增长到400万个,问增长到100万个需要多少小时?【例2】四个小朋友共有课外读物120本,甲给了乙3本,乙给了丙4本,丙给了丁5本,丁给了甲6本,这时他们四个人课外读物的本数相等。
他们原来各有课外书多少本?【例3】粮仓里存大米若干袋,第一天卖出的比存米的一半少8袋,第二天又卖出剩余米的一半,这时粮仓里还存米32袋,这个粮仓原存大米多少袋?【例4】有甲、乙两个港口,各停小船若干只,如果按下面的规则移动船只:第一次从甲港开出和乙港同样多的船只到乙港,第二次从乙港开出和甲港剩下的同样多的船只到甲港,那么照这样移动四次后,甲乙两港所停的小船只数都是48只,甲乙两港最初各有小船多少只?练习1.某数扩大7倍后,再缩小2倍,加上8减去6,等于51,求某数?2.一根电线一半一半地剪去,剪了4次,剩下的正好是2米。
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3.小明、小军和小华共制作科技模型36件。
如果小明给小军6件,小军给小华4件,他们三人制作的科技模型的件数正好相等。
问他们原来各制作多少件?4.瓶内装有酒精,倒进500克以后又倒出一半,又倒进500克,这时瓶内有酒精1200克。
问瓶内原有酒精多少克?5.幸福小学暑假毕业学生86人,开学招进新生148人,同时又转入学生7人,转出3人,这时全校共有学生654人,问暑假前幸福小学有多少学生?6.树林中的三棵树上共停有48只鸟,如果有8只鸟从第一棵树上飞到第二棵树上,又有6只鸟从第二棵树上飞到第三棵树上,这时三棵树上的鸟的只数相等。
问:原来每棵树上个停有多少只鸟?7.A、B、C三个油桶各盛油若干千克,第一次把A桶的一部分油倒入B、C两桶,使B、C两桶内的油分别增加到原来的2倍;第二次从B桶把油倒入A、C两桶,使A、C两桶油分别增加到第二次倒之间桶内油的2倍;第三次从C桶把油倒入A、B两桶,使A、B两桶内的油分别增加到第三次倒之间桶内油的2倍。
最新四年级奥数题《逆推问题》
最新四年级奥数题《逆推问题》
这篇关于最新四年级奥数题《逆推问题》,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欧欧、小美、奥斑马、龙博士四人每人有一筐苹果,如果欧欧拿出12个给小美,小美拿出14个给奥斑马,奥斑马拿出22个给龙博士,龙博士拿出16个给欧欧后,四人筐子里的苹果一样多,此时4筐苹果共有112个,求原来每人各有多少个苹果?
分析:根据四人筐子里的苹果一样多,此时4筐苹果共有112个,可得出此时每个筐子里有1124=28个苹果,据此可得欧欧原来有28+12-16=24个,小美原有28-12+14=30个,奥斑马原有28+22-14=36个,龙博士原有28+16-22=22个,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1124=28(个)
所以欧欧原来有28+12-16=24(个)
小美原有28-12+14=30(个)
奥斑马原有28+22-14=36(个)
龙博士原有28+16-22=22(个)
答:原来欧欧有24个,小美有30个,奥斑马有36个,龙博士有22个.。